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匡、朱鲔、张卬等人的控制之下。

    他就象一个拙劣的演员,既胆小、也没有什么演技,又没有任何准备,被人一把推上了舞台,只好硬着头

    皮撑住。至于怎么演,还必须看那几个推他上台的人的脸色。他想晃几下,四肢僵硬,想说几句,舌头发直,

    紧张得满头大汗。

    这次搞阴谋,他终于憋足了劲儿,被别人手把手教着,把优秀演员刘縯给砍了!

    不过,刘玄以后将再也没有机会做这样大的动作了,他不久甚至连表演的机会也没有了:因为这个丑陋的

    舞台不久就被人给拆了!

    刘縯被暗算事件,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典型案例,是贤愚错位现象的极端化。

    更始王朝通过这个事件公开表明,自己是个不想好的政权。

    首先,我们的政治目标就是争权夺利。

    虽然我们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王莽、复兴汉室,我们承诺到时候让大家过好日子,不好意思,那只是借口,

    你说是个幌子也行。只要能抢来实际的权力及其相关的利益,我们就会不择手段。

    我们把话说白了吧,为了自己,我们不光砍敌人,还经常砍朋友。

    其次,我们的干部使用原则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什么是好干部?听话的就是好干部,我们不管他品德好坏、能力大小。

    什么?你说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有人除了抢东西还抢女人?小意思,大家出来混不容易,乐一乐嘛。

    什么?你说刘縯是个好干部?你住嘴。

    当然了,刘縯也不是没有优点的,他是较早起义的老同志了,正是他缔造了舂陵子弟和三支绿林军的大联

    合,才有今天的局面。说他心眼儿好、能力强、功劳大,这都是事实。

    可是,他心眼儿太好,搞得我们象小人;他能力太强,搞得我们看起来很无能;他功劳太大,搞得我们都

    象吃干饭的。

    不过,他再这样搞下去,天下人都会认为他刘縯应该当一哥!

    你说,再不黑了他,能行吗?

    再说,刘秀他们在前方攻城池、打敌人,那儿太危险、我们不敢去;那活儿太重,我们拿不下!

    我们在后方闲着也急人呐!

    最后,你问我们有哪些夺取天下、治理天下的政策措施?

    很不好意思,我们这一阵子光想着搞阴谋诡计、暗算刘縯,还没有来得及考虑。

    同时,这个问题也太专业,以后让业务人员回答。

    刘玄在刘縯被杀后,立即任命自己的堂兄刘赐为大司徒,填补刘縯的空缺。

    这时候,刘秀刚刚告别新婚妻子阴丽华,乘昆阳大捷的余威,受命北上进击颍川。
………………………………

正文 62、  第十四章   表演

公元23年6月,刘秀的蜜月还没有度完,就接受命令出差北上,任务是在颍川郡境内扩大势力范围,那儿还在王莽干部的手里。

    更始王朝开张快半年了,还在南阳郡境内磨叽,全靠刘縯、刘秀、王常等人经常出差去开疆拓土。

    刘秀攻克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并没有费太大劲儿,但他随即折向西南进攻父城(今河南平顶山北)时,却遭到顽强的抵抗。

    他率军连攻不下,只好暂时屯兵该县的巾车乡,一边修整,一边谋划克敌之计。
………………………………

正文 63、  冯异同志  

这时候,王莽政权已经日薄西山,而父城还能跟刘秀过招,完全是因为城里有个象岑彭一样出色的基层干

    部,他名叫冯异。

    由于冯异个人品德和能力实在很突出,他将来还要多次与我们大家见面,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我们不妨借

