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日宣看了眼孙传庭,见他神色平静,从容,倍感头疼。
他不敢答应,也不敢不答应,上面两位大人物正在一个微妙的关头,一个不好可能会有巨大变故!
李日宣心里沉重,故作的看了好一阵子才道:“好我知道了。”
孙传庭见李日宣没有表态,也不着急,道:“是,下官告退。”
李日宣看着孙传庭的背影,头疼万分。
征西伯一系表现的越来越强势,不止是吏部,户部,兵部那边动作频频,这是明摆着夺权啊。
李日宣看着手里这份名录,表情凝重,左思右想,还是拿着这道名录起身,准备进内阁见周延儒。
在李日宣入宫的时候,范文景终于打听到周正所在,来到了周府。
屋檐下,周正半躺在椅子上,看着范文景道:“你是说,元辅想要我回请?”
之前,周延儒在状元楼与周正吃过一次饭,时间并没有过去太久。
范文景神情恭谨,道:“征西伯误会了,元辅是想与大人一起讨论下昨天的事情以及未来国政。”
周正看着他范文景,笑着道:“你倒是会说话。我不是说了吗,一切照旧,与元辅说过的话,依旧算数。”
没有‘金銮殿行刺’还能一切照旧,有了还怎么继续?
范文景心里翻涌各种念头,道:“元辅致力于革新大明,中兴社稷;征西伯也是如此想法,二位大人并没有什么冲突,若是能相互扶住,必然事半功倍,造福黎民。”
周正歪了歪头,打量着他,道:“我记得,你是崇祯五年的进士,做过一任户部主事。”
范文景躬身,道:“劳征西伯惦记,确实是。”
周正看着他片刻,笑了声,道:“元辅慧眼识珠,山西还缺一个参政,想不想去?”
范文景神色不变,躬着身道:“谢大人夸赞,下官目前只想做好眼下的事情。”
“不骄不躁,不错。”
周正站了起来,看着院子里玩累了,正在向这里走的小恪儿,道:“我答应了儿子,明天带他出去玩,这样吧,元辅如果明天有空,咱们一起去爬山。”
“爬山?”范文景一怔。他看着周正,有些无法了解他的这个提议。
周正转向城西,道:“我记得,城外有座妙峰山,明天就去那。”
范文景猜不透,索性不猜,抬起手道:“是,下官回去转告元辅。”
周正嗯了一声,目送范文景离开,抬头看向头顶的大太阳。
这个时候,福伯与上官清就站在门内,将两人的对话听的清楚。
两人的表情都有些担忧。
这一次,他们能谈妥吗?
在范文景回到内阁的时候,陈演,李日宣都已经到了内阁,站在周延儒身前,汇报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周延儒眉头皱成川字,目光有厉色又有忧虑。
周正已经等不及了,他的人已经开始动了。
陈演是不得不出来,看着周延儒,不安的道:“大人,高弘图透过周氏票号,准备向江南借银一千万,并且在着手整顿户部以及所辖的部门,户籍,盐课,茶,漕运,铁等的主官都接到了命令……”
李日宣道:“元辅,那孙传庭给了我一份两百多人的名录,全部都是要提拔,大部分都是征西伯这么多年的嫡系,要安排在六部九寺等所有部门……”
范文景入门听着,心头暗惊。
一手人事,一手钱粮,征西伯看似没有要这两个部门,可稍微一动的影响力就不容小觑,也难怪这二位尚书坐不住了。
周延儒看着范文景进来,对二位堂官摆了摆手,道:“我知道了,你们去吧,过了明日再说。”
陈演想退,又担心后路不稳,犹豫着问道:“元辅,皇上还没有旨意吗?”
朱慈烺不下旨,那‘金銮殿行刺’一案就一直拖着,没完没了。
周延儒也为这件事烦恼,却又不好进宫,道:“待会儿我抽空去见李公公,你们去吧。”
陈演不安心,还是抬手道:“下官告退。”
周延儒看着两人走了,目光看向范文景。
范文景道:“元辅,征西伯说,明天要带孩子去爬山,城外的妙峰山,邀您同往。”
周延儒眉头一皱,道:“妙峰山?”
