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正神色诧异,杨嗣昌就这么毫不掩饰的警告他?
这是下马威?
周正心头转念,微微一笑道:“杨大人,怎么不顾同僚之谊?杨大人上任不过半年,在江西,河南等地囤积了数十万钱粮,这件事,皇上不知道吧?杨大人意欲何为?”
杨嗣昌脸色微变,双眸骤然厉芒跳动,沉色道:“这件事你怎么知道的?”
杨嗣昌自以为做的隐蔽,但实则上这么大的动作,上上下下多少人参与,根本瞒不过有心人。
何况是周正。
周正笑容越多,道:“杨大人还要下官事事汇报吗?”
杨嗣昌完全没有想到周正一直在京外,居然还知道这么多事情,双眉倒竖如剑,神情冷冽的盯着周正。
周正好以整暇,从容相对。
好一阵子,杨嗣昌敛去目中厉色,淡淡道:“朝中局势比地方更甚,你我皆为朝廷命官,当戮力同心,铲除西北之患,只要这件事你与我同向,其他的事情,我也不会为难你。”
到了六部尚书,侍郎这样的位置,尤其是在明末这个特别时期,上级没有足够的能力,是无法统领一部的。一来,谁也不知道谁在什么时候走或者死,亦或者是入阁!二来,谁都不干净,各种关系纵横交错,不到万不得已,彼此不会撕破脸。
周正这样的人,杨嗣昌可以敲打,却不会真的使关系破裂。
周正听着杨嗣昌的话,笑着道:“杨大人说的是。”
杨嗣昌见周正没有咬着不放,神情没有放松,心底反而更加警惕,却没有刚才咄咄逼人,语气平淡的道:“我带你去兵部述职。”
周正抬起手,道:“有劳杨大人。”
杨嗣昌眉头动了下,他发现,他还真不喜欢眼前这个人,却没有多言,径直领着周正穿过大明门,转向兵部。
六部中有五部在这里,各衙门来来去去,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人目光看向杨嗣昌……以及周正。
能够步入侍郎一级,那就是随时都可能入阁的真正的大人物了!
更何况,周正刚刚擒获了朝廷心腹大患,闯贼高迎祥,那是万众瞩目的人。
杨嗣昌与周正没有理会那些窃窃私语,径直走入兵部。
兵部,周正来过很多次,但这一次则完全不同。
一路上的官吏纷纷行礼,拘谨的很。
杨嗣昌带着周正录职,安排班房,介绍一些事宜,走了一圈,就借口周正刚刚回京,怕是想家,就不再管了。
周正也没有客套,在班房里坐着,静静的思索着一些事情。
兵部,下设尚书,正二品,侍郎两,正三品,还有郎中两,正四品,员外郎四,正五品,还有就是各级主事,吏员等等。
周正想着这些官职,以及准备安排的人手,坐了半个时辰,没人来打扰他,思绪定了,他便去找杨嗣昌。
要了一个郎中,一个员外郎,三个主事的位置。
杨嗣昌与周正有着‘互不干涉’的默契,自然不会阻止几个小官,全部点头应允。
周正安排妥当,这才收拾东西,出了兵部。
刘六辙早就在外面等着了,一见周正出来,连忙上前,瞥了眼四周,低声道:“二少爷,没事吧?”
周正嗯了一声,道:“我让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
………………………………
第四百六十八章 民心
刘六辙又看了眼四周,扶着周正上马车,道:“我,孟贺州都查了,要是动起来,可以随时拉他下马。”
周正掀开马车帘子,道:“不着急,我在兵部还没有站稳,等等再动手。”
刘六辙应了一声,这才大声道:“二少爷,老爷在府里等很久了,我们回府吧。”
周正的马车还没动,各处衙门不知道多少人还在注视着。
周正,在他们很多人眼里是个麻烦人物。哪怕那些事情已经过去快十年,却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周正回来。
即便朝廷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当初的事情,依旧历历在目。
一个敢说真话的人,比那些口腹蜜剑更可怕。
“多事之秋啊……”
不知道多少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各部大衙门回荡不休。
周正这个举人晋级兵部侍郎,固然受人瞩目,却也不是唯一的。
另一个举人,在周正之前,已经晋升为兵部左侍郎,那就是陈新甲!
