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这样一群狂躁的好勇斗狠之徒,和一团乱麻的局势,刘盆子在长乐宫里每天惶恐不安,日夜啼哭。

    他不想、不敢,当然也没有机会过问军政事务,只是一个人与宦官共同起居生活。

    (盆子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

    盆子自顾不暇,当然更没有能力保护宫中的女人们。

    这时候宫女还有上千人。

    这支队伍只进不出,本来是王莽的遗产,刘玄继承下来后又加以调整充实,但他仓皇出逃时一个也没有顾

    得带走。

    盆子住进来,谈不上继承,更谈不上对她们动手,只是跟她们做了邻居。

    由于世道太乱,刘玄败亡之后,她们不敢出去走上社会,只能深居宫中,就靠在后宫挖点花圃里的草根、

    逮点水池里的鱼虾来充饥度日。

    如果谁死了,也就势被埋在宫里。

    很简单,她们要是走出宫,不是被杀死,就是被饿死,说不定还会被什么人抓住了折磨死。而在宫中,至

    少暂时还没有人胡来,大不了也就是饿死。

    盆子还是个孩子,又胆小,不太喜欢、也不敢跟这些宫女玩儿。

    她们谁有机会见了盆子,就连忙磕头喊饿。

    盆子本性善良,每每见状就让宦官赏赐点儿米过去。

    她们谁也不想走出宫去。

    这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群体,见证着宫廷政治的一切荣光与丑恶,也得到当时和身后无数议论。

    后来,直到盆子离开宫廷,她们仍然没有一个人走出去,都饿死了。

    不,应该说,她们直到饿死都没有一个人走出去。

    (后盆子去,皆饿死不出。)

    在两汉过渡的剧烈变革时期,这个复杂而特殊的群体默默地承受着王莽的阴谋、刘玄的荒淫和盆子的无能

    ,直到死去。

    这世道确实太乱,英雄与狗熊都没闲着。

    盆子的哥哥刘恭毕竟多少有点儿知识、有点儿文化,眼看赤眉高干的这个熊样,知道失败只是早晚的事儿

    ,要真的没戏了,自己哥儿几个肯定会首先遭殃。

    刘恭越想越觉得觉得大事不妙,就想让弟弟辞职:不干了,这工作太危险。

    在盆子哥儿几个看来,在赤眉手里当一哥,是最没意思、风险最大的工作。

    于是,刘恭就暗地里教导盆子怎么把皇帝的印绶交出来,怎么说辞职的话,假如有人挽留的话自己怎么推辞。

    反正这活儿不能再干了!

    (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密教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

    公元26年正月初一,新年朝会。

    当着赤眉高干的面,刘恭先发言了:

    “大家一起立我的弟弟当皇帝,恩德深厚,我们感激不尽。这皇帝当了快1年了,军政事务的混乱一天比一

    天加剧,他实在不能成就大业。恐怕他到死也不能给赤眉带来多少好处。现在,他情愿退位,当个普通老百姓

    ,大家再选一个更加贤明、有智慧有本领的人来干,请大家考虑。”

    见盆子要撂挑子,大家并没有思想准备,一下子懵了。

    不好意思,我们哥儿们出来混,只是想当个村干部、乡干部不再受欺负,只是想到处抢一点儿、夺一点儿

    ,好有口饭吃。

    当皇帝虽然威风,但是那活儿太专业、我们干不了,争的人太多、也太危险。

    再者,大家都很忙,也顾不得干。

    一句话,皇帝那活儿我们都干不了、也不想干。要是哥儿几个能干得了,哪能轮到盆子这孩子!

    当然,大家让你盆子坐那位子上,你就好好凉快吧,也别太当真!

    樊崇等人一看眼前这架势,连忙道歉说:

    “这都是我们的不是。”

    刘恭态度坚决,再次表示要辞职。

    (恭复固请。)

    关键时候,有人大声质问刘恭:

    “皇帝辞职不辞职,难道是你刘恭说了算的事儿吗?!”

