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廷-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偌大的陕西,居然被瓜分完了!

    高弘图又说了好一阵子,继续说道:“宗禄也是一个大问题,朝廷每年给宗室的俸禄,在万历十年是一百八十五万石,天启六年是二百九十万,崇祯十一年,是三百五十万石。如果没有改变,不说后面的宗室亲王无地可封,朝廷也养不起他们……”

    周正听了半晌,道:“说说你的想法。”

    高弘图擦了擦嘴,道:“第一,宗室不可无限增长,需要限定俸禄,自食其力。第二,诸王不就藩,遣散诸王府,包括侍卫,长史,以后在京中不再设。第三,对于宗室的赏赐,婚丧嫁娶等也要严格控制,否则总有一天,还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周正唔了一声,道:“嗯。现在怎么办?”

    现在抄没了天下宗室的王府,家产,田亩等等,这是一笔不可想象的数字!

    高弘图叹了口气,道:“下官也为此发愁,虽然早有准备,还是超乎想象,还有加上那些勋贵,那些叛臣,抄没的田亩,没有我大明的一半也差不多,户部已经不堪重负,难以短时间内清理完毕。下官已经想办法从各处抽调人手,争取用半年时间来处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接收回来这些土地,怎么处置,也是个大问题。交给地方,不放心,户部来做,又杯水车薪,鞭长莫及……”

    周正看着他,轻轻点头,道:“你抽调的人手并不够,另外,我会找元辅,给你权力,任命全国省府县的户房,再加上各省巡抚即将上任,有上到下一起配合。嗯,都田司是不够的,这些田亩,自然要分给百姓,怎么分,要仔细研究。还有其他那些的财产,可以走周氏票号,由他们储备,出具存根,或者折现给户部。”

    高弘图神情思索,户部现在压力巨大,权财最诱人,不知道多少人在盯着这块肥肉,要是一个不好,闹出什么事情,他们这个户部尚书就得是‘罪魁’!

    高弘图想了又想,道:“大人,下官想出京走一趟。”

    周正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继而笑着道:“好,安排好京中事宜,我派人保护你。”

    高弘图见周正肯让他出京,心里一松,起身道:“是。谢大人。”


………………………………

第六百五十一章 风满楼

    周正一系的动作越来越多,给与各方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杨嗣昌,高弘图,甚至是孙传庭等人在年关前相继出京,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三司的审案从未间断,大大小小的逆犯被问罪。城东的菜市口的处决一直没断,每天都有人被处斩。

    三司衙门,锦衣卫,东厂的大肆追查,诛连,抄家,抓人更是如火如荼,蔓延到了整个大明。

    同时伴随的,十三道巡抚,总督等的相继出京赴任,以及十三道总兵率兵进驻,稳稳的压住了地方上不安,慌乱情绪。

    月中之后,周正亲自出京,送卢象升去辽东赴任。

    钟粹宫。

    朱慈烺面无表情的坐在台阶上,静静的看着宫外。

    他身后有一个小太监,轻声道:“万岁爷,按照三司的日程,今天,太康伯,嘉定伯就会被处斩。”

    朱慈烺眼角抽了一下,默默无声。

    他心里很清楚,之所以他与周正的关系急剧恶化,甚至是生死相对,完全是嘉定伯周奎的主意。他们想要从周正手里夺取兵权,还想要赐死周正。

    但结果令他们十分意外,周正不是以往的那些文武将帅,周正会反抗,更是将一杯毒酒端到了朱慈烺嘴边!

    保皇党与权臣的对碰中,全军覆没!