    此机会把他隆重推出。

    冯异,字公孙,是颍川父城人。

    据史料说,他从小时候起就喜欢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可见是很有学问的。

    刘秀刚起兵时,冯异已经官至颍川郡郡掾,巡守父城等5个县。

    刘秀这趟出差来这儿时,冯异奉命与父城县长苗萌一起坚守城池,抵抗刘秀。

    由于冯异指挥调度有方,父城的防守十分坚固,刘秀一时还拿不下来。

    冯异身为副厅级干部,处理问题比岑彭县长稍高一着。

    日前,当刘縯率联军主力猛攻宛城时,岑县长创造了军事防守的奇迹。

    现在,刘秀大军压境,冯异表现出人在极端复杂政治环境下的超凡智慧。

    冯异的作为,无论在新莽的干部队伍中,在更始王朝暂时的活动经营中,还是在刘秀君临天下的道路上,

    都显得十分抢眼。

    有一天,冯异出城巡察,碰巧被刘秀的手下抓获。

    这里面还有点儿小弯弯,稍候再说。

    这时,冯异的堂兄冯孝、同乡好友丁琳、吕晏等已经在刘秀手下工作,知道这个情况,就共同向刘秀推荐

    冯异。

    刘秀正是用人之际,就决定亲自考察一下他。

    见了冯异,刘秀跟他谈得很投机,希望他能留下来一起发展。

    冯异早就听说刘秀的威名,这几天亲眼看到他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也很钦佩。

    但他毕竟不是池中之物,见识也不一般,他诚恳地对刘秀说:

    “我留在军中,不过是一个人,不见得能有多大的作用。况且,我的老母亲还在城里。我希望能回去,为

    您守住这五城,来效力报德。”

    (“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

    刘秀听了,觉得有道理,说:“好的。”就放了他。

    如果按照一般的道理,两军对决,一方把对方的主帅抓住了,是不可能放的,尤其是战事还没有分出高下

    的时候。

    但是,刘秀、冯异都不是一般的优秀,我们在欣赏他们的谋略和招数时,就不能按一般的思路来。

    现在,趁着冯异正返回父城,刘秀也休息了,我们想多说几句,提醒大家注意两个情况。

    一是咋就那么巧,冯异一出城巡察就被刘秀的手下给逮住了?

    我们分析,这是冯异精心策划的一个投奔刘秀的计划。

    大家试想一下,两军正在对砍,刘秀携昆阳大捷之勇,手下对敌人自然不会留情。

    而冯异坚守父城,能把刘秀的利刃给磕回去,肯定也是不惜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冯异作为一个巡守五城的副厅级干部、守军主帅,明知敌人在面前,岂能轻易出城、岂能

    轻车简从、岂能轻易作了俘虏?

    我们只要联系刚刚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实就会发现,冯异出城、找上门去被俘,就是去试探虚实、谋划进

    退!

    我们甚至还可以推测,很可能父城县长苗萌也参与了这个计划。

    请大家留意马上冯异回来后与苗萌的行动,就自然会得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刘秀和冯异本来正在率众对砍,第一次见面怎么就达成了互信和共识?

    我们分析,这是两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心灵默契。

    大家只要看看两人深入交谈之后,冯异的一番话就不难发现,他不仅谦逊、厚道,而且很务实。

    他对刘秀说的这番话表明:一来我是孝子,老母亲还在城里,我必须保护老母亲的安全;二来我与其一个

    人为你效力,不如拉来更多的队伍、为你扩大地盘儿。

    这就是说,冯异不仅早就听到了刘秀的大名,也耳闻目睹了刘秀的为人和治军,觉得王莽败亡在即、明主

    就在眼前,打定主意要跟刘秀干了。

    刘秀对人对事的洞察力远远超乎常人。他虽然性格内敛、城府深奥,但识人用人向来用的是推心置腹之诚。

    况且,目前看来,刘秀认为处理冯异最好的办法就是顺水推舟让他回去。

    如果冯异狡诈,留他是个累赘,不仅要管他吃喝,还得派人防着他;杀他也不仁义,会让朋友心寒、敌人

    胆寒,增加以后打仗的难度;再者,他就是回去耍什么花招也没有大讲究,因为王莽的基层干部,到今天已经

    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了。

    当然,如果冯异是真心的,那我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好了,冯异离开刘秀,很快就回到父城。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说服苗萌、或者与之商量,看具体怎么操作,来归顺刘秀。

