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廷-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更是延生到了南明,南明的败亡,党争首罪!

    周正心里摇头,这样的朝局,谈什么‘中兴’?

    周清荔看向周正,道:“毕尚书想见见你。”

    周正一怔,旋即道:“我明天得出去跑一趟,怕是没什么时间。”

    周清荔道:“最近来府上拜访的人比较多,你注意一下,有机会,我带你去见毕尚书。”

    周正倒是无不可的点头。

    说完这些,周清荔开始问一些周正在永平府实施的政策,尽管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但周正很多改革还是出人意表的,如那‘宣传司’,‘行商细则’等等。

    周正避开一些忌讳的,与周清荔详细的说着。

    周方感觉到了压力,看着他们一问一答插不上话,心里琢磨着得做些事情出来。

    ……

    周家是新贵,尤其是周清荔这个从潜邸出来的户部侍郎,很多人预测,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是一部尚书,更是有人预测,一年内,周清荔就可能入阁!

    依照朝廷高官的更迭速度,这完全可能!

    是以,元宵前后,周家门庭若市,不知道多少人来拜访。

    周正没有理会这些,开始在周记,商会,九江阁等地方走动。

    他离京近一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解,还有很多人情要走动。

    周正在周记半天,又去了商会,听着成经济等人的汇报。仅仅这两处,就用了周正两天时间。

    而后他又去九江阁,拜访韩铖等人,一直到十七日,才算停下来。

    这一日,乾清宫正式下旨,钦定逆案。

    或许是朝野早有共识,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只是从南北二京到地方,数百人丢了官,并且还都算是高官。

    要处死,流放的那些人,早就在牢里了。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军器局

    崇祯二年,元月二十一日。

    周正只身一人,出现在军器局。

    军器局大使庞应城一脸恭谨的陪在周正身侧,带着他参观军器局,却又十分无奈的道:“大人,军器局虽然是工部之下,但多年来已经荒废了,除非偶尔兵部拨银子过来,其他时候,都是苦熬,没什么油水……”

    军器局的大使,正九品,看似是朝廷正式的官职,但在大明管制来说,七品才是入仕门槛,八品,九品还是‘末品小吏’的范畴,仕途无望。

    庞应城也是周正运作,才得到这个没有一点油水的地方,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天高厚恩了。

    周正听着,看着各处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军械以及上面的尘土,道:“我要的东西,多久能好?”

    庞应城连忙道:“回大人,兵部的回文已经下了,您要的甲胄,兵器没有问题,只是耗费些时间,年中之前,下官一定给大人弄好。”

    周正嗯了一声,道:“火炮呢?”

    庞应城这才脸色有些奇怪的道:“大人,您要火炮做什么?这东西笨重,除非是守城,其实没有其他用处,而且从京城运到永平府路途遥远,为什么不在永平府做?”

    周正一怔,转头看向他,道:“可以在永平府做?”

    庞应城看着周正,道:“军器局,除了在南北二京,各地的司卫所也有的,只要拿到兵部的公文,就没有问题。再说,大人是钦使巡按,整顿永平府军备,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撇开兵部行事……”

    这一点,周正还真是不知道,他迅速想起来,在永平府还是有两个卫所的,一个是开平卫,一个是抚宁卫,只不过开平卫废弃多年,抚宁卫并入了山海卫。

    尽管开平卫废弃,但编制还在,若是周正利用起来,或许是一大助力!

    周正沉吟片刻,道:“兵甲依旧你做,银子从永平府出,三万两过些日子就给你。你从军器局内外给我找些好手,派到开平卫,我要用。”

    庞应城听到有‘三万两’,神色大喜,抬手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给大人做的好好的!”

    周正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意外收获,心情十分高兴,道:“好,这次做好了,年底之前,我给你换个好地方。”

    庞应城更加惊喜莫名了,抬着手,拜道:“下官永不忘大人提携之恩!”

