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叫来一群文武将领,也包括内监,也就是中官高起潜,明里暗里的开始定这次的功劳的分配。
朱大典自然是头一份的,而后是高起潜,再接着是陈洪范,金国奇等人,周正排在了最末!
这场大会,参将级别的几乎都在,所有人都觉得朱大典不公,对周正不公平。
周正是将孔有德从莱州府赶到登州府,又是第一个攻入登州府的人,怎么他的功劳反而最小?
但不说朱大典是主帅,还有内监高起潜帮衬,他的背后更是呼声渐高的阁臣温体仁,谁敢与他争辩什么?
一群人出了登州府,曹变蛟,张存仁,何可纲等人一个个神色难看,目光都看着周正。
周正神色倒是自然,仿佛无所觉,淡淡道:“回去吧。”
金国奇跟在后面,神色犹豫,轻叹一声。
他在会上了帮衬了周正几句,结果就被朱大典呵斥,还威胁要减少他的功劳。
形势比人强,无可奈何啊。
在朱大典等人整理登莱大胜奏本,分配军功的时候,周正悠哉悠哉的在他的驻地洗澡,享受着难得的放松。
上官清给他擦着背,看着他的侧脸,轻声道:“你想要登莱巡抚,没有功劳是不行的,他们抢了我们的军功,你就不生气吗?”
周正吐了口气,嗤笑一声,道:“朱大典等人是真把我当成一般官二代,连起码的安抚都没有,吃相如此难看,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上官清眨了眨眼,蹲下来,在他耳边低声道:“你已经有安排了?”
周正嗯了一声,双眼冷漠,道:“不是我的,我不抢;该是我的就是我的,谁敢动就要付出代价!”
上官清见如此才放心,继续给周正擦背。
周正躺在浴桶里,闭着眼,心里并在乎朱大典,而是在思索着登莱以及东江镇的安排。
‘缺人才啊。’周正心里自语。
到了十二月,登莱两地基本平定,该上的奏本也都到了京城。
本来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朱大典上奏的是表功奏本,其他各路总兵以及征讨官员是陈事奏本,大体上并没有破绽。
但就在朝廷要大肆封赏的时候,侥幸逃脱一死的莱州知府吴维城突然上奏,言称孔有德劫掠登莱两府,所得钱粮近百万,战后却不翼而飞,请朝廷严查,找出来以赈抚登莱两府。
朝廷官吏看到‘钱粮’二字就红眼,何况后面还有‘百万’,朝野立时沸腾,言官疯狂弹劾朱大典。
因为首辅之争渐趋白热化的周延儒与温体仁,两人的党羽立即相互攻击,朝野登时大乱。
崇祯被搅和的晕头转向,看不清事情,只得将周延儒,温体仁叫到乾清宫,御前对质。
周延儒现在非常有危机感,立即率先发难,道:“陛下,朱大典是主帅,百万钱粮不知所踪,后更无一言,其中蹊跷,难辞其咎,臣建议将他下狱,由三司会审,尽快找出被他贪渎的钱粮,以赈抚登莱两府的百姓!”
温体仁是一个胖子,笑不笑都给人一种‘和气’感。他从容不慌,一点都不急着为由他举荐的朱大典辩护。
………………………………
第四百三十二章 狠手
大明朝廷有很多问题,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去追究,摆在朝廷面前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钱粮。
这些钱粮,往往通过各种名义加税来获取,但这种行为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是火上浇油。
大明朝廷上下都不傻,个个心知肚明,但除了饮鸩止渴,他们也别无他法。
可以说,大明朝廷上下,包括皇帝崇祯,都为钱粮愁白了头。
现在,有高达一百万的钱粮,‘凭空消失’,第一个不能忍的就是崇祯!
在周延儒话音落下,崇祯就以一种十分严厉,带有杀气的眼神看向温体仁。
温体仁近来很合他心意,因为周延儒对很多事情敷衍塞责,令他不满,温体仁则能体察的心意,认真做事。
但涉及到一百万钱粮,再合心意,崇祯也不会留情!
