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色渐黑,王承恩从外面进来,听着里面犹自滔滔不绝的咒骂声,脸上不动,来到李忠身前,低声道:“出什么事情了?”
李忠在周正的点拨下,对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太监十分敬畏,这么长时间过来,这位一直稳坐宫里第一把交椅,让李忠十分的警惕,一直不动声色的保持距离。
听着他的话,李忠倾身凑近,低声道:“邱禾嘉败坏万岁爷的平辽大业,万岁爷正在气头上,别进去。”
王承恩不显山不露水,并不代表他不清楚朝局,心里轻轻一叹,叮嘱道:“等万岁爷冷静下来,你去请皇后娘娘过来。”
李忠明白,低声道:“嗯。邱禾嘉我打算他一入京就抓入东厂大牢,你怎么看?”
王承恩一直不参与政事,闻言皱眉,顿了片刻,看着李忠道:“内臣不预政事,这是太祖的铁律。”
李忠猛的觉得王承恩这话意有所指,压着心里的慌乱,神色不动道:“那就交给刑部吧。”
王承恩又看了他一眼,面色始终如常的转身离开。
李忠看着他的背影,脸上一片凝重。
他一直小心翼翼,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周正,并且往来都是书信加密,不可能有人知道他与周正的关系。
‘他应该不清楚,只是,哪里露出破绽,令他起疑了……’
李忠心里很不安,内监与外臣勾连是大忌,尤其是宫里这位,要是让他知道,李忠得死无全尸。
‘看来,得找机会与周正好好商量一下了。’李忠强自镇定着,心里暗暗的道。
李忠虽然在宫里厮混不少年头,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也就是在周正的安排下才有今天,一遇到事情,他本能的想到周正。
崇祯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辽东一干将领安排好辽东事宜,开始陆续进京领赏。
不同于孙承宗,满桂,周正等人,辽东巡抚邱禾嘉是坐着囚车,被押解回京的。
邱禾嘉站在囚车上,一脸的不甘心又不解。
按理说,这件事不应该这样发展,即便孙承宗的影响力比他大,但他列出的那些东西,足以让朝廷生疑,就算不问罪孙承宗,也绝不至于将他下狱。
他哪里想得到,如果他只是给周正添些麻烦,周正还容得了,但他在那么关键时刻拖后腿,周正得知第一时间,就注定了他的死期!
周正没有与孙承宗等人同行,而是带着他剩下的队伍返回天津卫安置。
他去辽东本来就是孙承宗的‘临时借调’,现在要回归驻地。
还没到天津卫,周方,寇槐壹以及刘六辙,姚童顺等人就齐聚天津卫等着了。
辽东大胜的消息早就传遍天下,不知道多少人为周正欢欣鼓舞。
周正在天津卫官衙坐下,周方等人就迫不及待的进来了。
周方上前,看着周正,关心的道:“你没什么事情吧?”
周正受了不少伤,倒是没有伤到要害,笑着道:“没事,养一养就行了。都坐下吧。”
周方等人这才坐下,依旧看着周正。
刘六辙知道周正不喜欢客套的寒暄,直接道:“二少爷,你要我准备的钱粮我都准备好了,放在周氏票号,总数二十万两钱粮。”
曹变蛟也在场,站在周正身旁,听着暗自微笑。
他们这一战损失不少,需要对士兵进行奖励以及抚恤,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是指望朝廷,那就不用指望了。也只有周正,二十万,说拿出来就真的拿出来。
周正轻轻点头,道:“嗯,商业的事情,六辙你会同成掌柜,上官掌柜仔细的做好年终总结以及明年的计划。政务上的,各府县尽快做好,交给姚童顺拿给我看。军队的,曹变蛟,何可纲,张存仁,你们三人仔细做好,尤其是抚恤,补助,决不能吝啬,要是有人敢从中克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何可纲,张存仁本是祖大寿的副将,祖大寿被下狱,他们二人主动申请来跟随周正。
周正话音落下,三人连忙抬手,沉声道:“末将领命。”
周正环顾一圈,见这么多人,有话也不能这样说,光面堂皇的交代几句,便道:“你们也辛苦了,先休息一下,晚上咱们一起吃饭再说。”
众人自然都是有话说的,知道这是‘私下聊’的意思,纷纷站起来告退。
倒是周方,留了下来,没有刚才的从容,眉头皱起,欲言又止。
周正身上有伤,有一路疲倦,看着周方的表情,好奇的道:“大哥,遇到什么事情了?”