    小太监看着朱慈烺的背影,抿了抿嘴,不敢再说话。

    朱慈烺也没有说话,有个人告诉他,要他多看书,看《神宗实录》,他看出了许多的心得。

    内阁大院。

    周延儒近来压力极大,周正一系的獠牙不断的外漏,朝野之间的反弹都会聚集到他这里,令他头疼不已。

    这会儿张四知站在他身前,递过一道文本,道:“大人,这是三司近来抓捕的人,五品以上,六十多人,八品以上三百多,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增加。”

    周延儒接过来,看了眼,又瞥向李日宣。

    李日宣抬起手,道:“孙传庭在吏部重新搞了一套考核方法,还在对地方官府的权责进行重新划分,其中按察司一部分职权会并入大理寺,由大理寺垂直管理,不再属于地方。”

    周延儒神色不动,又看向李觉斯。

    李觉斯道:“征西伯那边有一个‘礼制小组’,全部是王学激进派,顾炎武那些人,要对礼法进行删减,修订,涉及方方面面,触及国本,不能不重视啊。”

    眼见周正那边动真格了,周延儒一系的是再也坐不住。

    周延儒看过后,放到一边,神色沉思,好一阵子,道:“我是内阁首辅,没有我的大印,这些都不算数,还有机会,无需担忧。”

    张四知等人其实已经看出来,周延儒为了权力,已经一再的向周正低头,这一次,难道又要让步?

    与此同时,田珍疏坐在钱谦益的班房里,神色凝重的说着话。

    钱谦益一脸笑呵呵的,心里却是苦涩挣扎。

    这些叛逆大部分出自江南,钱谦益作为宿老,与其中很多人关系匪浅,并且在前期的营救中,他露出了太多的破绽,现在别说救人了,他只求着周正‘分寸’的,不要牵累到他。

    田珍疏仿佛不知道这些,苦口婆心的道:“大人,逆案现在不断扩大,下官忧心会株连无辜,还请钱阁老约束一二,切莫冤枉好人……”

    不管怎么说,钱谦益也是逆案的主审官,麻烦第一个要找到他头上。

    钱谦益强忍欢笑,道:“田侍郎放心,朝廷自有分寸,不会牵连无辜,也不会无限制扩大,这是内阁的集体决定,这些案子,争取在年底前结束。”

    田珍疏双眼一亮,道:“阁老,这是内阁集体意志?征西伯呢?”

    钱谦益故作不悦,道:“征西伯也是阁臣,他也得服从内阁的决定,莫要胡说。”

    田珍疏登时会意,这应该是周正的态度,不然钱谦益不敢公然抛出来。

    田珍疏心里激动,站起来道:“谢大人!”

    钱谦益心里多少舒服了一些,笑着道:“告诉其他人,莫要乱来,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但凡无愧于心就是了。”

    田珍疏连忙道:“是,下官谨记。”

    田珍疏从钱谦益班房出来,抬头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进了李邦华的班房——太仆寺旗黄彬德。

    这个人是原内阁首辅叶向高的姻亲,也是游离在‘二周’之外的。

    田珍疏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向外面走去。

    黄彬德进了李邦华班房,一番见礼之后,就大倒苦水,道:“李阁老,现在三司,锦衣卫,东厂横行,不说南北二京,就是整个但都人心惶惶,天下百官惶恐忧虑,无心用事,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啊……”

    李邦华被明升暗降,从实权兵部尚书入阁成为阁臣,权力大大削减,现在更是恐有虚衔,没有实权。

    他神色铁硬,看着黄彬德冷声道:“你列给名单给我,都是那些人无心用事,我给他们罢了,让他们安心回家,省的他们夜不能寐,转辗反侧!”

    黄彬德一怔,没想到李邦华是这个反应,心里嘀咕:莫非,这李邦华也倒向了周征云?

    黄彬德被一顿训斥,不敢再多言,呐呐的告退离开。

    京中是鱼龙混杂,龙蛇并起,沸沸扬扬。

    周正先是将卢象升送到了山海关,见了方一藻等辽东文臣武将,好好的嘱咐一番,给卢象升站台,待了两天,又转道去天津卫。

    这里算是周正的大本营,自然不能懈怠。

    他与天津卫的的诸多官员聊天,当场许诺带二十人入京,令偌大的天津卫颇为振奋。

    到了晚上,周正在天津卫的周府,与周老爹在房间里,煮着茶,吃着点心,说着京中内外的事情。

    周清荔听得多,说的少,一直到天亮,两人的话头才算收住。

    周清荔轻轻吐了口气,笑着道:“回去后,注意身体,几个孩子都大了,多操操心。”

    周正眼见周清荔临了也不肯说几句关于朝政的话,心里轻叹,也不再开口劝说周清荔回京,道:“爹,那您在天津卫多注意,有什么事情,就给我跟大哥写信。”

    周清荔点点头,笑着。

    周正躬身,而后退出了周清荔的书房。

    等周正走了,福伯才从外面进来,拍打着雪,道:“老爷,又是何必呢?”