温体仁不急不缓,抬起手,与他外表和气的不同,声音铿锵有力,道:“陛下,第一个攻破莱州府的是周征云,率先攻入登州府的也是周征云。这一百万钱粮,朱大典没有提,可这周征云也没有提,这里面,有些蹊跷。”
崇祯刚要皱眉,不等他说话,周延儒就转过头,淡淡道:“我怎么记得,朱大典的奏本里说,是他攻破的莱州府,也是他攻破的登州城,现在怎么成了周征云?”
温体仁依旧不急不缓,道:“确实是朱大典攻破的登莱二府,这无可争议。但确实是周征云率先进入,他在奏本里只字不提,难道元辅不觉得怪异吗?”
周延儒被温体仁说的哑口无言,神色恼恨,转向崇祯,道:“陛下,温阁老这是巧言令色,一百万钱粮不是十两二十两,能随手藏起来,臣请将朱大典下狱,彻查此事。”
温体仁则道:“陛下,朱大典剿灭孔有德,抚定山东,功勋卓著,岂能在这个时候下狱?令有功之臣寒心。微臣建议,将周征云下狱,查明原委,找回百万钱粮为要。”
如果是往常,下狱朱大典这种结果是必然的,孙承宗在辽东做了那么多事情,都被无中生有的逼得致仕,何况区区一个朱大典。
崇祯在朝野耳目极少,很多事情被蒙在鼓里,但这件事,他却有人耳目,那就是负责这次押韵粮草的中官,高起潜!
高起潜早有密奏上来,将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周正。
现在听着周延儒与温体仁的对质,崇祯有些拿不定主意。
恰恰这时,李忠神色犹豫,欲言又止。
崇祯本就目光闪烁,瞥见李忠的神色,冷声道:“混账东西,你在干什么?”
李忠一个激灵,连忙上前,嘴角动了动,看了眼王承恩,道:“万岁爷,这件事还是让王太监禀明吧。”
崇祯眉头一皱,转向不远处的王承恩。
王承恩看了眼李忠的背影,向着崇祯平平静静的道:“万岁爷,宫里出了赌场,奴婢抓到后审讯得知,高起潜刚刚在苏州买了上千亩良田,购置了大宅,纳了三房夫人。宫里,不少人得了分润。”
崇祯脸色陡变,阴沉如墨,喝道:“你是说,高起潜那狗东西,欺瞒了朕?他好大的胆子!”
温体仁在王承恩话音落下,眼神就猛的一变,浑身发寒。
他,好像掉入了陷阱里!
他不动声色的拧着眉,悄悄看了眼崇祯,又看向已经面无表情,却又好像智珠在握的周延儒,心里暗惊。
他没想到,周延儒不声不响,居然与宫里的大太监勾结到了一起!
王承恩微低头,没有多言。
王承恩是不涉朝政,谨言慎行。但在崇祯眼里,无疑是默认了。
崇祯牙齿咬的咯咯响,脸角狰狞,声音几乎嘶哑的低吼道:“将朱大典下狱,将那百万钱粮给朕追回,少一个子朕决不轻饶!”
周延儒眼神笑意一闪,抬起手,道:“臣遵旨。”
崇祯怒意难平,道:“彻查!凡是涉及此案的,不管是内监还是外臣,都给朕抓起来,胆敢包庇,求情,一律同罪!”
温体仁胖脸依旧温和,只是紧了几分,给人一种十分紧绷的感觉。
他没有说话,心里有些发凉。
朱大典是他举荐的,刚刚皇帝的话,是不是在警告他?
很快,两人就被崇祯轰了出来。
周延儒自然意气风发,帮周正解决了朱大典,最重要的是打击了温体仁!