    一见真的有人发火,刘恭十分害怕。他知道这是一帮什么事儿都敢干的家伙。

    不知是事前计划好的,还是真的怕连累自己,刘恭连忙起身走开了。

    (恭惶恐起去。)

    就在这关键时刻,刘盆子走下皇帝龙座。

    他解下系在身上的传国玉玺和绶带,跪下来就给大家叩头,说:

    “现在建立了王朝、拥立了皇帝,大家也都有了高级职务,却还跟过去当强盗一样,就连基层干部群众进

    献点东西都能被你们抢走。这样传到外面,谁还看得起我们?老百姓没有不怨恨我们的,谁还信任我们?我想

    这都是所立的皇帝不恰当造成的。我请求大家让我留下自己的骨头,辞职让位,别挡了有德有才者的路。如果

    真的要杀了我来抵目前的责任和罪过,我情愿一死。就请大家可怜可怜我吧!”

    盆子说着,唏嘘不止,泪如雨下。

    这真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幕!

    一个人,宁愿去死也不想干某件差事,可见他多么窘迫,而他又名义上是个皇帝。

    一个岗位,让人害怕、厌弃到宁死也不想干的地步,可见不是好活儿,而这个岗位又被无数英雄和狗熊拼命追逐。

    一个局面,大家本来凭拳头说话,可见不是文明和谐之地,而大家又要瞪着眼睛、逼着一个小屁孩儿来当一哥。

    一批干部,职务这么高了还在干只有强盗才会干的活儿,可见不是什么好鸟儿,而又没有落下多少骂名。

    …………。

    难道锁住重大事件的历史迷雾竟然如此凝重,千百年都不能散去?

    难道在王朝变幻和世事轮回中,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真的总是难以建立,以至于刚有雏形即被历史的烟尘

    所淹没?

    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孬、什么是好,这些问题,难

    道不是所有历史阶段都要明确回答的基本问题?

    嗯??

    还是回到朝会上吧。

    面对抽泣不止的刘盆子,赤眉数百名文臣武将都不由得可怜起他来。

    虽然大家都是粗人,习惯于攻城拔寨和烧杀抢掠,可眼前的场面也确实感人:一个皇帝,跪着、哭着乞求

    一群大臣放他一马。

    不!一个屁孩儿,跪着、哭着乞求一群大人饶他一回。

    于是,包括樊崇等在内,大家没有不可怜盆子的。

    (崇等及会者数百人,莫不哀怜之。)

    于是,大家离开座位,对着盆子跪下叩头说:“我们做臣下的不像话,对不起陛下。从今以后,我们再也

    不乱搞胡来了!”

    于是,大家一起扶起盆子,把他抱起来放在皇帝的龙座上,又把玉玺、印绶给他戴上。

    是啊,大家不能老是欺负皇帝。

    盆子还是又哭又闹,但又挣不过大家。

    他当然挣不过这群武夫。

    这次朝会,对赤眉高干们震动不小。

    朝会结束后,大家遵守规约,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寨和住地,关门闭户,不再出来。

    赤眉官兵不出门,长安城里没有人横行骚扰了,社会秩序立即明显好转。

    居民们本来有不少逃出去避难的,也纷纷回来,街坊市场的人气也迅速回升。

    老百姓都很高兴,夸刘盆子是个好皇帝。

    这其实是一种“赤眉干部现象”。

    这种现象的主要特征简单说就是,干部一出来,社会秩序就混乱,老百姓就不得安生;而干部不出来,社

    会秩序就正常、就井井有条,老百姓就安居乐业。

    这并不仅仅是个黑色幽默,也是个残酷的社会悖论。

    社会发展规律表明,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其权力来源于老百姓的支持,其本职工作是为老百

    姓服务的。他越是为老百姓着想,就越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就能使自己的执政团队更加强大,从而就能更好

    地为老百姓服务。

    反之,如果某些干部不是个东西,全心全意地用公共权力谋一己私利,必然祸害百姓,必然遭到百姓反对

    ,进而败坏自己执政团队的形象和权威。而当一个执政团队里这样不是东西的干部多了,老百姓就会失去对它

    的信任,就会不希望它出来做事儿。

    目前赤眉团队就是后者,它的干部队伍中不是东西的人太多。

    如果他的干部不出来,天下太平,否则,就是老百姓遭殃。

    我们在分析这种“赤眉干部现象”时不幸地发现,它并非绝无仅有,而是在很多历史阶段都存在。

    更不幸的是,这种现象今天并没有绝迹。

    每每说到长安居民感激盆子,我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这不,好景不长,大约仅仅过了20多天,赤眉干部们实在按捺不住野性的冲动,又纷纷走出来,到处大肆