    周正心情愉快,在军器局闲逛着,看到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在最后一间房间里,还有一堆堆兵书。

    周正现在用兵,有些好奇的拿起来看看。

    拍掉厚厚灰尘,周正看到了不少兵法大家的名字,尤其是一本‘武毅军阵’的书,引起了周正的好奇,不由得打开。

    周正没看多久就陷入进去,这是戚继光的军阵,并非是他所写,而是后人编撰的。但里面对戚继光军队的排兵布阵有详细的描写,甚至用兵方法都有记录。

    周正猛的一合书页,道:“这本书我带走,没问题吧?”

    庞应城笑着道:“一本兵书而已,大人喜欢尽管拿去就是。”

    周正嗯了一声,揣入怀里,继续在军器局逛着。

    出了军器局,周正又去见了马士英,寇槐壹等人,了解盐课提举司的运作等。

    与此同时,毕自严来到了周府。

    周清荔与他在院子里的凉亭对弈,说着朝野内外的事。

    毕自严是一个瘦削的中年人,脸角瘦长,目光炯烁,他看着棋盘,道:“依现在的朝局来说,吏治我们是无从着手,还得从户部想办法。若是能够有效整顿,国库还是能得到缓解的。”

    周清荔捏着一颗棋子,道:“各地的皇田整肃,土地开垦已经在做,户部方面的吏治得到有效澄清,未来一两年,增加几十万两,还是可以做到的。”

    说到这里,毕自严抬起头,道:“你那个次子在永平府的事我仔细研究过,也就是在小地方,取巧才能做到,放到朝廷,根本不可能。”

    周清荔比毕自严研究的多,道:“即便如此,我也担心,怕是会引来祸事。”

    现在的大明,哪怕是‘中庸’都不能立足,何况是做事的人。往往是越做事的人,越是倒霉,越不会有好下场。

    毕自严捏着棋子,道:“应该无大碍的。”

    周清荔却没有那么放松,落了一子,转话题道:“我听说,弹劾乔尚书的人非常多,他准备辞官了。”

    刑部尚书乔允升,阁臣们不敢插手‘魏忠贤逆案’,推来推去,推了一年多,最终落到了刑部尚书乔允升头上。

    乔允升定了案,却也得罪了朝野,现在无数人弹劾他。

    毕自严对朝局纷扰不愿多提,忽然道:“你既然担心你那个次子,调他来户部如何?”

    周清荔一怔,旋即道:“他那个性子是惹祸的性子,到了户部,怕我们都会焦头烂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连累的辞官。”

    毕自严一笑,道:“你这么护犊子,可不好。”

    周清荔表情不动,继续落子。

    毕自严下了几手,盯着棋盘,道:“皇上昨日透露口风,想调你任刑部尚书,你婉拒了?”

    周清荔道:“户部的事情太多,我想做好户部的事。”

    毕自严轻轻点头,没有多说。

    他们两人一样面对着极大的压力,做事怎么能不得罪人?弹劾他们的大有人在。

    等到中午,周正也没回来,毕自严有些遗憾的笑着道:“看来,我是等不到你的麒麟子了。”

    周清荔道:“改日我带他去府上拜访。”

    毕自严摇了摇头,叹气道:“明日我要出城去看看,你盯紧户部,不要给人掺沙子。”

    周清荔点头,道:“好。”

    周正之所以晚,是去见李国普。

    这位前任首辅帮了周正不少忙,大过年的自然要拜见一下。

    胡清郑算是彻底定下调任永平府知府了,周正这个‘署理’的巡按也没有被调回京,依旧署理永平府兼整顿军备。

    本来李国普准备给周正挂上‘佥都御史’的头衔,但被周清荔给拒绝了。

    周正又与魏希庄喝酒到半夜,几乎是天明才回的府。

    在京中待到了近二月,时间越来越紧迫,周正处理好京中的人与事,这才匆匆返回永平府。


………………………………

第三百四十章 危机迫近

    周正赶回永平府,姚童顺等人已经提前几天回来,简单汇报了一下,周正便离开府衙,开始全府巡视。

    第一站就是军营。

    曹变蛟陪着周正巡视军营,一边介绍道:“大人,目前总人数在八千,这里留守七千,还有一千在各村镇训练青壮。”

