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洛阳七日-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待那人说完,李客打断,语气中带着嘲讽地说到:“如此说来,真正识破吾身份,用计将吾擒住的原来是梁王,并非是你啊,武江大人!”李客一直跟他兜圈子,只是想确认今日自己被擒到底是谁在主使,现在李客心中已有了答案,原来是武三思识破了自己的身份,并非薛良,他心中稍感慰藉,若是薛良与其为敌,凭借薛良的智谋,无异是一个强敌,还好现已知晓了原委。
武江被李客这么一说,自是脸上无光,憋了半天,终于说到:“那又怎样?汝现在还不是在吾的手中,一会定叫汝求生不能,求死无门!”
李客深知武江此人智慧拙劣,又不受激,于是想趁现在无旁人,多套出些有用的信息,于是假意求饶地说到:“武江大人,到底欲要吾做甚?吾尽力配合便是,勿动那些刑具,李某可受不得皮肉之苦。”
武江听李客这么一说,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心中不免一喜,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面露笑色地说到:“李都尉,早这么说不就没事了嘛,何必逞能呢?早早把事办了,汝与吾都能尽快交差,何乐不为?”
李客听罢,知道武江又上了自己的套,于是说到:“那武大人到底欲要李某为何事?还请言明。”
武江继续笑着说到:“爽快!吾只希望李都尉把如何截获契丹公主,又如何逃狱将其残忍杀害的过程一一说明,签字、画押即可,吾也好尽早向陛下和梁王交差。这样一来,李都尉可免受皮肉之苦,吾也好早日结案领功。”
李客明白了武江欲作何事,原来是想让自己当这个替罪羊,于是面露难色,说到:“可武大人,这事李某确实没做过,你让李某如何认罪?乱说一通吗?到时陛下怪罪下来,吾怕反而害了武江大人。”
武江脸色一沉,厉声说到:“不是汝做到,这些事还能是谁做的?汝休要狡辩,还不快如实招来,要不然本官可要用刑了!”说罢给旁边的人递了一个眼色,那人于是将烙铁放入了火盆之中,做出了一副准备用刑的架势。
李客故作软弱地说到:“武大人息怒!那海捕文书上不是都写了吗?这事皆是那突厥人克多所为,并非李某!李某确实是冤枉的!”
武江继续说到:“那克多神出鬼没,吾去哪抓他,何况汝不也说克多有假吗?”
武江这么一说,可真是令李客心中一惊,他怎么知道自己说过克多有假,李客连忙问到:“吾何曾说过克多有假?”
听李客这么一问,武江也知道了自己失言,脸上不免有一些惊慌,支吾了一会,再次厉声说到:“到底是汝在审吾,还是吾在审汝?”
李客冷笑着说到:“武大人何故如此惊慌?莫不是此间之事皆是梁王与汝所为,故要杀了李某来定罪?”
武江听罢,此次没有丝毫犹豫,大声说到:“血口喷人!梁王地位何等尊崇,怎会行如此之事?”
李客继续厉声说到:“还能为何?为了大位之争,故意制造诸多祸端,从中坐收渔利!”
武江再次大声说到:“汝。。。汝!血口喷人,这些事吾都未曾做过,汝。。。”
武江真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此刻一旁的人连忙躬身施礼,大声说到:“参见梁王!”李客回头一看,从楼梯上下来一人,正是梁王武三思。
武江见是武三思,也连忙躬身施礼道:“见过叔父!”
武三思看了看李客,对身旁的武江问到:“可曾问出什么?”
武江颤声着说到:“禀叔父,刚开始讯问,还。。。还未曾交代。”
武三思听罢,厉声骂道:“那还等什么?还不用刑?继续讯问!”
李客见状,连忙说到:“梁王,这重刑逼供,有何意义?李某倒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只求知道真相,难道诸事真是梁王所为,欲用李某顶罪不成?”
武三思老谋深算,城府颇深,当然不会像是武江那般不堪一击,李客这么一说,他没有立即回答,反而缓缓走到李客身前,看着李客的双眼平静地说到:“汝给本王听清楚了,不管汝信也好,不信也好,所有的事本王均未做过,本王不需要谁来顶罪!即使本王欲争大位,也绝不会用此等杀人、劫掠的下作手段!本王料想此间之事也不是汝所为,但上次汝在本王府内对本王以剑相向,这确是汝所为,故本王想要的只是汝的命而已!来人!给本王用刑伺候,直到签字、画押为止!”
