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廷-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王三人一颤,慌忙捡起来。

    李忠看着的有些心惊,悄悄瞥了眼李恒秉,陈肇中等人。

    陈肇中本来还有些担心,现在却是镇定多了。

    而李恒秉,至始至终都平静如常。

    寇槐壹,马士英两人对视一眼,没有说话。刑部这件事说的,令他们心惊。

    鲁王等人匆匆扫了一眼,又跪在地上,道:“是罪臣的供述。”

    朱慈烺气的脸色煞白,双眼通红,拳头握握的紧紧的。

    他原本还不相信,觉得事有蹊跷,是有人栽赃陷害,而今当面对质,这些人居然承认了!

    没有严刑逼供,没有屈打成招,都是真的,这些人要害死他!

    朱慈烺气的说不出话来,而他身后的大部分人都暗松一口气。

    如果鲁王等人翻供,那就是将周正架在火上烤,君臣相争,后果难料。

    李忠也是这个心情,瞥了眼其他人,上前低声道:“陛下,回宫吧。”

    朱慈烺不甘心,他恼恨这些所谓的宗室,他血脉相连的同族,同时又有说不出的不甘,不想就此罢休。

    李恒秉等人则不说话,在场的几乎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简直就是骗小皇帝一个人。

    当然,小皇帝应该也是半信半疑。

    鲁王等人跪在地上,没有多说喊冤的话。

    他们心里十分清楚,即便小皇帝不追究他们,朝臣也不会放过。金銮殿行刺这么大的事情,谁也压不住。

    除了其他牢房的喊冤声,三王的牢房很安静,酒香四溢中,场面有些尴尬。

    这个时候,周延儒终于赶过来,众人纷纷侧身行礼。

    周延儒还不知道情况,走近一看,神色凝重,抬手道:“陛下。”

    朱慈烺依旧绷着脸,盯着三王的后辈,咬牙切齿一阵,猛的转身就要走。

    李恒秉侧着身,道:“陛下,供状里的其他人,怎么处置?”

    朱慈烺脚步一顿,这才想起来,三王还供出了几十个‘同伙’,大部分也是宗室藩王!

    没有皇帝的旨意,外廷是无法拿藩王的。

    朱慈烺对这件事是一脑门子的愤怒,根本无法思考太多,同时也不想过多的宗室牵累进去,没有说话,大步离开。

    李恒秉躬着身,只是问了一句,并没有继续追着。

    一大群人立马跟着朱慈烺,蜂拥着向牢外走去。

    周延儒眉头皱了皱,停在李恒秉身前,漠然道:“查实了?”

    李恒秉面无表情,道:“查实了。”

    周延儒老脸动了下,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快步追向朱慈烺。

    朱慈烺根本没有停,出了刑部,就坐上龙撵,径直回宫。

    一群人站在刑部大门前,恭送。

    周延儒目送朱慈烺离去,回头看向三法司的负责人:大理寺卿寇槐壹,刑部尚书李恒秉,都察院左都御史马士英。

    三人对于这位元辅,尽管心里看不起,礼数上却不失,躬身低头。

    周延儒心里翻涌着念头,压着怒意。

    周正当初要了三法司,而后暗暗的控制了锦衣卫,将这些暴力机构掌握在手里,早就在预谋这一天!可笑他当初还以为逼退周正,拿到户部,吏部,洋洋得意!

    周延儒老脸铁青,知道不论是朱慈烺撕破脸,还是周征云做实这件事,对朝局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后果,他强压怒意,淡淡道:“你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马士英道:“回元辅,都察院在自查,而后会奉命督查朝廷。”

    寇槐壹道:“大理寺也在自查,而后会接受诸多案件,专心于审案。”

    李恒秉则沉默片刻,道:“陛下没有旨意,刑部无法拿人,眼下只能继续审讯,等待陛下旨意。”

    这一次涉案的,宗室,勋贵公卿,各路大臣,刑部有权拿的并不多,还得朱慈烺下旨,内阁下令。

    周延儒听着,顿时拧眉,冷声道:“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在周延儒想来,周正无非是要夺权,何必要这样继续逼迫皇帝,两厢难看。

    李恒秉面无表情,道:“元辅的话下官听不懂。下官等按章办事,不知哪里不妥?”

