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正好不容易进了府,问道:“老爷,大少爷回府了吗?”
墙内的家丁道:“老爷在书房与福伯下棋,大少爷还没回来。”
刘六辙这个时候也翻过来了,道:“二少爷,你忘了,大少爷让我带去九江阁那了,现在还在那边。”
周正记得这茬,道:“他在那边做什么?”
刘六辙道:“我之前在那看了一会儿,大少爷就是走走看看,他好像很有经验,在指挥刘师傅,刘师傅还很听他的话。”
周正听得一怔,周方是进士,在国子监待了几年,去年又跑去山东做了知县,难道是在山东学的?
周正生怕周方乱改他的设计,与刘六辙道:“明天提醒我去一趟九江阁。”
不等刘六辙答应,周正就奔着周清荔的书房走去。
他想问问,天启与周老爹谈了什么,毕竟周老爹在乾清宫待了是有一个多时辰。
走进房间,周老爹与福伯正在小桌上相对而坐,在黑白之间斗智斗勇。
福伯看到周正进来,笑着道:“二少爷回来了?”
周清荔则神色不动,漫不经心的落子,道:“皇上没见你多久?”
周正已经走到他身后,看着棋盘,嗯了声,道:“皇上不舒服。”
周清荔眉头皱了下,道:“与为父倒也没说什么,无需忧心。”
周清荔显然知道周正来的目的,直接说了。
周正看了眼他的侧脸,想了想,道:“有没有让爹复起?”
周清荔看着棋盘,摇头道:“没有。”
周正站在周清荔身后,神色沉吟。
天启唱的这是哪一出,就是把他们叫进宫,真的闲聊一番吗?
周清荔落了一子,转过头,看着周正道:“皇上与你说了什么?”
周正回忆一番,道:“没有什么,就是几句闲聊。”
天启真的是闲聊,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一点暗示都没得。
周清荔审视了周正一会儿,又转回去,淡淡道:“那你就不要掺和朝堂的事了,安心的在府里看书。”
如果是周正没有入仕之前,还能继续考进士,现在只能一个秀才挂一辈子了。
失去了一门三进士的希望,周清荔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周正倒是不知道周清荔心里所想,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福伯等周正走了,这才与周清荔道:“老爷,皇上要是真的对朝局如此不满,怕是还会有变动。”
内阁从首辅到阁臣已经换过一遍,黄立极上位不过半年,六部,都察院的七卿现在也已是大变。
可以说,朝局在一片混乱中完成了某种更替。
周清荔已经将宫里发生的事情与福伯说了,听着他的话,默默点头,道:“黄立极事事以魏忠贤马首是瞻,实则也是在间接的向皇上表忠心,只是他一昧的遵从上意,而无首辅之能,怕是做不长久。”
福伯看着周清荔的神色,道:“老爷拒绝出仕是对的。”
天启与周清荔的交谈中,曾表达了希望他去户部任职的意思,但周清荔婉拒了。
户部,不比吏部好多少,里面的龌龊更多,进去了,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就是排挤不得长久,进去作何?
周清荔轻叹一口气,道:“不说这些了。你对征云怎么看?”
性情大变的次子,一直是周清荔最担心的。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心里难免有些其他的想法。
福伯皱眉,认真的思索了一阵,道:“二少爷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这个假不了。”
周清荔听着这话,沉默了好久,轻轻点头,不管怎么性情大变,是他儿子就好。
周正与周老爹一番交谈后,也算放下心。
他在都察院还是告假状态,是以可以专心做他的事情。
第二天,九江阁前。
周方站在周正身旁,道:“征云我跟你说,房子不能那么建,我大明的建筑讲究方正,半圆太难看了”
“围墙什么的还是要建的,四周也别种什么梧桐,桃花,直接就弄成草地,若是累了,席地而坐,清风徐来,何等风雅?”
“还有,藏书不要随便给人看,抄了,坏了,染了墨还好说,他要是撕毁了,盗取了,怎么办?”