众人听梁王如此一说,齐声答到:“喏!”说罢,开始拿起各种刑具准备刑讯逼供。
“且慢!”李客大声吼道,众人被吓得一愣,一时停了下来,李客继续轻声说到:“梁王,上次以剑相向,难道这次就不能了吗?”
“汝说什么?”武三思小声说了一句。
只见李客双手、双脚用力一挣,捆住他的绳索居然应声而断,他顺势跃起一脚,把距自己身旁不远的一个随从踢飞在地,他顺手拿起刑具桌上的一把铁钩当作武器,开始攻击,几个弹指的时间,这地牢中的六、七个随从被逐一击倒在地,不再动弹,武三思和武江正欲逃,李客上前一步,将铁钩架在了武三思的脖颈处,武江见状连忙跪倒在地,大声求饶道:“李都尉饶命啊、饶命啊!”
李客看着武三思说到:“梁王,李某行事一向恩怨分明,此番查案亦是如此,若梁王真的未曾做过,李某断不会为难,当然也请梁王好自为之,吾等井水不犯河水;若让李某查出与梁王有关,李某定会依照朝廷法度办事。李某也请梁王记住了,李某绝非劫杀契丹公主之人,若真为了神都,勿再苦苦相逼!”
李客说罢,不待武三思回话,转身欲走,武江连忙说到:“谢李都尉不杀之恩!”李都尉连头都没回,转身径自离开。见李客上楼,武江小声埋怨到一旁的随从:“为何索他不用铁链?”突然,李客所持的铁钩飞插在武江身前的地上,武江被吓得不敢再言语,楼梯上传来了李客的声音:“汝等好自为之!”
………………………………
正月十三(五)
李客打开地牢的门走了出去,果然跟自己判断的一致,此处正是武江的府邸,刚才所处的正是当时关押契丹阿齐娜公主的地牢。见李客走了出来,武江府上的随从也不知是何缘故,自是没人敢阻拦,李客四周望了望,也没走正门,跑到院墙边,一跃而上,从院墙处离开了武江府。
被武三思和武江这么一折腾,自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但对于李客来说,也并非没有收获。其一,此番行事并非薛良指使,他暂且非敌,这也算是幸事;其二,从武三思和武江的态度来看,也许此前诸番事宜,确实非他二人主使,这也给案件的调查排除了一些干扰因素;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武江说漏嘴的话,但此事目前尚不好完全确定。眼下还是得先寻薛良,得到进一步消息后再作推断,想到此处,李客再次向梁王府进发。
不一会,李客便到了梁王府,守在府外的卫兵还是先前之人,见了李客不免大惊,心中正盘算着如何开口。李客向那卫兵径直走了过去,不待那卫兵开口,直接一掌击在其胸前,卫兵反应不及,被直接打得飞到了身手的墙上,李客上前一步,从卫兵腰间抽出了长剑,架到了卫兵的勃颈处,李客的这一系列动作实在发生的太快。这时一旁的另外几名卫兵终于做出了反应,倒也没顾那卫兵的死活,抽出手中的兵刃直接向李客围攻了过来。
李客回身一击,以气运剑,直接砍断了离他最近的那个卫兵手中的兵刃,那人被这一击所惊,呆在了原地,没有做出反应,李客趁势一脚踢在那人胸前,那人向后飞出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口吐鲜血,众人见状,只能手举兵刃,不敢向前,李客再次以气运剑,朝他几人空中一挥,这一剑把众人手中的兵刃尽皆打断,众卫兵恐生平第一次见到此等武功,都被这突然的一击吓得不敢再动弹,李客大声喝道:“不想死的就快滚!”众人这才似缓过了神,连忙扶起刚在倒地的卫兵一起推开门朝梁王府内跑去。
李客转身再把剑放在了那个卫兵的脖颈处,厉声问道:“薛良先生此时可在?”