    抢掠。

    不好意思,哥儿们本来就是野蛮人。

    (二十余日,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

    由于战祸连端,长安城里的粮食本来就十分短缺,赤眉几番大肆抢掠之后,老百姓更是难觅可以果腹之物。

    公元26年1月,赤眉在祸害长安4个月还不到的时候,就把这座城市彻底吃空了。

    为了摆脱困境,其实也就是为了找口饭吃,他们决定把长安再狠狠地糟蹋一下,就带兵西去。

    这时候,赤眉的干部充分表现出极其凶残的本性。

    他们眼看长安城里再没有可吃的了,就把宫廷里、官府衙门里和老百姓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抢掠一空,打

    包、装车带走。临走了,他们一把火把宫廷、衙门烧个精光。无论走到大街还是小巷,碰到本地的干部和老百

    姓,看谁不顺眼,他们立即就给杀了。

    (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又数暴吏民,百姓保壁。)

    本来雄伟壮丽的西汉皇城,本来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成了一片火海,成了没有人敢出门行走的荒凉之地。

    赤眉,一支本来为了不受气、有饭吃,才拎着脑袋出来混的队伍,现在为了自己有饭吃什么都敢抢,而随

    意草菅人命就早已超出自己维权的界限了。

    赤眉,为了自己有饭吃,不惜让所有的人吃不上饭;为了自己出口恶气,不,可能仅仅为了自己想发泄一

    下,甚至什么也不为,他们就不惜杀人玩儿。

    在这激烈动荡的年代里,赤眉早就不再朴素了!当然,从此以后,我们也将不再同情它。

    赤眉把长安烧杀抢掠一空后,气焰熏天地拍屁股走人。

    在长安城南郊,他们象模象样地搞了个仪式,祭祀老天爷:他妈的,除了老天爷,老子什么也不怕!

    他们号称百万大军,趾高气扬,所到之处车马喧嚣,烟尘蔽日。

    盆子虽然不过是个玩物,现在也跟着威风一把。他坐在3马大车上,周围几百个骑手跟着,象去打猎。

    出城后,他们沿南山(秦岭)北麓西行,遇到城邑就抢,顺手就砍人。

    在郿城(今陕西眉县),他们遭到更始将军严春的阻击。

    很遗憾,严春力不从心,在激烈的战斗中阵亡。

    赤眉杀了严春,随即打进安定(今宁夏固原))、北地(今甘肃庆阳)一带。

    他妈的,粮食在哪儿?我们饿死了!

    不知是天不庇恶、还是因果报应,就在这支疯狂的队伍来到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等地时,天气骤变,

    大雪接天连地、坑满壕平,多数赤眉将士连冻带饿而死(士多冻死)。

    但是,赤眉并没有引以为戒。

    他们没有反省自己,既没有学乖,也没有变得更聪明,而是决定变本加厉,将自己的无耻和残酷进行到底。
………………………………

116、 邓禹得失

    我们先把赤眉说到这儿,来看看邓禹吧。

    日前赤眉在糟蹋长安的时候,邓禹没有听从刘秀要他立即拿下长安的饬令,而是固执己见,继续分兵攻打

    上郡诸县。同时,他又回师大要,征集补充兵员,收集积累粮食,养精蓄锐。

    说到这儿,我们似乎明白,刘秀要求邓禹立即拿下长安,至少是希望他快点摆平赤眉,以免这支疯狂的队

    伍老是糟蹋长安。而假如邓禹听从刘秀的命令,赤眉在长安至少不会那么放肆。

    当然,事情还不仅仅如此。

    邓禹的失误开始了。

    他把指挥中心从栒邑西迁到大要,留下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守卫栒邑。

    按说邓禹知人知事明察秋毫,以至于刘秀重用为首席智囊,他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是很稳当的。

