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抚臣胡廷宴与延绥巡抚岳和声因为顾忌名声,隐瞒匪盗之事,结果让王子顺等坐大,一下子聚集了近万人,包围了韩铖。
三边总督杨鹤与陕西巡抚刘广生举兵驱赶,王子顺流窜,人数却迅速膨胀,尤其是另一路王嘉胤一举攻占七八个州县,一度裹挟数万人!
杨鹤力主‘以抚为主,以剿为辅’,但朝廷国库没钱没粮,根本安抚不了这些招抚来的匪盗。
降而复叛。越演越烈。
有另一个人却大为不同,就是被杨鹤赏识,在岳和声被夺官下狱后,提拔到了延绥巡抚的洪承畴。
这个人杀伐果断,言称‘缓时治本,急时治标’,在一次招抚之后,对三百多盗匪头头痛下杀手,全部杀于大帐之前。
杨鹤剿匪不力,洪承畴‘杀降’,引起了朝廷言官的不满,纷纷弹劾。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深夜来客
周正坐镇天津,一面推行他的革新,一面不断的练兵,囤积粮草,有条不紊的推行他的计划。
随着他的‘预备役’的不断实施,虽然他名义上掌管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但实际可调用的已超过十万!
朝廷里不乏明眼人,对周正的弹劾就没有间断过,但这被崇祯以及朝廷高层视为‘党争’,束之高阁,不曾理会。
崇祯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天津卫接连迎来了好消息,一个是天津卫设县得到朝廷批准,辖区从永平府勾连到了河间府,周正掌管了北直隶以东靠海的所有府县。
第二个,就是朝廷正式任命周正为‘天津兵备道副使’。这个‘兵备道副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官职,它没有品级,不在军也不在政,依旧是原本的官职,俸禄,但却拥有军事,监察一体的大权!
也就是说,周正还是监察御史,却有了领兵的权力,在地方上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周正任‘天津兵备道副使’,同时整饬永平府,天津卫,河间府三府军备,除了一个按察司副使,周正与卢象升基本没有区别。
任命周正为天津兵备道副使,还有一个潜在的坏处,那就是周正要脱手政务,专心整饬军备。
这应该是朝廷对言官们压力的一种反应,属于变相的削权。
但永平府的除了知府,三个知县全都是周正的人,河间府的知府,以及各级官吏,都可以说是周正的人,这种削权,对周正影响微乎其微。
天津卫官衙。
曹变蛟看着周正,有些兴奋的道:“大人,如果是这样,大人能够掌管的军队就是四万五千人,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军队了!”
作为领兵之人,手底下掌管的兵马多少是成就感最大的来源之一,倒不是说曹变蛟有什么其他心思。
这个兵备道副使自然是周正运筹而来,巡按这种临时差事是不稳当的,哪天就可能被召回去,偌大的地盘,军队凭白便宜别人。
现在他是天津兵备道副使,就理所应当的掌管军队,没有足够的理由,没人能轻易夺走。
听着曹变蛟的话,周正喝了口热茶,笑着道:“嗯,咱们也算在天津卫定下来了。再等等,我找个机会让你立个军功,就能奏请提拔你为参将,就不用有什么压力了。”
参将,仅次于总兵,在游击将军之上。
曹变蛟听着大喜,连忙抬手道:“谢大人。”
周正摆了摆手,而后道:“该向兵部要的军饷要坚持的要,不能让兵部觉得我们有钱粮。”
曹变蛟作为跟在周正身边的近人,自然知道永平府,河间府的一些实际情况,肃色的点头道:“末将明白。”
周正嗯了一声,道:“既然朝廷的命令到了,那军营就扩充吧,四万五千人不能在一起,太扎眼,分在河间府,天津卫,永平府,暂时有你统领。”
“是!”曹变蛟沉声道。
周正说完这些,看向姚童顺道:“我之前就给你捐了国子监监生,任命你为天津县知县可能太过扎眼,但代知县就没有什么问题,你要拿出担当来。”
姚童顺原本只是都察院一个小吏,根本不会有什么前途,而今居然能成为一县知县,哪怕是‘代’,依旧令他心潮澎湃,看到了跟随周正的光明前途!
