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廷-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听着前面还无所觉,听到最后猛的站起来,急声道:“你说什么?周征云擒获了闯贼?”

    不等杨嗣昌回话,崇祯就一把抢过周正的奏本,认真的看起来,不待看完就沉声道:“快,传旨周征云,立刻押送闯贼入京,快去!”

    杨嗣昌犹豫片刻,还是道:“陛下,西北冒功之事屡见不鲜,周征云刚入西北不久,这件事,还需确认一番,以免闹出笑话。”

    崇祯猛的冷静下来,似乎害怕巨大的希望落空,神色迟疑起来。

    李忠倒是极其了解周正,不会在这种大事上耍心机。

    见崇祯与杨嗣昌都不说话了,上前一步,轻声道:“万岁爷,周征云应该不敢在这样的事情欺瞒万岁爷与朝廷,这是死罪。”

    崇祯心底的希冀再次燃起,连声道:“对对对,周征云虽然私造兵甲,隐瞒钱粮,但打仗是从无虚假,假不了假不了,快,传旨给周征云,还有卢象升,命他查清楚,将闯贼押送入京!”

    杨嗣昌听着,压着怀疑,道:“是,臣遵旨。”

    崇祯看着杨嗣昌的背影,脸上苍白又有些红润,目光看向李忠,气息急促的道:“你说的,周征云不敢在这件事上欺瞒朕?”

    李忠心里其实也有些打鼓,还是道:“是的万岁爷。”

    崇祯似乎得到了肯定,心里激动难抑,望着黑漆漆的外面,自语的道:“如果周征云真的擒获闯贼,那他之前的事朕可以通通不计较,还升他的官,给他丰厚的奖赏!”

    李忠看着崇祯振奋又忐忑不安的表情,心里有些惴惴,暗自祈祷‘周征云,你可别害我,你要是乱来,会害死我们的……’

    崇祯确实是兴奋又不安,兴奋在于如果确实抓住了高迎祥,那大明社稷还有救,他还能中兴大明!可要是周征云胡乱冒功,那就不是让他白高兴一场那么简单了。

    大明是没有秘密的,在杨嗣昌还没有出宫的时候,消息就传遍京城。

    刘六辙的孩子已经生了,也搬了回去,听到消息,顾不得其他,直接跑向周府,将熟睡的周清荔给敲醒。

    周清荔披着衣服,听着刘六辙的话,吃惊又震动的道:“你说的是真的?”

    刘六辙激动的口干舌燥,道:“还不知道,只是满京城都在传,二少爷那边没有信来,我也不敢保证。”

    周清荔双眼闪烁,坐在椅子上,灯光照耀着黝黑的脸色,双眸炯炯闪烁。

    高迎祥一直是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以及皇帝因为他日夜难安,甚至于屡屡传出亡国的谣言,发生了皇帝哭诉宗庙,下罪己诏这样从未有过的事情!

    这是一个大功,远超周正守卫辽东的战功!

    周清荔一面为周正擒获高迎祥而激动,又担忧这件事的发展。

    在这个时候,做事往往预示着危险,越大的事情危险就越大!

    周清荔沉思良久,突然看向刘六辙,凑近低声道:“六辙,我知道你知道征云很多隐秘的事。现在是一个危急关头,咱们事情要做在前面。”

    刘六辙一惊,有些不知所措的道:“老爷,要做什么?”

    周清荔双眼闪烁,道:“第一,立即散播征云克扣粮饷,欺压陕西官员的事。第二,让言官们上书弹劾征云,指责他妄自尊大,贪功冒进,以至于开封被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众口一词,指责征云擒获高迎祥这件事是假的,是肆意邀功,欺君罔上,声势要大,就跟真的一样!知道吗?”

    刘六辙已不是吴下阿蒙,陡然明白,神色一肃,道:“是老爷,我这就去找人。再给二少爷传信!还有其他的吗?”

    周清荔稍一顿,道:“给征云去信,让他手下一个亲信弹劾他,一些无关痛痒的罪名,能将他削职就行。”

    刘六辙应着,道:“是老爷,我这就去。”

    周清荔披了披衣服,道:“谨慎一点,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刘六辙答应着,快速转身离去。

    刘六辙的动作十分迅速,还不到天亮,兴奋不已的崇祯还没来得及睡觉,就一堆堆奏本被端入了崇祯案头。

    崇祯兴奋的睡不着,却又十分疲惫,看着李忠端着一叠奏本进来,没好气的道:“又是什么事情?”