周正倒是第一次发现周方还有这么唠叨的一面,耐着心听着,等他告一段落,连忙插话道:“我知道了,你帮我盯着就行,缺银子就找六辙要,我还有别的事,先走了。”
“哎,我还没说完,最好挖一个湖出来”周方一见周正要走,急急的喊道。
周正哪里理会周方,这是他的九江阁,当然是按照他高兴的来。
周正去了周记,周记后院堆满了书。
因为周府前后都是来套近乎的人,前后大门都紧闭,万千椫弄来的书籍只得放在周记。
周正坐在院子里,看着伙计们抱着一摞摞书堆放,他随便抽出一本,自顾的看着。
这里面的书籍大部分都是遗失的,后世根本看不到。周正随便拿出一本就是从未听闻过的,不由得认真看起来。
这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傍晚。
刘六辙见周正看的认真,一直没敢打扰,等要回府了,这才道:“二少爷,回去看吧。”
周正抬起头,顿时眼前一黑,头一阵晕眩,差点摔倒。
“二少爷。”刘六辙连忙扶住周正。
周正紧闭着眼,不断的深呼吸,缓解头痛,恶心。
过了好一阵子,周正艰难睁开眼,看着地面道:“没事,坐久了,嗯,你收拾一下,咱们回府。”
刘六辙哦一声,还是有些不放心。
又是好一阵子,周正慢慢恢复过来,将手里的书揣入怀里,看着堆满院子的书,道:“遮一下雨,不要潮湿了。”
刘六辙答应着,让伙计拿来雨蓬盖着。
看到没什么问题了,周正才道:“回府吧。”
刘六辙嗯了声,关好门,随周正回府。
又过一天,周正拿着一本书,在不断施工的九江阁前面,手坐在椅子上,旁若无人的自顾的看书。
周方在里面跑来跑去,也不顾浑身泥土,乐此不疲。
一连几天,周正要么是在周记练字,要么就是在九江阁前面看书,很是逍遥自在。
周方似乎唠叨够了,正在试图与刘师傅说,想要对周正的设计做些改变。
刘师傅知道谁给的银子,哪里会按照周方说的改。
晌午的时候,工人们围成一圈,席地而坐,飞快的吃着饭菜。
周方有些拘泥身份,没跟他们一起吃,而是与刘六辙在一边的小桌上吃饭。
周正在看书,没有与他们一起吃。
“祁山文集,嗯,值得一看。”
忽然间,周正身前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
周正被从书中唤醒,不由得皱眉,神情有些烦躁的抬起头。
一看顿时一怔,周正慌忙站起来,道:“景湖先生。”
来人就是韩铖,他一身的儒色长衫,看着周正笑着道:“周公子酷爱看书?”
周正放下手里的书,道:“学生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看些书,看着就会入神,失礼了。”
韩铖笑着,又看了眼吃饭的那些工匠,扫了眼一身泥土的周方,拿出阳明手书与周正道:“说好三天的,有些不忍放手,勿怪勿怪。”
周正接过来,道:“这也是学生借来的,要不然倒是可以给先生多看些时日。”
韩铖微笑着,目光看向混乱的工地,道:“这就是你要的藏书楼?”
周正道:“是。学生打算命名为九江阁。”
“九江?”
韩铖思索着这个名字,微笑着没有说话。
其实,他不是第一次来,这是第三次,周正这个年轻人,给他的观感十分不错。
这时,周方吃好了走过来,看了眼韩铖,向着周正道:“征云,这位是?”
周正连忙道:“大哥,这位是景湖先生,先生,这是家兄,周横方。”
周方一时间没有想起景湖先生是谁,只是客气的抬手道:“周方见过景湖先生。”
韩铖看着周方一身泥土,气度却是不错,笑着道:“不拘泥,好。”
周方愣了愣,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还是没想到眼前的景湖先生到底是谁。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行人路过这里,其中一个是五十左右,神色方正,不怒自威的中年人,他看着周正三人,顿时停驻脚步,双眼大睁。
他边上的妇人见到,拉了他一下,道:“老爷,怎么了?”
