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他的历史观是:历史是英雄创造的,是由少数人操作的。

    他问班彪:

    “承担王朝更迭大任的,难道不是往往在于英雄的出现吗?请谈谈您的意见。”

    (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

    老隗的目的很明确,自己要**发展,必须抛弃复兴汉室的口号,祭起个人英雄主义的大旗。否则,自己想单干、想不归附刘秀就没有理由和道义。

    但是,班彪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需要说明的是,隗嚣从他身边的知识分子那儿寻找自立的理论,是很辛苦、也很枯燥的。他明明自立的主意已定,却偏偏不直接说出来,往往要绕很大的圈子,而这些文人也就需要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地告诉他:此路不通。

    朋友们谁要是搞专门研究,可以好好咂摸咂摸他们说话的弯弯绕,虽然很啰嗦,倒也很有趣儿。

    但为了节约大多数朋友的时间,我们还是叙述简洁点儿吧。

    班彪同志说了很多话,详细分析了周废、汉兴的历史趋势,分析了王莽的冒出仅仅是大汉王朝政治偏颇产生的个案,分析了复兴汉室乃是今天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咸称刘氏,不谋同辞”的社会主流意识,分析了刘秀正在逐步成为天下共主的客观现实。

    其实,班同志的态度是非常诚恳和认真的,他的分析表现出洞悉社会变化、体察人生百态的犀利眼光,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

    不过,这时候的老隗已经利令智昏、走火入魔,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了。对于班同志的回答,他自然是极为不满的。

    他愤愤地抢白班同志:

    “你说的周废、汉兴的历史趋势,我倒是赞同,但是你说天下只知道刘氏宗室、刘汉复兴是历史的必然,是错误的。想当年秦朝衰微,刘邦白手打下了天下,当年在刘邦之前,谁知道会有汉朝?!”

    班同志很无奈,但无论从工作出发、还是处于同志之谊,他都不希望隗嚣走上不归之路。

    回去之后,班同志既反感隗嚣的看法,又感叹时势艰难,思虑很久,还是决定要负责地书面劝说隗嚣一下。

    他撰成洋洋千言的《王命论》,送给隗嚣,重申自己的观点,企图感悟隗嚣。

    但是,老隗根本不为所动。

    班同志眼看隗嚣割据自立已经铁了心,觉得无可奈何,又不想跟他同归于尽,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班同志跑到河西郡,投奔了河西太守、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

    河西在今天的甘肃、青海两省的黄河以西,就是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

    窦融是扶风平陵人,跟班彪是大老乡,早就昂慕班彪的才识。现在见班彪归来,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委任他为自己的政务参议(从事),对他待若上宾。

    班彪则专心致志地帮助窦融出谋划策,制定并实施统筹河西、东向发展、归附刘秀的战略战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班同志考虑问题很周全,连怎么在东归洛阳时抗拒隗嚣,都帮窦融谋划好了。

    (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河西以拒隗嚣。)

    窦融是一位素质、水平很高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刘秀未尝谋面的粉丝,我们稍后再说他。

    由于隗嚣表面上归附刘秀、实际上要割地自立,表面上礼贤下士、实际上仅仅是拿人才做工具,他的伪君子面孔渐渐清晰了。

    由于越来越看透了老隗的真实面目,一大批人才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

    怎么办?跑吧。

    但要是大家都一起提出来要走,隗嚣肯定不干。

    怎么办?各跑各的吧。

    眼看马援随隗恂去洛阳了,郑兴趁机向老隗请假,要求回河南开封老家安葬父母。

    这个说法实在太牛,人家的爹娘死了要安葬,谁就是有一万个理由也不能阻拦人家。

    但是,老隗似乎觉察到了大家离心离德的倾向,竟然答复老郑:不准假。

    老隗庸俗地认为,应该多给郑兴一些好处、实惠,才能留住他。

    于是,他立即给老郑涨工资、换房子、提高政治待遇。

    (嚣不听而徙其舍,益其秩礼。)

    其实,老郑求去,完全是因为对隗嚣的失望、和投奔刘秀心切,跟自己的物质待遇没有关系。

    他实在没有办法,就去见隗嚣,再次当面请辞:求求你领导,放我一马吧!