    “青壮有多少了?”周正看着来回跑动的士兵,问道。

    曹变蛟道:“每个镇一千人,总数在两万左右,都是农闲的时候训练,也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徭役,都是付薪,倒是没什么抗拒。”

    周正对着一个来见礼的总旗点头,而后道:“这里不放手,那些青壮也一样,辽东随时需要我们的支援,一定要平时练好,不能临阵磨刀……”

    曹变蛟应道:“大人放心,末将从未懈怠。”

    周正又来到训练场,看着士兵们在翻跃障碍物,道:“我给你的那本《武毅军书》看了吧?好好参谋,取其精华,认真的磨合。”

    曹变蛟道:“是,末将正在认真研读,将会不断的检验。”

    周正看着士兵们很努力,神色满意,又低声道:“找出五百人来,我要对他们特别训练。”

    曹变蛟一怔,道:“大人要如何训练?”

    周正看着不远处,道:“你要挑选最强的给我,我亲自训练。”

    曹变蛟虽然不知道周正要做什么,还是点头,道:“是。”

    周正没有再多说什么,在军营待了两天,便一路向东。

    小葫芦河还没有解冻,姚童顺跟着周正坐马车,解释道:“大人,去年小葫芦河就修整好,我们计划开春继续修整,农渠等也有了初步规划,现在不缺壮丁,一步步计划,预计年底之前能对永平府的河渠进行全面整修一遍……”

    周正点头,道:“前面的事情也要做好善后,一切要切实的完成我们的计划,不能留下后患。”

    姚童顺应下,道:“对各村镇以及府县官吏,下官等都做好了删选,具体名单还在拟定,等大人回府衙就会奏禀。”

    周正在永平府最关心的其实是三件事:人事,税务,军队;这三样已经全盘掌握在周正手里,下面就是不断深化,扩大,夯实。

    没多久,周正就到了乐亭镇。

    现在是农闲,就看到镇外一个临时军营,有一千多人正在接受训练。

    他们的训练相对来说简单,没有那么严苛,有刀兵却无盔甲。

    二月底,周正来到了新桥海口。

    看着已经有初步模样的港口,周正微笑着视察了一番,提出了他的改革建议,道:“岸上招募一些酒楼进驻,港口要进一步拓深,容纳更多船只停留,仓库要扩建,再建立一个海口哨所维持秩序,还有,再有十几条船,不要大,主要维持海面的秩序……”

    姚童顺一一记录,认真应声。

    看着有些空荡荡的海面,周正低声道:“货都发完了?”

    姚童顺现在已经知道周正建这个码头要做什么,也知道其中的风险,同样低声的道:“已经全部在几天前发走了,那些西夷商船十分守时,没有早也没有晚。”

    周正点头,道:“以后照做,不要声张。”

    姚童顺知晓轻重,道:“下官明白。”

    接着周正离开新桥海口,来到了昌黎县境内的原开平中屯卫的驻地。这里早就废弃,只有十几个人留守。

    周正看了一圈,找到了那简陋的只剩下几间破房子的军器局,留守的那个士卒道:“大人,开平卫实则上早就被裁撤,并入了山海卫,只是朝廷没有下命令,一直空在这。”

    周正看向姚童顺,道:“将这些人全数调回卢龙县安置,军器局……放到祥云岛,我已经安排了人,也拿到了兵部的批文,盔甲,兵器等我们自己制造。”

    “是大人。”姚童顺没有察觉到里面的问题,应道。

    实则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周正是钦使,负责整顿永平府军备,又有兵部批文,制造一些兵器完全没有问题。

    周正转了一大圈才回府衙,时间已经快四月了。

    刚回府衙,周正没有见任何人,招来楚金,问道:“建虏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楚金一直负责与周正安排在辽东的人联络,闻言道:“回大人,建虏刚刚大败没多久,暂时没有异动。”

    周正想着历史上建虏会在今年十月从喜峰口入关,心里不敢大意,道:“建虏在辽东连连失利,加上东江镇损失严重,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不会轻易罢休,你传信沈阳,给我盯紧建虏的一举一动,任何风吹草动本官都要知道!”