中年人直直的盯着周正三人,下意识般的道:“周家兄弟怎么认识景湖先生的?”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虏来袭
妇人随着中年人的目光看去,一眼就看到了灰头土脸,一身泥土的周方,讶异的道:“横平这孩子怎么成了这样了?”
在她的印象里,周方一直是干干净净,斯斯文文的一个年轻人。
中年人不在意周方穿什么,什么模样,而是盯着与他们兄弟相谈甚欢的韩铖,疑惑不解。
韩铖与现在很多大儒不同,他不建书院,不收徒,授课也非常少,一心潜修学问,因此声望反而更隆,士人无不敬重。
“没听说周远山与景湖先生认识啊?”中年人自语,他就丁家老爷,丁棉。丁棉与周清荔是多年老友,对周家十分了解。
妇人却没有听到丁棉的话,皱着眉头道:“都怪你,好好的悔什么婚,横平多好一个孩子,你看看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丁棉转头向她,冷哼一声,道:“你懂什么!横平还好说,那征云两次上朝,将朝野得罪了个遍,哪天周府要是出了事,你女儿是一起死,还是做寡妇?”
妇人嘴角动了动,没敢说话。
这种事,她这妇人是不懂的,总之老爷也是为女儿好。
丁棉又看着周方,周正兄弟俩与韩铖谈笑不止,心里越发疑惑,却也没有多待,道:“走吧。”
一群人继续向前,他们是要去白马寺烧香还愿。
韩铖与周正,周方兄弟俩谈话倒是相当愉快,尤其是与周正,一些观点很是不同,看书的视角也很别样,令他觉得很是新鲜。
韩铖只是来还书的,聊了一阵便道:“你们忙吧,我府里还有几盆花要浇水,就先回去了。”
韩铖这个人,没有什么架子,谈话之间也不摆大儒前辈的资格,周正很有好感。
“我送先生。”周方这个时候已经想起景湖先生是谁了,哪敢随意。
韩铖只是笑了笑,又看了眼工地,转身离开。
周正跟着送了几步,而后继续回头盯着工地,看书。
在周正忙忙碌碌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到了五月,京城好似忽然的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肃杀之气。
尽管朝廷有意封锁消息,京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内里却是紧张万分。
黄维怀,周正从辽东带回来的那则谣言,时间是越来越近。
尽管朝廷里有很多人主张放弃辽西走廊,固守山海关,但决策层还是十分清楚,辽西走廊是山海关的护城河,山海关是京师的门户,护城河若是丢了,那城门也未必能久守。
五月初七,周府。
凉亭里,田珍疏与周正对坐,两人喝着茶,说着朝野内外事。
田珍疏神色有些凝重,道:“朝廷前些日子就得到了消息,袁巡抚一直盯着建虏,一有动作就知道了。”
周正想起前一阵子见到的那匹闯入东华门的快马,想来应该是来自辽东了。
袁崇焕有了这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比历史上更容易守住宁锦一线,这一点周正倒是不担心。
周正看着田珍疏,神色认真的道:“宁锦一线对我大明十分重要,东江镇更加重要。察哈尔已经失去掣肘建虏的能力,唯有东江镇了。”
田珍疏点点头,道:“朝廷已经给毛文龙去过信,要求他警惕,想必不会出什么事情。”
黄维怀与周正带回来的那则谣言,是假借建虏四大贝勒的莽古尔泰传出来,其中特别说明了要消灭东江镇,这样一条重要的信息,毛文龙不会不小心。
周正对这些人可没有那么放心,道:“如果还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派人告诉我。”
田珍疏知道周正对辽东十分关注,道:“好。对了,你什么时候回都察院?”
“再等等。”周正语气平常的道。
没有人知道,一场大变,就在眼前了。
田珍疏没有多劝,叹了口气,道:“你听说了吗?魏忠贤的生祠遍布大江南北,人人仿效,简直成了圣人。”
周正听着摇头,端起茶杯。
田珍疏看着周正,若有所指的道:“自古以来的权臣就没有好下场,偏偏魏忠贤这个宦官还不知道收敛,依我看,大祸临头不远了。”
若是文官的权臣,肯定要做足表演,但魏忠贤却没有,不但权倾朝野,冠上了九千岁的名头,还是大肆建生祠,这也就是个太监,如果不是太监,谁能知道他会做出什么?