    他说:

    “我确实是因为要安葬父母才要求回家乡的,如果因为将军您给我涨工资、换房子就改变主意,不回去了,那就是用自己的双亲做诱饵谋取个人利益,实在是缺德至极,将军您怎么能够这么做呢?”

    隗嚣很沮丧,悻悻地说:

    “我难道真的留不住老朋友了吗?”

    老郑去意已定,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请辞,最后说:

    “我因为要安葬父母提出来请假,无论如何也要回去,实在不行我把老婆孩子留下来,我一个人回家乡,将军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兴业为父母请,不可以已,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

    唉,谁要是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说绝了:我拿父母来赌咒、拿老婆孩子来当人质,请您放我一马,总可以吧?

    老隗没有办法,只好说,那好吧。

    是啊,强扭的瓜儿不甜,如果扭的劲儿过大了,瓜和瓜秧都能被弄死。

    眼看隗恂出发在即,郑兴也立即仓促地收拾行装。他似乎怕夜长梦多,怕老隗反悔:赶紧走吧,我实在不想在这儿呆下去了!

    隗嚣很无奈,觉得事情搞到这个份儿上,把郑兴的老婆孩子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只能更加得罪他,干脆让他们全家都走了。

    公元30年,一代大儒、著名的学者型政治家郑兴终于挣脱隗嚣的羁绊,东归洛阳,投奔刘秀。
………………………………

152 志士与刺客

    这样,我们通过介绍马援、班彪、郑林的出走,大家似乎能够看到隗嚣目前的处境:

    他的伪君子面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晰,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一大批知识分子要坚决离开他。

    既然说到这儿了,我们不妨再介绍一个人,隗嚣的真实形象就会在我们面前更加清晰。

    这个人就是一代通儒杜林,他的离开老隗出走,使老隗彻底撕下了自己的各种面纱。

    这一段时间,刘秀在千方百计地做笼络隗嚣的工作,要求他赶紧归顺、入朝为官,而老隗则在千方百计敷衍刘秀,软硬兼施地笼络身边的各种人才。

    到了我们介绍杜林的时候,老隗就已经开始动粗了。

    我们当然也要把社会人生大戏的聚光灯对准杜林。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跟马援是老乡。

    他出身高级干部家庭,从小喜欢读书学习。

    他的家里藏书很多,加上秉性好学,他年纪轻轻就饱读经书,精通章句,才学为世人公认,被称为“通儒”。

    但他又不是死读书,还能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很好地跟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同时,他为人也很讲究,有气节、重信义。

    杜林早先在郡机关上班,王莽胡来时,他为了避乱,跟弟弟杜成以及本郡的一些老乡在河西客居。

    隗嚣一直佩服杜林的才华和志节,自称西州大将军时缺少人手,就聘请他作为自己的高级幕僚。

    杜林虽然寄居他乡,可能生活也不宽裕,却不想跟老隗玩儿。

    老隗不知道采取了什么办法,召见了杜林,强行封他官儿,还给他核发了不菲的工资。

    杜林看出了老隗割地自立的野心,内心里实在不赞同,也不想趟这趟浑水。

    有一次,杜林病了,就借机向老隗提出辞职,并且退回所有的工资。

    老隗不甘心,多次反复要求杜林坚持工作,杜林都以自己病重为理由坚决推辞。

    老隗恼羞成怒:知道你是个人才,既然我不能用你,也决不能让别人用你。

    他下令,把杜林软禁起来。

    但是,老隗毕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伪君子,他心里虽然对杜林恼恨,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样子。

    他一边对杜林实行监视居住、一边对外宣称,说是杜林其人,天子不能让他称臣,诸侯不能跟他结交,他和伯夷、叔齐一样,有不食周粟的志向。现在,先让他休息休息,等天下太平了,再由他去。

    即使这样,杜林仍然始终没有屈服。

    你们看着办吧,我宁死也不会陪你们玩儿!