周方看着周正,道:“陈知府的事,你应该知道一点吧?近来都说你要调走,他在试探我,似乎想将我们弄走。”
陈知府,也就是陈武咏,原本的河间府知府,被周正弄到永平府架空。听说周正要被调走,安耐不住心思了。
周正道:“没事,我想办法送他走。”
周方随口嗯了声,脸上表情没有多少变化。
周正心里微动,道:“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周方看着周正,犹豫一会儿,道:“我收到爹的家信,说是朝廷有意征召他入阁。”
周正一怔,旋即眉头皱起的若有所思。
朝廷要征召周老爹,应该是出于一种‘补偿’,毕竟周正立了大功却又要辞官,朝廷正缺人,周清荔很容易被人想到。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京
周正没有第一时间说话,现在的朝局就是一锅滚烫的油锅,连孙承宗这样的人都算不得善终,要是周老爹现在再踏进来,怕是凶多吉少。
“爹怎么说?”周正问道。
周方道:“你之前在辽东,信送不过去,爹也让我问问你的意思。从爹信上的口气来看,他有些想回来,听说毕尚书压力很大,一直在户部任上,拒绝了皇上多次请他入阁要求。”
周正仔细的推敲了一番,道:“我给爹写一封信,现在不适合回来。”
党争最严酷的时期就要到来,谁进来都不会有好下场。
周方也不是吴下阿蒙,点头道:“嗯,我也给爹写一封。对了,你要辞官?”
周正活动了下身体,道:“嗯,我要养养伤,明年打算跟上官完婚,也想避避风头。”
周方知道这次周正又是大明上下的焦点,在天启时期还能独善其身,在这个时候却是万难,不得不避一避了。
周方道:“也好。京城里有几位大人想调我回去,我不太想,到时候还要找你想办法推一推。”
周正看着周方,沉思片刻,道:“这样吧,你先回京过渡一下,明年六月这样,我想办法调你任永平府知府。”
周方的资历是完全可以担任一府知府,放在永平府周正放心,也能继续推进他的改革。
周方双眼一亮,道:“这是个办法!”
周正微笑,他现在能掌控的也只有河间府,永平府,天津卫三地,天津卫还是他是商业中心,自然不能罢手。
周正即便辞官,天津卫兵备道也会继续掌握在他的手里!
又与周方聊了一阵,接下来就是刘六辙,而后是姚童顺等人。
他离开天津卫近乎一年,各种情况变化很大,需要他仔细的斟酌与处理。
好在他在的两年已经将框架打好,扫除了绝大部分阻力,只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即可。
周正有伤在身,无法出去巡视,在官邸待了有十多天,处理好各种事情,稍作休整,便启程回京。
曹变蛟,何可纲等人留在天津卫,他们这一战损失很大,要补充兵员,并加以训练。
周正还没到京城,就收到了京城的消息。
孙承宗上书致仕,与崇祯来了假惺惺的‘三上三拒’,然后各种加封,甚至还亲自送出宫,温情脉脉。
满桂,赵率教等人也是太子太师等名头加身,各种赏赐十分丰厚,没有了上次那么的刻薄。
而周正的赏赐也下来,准允辞官,加恩三等,都察院佥都御史在案,还赐了不少金银玉器,世袭锦衣百户,同时荫封周正未婚妻上官清为游击将军等等。
可以说,朝廷这次没有吝啬,该给的几乎都给了。
回到周府,自然是喜气洋洋,福伯等人还搞了个欢迎仪式,周家上下都挂满了红色对联,条幅等,很是喜庆。
倒是有不少人求见,周正能不见的都不见,一直待在府里‘养伤’。
周正的房间。
上官清穿着一身银色的甲胄,手里还转动着长枪,走来走去,俏脸都是笑容。
周正喝着茶,看着她兴奋不止,摇头笑道:“游击将军只是虚衔,并不是正式官职,没有领兵……”
周正没说完,就迎来了上官清冷漠的眼神。
周正咳嗽一声,连忙道:“晚上吃什么?”