    周清荔看着雪地上周正的脚印,默默摇头。


………………………………

 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子

    周正现在的时间非常紧迫,从天津卫回来,还没有休息,就在各个部门走动。

    周正第一个走的衙门,就是户部。

    户部尚书高弘图已经离京,左侍郎胡江禾抱着一堆文书,与周正道:“大人,事情比我们预估的要严重的多。这些亲王,即便他们藏匿了不少家产,明面上抄来的,也不可想象。目前白银有两千三百万,预计最终可能高达四千万左右。庭院铺子等等,也是无数,折算出去,少说也有几百万。各种宝物,一时间也难以估算。至于田亩,下官估算,预计在三百万顷以上……”

    一顷是一百亩,三百万,就是三亿亩!

    四千万白银!

    周正双眼眯了眯,自语道:“够了。”

    胡江禾一怔,道:“大人,什么够了?”

    周正笑了声,道:“我会命各部门配合好你们。一定要给我弄的清清楚楚,要是有人暗中做手脚,可别怪我处置严厉。”

    胡江禾连忙道:“大人放心,高大人与下官等做了严密的防范,确保不会有人从中作梗!”

    这么大一笔数字,不会没人伸手,里面,外面的,想拦都拦不住!

    周正摆了摆手,道:“加紧做,人手不够,我想办法再给你调配。”

    胡江禾道:“是。大人放心,下官等在加班加点,争取在三个月内清算完毕。”

    周正点点头,在户部代了半天,下午去了周氏票号。

    成经济,上官勋等最近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夙兴夜寐。

    成经济带着周正在票号里转着,同时说道:“东家,目前票号接收了各地的银子八百万,其他的铺子,院落,金银珠宝也在想办法折算出去,由于数目比较庞大,一时半会儿无法完全卖出……”

    周正背着手,慢慢的踱着步子,道:“嗯,朝廷这一次的动作很大,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你们全力帮忙,顺手也完成既定计划。”

    成经济应着,道:“票号正在急速扩张,预计明年年底,每个府设立一个分号,勾连天下。同时,我们也将原本朝廷裁去的驿站给整合起来,准备用来作为运货的中转,同时也开客栈,酒楼等生意……”

    周正听着,眉头一挑,不动声色的点了下头,没有评价。

    上官勋跟在一旁,接着话道:“票号已经接了户部造币的任务,新币正在不断的印造,预计明年能发出三千万……”

    周正这次说话了,道:“这件事要抓紧,朝廷预计在后年正式的废除旧币,包括铜币,散银,宝钞之类,你们要打好基础,争取五千万……”

    成经济与上官勋连忙应着,道:“是。东家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周正嗯了一声,走了几步,又道:“岳父,年后,我给你一个朝廷特使的身份,你在京城,在南直隶,号召各大商人,大户,组建一个联合商会。这个商会有几个目的,第一,这是商人的民间约束机构,也可以起草商业法规给朝廷参考,协助朝廷做些事情。第二,是联合起来发展海贸,人多力量大,明年朝廷会开海禁,鼓励出海,也会有官方商队。第三,这商会的会长,朝廷会给予一个三品官的虚衔,设立七大理事。”

    周正说的看似明了,实则含糊,但这三条,足够动人心!

    上官勋沉吟着道:“如果是这样,将来我们向天下借钱,替换旧币,也是事半功倍。”

    周正微笑,道:“嗯,好处诸多,慢慢会发现的。”

    上官勋连忙应下,道:“年前我就出发,各个地方我都走一遍,再设立一个入会门槛,没银子的不能进。”

    周正神色微动,看了眼上官勋,这个老丈人倒是反应的快,他之前还没想到这个,单单这个‘会费’怕也不小的收入啊。

    小半天,周正从周氏票号出来,又前往工部。

    周方是头疼不已,偌大的工部,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

    不说两京的各种宫殿年久失修,失火雷劈的也不少,其他的皇陵,祭祀地,以及各处官衙,加上地方上的官道,河渠,桥亭等等,仔细看去,简直就可以重建了!

