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私利。

    到了邯郸的时候,刘秀还交给冯异、铫期一项秘密工作:

    暗中认真调查中高级干部的思想行为,是愿意一起干事儿、还是不愿意归附,列个名单报上来。

    (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政策和用人,是为政的两个命脉,刘秀对此有深刻体会,也紧紧抓住不放。

    当然,这时候刘秀还是用更始王朝命官的身份在活动,发展个人势力处于还只做不说的阶段。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更始王朝及其联军目前实力强大、威望正盛。

    前面说了,刘縯、刘秀兄弟战昆阳、拿宛城、收拾洛阳,在老百姓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而老百姓认为他

    们哥儿俩是更始王朝的好干部。甚至刘秀直接指挥的、在摧毁王莽政权中有着决定作用的昆阳大捷,老百姓也

    把功劳记在更始王朝名下。

    这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哥儿俩是更始的干部,他们的成绩就是更始的成绩,他们的威望也提升了更始的威

    望。

    一般人并没有机会、也不能看懂更始王朝内部的是是非非,只知道更始联军战无不克,以刘秀为代表的更

    始干部是好样的。再加上更始王朝的龌龊事儿还没有充分暴露,老百姓都暂时把复兴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政

    权身上。

    所以,从更始王朝那儿拿来复兴汉室的旗子、用更始命官的招牌开展工作,可以事半功倍,也是刘秀的既

    定策略。

    为什么不呢?

    二是刘秀目前力量还不够大。

    他的身边虽然有数百人,但显然不可能个个都象邓禹、冯异、铫期、祭遵等人这样优秀和忠诚,遇到困难

    的时候溜走几个,也是很正常的。

    刘玄登基后舂陵子弟已经分散了,绝大部分人都追随刘玄,就是把他们全拉过来满打满算也不过万人。

    他本人虽然功勋卓著、能力卓越,但老百姓目前还是把他与更始王朝放在一起看的,如果忽然打出自己的

    旗号,大家还没有思想准备,还要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更何况,打天下跟篡夺天下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活儿,甚至不是少数人就能干好的活儿。

    所以,刘秀审时度势,决定暂时先以更始命官和钦差大臣的名义开展工作,逐步积聚和扩大自己的势力,

    争取人心,到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再跟更始翻脸。

    人说“大丈夫能伸能屈”,而大政治家则要善于准确把握形势和时机,合理安排自己的伸缩进退。

    刘秀可以说对此深有体会,也运用自如。

    三是刘秀也想试探一下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干部的人心向背。

    现在王莽已灭、更始刚立,全国一片乱局,处于政权真空状态。

    我国的广大老百姓是比较单纯和善良的,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当官的不欺负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

    劳动过上好日子,肯定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但是,我们也无需讳言,在不少时候,老百姓也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比如王莽,不就是把天下老百姓忽悠几十年吗?

    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具体对一代人、一个人而言就太厉害了: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

    对于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刘秀胸有成竹,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懂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在争取老百姓的同时,他要看看这些原王莽政权的干部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想干什么,特别是要看看他们

    是怎样处理与更始王朝的关系的。毕竟这些人还在位子上,而且能量很大。

    这样,渡过黄河以来,在所到州郡的工作顺利推进,充分说明刘秀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

    广大干部群众都为更始王朝有刘秀这样的好干部欢欣鼓舞,但是,一些聪明人还是能够看出来所以然的。

    也正是在邯郸的时候,刘秀的又一个粉丝慕名前来投奔。

    这个粉丝名叫耿纯。

    对于耿纯,大家应该眼熟,他的父亲耿艾刚刚被更始确认为济南太守,他本人刚刚被更始任命为骑都尉,

    奉命去安慰赵、魏地区。

    办理这两项干部任命的是更始王朝的红人、正在巡行郡国的舞阴王李轶。

    正是从李轶身上,耿纯看到了、也印证了更始干部的堕落,他对这个王朝很失望。现在,听说刘秀来

    到邯郸,他急忙前来拜见。

    刘秀一见面就发现这是个人才,对耿纯很欣赏。

    (世祖深接之。)

    应该说,刘秀识人用人的独到眼光和能力确实非常人能比。

    在君临天下的征途上,包括耿纯在内,他使用的很多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一生对他忠贞不贰。

    耿纯早年曾游学长安,也是个读书人,一见刘秀就为他的君子气度所倾倒。

    接下来,耿纯还发现刘秀身边人才济济,驭将统兵的法度纪律也十分严明,与别的将领不同,便献上战马

    和缣帛数百匹,要求跟着刘秀干。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献马及缣帛数百匹。)

    耿纯这么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

    因为他出身高干家庭,也是大户人家,自己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做过官(纳言士),刚刚又被更始王朝任命

    为可以巡行一方的重要干部(骑都尉)。

    按照他老耿家的实力,特别是玩儿政治的眼光和手段,耿纯要搏个良好的仕途、过个优裕安逸的生

    活,是根本不成问题的。

    放弃做看起来前途似锦的一方大员,而去给另一个正遭受排挤的一方大员打下手,他耿纯要不是对更始很

    失望、对刘秀很看好,是决不会这么干的!