    但这次,他对自己手下的这两员大将看走了眼。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知道邓禹留下这两员大将守卫后方是出于什么考虑,只知道这是明显的失策。

    冯愔、宗歆级别一样,都是大将军;特点也一样,都有很大的野心。

    不知是谁说过,潮水和野心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汹涌澎湃的。这句话用在这两个家伙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中国有句俗话说,一个槽里拴不了两匹烈马。另一句相同的俗话是,一个槽里拴不了两头叫驴。

    现在,这两个家伙就是这样的烈马或者叫驴。

    邓禹一走,冯、宗二人就争斗起来,目标很简单:这儿谁说了算。

    权力竟然如此诱人,使这两个将军大打出手,各率自己的兵马,要灭了同事。

    世道竟然如此混乱,使这两个无名之辈也蠢蠢欲动,拿出自己的性命一搏,想在英雄与狗熊的游戏中捞点

    儿好处。

    (二人争权相攻。)

    冯、宗二人不能算是好鸟儿,他们身为军人,没见在攻城拔寨、保民安邦上有什么表现,所能让人记得的

    ,只有这次窝里斗。

    这次窝里斗的后果,是冯愔将军杀了宗歆将军。

    一见后院起火,邓禹立即回军来扑。

    冯将军一不做二不休,率部抗击邓禹。他还打算好,击败自己的主帅邓禹,即向西边天水一带发展。

    谁知邓禹本来手握主力,竟然不能控制冯愔。

    邓禹知道这一下麻烦大了,无奈,只好如实报告刘秀。

    邓禹的使者匆匆跑到洛阳。

    刘秀听到报告,问使者:

    “冯愔目前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是谁?”

    使者忙答道:

    “护军黄防。”

    刘秀才是真正的知人知事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他凭自己的了解,断定冯、黄必然不能合作太久,两人很快就会闹崩。

    权力可以使人疯狂,忠诚也能使人坚定。

    刘秀肯定地让使者回去报告邓禹:

    “下一步捉拿冯愔的人,必定是黄防。”

    (缚冯愔者,必黄防也。)

    与此同时,刘秀派尚书宗广带着符节前去招降黄防。

    这场窝里斗持续了一个多月,结局果然不出刘秀估计,黄防拿下冯愔,控制了随同冯愔造反的将士,押往

    洛阳认罪。

    (后月余,防果执愔,将其众归罪。)

    冯愔被送到了洛阳,见了刘秀,膝行叩首,反复谢罪,得到刘秀特赦,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对这场内斗有两点疑虑:

    一是凭邓禹的智慧和谋略,为什么要留下冯愔、宗歆两个级别一样的将军镇守后方?或者说为什么没有明

    确谁是管事的?谁是镇守后方的主要责任人?

    邓禹是真的不察下情,还是一时糊涂?

    二是冯愔杀了同事(宗歆)、抗击上级(邓禹),还想向西**发展,其实已经是典型的谋反,为什么刘

    秀不给与严惩、反而要特赦他?

    刘秀是真的宽大为怀,还是有难言之隐?

    同样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不在现场,又缺乏资料,无法剖析真相。我们只知道,上面所述,均为事实。

    对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就在宗广完成使命返回洛阳的途中,原更始将领王匡、胡殷等人前来投降。

    在不久前更始王朝散伙时,这几个家伙投降了赤眉。

    由于赤眉与更始一样没有政治眼光,就象当年樊崇等赤眉高干投降更始没有被看得起一样,这几个家伙也

    没有被赤眉看得起。

    他妈的,你们更始干部也有今天!

    这时候的赤眉高层,已经是心态十分狂妄、行为十分暴虐,根本不把这几个更始老干部放在眼里,经常羞

    辱他们。

    王匡、胡殷等人非常郁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在看宗广代表刘秀来这儿出差,哥儿几个就偷偷找个机会,投降了他。

    这些日子哥儿们打打杀杀,实在太累,还是投降刘秀吧!