周延儒瞥了眼身侧看似如常,实则紧绷异常的温体仁,心里舒坦的不行。
‘周征云这一招还真是高明,一箭双雕!温体仁啊温体仁,我的位置,就那么好做的吗?’若不是在宫里,周延儒怕是要大笑出来。
温体仁八面不动,心里则很是着急。
他很清楚宫里这位皇帝,一旦被他记恨,那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必须尽快想办法弥补。
朱大典已然不可救了,只能从别的地方想辙。
于是乎,大明朝廷发生了喜闻乐见,毫不意外的场景。那就是刚刚剿灭孔有德,功劳甚大的主帅朱大典,被下狱了。
也毫无意外,围绕着这件事的党争又此起彼伏,无边无际。
朱大典被抓回京城,周正与金国奇,陈洪范等人则留守登莱两府,其实是朝廷也怀疑他们,但不宜动作太大,所以暂且没动他们。
十二月中,朱大典招供,确实得了二十万钱粮,被他以‘犒赏’的名义分了出去,自己得了七万两。
这自然不能令朝廷以及崇祯满意,于是朝廷将朱大典的党羽悉数抓获,严厉追赃。
围绕着朱大典这件事,除了温体仁没有被牵连外,大大官员二十多人被夺职下狱,追赃三十万。
内监高起潜没人提,好像消失了一样。
只追回了五十万,朝廷与崇祯勉强满意,接下来就是围绕着登莱两府的安置以及军功的分配。
其他人还好说,多是武将,赏赐,加虚衔就是了,唯独周正不同。
他是文官,出身都察院,而后是天津兵备道,记录在案的有两件大功,现在又加一件,该怎么赏赐,朝廷里出现了一些争论。
总共出现了三种比较大的不同意见,一种是调周正去兵部,发挥他的军事才能;第二种是户部想要周正,是毕自严点名要的;第三种,则是有人举荐周正驻守山海卫,拱卫京师。
其他的也包括调周正去右屯、去追剿山西的乱匪,甚至于还要周正去成都府做知府的,不过这些声音不大,很快被淹没了。
另外还有人指出了周正的学历问题,那就是周正只是举人,并非进士,不能拔擢太高。
周正屡屡立有大功,这次挂的还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衔’,若是升官,怎么也不能低于正四品,否则那就不是奖赏,而是惩治。
因此,颇有些争议,悬而未决。
:。:
………………………………
第四百三十三章 登莱巡抚
朝堂上纷纷扰扰,委决不下,最终还是摆到了崇祯的案头。
这是大明官员一贯的作风,为难的事情,交给皇帝,他们不担责任。
崇祯现在对于周延儒,温体仁两人都心生不满,自然不会找他们商议,这次来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张凤翼。
这两人,都想调周正去他们的部门。
崇祯近来十分心烦,山西的匪乱不断坐大,已经威胁到京畿,朝臣们一个个自私自利,毫无为国之念。
漫步在御花园,崇祯身形有些佝偻,他轻声叹道:“二位卿家,你们说,朕是个昏君吗?”
毕自严与张凤翼对视一眼,心里都是暗叹。
要说眼前这位陛下是昏君,那大明找不出几个明君,但朝局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眼前的皇帝陛下的责任是逃不了的。
毕自严稍一沉吟,道:“陛下勤勉克己,古来帝皇少有,朝局虽有动荡,大局还在掌握,陛下大可不必灰心。”
崇祯也只是感叹一句,背着手,看着不远处的一株腊梅,道:“朱大典死活只肯招出二十万,说其他都毁于战火,朕知道,大头,多半是孝敬了上面。”
毕自严,张凤翼都知道崇祯说的‘上面’是谁,明眼人都知道,就是举荐朱大典的阁臣温体仁。
二人都极力避开党争,自然不会多言。
崇祯对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却又只能依靠朝臣做事,因此越来越多的将愤怒压在心底,无处发泄。
崇祯看着腊梅一阵,轻轻吐了口气,道:“西北剿匪需要军饷八十万,赈济灾民需要一百二十万,你们说,银子从哪里出?”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接话道:“陛下,周征云之前上书户部,登莱两府因为孔有德叛乱,人口减少大半,提议由西北灾民填充,若是得法,可节省三十万钱粮。”
崇祯对于钱粮一直十分敏感,听着神色微异,转过头,道:“当真?”
毕自严倾身,道:“如果实施恰当,既能安置灾民,减少匪乱,缓解西北的压力,也能充实登莱两府人口,不至于荒废。周征云的能力臣与陛下都是知道的,河间府,永平府做的非常不错,每年上缴赋税十万,远超天启年间……所以,臣想请陛下,将周征云调到户部……”
不等他说完,张凤翼连忙道:“陛下,周征云是臣先要的。他带兵,练兵,打仗都不错,现在兵部急缺人手,还请陛下将周征云调到我兵部……”
崇祯看着两个尚书抢人,神情动了动,不由得笑起来,道:“周征云确实是人才,毕竟周爱卿家学渊源。对了,周爱卿还是不愿复起?”