    楚金看周正的肃然之色,抬手道:“大人,要启用所有信鸽吗?”

    信鸽,自然要有收放的地方,楚金的意思,就是要启用所有情报网络。

    周正沉吟片刻,道:“启用吧,我总觉得有些不安,从现在起,所有精力都给我盯紧建虏的动向,如果他们有筹集粮草,集合军队等动向,一定要及时奏报!”

    “下官遵命!”楚金沉色道。

    随后,周正又叫来姚童顺,丁琪,张贺仪等人,交代道:“政务方面已经陆续上了正轨,本官现在要着力整顿军备,大小事情,你们商议好,送到城外军营,其他事情,按照计划行事!”

    众人面面相窥,有曹变蛟在,周正为什么还要去军营?

    不过他们也没多问,齐齐抬手领命。

    计划都已经做好,现在就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周正没有再将全部心思放在这上面,而是转去军营。

    周正迅速从曹变蛟手里接管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开始全面介入军队的日常训练。

    曹变蛟看着周正新订的训练大纲,神色有些紧张,道:“大人,按照这个,士兵们的每天休息时间不足三个时辰,会不会太严苛了?”

    周正道:“多训练一刻钟在战场上就多一分活下来的机会,薪俸,伙食,奖金我会给他们增加,必须严格执行我这份训练大纲!”

    曹变蛟不敢多言,道:“是。”

    从第二天开始,周正就出现在训练场,事无巨细的指挥着士兵们的训练,甚至于,出去拉练周正都骑着马,跟在后面。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建虏来袭

    曹变蛟已经招满了一万人,这一万人没日没夜的训练,没有一个人可以懈怠!

    而在另一边,楚金带着曹变蛟选出来的五百人,正在进行更加严酷的训练。

    他们被武装到牙齿,也进行着不同于现在的军事训练,徒步,骑马,近战,射箭,火枪等等,他们进行的训练是全方位的,每半个月淘汰一个人,最终只会留下一百人!

    周正在军营,永平府的政务依旧有条不紊的推进着,每一项政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户丁统计到了九成,田亩丈量与划分已经基本结束,税务方面也有了大体的框架,商税在不断的增收,吏治更是紧握在周正手里。

    永平府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到下都在大变。

    胡清郑姗姗来迟,终于就任永平府知府。

    不过他这个知府基本不理事,或者说是与周正的约定,他要么在府衙,要么就是四处吃吃喝喝。

    而朝廷也是风波涌动,刑部尚书乔允升还是辞官了,而韩癀又成了众矢之的,不知道多少人要赶他走,预计,也撑不了多久。

    很快,就到了夏收期间,这个时间段盗匪也是再出没的时候。

    周正将一万人分寸了十队,对整个永平府进行了包围式的剿匪,誓言彻底铲除匪患。

    周正训练的特种兵,在这个时候,屡建奇功,他们往往能进行一些高危险的操作,对于攻破山匪巢穴,简直是太容易。

    在抚宁县,距离山海卫不远的一处山头,周正看着大太阳,正在喝水,楚金快步走过来,低声道:“大人,辽东传信过来,说是建虏有些不太寻常的举动。”

    周正连忙放下水,道:“具体说。”

    楚金组织着话语,道:“飞鸽传书说,建虏正在征调粮食,但建虏本就贫瘠,很多大户被抢,另外就是蒙古正军队在向着沈阳聚集。”

    周正深吸一口气,望着山海关方向,心里自语的道:‘看来,建虏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入关是必然的了。’

    片刻之后,周正道:“可以在辽东散播消息了。”

    楚金立即道:“是。”

    周正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依旧沉甸甸的。

    王之臣已经被罢,现任蓟辽督师是袁崇焕,他会怎么做?

    不管其他人如何,周正都必须做点事情。

    他放下水站起来,道:“传令各地,加速剿匪,九月还归大营!”

    “尊令!”

