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秀君临天下-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这儿,刘秀终于凭着自己的沉着、机智和恰到好处的言行,解除了刘玄一伙儿对自己的猜忌,暂时摆脱

    了千钧一发的险境。

    小孩儿爬到井沿儿上,危险啊!

    这样,刘秀不仅成功地保全了自己,也为自己以后单干保全了道义和舆论上的条件。
………………………………

正文 65、  心机         

这几十天来,由于刘縯没了,刘秀在反省,更始王朝又没有几个能干重活儿的,各方面的工作死气沉沉。

    趁这个机会,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两个情况,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刘秀目前的处境和心机。

    因为不久就会发生很多故事,我们到时候就没有时间说这些了,而这又很重要。

    第一个情况,就是不少史家认为刘秀韬晦隐忍是为了保全舂陵集团的骨干力量,这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刘

    秀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

    我们固然很欣赏刘秀,但在叙述史实时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夹杂个人的好恶

    ,实话实说。至于发表评论和感慨的时候,仁智各见,这也是我讲述历史的基本观点。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舂陵集团的骨干是不需要保护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倒向了刘玄,而且被招待得还

    不错。

    以刘氏宗室为骨干的舂陵集团虽然多少具有西汉皇室血统,但在王莽统治下基本上都沦为了普通百姓。在

    刘秀兄弟的号召下,大家毫无顾忌地入伙起义。

    当刘氏宗室分为两派,刘玄在绿林好汉的支持下奠基称帝时,大家纷纷向刘玄靠拢,并成了既得利益者。

    比如,刘秀的叔父被任命为国三老,堂哥刘祉为太常将军,堂哥刘赐为光禄勋,还有不少堂叔、堂兄弟被

    封为王、侯。

    刘縯遇难后,刘玄随即任命刘赐为大司徒,接替刘縯的遗缺。

    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刘縯、刘秀是“良币”,而刘玄是“劣币”。

    但正是刘玄劣币使他们成为王侯将相,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利益,而刘縯、刘秀兄弟作为良币,眼下则只

    是可供观赏的、也很养眼的艺术品。

    可以这么说吧,他们这时候一般都认为:刘秀你要是勇敢地站出来扁王匡、王凤、朱鲔、张卬、李轶他们

    ,我们支持你,他们是杀害你大哥的刽子手;你要是把刘玄拉下来你干一哥,我们也支持你,因为你很优秀,

    当一哥肯定要比刘玄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当然,你要是忍了,也没啥,人死不能复生,你玄哥也不是外

    人,这样大家也都很好。

    所以,我们说刘秀这时候的韬光养晦主要是为了保全自己。

    所以,我们也说,刘秀面临的处境确实太复杂、太微妙。

    我们的这个观点除了上面的分析,至少还有3个史实可以印证:

    一是刘縯遇难时,舂陵集团的骨干们都保持了可怕的沉默。

    你们都在忙些什么?是在等刘秀吗?为什么?

    二是此后不久刘秀单干时,舂陵集团骨干之中的追随者很少,搞得刘秀形影孤单,也很没有面子。

    这个时候不光刘家爷们儿没有跟上来,就连最早入伙起义的李通、邓晨也分别接受刘玄的任命,到荆州、

    常州做太守,当封疆大吏去了。

    倒是冯异、铫期、王霸等人,他们从新莽政权基层干部队伍中慕名投奔而来,在刘秀最困难的时候贴身追

    随,对刘秀赤胆忠心、生死不离,与刘秀结下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也为开辟一个新天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三是刘秀后来登基、更始政权玩儿完时,原本靠拢刘玄的舂陵集团骨干们才又纷纷跑来归附刘秀。

    请大家注意的第二个情况,就是刘秀认为,更始皇帝刘玄手里的“反莽复汉”的大旗,比别人手里的鲜艳

    得多,很有用处,或者说,必须借来一用。

    目前从全国来看,虽然反莽武装力量很多,今天这个称王,明天那个称帝,但人气最旺、行情最好的是刘

    玄名下的更始王朝。

    因为这个王朝“反莽复汉”的旗帜举得最高,王匡、王凤、朱鲔等实力人物强忍住权力欲望,连一哥都让

    刘氏宗室刘玄做了;现在实力最强,在刘縯、刘秀兄弟指挥下屡战屡胜之后,队伍迅速壮大,声威不断提高;