范文景道:“是,这是征西伯原话。”
周延儒也猜不透周正要做什么,沉吟片刻,道:“明天你随我一起去。”
范文景抬起手,道:“是。”
周延儒说完这件事,心里依旧不安定道:“我现在入宫,去见李公公,打听一下皇上的态度。”
………………………………
第五百六十七章 爬山
周延儒来到乾清门,被看守的内监挡住了。
这个内监十分恭谨,细声细语的道:“元辅,不是奴婢挡您的路,万岁爷一回来就在屋子里砸东西,连李公公都被骂出来了,奴婢可不敢放您进去。”
周延儒听着,心头沉重,眉宇更加厌烦,道:“那李公公可有空?”
内监就越发的小心,道:“元辅,奴婢劝您一句,今天就别见驾了,奴婢还是第一次见到万岁爷生这么大的气。”
周延儒大概也能理解朱慈烺现在的心情,谁被自家人合谋行刺也不会好过,何况还是皇帝,没有第一时间下旨处死这些人,要么是小皇帝还不够成熟,要么就是知道这件事不简单以及处死的后果。
但这样拖着,无疑会给周正更多时间,不知道多少人要被牵累,那停在城内的两千缇骑,即便是周延儒看着都觉得不安,仿佛看到了当年阉党纵横京城的‘盛况’。
周延儒沉默再三,还是叹了口气,道:“罢了,等皇上问起来,就说我来过。”
内监连忙躬身,道:“是,奴婢记住了。”
周延儒说完,就径直转身走了。
内监看着周延儒就这么走了,不禁撇了撇嘴,暗自腹诽。
没过多久,有一个领事太监过来,趾高气扬的道:“可有人来过?”
内监连忙躬身,道:“回公公,元辅来过。”
领事太监眉头一皱,道:“说了什么?”
内监道:“元辅让奴婢告诉万岁爷,他来过了。”
“来过了?”
领事太监听着这话,顿时面色趋冷,旋即哼了一声,转身回宫。
内监看着领事太监走了,面无表情的继续守着门。
明廷的头头脑脑各有忙碌,三司衙门的审理也在继续,‘金銮殿行刺案’,迅速的被扩大,要抓捕的人数从两百多人,飙升到五百多!
由于皇帝没有旨意,三司,锦衣卫,东厂只能捉拿权职范围内的人,对于宗室,勋贵公卿以及朝廷高官则没有办法。
但三司衙门以及锦衣卫,东厂丝毫不急,并没有催促朝廷或者皇帝,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最急的,是牢里的人、担忧被牵扯的人,还有第三方势力以及周延儒一系。
换句话说,除了周正一系外,没人不忧惧。
这些人忧虑给周正一系更多的事时间,将能做太多的事情,却又没办法催促朱慈烺下旨,速战速决。
第二天一早,周正一家三口,周延儒带了个孙子,五岁左右。
一群人站在山脚,看着葱葱郁郁的妙峰山,清晨舒爽,太阳初露。
“走。”周延儒笑的很舒朗,率先迈步。
周正头上骑着小恪儿,笑着道:“咱们也走。”
上官清跟在一旁,手里提着篮子,一身白衣。
五个人没走多久,周延儒就有些气喘,放慢脚步,向着周正,感慨的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刚刚入阁,风华正茂,爬这点山,完全不成问题……”
周延儒也是个传奇人物,年轻时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名噪大明,更是在三十六岁时入阁,这些年浮浮沉沉,两度拜相,着实是很不一般。
周正肩膀上扛着小家伙,回笑着道:“元辅才五十多岁,哪里说得上老。”
周延儒转头看向山顶,似乎有些热了,道:“这山不好爬啊,太阳一出来,越高的地方就越热……”
周正跟着向上走,道:“不都说是高处不胜寒,元辅怎么还热了?”
