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正眉头皱起,道:“弹劾王之臣,为什么?”
王之臣是兵部尚书,刚刚上任才几天?而且辽东如此大战的情况下,居然有人公开弹劾他,而且听起来,声势还不小。
胡清郑摇头,道:“不知道,不过据说王之臣要辞官了。”
“王之臣要辞官?”周正神色微惊,兵部尚书王之臣要辞官?
他可是兵部尚书!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辞官!
周正还记得,王之臣在兵部与他讲的‘不党,不惧,不辞,不躲,不让’的五不,这就辞官了?
胡清郑抬头看着他,一脸无辜的道:“他要是不辞,只怕会更乱,更麻烦。”
周正顿时若有所悟,不管为什么那些人突然弹劾王之臣,王之臣在这个时候要是坚持不走,只怕会越演越烈,延生到影响辽东战局。
王之臣的五不,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可行性。
抛开这些,周正思索着他身边的一些事情,周记已经在正轨,九江阁有了雏形,不需要他时刻盯着。
不过,周正还不想再次卷到党争里,看着胡清郑道:“我的病假还没有到期,等到期了再说。”
胡清郑没有强迫周正的意思,大概就是个通知,揉了揉脸,又道:“我打算辞官了。”
周正看着他,道:“你要辞官?”
胡清郑虽然不是个官迷,但要他辞官,也应该千难万难吧。
胡清郑不知道第几次叹气了,甚至直接趴到了桌上,道:“不辞也没办法,朝廷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周正不知道胡清郑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想必还是那些破事,点点头,道:“那就辞吧。”
胡清郑抬头看了周正一眼,满是幽怨。
周正被他看的头皮发麻,连忙将他赶走了。
辽东战事紧迫,京城内也没闲着。
周正依旧远离,自顾的忙着他的事情。
周正没事就往韩铖的府邸跑,讨教学问,讨论各类的书。
韩铖没有避而不见,与周正聊天,对一些书籍的内容有了些许不一样的看法,想法,令韩铖十分新奇。
过了好些天,韩铖合上周正带来的《蜀汉志》,笑着道:“书者自有立意,但旁观者不同,就像你说的,一百个人看同一本书,得到的必然不同,刘备是大忠还是大奸,刘禅是愚蠢还是聪明,仁者见仁了。”
周正道:“时移世易,文字不褪色,但角度一直在变,即便是圣人经典各种解注也不尽相同,学生认为,书是给人看的,却不是照着做事的金科玉律。”
大明现在的浮夸风很重,好谈经义而不重务实。
韩铖点点头,笑着道:“你这几天天天来我这,不全是为了讨教学问吧?”
周正神色恭敬,道:“不瞒先生,学生想请先生保一桩婚事,一直不知道怎么开口。”
韩铖一怔,找他为名为利,这保婚还是第一次。
“是哪一家的小姐?”韩铖有些感兴趣的问道。
周正道:“不是学生,是学生兄长。”
周正将周方与丁家小姐的事慢慢的解释了一遍,没有添油加醋,也说了丁家的难处。
韩铖听完,笑着道:“原来如此,君子有成人之美,改天我见见丁家老爷,若是他能卖我一分薄面,也算是功德一件。”
周正没想到韩铖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当即抬手道:“多谢先生。”
韩铖摆了摆手,道:“就凭你找的这些孤本,这个忙,我也得帮。”
周正真的没想到这么顺利,连忙再谢。
韩铖看着周正,只是微笑。
如果是那些为名为利的来找他,连门的进不了。但这个周征云倒是例外,虽然也有些目的,却没那么功利。
周正十分高兴的离开了韩府,韩铖答应了,丁家那边应该不会继续坚持悔婚,算是去除了周家所有人的一块心病。
“晚上回去告诉周老爹。”
周正自语一句,就回转周记。
周正在他的二楼,看书,练字,过的倒是逍遥自在。
京城里紧张气氛越来越浓,建虏围困锦州,宁远已经十多天,二城岌岌可危,京城越发不安。
山海关早已紧闭门户,严阵以待。
京城里的兵马来回调动,弥漫着肃杀之气。
京城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了,每一个人脸上似乎都写满了担心。
傍晚,周正在回府之前,被魏希庄拦住,拉在一个小酒楼喝酒。
周正看着他有些烦躁不安的表情,道:“怎么了?”
魏希庄自然不会是担心辽东之事才这个脸色。
他喝了口酒,道:“我刚从千岁府出来,听说,九千岁准备派一些人去山海关,有我。”
周正眉头一挑,魏忠贤这个时候派人去山海关做什么?