    李忠小心的看了眼崇祯,低声道:“万岁爷,这些都是弹劾周征云的,通政使司不敢耽搁,连夜送入了司礼监。”

    崇祯一怔,道:“弹劾周征云?弹劾他什么?”

    他刚说完,神色一沉,道:“消息传出去了?”

    李忠将盘子放到崇祯桌上,一边拿出来一边道:“是。奴婢问过司礼监了,说是弹劾周正虚冒军功,根本没有擒住闯贼,后面肯定会上书狡辩,请万岁爷严惩。”

    崇祯听着,鼻子里喷出了两道怒气,拧着眉头翻看起来,越看越怒,最后直接一把甩了出去。

    “无能!混账!”

    崇祯气的脸色铁青,胸口起伏着怒骂道:“周征云的事情还没有定论,他们就这么急切着弹劾,他们想干什么?不想让周征云擒住闯贼?想闯贼打进京城,他们好有从龙之功,加官进爵吗?!”

    李忠噗通一声跪地,战战兢兢,大气不敢有。

    崇祯气的咬牙切齿,猛的站起来,浑身颤抖着的道:“去,立即派大内侍卫去陕西,给朕将高迎祥亲自押回来!要是没有闯贼,就告诉卢象升,将周征云押回京城,极刑!”

    李忠连忙磕头,道:“是,奴婢这就去!”


………………………………

第四百六十五章 全都该杀

    崇祯看着李忠的背影,双眼都是杀意,猛的双拳狠狠的敲击着桌面,嘴里发出低低的嘶吼,咒骂声。

    王承恩刚刚到门外,迈进去的一只脚,无声的缩回来。

    西北之乱,现在是崇祯的心头大患,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安稳,谁愿意这个时候去触霉头?

    周清荔的动作极快,第二天消息传开,很多人果然开始攻击周正,理由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甚至于在朝会上,很多人开始质疑这件事,要求崇祯以及朝廷慎重,以免闹出笑话,彻查周正。

    温体仁等人谨慎的保持中立,含糊其辞,自然助长了这种声音。

    兵部尚书杨嗣昌与周正并不熟,却也知道周正打仗向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会硬拼,固然有些战功,却也不敢担保周正真的擒获了朝廷的心腹大患闯贼高迎祥,是以也是谨言慎行。

    朝廷高官对周正的奏本采取了极其谨慎的态度,如果是其他事情,自然很寻常,但这个时候,只要朝廷一‘谨慎’,那就预示着大祸!

    果然,崇祯只得下旨,命李忠亲自带人去西安府核实,并密令五省总理卢象升秘密率军弹压周正的军队。

    周正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了。

    他与卢象升一见如故,在西安府推演着流寇的事情,讨论着剿匪策略,几乎一天到晚,睡觉都在一起。

    李自成知道高迎祥兵败,卢象升与周正囤积大军在西安府,不敢乱来,退守绥远,并召开大会,要推举‘新闯王’。

    李忠到了西安府,亲眼见了高迎祥,又有卢象升的作保,这才彻底放心,没有了在宫里的肃谨,整日咧着嘴,笑呵呵的,跟个傻子一样。

    卢象升也不敢怠慢这位宫里二当家,自然好生招待。

    李忠倒是没有那么的嚣张跋扈,说了来意,拒绝了好处,倒是表现的让卢象升等人颇为赞许,不似那些贪得无厌,盛气凌人的内监。

    找了个空隙,李忠这才与周正悄悄说着宫内外的各种密事。

    周正仔细的听着,思索着,道:“嗯。你做的不错,万事谨慎而行。我这次应该能平安渡过去,你找个时间,想办法敲打一下温体仁,不要让他咬着我不放。还有,适当的时候,在皇上面前为我说两句好话,大概就是我这一路的不容易。”

    李忠嗯了一声,道:“这好办,我找机会就行。”

    周正想着周清荔已经出手,问题应该不会太大,看了眼李忠,道:“回去之后,在茶楼见个人。三千亩良田,苏州拙政园附近的大院子,外加五万两银子。”

    李忠双眼一睁,喜笑颜开的道:“我就知道你不会亏待我,好,我明日就回京,一定会在皇上面前好好夸你!”

