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大户人家很多,充分说明王莽已经人心丧尽。

    比如,在这场人人喊打王莽的时尚活动中,析县(今河南内乡县)人邓晔、于匡,栎阳(今临潼北)人申

    砀,邰县(今武功西)人严春,茂陵人董喜,蓝田(今蓝田西)人王孟,槐里(今兴平境内)人汝臣,阳陵(

    今泾阳县境内)人严本,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屠门少等,就表现得很抢眼。

    眼看王莽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大家都想上来对他拳打脚踢。

    你说大家顺应历史潮流、政治觉悟高也好,你说王莽是墙倒众人推也罢,反正胜利果实就在前面不远摆着

    ,大家都想跑过来分一杯羹,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王匡和李松、申屠建率领的更始大军旅游团,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充分配合下,才一路

    高歌的。

    比如,王莽的武关都尉朱萌望风而降。他不是“望”到了这两个旅游团,而是投降了邓晔、于匡等人。

    邓、于打开武关欢迎李松、申屠建这个旅游团的到来。

    就是在武关,更始联军和当地的起义军会合,矛头直指长安。

    仗这么好打,各路“将军”都抢着要先打进长安、砍了王莽,既能立功,又能先抢东西。

    大家想想吧,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大家还抢着上前,你说这个仗有多好打吧!

    一时间,来自各方面的、五花八门的武装包围了长安,四面进攻,乱打乱喊,杀声震天。

    如果谁说王莽弱智或者无能,显然不符合事实。要是那样的话,他是不可能连哄带抢篡汉成功的。

    他的伪君子职称在那儿,他玩儿人玩儿权的手段在那儿,都不是一般人所能为。

    但是,他一贯用虚伪糊弄天下人,结果自己也丧失了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他用利益糊弄自己,结果搞得

    自己利令智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刚才说的,王莽为了提升士气,提拔了九虎将军。

    面对这最后的萎靡不振的几万将士,他还想给大家发钱,搞搞物质刺激给大家提提神。

    不过,即使到了这时候,要他出钱,也比要他出血还难。这些民脂民膏都是他辛辛苦苦从老百姓身上搜刮

    来的,哪能轻易出手啊!

    其实,由于王莽的“欺民新政”用来剥削老百姓很顺手,普通百姓饿死很多,他的皇宫则快被金银财物胀

    破了。眼下,他的宫廷里还有黄金60余万斤,各种珍宝财物不可计数。

    但是,他实在舍不得拿出来分赏将士。

    为了做个姿态,王莽象征性地拿出一点点钱来意思意思:只发给9个虎将军每人4000钱(赐九虎士人四千钱

    ),其他人嘛,就算了。

    这时候物价飞涨,我们不知道用这4000钱能吃几碗面条。

    不仅如此,王莽害怕这9个干部拿了这点钱不干事儿,就要求他们出征前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抵押给当局作人

    质。

    大家非常恼火!

    好了,既然当局对这个仗这么不重视,这么不舍得投入,这么不尊重人,也就别怪我们不舍得卖命。

    当然,也可能这九虎将军本来就是突击提拔的,根本不是领兵打仗的料儿,反正他们带领这支士气低迷的

    队伍毫无战斗力可言:一遇到更始联军或者本地的“汉将军”,立即就跑,谁要跑慢了,立即就被干掉。

    比如,九虎将军率领王莽拼凑的这最后的一支人马,东出京城,到华阴(今属陕西)据守回溪,企图阻止

    起义军打长安。

    可是,当邓晔、于匡带人一打过来,他们便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这9只“虎”中,有4只以最快的速度逃得不知去向;有3只带着残兵败将边招架、边溃退、边丢着尸体;还

    有2只名叫史熊、王况的,以报告工作为由抢先跑回京城,见了王莽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吓得自杀了。

    很快,起义军就包围京城了。

    面对如此危险、如此混乱的局面,王莽已经几乎找不到可用之兵。

    他绞尽脑汁,实在无计可施,就出了一个险招:把京城监狱中的囚犯组织起来打仗!