    这些日子接触了这么多人,还是刘秀厚道。当然,他还是熟人。

    宗广接受了这几个家伙的投降,就带着他们、押着冯愔返回洛阳。

    谁知这几个更始“劣币”打天下没本事,做人也很不堪。

    当宗尚书带着大家走到安邑时,王匡、胡殷哥儿几个又想反悔,密谋逃跑。宗尚书十分恼火,立即把他们

    都给斩了。

    (至安邑,道欲亡,广悉斩之。)

    可怜王匡等拎着脑袋出来混,当时和后世留下响当当的名字,却落得这样个死法。

    邓禹这边的窝里斗刚刚平息,就从洛阳传来对他增封晋爵的消息。

    刘秀并没有责怪他的抗命和用人失察导致窝里斗。为了表示犒劳和鼓励,刘秀专门派使者到长安前线宣布

    朝廷的命令:加封邓禹为梁侯,食4个县的赋税。

    这时候,赤眉已经被饿得从长安跑了,邓禹趁机率部进入长安。

    他把军队驻扎在长安城西南的昆明池,大摆宴席,犒劳三军,庆祝胜利。

    其实,小邓这是在自我表扬。

    因为赤眉并不是被他打跑的,而是人家自己饿跑的,跑的时候还气势汹汹、趾高气扬的。

    而小邓本人,至今还磨蹭着没有跟赤眉直接过招,为此还挨了刘秀一顿熊。

    不仅如此,他的部下窝里斗,大家都看到了,要不是刘秀出面,他能不能摆平还很难说。

    小邓确实是个人才,但他目前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庆祝的。

    即使日前被老百姓夹道欢迎,他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要努力啊!

    那我们宁愿相信小邓完全是为了鼓舞军心,同时提醒大家,别忘了前些日子的胜利、以及刘秀的信任。

    是的,假如不是刘秀的绝对信任,小邓即使功劳不小,也早因抗命和部下叛乱被撤职查办了。

    作为回报,他也始终对刘秀忠心耿耿。

    现在,小邓在长安刚安顿下来,首先做的,就是表达对刘秀和刘氏宗室的尊崇。

    对此,他是这样做的:

    首先,他率领将士们斋戒几天,为了拜祭刘汉祖宗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其次,他选了个黄道吉日,备足厚礼,大张旗鼓地率众到刘家高庙拜祭。

    小邓对刘氏的尊崇是真心的。

    拜祭完毕,他又安排人收集西汉11位皇帝的牌位,专门派遣使者护送到洛阳,交给刘秀安排。

    第三,这还不算,他还亲自巡查西汉刘氏帝王的墓地,核实之后,立即专门安排官吏和将士认真看守。

    邓禹在长安休整的时候,赤眉在今天陕西、甘肃交界的山区中陷入困境。

    他们严重缺乏给养,又遇到大雪,连饿带冻,人员伤亡大半。这还没完,就在他们向陇西(今甘肃东南部

    )转移的时候,又遭到隗嚣部将杨广的阻击。

    这时的老隗,对邓禹西征给与了大力协助。

    他自半年前跟更始闹翻后,就回到家乡天水,招兵买马,广揽人才,自称西州大将军,据地自立。

    其实老隗一直看好刘秀,只是没有机会结交。

    他前些日子投奔更始;多少有点不甘心,因为他根本看不起更始的这些“劣币”。

    刘秀在河北刚一称帝,他就劝说刘玄赶紧把国政交给刘秀的叔父刘良,遭到拒绝。

    老隗的意思很清楚,还是让刘秀领导大家吧。

    刘玄的意思也很清楚,我刚尝到当一哥的甜头,岂能轻易让给别人?再说,这事儿我也做不了主。

    (流闻光武即位河北,嚣即说更始归政于光武叔父国三老良,更始不听。)

    眼下老隗虽然称雄西北,但绝不甘心仅仅如此。

    权力之美,谁都可以放胆去追!

    天下之大,谁都可以纵马驰骋!

    世道之乱,谁都可以算计别人、壮大自己!

    ……。

    关于老隗,我一直想跟大家好好聊一聊,因为刘秀德才卓越、一生辉煌,抛开立场、观点不说,按照个人

    能量级别真正够得上作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