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完我神情肃了几分,道:“我皇可以向征西伯承诺,五年内不南下。我们都知道,征西伯要专心休整内务,征西伯应该很需要这个时间。”
张贺仪冷笑,道:“我朝已平定西北之乱,二十万大军不日挥军北上,黄台吉还是考虑着怎么应对这二十万大军吧!”
宁完我摇头,道:“你们不会,一来,你们的二十万大军能够真正一战的精锐并不多;二来,二十万大军你们明朝的老本,不会轻易动用;三来,我大清国力扔在,你们没有必胜的把握。四来;你们朝廷也不会允许,即便以征西伯的威信,也做不到。”
张贺仪怔了怔,看着宁完我一会儿,转头看向周正。
他们内部确实已经决定,不会立即发动北伐之战,那是因为没有把握,倒是没有宁完我说出的这么多理由。
周正轻轻点头,道:“嗯,确实是聪明人。那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的情况,还能撑多久?”
宁完我笑着道:“我大清立国于山水之间,再难还能难于立国之初不成?”
张贺仪道:“是吗?那你们为什么这么着急要来议和?我还听说,你们那些王府贝勒都分配食物了?男的四处打猎,女的四处挖野菜?”
宁完我瞥了眼张贺仪,淡淡道:“张侍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贵我两国都不想开战,我们有着充分的合作条件,我相信我们能帮征西伯很多的忙。”
“比如?”周正道。
宁完我道:“比如,征西伯缺银子,我们大清有非常的多。比如药材,比如兽皮,比如各种古董字画玉器……”
………………………………
第六百三十五章 谈判
宁完我话音未落,扮演黑脸角色的张贺仪就冷着脸打断,道:“你说的这些,我大明比你们多,你们需要的话,可以用银子跟我们换。”
宁完我神色不动,看着周正道:“征西伯向来心思敏锐,通透,想必明白外臣的意思,不如我们开门见山吧。”
张贺仪扬起下巴,居高临下的道:“你们无非是撑不住,想要互市,从我大明弄粮食,你觉得,我们会答应?你们要是活活饿死,不是最称我们的心?”
宁完我表情平静又微肃,道:“我们不会静等着活活饿死,如果真的到了万不得已,不管是辽东,还是再次入塞,我们都会冒险一搏,这些,都不是征西伯想看到的。征西伯野心勃勃,正要专心于内务,怎么会容许我大清再次入关,兵临城下?”
张贺仪嗤笑,道:“你们敢来吗?敢来我就我让你全留下!你们还有多少兵力?三万,两万?就算蒙古那边还愿意跟你们结盟,又能有多少?他们还敢与我大明作对吗?”
宁完我神色不动,第一次没有立即反驳。
自从周正从军以来,面对建虏的作战策略一直都是‘血拼’,用尽全力,拼掉建虏的有生力量,不断的消耗他们。
这是一种十分无奈的战略手段,明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辽东几乎被打空了。但满清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就兵力不足,而今过去几年了,能上马的也不过两万之数。
随着满清实力的衰落,明朝不断取得胜利,与满清结盟的蒙古各部落心思也动了起来,与满清的关系渐渐没有那么牢固。
加上天灾之下,满清不事生产,内部出现了极大的危机。
因此,满清的状况,十分的不好,内忧外患!
这也是宁完我秘密来京城见周正的根本原因!
