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廷-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嗣昌筹集的那么多钱粮,并不能‘私自’动用,需要户部的程序。

    李侍问是极力反对‘十面张网’的人,之前是对杨嗣昌,换做周正也是一样。

    两人在偏房坐下,李侍问也没有虚假的客套,直接说道:“我要留下一半。”

    周正直接反驳,道:“必须全额发下去,几十万大军,这些钱粮本来就不够,户部不能截留。”

    李侍问冷哼一声,道:“真要是丢到西北,你让朝廷怎么办?明年的官员俸禄都发不出!”

    周正好整以暇,道:“你应该知道周氏票号与我的关系,你要是掣肘西北的剿匪大业,我会让周氏票号催债,九十万两,西北的钱粮差不多也就这个数。”

    李侍问眼神一变,沉声道:“你敢!”

    李侍问脸角方正,语气也是充满了火药味,铿锵有力,不容反驳。

    周氏票号若是追债户部,李侍问自然是有办法应对的,最不济,还可以赖账,堂堂户部就是不还钱,闹到崇祯那也是一样,没钱怎么还?

    但问题在于,李侍问已经又向周氏票号追借了三十万,作为年终全国官吏的俸禄。

    若是周正从中作梗,令周氏票号不借给户部,那麻烦就大了。

    周正理着腿上的衣服,淡淡道:“你足额发放,我让周氏票号借你五十万,时间放宽三个月,利息减半。”

    李侍问立即就接话,道:“当真?”

    五十万,时间放宽,利息减半,起码能省七八万两银子,这对已经枯竭的户部来说,是一大数字!

    周正微笑,道:“我有必要欺骗李尚书吗?”

    李侍问看着周正,方正的脸上动了动,旋即‘正经’的道:“不是我要掣肘你,是西北就是一个无底洞,杨嗣昌这个‘十面张网’未必能尽全功。若是匪乱不除,不论是胶着,还是春风吹又生,对朝廷而言都是将是一个难解的死局!”

    周正目中诧异一闪,朝野都在嚷着剿匪,能看到这么远的,还真是不多。

    周正收起轻视之心,斟酌着道:“皇上,朝廷的情况你知道,与其说这‘十面张网’是杨嗣昌的主意,不如说是皇上,朝廷催生的,到了现在,只能倾力向前,或许还能剿除匪患,若是半途而废,或者是官军失败,那才是真正的死局。”

    李侍问眉头皱起,有些烦躁的道:“只要你让周氏票号借银子给我,杨嗣昌准备的,我会如数给你发下去。”

    李侍问也知道周正说的对,实则也不可能真的截留一半,要是西北各路人马闹将起来,户部是第一个要被问责的。

    ‘十面张网’是朝廷,皇帝极其重视的事情,谁拖后腿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周正见摆平了李侍问,心里也一松,钱粮的事情搞定,接下来就是人了。

    周正出了户部,曹变蛟正从兵部出来,一见周正就欣喜的抬手道:“大人。”

    周正见他越发成熟,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走,跟我去接卢总理,晚上去我府上喝酒。”

    曹变蛟追随周正也有七八年时间了,熟悉的很,没有多余客套的道:“是大人。”

    曹变蛟现在也是总兵了,三十出头,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张贺仪,曹变蛟陪着周正,径直转向刑部。

    周正今非昔比,刑部一群人迎接,客套了好一阵子。

    周正进入刑部大牢,就看到卢象升已经在牢里换好了官服,正襟危坐。

    周正隔着牢门,笑着道:“建斗,圣旨快了。”

    卢象升看着周正,站起来,走到门旁,抬着手,感慨道:“这次是多谢你了。”

    周正抬手笑了笑,道:“都是因祸得福,圣旨到了,先去我府上。”

    卢象升知道他这次能出狱,是周正在崇祯面前立了军令状,做了担保,沉色点头,道:“放心吧,西北也只有洪承畴比我熟悉一点,有了钱粮,兵马,剿除匪患指日可待!”