    周延儒脸角抽了下,冷声道:“告诉周征云,好自为之,莫要当天下人都那么好欺!”

    说完,他一甩袖子走了。

    他身后跟着范文景,来的似乎一前一后,走的是时候依旧一前一后。

    两人。

    马士英与寇槐壹等人对视一眼,都是笑而不语,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朱慈烺回到宫里,顿时摔碟子砸碗,大声咒骂。

    李忠站在外面,看着朱慈烺的动作,仿佛看到了先帝崇祯,表情充满了忧虑。

    当初的崇祯皇帝已经对朝局渐渐失控,但尚还能控制,而今这位新皇帝年纪太小,情势又大变,他如果与先帝性格一样,可能会闯出大祸!

    周正确实没有管刑部的事,带着人,来到了户部。

    陈演现在想要辞官的意愿更加明显了,或许是畏惧这才的风波,这会儿已经称病不出。

    高弘图陪着周正,在户部转悠。

    户部的其他人都躲着,不敢露面。

    高弘图在周正身侧,介绍着道:“大人,夏粮目前在收,但预计会减少大半,怕是不足两百万,加上闯贼的破坏,着实捉襟见肘。”

    周正来到了原本的铸币局所在的地方,现在空空如也,一片狼藉。

    高弘图看了眼,道:“大人,这铸币局早就名存实亡,除了铸造一些大锭官银,基本上没有其他用处。”

    周正看了他一眼,道:“我打算将铸币局交给周氏票号,由周氏票号铸造新的货币,整顿混乱不堪的交易。”

    高弘图一怔,有些反应不过来,道:“大人,您是说,由周氏票号,铸造,新的货币?”

    高弘图这里有两个重点‘周氏票号’,‘新的货币’。


………………………………

第五百六十四章 宏图一角

    周正听得出高弘图的意思,也知道这件事的麻烦之处。转过身,向前走,道:“你觉得,户部有本金发行新货币?还是说,你们看不到市场交易的混乱与麻烦?”

    大明的货币市场,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不说那所谓的宝钞,就是银子也是五花八门,成色不提,大额交易就很难。再说那铜钱,拎着几十,上百斤到处跑的也是随处可见。

    这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继续一种方便交易的货币。

    高弘图跟在周正身边,谨慎的道:“大人,户部这边确实没有存银,只是,周氏票号毕竟是民间商号,钱币又是国之重器,交给民间,朝廷怕是不会答应。”

    现在的朝廷,基本上是周正与周延儒说了算,高弘图说的‘朝廷’,其实是指士林,指天下人。

    如果货币掌握在民间商人手里,那太可怕了,真的是会动摇国本!

    周正在户部转悠着,有几个来见礼,投靠的意图明显,周正微笑着点头,夸赞几句。

    几人兴冲冲的走了,高弘图越发拘谨。他知道周氏票号的背后就是他身前这位大人,但这是一个难题。

    周正没有再说话,慢慢悠悠的逛着。

    高弘图左思右想,苦思冥想半晌,忽然上前,低声道:“大人,您看这样是否可行。由户部与周氏票号联合成立一个铸币局,由户部郎中领衔,周氏票号主办。这样一来,就是由朝廷发行新币,可以堵住朝廷的嘴,也能施行大人的革新。”

    “官督民办?”

    周正眉头挑了下,转头看向高弘图,神色有些诧异。

    高弘图听着这四个字,连忙道:“是。下官就是这个意思。”

    周正看着他,笑着点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户部的郎中不坐班,不插手。”

    所谓的‘官督民办’,往往变成了‘官办’,最终事情流产。

    高弘图犹豫了下,道:“是。”

    周正对高弘图颇为满意,继续向前走,说道:“今年开始,户部收上来的税银,直接运送到周氏票号,由周氏票号给出新币,用新币来发饷,包括关饷,军饷等。周氏票号同时会进行新旧货币的铸造与替换,必要的情况下会请你去站台。户部出一个计划,在五年内,替换所有旧币,并禁止旧币流通,铜钱也要禁止。对了,你多与孙传庭走动走动,借鉴一下天津卫那边的改革,虽然现在还不能实施,可以先行准备,研究。对于海禁,户部也要拿出一个态度来。粮税,商税,关税,盐,茶,铁,漕运等等,也要进行认真的梳理……”

    高弘图听着,顿时明白了,周正这是早有计划,是要进行一场大的革新!