    他的这一险招,写下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军事史上最丑陋的一笔,也无耻地挑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道

    德底线。

    王莽宣布大赦这些囚犯,发给他们武器,让自己的年轻的岳父、和平侯、宁始将军史谌带着,开出城外跟

    起义军对打。

    为了做好这一支特殊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王莽安排杀了猪,他与囚犯们歃血为盟:

    “谁要反叛新莽皇室,土地社鬼都会惩罚他的!”

    (如有与新室异心,社鬼当记罪不贷。)

    这些囚犯们本来就是新莽政权的敌对者,几天前还饱受虐待,怎么可能为王莽去卖命?!

    史谌也并不是凭个人德才和军功担任现职的,混到今天全凭女儿给王莽作了续弦。

    大量事实表明,没有真才实学,仅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人,搞点儿歪门邪道、腐化堕落完全可以,让他们

    干粗活重活累活儿根本不行。

    这不,史国丈带着这些囚犯刚到渭桥,还没有见到起义军的影子,大家便一哄而散,把史国丈一人一马晾

    在了那儿。

    史国丈并没有匹夫之勇,立即拍马逃回去。

    这一下,王莽实在没有任何办法了,只好躲在宫殿里等死。

    长安城外,则是十分热闹。各路起义军轮番攻城。

    同时,他们还要破坏些什么,不然实在无法发泄对王莽的刻骨仇恨。

    这样,长安城外就是一派谁也无法控制的乱象了。

    这些自封的“汉将军”们,带着徒众到处乱跑,挖掘王莽的祖坟和老婆孩子的坟墓,一把火烧掉里面的棺

    材。

    同时,他们还纵火焚烧了王莽用民脂民膏建造的九庙、明堂、辟雍等豪华建筑物。

    火光映照长安城里大街小巷,引起市民极度恐慌。
………………………………

68、 破城

    公元23年9月,秋意已现。

    按照季节,经过春天的萌动、夏天的热闹,秋天该收获了。

    9月1日这一天,更始军和其他起义军一起,从长安城东北的宣平门攻入城内。

    各路起义军刚进城,正好遇到新莽的大司徒(王莽称明学男)张邯巡防。

    大家上前劈头就砍,张立即毙命。

    这时候,新莽的大司马王邑、侍中王睦父子等将领,分别率领仅有的少数兵丁,企图拦住起义军。

    王邑父子一边节节抵抗越战越勇的起义军,一边加派人手去保护王莽。

    长安的许多居民加入了对官军的战斗。全城乱战,全民动员打王莽就像捉老鼠。

    这一天的京城,打王莽,成了最时尚的事儿,成了老百姓的盛大节日。

    激战到了傍晚,新莽中直机关和京师地方衙门的公务员全部逃散,起义军和老百姓占领了除皇宫外的所有

    公共场所。

    次日,京城的两个青年朱弟、张鱼站了出来。

    他们害怕在这政权真空的时候,居民的家宅遭殃,就把要打王莽的本地居民们组织起来,一面维持秩序保

    护民宅,一面与进城的混乱的队伍联手攻打皇宫。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更始军旅游团进入京师地区的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是由自发组织起来的老百姓帮着

    干的。有的城池、要塞,干脆就是老百姓直接给拿下了交给他们的,比如前面说的武关。

    这样的老百姓(包括大户人家)中,有人数聚集多的、打仗生猛的,我们不妨也称之为“起义军”。

    如果这时候我说更始军是来旅游一番,大家还有意见的话,我们不妨一起来问问他们:

    作为一支高举“反莽复汉”旗帜、很多老百姓寄予厚望的“正规军”,在战斗中你们冲在前面了吗?

    你们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了吗?

    你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设施免遭损坏了吗?

    在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王莽时,你们发挥的作用呢?…………。

    当然,你们也没有闲着,从宛城到长安这么远的路,无论走着的、还是骑马的,还要抢东西、抢女人,都

    是挺累的。

    ……。

    这不,朱弟、张鱼带领自发组织起来的京城居民,作为各路人马的前导,率先攻打皇宫。

    他们就象猫找老鼠一样,非要揪出王莽。

    他们面对紧闭的宫门,用烈火烧、用大斧砍,还高声喊道:“反贼王莽,咋还不出来投降?!”