    他就像考察归来一样,把对刘秀的印象平平实实地叙述之后,向苗萌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现在天下纷争,各路将帅大都崛起于草野,横暴无道,只有刘秀治军严谨,从不掳掠老百姓。我看他的

    言行举止,绝不是庸庸碌碌的人,可以归附。”

    (“今诸将皆壮士崛起,多横暴,独有刘将军所到不掳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苗县长听了,果断地表态:

    “在这个关头,我们生死与共,一切听您安排。”

    (“死生同命,敬从子计。”)

    大家明白了吧,冯异、苗萌三言两语,便决定了父城等五城的命运。

    这时候,王莽的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体系已经支离破碎,象岑彭、冯异这样能独挡一面的基层干部实在是

    凤毛麟角,郡县两级跟联军过招时阵脚都有点儿乱。

    比如,棘阳县长岑彭就逃到宛城,在宛城与刘縯对抗了几个月。

    一个县长被打出本县,到另一个县带领军民抗敌几个月,实在是个奇迹。

    这要是一般的县长,到别的县组织个大型活动也不容易。

    反正这时候,颍川五城全都跟着冯异、苗萌归顺了刘秀。

    这样,刘秀与冯异谋定,不费一兵一矢,拿下了颍川。

    不仅如此,冯异还向刘秀推荐了几个能干的人,如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他们都是冯异的同乡,从

    此成为刘秀的基本干部。

    特别是铫期,他与冯异一样,从此忠贞不二地追随刘秀打天下,立下了不世的功业,历尽艰辛,享尽荣华

    ,也落得青史留名。

    冯异送给刘秀的见面礼,不能说不丰厚。

    我还提醒大家,冯异与苗萌携手归顺刘秀,还至少说明这样几个情况:

    一是二人私交深厚,超出一般的副厅级与正县级干部之间的工作关系,后来刘秀对二人同时重用;二是他

    俩虽然都是王莽的基层干部,但肯定是持不同政见者,在普天下波涛汹涌的反莽复汉潮流中,已有择主而从的

    心机,而且已有相当的默契,冯异出城故意以被俘,就是他们这种默契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冯异在刘秀面前

    的表态一定非常诚恳,不仅他对自己“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的建议很有把握,也得到了刘秀的认可,而且

    他与刘秀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相知和互信。

    乱世如此,人生飘忽,刘秀能与冯异同心携手,双方非是高手不可。

    但是,正当刘秀在颍川大展拳脚的时候,后方传来噩耗:大哥刘縯遇难。

    刘秀极为震惊和悲愤!

    该来的还是来了!

    他急忙从父城连夜赶回宛城。
………………………………

正文 64、  韬光养晦 

刘秀连夜赶回宛城,立即成为联军各派势力关注的焦点:他要干什么?

    大家明里议论纷纷,暗里猜测种种。

    有的希望他立即站出来为刘縯报仇,把刘玄那个窝囊废从一哥的位子上拉下来,把王匡、朱鲔、李轶那些

    幕后策划者给砍了,这些人多是舂陵子弟;有的想要他惹点事儿,然后刘玄等人顺手把他也给黑了,这些多是

    原绿林军中的新市、平林兵将士;当然,也有人看笑话儿。

    这样,刘秀接下来有什么表现,成为联军上下关注的焦点,大家都纷纷打算从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第二天一大早,在大家的疑惑中,刘秀匆匆忙忙去拜见刘玄。他诚惶诚恐地谢罪,只讲自己和刘縯的过失

    ,对大哥被害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满和谴责。

    刘玄等人先是吃惊,继而心情稍稍平静:这个刘老三不敢动粗!