上官清轻哼一声,俏脸转喜,继续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周正暗自摇头,上官清近来脾气有些大,还是不惹为妙。
上官烈这时从外面进来,看着周正喜色的道:“姐夫,听说老夫人本来是有一个追封诰命的?”
周正伸手给他倒茶,嗯了一声,道:“被我爹拦下了。”
周正这次功劳很大,不止他身边的人得到了荫封,过世多年的老娘朝廷也打算给一个诰命,但被周老爹拦下了,担心过犹不及。
上官烈坐在周正边上,看了眼上官清,道:“姐夫,是这样,你看,下次你再立功,能不能给我娘也争一个诰命……”
周正还没说话,上官清长枪一挑,抵在了上官烈的肩膀上,道:“闭嘴!”
上官烈最怕他姐了,立时不敢说话。
周正笑了笑,推开上官清的长枪,道:“下次要有,我肯定记得给岳母大人。”
上官清顿时皱眉,道:“不要。”
上官烈看着他姐,欲言又止,心里哀叹:‘这还没嫁过去,就忘了娘家了。’
周正却是摆了摆手,道:“以后再说吧。月底之前我爹就会回京,商量一下婚事,回去告诉岳父岳母大人,没事的话请不要离开。”
别说现在的周家了,就算是以前的清贵之家,也不是小门小户的商人可以攀比的,上官烈见周正毫无挂碍的说话,自然是大喜,起身道:“好嘞姐夫,我这就回去说。”
上官清看了眼周正,收起长枪,默默的回去换衣服。
周正在府里休息几天,观察了一下朝野局势,这才慢慢的出去活动,见一见亲朋好友。
转了一大圈,周正傍晚来到九江阁。
九江阁现在很成熟了,里里外外都是来看书的人,九江阁里的管理员都穿着统一的服饰,熟面孔少生面孔多。
有几个人看到周正,神色激动的抬手,道:“学生见过阁主。”
周正点头微笑,径直走向韩铖的值班房。
韩铖看的周正回来,自是十分高兴,拉着他在小桌上坐下,一边煮茶一边笑着道:“前几天就听说你回来了,在家养伤?还好吧?”
周正给他倒了杯茶,道:“没有大碍了,先生近来如何?”
韩铖一笑,道:“读读书,写些东西,偶尔出去走走,倒是比以前舒服多了。”
周正知道韩铖的生活规律,笑着拿起茶杯。
韩铖喝了口茶,这才道:“辽东这一战我也听闻了,不得不说,有此魄力与远见的,也唯有孙老大人了。”
周正轻轻点头,若是换了袁崇焕,肯定不会同意的。孙承宗愿意冒险,确实有着非比常人的魄力与远见。
韩铖看着周正,赞许的道:“你在右屯守了两个多月,还能差点击毙贼酋,环顾我大明,你也是首屈一指,再无第二人了。”
周正倾身,道:“先生谬赞了。”
韩铖看着他,道:“你辞官,以后有什么打算?”