    他想着近来朝局的变化,当即抬手,沉声道:“下官遵命!”

    周正被他突来的动作吓了一跳,看了他一眼,笑道:“陈演估计是撑不住了,户部的事情,你来担着。”

    高弘图自然也知道,陈演被吓到了,肯定不会再来。甚至于周延儒一系,基本都处于畏缩状态,再不复前些日子的嚣张跋扈,企图把持朝臣的雄心。

    “是。”高弘图跟在周正身后,越发的恭谨。

    周正踱着步子,道:“我说的这些,只是笼统的,具体的,你们商量着办,做好具体,详细的计划与安排,拿给我看。你对户部的事情,怎么看?”

    高弘图应着,而后认真的思索片刻,道:“大人,目前户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权柄丢失,对京内京外是权力半失的状态。二来,就是钱粮问题。京城以及全国各地都需要大量的钱粮,每年的赋税是入不敷出,难以维持。”

    周正目光在四处看着,心里也在思索,道:“想要重塑朝廷以及六部九寺的权威,需要彻底的吏治整顿以及革新,这个我会找元辅以及吏部谈。至于钱粮,你以户部的名义,通过周氏票号,向江南各大商号,士绅筹款,利息你们自己定,由周氏票号做担保,先借一千万应急。”

    “一一千万?”

    高弘图说话都哆嗦了,双眼大惊的看着周正的侧脸。

    即便他是户部侍郎,管着国库,这一千万也是他不敢想的。

    周正神色平淡,道:“你刚上任,我怎么也得给你站台。未来三年,每年一千万,你给我用实在了,不要打了水漂。”

    高弘图震惊无比,连忙一甩头,清醒过来,抬起手,肃色的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负大人所望!”

    周正嗯了一声,道:“具体的事情,你们商量,我已经向各处打过招呼了,你们做的仔细。山东,天津卫,辽东的官员,你们看好谁,尽管抽调,至少要官升一品,都是跟随我多年的人,不能亏待了。”

    “是,下官待会儿就去找孙侍郎。”高弘图躬着身道。

    孙侍郎,吏部侍郎,孙传庭。

    周正转悠着,就要出了户部,忽而又看向他,道:“没事的话,去拜访一下元辅,给他说说你的计划,请他多多支持,必要的时候出来说说话。”

    高弘图一阵,旋即明悟,道:“是。下官一定多多的向元辅请益。”

    周正很满意,道:“行了,你忙你的吧,我去城头上转转。”

    高弘图一躬身,道:“下官恭送大人。”

    周正迈步出了户部,上了马车,径直向东。

    高弘图站在户部大门的门口,看着周正马车渐行渐远,心里豪情澎湃,激动的溢于言表。

    “我大明终于看见中兴的希望了……”高弘图喃喃自语。

    周正的马车一路向东,来到了东直门。

    登上东直门,周正向着东方眺望。

    守卫东直门的名叫张一潭,出自原本的天津中卫,跟随周正已经十多年,而今是副参将。

    他人高马大,威武雄壮,站在周正身旁,右手握着佩刀,沉色的道:“大人,李尚书已经带着左良玉,刘良佐等人去了河南,东直门已无威胁。”

    周正感受着燥热的微风,微笑着道:“一潭,听说,你近来有些腹诽之言啊。”

    张一潭脸色微变,当即单膝跪地,道:“末将不敢!”

    周正回头看了他一眼,道:“不用这么紧张,你是跟随我十多年的老人了,南征北战,说些牢骚话,我能理解。”


………………………………

 第五百六十五章 鸡犬升天

    张一潭跪在地上,头上出现冷汗,头皮发麻的道:“大人,末将……那是醉话,绝无冒犯,对大人不敬之意。末将追随大人十多年,绝无二心,请大人明鉴!”