    好了,耿纯更多精彩表现我们稍候再说,因为这时候又有一个人急急来见刘秀。

    大家注意,这个人名叫刘林。
………………………………

78、 赝品

    刘林是前汉皇室嫡传血脉、景帝的第八代孙。其父刘元为赵缪王,因为杀人,被大鸿胪参本抵命。

    刘林与他老爸多少有点相像,好术数之道,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在赵、魏地区,多与一些豪强、侠客交往。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刘林当然早就听说刘秀的大名,很看好他,也很想搭上他复兴汉室的这班车。一见刘秀来邯郸,他就前来

    登门拜见。

    刘秀热情地接待这位同宗。

    一见面,刘林就高谈阔论破赤眉军的办法。作为见面礼,同时也怕刘秀瞧不起,他想充分表现自己。

    现在,明眼人都逐渐看出来了:赤眉与更始早晚要对决!

    赤眉军问题、河北问题,作为关乎更始王朝生死存亡的两个关键问题,都正在被更始决策层玩儿砸。

    刘秀来河北,这大家都在关注。而赤眉军数十万众正怀着对更始王朝的强烈不满,盘踞在洛阳以北、长安

    以东的黄河东边。

    樊崇等赤眉核心人物灰溜溜地从更始那儿跑回来,感到既羞、又恼,正在盘算着怎么对更始下手。

    刘秀心想,赤眉军战斗力很强,目前既是更始的对手,将来也是自己的对手。

    于是,他就问打败赤眉军的办法。

    刘林得意地说:“现在赤眉军在河东,可以决开黄河水淹他们,百万之众都让他们成为鱼鳖。”

    (“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

    这是个伤天害理的馊主意!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决堤淹人都是缺德、犯罪的勾当!

    刘秀原以为刘林会想出什么治乱安邦的好主意,不料却是这样的毒计,很是不屑。

    但刘秀性格沉稳内向,处事严谨厚道,初来乍到,又不想轻易跟人翻脸,只是不理他,随后去了真定(今

    属河北)。

    (光武不答,去之真定。)

    刘林碰了一鼻子灰;觉得刘秀根本不是可以合伙搞阴谋诡计的人,在他那儿也不可能有什么油水可捞,转身

    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王郎:天下这么乱,搞阴谋诡计决不会没有市场。

    其实,刘林身上虽有刘汉皇室血统,为人却不过是井底之蛙,再说大了不过是井底有毒之蛙。

    他只知道刘秀冷落自己是没有相中自己的计谋,殊不知政治家胸中的韬略岂能是常人所知!

    刘秀之所以没有采纳刘林的建议,当然是因为这确实是个罪恶的馊主意,一旦决堤溃坝,洪水不光对着赤

    眉军灌下去,还必然殃及无数无辜的老百姓,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环境危害、以及丧失民心,决不是一朝

    一夕所能挽回的。

    这种局面刘秀无论如何不能忍受、不能接受、不愿看到。

    这是其一。

    其二,刘秀认为自己目前还不是赤眉军的对手。

    目前赤眉有数十万、近百万之众,打败了很多对手,士气正旺。自己身边虽有几个忠心耿耿的亲信、粉丝

    ,但不过数百人,在河北的工作刚刚开始,拿这点儿力量跟赤眉硬拼,是典型的拿鸡蛋磕石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傻瓜,就是二杆子。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兵书就是说与对手打照面,要明白双方的斤两,知道如何进退,才能战无不胜。

    刘秀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又常能灵活运用。

    终其一生,无论在官场上用计,还是在战场上动武,他都没有莽撞过。

    其三,刘秀认为赤眉军对自己还有用处。

    刘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早晚要跟更始翻脸,而以更始王朝的无能和赤眉军的好斗,他们二者也是早晚要

    对决。

    目前,赤眉军对更始王朝很有意见,拉开架势要西进,跟更始动手,根本无意来与自己争地盘,自己当然

    犯不上引火烧身。

    假如(眼看就成为现实)赤眉与更始干起来,无论结局如何,对自己都是有利的。

    刘秀的心机,浅薄的刘林岂能看透!