    周正也不管卢象升是真有信心,还是因为他的担保,道:“回去再说。”

    这里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卢象升刚要转身,忽然一队内监走进来。

    周正看了一眼,挥手让众人退开。

    果然,是崇祯释放卢象升,戴罪立功的诏书。

    卢象升接旨,内监离开。

    卢象升出了牢房,握着手指,神色感慨,道:“总算是出来了。”

    周正揽过他,道:“走吧,先去我府上洗漱一番,我们彻夜长谈,后天一早去陕西。”

    卢象升应着,一群人出了刑部,转向周府。

    到了周府,卢象升洗漱一番后,在周家偏庁,周正,卢象升以及他几个弟弟,曹变蛟,外加孟贺州等人,一群人一边吃饭喝酒,一边商讨着西北的剿匪策略。

    这里基本上涵盖了主帅,将领,情报等各级人,讨论的十分详细,推演种种可能以及应对之策。

    直到天亮,一群人还是不知疲惫的说着。

    再到上官清安排人来收拾,替换酒食,卢象升这才收住话头,连忙站起来向上官清道:“辛苦弟妹了。”

    上官清向来清冷,尤其与外人几乎不说话,难得的道:“不碍事。”

    其他人也都站起来,七手八脚的帮忙收拾,客气的说着‘辛苦夫人’之类的话。

    等上官清收拾走了,卢象升这才继续话头,道:“说实话,杨阁老的布局确实非常精准,其他人……我是做不到。他基本上将布局完成,我们只要细化,推进即可……”

    周正点头,严格来说,他捡了杨嗣昌的大便宜!

    抬头看了眼天色,周正道:“差不多了,吃过饭,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出京。我去一趟兵部,还要进宫。”

    卢象升等人自然没有二话,边吃边说,之后便各自离开了。

    周正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看着上官清坐在不远处看着他,笑着道:“你也看到了,我身边都是能兵悍将,区区匪寇不在话下。”

    上官清嘴角抿了抿,表情忧虑。

    周正走过来,抱了抱她,道:“给你保证,最迟年底之前就回来。”

    作为枕边人,上官清极其了解周正,听着就仰起头,双眼盯着周正,道:“真的?”

    周正一笑,道:“真的。”

    上官清脸上绽放笑容,道:“好,我等你回来。”

    周正笑着,而后又道:“我走之后,你想办法说服爹,将府邸搬去天津卫。”

    上官清有些不解的眨眼。

    周正随口解释道:“国事多艰,朝局又太乱,我担心爹忍不住出仕。”

    上官清这才轻轻点头,道:“我试试。”

    周正嗯了一声,转身出门。

    先是去了兵部,交代完事情,便进宫请旨。

    崇祯皇帝对周正寄予厚望,亲自送他出乾清宫,更是嘱咐周正,西北巡抚,将帅,均可先斩后奏,一切以剿匪为先。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剿匪开始

    第二天,周正带着曹变蛟的五千骑兵,以及卢象升,孟贺州等人出京,直接奔赴陕西。

    在周正还没有抵达西安府的时候,除却不能离开的各省巡抚,总督,领兵的将领,左良玉,陈永福,左光先等人,齐聚在西安府,静候着周正。

    现今的周正,是大明兵部尚书,挟尚方宝剑,在崇祯皇帝的强力支持下,对西北的两总理,各巡抚,总督,总兵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周正入主西安府,没有休息片刻,就召见了熊文灿,卢象升以及各路将领,其中还有几个监军。

    杨嗣昌的‘十面张网’已经基本成熟,也已经展开,除了一些针对性的细节,大战略,战术早就成型,无需多做什么。

    周正看着这些人,没有废话,将尚方宝剑放在一旁,沉声道:“杨阁老曾向皇上许诺,‘奋三月之力,了十年不解之局’,这句话,也是本官要说的!”

    熊文灿,卢象升等人站在周正身前两侧,肃然立着。

    在门外,是林立的士兵,浑身透着杀气。

    周正环顾一圈,看到一些人表情犹疑,目光闪烁,身形前倾,手按尚方宝剑,道:“我不管你们现在是什么心思,之前做过什么,该有的钱粮,我会足额发到你们手里,但要是有人畏战,自保实力,坏朝廷大事,本官就拿他的人头祭天!”

    周正最后一句猛的按了下尚方宝剑,整张长桌都跟着颤。

    众人神色微变,连忙抱拳向周正,齐齐的道:“下官不敢!”