    功劳也最大,王莽的主力部队就是刘秀在昆阳给灭的。

    也就是说,到目前这个地步,全国广大干部群众都知道,把王莽整个儿打趴在地的,是更始王朝。优秀的

    刘縯、刘秀哥儿俩,就是这个王朝的干部。

    所以,更始王朝的这面旗帜,或者说招牌,我刘秀必须拿来用用。

    为什么不用呢?

    这面旗帜是大哥的鲜血染红的,这面招牌是我刘秀擦亮的!

    好了,这几十天来,刘秀呆在宛城的住处,是很郁闷的,他痛苦、愤怒又无法言表;他小心应付危局、精

    心谋划未来,又不敢露出半点儿痕迹。

    刘玄对他也很矛盾,既心里有愧、暂时解除了猜忌,又不敢完全放松对他的戒备。

    刘玄和他背后的操纵者都明白,刘秀是一条蛟龙,把他放在池子里他就没戏了;刘秀是一只猛虎,把他困

    在山洞里他就没戏了。

    所以,刘玄一方面给刘秀封侯拜将,一方面让他暂时反省,而安排其他人出差打仗。

    反正王莽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刘秀消灭了,联军的声威也让刘秀哥儿俩打出来了,剩下的也没有多重的活儿

    ,不过就是打扫战场了。

    在这极端困难和极其关键的时候,有两个人给了刘秀难能可贵的帮助。

    一个就是冯异。

    冯异作为王莽政权的副厅级干部,由于是投奔刘秀的,更始王朝没有承认他的这个级别,也始终没有解决

    他的职务安排。

    更始王朝与王莽政权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绝不允许德才兼备的干部有表现的机会。

    好在冯异只忠于刘秀,对更始的政治待遇并不在乎。

    眼下,他就一边跟随刘秀身边听用,一边到父城一带干活儿。他投诚后,刘秀仍安排他和苗萌负责处理父

    城一带的防备和政务。

    这也是刘秀的过人之处,他让冯异和苗萌坚守父城,以作退身之谋。

    冯异识人谋事也有过人之处,他察觉了刘秀内心深处的痛苦,也了解刘秀的期望。

    应该说,冯异目前的处境与刘秀同样的艰辛,甚至还有过之。

    他作为从王莽阵营过来的副厅级干部,更始这边的接头人刘秀又正处于逆境,搞得他连个工作单位都落实

    不了。

    更要命的是,现在他稍有不慎,哪个阵营的人都可以砍他。

    即使在这样复杂危险的环境中,冯异也不顾个人安危,不时地宽慰刘秀,在关键问题上提出的建议,在危

    险的时候及时地出现在刘秀身边。

    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板荡思忠臣、家贫念贤妻,这些话都可以形容刘秀此时对冯异的感触。

    有一次,冯异向刘秀建议,目前刘玄最宠信、对刘玄影响最大的人中,就有左丞相曹竟,您不妨多结交他。

    曹竟在更始王朝中位高权重,他的儿子曹诩官至尚书。爷儿俩都深得刘玄集团信任,很有势力,在各方面

    都吃得开。

    刘秀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就与曹家爷儿俩深相结交,加上冯异力促,很快与曹家爷儿俩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这样,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曹家爷儿俩都帮刘秀说话,为刘秀提供翼护,成为刘秀的一面重要的保护