宁完我沉默一阵,再次抬头看向周正,道:“我相信,征西伯不会给我们拼死一搏的机会,那样大明将承受不可想象的代价。明朝九边,将再无安宁之日。”
张贺仪作为周正的亲信,对于宁完我的到来自然早就知晓,并且周系内部也进行过一番讨论。
听到宁完我要‘血拼’,张贺仪不再继续刺激,看向周正。
周正看着宁完我,淡淡一笑,道:“西北一定,我打算进行一次北伐。成败并不重要,只要动了,就会令你们加速消耗。并且,东江镇,辽东会一直动作,我相信,这样下去,你们最多只能坚持一年。你说要拼死一搏,我也很想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黄台吉还有没有这份心气与胆魄。”
宁完我在周正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周正的脸。周正表情平淡,眼神坚定,他分辨不出这些话里的真假。
宁完我暗自吸了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周正,道:“征西伯,以明朝的国力,做不到您说的这样。并且,只要败了一次,就会重挫你们的信心。在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决意北伐的时候,一切不过都是口舌之利。我们的条件只有一个:互市。现在轮到征西伯了。”
张贺仪见宁完我直接摊牌,情知满清是真的到了死角,否则不会这样‘低声下气’的来求和。
张贺仪瞥了眼周正,开口道:“第一,满清去国号。”
“不可能!”宁完我断然出口。
张贺仪眉头一挑,道:“宁完我,想清楚再说话。”
宁完我深吸一口气,沉着脸,道:“事关国祚,这一点我们决然没有谈判的余地。我知道贵国皇帝明年改元,到时候,我皇会派出我朝重要人物携有重礼前来恭贺,一应礼法,可,形同藩国。”
张贺仪这次眼神里有些诧异,黄台吉的这个让步可就有些大了,将满清放到了明朝藩属的地位。
张贺仪瞥了眼神色如常的周正,继续道:“第二,你们归还崇祯以来被你们劫掠的百姓以及财物,牲畜。”
宁完我没想到明朝会提这个要求,思索再三,道:“我们可以陆续归还,三年内还清。”
张贺仪立即就道:“明年二月之前,要还一半。”
满清现在就依靠劫掠过去的汉人种地,收那么一点可怜的粮食,要是归还张贺仪说的这些,元气必然大伤。
宁完我道:“十分之一。”
“五分之一。”张贺仪道。
宁完我咬咬牙,道:“好。”
张贺仪脸上一笑,继而道:“第三,要重新划定疆域,大小凌河到太子河,辽东的半岛,鸭绿江到凤凰城,皆归我大明所有,你们不得越界。”
宁完我看着张贺仪,又转向周正,道:“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我无权决定。”
周正一笑,道:“谈判就是需要时间,是彼此的一个磨合的过程,不着急,慢慢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这个‘我们’,到底指的是哪个‘我们’?
宁完我心里生怒,周正明摆是在威胁!
张贺仪一笑,道:“第四,每年进贡战马一万匹,银五十万,黄金十万。”
“好。”宁完我想都不想就答应了。这一点,他们可以做到。
张贺仪盯着宁完我,道:“第五,未来三年,你们的兵马不得出沈阳,不得讨伐,支援。”
宁完我双眼微睁,看着张贺仪,又转向周正,稍稍片刻,道:“征西伯,打算对什么地方用兵?”
张贺仪道:“这些你们不用问。”
宁完我心里其实已经猜到了,明朝能对外用兵,而且估计他们支援的,只有蒙古部落。
宁完我思索再三,道:“我需要请示我皇。”
张贺仪笑着道:“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第六,我朝陛下明年改元,黄台吉必须写贺表,要用‘臣’字,这一点,没有回旋余地。”
宁完我眉头深深皱起,心里叹气,无奈。
但凡有办法,他也不会来这里求和了。
宁完我道:“我需要请示我皇。”
张贺仪不在意,道:“第七,你们需要表达诚意,派遣一个质子到我朝,一定极其重要的。”
这一点,宁完我倒是不在意,道:“可以选我朝一个皇子。”
张贺仪摇头,道:“除了一个皇子,还要一个人陪着,就多尔衮吧。”
………………………………
第六百三十六章 没皮没脸
宁完我眉头拧起,多尔衮近来在满清确实有不断崛起的迹象,却也还是个普通的贝勒,明朝为什么点名要他?