    (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

    不久,也就是公元30年初,杜成病死,杜林要求带着弟弟回老家安葬。

    老隗没办法,只好对杜林放行。

    可老隗就是这么没出息,刚把杜林放走,他就后悔了。

    杜林确实太有才了,今生今世不能为我所用,实在是天大的遗憾!

    我不能用的东西,也绝不能让别人用,毁了吧!

    于是,从这样阴暗、冷酷的伪君子心理出发,老隗派出刺客杨贤,命令他务必在陇坻(今甘肃庄浪西边六盘山区)一带截杀杜林。

    关于杨贤,史家语焉不详,史料的记载也仅限于这次他作为刺客的行为记录。

    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是一位有良知、有个性的刺客。

    这不,杨贤轻装快马,很快就追上了杜林。

    但是,眼前的景象确实让杨贤非常感动。

    茫茫荒原上,春草乍绿,烟直雁孤,杜林一个人推着放有弟弟杜成尸体的小推车,艰难、但是执着地行走着。

    这显然是一个时代的剪影!

    杨贤见了,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极为感慨:当今世上,人心浮躁,横流,还有谁能够像杜林这样恪守大义?我虽然是个刺客、是个小人,但怎么能够忍心伤害这样的义士呢?

    (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

    感叹之余,杨贤羞愧难当,他对这次出差感到从未有过的耻辱!

    既不能杀杜先生,回去又不能跟隗老板交差,怎么办?跑吧!

    于是,杨贤一跑了之。

    (因亡去。)

    这是一个仁人志士(杜林)虽九死一生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故事,也是一个刺客(杨贤)触景生情、幡然感悟的旷世传奇。

    让我们欣慰的是,这样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传奇在后世也不断演绎。

    顺便要告诉大家的是,在隗嚣这儿,像马援、班彪、郑兴、杜林这样的人才出走已经成为潮流,而老隗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应对也无可奈何。

    比如,著名的学者型政治家申屠刚也反对老隗割地自立,老隗不听,他也只好想方设法跑了。

    他跟上述马、班、郑、杜等哥儿们一样,脱身后都投奔了刘秀,成为刘秀政权的领导班子成员。

    这个时候,刘秀虽然把隗嚣当做重点笼络对象看待,但也确实诚心诚意地想团结他、使用他。只是老隗称雄也确实心切、心诚,就像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说的,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

153 人事?天意?

    在这段时间,在刘秀和隗嚣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事儿,让当事人和后来者都觉得:看来天意如此啊!

    为了不耽误大家更多的时间,而又不说不行,我们就捡3件事儿简单说说。

    这个时候,东边的刘永、庞萌,北边的彭宠、张丰,南边帝乡的邓奉,已经都被刘秀摆平了。

    隗嚣把大儿子送来了,公孙述又远在巴蜀,刘秀觉得这哥儿俩暂时还翻不起太大的浪花,就想歇歇自己的手脚。

    老是打仗,国力废糜,百姓疲惫,我自己也很累啊!

    所以,他交代自己的文臣武将:“暂且不要考虑对他们两个用兵。”

    (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他的想法是:只要这哥儿俩不闹腾得太过分,能来文的尽量来文的,能招抚就尽量招抚他们吧。

    于是,刘秀多次传递书信给这哥儿俩,分析形势,说明得失,要求他们识大局、顾大体,早点儿归顺。

    对于刘秀伸过来的橄榄枝,公孙述的态度很明确:置之不理;老隗的态度很暧昧:不直接表态,继续忽悠、使劲儿忽悠。

    每次刘秀的书信来了,隗嚣就安排身边的文人学者给刘秀回信,用很、很艺术的方式忽悠刘秀。

    他的身边反正有的是文人学士,大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的是时间。

    这些哥儿们中有不少人是喜欢舞文弄墨、卖弄辞藻的,把给刘秀的回信完全当做了参加一种笔会。

    刘秀工作极为繁忙,对这一套当然也洞若观火,本来是没有时间给这些人啰嗦的,但出于礼貌和笼络人心的需要,他还是给予认真的回复,唯恐自己失了礼节、有伤大雅。

    (故帝有所辞答,尤加意焉。)