    李忠这些年谨言慎行,从不贪污受贿,干净的跟白纸一样,朝廷那些人送的礼,他都如数记录在案,老老实实的给了崇祯。

    为什么?因为那些太少了,哪里有周正给的手笔大!

    周正与李忠就密谈了一会儿,而后不动声色的分开,继续装作不熟。

    第二日,李忠押着高迎祥,在卢象升的军队护卫下,开始返京。

    卢象升与周正站在城楼上,两人心里都松了口气。

    卢象升比周正高大不少,也长几岁,身材魁梧,脸角方正,笑着道:“征云,你这一次,起码得是正式的兵部侍郎,离尚书不远了。”

    卢象升久在军旅,对官场似乎有着莫名的乐观。

    周正淡淡的笑了笑,道:“前日我们说过,西北的匪患怕是没那么容易解决,你怕是一时半会儿回不了京。”

    西北之乱的根源问题太多,并不是单纯的剿抚能解决的。

    卢象升也知道,笑容收敛了一些,叹息道:“只希望朝廷能有所察觉,做出应变。”

    周正暗自摇头,朝廷不乏明眼人,上书切中要害的比比皆是,问题是在执行!

    再天才的方案,交到一群只知道贪腐,争权夺利,内讧不止的贪官污吏手里,能有好结果?

    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

    高迎祥被压到京城,杨嗣昌以及崇祯确认后,这才大喜。

    崇祯兴奋的痛哭流涕,当天就祭告宗庙,嚎哭不止。

    朝廷的文武百官,陡然松口气,神情和缓,情绪振奋。

    他们这一刻才发现,他们之前是都惊恐万状,也是到了这一刻,他们才觉得,大明不会亡国!

    崇祯从宗庙回来,浑身畅快,满脸笑容的走进乾清宫,对于求见的官员,一个没见。

    坐到椅子上,崇祯神情还是有些恍惚,内心战栗不止,但脸上都是笑容。

    李忠一直跟着,看着崇祯的表情,悄悄对外面做了个手势。

    门外一个内监无声离去,不久后,他端着一大叠奏本进来,交给李忠,在他耳边低语了好一阵子。

    崇祯心情正好,看着内监在李忠耳边窃窃私语,笑着道:“你们说什么呢?”

    李忠一个颤抖,差点将手里的盘子给摔下来,还是有几道奏本掉落。

    崇祯皱眉,语气有些严厉的道:“过来!”

    李忠连忙拿好奏本,小心谨慎的走到崇祯身前。

    崇祯看着李忠的表情,直接拿过最上面的一道奏本,一眼扫去,本来还带笑的脸顿时变得愤怒!

    他扔掉一本看向下一本,片刻又是下一本,接连扔了四五本!

    崇祯脸色铁青,双眼都是愤怒,道:“刚才你们说什么?”

    李忠神情不安,低声道:“万岁爷,这个,只是少数,司礼监那边,还有几十本……”

    崇祯双眼怒睁,气的冷笑连连,道:“闯贼被周征云生擒,如此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还拼命的弹劾,他们是眼睛瞎了,还是耳朵聋了?”

    李忠注意着崇祯的神色,心里转念,脸上越发谨慎的道:“万岁爷,周征云一向敢做敢言,早就将满朝的大人得罪了遍,也不算奇怪,听说,在通政使司也有不少大人在闹,好像是要撤回奏本……”

    崇祯气的笑不出声,一个字都说不出。

    :。: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君前奏对

    崇祯很愤怒,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咬牙切齿的道:“这就是我朝的文臣武将,一个个毫无忠君为国,只知道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全都该杀!”

    李忠不再说话,他知道,说这些就足够了。

    崇祯双眼通红,又过了半晌,看向李忠没好气的道:“内阁六部那边有什么说法?”

    李忠连忙道:“具体的不太清楚,元辅好像透露意思,说是闯贼已经被擒,周征云留在陕西是大材小用,想要将他调回山东,防备建虏。”

    这乍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但细品就很奇怪了。虽然高迎祥被擒,但乱匪并没有怎么受创,怎么周正就要被调离陕西,还是在立下如此大功的前提下?

    想着近来对周正的疯狂弹劾,崇祯神色不善,道:“朝廷打算怎么对周正封赏?”