    但是,小人物有时也能弄出大动静,刘林转身与王郎开发的阴谋诡计项目,很快给刘秀制造了极大的麻烦。

    王郎又名王昌,是邯郸本地人,通晓天文星象,靠给人算命、看相为生。

    他的野心很大,经常对人说河北有天子气,把不少人、特别是地方豪强的心里撩拨得直痒痒。

    (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

    刘林与他气味相投,二人结为好友,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在一起商量、嘀咕着什么。

    这哥儿俩在一起除了探讨算命业务,还经常琢磨趁着乱世怎么样才能发达一把。

    现在,刘林在刘秀那儿受了冷落,立即去找王郎商量:

    时机到了,赶紧找几个人忽悠老百姓一下子,称帝当一哥!

    王郎一听,正中下怀。

    他颇神秘地对刘林说,自己就是汉成帝偏房生的儿子刘子舆,怕遭人害了一直没敢露身份,咱哥儿俩关系

    不错,我才跟你说。

    大家可能还记得,公元10年,也就是15岁的刘秀从萧县县长、叔叔刘良那儿返回故乡的那年,11月的一天

    ,王莽的立国将军孙建正在大街上路过,长安市民武仲拦住孙的车,自称是汉成帝的偏房生的儿子,名叫刘子

    舆,要求当局赶快腾出皇宫,让应该复兴的刘氏宗室住进去。

    当时,王莽毫不客气地把武仲砍了。这件事儿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广大干部群众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现在,这事儿过去13年了,王郎觉得如果把它抖出来,搞政治投机,还是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王郎还认为,要忽悠广大老百姓,首先得把自己身边的这个哥儿们刘林忽悠住,他对刘林等几个朋友说:

    “我的母亲本来是成帝的歌女,曾经在殿中晕倒,僵卧不起,不久有一股黄气从上而下,过了半天才消散

    ,接着她就怀了孕,入住宫中。当时皇后赵飞燕不能生育,为了保证自己能得到成帝的专宠,就极力打击宫中

    怀孕的妃嫔宫女,也打算谋害我的母亲。幸好我母亲用别人家的婴儿顶替,才保住了我的性命。后来,我12岁

    时,有一个知道天命的郎中李曼卿把我带到蜀地;17岁时,来到丹阳(今湖北秭归东);20岁时,来到长安;

    后又辗转中山(今属河北)一带,往来于燕、赵之间,等待天时。”

    这些话当然纯属扯淡。

    但总有人拿所谓的“刘子舆”弄事儿,有的不怕掉脑袋,有的则把它开发成大项目后再掉脑袋,这能说明

    不少问题。

    我们不妨把王郎的这番话从《后汉书》卷12《王昌传》中照录,大家边看边笑着玩儿:

    “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猝)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赵后欲害之,伪易他

    人子,以故得全。(子)舆年十二,识命者郎中李曼卿,与至蜀地;十七,到丹阳;二十,还长安;展转中山

    ,来往燕、赵,以须天时”。

    刘林听了这番瞎话半信半疑。

    不过,刘林本来就不打算弄得太明白。

    王郎说的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这事儿是搞阴谋诡计的好材料,其中有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

    完全可以开发这个项目!

    现在天下老百姓思念汉室、恢复汉室的心很迫切,刘氏宗室行情看涨,特别是就血统而言,成帝的儿子无

    疑更纯正、更接近汉室的嫡裔。

    要立即开发这个项目!

    既然是开发项目,总要有工作班子、总要包装宣传。

    于是,刘林便与当地有势力、有影响的豪强李育、张参等人谋划,打算拥戴王郎为帝。

    李育等人本来就认识王郎,经常找他算卦,有时也被他说中,所以深信他不是一般人。

    现在经刘林这么一忽悠,李育等人觉得这个项目有前景:好事儿,立即入股!

    他们不仅慨然赞许,还将家中的钱财拿出来当投资,用于招募壮丁、组建军队。

    不到半个月,王郎的旗下聚集了数千人。

    王郎、刘林虽然建立自己的王朝心切,但这个项目毕竟太大,他们并没有立即宣布如何如何,全面开工前

    还要试探一下。

    恰好,这时候社会上传言赤眉军马上就要打过来,搞得沸沸扬扬。

    刘林等人为了观察一下老百姓的反应,就顺势散布流言,说赤眉军就是来立刘子舆为帝的。

    因为大家都从王莽王朝的兴衰看出来了,象建立政权这样的大项目,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配合根本不行。

    结果,大多数老百姓对刘林等人的谎言深信不疑。

    (会人间传赤眉将渡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当立刘子舆,以观众心,百姓多信之。)

    当年,成帝直到当太子时候,以及在位的25年(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间,终身并没有任何子嗣,他的

    接班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哀帝,名叫刘欣,是他的本家兄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

    我们完全可以推断成帝没有生育能力。

    史载,成帝一反他老爸元帝不好女色的生活作风,自己经常沉溺于女色,而且后宫美女如云。

    假如他有这个能力,不留下一男半女,不仅他自己会实在不好意思,任何人也无法解释。

    但是,老百姓对皇家的私生活没办法了解,又没有dna鉴定、亲子鉴定等技术,况且就是谁会这个,也不敢

    去搞。加上思汉心切,如果谁说自己是皇家的骨血,大家往往宁可信其有。

    各地不断出现有人打着刘氏宗室的旗号站出来起事,立即得到热烈响应,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样,王郎、刘林等人开发谎言大项目、建立新王朝的信心和勇气更足了。