    ……

    没过几天,身在宁远的袁崇焕就从四处散播的‘谣言’中得到消息。

    正堂里,袁崇焕首座,纪用在左,还有左辅,赵率教等人。

    左辅看着袁崇焕,道:“大人,如果建虏真的要绕过我们,从喜峰口入关,他们就不怕回不去吗?再说了,沈阳就不怕我们突袭吗?”

    纪用是崇祯派来的镇守太监,听着左辅的话,目光看向袁崇焕。

    袁崇焕没有说话,倒是赵率教道:“看来,黄台吉是看出我们的底细了,不担心我们,决意要攻入京师,行‘靖康之事’了。”

    所谓的‘靖康之事’,就是北宋末年,金国南下,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灭亡北宋的事。

    这是奇耻大辱!

    果然,纪用听着,尖锐着嗓子道:“他们休想!咱家这就上书万岁爷,京畿严加戒备。”

    袁崇焕看了他一眼,默默的端起茶杯。

    建虏敢无所顾忌的绕过山海关,不顾沈阳,就是看穿了辽东的底细。整个辽东,能拉出去一战的兵马,不足两万人,难道不顾辽东,拉回去保卫京师吗?

    那如果这是建虏诈计,辽东空虚,怎么抵挡建虏再犯?

    如果除去辽东军队,整个大明,还有其他军队能够保卫京畿的吗?

    袁崇焕想遍大明,或许是四川的秦良玉可以,但她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纪用见袁崇焕不说话,不满的道:“袁大人,十万建虏贼兵要是攻入京畿,你可是首罪!”

    袁崇焕何尝不知,沉思着道:“我抽调五千人立即驻守喜峰口,同时上奏朝廷,请朝廷出对策。”

    纪用这才满意,道:“这还差不多。”

    袁崇焕神色不动的看了眼赵率教与左辅,起身离开。

    赵率教与左辅连忙以各种理由告辞,实则偷偷摸摸的又去见袁崇焕。

    袁崇焕没有了之前的从容,眉头紧拧的道:“蓟镇早就破败不堪,无法支撑,阻挡不了建虏,就算将辽东的军队都派过去,也阻挡不了建虏的十万大军,你们有什么办法?”

    辽东军队的情况,他们十分清楚,赵率教沉声道:“大人,我愿意亲往,守喜峰口,人在城在!”

    左辅摇头,道:“又不是要你去送死,问题是怎么守住喜峰口?一旦建虏入关,后果不堪设想。”

    赵率教心里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办法,抬头向袁崇焕道:“大人,预计还有一个月时间,能不能招募更多士兵?”

    袁崇焕道:“来不及。”

    就算招募一些青壮,都是乌合之众,如何与善战的建虏对抗?

    袁崇焕刚说完,他就想到了周正,因为王之臣离开前,曾与他交代过,并且他也注意过永平府,隐约记得周正正在整顿永平府的军备。

    默默思索一阵,袁崇焕道:“第一,立即奏禀朝廷;第二,赵率教,你率军五千赶往喜峰口;第三,我想办法拖延建虏的动作;第四,请朝廷调周征云所属军队回京,拱卫京师。第五,辽东所有军民集结,严加戒备!”

    “是!”赵率教与左辅抬手道。

    袁崇焕的奏本很快就传到了京师,崇祯惊慌,立即召集阁臣商议,随后就不断有旨意下发。

    一个是英国公提督京城所有兵马,严加戒备;二是调周正的一万人回京,拱卫京师;三是下诏勤王,诏令各地军队北上。

    京师风声鹤唳,各地也是风起云涌。

    比如,身在大名府的知府卢象升,看到旨意,迅速招募了近万人,稍做整顿就北上了。

    大同总兵曹文诏此刻在河南剿匪,也被下令回师。

    山西,北直隶,山东迅速警戒,兵马调动频繁。

    周正原本以为他会被派去喜峰口,或者进行狙击任务,却没想到被召回京城。

    他整装待发,接到命令就拔师,前往京城。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明朝备战

    永平府离京城就没多远,周正带着一千人,昼夜赶路,迅速赶赴京城。

    但他没能入城,被令驻扎在京城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

    周正临时扎营,站在一处高地,望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