“可以。”宁完我想不出所以然,却也不在意,答应了下来。
张贺仪瞥了眼周正,道:“这些是泛泛,具体的细节,我们会另外派人与你谈。”
宁完我见张贺仪说完,看向周正,深吸一口气,道:“我们希望互市的地方在两处,一个是朝鲜,一个是辽东。”
张贺仪当即打断,道:“只有张家口,没有其他。”
宁完我神色不变,道:“明廷不能限制互市的门类,也不能限制交易。”
张贺仪笑眯眯的道:“不会,我们现在正在改革商业,崇尚自由贸易。”
宁完我神情暗凛,不过他也知道,明朝肯定不会轻易答应互市,即便答应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也未必就能拿到手。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撕开一个口子,只要有口子,粮食,就有办法运回沈阳!
宁完我暗自鼓气,道:“我希望征西伯能先行提供十万石粮食,作为我们诚意的回应。”
“不可能!”
张贺仪将黑脸扮演到底,道:“你们没有完全答应我们的条件之前,决然不可能先互市,更别说给你们粮食!”
宁完我嘴角动了下,心里越发无奈。
他在进行的这场谈判,没有一点主动权,屈辱至极!
周正见差不多了,撩开窗帘,道:“六辙,还有多久到?”
刘六辙看了眼,连忙道:“一炷香时间左右。”
周正点点头,看向宁完我,道:“多尔衮来的时候,带五千骑兵来,就当是我借的。别摇头,黄台吉会答应的。”
宁完我来不及拒绝,心头越发沉重。
周正将他们当成了砧板上的鱼,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征兆。
宁完我想着黄台吉曾说的‘周征云,我大清不世之敌’的话,心里想着,要是有匕首带进来多好,他就能拼死杀了周正,为大清杀死这个大敌!
宁完我自然是不可能带着匕首上马车的。
等快到京城的时候,周正看着他,微笑着道:“宁先生,不回去看看家乡父老,祭奠一下父母列亲?”
宁完我脸上毫无动容,道:“有劳征西伯关系,外臣心坚如铁,这样小小的激将法对我无用。”
“还真是没皮没脸啊……”
张贺仪看着头顶,自言自语的道。
宁完我依旧神色不变,道:“征西伯,就在这里放下我吧。”
张贺仪猛的看向他,道:“你有没有想过,去找周首辅谈一谈?他是首辅,或许能给你们想象不到的好处?有没有熟悉的人,没有的话,我找人给你们穿针引线,介绍一下?”
宁完我脸角抽搐了下,看向周正道:“征西伯放心,我们知道明朝谁在做主,不会与周延儒有什么接触,也不希望我们成为征西伯打击异己的工具。”
周正不在意的一笑,目送他下了马车。
宁完我下了马车,看着周正马车渐行渐远,神情凝重。
他身后一个形若侍卫,穿着常服,带着寒帽的男子,低声道:“怎么样?”乾坤听书网
宁完我轻轻摇头,道:“周征云一句实话都没有,全部在向我们开条件。”
男子默默一阵,道:“早就料到了。”
宁完我想了又想,道:“我们除了明朝,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我们还得想其他办法。”
男子道:“要在年底之前想到办法。周延儒一系大多贪心,找到合适的中间人,不要在乎银子。”
银子,金子,古玩字画这些现在对满清来说,毫无用处。
宁完我轻轻点头,道:“我想办法接触一下。不过要小心,周征云在京城撒下了天罗地网,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发现。”
男子道:“谨慎,不能前功尽弃。”
宁完我点点头,他们这次入关,前途凶险,压力巨大。
……
周正的马车缓缓入城,张贺仪坐在周正边上,沉思着道:“大人,建虏怕是真的快不行了,是不是该想点别的办法?”
周正看向他,道:“你是说发兵?”
张贺仪摇头,道:“发兵是下下策,我们的骑兵还差的太多,要是重演萨尔许之战,那就得不偿失了。下官的意思,做出足够的姿态,疲敌之计。”
周正身形摇摇晃晃,思索一阵,道:“你觉得,谁人可做蓟辽总督?”