    周正转过头,看着东方,道:“行了,起来吧。你跟随我算是早的了。你那些同袍,参将,副总兵,甚至是总兵都坐上了,而今年我身边的人,一个个高升,就你没动,有些牢骚话,不奇怪。”

    张一潭浑身发抖,头上冷汗不断。

    眼前这位大人,他追随了十多年,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亲卫,在一些大战中,他还为周正挡过刀,他从一个小小亲兵升到了副参将,完全是周正一手提拔,而今驻守东直门也可见信任。

    只是前几日那些‘大人偏心’、‘亲信升官发财,忘了曾经拼死挡刀之人’、‘大人识人不明,有新人忘旧人’之类,谁听到都不会高兴。

    张一潭倒是不怕周正把他怎么样,周正对身边之人,只要不逾矩,向来宽宥,就怕把他打发远远的。

    张一潭是粗人,不会说话,听着周正的话,只能闷在心里想,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一阵子,周正转头看他,见他还跪着,笑着道:“行了,起来吧,要我扶你吗?”

    “末将不敢。”张一潭连忙大声道,小心翼翼的站起来。

    周正看着他脸上的那道疤,道:“你为我挡过刀,我怎么会忘记?十月过后,你们这十二门副参将,都要去全国任副总兵。”

    张一潭顿时醒悟,激动异常的再次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谢大人,大人之恩,末将用不敢忘!”

    周正冷哼了一声,道:“我这话只跟你说了,你要是再给我醉酒胡说八道,你就回老家种地去吧。”

    张一潭这会儿不害怕了,陪着笑站起来,道:“末将再也不敢了。对了大人,末将的老丈人藏了十几坛好酒,末将晚些时候,给大人送些尝尝。”

    周正一转身,就要下楼,道:“留着你自己喝吧。”

    张一潭追着,一脸讨好的笑,与他威武雄壮的模样大相径庭,看的四周的守卫傻眼,愕然。

    他陪着周正下了城楼,道:“大人不喜欢喝酒,也可以藏着嘛,将来大公子,二公子成亲也用得上……”

    周正笑了声,抬脚就上了马车。

    张一潭还在那吆喝,热情不得了。

    周正离开东直门,又在状元楼摆宴,宴请京中朝野的官员,这些人大部分游离于周正与周延儒之间,看似没什么力量,但聚集起来,也着实非同小可。

    包括田珍疏,郑守理在内,也有一些在野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员,几乎都来了。

    饭桌上,周正拿着酒杯,与这些人谈笑风生,说着从天启朝到现在的各种事情。

    不少人陪着周正笑,更多的则是矜持有礼,没有做出更多姿态。

    现今的周正已经不是当初,不需要顾忌他们,反而是他们要反过来敬畏周正。

    昨天的那件大事,很多人回过味来,看着周正的表情惊惧又恭谨。

    周正笑着与这些人谈笑,也在观察着哪些人可用。

    短暂风光无限的周延儒将要成为过去,周正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他的改革。

    一顿饭吃了足足两个时辰,周正这才出了酒楼。

    自然有不少人与周正依依惜别,恨不能跟着周正走。

    田珍疏,郑守理等人看着周正的马车在一众护卫下离去,表情很是复杂。

    他们当初有意想要吸纳周正入同乡会,但顾忌周正的‘冲动莽撞’,担心惹来祸事而放弃了。

    谁能想到,十多年后,周正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们难望项背。

    “征西伯就是征西伯,气度如此,果然非凡!”

    “是啊,征西伯向来敢做敢言,我记得天启六年,征西伯第一次以监察御史入朝,在金銮殿上将满朝文武骂的无地自容,慷慨直言,毫无惧色……”

    “我当时也在,满朝文武,无有一人敢对,莫不相惭啊……”

    “哎,若非朝堂滚滚诸公皆是庸碌无为,何至于让闯贼打入京师,社稷凭白遭难啊……”

    “现在也不迟,刚才征西伯不是说了吗?朝堂要拨乱反正,大举革新!中兴大明,正是我等奋力报国,重振山河的好机会啊……”

    状元楼门口,不知道多少人在议论纷纷,全是满脸兴奋,充满了期待。

    田珍疏,郑守理等人的表情就更加复杂了。

    周正这些动作,没有刻意隐瞒,很快就传遍京城,即便是在戒严的情况下。

    内阁。

    周延儒听着范文景的汇报,老脸一片铁冷的漠然之色,道:“我知道了。”

    范文景看着他,顿了片刻,道:“元辅,听说,张尚书,陈尚书病了。”

    也就是礼部尚书张四知,户部尚书陈演。

    周延儒哪里不知道他们的心思,无非是被吓破胆,想要明哲保身。

    周延儒抬头看向范文景,冷声道:“告诉他们,就是死,也要给我死在京城!”