    伞。

    还有一个人,就是刘赐。

    其实我们前面介绍过他,大家可能还眼熟。

    刘赐是刘玄同一个祖父祖母的堂哥,是刘秀没出五服的近支堂哥。他为人诚恳厚道、注重亲情义气。

    更重要的是,他对刘玄有生死恩情。在早年由刘玄的老爸刘子张惹出来的仇杀案中,刘赐的大哥刘显挺身

    出来为刘玄家报仇,被下狱致死。刘赐本人则带着侄儿刘信抛家舍业为刘玄家报仇,以致在外亡命多年。

    刘赐与刘縯、刘秀交情很好,最早响应并随他们哥儿俩起兵。

    刘玄称帝,立即任命刘赐为光禄勋。

    刘縯遇难,刘玄立即任命刘赐接过刘縯大司徒的职务。

    刘赐一向看好刘秀,刘秀也对这个堂哥特别亲厚。

    目前,眼看刘秀老弟处境艰难,刘赐很是同情,就处处给予呵护。

    可以说,刘秀一生中的无数次成功,很多都是他处理复杂环境中复杂人际关系的成功。
………………………………

正文 66、  第十五章   王莽之死 

公元23年发生的事情确实太多。

    更始王朝在害了刘縯、冷藏刘秀之后,派出两路人马出差去打王莽。

    京城那边,王莽可以说是黔驴技穷、手忙脚乱。

    在平息了王涉、刘歆、董忠等人的未遂政变后,王莽做出军事部署:

    任命刚在昆阳被刘秀打得死里逃生、丢掉主力部队的堂弟王邑为大司马,防守京城;委派太师王匡(与起义

    联军王匡同名同姓、非同一人)、国将哀章(就是公元8年向王莽献铜柜的混混)防守洛阳,作为京城的外援。

    更始派出的这两路人马是这样的:

    定国上公王匡领兵打洛阳,目的是打开自东向西进击京城长安的道路;丞相李松和新提拔的西屏大将军申

    屠建攻武关(今陕西商南境内),目的是打开从东南方向进击长安的道路。

    这是一场已经没有悬念的战争,因为更始之胜、王莽之败早在昆阳大捷时就成定局了。

    不信大家接着看吧。
………………………………

正文 67、  人人喊打

先看王莽这边。

    在主力部队被刘秀在昆阳吃掉后,王莽就象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样,别说主动进攻,连个像样的防守也组织

    不起来。

    他自知来日不多,但硬着头皮也得抗着。

    咋说自己也是个皇帝,死也不能死得过于难看。

    前面我们介绍过了王莽的死前3招:做样子、收摊子、掷刀子,现在都用完了,没有任何效果。

    他以在南郊哭天为平台,选拔了5000多人进国家公务员队伍,还都给予郎官的待遇,但这些人本来就是为

    了吃饭、做官才参加哭的,除了吃饭、做官他们什么也不想干、也不会干。

    由于王莽能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这些人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工作可干,挤在京城吃俸禄,既是负担、也

    是不稳定因素。

    七拼八凑,王莽终于弄了数万将士,但士气太低。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不过是让王莽死得慢点儿、死得好看点儿,要是因为这个把小命弄丢了,也太划不

    来!

    由于大多数军官都死在昆阳战场了,为了提升士气,王莽就快速提拔了一批9人当将军,都以虎命名,好用

    来吓唬人。

    (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

    但是,大家仍然提不起精神:再为你卖命还有什么意思吗?

    (众重怨,无斗意。)

    再说更始这边。

    对手如此不堪,王匡和李松、申屠建两路人马被派来京师地区,是没有什么压力、十分轻松的。

    他们名义上说是来打仗,其实也就是旅游一趟。只要他们没有把旅游团的大部分人带丢,就算立功了。

    当然,把人家行军打仗说成旅游多少有点儿不严肃,但这要是与刘縯打宛城、刘秀战昆阳比较而言,是根

    本不过分的。

    这两路人马是8月份出发的,只用了几十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周边地区收拾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京师地区的大户人家本来就知道王莽好打,又来了更始军队,纷纷起来响应。他们组织武装,自

    称汉家将军,杀死王莽的军政干部,还宣布要进京杀王莽。

    这样的大户人家很多,充分说明王莽已经人心丧尽。

    比如,在这场人人喊打王莽的时尚活动中,析县(今河南内乡县)人邓晔、于匡,栎阳(今临潼北)人申

    砀,邰县(今武功西)人严春,茂陵人董喜,蓝田(今蓝田西)人王孟,槐里(今兴平境内)人汝臣,阳陵(

    今泾阳县境内)人严本,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屠门少等,就表现得很抢眼。

    眼看王莽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大家都想上来对他拳打脚踢。

    你说大家顺应历史潮流、政治觉悟高也好,你说王莽是墙倒众人推也罢,反正胜利果实就在前面不远摆着

    ,大家都想跑过来分一杯羹,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王匡和李松、申屠建率领的更始大军旅游团,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充分配合下,才一路