田珍疏说魏忠贤大祸临头,实则是盛极而衰的道理。魏忠贤将自古以来的內宦,权臣做到了顶峰,再无半步可进,这种情况下,只有两条路,或者是两个结果,要么就是篡位,要么就是横死。
大明的体制是容不得任何人谋逆的,因此前进无路,魏忠贤只有死路一条。
田珍疏说的是有道理的,不过动手的不是天启。
周正同样知道,田珍疏话里暗指他与魏希庄走的过近,不动声色的道:“只是魏忠贤,阉党那些人还不自知,一门心思的争权夺利,蝇营狗苟。”
田珍疏话就点到了这里,而后道:“江西近来匪盗四起,朝廷派了几波监察御史都未有成效,我需要避嫌,你可有什么办法?”
所谓的匪盗,也就是日后的流寇,现今还不算成势,依旧是匪盗。
匪盗的成因很复杂,根本还是‘天灾人祸’四个字,天灾无能无力,还得从人身上想办法。
但现今的朝局混乱不说,地方上更是龙蛇混杂,哪里能几句话说得清,解决得了的。
周正沉吟一会儿,道:“关键还是地,没有地,剿抚都未必能有用。”
没有地,吃不上饭,匪盗四起,源源不绝,剿不尽。抚,没有足够的地,农民吃不上饭,等于欺骗,只会更加激起民乱。
关键的地,不在朝廷手里,在那些皇亲国戚,勋贵公卿,官商大户手里。
田珍疏眉头皱了下,道:“就没有其他办法?”
周正抬头看了他一眼,道:“眼下找不到好办法。”
田珍疏觉得周正话里未尽,没有多问,长长叹了口气,道:“罢了,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情,只希望朝堂那些大人们能有办法吧。”
对于这些,周正无法说透。
至于辽东,周正能做的都做了,只希望东江镇能留住。
有东江镇在,建虏就不敢绕过山海关深入大明腹地,没有从大明劫掠的粮食,人畜,他们就会面临残酷的天灾,实力会被严重削弱,这等于是给大明续上一口气,得以喘息。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田珍疏告辞离开。
周正看着田珍疏的背影,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忧虑,这种忧虑藏都藏不住。
大明现在是内忧外患,但没谁觉得大明会亡国,但田珍疏身上,似乎有这种担忧。
“也不尽是目光短浅之辈。”周正自语,暗自点头。
京城的肃杀之气在几天之后变的凝重,五城兵马司频频调动,京城上下都是一种惊慌的氛围。
辽东离京城真的太近了,宁锦若失守,山海关可能也保不住,山海关到京师是一马平川,毫无阻拦,建虏完全可以长驱直入,直逼京城!
这种紧张的气氛凝聚不化,宫里的钟声每天都要敲好几遍,朝廷的大人们来去匆匆了,不复之前的你争我斗。
这个时候,没人再提放弃辽西走廊了,而是一定要守住,全都寄望于袁崇焕。
建虏造反这些年,也就袁崇焕挡住了建虏的脚步,他们都希望袁崇焕能再挡一次。
这种影响不止在朝廷,民间的不安也是日渐显现。
不怎么关心国事的魏希庄隔三差五来找周正,都是询问辽东战事的。在山西筹建分号的成经济更是匆匆跑回来,一脸对辽东的担忧。
甚至于周家的饭桌上,讨论的主题也都是这件事。
周清荔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问向周正道:“你去过辽东,沈阳,这件事你怎么看?能不能守住?”