    周正见没有刺头,省了拿人立威的功夫,看向熊文灿,道:“熊总理,说说你的战略吧。”

    熊文灿看着周正,又瞥了眼其他,犹豫了片刻,道:“大人,匪乱波及太大,即便有十面张网,想要彻底剿除亦非易事,下官依旧主张,剿抚并用。”

    熊文灿话音一落,大厅里所有人都看向他。

    匪乱从天启年间开始,崇祯十年来,剿抚之争就从未间断过,最终,胜的是‘主剿派’,凡是主张‘抚’或者‘剿抚并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比如,杨嗣昌之父杨鹤,就是因为主抚失败,最终下狱死。

    熊文灿面不改色,依旧看着周正。

    众人见熊文灿神色坚定,又转向周正。

    这‘十面张网’是皇帝,朝廷的决心,这一次是动用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是一次决战。

    这个时候,如果熊文灿突然‘主抚’,朝廷,皇帝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周正看着熊文灿,默然一阵,道:“你有多大把握?”

    熊文灿眉头皱了下,道:“下官已经有些头绪,还请大人给下官一些时间。”

    周正看着他,心里暗笑,这老小子多半是已经进展不小,脸上不动分毫的看向其他人,淡淡道:“本官来西北剿匪,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最重要的是消灭西北匪患!”

    说着,周正又看向熊文灿,道:“本官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皇上,朝廷那边的压力本官来扛。但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一个月后,你什么也拿不出来……”

    熊文灿听着就大喜,抬起手道:“大人放心,如果下官做不成,绝不连累大人!”

    周正看着熊文灿惊喜的表情,心里越发想笑,这老小子是真有不小的进展了。

    周正神情如常的转向卢象升,道:“建斗,你负责东南,说说你的打算?”

    卢象升是周正在崇祯身前担保而被释放出来,自然不想辜负周正,从在牢里就在思考,听着周正问话,当即道:“大人,李自成是乱匪中势力最大,实力最强,一直叫嚣着为高迎祥复仇,决然没有招抚的可能。下官决意率各路人马,总兵力十四万,对李自成进行重点进攻!同时请大人协调各路巡抚,堵住李自成可能的逃亡方向……”

    周正听着,不断点头,道:“你们都有计划那就再好不过,等沙盘建好,以及各巡抚的关系理顺,十天后,就全面展开行动!”

    “下官遵命!”一群人齐齐抬手。

    这些人被周正留在西安府,商讨着具体的剿匪策略以及节奏,同时还在不断的与各地的头头脑脑通信。

    当晚,孟贺州站在周正身前,道:“大人,军情处三百二十人,已经分别派往二总理,十二巡抚,八总督,十三总兵等处,今天启程,十天之内,全数到位!”

    周正此刻正与熊文灿,卢象升研究着地图,听着就道:“军情处,是用来专门收集,传递军情的。”

    卢象升,熊文灿也不觉得奇怪,继续盯着地图。

    周正指着地图,道:“李自成目前在东南,交给建斗你了,我会通知其他各路巡抚,堵住他们的去路,你给我彻底剿灭他!张献忠在湖广,四川一带,熊总理,你要招抚,我给你机会,你可要做出成绩给我看……”

    熊文灿,卢象升两人自然是连连保证,坚定肯定。

    虽然周正是兵部尚书,是这件事的第一责任人,但具体执行的,却是他们卢象升,熊文灿两个五省总理。

    周正坐镇西安府,陆陆续续见了各路巡抚,总督,定下剿匪方针大略,于八月初,卢象升,熊文灿等齐齐出了西安府,各自领军备战。

    就在这时,李自成与过天星,混天王等分兵三路,突然入川,连破数城,趁着秦良玉被土司拖住,大军围住了成都府,昼夜强攻不休。

    不过五天,攻克剑州,绵州,江油三十余州县,一时间民乱大起,西北大震,四川是岌岌可危。

    熊文灿立即督军,联合秦良玉救援,步步为营,在成都府大败李自成,李自成攻不下成都,一路退回陕北。

    熊文灿入主四川,决意剿抚并用,四处发榜,言称‘心示众家贼,待以不死’,只要投降,保证不死。

    朝廷是主剿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大怒,周正连上五道奏疏,陈述西北之患,为熊文灿辩解,暂时算挡住了朝廷的压力。