    高歌的。

    比如,王莽的武关都尉朱萌望风而降。他不是“望”到了这两个旅游团,而是投降了邓晔、于匡等人。

    邓、于打开武关欢迎李松、申屠建这个旅游团的到来。

    就是在武关,更始联军和当地的起义军会合,矛头直指长安。

    仗这么好打,各路“将军”都抢着要先打进长安、砍了王莽,既能立功,又能先抢东西。

    大家想想吧,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大家还抢着上前,你说这个仗有多好打吧!

    一时间,来自各方面的、五花八门的武装包围了长安,四面进攻,乱打乱喊,杀声震天。

    如果谁说王莽弱智或者无能,显然不符合事实。要是那样的话,他是不可能连哄带抢篡汉成功的。

    他的伪君子职称在那儿,他玩儿人玩儿权的手段在那儿,都不是一般人所能为。

    但是,他一贯用虚伪糊弄天下人,结果自己也丧失了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他用利益糊弄自己,结果搞得

    自己利令智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刚才说的,王莽为了提升士气,提拔了九虎将军。

    面对这最后的萎靡不振的几万将士,他还想给大家发钱,搞搞物质刺激给大家提提神。

    不过,即使到了这时候,要他出钱,也比要他出血还难。这些民脂民膏都是他辛辛苦苦从老百姓身上搜刮

    来的,哪能轻易出手啊!

    其实,由于王莽的“欺民新政”用来剥削老百姓很顺手,普通百姓饿死很多,他的皇宫则快被金银财物胀

    破了。眼下,他的宫廷里还有黄金60余万斤,各种珍宝财物不可计数。

    但是,他实在舍不得拿出来分赏将士。

    为了做个姿态,王莽象征性地拿出一点点钱来意思意思:只发给9个虎将军每人4000钱(赐九虎士人四千钱

    ),其他人嘛,就算了。

    这时候物价飞涨,我们不知道用这4000钱能吃几碗面条。

    不仅如此,王莽害怕这9个干部拿了这点钱不干事儿,就要求他们出征前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抵押给当局作人

    质。

    大家非常恼火!

    好了,既然当局对这个仗这么不重视,这么不舍得投入,这么不尊重人,也就别怪我们不舍得卖命。

    当然,也可能这九虎将军本来就是突击提拔的,根本不是领兵打仗的料儿,反正他们带领这支士气低迷的

    队伍毫无战斗力可言:一遇到更始联军或者本地的“汉将军”,立即就跑,谁要跑慢了,立即就被干掉。

    比如,九虎将军率领王莽拼凑的这最后的一支人马,东出京城,到华阴(今属陕西)据守回溪,企图阻止

    起义军打长安。

    可是,当邓晔、于匡带人一打过来,他们便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这9只“虎”中,有4只以最快的速度逃得不知去向;有3只带着残兵败将边招架、边溃退、边丢着尸体;还

    有2只名叫史熊、王况的,以报告工作为由抢先跑回京城,见了王莽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吓得自杀了。

    很快,起义军就包围京城了。

    面对如此危险、如此混乱的局面,王莽已经几乎找不到可用之兵。

    他绞尽脑汁,实在无计可施,就出了一个险招:把京城监狱中的囚犯组织起来打仗!

    他的这一险招,写下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军事史上最丑陋的一笔,也无耻地挑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道

    德底线。

    王莽宣布大赦这些囚犯,发给他们武器,让自己的年轻的岳父、和平侯、宁始将军史谌带着,开出城外跟

    起义军对打。

    为了做好这一支特殊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王莽安排杀了猪,他与囚犯们歃血为盟:

    “谁要反叛新莽皇室,土地社鬼都会惩罚他的!”