“下官谢大人!”姚童顺激动无比的抬手,深躬道。
周正笑了笑,转头看向丁琪与祁连二人,道:“你们二人也做的不错,我也给你捐了国子监监生,不过任命你们为知县,朝廷那边未必通得过,这样吧,你们去河间县任县丞,没有知县,代管县务。”
两人万万没想到,他们还能捞到‘正式’的官职,激动莫名,满脸的惊喜交加,齐齐抬手道:“谢大人!”
周正又喝了口茶,道:“日后好生做事,不要懈怠。”
几人都是立即抬手,道:“是大人,下官绝不辜负大人的提携之恩!”
周正抱着茶杯,微笑着,他这也是在对河间府进行安排,免得他没了巡按的名头,一些人胡思乱想,坏了他的革新。
现在他的人充斥在方方面面,又有胡清郑这个知府在,河间府的政务,没人翻得了盘!
周正安排了这些人,开始说三地的一些事情。
年终将近,很多事情都需要总结,尤其是革新进行中的种种问题以及带来的好处,需要解决与进一步的规划。
众人说着看法,以及对明年的一些计划。
正说着,门外响起敲门声。
周正放下茶杯,道:“进。”
一个人进来,这是周家的家丁,一直在周正身边负责衣食住行。
他看了眼众人,向着周正道:“二少爷,大少爷来了。”
周正一怔,连忙道:“快请进来。”
周正说着就站起来,他十分疑惑,周方不在昌黎县待着,在这个时候怎么跑来天津卫了?
曹变蛟,姚童顺自然知道周家家丁口中的大少爷就是周正的大哥,周方,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道:“下官(末将)告退。”
周正嗯了一声,在门口等着周方。
周方一边进来,一边脱掉外披,拍打着雪道:“这鬼天气,真是冷的要命,比京城还冷。”
家丁接过外披,退出去,关上了门。
周正给他倒了杯茶,疑惑的道:“你怎么来了?不是应该跟大嫂准备一下,回京过年吗?”
周方喝口茶,搓着僵硬的双手,瞥了眼门,皱眉与周正道:“爹给我写信,说,准备辞官了。”
周正神色微惊,他一直关注朝局动向,没听说周老爹有什么危险啊?
周方看着周正的表情,知道他也意外,直接说道:“户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爹想辞官,保全毕尚书。”
周正明白了,沉思片刻,道:“爹怎么给你写信,不给我写?”
周方顿时不满道:“这叫什么话,我是长子,当然给我写。”
周正嘴角微不可察的动了下,道:“嗯,倒也是。爹还说了什么?”
周方道:“爹打算回乡,不在京城待。”
周正眉头皱起,如果周老爹要回乡,那说明情势不容乐观,需要回乡躲避,户部的压力这么大了吗?
还是说,这里面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周正想着朝局,如同一团乱麻,难以分辨清楚,思索好一阵子,看向周方道:“我这边料理的差不多了,十二月初就回京,你给爹回信,等等我。”
周方道:“嗯,我也提前回去。对了,爹还说,任命兵备道往往都是有任务,你很可能就要被派往其他地方,要有心里准备。”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得罪宗室
周正对这个倒是不清楚,问道:“爹有说是哪里吗?”
周方摇头,道:“爹只是说可能,没有说其他,可能他也不知道。”
周正嗯了一声,心里转念。
大明用兵无非两个地方,一个是辽东抗金,一个是西北剿匪,那么,是剿匪还是抗金?
建虏经过上次一战,元气大伤,又面临天灾,不太可能发动以往那样的全面攻势,那就是剿匪吗?