周延儒也继续走,道:“你十多年来不在朝中,难以体会,你若是坐到我这个位置,就会明白,什么叫做进退两难,进退维谷了。”
上官清看了周延儒一眼,没有说话,从周正肩膀接过小恪儿。
小家伙睡眼朦胧,趴在上官清怀里,继续含糊。
周正见周延儒这么快就转入正题,慢慢走了几步,道:“元辅还是元辅。”
周延儒没了上山之前的舒朗,打开天窗的道:“我知道你想做张居正,想要整顿大明,中兴社稷,但你在玩火,可还记得张居正的结果?”
张居正的结果,就是死后遭到清算,满门抄斩不说,尸体还被从棺材里扒出来,鞭尸,所推行的新政,被彻底推翻,否定。
由此可以想见,他之后的朝廷有多么的痛恨他。
当然,这里面,还有万历皇帝。
现在的情形,像极了万历初。
周正自然知道这些,迈步向上走,道:“万历皇帝啊,说起来,张居正在改革上颇有成效,这个帝师做的却是极其失败,推翻他改革的,就是这个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学生。”
周延儒见周正这么评价万历皇帝,不由得皱了皱,好在没有外人,停住脚步,喘息着道:“张居正此人太过严苛,一心想要教导出一个圣贤皇帝出来,结果适得其反了。”
周正赞同的点头,道:“元辅,想不想做帝师?”
‘帝师’,分为很多种,比如周正也算,满桂,赵率教等等,凡是有‘师傅’头衔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师,太子少傅之类都算,也就是所谓的东宫三师。
还有一些侍讲学士,讲经学士等等,也能算得上,礼法上,太子见了都要叫一声‘师傅’。
还有,就是专门教导太子,定时定点上课的,这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师傅。’
‘帝师’,也就是太子已经成了皇帝,皇帝的师傅。
比如,张居正当年就是万历皇帝的师傅,定时定点去给万历上课,万历一个不好,就会挨打,张居正是一个严苛的老师,你是皇帝,打的就更重。
周延儒听着周正的话,眉头一皱,转头看向周正。
他很不解,‘帝师’这个名头很有用,见到百官就自动高一级,皇帝见了也要恭谨行礼。
周正若是有了‘帝师’名头,在朝廷里行事,将会有诸多的便利,尤其是在内阁,地位将更加稳固,一般人难以动摇。
周正看着他的目光,笑道:“我只是个秀才,教不了皇上。”
这种借口,周延儒自然不信。
他盯着周正,沉默良久,老脸前所未有的肃色,语气却又十分平淡,道:“这件事日后再说。我有四个条件,你要答应我。”
摊牌了。
周正好整以暇,笑着道:“元辅要说什么?”
周延儒看着周正,道:
“第一,凡事由内阁决定,你不能擅端。”
“第二,每旬皇上要听政一次,任何情况都不能变。”
“第三,英国公如果涉案,再选一个国公守卫京城。”
“第四,重建五军都护府,一应调令,皆出于此。”
………………………………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面倒的谈判
周正听着周延儒这四个条件,并没有立即说话。
说白了,周延儒这些条件,看似是重塑京城,实则处处都是为了辖制他。
上官清放下手里的篮子,将一块糕点递给周延儒的小孙子。
五岁的小家伙看着上官清,喜色的道:“谢谢婶婶。”
周正猛的看过去,道:“叫奶奶。”
上官清猛的转头,以一种十分冷漠的眼神盯着周正。
周正连忙咳嗽一声,道:“咱们辈分不能低。”
上官清轻哼一声,懒得理他,照顾着还在昏昏欲睡,半睡半醒的小恪儿。
倒是周延儒的小孙子,拿着糕点,有些懵懂的看着三个大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周延儒摸了摸他的头,目光一直盯着周正,道:“你必须要答应我。”
周正接过上官清递过来的水杯,喝了一口,无悲无喜的道:“你应该知道,我随时能替代你,或者换了你。”
周正控制了京城,又有‘金銮殿行刺案’在手,想要拿下任何人都是一句话的事。
包括眼前这个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脸角硬冷如铁,毫不退缩,道:“就算你换了我,自己坐上去,你也做不了高弘图说的那些事情!”