    周方喝了口茶,揉着僵硬的脸,道:“我是看明白了,偌大的大明,就差砸了重建……”

    周正知道周方一夜未睡,道:“你打算怎么办?”

    周方头疼的厉害,道:“能怎么办,找朝廷要钱,捡重要的办,其他的,等国库好一点再说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方当家,才知道事情有多难。

    周正喝了口茶,没有废话,道:“这次逆案,三司,锦衣卫,东厂抄没了大量的资产,少说也有几千万,我会让户部给你拨个三百万。”

    周方双眼大睁,惊喜莫名,道:“真的,有三百万?”

    三百万啊,大明一年国库也就这么多了。

    周正点头,道:“宫殿,官衙这些先别修,可以等等。官道,河渠着力,受灾的百姓那么多,以工代赈。”

    周方听着‘以工代赈’四个字,双眼一亮,道:“好。这个办法好!我去哪领银子?”

    周正苦笑的摇头,道:“行吧,先去户部走个流程,然后去周氏票号领,分批次,不会一下子全给你的。”

    周方连忙道:“别说三百万分批次了,就是二十万分批次,也够我睡着笑醒的了。我这就去!”

    周正拦不住他,本来还有很多事情要说,只能留着什么时候回府再说了。

    周正在六部转悠,刚要回转他的班房,范文景就一脸笑容迎了上来,抬着手道:“征西伯,下官能否借一步说话?”

    这位是周延儒的贴身大秘,周正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笑呵呵的道:“好。”

    范文景与周正来到一个旷僻处,稍一犹豫,道:“征西伯,下官听说,这一次抄家,所得不少,是否归入国库?”

    周正哪里不知道范文景的意思,直接道:“之前我与元辅商定,收入划定,各凭本事。”

    范文景立马陪着笑,道:“下官来,元辅并不知情。征西伯也知道,现在国库空虚,西北又急需赈抚,元辅的压力极大,不论如何,还请征西伯缓解一二。”


………………………………

第六百五十三章 试探

    周正看着范文景,微笑道:“元辅不知情,其他人知不知情?”

    范文景知道瞒不过周正,但这件事只能大家心知肚明,不能拆穿,他故作犹豫的迟疑了一会儿,道:“其他大人,应该能猜到。”

    周正唔了一声,道:“是一次性的,还是会一直纠缠?”

    范文景连忙道:“下官并非市井之徒,决然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纠缠。”

    周正背着手,想了想,道:“我记下你的话了,要是哪天有人再找上门,我就到元辅面前好好说道说道。说吧,你打算要多少?”

    范文景看着周正,心里想好的数字,还是变了下,道:“八十万。”

    周正神色微动,道:“八十万?”

    范文景神情肃色一分,道:“最低不能低于五十万。”

    周正笑了,审视着范文景,道:“你可知道,这才抄没,总数可千万计?”

    范文景点点头,道:“一千万,总该有的。”

    周正心里蹲守时若有所悟,感情周延儒等人并不知道内情,也不知道这些大人物到底有多富,至少,认识的有些浅薄。

    周正心里计较一阵,直接道:“具体数字,比你们预想的要多。一口价,一百万,以后谁也不准来烦我。”

    范文景大喜过望,连忙道:“征西伯放心,一百万足够,下官以元辅的名义承诺!”

    周正面上答应,心里暗笑,等你们日后发现了,区区一百万,怕是周延儒都得红眼啊。

    周正点头后,转身便回到他的班房。

    范文景匆匆汇报给周延儒,一脸脸色。

    周延儒就更高兴了,拍着桌子,道:“一百万,这能做多少事情啊……”

    一百万,真的是一笔大数字,在没有战争拖累的情况下,能运作太多太多的事情!

    范文景看着他,道:“元辅,那先做什么?”