虽然流寇日渐坐大,但还没有需要朝廷全面镇压的情况,西北官军胜多败少。
周正想不透,只能回京问清楚了。
“我们提早回京吧,看看朝廷里的情况。”周正道。
周方也是这个想法,道:“对了,爹信里还说了,要你的那些生意低调一点。”
周正双眼微微眯起,明白周老爹写信给周方的重点了。
多半是他的周氏商会在天津卫的发展引起了一些人的垂涎,令周清荔都忌惮了。
周正暗道‘看来,真的要提前回去了。’
周正又给周方倒了杯茶,道:“我知道了。大哥,你在昌黎县做得怎么样?”
周方这才有笑容,道:“很好,官吏听话,各项政事井井有条,昌黎县风调雨顺,百姓们安居乐业……”
周正见周方这样笑,知道他做的顺心,便道:“那就好,陈知府没有为难你吧?”
陈知府,陈武咏,原来的河间府知府,被周正运作,架空在永平府。
周方笑容越多,道:“陈知府是信奉无为而治的人,没有干涉我,听说他要调去吏部,做员外郎了。”
周正暗笑,这陈武咏也是不甘寂寞之人,被架空在永平府,还不如去京城混一段时间,再谋求外放到别的地方,继续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周正不会拦陈武咏,喝了口茶,道:“大嫂,还有孩子们都还好吧?”
周方有些无奈,道:“你大嫂还好,倒是两个孩子越发闹腾,我脑壳都被他吵软了。”
周正轻轻点头,道:“我派人送你回去,再给大嫂,孩子带点东西。”
周方道:“外面雪太大了,我明天走,还有事情跟你说。”
周正刚要问是什么,周方忽然走过来揽住周正的肩膀,道:“我们兄弟很久没有秉烛夜谈了,今晚我们一起睡……”
不等周正拒绝,周方就冲着外面喊道:“李晟,给我准备吃的,洗漱的毛巾之类,今晚我睡二少爷房间。”
“是大少爷。”外面立刻就回应着。
周正叹了口气,已经猜到周方今晚要说什么了。
果然,刚一躺下,周方就问起了‘婚事’,询问周正有没有喜欢的哪家小姐。
在周正推脱之后,周方又聊起昌黎县的一些事情,而后又是周老爹,朝局,甚至是陕西民乱,辽东建虏等等。
周方兴致很高,说个不停。
除非必要,周正是不喜欢与人长篇大论的聊天的,很容易尬聊。
倒是周方滔滔不绝,一直到天亮都没有什么困意。
第二天一早,周正睡眼惺忪的带着依旧兴致勃勃的周方逛着天津卫。
周方啧啧称奇,因为天津卫十分的‘整洁干净’,没有其他地方那么混乱,尤其是山东那地界,简直是狼窝,什么人都有。
好不容易到下午,周正忍不住困意,这才强行送走周方。
坐在班房里,周正喝着浓茶提神,听着姚童顺等人的汇报。
周正听了一阵,交代几句,便将人都给打发了。
坐在椅子上,擦着头上的虚汗,周正一边呵欠着,一边心里斟酌着周方带来的消息。
周老爹要辞官归乡,他这个兵备道可能另有用处。大明朝廷混乱一片,地方上民乱不断蔓延,扩大,即便有先知先觉,周正也感觉到了压力,还有丝丝的危机感。
周正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不断的对着三地的事务进行安排,交代,准备尽快回京,他心里总有些不安。
交代完政务,周正又去见了成经济,上官勋等人,对周氏商会进行安排。尤其是票号的事情,周正与几人稍微点拨了一下。
而后他又对河间府等州县进行巡查,直到十二月初,才返回天津卫,准备回京。
坐在回京的马车里,楚金与周正做着汇报。
“大人,在沈阳的人越来越多,渗透进了很多地方,甚至建虏的王宫都有我们的人……”
“情报站建立了一百个之多,从沈阳一直到山海关,全部都有信鸽,暗语……”
“有五十死士已经到了沈阳,潜藏在城外。”
“陕西那边下官遵照大人的吩咐,正在追踪一些人,对他们进行安排,暂时还没有确切消息传回来……”
“淮扬盐商有些不安稳,魏大人亲自去了,听说死了好些人,已经稳住……”