这个人不同于曹文诏,卢象升等将星,他是文武兼备,无论军事,政务都极其出众。
他是万历三十六年的举人,资历厚实,得到杨嗣昌赏识,举荐为兵部左侍郎,就在周正入京前半个月。
今天不在,周正没有见到。
周正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的回府,心里还在想着杨嗣昌。
这个人能力确实出众,任由他担任兵部尚书,没有建虏的掣肘,或许真的能够剿灭乱匪。
这个,可不符合周正计划。
与刘六辙说的,指的就是这个人!
周正比预计回府的时间晚了很多,早过了周府准备的饭点。
但周府的一群人,还是一直在等着,只有几个孩子饿了才吃点东西。
福伯等人在门口等着周正,一见他回来,一面惊喜的让人向里面报信,一面迎着周正道:“二少爷,累了吧?老爷与亲家们可等了好久了。”
周正笑着打着招呼,脚步向里面去。
果然,一到后院偏庁,就看到满满当当的坐满了人,不止有周家的亲家,还有一些比较近的人。
一见周正回来,几乎所有人都站起来,笑呵呵的迎接。
周清荔,丁棉自然坐着不动,上官勋本能的想要站起来,猛的想起身份,有些勉强的坐着没动。
周正挨个打招呼,走进去,抬手向着周清荔等人。
周清荔看着周正回来,脸上也带着笑容,站起来道:“先去洗一洗,我们这边就开饭。”
周正应了声,告了声罪,回转他的房间。
刚出偏庁,外面一个小家伙就扭扭捏捏的跑向周正,奶声奶气的喊道:“爹……”
周正双眼一睁,连忙弯腰将小德慎抱起来,用脸蹭着他的小脸,笑着道:“有没有想爹?”
小家伙小手扒拉着周正的脸,小脑袋拼命往后缩。
上官清从不远处走过来,轻声道:“先给我吧,洗澡水已经准备好了。”
周正看了她一眼,抱着儿子向前走,道:“家里没什么事吧?”
上官清走在周正身边,道:“没事。”
周正抖了抖怀里的小家伙,逗弄着,道:“我暂时不走了,不要担心。”
上官清转头看着周正的侧脸,轻声道:“外面比京城好。”
周正一怔,看着上官清认真的神色,笑着道:“以前是,现在不是。”
上官清眨了眨眼,有些不明所以。
周正没有解释,看着怀里的小家伙,道:“儿子,跟爹一起洗澡好不好?”
小家伙用力的推着周正靠近的脸,咿呀呀的看着上官清,小脸都是求救之色。
周正哈哈大笑,抱着他回屋。
周正洗完澡,就抱着小家伙回到后厅,与一群人吃饭。
饭桌上,关注点自然是周正。
周正擒获了高迎祥,解除了明朝上下的心腹大患,令朝野安定下来,又升任兵部侍郎,话题自是离不开他。
周正说着这大半年的经历,重点是高迎祥,随口点评了几句。
丁棉放下筷子,道:“征云说的不错,流寇确实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一时半会儿怕是剿除不尽,一些亲朋好友都来信问我的想法,很是忧心忡忡。”
明朝士林对流寇是极其看不上眼的,因为这些流寇算不上什么‘义军’,干的都是打家劫舍,劫掠士绅,彻彻底底的匪盗勾搭,士人怎么会喜欢?