随着西北平定,大明朝廷的目光再次转向辽东,周正身上挂着的蓟辽总督,该给别人了。
张贺仪作为兵部侍郎,自然早就考虑过这些事情,斟酌着道:“之前,有人透过话来,一个是杨嗣昌,一个是洪承畴,下官倒是属意卢建斗,还需大人通盘考虑。”
杨嗣昌与周正有一段恩怨,后来因为与建虏议和事泄,被下狱,本来要处死,却因为一直有人求情,被耽搁,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这位也是命大,至今还活着。
洪承畴比杨嗣昌更早入狱,罪名是‘滥杀无度’,后来被削籍返乡。
“都是不甘寂寞的人啊……”周正有些感慨的说道。
张贺仪点头,瞥了眼两边窗户,低声道:“大人,我们之前商议过,觉得不能完全排斥,还得拉拢一些像李邦华这类的人,不止能缓解我们的压力,减少阻力,很多事情,他们做,比我们做,事半功倍。”
‘杨嗣昌’三个字在周正耳边已经出现不止一次两次,这位看来是真的有复起之心了。
周正道:“明天就要祭祖了,今晚将元辅请到我府上,一些事情,该定下来了。”
张贺仪躬身,道:“是。”
定下的,不止是一些事情。包括朝廷的改制,权力分配,官职的瓜分,有京官,也包括地方上的十三巡抚,总督。
再有就是各项律法的默契,大明律,税,田亩,户籍等等。
这些都需要定下,因为,卢象升很快就会班师回京,过年也没多久。
最重要的是,他们撒下的网,差不多了。
马车晃晃悠悠的入城,直奔皇宫。
周正神情平静,眼神里透着好似燃烧的坚毅。
张贺仪面无表情,右手手指不断的摩挲着。
向来镇定的他,这一刻,居然有些紧张了。
………………………………
第六百三十七章 保守派
周正还没到皇宫,又一场大戏在燕台诗社发生。
不知道是顾炎武得到了周正的暗示,还是复社的咄咄逼人,王学的左右两派,居然公然‘约架’,场面极大,聚集了近两千人。
这些人有朝野官吏,也有未入仕的候补,待考的士子等等,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开始争论的是王学发展方向,继而就转到了朝局。
对于明朝这么多年的弊端,历代都有争论,不乏‘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却鲜少有改变。
而今,现在的朝局在很多人看来,是绝好的机会,因此纷纷发力。
‘二张’的复社,他们的主流想法就是‘中兴’,他们希望‘恢复祖制’,肃清吏治,在他们看来,只要肃清吏治,‘众正盈朝’,就能中兴大明,反对所谓的‘变法’,认为这会动摇大明的国本,是毁灭之举,坚决反对。
顾炎武,黄宗羲是王学左派,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一些苗头,他们自然反对‘二张’的修修补补,要求彻底革新,甚至于公然主张限制君权、专权,要求发展商业,平等对待民众等等。
双方各派人站在台上,你来我往的喷口水,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有道理没道理嘴上都不饶人。
围观的人起初听的津津有味,后面就发觉不对劲了,因为双方的阵营越发的明晰,互相攻讦,隐隐将背后的势力给点了出来。
‘二张’,张博,张采的背后是钱谦益,是周延儒,这一点早就被人看出来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则相对模糊,一直给人势单力孤的感觉,但现在,他们背后的征西伯,周正的名字呼之欲出。
太多本来还迷糊的人,终于明白,这哪里是什么‘学派之争’,明明白白就是党争的延续,是当今朝廷发展路线之争!
不少人面沉如水,眼神闪烁的盯着台上的双方。
两方的争斗看似与他们无关,实则与他们息息相关,甚至关乎他们的命运!
这场‘文会’持续了两个多时辰,最终以‘二张’大获全胜,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不仅因为王学左派不被广泛接受,提出的政治观点也令绝大多数人反对。
是以,与前几次的辩论一样,复社大胜。
‘二张’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离开,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则人丁冷落,稀稀疏疏。
黄宗羲满脸无奈,叹气道:“二张学问满腹,偏偏如此执拗,我等还能听进去他们的,他们是半点听不进我们的啊……”
王夫之也是连连摇头,道:“张采说‘大势所趋’,还真是如此啊……”
顾炎武等人看着‘二张’被上千人簇拥,神情各异。
“宁人,你打算怎么办?”黄宗羲看向顾炎武道。
宁人,顾炎武的字。
王夫之跟着道:“我们连翻大败,怕是在朝中无立锥之地,即便是翰林院也待不下去了。”
黄宗羲不等顾炎武说话,忽然接着道:“上次你说,征西伯的很多变法方略与我们不谋而合,征西伯也希望我们多多宣传,你们说,征西伯会不会重用我们?”