韩铖知道,周正行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他的辞官,多半是在酝酿着其他的事情。
官笙说
新篇章了,酝酿一下,今天一更~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留在朝廷
周正没有隐瞒,道:“学生打算留在朝廷。”
韩铖顿时就皱眉,看着周正,神情有些‘挣扎’。
片刻,韩铖叹息道:“在外做事不易,在朝廷就更难,我知道你有打算,切记要小心谨慎。”
周正微笑,道:“先生不用担心,学生有分寸。”
韩铖不太愿意多谈朝廷,实则也是无法谈,继而笑着道:“留下也好,辽东暂时无大碍,现在朝廷当务之急是整顿内政,你在永平府,河间府做的很好,或许朝廷能有助益。”
周正笑着给韩铖续了杯茶,玩笑的道:“学生在朝廷势单力孤,朋友无两三,到时候遇到麻烦,先生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韩铖笑容立即越多,道:“看来你确实有些想法了……”
周正没有掩饰,道:“学生是打算做些事情。”
韩铖点点头,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
周正随意便询问九江阁的一些事情,还提及打算在天津卫盖一个,自然让韩铖十分高兴,还说到时候会亲自走一趟。
周正在九江阁待到天黑,这才离开。
他用尽办法避开所有人,确保无人跟踪,这才来到一个偏僻的酒楼内。
李忠早已经焦急等待,一见周正就道:“你怎么才来,我都等你半个时辰了。”
周正看着他的表情,疑惑的道:“以你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有谁能威胁到你?”
李忠拧着眉头,心里焦躁,道:“前一阵子王承恩点我了几句,我怀疑他知道了些什么。”
周正一听,连忙拉他坐下,道:“详细说给我听。”
李忠便坐下,伸着头,在周正耳边低声说了半晌。是王承恩点拨他那一句前后的几天里发生的事,尤其是关于周正的。
周正听完,沉思不语,心里细细推敲。
李忠就这么看着他,神情不安,却又强按着,不敢打扰周正。
他能有今天,完全是那天雪夜,周正将他送入信王府开始的。在他眼里,周正算无遗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是他心底的靠山。
好半晌,周正抬头,平静的道:“王承恩应该是从一些细节上看出了你与外面的事情有关联,但应该仅止于此。内监哪一个与朝臣无关的?王承恩只是点拨一句,大概是出于好意,没有真的对你起疑。”
李忠听着,心里长松一口气,这些天的担忧终于可以放下了。
周正看着他的表情,有些失笑的摇头,道:“你在宫里,可以不争,不争就是争,你最大的底气在于皇上,只要皇上信任你,其他的完全可以大胆的做。你贪些财,与某个大臣走的近一点,只要皇上心里有数,他就不会真的把你怎么样。皇上不怕贪官污吏,怕的是无比干净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有异志,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忠认认真真的想了一阵,道:“我明白了。那,我要不要在皇上面前对王公公……”
周正脸色一沉,道:“不要乱来!记住了,其他人你可以动,王承恩不可以!除非你有一击必杀的把握,否则就不要乱出手!”
李忠神色一慌,连忙道:“是,我记下了。”
周正看着他表情,见他确实没有乱来的意思,这才点头,道:“皇上最近关注的是什么?”
李忠道:“万岁爷最近都在为西北匪乱忧心,兵部奏报,陕西,山西,河南,北直隶的匪寇已经达数十万,万岁爷正在想办法筹集钱粮,集合兵力剿匪,之前还考虑调你去河南的。”
周正嗯了一声,神色若有所思。
山西,河南,再到北直隶,这些匪乱已经逼近京师,由不得崇祯不忧心,大兵征剿是必然。
只是,从历史上看,官军战力还不错,战绩也可以,但是,终究还是败于自己人手里。
从卢象升,杨嗣昌,曹文诏到最后的孙传庭,无不是如此。
周正顿了片刻,道:“钱粮从哪里来?”
李忠道:“户部能解决一部分,然后就是各地巡抚,总督自筹,再不行,就是加税了。”
周正一点都不意外,想了想,道:“这样,你找个机会与皇上说,就说可以从河间府,永平府收取一些。一来,我可以堵朝廷的嘴;二来你也可以撇开与我的关系。”
李忠最在意的自然是‘第二’,连忙道:“好,我找机会与万岁爷说。那,多少合适?”
周正道:“五万两,不,十万两,每年十万两,永平府,河间府,天津卫三地。这三地的官员,兵备道要交给我的人,你盯好了。”
这样的小官,自然不放在二号大太监的眼里,李忠一脸激动,保证的道:“你放心,我们是自己人,我不会看着别人坏你的事!”
周正一笑,继而道:“我听说,皇上对元辅有些不满了?”