这也是高迎祥,以及后来的李自成,张献忠始终是流寇,无法成为‘起义’的原因。
这一点,也注定他们不可能推翻大明后,能够建立一个崭新的朝代。
他们从骨子里,不具备这样的格局,能力与条件。
周清荔站的更高一点,轻叹道:“这流寇剿了十几年,越剿越大,之前朝野忐忑不安,恐惧亡国,也就现在稍微安定一点。”
在座的都知道崇祯皇帝哭诉宗庙以及下罪己诏的事,默默无声点头。
众人很快跳过这个压抑的话题,转向了周正即将履新兵部的事。
周正说了一些想法,以及要带进去的人,令在座的都很满意,因为有他们家的人在里面。
一顿饭宾主尽欢,直到半夜。
客人走了,周正父子坐在凉亭里,看着皎洁月色,喝着茶,说着朝野的事情。
周清荔道:“杨嗣昌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他比张凤翼更为锐意进取,你这次能擒获高迎祥,也有杨嗣昌早先布置的原因。”
周正点头,要说明末大臣的能力与格局,杨嗣昌绝对能进前三,尤其是那‘十面张网’之策,差点就剿除了匪患,确实比其他人更有锐气与魄力。
那准备的数十万的钱粮,就是为了他的剿匪之策的先期准备!
周清荔看了周正一眼,道:“不过,此人行事相当霸道,只任用他熟悉的人,其他人都是外人,极力打击,排除异己。你在兵部,少不了受他的排挤。他近来很得圣心,你要谨慎行事。”
周正这才说话,道:“出宫的路上,我们达成默契,彼此互不干涉。”
周清荔神色微异,他没想到,周正这刚入京,居然就与杨嗣昌达成了默契!
周清荔知道这里有事情,没有多问,道:“那最好。你现在是兵部侍郎,每逢三九是要入朝的,你在朝堂上切莫再冲动,皇上的脾气越发有些收不住,不要当他是先帝。”
周正嗯了一声,道:“我打算着重对山东,天津卫,辽东进行整肃,没空理会朝廷,先韬光养晦。”
周清荔喝了口茶,道:“你现在是兵部侍郎,若是出京巡视,必然携尚方宝剑,辽东巡抚,山东巡抚都要归你节制,确实可以好好做些事情,不过也要小心,这些封疆大吏没一个吃素的。”
周正心里已经在对辽东的一系列人事思忖着如何布局,听着便道:“知道,我会谨慎的。”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异志
周正与周清荔‘漫不经心’的聊到半夜,这才回屋。
小德慎已经睡熟了,周正搂着上官清,夫妻俩说着各种事情。
前面,还做了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此处省略一万两千字)
第二天一早,周府就迎来了各方的客人。
包括周正在朝中为数不多的朋友,田珍疏,郑守理等人。而后是九江阁的人,接着是周家的一些亲旧。
再然后,就是一些‘慕名’而来的人。
周正没有像之前拒之不见,凡是能见的,他都见了。
到了晚上,周正陆陆续续见了七八波人,喝茶喝酒不知道多少次。
到了晚间,周正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李恒秉。
周府的前院凉亭里,周正与李恒秉对坐。
李恒秉脸角瘦长,神色淡漠,双眼却闪烁着精光,盯着周正打量好一阵子,似自言自语般的说道:“我之前一直以为你心怀大志,现在看来,是我看错了。”
周正眉头微挑,不动声色的道:“哪里看错了?”
李恒秉回过神,道:“如果你怀有大志,就不会抓高迎祥,应该是养贼自重。我之前猜测,你不想做张居正,你应该做王莽。但你偏偏抓了高迎祥。”
周正慢慢的坐直身体,静静的看着李恒秉。
要说什么人最了解你,绝对不是你亲近的人,而是你的敌人!
这个李恒秉,目光还真是毒辣。
周正如常的喝了口茶,道:“我有大志如何,没有又如何?”
所谓的‘大志’,自然是‘异志’。
这种‘异志’已经发生了太多,从四川的土司作乱,西北的民乱,到辽东叛逆层出不穷,都是对大明国祚判了死刑的具体表现。
在周正身上出现,很多人根本不会想,但李恒秉却不同,他是周正早期的敌人,一直在观察他的言行。
李恒秉看着周正的表情,神情疑惑,迅速平静,道:“对朝廷失望的人太多,我也是其中一个。如果你有大志,帮你的人会很多。”
李恒秉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
对明廷失望的自然非常的多,那些致仕的大臣,被罢官,被下狱的,连孙承宗这样的四朝老臣都愤怒辞官,立誓不再出仕,由此可见是多么失望。
但这种‘失望’,仅仅是失望,还不是李恒秉嘴里的‘失望’。
周正左手轻轻的转动茶杯,忽然道:“这样吧,你将洪承畴送入大牢,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李恒秉看着周正,眉头微皱,心里一动,道:“你是有什么别的计划?”