    刘秀从刘玄的住处出来,刘縯原来的部属连忙迎上前去,对刘縯遇难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多方安慰他,有

    的还问他下面该怎么办。

    刘秀只是不断地大声讲自己的过失,并不与他们窃窃私语。

    (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

    几天来,刘秀除了在公开场合与人简单地寒暄,对更始权贵从无不敬之意,从不吹嘘昆阳的战功,也不为

    大哥服丧,饮食起居、言谈举止跟平时没有什么两样。

    当然,他更没有私下与人串联,没有像王涉暗算王莽、刘玄暗算刘縯那样,搞什么小动作。

    (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但是,每当个人独处,或夜深人静之际,刘秀就以泪洗面,不喝酒、不吃肉,陷入对大哥的无限怀念,和

    对反莽复汉大业的深刻忧虑。

    我该怎么办?

    应该说,刘秀目前正处于一个极为复杂危险的境地:

    王匡、刘玄集团的力量占据绝对控制地位,本来就较为弱小的舂陵集团因为少了刘縯而进一步遭到削弱。

    刘玄集团既然杀刘縯没商量,杀你刘秀也根本不需要理由。

    况且,你刘秀也太优秀了,可杀不可留。

    刘秀以超乎常人的冷静迅速分析和判断着形势。

    面对这种危如累卵的形势,他认为自己无非只有三种选项:

    一是立即翻脸,率领自己的人马为大哥报仇,与刘玄集团拼个鱼死网破。

    他相信,自己振臂一呼,肯定有不少响应者,因为自己和大哥的声望在这儿摆着、天理在这儿摆着,舂陵

    子弟和哥儿俩的手下之中也不乏忠诚者。

    但是,这很可能正是刘玄集团想看到的。

    在双方的力量对比实在太悬殊的情况下,这样做正好给他们阴谋诡计的下一个步骤提供了借口。结果,自

    己的下场很可能跟大哥一样。

    应该说,刘玄集团既然走到这一步,就会想到自己的反映,就会做好接招的准备。

    这是不到万不得已,无论如何不能采取的下策。

    二是拉出去自己的队伍单干。

    脱离刘玄集团、自己打天下,这是刘秀早晚要做的必然选择,但现在就干,时机还不成熟。

    刘玄集团既然走到这一步,就必然在军事上有所准备,很明显,自己成为他们重点防范的对象。除了自己

    直接掌握的力量,到底能拉出去多少人马不好说。在刘玄称帝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许多人包括舂陵刘氏宗室都

    倾向刘玄,连最初鼓动自己起义的李轶都倒过去了,还有多少个李轶,一时说不准。

    况且,即使成功地拉出去一支人马,自己也立即就会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自己打王莽已经很顺手了,但要打正举着反莽复汉大旗的刘玄集团,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能获得多少支持

    也不好说。

    刘玄集团的更始王朝刚开张不久,大家还没有真正看清它。

    在当前很多打着反莽复汉旗帜的起义军中,刘玄手里的这一面旗帜最鲜艳,而且,正是自己哥儿俩刚刚在

    军事上的巨大成功,帮助这个王朝大大提升了人气,又使这面旗帜更加耀眼。

    现在仓促散伙单干,实在凶多吉少。

    这第三个选项就是韬光养晦、以屈求伸,先暂时取得刘玄集团的信任,保存实力,时机成熟时再采取第一

    或者第二个选项。

    这实在是一招险棋!

    但是,刘秀有把握走好它!

    刘縯被害表明,刘玄这些人是十分现实而又残忍的,没有那个本事打敌人,内斗却是行家,是典型的“外

    战外行、内战内行”。同时,这也表明,他们是下决心要扼制舂陵子弟的,当然包括刘秀。

    目前,在联军和更始王朝的框架里,如果说对付刘縯还需要暗算的话,那么要解决刘秀,无论通过组织程

    序、还是通过阴谋诡计,根本不需要理由,也方便得多。

    在他们眼里,刘縯是舂陵势力的老大,把他解决了,其他人包括刘秀,要么一恼跳出来找死,要么乖乖地

    听话。

    这个从前线急急忙忙赶回来的刘秀,别看打仗是把好手,搞阴谋诡计不一定在行,随时可以把他灭了,根

    本不在话下。

    然而,刘秀看来,这一招棋虽然看起来最危险,但只要处理得当,成功的希望最大。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事实证明,刘秀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刘秀的性格与刘縯不同,他温文尔雅、谨言慎行、待人宽厚,平时与联军将士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特别是不久前的昆阳大捷,使他在大家心目中建立了崇高的威信。加之他的同样建立了重大功勋的大哥无