“祥云岛那边的死士已经派过去,还有五十特种兵,两百新兵营淘汰下来的士兵,总共三百人……”
周正听着,不断的点头。
很多事情已经上了正轨,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做就行,唯一的缺点,就是要防着朝廷,要是被言官们嗅到一丝风声,绝对是山呼海啸般的攻击。
楚金看着周正点头,欲言又止。
他有些话想问周正,但不知道如何问出口。这些安排,已经不是一个兵备道该做的,远远出格。可也说不出什么,周正的一片为国之心,一路走来他都看在眼里。
周正没有注意到楚金的表情,还在思索着朝局。
周正待了几十个护卫,一路颠簸的回京。
周方夫妻还在昌黎县,周正不在,周清荔时常不回来,周府显得很是冷清。
待周正回府,福伯等人大喜,迎着周正就寒暄不停。
福伯一脸笑容,道:“二少爷,你可回来了。老爷昨天还念叨你,哎,瘦了,也黑了。肯定是急赶着回来的吧,赶路这么时间肯定饿了,我让厨房给你做你爱吃的鱼……”
林伯在一旁笑呵呵的跟着,周正回来,这个家里总算又有些生气了。
周正笑着应着,同时安排带回来的人。
等到后院,人不多了,周正这才问道:“福伯,爹什么时候回来?”
福伯道:“我已经让人去通知老爷了,老爷要是知道二少爷回来了,今晚肯定回来……”
周正走厅里坐下来,解开后披,见无其他人了,这才问道:“福伯,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福伯一听,神色微凝,瞥了眼外面,低声道:“老爷整顿皇田,得罪了几位王爷,宫里有些不满。”
周正顿时恍悟,难怪周老爹要辞官,这是得罪了崇祯皇帝啊,不走也得走了。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不留人
周正洗漱一番,便静等着周清荔回府。
周清荔直到深夜才回来,身上披着一层雪。
福伯在他的房间生碳,道:“老爷,户部还这么忙吗?”
周清荔喝了口热茶,去除寒气,吐着气,道:“就要走了,很多事情得安排……”
他正说着,周正从外面进来,递过一碗参汤,道:“爹,你回来了。”
周清荔看着周正手里的碗,疲惫的脸上有了一点笑容,道:“刚回来怎么不好好休息?”
周正将参汤递过去,道:“不怎么累,喝点参汤,比茶好。”
周清荔接过来,喝了口,看着福伯将碳炉搬到他身旁,道:“大冷天的,早点去休息吧,有征云在就行了。”
福伯知道他们父子有话说,笑着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周清荔打量周正一眼,道:“倒是比以前精神,也壮实不少。”
周正看着周清荔比去年还要疲惫,瘦削的脸角,坐在他对面,道:“爹,辞了也好。”
周清荔笑了一声,倚靠在椅子上,轻叹了口气,道:“朝局,比以往更加混乱了。”
周正嗯了一声,不做评价。
崇祯继位以来,不止对阉党进行了清扫,也大刑牢狱,动辄就有阁臣,高官被下狱,牵连极广,单是阁臣,六部尚书短短四年已经换了几十人,平静每个月走一个阁臣,一个尚书,平均三个月换一个首辅,其中还有一半被下狱问罪。
这可比崇祯以前快多了!
上面是这样,下面自然就加混乱。
这样的朝局,有人能做事,做成事吗?
周清荔说完这一句,道:“元辅,是你运作的?”
元辅,首辅,周延儒。
周正摇头,却又笑着道:“不是,但他认为是。”
周清荔稍一思索就明白了,阁臣换的那么快,周正若是广撒网,对一些潜在的人进行先期‘投资’,再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动作,确实会令上台的人误认为是周正帮忙运作的。
周清荔看着周正,轻声道:“谨慎。”
区区‘谨慎’二字,里面藏着多少无奈与担忧。
周正慎重的点头,而后道:“爹,真的打算回乡了?”