周正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道:“我是大明臣子,为国除贼,需要什么别的计划?”
李恒秉知道他与周正的关系,周正断然不会与他泄露秘密,认真的盯着周正片刻,道:“洪承畴在四川屡有败绩,只要找个合适的时机,送他下狱不难。”
周正微微一笑,道:“好,我等你好消息。”
李恒秉眉头一直皱着,道:“虽然我还是不明白,但我看出来了,你确实有计划。”
周正不会与他多说什么,直接站起来,连‘送客’二字都省了。
李恒秉看着周正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身前的茶杯,眉头松开,没有喝,面无表情的站起来转身离开。
周正出了凉亭,来到屋檐下,看着一直等着的刘六辙,道:“找人盯着他,要隐蔽那种,不要让他察觉。”
刘六辙神色一肃,道:“啊,我这就去。”
他刚要走,周正忽然拦住他,神色沉凝,道:“传信给楚金让他悄悄回来,对我们身边的所有人进行甄别。不能打鹰,反被鹰啄了眼。”
刘六辙顿时明白,神色小心,低声道:“都查吗?”
周正点头,双眸冷静,道:“军中,商行,老魏那,包括府里上下,都仔细摸一摸,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角落,有证据的,深挖;有疑虑的,送走。”
刘六辙本能的预感到了什么,肃色道:“是,我知道了。”
周正没有多说什么,刘六辙跟他多年,这些事情,无需他多言。
……
周正虽然回京述职,但有着三天的假期。
第一天在家里招待客人,第二天他就四处走动。他现在也是大明高官,有资格人被人称作一声‘大人’,走过路过,皆是人潮。
来自于江西的人,特别是九江府的,对周正特别亲近,出现的也最多。
周正这些年,或明或暗的安排了很多人,而现在,有资格提拔了。
在九江阁,周正一口气点了二十多人,都是贫寒子第,被周正收入囊中,一部分人安排入兵部,另一部人则送往河间府,永平府以及山东的登莱二府。
周正也见了一些各地官员,尤其是关于‘剿匪’,他们都十分想要得到周正的支持。
现在剿匪最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上面没人说话,他们十有八九难逃牢狱之灾,甚至是身首异处。
到了上任的那天,周正牵着不足两岁的小德慎进了兵部,径直走入班房。
不少人看到周正,连忙行礼,在看着他身旁的小家伙,自然猜到是周正的儿子,只是,上衙门还带孩子的,不说是头一个,也是极少数了,引来了不少诧异的目光。
周正没有管这些,还没进班房,姚童顺就急匆匆迎过来,笑着道:“大人,班房打扫干净了,各处公文也都放在您案桌上。”
周正微笑点头,迈步进去。
姚童顺跟在周正身边,神情平静,心里则激动异常。
谁能想到,当初都察院那个小小监察御史,居然能走到今天的高位!
而他一个不起眼的末流小吏,现在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兵部,做一任主事!