李忠是知道周延儒是怎么登上首辅宝座的,笑容收敛,瞥了眼外面,低声道:“国事日艰,元辅的能力让万岁爷不满,而且,温阁老等人在悄悄的弹劾元辅,想要取而代之。”
温阁老,也就是温体仁。
如果是这样,周延儒怕是还是要像历史上的一样,被温体仁赶下台,取而代之。那朝野短暂的平和就要过去,新一轮的党争又要再起了。
周正沉思一阵,道:“你还是做你的,我没通知你,你就什么也不要做,尽量撇清与朝臣的关系。”
这也是李忠想要的,连连点头,道:“我听你的。”
周正瞥了眼外面,道:“我们联络方法换一换,见面地点也换一换,具体的我到时候通知你,后面日子要不好过了,你也小心一点。”
李忠起身,道:“好,我得回去了。”
周正看着他的背影,等了一阵子,也悄然离开。
在回府的路上,周正暗吐一口气,暗自道:朝廷这坛浑水,他现在应该有资格来搅一搅了吧?
周正刚回府,福伯就迎上来,道:“二少爷,有二位总兵等你很久了。”
周正一怔,旋即想到是谁了,连忙加快脚步进去。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婚之期
周府后厅,赵率教,满桂二人已经喝了不知道几杯茶,等的颇为不耐烦。
满桂一见周正来了,顿时大声道:“我说老弟啊,知道你是在外面有事,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立了大功,不在乎我们这两个老哥了……”
赵率教听着,失笑的摇头。
周正连忙抬手,道:“错了错了,认罚认罚,福伯,让厨房做些酒菜,我给二位老哥赔罪。”
满桂立即就道:“要上好的,要是不好,我今天就不走了!”
福伯知道这是周正在辽东的好友,连忙笑着应着,转身出去。
三人坐定,周正也不顾两人的脸色,给二人倒茶,道:“来,喝茶喝茶……”
满桂砸吧了下嘴,道:“我说老弟,有银子也不要尽花给朝廷,你府上这是什么陈年老茶,没滋没味的……”
周正抱着茶杯,有滋有味的喝了一口,一脸感叹的道:“天津卫那边的抚恤我就出去了二十万两,河间府,永平府的底子都快被我掏空了,还有各种兵甲,武器我都得自己来,单说那大炮,一门就上万两,老弟我看似有钱,实则花钱如流水,一年到头,不剩几个子……”
满桂,赵率教都知道带兵花钱,周正又与他们不同,没有辽饷,加上其他的,确实数字很可观。
赵率教伸着头,低声道:“老弟,你给满桂二十门大炮,不能厚此薄彼吧?给我也来二十门。”
满桂听着就眼皮直跳,盯着赵率教道:“我说老赵,你一张口可就二十万两啊,这不是你的作风啊?”
赵率教尴尬的咳嗽一声,还是目光热切的看着周正。
这大炮威力巨大,守城有奇效,他要守锦州城,若是有这个,基本上是万无一失了。
只是这东西造价确实贵,一门前前后后,确实要上万两银子。
周正想了想,笑着道:“我确实还有二十门存货,我待会儿修书去天津卫,你回辽东的时候,走天津卫带走吧。”
赵率教双眼大睁,端着茶杯站起来,大声道:“以茶代酒,老哥谢过了!”
周正也只得拿起茶杯,与赵率教碰了一下。
满桂看的很不是滋味,赵率教一开口就得了二十门,当初他可是好不容易才从周正手里抠出来的。
周府的饭菜其实早就在准备了,没多久就上到了桌上。
周正与满桂,赵率教二人走过几杯,就道:“你们还是回辽东?”
赵率教,满桂都是武人,武人最大的官职就是左都督,两人早就是了,所以现在功劳再大,也都是赏赐,加各种虚衔,无可再升。
满桂道:“朝廷倒是想要我二人去剿匪,但新任的蓟辽总督曹大人不同意,又让我们继续回辽东驻守。”
新任的蓟辽督师是曹文衡,兵部右侍郎。
周正若有所思一阵,道:“孙老大人的意图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们是想要往北建城,需要人手,可以找我借,河间府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