“我可以架空你,陈演要明哲保身,张四知给李自成写过降表,户部,吏部,转眼间我就能拿到手。”
周正神色平淡,道:“我想要做什么,透过他们,一样能做到。你对我来说,无非就是一块挡箭牌,是你或者是其他人,没有区别,都无所谓。”
周延儒盯着周正,双眼有厉色,道:“你别忘了,还有皇上!皇上虽然年幼,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欺瞒的。若是朝野引起巨大波澜,司礼监完全可以掣肘你。不怕告诉你,李公公是我的人!”
周正嘴角抽了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小恪儿这会儿醒了,正喝水,眨巴了下眼,奶声奶气的道:“爹,李公公还说要给我送一个水车,还没送来。”
上官清神色微变,看向周正。
周正微笑示意,没事。
上官清又看向周延儒,目露冷冽。她怀里带了匕首,如果有不妥,她会杀了周延儒灭口。
上官清作为周正的枕边人,自然早就知道李忠是周正的人。
周延儒从上官清母子的话与动作里很快就察觉了,神色惊变,双眼怒睁的看着周正,一切动作都只为显示四个字:不可置信!
他怎么也想不到,李忠这个崇祯皇帝潜邸的老人,居然也会是周正的人!
什么时候的事情,是先帝时期,还是近来?
周正看着周延儒的表情,笑着道:“比你想的要早。”
周延儒强迫他冷静,心念飞转。
如此说来,整个京城,就真的都在周正手里了!
周延儒目光急急闪烁,一时间不知道飞过多少念头,脱口而出的问道:“你真的只想做张居正?”
周正看着他,道:“我若要做王莽,你拦得住吗?”
这句话,周延儒自然不信,要做王莽也不会是这个时候,当初周正率军击退闯贼,入京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现在反而会落下话柄,天下共讨。
那不是王莽,那是董卓。
周延儒盯着周正,道:“你到底要做什么?”
周正道:“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高弘图你不是见过了吗,那些是个开始。”
周延儒目光灼灼的盯着周正,眉头拧的更紧,脸角不断的鼓动。
明朝的文臣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从太祖,或者是成祖,还是英宗时候?
他们想要架空皇帝,皇帝垂手天下,无为而治,天下政务交给士大夫。
或者是,从张居正开始?
周延儒心里转动,又沉重的无法思考,铁青着脸,道:“你要怎么做?”
现在,轮到周正提条件了。
“第一。皇上认真读书,不干政,没有我的允许,不见朝臣。”
“第二,我会在内阁提出一个‘大明革新总纲’,成立一个‘革新事务总理衙门’,整合六部九寺的权职,设总理一人,由孙传庭担任,全权负责。我们都要支持他。”
“第三,我们要步调一致,展示朝廷的团结,对于反对革新的人与事,要态度统一。”
“第四,军务由我全权处置,任何人不得插手,军令全部出于征西廊。”
“第五,常规的政务,依旧由你处理,重大事项,要我同意。”
……
周正一连说了十二条。
周延儒老脸皱成一团,盯着周正,气的胸口不断起伏。
单是第一条,他就难以接受。
皇帝是大明的主心骨,若是朝臣见不到皇帝,天下岂不是乱套了吗?
周延儒太阳穴不停的跳,他知道他已经没有资格与周正谈判,却还是硬挺着道:“其他的我可以答应你,皇上每旬听政这一条,你必须答应。否则就算我今天死在这里,也不会点头!”
他们身后,跟着一队侍卫,都是军中老卒,周正多年的亲信侍卫。
周正看着周延儒的决然表情,心里嗤笑。这周延儒看似在保皇帝,实则是为了他自己。如果皇帝都被架空,他这个首辅还有什么用?