周清荔道:“我若留在京城,那些人不会放过的。户部的事情已经到了一个关头,毕尚书夙兴夜寐,不能被我耽搁。”
“是鲁王?”周正问道。这么长时间,足够周正打听一些事情出来了。
周清荔轻轻摇头,道:“不止是鲁王,皇上对我屡次推脱任刑部尚书也感到了不满。”
周正哦了一声,原来如此。崇祯没有问罪,已经算是念在以往的情分上,格外开恩了。
周清荔又喝了口参汤,道:“你的那些生意,在朝廷里颇有些声音,你要再谨慎一点。”
周正目露一丝冷色,道:“我离京两年,他们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周清荔倒是不担心周正的手腕,放下碗,道:“我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一下,朝廷对辽东的那些将帅有些不放心,想要安插你进去。”
“辽东?”周正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朝廷是要准备派他去西北剿匪。
周清荔嗯了一声,道:“孙老大人重履辽东,但朝廷还是不放心,听说,皇上又要遣中官出宫,监察各处,尤其是辽东。”
所谓的‘中官’,也就是宫中的内监。
说到底,还是宫中对各地失去了控制,心里不安,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加以控制。
周正暗自摇头,这些内监,也是坏事的好手,真能做事,哪怕不坏事的寥寥无几。
这还会引起朝臣的忌惮与恐惧,是下下之策。
周清荔看着周正,黝黑的脸上浮现笑容,道:“你在永平府,河间府的事我都知道,很不错。当今天下,有魄力恢复太祖之制,造福百姓的不多,将来就算不得善了,也对得起皇上,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了……你不要想得太多,能做多少就是多少。”
周正在河间府,永平府做的事,在很多人看来,是扫除弊政,恢复祖制,尽管很多人弹劾,冠上无数罪名,有识之士还是十分欣赏,这也是周正能坚持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但周正做这些得罪了太多的人,哪怕曾经权倾朝野的帝师张居正都被秋后算账,开棺戮尸,何况一个小小的周正?
周正应了一声,道:“爹,要不去天津卫吧,你一个人回乡,我们都不太放心。”
周清荔望着外面,有些感叹的道:“不用担心,我也想回去了。”
对于周方,周正来说,京城就是家,因为他们出生在京城,周清荔则不同。
周正便不再提,开始询问一些朝廷的情况。
周清荔言简意赅的说着,他身为户部侍郎,自然是大明高层,了解朝廷内部的斗争。
即便周清荔说的不那么清楚,周正还是听明白了。
尽管崇祯皇帝厌恶党争,明面上看不出谁在结党,但东林党与阉党亡而不消,无党而党,双方在朝廷你争我夺,围绕着各种事情进行权力争斗,任何时候,从未停止过。
父子俩聊着天,周正见周清荔疲惫,有些坚持不住,这才告退离开。
周清荔看着周正的背影,轻叹一声,不知道叹的是周正还是朝局。
第二天一早,周清荔早饭没吃就去了户部,周家的后厅里,只有周正一个人。
简单吃了一点,周正就前往九江阁。
周记,周氏商会都搬去了天津卫,京城留守的,根本不需要周正去看。
韩铖一直坐镇九江阁,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
一来,这里安静,又有众多的书可以看,借阅,有利于他完成他的著作;二来,来来往往的年轻人,让他十分喜欢,他喜欢与这些年轻人交谈,让他感受了一种久违的‘学问’气氛。
周正与韩铖对坐,两人喝着茶,说着九江阁的事情。
九江阁是刘六辙在管,但韩铖一直在这里,有这么一尊大佛,倒是避免了很多麻烦。
韩铖看着周正,满脸欣赏之色,道:“我之前就听说你的一些想法,倒是不想你还真敢做,永平府,河间府我都听说了,你做得很不错,整个大明,怕是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周正神色谦逊,道:“都是学生该做的事情,本分而已。”
韩铖笑了声,道:“‘本分’二字若是朝堂诸公都还能记得,我大明何至于此。”
周正淡淡一笑,转话题道:“先生,九江阁可有什么人才?学生现在手里缺人的很。”
………………………………
第三百七十七章 露出马脚
韩铖现在大概也能猜到周正建这个九江阁的一些潜在目的,倒是不以为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