周正在椅子上坐下,看着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的小德慎,摸着他头,笑着道:“爹让人给你准备点吃的,好玩的,你先玩一会儿,等你娘回来,再送你回去。”
小家伙似乎到了陌生地方,有些拘谨,低低了应了一声。
姚童顺不等周正看他,连忙道:“小人这就去准备,保证少爷不会无聊。”
周正笑着道:“不要太麻烦,先找点吃的,待会儿再他出去转转。”
姚童顺犹豫了下就笑道:“是。”
:。:
………………………………
第四百七十章 诡异多变
小家伙倒是没有所觉,睁着大眼睛,在周正这间班房看来看去。
周正看了他一会儿,便开始翻看桌上的公文。
这些公文来自大明各处,从北方的辽东,到南方的云南,从东方的南直隶到甘肃镇,几乎全都有。
呈报军情的,请命的,要求钱粮的,请求抚恤的,各种情况十分复杂,周正看了一会儿就皱起眉头,头疼不已。
很多情况太过复杂,不是简单的钱粮或者剿匪就能解决的,牵扯到更深次的问题,别说兵部了,就是内阁都无能为力。
周正看着,有的直接批复,有的则写‘转’,意思转向尚书杨嗣昌的班房。
周正的班房不时有人来来去去,周正前面还抬头应付,后面直接头也不抬,顺口答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周正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椅子,小德慎已经不在了。
在兵部周正不担心他的安全,看了眼外面,便继续低头做事。
快到中午的时候,忽然间外面传来一声朗笑,杨嗣昌大步走进来。
周正抬头看去,只见杨嗣昌没有了之前见过的厉色,反而笑容缓缓,手里居然还牵着小德慎。
周正心里微紧张,连忙上前,接过小德慎,不动声色的拉到身后,微笑着道:“让杨大人见笑了,贱内有事回娘家,孩子没人带,我只好带过来,待会儿让人送回去。”
杨嗣昌一摆手,笑着道:“没什么见怪的,很听话的小孩子,不碍事,来再吃块糕点。”
杨嗣昌说着,将手里一个盘子递向小德慎。
周正这才注意到,杨嗣昌手里一直拿着一个盘子。
小德慎眨巴眼,抬头看向周正。
杨嗣昌塞到小德慎身前,道:“来,吃。”
周正看着杨嗣昌的表情,低头与小德慎微微一笑,道:“伯伯给你的,拿着。”
小家伙这才怯生生的伸手去拿,看着杨嗣昌,慢慢放入嘴里。
杨嗣昌脸上笑容更多,道:“好吃吗?伯伯那还有,想吃了,就去伯伯那拿,不要怕生。”
小家伙似乎听不太懂,又抬头看向周正。
周正摸了摸他的头,道:“去外面玩吧。”
小家伙手里拿着吃的,慢慢的向外面走去。
杨嗣昌看着他的背影,感慨的道:“还是孩子好,没有那么多烦心事。”
周正知道杨嗣昌不会只是来看孩子,直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杨嗣昌看了他一眼,道:“李鸿基被推荐位新闯王,收拢了各军,拥兵十数万,声势浩大。”
李鸿基,也就是李自成。
杨嗣昌与周正,除了对西北之乱的看法上有分歧,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基本的面子关系还是有的
周正刚从西北回来,知道西北的情况,沉吟片刻,道:“李自成还好说,目前被困陕西。张献忠在四川受挫,目前盘踞在湖广,西北可上贵州,四川,陕西;东南可进云南,南直隶,江西,河南,他才是最危险的。”
杨嗣昌似乎又担心周正说出重点清剿的话,直接道:“我准备调集西北五省的总督,总理以及各巡抚,总督,总兵,外加云南,河南,江西等兵马,对李自成,张献忠进行围剿,十面张网!”
周正心里思忖着,知道这件事短时间内完不成,起码还得崇祯首肯,钱粮以及各路人马调配也需要时间,默然片刻,道:“这是杨大人的职权,下官不做置喙。下官担心的是辽东,想要对辽东,天津卫以及登莱三地进行整肃,而后进一步向北推进,压缩建虏的活动范围。”
杨嗣昌了解周正的过去,知道他这么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三地流转,一直对建虏作战,稍稍思索,道:“这件事确实也不能放松,你写好条陈,我看过后,便交由你督进。”
“谢大人。”周正有些客气的抬着手道。
算不上利益交换,是杨嗣昌对兵部事务划分的一种默认。首肯了周正主管对建虏的事务,他也能集中精力对付西北流寇。
杨嗣昌见周正没有给他添麻烦,也笑起来,道:“你这儿子不错,虽然有些认生,却没有什么畏缩,在兵部走门串户,很是可爱,没事多带来,兵部太沉闷了,有个孩子,也缓和一些。”
对于杨嗣昌的示好,周正照盘全接,笑着道:“大人不怪罪就好。”
杨嗣昌顿时一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