“为什么?”周正紧追问道。
魏希庄看了他一眼,道:“运送器械,粮草。”
周正若有若悟,凑近一点,道:“以防万一?”
如果宁锦失守,那山海关就是大明最后一道防线,无论如何也要守住的,这是魏忠贤的意思,怕也是天启,朝廷的意思了。
魏希庄一怔,没想到周正能猜到,点点头,道:“我们护送霍维华一起去。”
霍维华,兵部左侍郎。却不是兵部尚书王之臣。
这里面的龌龊事周正不想深究,问道:“你烦恼什么?”
如果是护送霍维华去主持山海关大局,那魏希庄只是一个陪同人员,忧虑什么?
魏希庄犹豫了一会儿,道:“听说,可能要杀一些人。”
周正看着魏希庄,明白了。
魏希庄到底还是那个骤然而起的小农民,不习惯,不喜欢朝廷里的尔虞我诈,对杀人这种事有本能的畏惧,并且,或许里面有他亲近的人。
周正想了想,道:“宁锦应该没有问题,不会真到困守山海关的那一步,放心去吧。”
魏希庄一怔,有些惊喜的道:“真的?”
周正道:“袁巡抚准备了那么久,还提前得到消息,上次能守住,这次没有理由守不住。”
魏希庄看着周正,似乎得到了鼓舞,放下手里的酒杯,长吐一口气,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对了,再给我准备五万两银子,我要带去山海关。”
周正现在不缺银子,道:“好,我让成经济给你准备。对了,你现在培养的暗卫有多少了?”
魏希庄道:“没多少,十几个吧,都归孟贺州管。”
周正点点头,道:“在沈阳那边的联系不上,等战事结束了,得想办法联系上。”
魏希庄嗯了声,道:“我到山海关后想想办法,还有其他的吗?”
周正原本是想联系一些西夷人,但条件还不足够,思索一番,道:“没有了,最近你小心一点,出格出头的事不要做,藏一下。”
魏希庄有些不明所以,但周正也没解释。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偶遇朱由检
没过几天,周正从韩府出来,手里还带着一页纸。
他来九江阁,看着还在忙活的周方,大声喊道:“大哥。”
九江阁初具规模,周方将精力都投入这里,每天都忙的一身泥土,不到天黑不归家。
听着周正的喊声,周方回头看了一眼,道:“我正忙着,等会儿。”
周正直接回道:“你再不来嫂子就没了。”
周方脸色微变,急匆匆跑过来,盯着周正道:“你说什么?”
周正笑着将手里的纸递过去,道:“景湖先生的手书,你拿去丁家,丁老爷肯定不会再反对你们的婚事。”
周方双眼大睁,连连擦手,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打开看去。
只见白纸黑字,写着四个大字:诗书礼仪。下面还要落款,时间与盖印。
周方一脸惊喜色,道:“真的是景湖先生的手书?”
周正笑着道:“我打听过了,丁老爷很是崇敬景湖先生,你拿这个去丁家,应该就没问题了。”
周方没等周正说完,转头就跑。
周正连忙在背后喊道:“回去洗澡换衣服再去。”
周方脚步不停,只是方向变了,原本向丁府,现在向周府,跑的那叫一个快。
周正看着他的背影,笑了一会儿,转向九江阁。
九江阁的地基已经打了,地面上有了一些轮廓,一座与大明现有建筑风格迥异的藏书楼,即将拔地而起。
周正在这里看了很久,与刘师傅商讨了一阵,回转周记,继续他的看书,练字大业。
等要回府的时候,刘六辙拿着一本账簿上来,道:“二少爷,这是周氏牙行那边的账簿,上官掌柜让人送来的。”
周正嗯了声,伸手接过来,打开看去。
这道账簿,主要是与那些盐商的。
这些盐商财大气粗,动作也非常快。
五十万石私盐已经在路上,预计一个月内会完全到货,上官勋正在四处想办法构建渠道,将这批盐卖出去。
另外,订购周记三十万的货款,前期的五万也送到了,要求周记尽快发货。
之前李实的资产已经处理干净,周氏牙行现在的资产,暴增到了五六十万,还日进斗金!
“差不多,够用了。”
周正看着最后的数字,轻轻自语。
刘六辙听着,道:“二少爷,你要做什么?”