    他们接连烧毁、劈开几个宫门,都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

    由于担心王莽再耍阴谋诡计,他们不敢贸然推进,就在宫里到处放火。

    当火势烧到掖庭,开始烧到承明宫时,一个32岁的女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节操:

    她就是王莽的女儿、西汉平帝的孝平皇后。

    这个王氏女虽然是王莽的女儿,但是性格品行与她老爸完全不同。

    她性情敦厚沉静、重仁重义、讲究节操,对老爸的所作所为始终持保留意见。

    但不幸的是,她没有、或者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一直不得不做老爸的政治工具。

    公元3年春天,时任安汉公王莽纯粹为了个人目的,通过搞阴谋诡计,胁迫时任太皇太后王政君同意,把当

    时年仅12岁的这个女儿嫁给时任皇帝汉平帝,任职“孝平皇后”。

    王莽毒死女婿平帝,于公元6年3月拥立孺子刘婴时,年仅15岁的王氏女开始守寡,悲伤地任职“定安皇太

    后”。

    公元8年,王莽篡汉得手时,发现自己的老婆才应该是皇后,女儿的职务名称如果不改就是自己骂自己了,

    于是,改称定安皇太后为“黄皇室主”。

    这样,王莽既表示女儿与刘家绝婚,也表示自己女儿的辈分不再比她妈高。

    虽然名分可以被随便改来改去,但王氏女对丈夫平帝的思念和对老爸所作所为的不满从没改变。

    王莽为了帮助她忘掉平帝,阻止她为刘家守节,曾经张罗安排她再嫁。

    她宁死不从。

    现在,婆家早就被老爸玩儿完了,娘家也马上就要在万人唾骂中玩儿完,我还有什么选择吗?!

    现在,当火焰开始吞噬自己的住处时,王氏女望火而泣:

    “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汉家?!”

    她哭着纵身一跳,自投火中。

    她生为莽女,从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她的品格行为与老爸相比,则势如冰炭!

    这时候,居民们在宫里已经与王莽贴身的党徒短兵相接,厮杀声、嚎叫声响成一片,箭矢、砖瓦到处乱飞。

    居民们已经被当局欺压得太久、剥夺得太多,今天非要找王莽算账,个个都打红了眼。

    王莽的党徒保护着他越来越难以招架,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退往另一个地方,不断地丢下一批又批的尸体。

    那些被王莽从各地搜罗来的宫人美女们,有的不明不白死于混乱之中,有的披头散发到处乱跑,惊呼:“

    咋办?!咋办?!”

    谁也顾不得回答,打的使劲儿打,逃的拼命逃。

    这个局面真有点象热水浇了蚂蚁窝儿!

    王莽狼狈极了!

    身为一个皇帝,在自己家里被人撵着从这个屋里打到那个屋里,这实在不象个爷们儿!

    当然,他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活命要紧!找人救命要紧!

    那些原先围着自己阿谀奉承的大臣哪儿去了?

    那些平时抢着来汇报工作的高级干部哪儿去了?

    那些早年八竿子打不着、后又贴上来成为“亲朋好友”的人哪儿去了?

    那些借用自己手里的国家公器、巧取豪夺成了暴发户的人哪儿去了?

    ……。

    面对到处熊熊燃烧的烈火和不断传来的喊杀声,王莽被逼得实在无处可藏,在少数心腹们的簇拥下逃到了

    宣室前殿。

    他恐惧极了。

    为了维护自己伪君子的形象,为了安定大家快要崩溃的神经,他决定再耍个动作。

    由于时间太紧,这个动作可能太仓促、太搞笑,哪也顾不得了。

    他身穿深青透红的衣服,佩戴着皇帝的玺绂,命令天文郎手持星盘站在身旁,随时报告时刻的进度,自己

    则按时刻的方向回旋着坐席,故作镇静地大声说:“老天爷给了我圣德(让我当了一哥),汉兵又能把我怎么

    样?!”