毕自严与周清荔是多年的关系,抬起手,道:“陛下,周远山是老寒腿,每到冬天就疼的厉害,前几日臣还去看过,已经不能出门了。”
崇祯笑容渐失,顿了顿,道:“朝中不少人反对周征云归朝,说他任性狂悖,目无法纪,还须多磨练。莱州知府吴维城上书,举荐周征云担任登莱巡抚,你们觉得如何?”
毕自严与张凤翼一怔,思索着‘登莱巡抚’四个字。
登莱巡抚,正四品,从属于山东巡抚,执掌登莱二府以及东江镇,倒是很适合周正现在的位置。
只是他们心里都觉得,将周正一直放在外面,着实有些可惜。
崇祯看着两人的表情,道:“首辅也是这个意思。周征云既然提出来用西北灾民填充登莱两府,那事情自然要他来做。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其他该有的赏赐都给了,再多给一点。”
毕自严,张凤翼见如此,也只得放弃。
张凤翼犹豫了下,道:“陛下,高迎祥等在山西有坐大的迹象,臣建议曹文诏节制山西,陕西,包括宣大等各路兵马,由他主持对高迎祥等人的剿除。”
这件事其实已经商议了很久,但朝廷争论不休,崇祯也下不了决心,尤其是孔有德叛乱之际。现在孔有德被剿除,崇祯心里安定不少,道:“准。”
张凤翼听到这个‘准’字,心里大松一口气。
曹文诏在陕西剿匪,能力出众,若是他能再剿除山西的匪乱,那大明就基本安定了。
毕自严也轻轻点头,建虏被打残,匪乱若除,那大明就能专心修整内务,‘中兴大明’,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崇祯决定了这件事,心头也轻快不少,笑着道:“明年开朝大议,推举阁臣。”
大明若是哪个位置最危险,第一是首辅,其次就是阁臣了,换的最快的,也是阁臣,现在内阁就剩下三个。崇祯要推举阁臣,也是为替换周延儒,温体仁做准备。
毕自严,张凤翼倒是没想那么多,只认为是理所应当,抬手应下。
两人极力躲避党争,绝不会参与,早就打定主意不入阁。
朝廷很快定意,圣旨在崇祯五年年底到了登州府。
周正接过旨意,心里一直坠着的大石轰然落地。
他继任登莱巡抚,执掌山东最东的两个府,登州府,莱州府以及隔海相望的东江镇。东江镇,也可以理解为朝鲜半岛以及辽东半岛,之前毛文龙执掌的地方。
周正踌躇满志,立即就着手布置。
曹变蛟更是写信给他叔叔曹文诏,一个是为周正求才,二来就是西北灾民填充登莱二府的事宜。
同时,周正从永平府,河间府等地抽调人手,开始在登莱二府进行布置。
登莱二府被孔有德屠戮过半,尤其是士绅屠戮殆尽,人口缺失大半,虽然荒凉,却没有了任何的阻力,周正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陈洪范等人也接到旨意,即将离开登州,临行前特意与周正喝了一顿酒,倒是金国奇,被周正留了下来,任登州总兵。
登莱巡抚的职权非常的大,不止登莱两府以及东江镇的政务,军事,甚至还包括一支水师。
坐上登莱巡抚的位置,很多事情,周正可以敞开了做!
不知不觉就过了年,晚上周正从外面回来,上官清躺在床上,起来给他倒热水,问道:“上元,我们回去吗?”
上元,也就是元宵节,是大明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
周正忙的天昏地暗,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疲惫的在椅子上坐下,道:“你回去吧,带些礼物,我今年是回不去了。”
上官清看着他的疲惫之态,有些心疼,过来将他搂在怀里,轻轻的按着太阳穴。
就在这时,上官烈冲了进来,看着里面的场景先是脚步一顿,接着就走进来,不客气的道:“姐,先放开姐夫,我跟你们说个事。”
回他的,是上官清冷漠的眼神。
要是以往,上官烈早就抱头跑了,这会儿却梗着脖子,走近周正身旁,低声道:“姐夫,京里传信,说是首辅要致仕了。”
………………………………
第四百三十四章 莅临东江镇
周正看着一脸神神秘秘模样的上官烈,道:“我都没收到消息,你怎么知道的?”