周正笑着合上账簿,道:“没什么,回府吧。”
刘六辙哦了一声,陪着周正回府。
周家门口人已经没什么人了,周正一进门,福伯就笑呵呵的迎上来,道:“二少爷回来了,快进去吧,老爷,大少爷都在等着了。”
周正看着福伯的神色,心里一动,道:“成了?”
福伯笑着道:“嗯,景湖先生的面子足够大,丁老爷不再反对了。”
周正心里本也是五五分,没想到真成了,笑容满面的道:“好,我这就去。”
周正进入周清荔的书房,就看到周方也在,两个人伸着头,盯着桌上的日历看,嘴里都是在算日子。
一见周正进来,周清荔少有的笑着道:“征云,来,你也来看看日子。”
周方原本对周正一肚子意见,这会儿也没了,道:“二弟,来,你看看什么日子好。”
周正不说恭喜之类的,上前盯着书桌上的日历。
这个日历相当复杂,那些黄道吉日什么的,与这个时候是否有什么冲突,忌讳,周正完全不知道,但他清楚接下来朝局要大变,将会冲击朝野,周家估计也难太平,想了想,道:“六月十五,怎么样?”
六月十五,辽东战事差不多结束,京城上下一片喜庆,是个不错的节点。
周清荔,周方两人盯着六月十五那一页看了一会儿,脸上似乎有迟疑。
不过,周清荔一抬头,沉声道:“那就六月十五!赶是赶了点,但也够准备了。”
周方神色一喜,道:“行,那就六月十五。”
这件事敲定了,周清荔仿佛放下了一件心事,看着周方道:“嗯,这一个月你就不要出门了,丁家那边为父去说,其他的我让福伯去准备。”
周方终于要成婚了,脸上竟然有了腼腆的笑容,嗯嗯说不出话来。
周清荔见周方事情彻底定下,转向周正道:“你有没有合心意的哪家小姐,你大哥婚后,你也该成亲了。”
周方是二十二岁,周正今年也是二十,是为周母守孝才拖延的,已经是相当晚了。
周正连忙咳嗽一声,道:“大哥的婚事才开始,爹,你先忙这一头吧。”
周清荔心情好,没有与周正计较这个,又笑着看向周方,道:“你回去准备写请帖吧,哪些人要请,府里少几个,低调一点,婚后,你自己单独宴请。”
周方接下来是有的忙,听着道:“是爹。”
没多久,福伯就进来了,开始讨论具体的细节。
成亲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不说相关礼数,就是人情来往就是一个十分头疼的事。
周正在一旁听头大,暗自感慨,摇头。
……
周家这边忙着婚事,京城的气氛越发紧张了。
建虏五月初犯宁锦一线,现在已经二十多天,宁远,锦州随时可能陷落,一旦宁锦丢失,建虏的大军就会兵临山海关,那大明就危险了!
周正从各种关系上得来的消息,朝廷的争斗虽然有所收敛,却也不遑多让。
王之臣成了众矢之的,一副宁锦已经失落,王之臣是首罪的架势。
真是未雨绸缪啊!
魏希庄前连天秘密随着霍维华前往山海关,这也算是朝廷的一个后手。
若宁锦丢失,山海关,是大明最后的屏障!
对于宁锦之战最为从容的大概是周正了,至少面上是如此。
周正每天在府里,周记,九江阁三点转悠,随着周方亲事的推进,他这个‘二叔’事情也多起来。
快到五月底,周正从府里悄悄溜出来,透口气。
周方拉着他做了太多事,太累了,周正不能不跑了。
带着刘六辙,在长安街附近转着。
刘六辙看着路两边字画摊子,笑着道:“二少爷,你的字画要是在这里,肯定也值不少钱。”
周正瞥着他,翻了个白眼。
刘六辙立时强辩道:“二少爷,你的字画,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周正懒得理他,在一个个摊子前走着,看着。
这些卖字画的大部分都是各地来京的落魄秀才,以卖些字画暂时维持生计或者积累回去的盘缠。
周正一个个的看着,在物色着请哪些人去九江阁。
一个偌大的藏书楼需要很多人,还得是品行不错的读书人。
“公子,要买字吗?或者要写什么都行。”一个摊子前,十七八岁年轻人,看着周正道,脸上有读书人的矜持,也有贫穷下掩饰不了的无奈的一丝殷勤。
周正看着他身前的字画,字体倒是很不错,画也很有特色,道:“给我画一幅鸳鸯戏水图,我大哥要成亲了,要多久?”
年轻人双眼一亮,故作沉吟的道:“如果公子要的急,今夜我给你熬夜画,明天一早就可以了。”
周正点点头,道:“好,多少钱?”