    辜被害,也赢得了多数将士的同情。

    只要刘秀没有反叛行为,刘玄集团即使想下毒手,也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平台。

    还有,在刘秀看来,刘玄只不过是个平庸之辈,而王匡、王凤、张卬、朱鲔、李轶等人也不过是恃强好勇

    、任性斗狠的草莽之徒,他们的一切阴谋诡计,在程序上、表面上还得要刘玄同意。

    要是搞起阳谋来,刘秀自信地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他想,只要精心操作,想玩儿这几个家伙,不会费太大的力气。

    几乎所有的史家都承认,刘秀不愧是天才的演员,他把同胞手足被害的万分痛苦成功地埋在心底,在表面

    上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时候,刘秀几乎忽悠住了所有的人。

    但是,优秀的冯异发现了内情。在刘秀的枕席上,他发现许多哭泣的泪痕。

    有一天,冯异单独来见刘秀。他伏地叩头,说了一些宽慰的话,恳请刘秀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刘秀仍未袒露心机,果断地加以制止,不许他再说下去。

    刘秀的表演很成功。

    他用表面上的自责、谦逊,成功地掩盖了内心的隐忍和挣扎。

    你说这是表演艺术也好,是伪装的把戏也罢,或者说是黑色幽默、甚至说是一种行为艺术,都没关系,刘

    秀通过这样的表面文章赢得了普遍的同情,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刘玄的信任。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搏斗啊!

    面对大哥和族人淋漓的鲜血,面对自己极端复杂危险的处境,面对无数双或者期盼、或者仇视、或者疑虑

    的眼睛,面对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形势,面对刘玄集团阴鸷而尖刻的挑剔,刘秀要把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感情和

    最绝密的心机掩饰得滴水不漏,要把假戏唱得比真戏还要逼真,确实并不容易。

    作假并不难,难的就是把假作得比真的还要逼真。

    这是需要功力的。而如果谁要是不这样很可能要掉脑袋时,就更需要功力了。

    在这里,刘秀演员表现突出。

    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周密的谋划、多么顽强的毅力,以及需要多么娴熟的斗争艺术,还要经受多

    么巨大的心灵煎熬,大家可想而知。

    刘秀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相反,他是一个极为注重亲情、感情十分丰富的人。只是与大哥的快意恩

    仇相比,他更加沉稳、内敛而已。

    如果说刘縯感情外向,象奔腾的江河,刘秀的感情则是巨石覆盖下的火山熔岩!

    去年起事至今才半年多,自己的亲人已死了不少。二哥、大姐和3个女儿、婶母和2个儿子,还有宗族数十

    人,都死在了王莽官军的屠刀下!

    但是,大哥和刘稷这次是死在起义的合伙人手里的!

    彼仇、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刘秀的这种韬晦引过的手段,不仅暂时忽悠住了刘玄一伙,居然还使刘玄感到惭愧。

    刘玄看刘秀态度不错,并没有反对他的意思,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再说毕竟是本家亲戚,非灭他干嘛?

    我能拾个皇帝当就不错了,为啥非要杀那么多人呢?

    没多久,刘玄就提拔刘秀,封他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说到这时不杀刘秀,有的史家认为刘玄懦弱无能,有的认为他厚道,有的说他念及亲情,也有的说王匡等

    人不懂政治,这都是有道理的。

    刘玄他们以后还有不少亮相的机会,我们到时候再随时评说。

    反正,这时候刘秀的韬光之术取得了成功。

    到这儿,刘秀终于凭着自己的沉着、机智和恰到好处的言行,解除了刘玄一伙儿对自己的猜忌,暂时摆脱

    了千钧一发的险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