    (“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不过,这时候的王莽只剩下嘴硬了。

    他也知道自己的话早已一文不值,也知道真有刀砍过来时,说大话根本没用,就做了两手准备。

    在做上面这个搞笑动作同时,他手里攥着一把匕首,随时准备与人拼命。

    他就这样在紧张和恐惧中又捱了一夜。
………………………………

69、 绝境;绝后?

    次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心腹们眼看宣室前殿不是久藏之处,就拖着王莽逃到未央宫太液池中的渐台上。

    渐台在水中央,有桥梁通过,他们想凭着四周的池水负隅顽抗。

    王莽由于年老体弱,长期过着糜烂的、没有规律的生活,精神压力太大,加上两天没吃东西了,头晕眼花,已经几乎昏厥了。

    心腹们转移他也是连拉带拽。

    王邑父子对王莽确实是一片忠心,他们带人日夜搏斗,听说王莽逃到渐台,就带着残兵败将赶来会合。

    王邑虽然忠心,但实在无能,大小仗都打不好。他几个月前不能以百万大军拿下昆阳,现在更不能用飞蛾之翼扑灭四周扑过来的熊熊烈焰。

    几个月前,他不知道昆阳血战会遇到高人刘秀,这完全可以理解;眼下,他不知道池水之中的渐台其实就是坟墓,再一次说明他根本不具备任何担任大司马职务的素质。

    不过,人被逼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跑到哪儿去呢?

    这时候,长安居民和起义军将士们几乎全部占领了宫殿,却不见王莽,当然不会罢休。大家就到处喊着、找着:“王莽跑到哪儿去了?”

    在一个宫女的指点下,居民们和起义军迅速包围了渐台。

    由于渐台四面环水,桥梁通道被王邑等人拼命死死守住,双方就用弓箭对射,弓箭用完了就肉搏。

    一方是杀红了眼、不杀王莽难解心头之恨,另一方为了活命也不惜力。双方打得天昏地暗,尸体成片地倒下、池水变成了血水。

    到了黄昏,王莽最后的心腹和党徒都死在愤怒的居民和义军将士的枪刀之下。

    包括王邑,他无德无才,全凭裙带关系爬上高位、养尊处优,也将对王氏家族的忠诚和对老百姓的仇恨进行到底。

    也包括王盛,他本来在长安街头卖大饼儿,并没有招惹谁,更不可能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当国家领导人。

    如果遇到好年头,他说不定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

    还是10多年前,哀章伪造谶言推戴王莽为皇帝时,王莽为了拼凑内阁班子把他侥幸拉到高级干部行列。

    现在,他以死报答自己的主子。

    王盛由卖大饼儿的平民,到当高干,到被老百姓砍死,这是搞笑的喜剧?是人生的悲剧?还是黑色幽默?

    当身边的人死光时,王莽挣扎着跑进渐台上一间小屋子。

    京城商人杜吴最早冲进小屋,一刀结束了王莽的性命,摘去王莽的皇帝绶带。

    紧接着,起义军校尉公宾就跑进来,他杀人、领功都内行,用刀割下王莽的脑袋,转眼溜出小屋。

    又接着,蜂拥而至的军民跑上来,争先恐后地争夺王莽的尸体,你一刀、他一剑,很快把尸体剁成肉泥。

    这还不算,当王莽的首级被转送到宛城时,更始帝刘玄下令把它悬挂在城头示众,以方便老百姓表达对王莽的愤怒。

    当地和四周的老百姓得知消息,纷纷扶老携幼前来看热闹。

    有几个胆大的爬上城头把王莽的首级取下来,在人群中踢来踢去。

    还有更胆大的,干脆把王莽的舌头割下来吃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大家实在被这条善于说谎的长舌头害苦了。

    一个人被人恨不得乱刀砍死,已经是人生极大的失败。

    他的脑袋如果被人们割下来当球踢,那他一定干了太多不该干的事儿,身上肯定集中了太多人的愤怒。

    要是这样老百姓还不解恨,你说这是一个什么人?历史该怎样为这样的人下结论?