那卫兵也是被吓得不轻,声音颤抖着说到:“在。。。在。。。”
李客再次说到:“快带吾去见他!”李客说罢,那卫兵挣扎了半天,终于扶着墙爬了起来,准备带路,可刚一入府门,李客却没料到眼前的景象,原来刚才逃入府内的几个卫兵已经把梁王府的卫兵都悉数召集了过来,手持兵刃、弓箭,足有上百人之众,列队待战。
李客心中犹豫了起来,眼前这上百人,若是力战,对他而言倒也不是没有胜算,但势必造成伤亡,血洗梁王府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届时无论事出何故,罪名可就大了,任谁也不便帮其洗脱,他本想就是给那卫兵一些教训,然后入府见薛良,可万没想到,却闹出了此番动静。想到此处,李客缓了缓口气,说到:“吾今日到此,只为见薛良先生一面,不愿伤及无辜,汝等断莫逼我出手。”
起先被李客踢倒在地、口吐鲜血的那名卫兵此刻也在阵中,他心中自是窝火,他一人不能取胜,难不成这一百多人还胜不了你?纵是你本事再大,料想这弓弩齐发,你怕是也难以抵挡。于是他不管李客说什么,大声起哄到:“汝休狂妄,此处是梁王府,今日吾等非将汝这乱贼拿下!放箭!”
随着“放箭”的喊声刚落,顿时众弓弩齐发!李客连忙闪身避回府门外,箭簇“唰、唰、唰”地射到了府门之上,李客隔着门缝瞥了一眼,随自己一同进入的那名卫兵因躲闪不及,腿部、手部已身中数箭倒地,痛得哇哇大叫。李客心中顿时大为光火,为了泄一己之愤,居然连自己的同僚都不曾顾忌。李客心中一怒,连忙脱下了自己的兵甲,往门缝里仍了出去,见有东西飞入,众人绷得紧紧的弦也顿时射了出去,箭簇齐齐地射在了李客的兵甲之上。
李客趁机迅速冲了进去,趁着众人换箭的瞬间,李客已迅速来到了卫兵的阵前,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特别是第一排的卫兵,距看起自己所射的是兵甲,到李客出现在自己身前绝不会超过两个弹指的时间。李客二话不说,一重脚踢了上去,势大力沉,那弓弩手向后飞了回去,顿时压倒了身后的一大片卫兵,卫兵阵型大乱。李客不做停歇继续跃入人群,朝两侧攻去,因李客已跳入了己方阵中,弓弩手自不敢再射,怕误伤己方,只能抽出兵刃迎战。但这些卫兵哪是李客的对手,李客手持剑,在人群中来回游走,剑法奇特,身法灵异飘动,众人根本无法对抗,接二连三地被李客击倒,但李客在出招时刻意进行了回避,多是攻击手脚处,却未曾取其性命。在乱战中,李客终于见到了刚才起哄的那个卫兵,于是不再他顾,直接朝他攻击了过去,那人也察觉到了自己成为了李客的目标,转身欲逃,但李客速度实在太快,一个箭步上前,在那人脚踝处一剑刺出,那人应声而倒,李客再向前一跃,用剑指住了那人的咽喉,并大吼了一声:“都给我住手!”短短十多个弹指的时间,卫兵已被李客打到了二、三十人之多,众人也本李客的武功所震惊,此时李客大吼,自是没有人敢再上前。李客见众人终于停下了手,于是大声说到:“吾今日不愿伤及无辜,刚才之战也是因此人挑唆而起,望各位勿再逼我!”
那人见状连忙忍着脚踝的剧痛,爬起身跪倒在地,头磕得地面直响,大声求饶道:“求放小的一命,小的错了!”李客厉声喝道:“刚才汝唆使众人放箭,害得同僚受伤,可曾觉得自己错了?可曾想过也放他人一命?今日,吾必除你!”说罢,举剑欲杀!此刻,突然有人大声喊到:“李兄,快住手!”