    李忠脸上露出苦思之色,道:“好像没有什么消息,大概是按往例。”

    崇祯这回是明白了,脸色阴晴不定。

    虽然愤怒于朝廷里有人结党排斥异己,打击忠良,但崇祯一时间也没有办法,不知道是谁,无法处置,也不能违背众意。

    王承恩一直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看着崇祯的脸色,又瞥了眼李忠,罕见的出声道:“万岁爷,兵部右侍郎还空缺。”

    崇祯一怔,旋即皱眉,他心里其实不太喜欢周正。一来,周正曾经欺瞒过朝廷,令他愤怒。二来,周正这个人他不喜欢,与他不亲近,或者说,凡是不亲近他的人,他都不喜欢。

    不过,周正毕竟擒住了高迎祥,了去了他心里的大患,算是挽救了大明社稷,该赏赐,崇祯也能大度!

    崇祯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的一阵,道:“那就这样吧,其他的赏赐翻倍,再给周正的妻子诰命,孩子,兄弟,父亲也都封赏,再给周正去信,问问他有没有别的要求。他立了大功,朕与朝廷不能亏待他!”

    王承恩神色不动,道:“奴婢遵旨。”

    不知道为什么,李忠在王承恩说话之后就十分警惕,再听着王承恩的‘奴婢遵旨’,顿时头皮发麻,总感觉王承恩是发现了什么,故意在给他设套。

    ‘不行,等周征云回来,一定要他想办法,绝不能这样提心吊胆下去!’李忠暗暗的道。

    崇祯的意思很快传到内阁,兵部,自然是按照他的意思拟定对周正以及‘周军’的相关封赏。

    在崇祯看来的难得的大气,实则依旧小气,吝啬,甚至是刻薄。

    还在陕西的周正,接到旨意,先是愣了下,升任兵部右侍郎,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却也给了他更好的机会。

    对于崇祯的要他提‘要求’,周正也只要求了给他丈人,丈母娘荫封,诰命,就再无其他了。

    八月底,崇祯便正式下诏,给予周正升官,并大肆赏赐,荫封。

    在周正回京的时候,高迎祥被施以极刑,死于菜市口。

    周正将从山东带来的军队还回去,带了少许亲兵回到京城。

    第一步,自然是进宫面圣,谢恩。

    不管崇祯心底怎么评价周正,怎么不喜欢,面对周正这个擒获高迎祥,挽救大明社稷的人,崇祯还是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

    在乾清宫云台之上,崇祯满脸笑容的接见周正,听完周正讲述擒获高迎祥的经过,一直笑眯眯的不断点头。

    他身旁还站着王承恩,李忠,以及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杨嗣昌。

    崇祯听完,神色感慨的道:“若是朝中大臣皆能有爱卿的一半用心,西北何至于糜烂至此。”

    温体仁,杨嗣昌面无表情,对于崇祯这样打脸的话,仿佛没有听到。

    周正早就从李忠那摸清了崇祯对他的态度,神色不动的抬着手,道:“陛下谬赞,臣只是尽本分。”

    崇祯轻轻点头,越发赞许又感慨的道:“若是早能用爱卿,或许很多事情不止于此,朕悔之晚矣。”

    周正对于这样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只是抬手谦逊。

    崇祯看着周正脸上的疲惫之色,关心的道:“爱卿,对于西北之乱,可还有其他见解?”

    周正与卢象升讨论了三天两夜,熟烂于心,张口就道:“陛下,乱匪波及五省,势多分散,官军虽然精锐,却无法兼顾,臣以为,当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剿除。”

    崇祯听着,稍稍思忖,转头看向杨嗣昌。

    杨嗣昌这会儿也抬头看向周正,周正即将担任兵部右侍郎,是他的副手,但周正的策略,与他的不同。

    崇祯看了眼杨嗣昌,神色沉吟,显然是心里比较着杨嗣昌与周正的剿匪策略。

    周正刚刚擒获高迎祥,立有大功,崇祯本能的倾向于周正的策略,也觉得应该如此。

    杨嗣昌很快察觉到了,倾身向崇祯,道:“陛下,虽然策略不同,目的一致,还请容兵部仔细商讨,再上奏陛下。”

    崇祯这才笑道:“好,你们兵部仔细做好剿匪策略,改日在大殿上讨论。”