    周延儒想了想,道:“宫里宫殿都修一修,南京那边也是,然后赈抚西北,长江,黄河决堤,也要一些……”

    范文景听着,倒也没有觉得不妥,点头应和。

    等周延儒说完,范文景瞥了眼外面,上前低声道:“大人,那建虏使臣还在京城,已经不少日子了,不见见吗?”

    周延儒笑容满面收敛,沉吟良久,道:“建虏所来,无非是为了互市,这一点,我不会答应。”

    范文景道:“我从户部那边得到消息,征西伯好像答应了。”

    周延儒神色立变,冷哼一声,道:“我是元辅,他周征云答应,我不答应,也不能成事!命张四知盯着这些人,周征云要是乱来,将这些人全给我抓了!”

    范文景应声,转身出去。

    大明的文官集团,在明亡的最后一刻,依旧是主战派,主和派要么别有心思要么昙花一现,始终未成气候,这一点,与宋朝几乎是相反的。

    明朝这边的改革是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相形见绌的就是满清了。

    宁完我一直悄悄的在京中走动,一边了解明朝格局,一边在试图行贿,找到可以合作的人。

    此时,宁完我与一个黑衣侍卫模样的高大男子站在屋檐下,久久无语。

    “这场雪快赶上沈阳了。”高大男子轻声说道。

    宁完我神情有些凝重,道:“明朝的朝廷虽然看似纷乱,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团结,想用离间或者行贿,基本没可能了。周征云此人心思难测,不见兔子不撒,想要互市,还得另想办法。”

    沈阳背面是凄冷西伯利亚有,西方是蒙古荒漠与草原,东南就是朝鲜与大明。

    在如此严酷的天灾之下,他们能求助的,只有大明。

    但他们与大明仇深似海,明廷怎么可能会公然资敌,养虎为患?

    高大男子沉默,不知道过了多久,他道:“大汗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

    黄台吉一直病着,虽然对外说是小病,亲信的人都知道,黄台吉病的很严重。

    宁完我也是沉默好一阵子,道:“陛下洪福齐天,不会有事。我们在这北京城,还得继续想办法。”

    高大男子道:“明朝封锁了鸭绿江,长城九关也都重新梳理,走西口是没可能了,除非明朝的守兵参与。”

    宁完我摇头,道:“不说周征云军法严苛,谁都知道周征云对我大清抱有强烈敌意,守卫九关的都是他的亲信,没人敢乱来。”

    高大男子看着宁完我的侧脸,道:“只有互市一条路?”

    他们等不及了,沈阳急需粮食!

    宁完我深吸一口气,感觉着冷气入肺,头脑清醒了一点,道:“我再去找周征云,不管他们什么条件,我们先答应下来,只要熬过这个冬天,等到来年初夏,我们就有其他办法!”

    高大男子沉默一阵,道:“周征云此人反复无常,你要小心。”

    宁完我大步向前,走入雪地,准备去周府等周正。

    周正太忙了,忙的脚不沾地。

    几乎每一件小事情都会落在周正的案头,仿佛他才是首辅。

    等到晚上,周正回府的路上,刘六辙坐在边上,道:“二少爷,孟贺州从沈阳传回来消息。说是黄台吉病的不轻,建虏内部关于嫡嗣之争已经浮出水面。建虏仅剩的两万兵马,一直驻扎在沈阳,与蒙古那边的关系虽然看似在加强,实则有些疏远,黄台吉想要与科尔沁部再联姻,被科尔沁婉拒了。”

    周正听着,心里细细计较。

    历史上,黄台吉确实在明年左右没的。

    那么,蒙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占建虏,还是大明?或者,观望?

    蒙古在建虏最重要的一条臂膀,如果打断了,那建虏就没有资格与明朝讨价还价了。

    周正心里想着,道:“科尔沁那边,你想办法渗透一下。明天记得提醒我,以内阁名义,给科尔沁大汗写封信。”

    刘六辙应着,而后道:“黄台吉的诸子都年幼,按照建虏的传统,可能会有两个人辅政,以建虏的声望来看,一个是济尔哈朗,一个是多尔衮。”

    周正嗯了一声,道:“宁完我还在京里,还得再试探,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