上官烈嘿嘿一笑,道:“我在京里也是有人的。”
周正看着上官烈,心里若有所思。
他最近两年之所以能平平安安,一步一个台阶,相当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周延儒在京中为他周旋,若是周延儒被罢,周正很多事情就得束手束脚,小心翼翼了。
周正坐直身体,拿过茶杯,道:“嗯,我知道了。你陪你姐回去一趟,好好打听打听。”
上官烈听着就喜上眉梢,道:“好勒。”
周正刚刚喝口茶,曹变蛟,何可纲两人就来了,看了眼屋里面,这才走进来。
何可纲道:“大人,五千人已经点好,船也准备就绪,明天一早就可以启程。”
登莱两府百废待兴,很好收拾,周正现在关注的重点是东江镇,他计划尽快渡海前往皮岛,重拾东江镇。
周正嗯了一声,道:“你们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启程。传信给东江镇以及朝鲜那边了吗?”
周正这个登莱巡抚,节制登莱两府以及东江镇,事实上,还包括朝鲜。
只是朝鲜疲软,加上被逼迫向后金称臣,帮不上什么大忙。
曹变蛟道:“孟大人已经传信过去了。”
周正点点头,道:“好,去准备吧。”
“是!”曹变蛟,何可纲抬手,应了一声就走了。
上官清见周正忙的一点缝隙都没有,轻声道:“要不,我留下来吧。”
周正拍了拍她的手,道:“总要回去一个,让家里安心,没事,过一阵子应该就好了。”
上官清抿了抿嘴,心疼的给周正按着僵硬的肩膀。
……
第二天一早,上官清姐弟回京,周正则带着曹变蛟,何可纲以及五千人,渡海前往皮岛。
皮岛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辽东,朝鲜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特殊。
孔有德,陈九成等人原本是毛文龙旧将,毛文龙被杀,这才引得孔有德等人叛乱。
皮岛之事十分复杂,但毛文龙其中一个旧将黄龙在这次平叛中表现突出。黄龙驻扎在旅顺,与山东威海卫扼守渤海进出口。
他的副将龚正祥虽然没有击败孔有德,还被俘,抢了船,黄龙却在旅顺附近大败孔有德,差点生擒,孔有德只带了十几人,仓皇逃走。
旅顺归属于东江镇,自然也是周正治下。
皮岛已经破败,孔有德败走,这里几乎空了,所有人都做鸟兽散。
周正抵达皮岛的时候,黄龙携诸多手下已经在等着了,倒是朝鲜毫无动静。
何可纲先带人上岛,收拾一番,引着众人落座在东江镇总兵官邸。
“末将黄龙,参见巡抚周大人!”黄龙神色恭谨,带着一群人单膝跪地。
周正微笑着,道:“无需多礼,都坐吧。”
黄龙出自毛文龙部下,孔有德等人又叛乱,他哪怕立有功劳,依旧心慌慌,生怕朝廷翻老账,搞诛连。
黄龙等人应了一声,在周正右手边坐下。
周正看着黄龙,见他鼻子,耳朵确实没了,心里暗自点头。
当初黄龙为耿仲明陷害,当众被砍去了耳鼻,差点被杀。
周正看着黄龙等人神色拘谨,笑着道:“本官来皮岛,并非要清算什么。而是要重建东江镇,对于过往的事情,一概既往不咎,并且朝廷拖欠的军饷,本官会在一个月内补发到位。”
黄龙等人神色颇为震惊,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周正。
朝廷拖欠钱粮不是一点半点,一时半会儿,孔有德等人叛乱,其中也有索饷的缘故。
何可纲看着黄龙等人的表情,淡淡道:“大人自领兵以来,从未拖欠一次饷,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黄龙连忙起身,道:“末将没有质疑大人的意思。”
周正摆了摆手,道:“皮岛疲敝,本官会调派你的兵力,也会派人进入你军中,监察军饷发放,以防止空饷,冒领,贪污等情况。也会对你的军队训练,执勤等进行监管,你没有意见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