李客抬头一看,原是薛良,他焦急地边跑边喊:“快住手,别把事情再闹大了!”见是薛良,李客也停住了手中的剑,薛良终于跑到了面前,喘着粗气说到:“汝若要见我,让卫兵传令便是,何故如此?”不待李客解释,薛良连忙夺去了李客手中的剑,向众人大声说到:“此乃吾故友,一场误会,大家散去吧!薛某有劳各位了。”
众人望了望薛良,又望了望李客,李客的武功他们是看在眼里的,自是不愿与其为敌,见薛良出面解围,于是各自扶着伤员散去了,跪地的卫兵见状,于是连忙说到:“谢大侠不杀之恩,谢大侠不杀之恩。。。”见李客没有回应,于是招呼身边两人扶着他连忙退了出去。
薛良四周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到:“李兄,何至于如此啊?”说罢引着李客去到了自己的书房之内。
到了书房后,李客把今日之事悉数告知了薛良,包括首次到梁王府、望江楼、武江府等事,听罢,薛良对李客的举动也算是理解,但还是长叹一声,说到:“李兄啊,你才智过人,可就是这性子。。。”
李客也觉自己确实有些过激,先冷静下来,不免有些歉意,于是躬身说到:“今日之事,确是李某唐突了,连累了众人受伤,实在是。。。”
不等李客说完,薛良一摆手说到,说到:“算了,都过去了,还好事情没有再一步扩大。李兄,此番来究竟找薛某何事?”
李客见薛良终于说回了正题,于是说到:“李某希望薛先生,明人不说暗话,今日宁人坊内王三之死到底是出自何人?”
听李客如此相问,薛良表情倒是平静,他心中亦知,李客此番来访,定是为了此事,他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反问到:“这王三被害一事,薛某也收到了消息,但薛某不明,为何李兄前来问吾,难不成李兄认为是薛某杀害了王三?”
李客说到:“不瞒薛先生,李某检查过事发现场。王三应是在入食时被突然杀害,从地上散落的酒食可轻易判断此事;王三屋内有明显的拖痕,换言之,王三是被杀害后,再被他人将其尸体拖走,弃于井中。”
薛良一捋胡须,笑着说到:“李兄果然观察细致,跟薛某推测的基本一致,但这又与吾何干呢?”
李客继续说到:“这断不是克。。。克多所为,吾暂且称其为克多吧。”
薛良没有在意李客对克多的称谓,继续反问到:“为何不是克多?”
李客答到:“这克多武艺高强,从之前每一次案发来看,受害之人皆是一刀弊命,如他要杀王三,何至于如此麻烦?故李某推测这杀王三的定另有其人,并且此人武功一般,从现场的慌乱程度来说,此人也并非专干杀人之事,此番定是偶然为之。”
薛良一拍拳,笑着说到:“李兄果然厉害,推断得有理有据,由此就怀疑到薛某身上?”
李客一拱手,说到:“今日,薛先生确实到过宁人坊,故到此一问。”
薛良继续说到:“李兄与薛某也算是相交多年,薛某也有话直言,吾断不是此事凶手,吾也尚在调查此事,若是李兄不信在下,就请李兄多问一个问题。”
李客问到:“是何问题?”
薛良答到:“动机!吾为何要杀王三?相信李兄自己也有判断,梁王断不是勾结克多之人,杀了王三对梁王无益,相反,若得王三,保不齐薛某还能因此助梁王破案,获此大功,故不会杀之。”
薛良一语,如点醒梦中人,李客心中暗自想到,于是躬身施礼说到:“谢薛先生开解!李某告辞!”刚走了一步,李客又转身说到:“今日梁王府之事,还请薛先生见谅,也请薛先生为李某周全一番。”
薛良点了点头,说到:“那自是应当!”
李客不再说话,开门欲离开,可这门刚打开,武江却刚好来到薛良门外,二人互相望了一眼,都感到有些许意外,但此刻的武江却是害怕李客的,连忙往后退了一步,眼神避开了李客,向屋内小声说到:“薛先生,梁王请您前去议事。”
李客没有多言,直接离开了梁王府,欲回龙安司。
………………………………
正月十三(六)
动机!薛良说的这两字一直萦绕在李客的脑中,李客以前在碎叶城时,也助官府破获不少案子,自然深知这二字对于查清案情的重要性。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看似扑素迷离的案情,可一旦找到内在的因果关系,很多疑问自可迎刃而解。
李客在思考和整理着今日所遇之事,王三被杀,原因显而易见,他生活穷苦潦倒、游手好闲,受人重金收买,从而冒充卖胡饼之人,误导李客和龙安司办案,今日李客欲再查此事,见事情可能败露,于是被杀人灭口。此事如此推断,案情简明、合理,但其中不乏疑点重重。其一,王三被杀时,正在用食,行凶之人是从其身后突然袭击,将其勒死,这就说明王三是认识行凶者的,否则也不可能将行凶者放入屋内,而自己继续进食;但此事不免有了疑问,为何行凶者不一开始就杀了王三,而是非要等到今日调查之时才匆忙将其杀之,万一失手,那岂不是容易事情败露,况且,自己欲再查宁人坊之事,行凶者为何又能在自己行动前准确得知?