    八月中,卢象升带领天雄军以及左光先,曹变蛟大军清扫绥北,而后挥兵西进,进攻凤翔府。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定鼎西北

    陕西巡抚,四川巡抚等围追堵截,将李自成困在了川陕交界,各路人马聚集,要发动彻底剿灭大战。

    而湖广巡抚,江西巡抚,加上秦良玉,左良玉,史可法等,也对盘踞在湖广的张献忠等步步紧逼。

    官军这一次有了协调,钱粮足够,大军节奏清晰,目标明确,各路士气如虹,连连告捷。

    朝廷不断收到捷报,十分鼓舞,崇祯更是不断的下旨给周正,催促周正出兵,尽快剿灭匪乱。

    西安府。

    孟贺州的军情处有独立的班房,不知道多少人在里面进进出出,各种情报在汇总,一个个喊叫声此起彼伏。

    周正站在硕大的沙盘前,看着孟贺州插着一个个红旗,介绍着各种情况。

    孟贺州在南太湖附近插了个旗帜,道:“大人,革里眼已经全军覆没,只有几十人逃走,投靠了张献忠。”

    “张献忠目前兵力有八万,地盘在不断缩小。这是史可法,这是左良玉,秦良玉两万人马堵住了他们入川的路,他们基本上被包围,想突围都不可能……”

    “江西,河南巡抚也在赶来,只要大军一到,就能展开围歼战。对了,熊总理还在不断的游说张献忠等人,希望劝降,能不战就不战……”

    周正听着,轻轻点头,目光转向陕川交界,道:“卢象升这边呢?”

    孟贺州看着林立的旗帜,道:“大人,最近雨水比较多,陕川地形也比较复杂,各路人马来的有些慢。但是李自成已经被围住,出陕的路都被堵死……看卢总理的布置,像是要一口吃掉李自成……”

    一个士兵走进来,递给周正一道文书,道:“大人,四川总兵秦良玉奏报,请求入湖广剿匪,并请拨调钱粮六万援饷。”

    周正看了眼,递回去,道:“同意,传信给监军,如数拨调。再命四川巡抚配合行事,不得轻率冒进,按计划行事。”

    负责押运粮草的,是崇祯派来的内监,纪用。

    这个人还算是识大体,对周正十分配合,倒是没有添乱。

    士兵接令离去。

    周正双手扶着沙盘,目光盯着小旗帜,推演着两场战局,想了又想,道:“传令卢象升,命他三面合围,一面强攻,给我尽快拿下李自成!只有李自成拿下,那张献忠,就不是问题!”

    孟贺州连忙道:“是!”

    西安府的信鸽四处的飞,来来往往,比地面上的人还密集。

    卢象升此刻在凤翔府,一面休整,一面侦探川陕交界的情况。

    等接到周正的飞鸽传书,卢象同汇报给卢象升,道:“大哥,我感觉周尚书是不是有些急了。我们刚从绥远追过来,片刻都没有休息。”

    卢象观在一旁接话道:“怕不是周尚书急,应该是皇上,朝廷急。我听说,这半个月,周尚书收到了皇上七八道旨意,还有朝廷的命令,都是催促周尚书尽快出兵剿匪的。还有,熊总理那边的事,周尚书的压力着实不小……”

    卢象升看过后,将纸条放到一边,盯着眼前的地图,面容冷漠,道:“立即让左光先,曹变蛟等人来见我,还有,传信各路巡抚,给我守好了,明日,全力进攻,剿灭闯贼!”