    不过,老隗应该认真考虑的是,刘秀能有多少时间来玩儿这个,刘秀的耐心又是什么样的。

    再说第二件事。

    隗嚣在犹豫不定中派了一位使者去洛阳见刘秀。

    这位使者名叫周游,他的使命史载不详,我们也没有了解到。但很显然,要么是向刘秀汇报工作,要么是探讨隗嚣进一步归附的具体事宜。

    问题在于,周游在半道上就被人杀了,地点又是在关中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军营里,而且案子一直没有破掉。

    原来,周游走在半道上,难免要歇歇脚,他想最安全的当然是冯大将军的军营里了,再说,我是去洛阳见刘皇帝的。

    地球人都知道,冯大将军治军是极为严谨的。

    但很遗憾,这时候恰恰冯异正在洛阳向刘秀汇报工作,他在关中军营里的部下显然没有把周使者的安全当回事儿。

    出了这样的安全事故,又破不了案,刘秀、冯异只好说周使者是被仇家杀的。

    (先到冯异营,游为仇家所杀。)

    这样,在这个波诡云谲的乱世,对于这个蹊跷万端的命案,生性阴暗多疑的隗嚣怎么也想不开。

    无论刘秀、冯异怎么解释,这个案子都使老隗产生了无限遐想。

    第三件事儿也很奇怪。

    为了表示对隗嚣的好感和尊重,也是为了招抚他,刘秀赐给他一批珍宝和丝帛,

    为了慎重起见,刘秀专门派遣自己的卫戍司令(卫尉)铫期带着这批财物去西州。

    刘秀考虑得很仔细,铫期位居九卿,是帝国领导班子核心成员,他这样出差也等于是刘秀的高级代表。同时,鉴于刚出了周使者在军营被害的重大安全事故,让铫期去可以保证安全。

    但是,很不幸,铫司令走到郑县(今陕西华县)时,失窃了,他所带的、刘秀赐给隗嚣的财物全部被盗一空!

    (期至郑被盗,亡失财物。)

    这样,周使者被杀、铫司令被盗,惹得谣言四起。

    听到这个消息,刘秀非常感慨,说:“看来我与隗嚣的合作非常不顺利、不和谐,使者来遭到杀害,赏赐的东西却在半路丢失。”

    (吾与隗嚣事欲不谐,使来见杀,得赐道亡。)

    这样一来,好多人在冥冥之中都有一种预感:刘秀、隗嚣根本就走不到一块儿,只有通过动武决出雌雄,毁掉一个,大家才能安生。

    在这儿,我们也不能一个劲儿只是责怪隗嚣多疑。

    大家想想,自己的使者在治军最严谨的大将军的军营里被杀了,给自己的礼物在一个高级干部、皇帝卫戍司令手里丢掉了,别说老隗,谁能相信呢?

    其实,早在去年,刘秀在关中地区的将领就不断上书,认为消灭公孙述的时机已到,纷纷要求对巴蜀用兵。

    刘秀就把这些上书派人拿给隗嚣看,还表示打算借老隗的兵打公孙述。

    他的目的有两个,也很明确:一是打公孙述;二是试探一把老隗。

    但是,老隗根本经不住试探,立即向刘秀上书,说是自己势单力薄,北边又有卢芳等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眼下不是打公孙述的时候。

    刘秀一眼就看出隗嚣想脚踏两只船,但仍然对他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公元30年3月,公孙述正式跟刘秀叫板,派自己的将军任满率军进犯荆州诸郡。

    是啊,都称帝这么久了,不能老是窝在成都了啊!

    称帝这么久了,刘秀也不能把我怎么着,可见他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也是完全可以忽悠、甚至完全可以消灭了的。

    刘秀,你不打我,我只有打你了!

    关于他跟刘秀的较劲儿,我们稍后单说。

    现在要说的是,在公孙述要打主动仗的时候,刘秀决定最后一次对隗嚣用尽自己的耐心。

    刘秀直接对隗嚣下诏,要求他立即从天水出兵讨伐公孙述,直捣巴蜀腹地。

    老隗接到命令,还像往常那样,想跟刘秀玩儿一回太极。

    他给刘秀回信说:

    “白水关一带地势险阻,原有的栈道等基础设施损坏得很严重;同时,公孙述生性残酷,搞得我们这边上上下下都很畏惧,应该等到他罪恶昭著时再打他,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很明显,老隗这是明确拒绝,而且拒绝的理由又十分拙劣。

    刘秀见信,耐心全都被耗没了:隗嚣最终还是不能为我所用的,只能动手打了!