其二,第一次跟克多及随行之人在宁人坊交手时,李客已经发现,所有人皆身手较好,可这王三却是被勒死的,难不成凶徒并不是克多一伙,而是一中间人?那这中间人又是谁?
其三,今日武江口误,说出了克多有假,此事自己并未向更多人提及,那武江又是从何处得知克多有假;若是武三思与克多勾结,那武江、薛良的种种行为又不似是克多的结盟者;若不是武三思,那克多的内援到底是谁?这几日神都内发生的大小案件,克多若是没有内援,绝不会如此顺畅,几名突厥混入神都的杀手,即使武功再高,也不能如此行事,那他们的最终目的到底又是什么呢?只是造成一些恐怖袭击、扰乱神都的安宁吗?李客心想绝不可能仅仅如此。
其四,也是最大的疑问。今日薛良提醒,李客才恍然大悟,自始至终,所谓突厥人克多无非就是从赤发阎罗口中得知,而这赤发阎罗的消息竟然又是克多让赤发阎罗告知自己的,克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为了那次爆炸,杀死一些羽林军吗?那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还有一开始的商队被劫杀、齐勒副统领一家被屠、劫杀阿齐娜公主嫁祸自己,若是克多真想取了自己的性命,当日比试时,李客明明已经落了下风,若克多安排随从赶到,联手绞杀,那李客必定没了性命,但为何他又不杀自己,自行离去;这种种的不合理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客经薛良的提点,本来似乎有些明了,但此刻把众多的事联系在一起,却又让他的脑子开始混乱了,这个克多到底是谁?他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李客一边想着,一边朝龙安司快速赶去,他想尽快将此事告知李三郎,他聪慧过人,也许能给自己一些见解,从容找到一些线索,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洛水河边,他看了看灯台,比之前在望江楼所见似乎又搭建完成了许多,工程的推进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心中暗暗叹到这张易之的办事能力确实不遑多让,难怪深受陛下宠幸。
李客正思索着,突然望见远处的街道上跑出数人,身着禁军装扮,手持鸣啰,一边敲打,一边沿街大声喊到:“大喜!快去祈福啊!弥勒佛显灵啦!”一开始李客没有听清,不知出了什么状况,只见沿街的人听闻后都开始鱼贯而出,在那几人的指示下,朝着搭建灯台的方向赶去,李客心中一紧,难不成又是出了什么事吗?
李客于是加快了速度,朝手持鸣啰的禁军跑去,等离得近了些,终于听清了在喊什么。此时,只见所有街道上的人都开始奔走相告,起初只是沿河街道上的人群赶去,结果不一会,似乎四面八方的人都悉数赶了过来,一时间整个街道上塞得满满的都是人,纷纷涌向灯台方向。
弥勒佛显灵?这种事在李客心中确是不太相信的,他自小就不信奉鬼神之说,换作普通人叫唤,他可能也就是嗤之以鼻,不再理会,可眼下却是禁军在四处奔走相告,难不成真发生了什么灵事?与其说是好奇心,倒不如说是一种警惕心,他担心会不会有人利用此事做文章,又有什么阴谋。眼下容不得他过多推测,他必须尽快赶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了什么。
可这不一会儿,洛水河沿岸就被这涌来的人群挤得满满的,李客被弄得是寸步难行,每个人都跟发了疯似的朝灯台的方向涌去。看着眼前的场景,让李客不由得想起了玄灵子被杀的当晚,人群也是如此,若是一会发生了什么事,这失足逃窜的人群所造成的伤害,料想比那晚尤甚!想到这里,李客心里一沉,他必须尽快赶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一定要设法阻止这莫名的危险。
李客四周看了看,这人群已经快把他挤得没有立足之地,如此下去定不是办法。他注意到他身旁有一棵大树,他连忙纵身一跃,上了树,又连忙向上爬了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