    肆意携诈篡汉、推行欺民新政,是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两笔丑陋而无耻的重彩。

    他51岁摄政,54岁宣布当皇帝,68岁被老百姓切成碎块儿。在我国历史上,实际控制国政17年,其中他建立的所谓的“新”朝存在15年。

    为此,他说了很多瞎话、杀了很多人、费了很大劲儿,但绝大部分人不予认可,历史上没有一个史家愿意为这个混乱的王朝写专门的国史。

    当一哥混到这个份儿上,悲哀啊!

    上个世纪初,著名史家蔡东藩说到这儿,感慨赋诗一首,很贴切:

    粉身碎骨有谁怜,死后还教臭万年;

    用尽机心翻速祸,才知翘首有苍天。
………………………………

70、 “王莽现象”

    公元23年9月,就在王莽被切成碎块儿没几天,更始军由定国上公王匡率领北上的这一支,拿下了洛阳,生擒王莽的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

    见西进长安的更始军把王莽的脑袋送回宛城请功,他们也不甘示弱,就把新莽太师王匡和哀章捆起来送回宛城:你们拿了个死的,我们弄来个活的!

    刘玄很高兴,立即下令把2人斩首。

    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我们不想错过。

    这一段时间,刘玄在冷藏刘秀、派出两路军队出去旅游之后,就一个劲儿玩儿起来:喝酒、玩儿女人。

    他认为王莽主要部队已被刘秀灭了,接下来,就等这两个旅游团带好东西回来了。

    于是,他整天喝个烂醉,看见顺眼的女人就弄进宫里——虽然他在宛城的这个破住处比王莽的寒碜多了。

    几天前,当王莽的脑袋被从前线送来时,刘玄正在和自己的宠姬韩夫人玩儿。

    看到这个自己正想灭掉的对手就剩下一个脑袋了,刘玄很高兴,说:“要是王莽不胡来,应该跟霍光一样有功名!”

    (莽不如是,当与霍光等!)

    韩夫人也笑着说:“他要是不胡来,天下怎么能是你的呢?!”

    (若不如是,帝焉得之乎?!)

    霍光是西汉著名政治家,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大臣。他跟随汉武帝30年

    ,很受器重。武帝死后,他受命担任辅政大臣、实际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武帝时期及以后汉室的安定

    和中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然,刘玄不顾自己的浅陋,把王莽与霍光相比,只能说明他没文化。

    但是,现在,他与韩夫人的这个简短的对话则很值得玩味:一语道出了莽去玄来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

    关于王莽灭亡、刘玄冒出的原因,史家有很多精当的分析,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有关历史资料,要是没时

    间查资料就多琢磨几遍上面的对话吧。

    我这里想提醒大家,您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个社会历史现象:“王莽现象”

    现在王莽已经被切片儿了,我们要对他有个交代。

    史家关于王莽的评价很多。

    不好意思,由于他和他的新莽王朝民愤太大、名声太臭,一直没人愿意专门为之撰史,这些评价都是散见

    于各种史料之中的。

    比如,在《汉书》中,新莽王朝的历史就是以《王莽传》的形式附在末尾的。

    好在王莽的表现很抢眼,古往今来人们评价他的意见也很统一,大家只要想作专门研究,论点论据并不难

    找。

    我们这里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认为,王莽通过几十年辛辛苦苦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他祸国殃民的人生

    理想,形成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王莽现象”。

    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怀有阴暗心理或政治野心的人通过虚伪、欺诈和造假的手段蒙骗大众,达到

    个人目的,但很快会自食其果、被大众抛弃。

    其实,制造这种现象的历来不乏其人,王莽最典型而已。

    那么,我们就按照常规分析方法来说吧。

    首先,王莽现象说明造假是完全可以忽悠人的,怎么避免被忽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按我们前面的说法,虚伪是王莽的本性,欺诈是他常用的手法,造假是兼含二者的通俗说法。

    王莽造假之所以能够长期得手,原因在于他具有最高级别伪君子的职称、擅长忽悠,也在于广大干部群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