    4月,春回大地,刘秀来到长安,在拜谒刘汉祖先陵园之后,亲自谋划和指挥对公孙述、隗嚣的军事行动。

    这次,他带来的阵容是十分豪华的,光是大家的熟人就有: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征虏将军祭遵,捕虏将军马武,汉忠将军王常,骁骑将军刘歆,武威将军刘尚,等等。

    对手不除,睡不安稳啊!
………………………………

154 组合拳 一

    刘秀看得很清楚,既然隗嚣是这个状态,要打巴蜀,必须先拿下他。如果不除隗嚣就直接对巴蜀用兵,一旦他玩起什么花样,大汉军队就会两面受敌,这个仗就会打得非常别扭。

    但是,刘秀擒拿隗嚣,并不想用长拳、炮拳,那样动作太直接,自己的身段暴露得太清楚,还会落下好斗、先挑起事端的名声。

    他想用一套组合拳,先把隗嚣激一激、让隗嚣先出手,让天下人都看看,他刘秀收拾隗嚣,是迫不得已的。

    于是,刘秀和他的徒弟们制定并开始高调儿实施“借陇道伐蜀”的作战方案。

    这个方案的要害是,如果隗嚣按照刘秀的旨意去做,同意借道、借兵,那么说明他还是自己的同志,这是最佳结果;如果隗嚣拒绝,就是抗旨,就是要公开撕破脸对着干,那么他就要承担引发衅端的责任,刘秀就可以立即用这当借口打他。

    关于这个方案的常规的东西,什么兵力部署、粮草供给、将领分工等等,我们就不多说了,刘秀自然会安排得滴水不漏。

    我们想着重说的是,刘秀的这套组合拳奇正并用,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动作,他是怎样对隗嚣使用锁喉一招的。

    负责落实这一招的主要演员是中郎将来歙。

    来歙奉命来到天水见隗嚣,仍然随身带着刘秀赐发给隗嚣的任命文件、印绶等,打算对他再做最后的工作。

    当然来歙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这次跟上次来这儿不同的是,上次就是招抚,这次则是两手准备。

    其实这个时候,隗嚣早就拿定了主意想单干,根本不打算听从刘秀的调遣。

    他接受部将王元的建议,无论你怎么说,我就是不出兵、也不借道儿。

    所以,当来歙反复劝说时,老隗找了很多借口、提了很多疑问,就是对出兵巴蜀的事儿迟迟不表态。

    来歙素来坚毅刚烈,见到这时候了老隗还是这个样子,早就忍无可忍了!

    他怒火万丈,质问隗嚣道:

    “朝廷本来以为你明白做人的好坏善恶、了解王朝兴衰的道理,所以皇上才亲笔手书向你表达圣意。你本来也是表现出一定诚意的,还送隗恂进京,君臣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如今,你不思既往,听信奸佞的话,难道打算承担灭族的风险,既负皇上、又害儿子吗?你说吧,到底怎么办,吉凶选择就在今天!”

    来歙极端生猛,越说怒火越大,跳起来冲上前去,拔剑就要刺老隗。

    老隗始终很怵来歙,对来歙十分忌惮,也一直提防着,见状连忙起身避开,躲入内室。

    他恼羞成怒:你老来太欺负人了,在我的家里,你目中无人、也欺人太甚!

    于是,他立即呼叫自己的卫士,捕杀来歙!

    卫士们迅速围了过来。

    我们要说,来歙不仅是谋略超群、勇冠三军的将军,而且也是聪颖机智、胆识过人的秘密战高手。

    从他刚才的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在宏观上了解隗嚣的思想动向和刘秀的战略战术,而且对于隗嚣阵营最新的具体动态也十分清楚。

    我们还可以推测,他甚至连隗嚣身边核心人物的思想行动也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