    卢象同神色一惊,道:“大哥,我们八月以来就没有停过,这才休整不过一天,我担心士兵们撑不住。”

    卢象升转头看向不远处的角落里,仿佛立在黑暗中的,周正派来的情报处的人。

    这个人看到卢象升的目光,上前道:“卢总理,二位将军,军情处在闯贼军中收买了人,对他们的防守很了解,今晚能整理好,呈送上来。”

    卢象同,卢象观顿时双眼大睁。

    卢象升对两人摆了摆手,不在意的道:“去准备吧。”

    “是!”卢象同,卢象观立即道。

    卢象升调兵遣将,现在的‘十面张网’比历史上的强的太多,毕竟没有建虏屡次入关的惨败以及辽东的损耗,积累了诸多骄兵悍将。

    八月二十号,卢象升集合各路人马,混杂超过八万,向着川陕交界大举进攻。

    李自成是流寇中实力最强,也是败官军最多的人,手下能人不少。

    但随着官军整合,大军压来,处处都是破绽,一路败退,现在被困在陕川交界,进退无路。

    李自成召集了宋献策,李岩,高杰等人,急急的商讨对策。

    他们不止是被困,还有他们裹挟了十多万百姓,每日的粮草是巨大的消耗,他们不事生产,没有稳固的后勤,全靠劫掠,现在劫掠不到,官军围困,人心动荡,溃散,逃跑的人天天都有。

    宋献策,李岩都是有能力的人,但面对强势的官军,他们也有些束手无策。

    高杰坐在一旁,谨言慎行,从不多言半个字。

    讨论来讨论去,李自成最终也只能决定向北突围。

    西面是四川,到处是险关,易守难攻;东面是卢象升的大军,不能硬碰;南面是各路巡抚拦路,难进寸步。

    除了向北,长城方向,辽阔的陕北,他们别无他路。

    一场大战,如期爆发。

    卢象升早就算到李自成会向北突围,卢象同率天雄军与左光先等人,总数五万伏兵,在凤翔府外与李自成激战一天,李自成败退。

    随后,卢象升率各路人马大举进剿,在陕川交界,追着李自成,连败他十多次。

    陕川贵交界是最为复杂的,但官军这次势在必得,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将李自成困的死死的。

    不过五天,李自成就被斩去了七成的人马。

    眼见卢象升连连告捷,其他各路巡抚也坐不住了,对原本李自成以及其他乱匪占据的州县开始进攻。

    周正在西安府,透过军情处,接连下令,勒令这些人不得乱来,控制住节奏,不给李自成机会。

    崇祯十年,九月二十五日。

    周正调集陕西,四川,山西,江西巡抚以及卢象升,左光先,曹变蛟等各路人马,大军二十万,在黑水寨,围剿李自成。

    李自成还有七八万精锐大军,双方大战,历时两天一夜,彻底剿灭了李自成部!

    这对官军来说,自然是巨大的振奋,不差于当初周正擒获高迎祥。

    周正坐镇西安府,听到卢象升的报捷,脸上没有多少激动之色。

    废话,这是早就知道的事情,有啥好激动的?

    周正从容不迫,一面写奏本给崇祯,朝廷报捷,一面命令陕西等各巡抚,按部就班的收复各州县,恢复民生。

    同时,也勒令卢象升留人将李自成找出来,大军主力南下,配合熊文灿,彻底解决张献忠!

    熊文灿眼见卢象升已经剿灭了李自成,不但没有慌乱,反而大喜,不断派人游说张献忠等人,同时也大军不断逼近,文攻武吓。

    失去外援,被包围着的张献忠,别无他路!

    在九月底,周正接到熊文灿的报捷,张献忠投降!

    :。:


………………………………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不能忍

    熊文灿的招抚功夫真的非同一般,在张献忠投降后,罗汝才,小秦王,一条龙等盘踞在湖广,河南,贵州等的流寇,相继被熊文灿招抚,率军投降。

    在西安府的周正,得到消息后,立即命军情处的人,将张献忠等人尽数的,尽快的押送西安府。

    为了以防万一,周正还命曹变蛟的骑兵亲自前往接送。

    同时,周正以兵部尚书的身份,下令西北诸省的巡抚,总督等各路人马,对西北所有匪患进行分区清剿,对各路人马进行针对性的调配。

    或许,大明史上就没有这么有权势的兵部尚书!

    在周正的挥动下,近百万大军在西北六省如同铁流一般,滚滚涌动,清剿一切不安定因素。

    在张献忠等人还没有押送到西安府,李自成也还没有找出来的时候,十月初六,朝廷突然宣召周正,要求周正立刻回京。

    实则上,在这之前,周正已经收到消息。

    深夜,军情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