只要皇帝还在,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周延儒这个首辅就能得到凸显,不会彻底的边缘化。
周正暗自摇头,不在意的道:“你既然这么想,我就不为难你了。只有你与六部尚书,其他的不在列。”
周延儒心里顿时松口气,他真的害怕,害怕周正一意孤行,他阻止不了。同时,他也害怕,害怕周正令他血溅当场,横死在这里。
谈妥了这些事情,基本上大事定下来,不会有什么惊变了。
周延儒心神放松,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道:“继续爬山吧。”
周正转头看向小恪儿,道:“来,跟爹一起爬山。”
小家伙这会儿似乎醒了,对第一次爬山很是兴奋,一点头就拉着周正的手,跟在周正身旁。
他看了眼这个陌生的‘叔叔’,奶声奶气的道:“爹,山上有什么?”
周正道:“山上有个庙,咱们去拜一拜。”
小家伙也许模糊的记得,曾经跟着娘与大伯母去城里的庙里还过愿,哦了一声,又道:“那,我会有弟弟吗,大哥就有,我也想要。”
本来还紧张未去的周延儒,听着顿时僵硬的笑了,转头回来看向小家伙。
上官清抿了抿嘴角,瞪向周正。
周正心里嘀咕,这关我什么事情,嘴上却不敢说,看向周延儒道:“元辅,就没有其他的话要与下官说?”
………………………………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上好的挡箭牌哪里找
周延儒虽然与周正达成了‘平衡约定’,但很多事情还需要细细推敲,一时间想不了那么多。
他走在前面,走了十几步才道:“这个‘行刺案’,你打算怎么处理?”
“这个要看皇上什么时候下决心,不在我。”周正顺口答音。
周延儒皱眉,周正这句话看似对,实则还在敷衍。
周延儒似乎又累了,停在前面,喘息着转过头,道:“你是冲着宗室去的,还是冲着那些拦路人去的?”
周正拉着小恪儿,道:“宗室也是拦我路的人。”
周延儒有些疲惫,脑子也是,平复了下,看向周正道:“你到底想要怎么样?”
周正道:“那个革新事务总理衙门,孙传庭做总理,高弘图,马士英为副总理。我们回去之后,元辅就任命吧,而后,他们三人会向元辅汇报我们的改革大略,到时候,元辅就知道了。”
周延儒盯着周正,道:“我现在就想知道。”
周正唔了一声,道:“也简单,收回宗室一切封地,迁回京城十王府,定额俸禄。今后也不再封地就藩,一律依此列。”
周延儒一咬牙,抽搐着脸角,双眼大睁,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周正居然想要将天下宗室藩王遣回京圈禁?
周延儒一时间想到了很多,难以平静。
如果是以往,周正‘苛刻藩王,动摇国本’的行为是断然没有可能成功,现在情况却很特殊。
一来,小皇帝年幼,没有能力与外臣扳手腕;二来,这个‘金銮殿行刺案’,堵住了皇帝与文臣的嘴,即便有人想要反对,理不直气不壮。三来,就是周正要强推,天下也没人能阻止。
周延儒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表情,好一阵子,道:“你将英国公等牵连进去,打算将勋贵公卿也一网打尽?”
“凡是不干活只吃饭,还想砸饭碗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周正将要乱跑的小恪儿拉住,随口的说道。
周延儒心里很是难受,沉重又有些恶心,眼神有些飘忽。
看着太阳就要出来,周延儒心知他撑不下去,道:“我回去找高弘图,孙传庭谈,你自己爬吧。”
周延儒今天从周正嘴里要了‘准话’,确定了事态的后续进展,不会有大变故,又无力做什么,疲惫又有些意兴阑珊,想要回去。
周正要的只是周延儒继续乖乖的做安静的应声虫,微笑着道:“那我派人护送元辅回去,好生休息,注意身体。”
周延儒摆了摆手,拉着小孙子,慢慢的往回走。
周正一家看着他们的背影,停在阴凉处休息。
小恪儿眨了眨眼,道:“爹,他们怎么走了?”
周正作势将他抗到肩膀上,道:“他们不想上山,咱们走。”
“拜佛喽……”小家伙欢脱,挣脱周正的手,一扭一扭的向着山上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