    杨嗣昌听着要在大殿上讨论,不由得皱眉,只是看了眼周正,不再多言。

    崇祯仔细的问着西北的事,而后又问辽东。

    周正从容对答,有理有据。

    或许是周正的功劳在身,崇祯对他的话很信任,赞许不断,数次勉励。

    周正知道崇祯的性格,他说的未必能起到作用,还是认真的回答,分析。

    ……

    周正在宫里与崇祯对策的时候,周家这边也是十分兴奋。

    周家的亲家,丁家,上官家都来了。

    上官家是上官清的娘家,周正这次立有大功,各种荫封着实不少。比如,上官清,以及上官清的母亲都有了诰命加身,上官勋,上官烈也都有锦衣百户的恩赏。

    周清荔,周方也得到赏赐,可以说,这一次,周家是扬眉吐气,身份大涨,气势比之周清荔任户部侍郎时还要足几分。

    周家的客厅里,妇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

    周丁氏看着上官清,笑着道:“上次你兄弟还说要给你娘亲弄一个诰命,没想到二叔还真给你挣来了,弟妹,好福气。”

    上官清抱着熟睡的儿子,微笑着道:“大哥也不差的。”

    :。:


………………………………

第四百六十七章 下马威

    周丁氏知道上官清的性情,看着不远处的亲爹与公爹在聊天,凑近一点,安慰道:“二叔差不多该回来了,这次不走了,不用再提心吊胆。”

    上官清倒是比周丁氏了解的更多一些,眼神忧虑一闪,笑着道:“嗯,谢谢大嫂。”

    妇人们在说着,周清荔与丁棉,上官勋也在笑着聊着。

    丁棉道:“征云小的的时候我就觉得非是池中之物,你们瞧瞧,入仕十年,就步入六部侍郎的高位,周家门楣光耀了……”

    上官勋是商人出身,身份比周清荔与丁棉低,拘谨了些,只是笑着附和。

    周清荔最是感怀的,看着丁棉道:“你这老家伙,当初还想悔婚来着……”

    丁棉老脸一红,道:“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悔婚了?两个孩子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我是那种棒打鸳鸯的人?再说了,横平就差哪去了?”

    周清荔懒得与他争,道:“征云几次来信,信里都夸奖丁琪,说他进步很大,这次,也是要带去兵部,虽然没有功名,但能力在,还是有一份前程的……”

    周正当年去永平府,丁琪就跟着,算起来也有七八年的光景,当初还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现在年近三十,成家立业,沉稳有余,能力出众。

    丁棉听着,很是满意的笑着,道:“那是当然……”

    周清荔瞥着他,也是笑。

    众人说着话,不时的看向门外,都在等着周正什么时候回来。

    ……

    云台之上,崇祯与周正聊了好一阵子,一如既往,他觉得周正不亲近,心头厌烦,脸上带笑的结束了这次的召见。

    周正与杨嗣昌出了乾清宫,两人现在是正副手,外加周正要去兵部述职上任,便一路的向着大明门走去。

    兵部在大明门外,两人踱着步,慢慢行走,却没有谁先开口。

    杨嗣昌之父,就是当年主持西北主抚的杨鹤,被弹劾下狱而死,杨嗣昌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也确实非常人。

    他脸角消瘦,双眼凹陷,目中常有厉色光芒。

    杨嗣昌走了一阵,出了午门,忽然停住脚步,看向周正道:“周侍郎,我觉得你的看法有误,西北之乱,不能拖延,当雷霆剿除,不分大小轻重!”

    周正一怔,旋即想到了历史上的这位的手段。

    当时杨嗣昌全面围剿西北之乱,逼降张献忠,将李自成打的只剩下十几人逃窜不敢出,若非满清突然入关,他确实能将乱匪剿除!

    即便不能真正的解决西北问题,确实能够给苟延残喘的明朝缓过半口气。

    周正看着杨嗣昌的表情,故意顿了片刻,道:“大人说的也没错。”

    杨嗣昌知道一两句说服不了周正,知晓周正的影响力怕是比他这个尚书还有大,沉吟一会儿,目光炯炯的看着周正,沉声道:“我是尚书,凡是关于西北之事,你要禀明我再向皇上奏呈,否则休怪我不顾同僚之谊!”

    周正神色诧异,杨嗣昌就这么毫不掩饰的警告他?

    这是下马威?

    周正心头转念,微微一笑道:“杨大人,怎么不顾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