    (如有与新室异心,社鬼当记罪不贷。)

    这些囚犯们本来就是新莽政权的敌对者,几天前还饱受虐待,怎么可能为王莽去卖命?!

    史谌也并不是凭个人德才和军功担任现职的,混到今天全凭女儿给王莽作了续弦。

    大量事实表明,没有真才实学,仅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人,搞点儿歪门邪道、腐化堕落完全可以,让他们

    干粗活重活累活儿根本不行。

    这不,史国丈带着这些囚犯刚到渭桥,还没有见到起义军的影子,大家便一哄而散,把史国丈一人一马晾

    在了那儿。

    史国丈并没有匹夫之勇,立即拍马逃回去。

    这一下,王莽实在没有任何办法了,只好躲在宫殿里等死。

    长安城外,则是十分热闹。各路起义军轮番攻城。

    同时,他们还要破坏些什么,不然实在无法发泄对王莽的刻骨仇恨。

    这样,长安城外就是一派谁也无法控制的乱象了。

    这些自封的“汉将军”们,带着徒众到处乱跑,挖掘王莽的祖坟和老婆孩子的坟墓,一把火烧掉里面的棺

    材。

    同时,他们还纵火焚烧了王莽用民脂民膏建造的九庙、明堂、辟雍等豪华建筑物。

    火光映照长安城里大街小巷,引起市民极度恐慌。
………………………………

正文 68、  破城

公元23年9月,秋意已现。

    按照季节,经过春天的萌动、夏天的热闹,秋天该收获了。

    9月1日这一天,更始军和其他起义军一起,从长安城东北的宣平门攻入城内。

    各路起义军刚进城,正好遇到新莽的大司徒(王莽称明学男)张邯巡防。

    大家上前劈头就砍,张立即毙命。

    这时候,新莽的大司马王邑、侍中王睦父子等将领,分别率领仅有的少数兵丁,企图拦住起义军。

    王邑父子一边节节抵抗越战越勇的起义军,一边加派人手去保护王莽。

    长安的许多居民加入了对官军的战斗。全城乱战,全民动员打王莽就像捉老鼠。

    这一天的京城,打王莽,成了最时尚的事儿,成了老百姓的盛大节日。

    激战到了傍晚,新莽中直机关和京师地方衙门的公务员全部逃散,起义军和老百姓占领了除皇宫外的所有

    公共场所。

    次日,京城的两个青年朱弟、张鱼站了出来。

    他们害怕在这政权真空的时候,居民的家宅遭殃,就把要打王莽的本地居民们组织起来,一面维持秩序保

    护民宅,一面与进城的混乱的队伍联手攻打皇宫。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更始军旅游团进入京师地区的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是由自发组织起来的老百姓帮着

    干的。有的城池、要塞,干脆就是老百姓直接给拿下了交给他们的,比如前面说的武关。

    这样的老百姓(包括大户人家)中,有人数聚集多的、打仗生猛的,我们不妨也称之为“起义军”。

    如果这时候我说更始军是来旅游一番,大家还有意见的话,我们不妨一起来问问他们:

    作为一支高举“反莽复汉”旗帜、很多老百姓寄予厚望的“正规军”,在战斗中你们冲在前面了吗?

    你们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了吗?

    你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设施免遭损坏了吗?

    在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王莽时,你们发挥的作用呢?…………。

    当然,你们也没有闲着,从宛城到长安这么远的路,无论走着的、还是骑马的,还要抢东西、抢女人,都

    是挺累的。

    ……。

    这不,朱弟、张鱼带领自发组织起来的京城居民,作为各路人马的前导,率先攻打皇宫。

    他们就象猫找老鼠一样,非要揪出王莽。

    他们面对紧闭的宫门,用烈火烧、用大斧砍,还高声喊道:“反贼王莽,咋还不出来投降?!”

    他们接连烧毁、劈开几个宫门,都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

    由于担心王莽再耍阴谋诡计,他们不敢贸然推进,就在宫里到处放火。

    当火势烧到掖庭,开始烧到承明宫时,一个32岁的女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