    这就是堵住了这两人以及还有类似心思的人的退路了。

    范文景知道他们现在的困境,道:“是。”

    周延儒揉了揉太阳穴,道:“宫里有什么消息吗?”

    范文景神情有些疑惑,道:“没有。按理说,早该下旨了,但宫里很安静,没有任何风声,下官也不好打听。”

    ‘金銮殿谋刺圣上’,这是不赦大罪!皇帝应该最为愤怒,下旨给外廷严查严审严办。

    偏偏小皇帝去了一次刑部,怒气冲冲回来后,就关了乾清宫,谁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宫里没有旨意,各衙门就没有乱动,各处的衙役,缇骑也都不再动作,戒严的京城,显得有些诡异的平静。

    周延儒倒是能猜到一些,眉宇间一片厌烦。

    乾清宫的小皇帝不说话,那外面就任由周正摆弄,小皇帝沉默的越久,周正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周延儒不想给周正这么多时间,偏偏小皇帝这边刚刚被激怒,现在去求见,催促他下旨,怕是会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周延儒发现,他被夹在周正与朱慈烺之间了。

    左思右想,周延儒道:“你说的是对的,我该去找周征云好好谈谈了。”

    范文景躬着身,没有说话。

    ‘金銮殿谋刺’一案,正反都在征西伯那,他说谁是同党谁就是同党,哪怕说周延儒是,那就是!。

    从昨天起,征西伯事实上已经掌握了大明最高的权力,以及舆论!

    周延儒想着要与周正谈,实则也倍感压力,上一次他还盛气凌人,这一次,却是要去委屈求全了。

    “去找征西伯吧,地方他来定。”周延儒默然一阵,说道。

    范文景从这‘地方他来定’里知道,短暂平稳的权力格局,已经滑向周正那一边了。

    “是。”范文景平静抬手,心里轻叹。


………………………………

第五百六十六章 妙峰山

    在范文景打听周正在哪的时候,周正喝完酒就回府,洗了个澡,再院子里逗孩子玩。

    小恪儿快两岁了,能在地上小跑。这小家伙比他哥哥机灵的多,会闹会玩,小嘴极其会说话。

    哥哥姐姐,真好看,谢谢,不要了,给你吃……是张嘴就来,甜的不得了,府里就没有不喜欢他的。

    周正坐在椅子上,抱着凉茶,看着小家伙与下人玩的开心,瞥向福伯,道:“福伯,你说,恪儿这是像谁?”

    福伯正乐呵,听着一愣,有些回答不上来。

    周家人,周清荔,刻板严苛;周方继承了周清荔一些,有些僵直的书生意气;周正则是内向型,少言寡语,不合群。

    恪儿的娘,上官清就更是,婚前惜字如金,婚后除了孩子问题上,也不怎么理会其他事情。

    这小恪儿,跟谁学的?

    周正也这是随口一说,微笑着继续看着小家伙在满院子玩耍。

    而这会儿,吏部侍郎孙传庭进了吏部尚书李日宣的班房,递过了一道公文。

    孙传庭道:“大人,这是京内京外的考核名录,涉及四百五十六人,考功司那边已经做好了,请大人过目。”

    李日宣现在可不敢小看孙传庭,毕竟是周正的幕僚出身,他不动声色的拿过来,顺眼看去,眼角不由得一缩。

    这里面除了西北五省巡抚,布政使等外,大部分涉及的是山东,天津卫,辽东等官员,约有一百六十多人,全部入京,充斥在六部九寺各个位置,少说的也是升了两级!

    李日宣暗暗震惊,即便是之前元辅也不曾这样,这征西伯就不顾忌一点吗?

    李日宣看了眼孙传庭,见他神色平静,从容,倍感头疼。

    他不敢答应,也不敢不答应,上面两位大人物正在一个微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