王夫之顿时目光热切,不过二十出头的,这是渴望做事情的年纪。
顾炎武却是摇头,道:“征西伯的想法我揣度不出,纵观流出来的东西,比我们想的要深远,还要出格,并且,我们未必能帮上什么忙,你我不过刚刚入仕,能力,人脉皆无,征西伯高高在上,手底下有的是人才,怎么会看得上我们几个毛头小子?”
王夫之热切的目光顿时消散,有些无奈的苦笑道:“复社这些若是把持朝廷,只怕真如他们所说,又是另一个东林党,不知会不会惹出另一个阉党来。”
黄宗羲,顾炎武跟着叹气,他们虽然年轻,却也见识了大明朝局的可怕,党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从不停止。
周正回到征西廊,片刻不停,就盯着西北。
楚金综合各处情报,道:“大人,卢总理对于吴三桂等人的围追堵截失败了,吴三桂等人利用四川的复杂地势,与当地土司勾结,阻拦了官兵追击,现在,应该奔向贵州。贵州地广人稀,并没有多少军队,恐怕拦不住他们。”
周正听着,默默点头。
何止是贵州,云南也没有,甚至是湖广都没有多少。
若是吴三桂突然进攻湖广,而后进逼江西,甚至是南直隶,那麻烦就大了。明朝的大部分兵力在西北,根本没有力量阻挡吴三桂。
不过,吴三桂应该也清楚,真的深入大明,即便给大明再大的损失,那他们也就再也出不去,只有败亡一途!
楚金看了眼周正,继续道:“下官已经按照大人的命令,给安庆传令,命令史可法,陈奇瑜率军南下,一来堵住吴三桂等北上之路,而来也稳固云南。”
周正轻轻点头,道:“命曹文诏尽快整兵,全速行军,赶赴应天,坐镇南直隶。”
现在,不止是南直隶以及南方的百姓,官吏忧虑不安,周正以及明廷也是如此,厄需将西北大军抽出来,镇压各地。
楚金应声,道:“另外,秦良玉来报,说是甘肃镇外有鞑靼的踪迹,似乎要寇关,却又没动。”
周正眉头挑了挑,继而冷哼道:“给秦良玉拨付二十万粮食,白银三十万,稳固长城一线。告诉他,朝廷会尽快给他派遣援军,务必不能有失!”
楚金飞快记下,而后道:“另外就是,卢象升可能会在五天内到京,是元辅的命令。”
周正点头,道:“我默许的。”
楚金又翻了翻手札,道:“暂且这么多。”
周正对他摆了摆手,招来姚童顺,道:“我晚上要在府里宴请元辅,你去状元楼叫一桌好菜。对了,将杨嗣昌请出来,也叫到我府上。”
姚童顺应着,道:“大人,杨嗣昌,怕是未必肯出来。”
杨嗣昌与周正到底是有些‘仇怨’,他未必肯出山,即便出山,也不会站在周正一边。
周正神色不动,道:“你去说一声,亲自去。”
姚童顺抬手应下,告退出去。
周正这才轻吐一口气,拿起茶杯来,喝了口茶,心里依旧在细细琢磨。
随着西北平定,以及明年改元,改制,朝局必然大动,需要认真的筹谋,步步推敲。
………………………………
第六百三十八章 妄念
周正在征西廊坐着,梳理着各类事情。
他的班房内进进出出,一些不常在京城里走动的人陆续出现,比如原山西布政使吕大器,福建布政使俞怀远,原南京礼部尚书凌家皓等等。
这些人与周正谈的时间或多或少,但透露的消息无疑十分明确。
征西廊不知道多少人,这些人在征西廊出现后,迅速就传遍四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