周方手里拿着筷子,伸着头,停下嘴,睁大双眼看着周正。
周正对辽东之事早就想过,张口就道:“宁锦一线应该没问题,我担心反而是东江镇。”
“东江镇不重要,宁锦在,山海关就没事,京师就没事。”周方接话,思绪清晰,简单明了。
这应该是大明朝廷现在的普遍心态,以往大明朝廷还想察哈尔,东江镇掣肘建虏,随着察哈尔被打垮,东江镇日渐衰弱,这种设想已经很长时间没人提了。
周清荔听着周正的话,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希望袁巡抚能守住。”
袁崇焕现在的声望还是很高的,朝廷里对他寄予厚望。
周正对这些插不上手,依旧忙着他的事情。
周记现在不缺银子,不缺销路,但周正依旧在要求成经济,上官勋等人想方设法构建渠道。
九江阁在飞速的建造着,几十个工匠忙碌不休,不过十多天就出现了雏形。
五月中,周正从九江阁回来,刚要走到周记,忽然一个婢女模样的小姑娘悄步上前,低声道:“征云公子,我家小姐要见你。”
周正一愣,道:“你家小姐是谁?”
不等周正浮想联翩,这个小姑娘就道:“我家小姐姓丁。”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最后的山海关
这小姑娘说‘丁家小姐’,周正立时知道谁找他了,道:“领我去。”
小姑娘悄悄瞥了眼四周,带着周正走向不远处一个角落。
丁家小姐站在角落里,神情看似平静,眼神里却很是踌躇,犹豫。
周正来到近前,打量一眼,道:“嫂子。”
他与这位未过门的嫂子之前是见过一次,还算认得。
丁小姐没有寻常女子的羞涩,看着周正,勉强的笑着道:“我找你,你不会见怪吧?”
丁家与周家的关系现在有些僵,丁家老爷坚持悔婚,丁小姐的处境十分尴尬。
周正微笑,道:“没什么见怪的,嫂子找我有事?”
丁小姐看着周正,又小心的瞥了眼四周,走进一步,低声道:“我听我娘说,你与横平是不是认识一位景湖先生?”
周正一怔,道:“嫂子……丁伯母怎么会知道?嫂子为什么问这个?”
丁小姐又看了眼四周,低声道:“我听我娘说,我爹十分敬重景湖先生,若是,若是他出面,我爹可能会改变主意。”
周正明白丁小姐来的目的了,认真的想了想,道:“好,我来想办法。”
丁小姐脸上露出一点笑容,说完似乎彻底松口气,有些心虚的解释道:“我与横平都不小了,我爹,做的也不对。”
说到底,还是你俩有情有义,舍不得放手。
周正心里暗笑一声,面色如常的道:“嗯,我想个稳妥的办法。”
丁小姐认真打量了周正一眼,刚想再说什么,她的婢女快步走过来,道:“小姐,夫人出来了。”
丁小姐连忙与周正道:“我先走了,这件事你不要与你大哥说。”
说完,就快步走了,显然她是偷跑出来的。
周正看着她的背影,点点头,这个嫂子不错。
周正回到周记,思索着这件事,韩铖的面子可不是那么好给的,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不等周正想明白,又有不速之客登门。
胡清郑坐在周正对面,两只小眼睛不停的眨。
周正给他倒了杯茶,道:“张国纪的事已经结束了,你怎么还一脸为难之色?”
张国纪在上个月就被免爵,遣归乡里,这件事算是尘埃落定,胡清郑应该不用继续装病了。
胡清郑叹了口气,一脸无奈,道:“上面让你回去。”
“让我回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周正有些疑惑。他对都察院来说是个麻烦人物,没事不会要他回去的。
胡清郑又叹了口气,道:“没什么事,好像是新台长上任,要革新吏治。”
新台长,也就是新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
周正有些明白,又问道:“都察院最近有什么事情吗?”
胡清郑这个浙江道的主官做的是很心累,没有以前那么悠哉悠哉,混吃等死,听着周正的话,勉为其难的想了想,道:“建虏入侵宁锦,朝廷有些慌乱,听说兵部堂官王之臣最近被弹劾的厉害,都察院的御史整天都在写弹劾他的奏本。”
周正眉头皱起,道:“弹劾王之臣,为什么?”
王之臣是兵部尚书,刚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