    公元23年12月的一天,早晨,邯郸城,刘林等率领车骑数百人迅速冲进原赵王的王宫,宣布王郎就是成帝

    之子刘子舆,立为皇帝。

    按照预定方案,王郎当然要厚待其他几位大股东:

    他随即宣布任命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随后,他又立即分派将领带人去幽州、冀州

    一带抢地盘。

    (分遣将帅,徇下幽、冀。)

    在动武的同时,王郎还决定来文的,正式忽悠忽悠天下老百姓。

    他向各州郡发檄文,既是为自己称帝告白天下,也作为这场闹剧的开场白。

    这场闹剧虽然很搞笑,但影响大,我们照录这个檄文。大家谁有兴趣的多看两眼,权当笑料,否则跳过去。

    檄文说:

    “制诏部刺史、州太守曰:朕,孝成皇帝子子舆者也。昔遭赵氏之祸,因以王莽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

    ,解形河滨,削迹赵、魏。王莽窃位,获罪于天,天命佑汉,故使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拥兵征讨,出

    入胡、汉。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岳诸刘,为其先驱。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

    休气熏蒸,应时获雨。盖闻为国,子之袭父,古今不易。刘圣公未知朕,故且持帝号。诸兴义兵,咸以助朕,

    皆当裂土享祚子孙。已诏圣公及翟太守,亟与功臣诣行在所。疑刺史、二千石皆圣公所置,未睹朕之沉滞,或

    不识去就,强者负力,弱者惶惑。今元元创痍,已过半矣,朕甚悼焉,故遣使者班下诏书。”

    这篇檄文虽然很荒唐,但准确把握了政权真空的社会形势和人心思汉的社会心理,还是很能蒙人的。

    反正在这个乱世,冒险家层出不穷,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谁要是忽悠死了人,根本不用偿命,而谁

    要是被忽悠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王郎在檄文中反复强调了自己作为成帝私生子的地位,对翟义以来各种反抗王莽的力量简要作了评述,号

    召广大干部群众都来跟着自己干。

    他本来是个算卦的,有舌灿莲花的功夫,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把活的说成死的,能用嘴把黑、白互换,这

    篇檄文是他的代表作,虽然他未必亲自执笔。

    这时候,更始王朝的势力在河北还没有市场,刘秀的工作刚开头,还没有形成气候。

    大家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响应、拥护王郎。

    甚至,就连刘秀刚刚招抚过的郡县,也归附王郎的麾下。

    (于是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

    这样,王郎伪政权平地而起。
………………………………

79、 赛跑

    刘秀正在打着更始的旗号发展势力,必然要跟王郎发生激烈的冲突。

    王郎看到,河北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可以用忽悠的办法来解决。只有刘秀,可能防

    忽悠的能力强一些。

    所以,他认为,自己眼前的、身边的主要对手,就是更始的这个优秀干部刘秀,决定把他作为重点打击对

    象,往死里整,来练练手。

    于是,他到处发文件,悬赏封邑十万户侯的高价,来购买刘秀的人头。

    公元24年正月,由于王郎扩张势力、剪灭异己的势头太猛,刘秀只好从真定一带率军北上攻打蓟县(今河

    北蓟县)。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

    刘秀认为,自己人气虽旺,但当务之急是赶快建立可靠的根据地。

    在北上蓟县、路过卢奴(今河北定县)的时候,刘秀又遇到一位前来投奔自己的粉丝,他名叫耿弇。

    这是个猛人,我们必须好好介绍一下。

    小耿今年21岁,字伯昭,是上谷郡太守耿况的儿子。

    他从小聪明好学,喜欢看书学习,受父亲影响,致力于钻研《老子》和道家学说。

    但他又不止于此,不断扩大学习范围,兼习《诗》、《礼》等儒家学说,知识十分渊博。

    完全可以说,这是个儒、道兼修的有学问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不死读书,常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悟性极强,观察力很敏锐,因而对学问和时事的体会

    极为深刻。

    他待人处事富于智慧和谋略,在亲朋好友和他老爸工作单位同事中是公认的。

    但是,他的志向并不在于做个读书人。

    作为郡太守的孩子,小耿当然比别人有更好的生活和成长条件。

    他从小就注意学习老爸治学和为官的方法,经常观看郡尉考选、训练兵士,那些竖起大旗、擂响战鼓、马

    来箭往的场面,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做个将军。

    (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他后来成为刘秀手下智勇双全、守无不坚、攻无不克的功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