年轻人看着周正,道:“三十文。”
“别人家才二十文,你为什么这么贵?”刘六辙一听就睁大眼,不满道。
年轻人神色微僵,刚要说话,周正摆手道:“这位公子的画比其他人的好,就三十文吧。”
这年轻人神色一喜,抬着手道:“多谢公子。”
周正又看了眼这个年轻人,让刘六辙拿出十文做定金,道:“我明日来取。”
年轻人收了钱,道:“公子放心,明天一定给你画好。”
周正嗯了声,微笑着转身,一转身他神色一凝,脸角僵硬,笑容渐失。
在他对面,走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穿锦服,唇红齿白,与周正插肩而过。
在少年身侧,跟着一个中年人,李忠。
周正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少年人是谁了——信王朱由检!
不知道为什么,周正眉头紧拧,头皮发麻,身体紧绷,站着一动不动。
朱由检没有察觉到周正的表情,笑着从周正身边走过。
李实看到周正,眼神微变,但是他记得周正曾经的嘱咐,装作不认识,跟在朱由检身后,缓步离去。
刘六辙认识李忠,但并不知道周正给李忠安排去了信王府,等他们走远这才道:“二少爷,那少年是谁,李忠不应该在宫里吗?”
周正暗吐一口气,他没想到,未来的崇祯皇帝居然会给他这么大的压力,令他有这样的反应。
转过头,周正看着朱由检的年轻背影,才十六七岁,谁能想到,再过两个月他会成为大明皇帝,更没人知道,他的杀戮虽然不如他的开国祖宗,却也排得进前三!
跟着崇祯,那才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得死,还是身败名裂,死无全尸的死!
周正压着异样的情绪,道:“不知道,估计是宫里的安排吧。”
刘六辙随意的点点头,没有在意那么多。
周正转过身,神色紧肃不散。
遇见朱由检令他发现了一些事情,崇祯是大明最不稳定的因素,以往周正的设想还是过于理想化,他的布置还不够,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是时候了。”
周正目光闪烁的低语。
刘六辙已经是第二次听到类似的话,转头看着周正道:“二少爷,你是不是要做什么了?”
周正没有隐瞒,嗯了声,道:“会带着你。”
刘六辙一喜,道:“好嘞。”
他不管周正做什么,只要跟着周正就行,毕竟,他是周正的书童。
………………………………
第一百八十六章 阉党盛极
周正忙着周方的婚事,里里外外的走动。
同时,他更加主动的关注朝局,与田珍疏,胡清郑等人走动越发密切,时时刻刻注视着丝丝缕缕的变化。
这一天,周正再次来到王之臣府邸。
递过拜帖,房门领着周正进入王府的一个凉亭。
王之臣一如上次在兵部见到周正时候的模样,淡定从容,嘴角带着微笑。
两人坐下,叙了茶,王之臣看着周正道:“上次知道你来过,不过我在宫里。”
周正打量了王之臣一眼,开门见山的道:“大人准备辞官了?”
王之臣的微笑渐渐消失,轻轻点头,道:“我若是不走,不止朝廷的兵备有碍,辽东那边也有所被掣肘。”
一个做事的人反而成了掣肘,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不过王之臣一言而过,再次微笑着道:“你对辽东一直很有见地,现在辽东战事危急,怎么看?”
周正大概能猜到王之臣心中的无奈,不好多言,道:“战事已经持续近一个月,若是这几天没有大变,建虏只能撤兵了。”
黄台吉这次是倾力而来,十多万大军,粮草消耗可不是一笔小数,加上久攻不克,除了退兵没有其他路可走。
王之臣若有所思,道:“我也是这么看的,不过还是不能大意。宁锦总兵力不过五万,军备,粮草,军心都不足。”
大明军备荒废已久,哪怕是所谓的九边重镇也是极其不堪。
周正倒是没太担忧,道:“下官更担心东江镇。”
王之臣道:“这个不用担心,毛文龙的兵力现在只有一两万人,除了做些威慑,不会真的与建虏硬碰硬。”
东江镇的军备比宁锦还不堪,对沈阳的威慑越来越小,黄台吉十万大军可以围困宁锦一个月而不顾忌沈阳安危就可见一斑。
周正心里始终有些不放心,道:“大人还是莫要过于宽心,建虏狡诈,需要再三防备。”
王之臣看着周正对辽东异乎寻常的关心,脸上笑容越多,道:“你的见识,胆魄都很不错,一直在外可惜了,有没有想过去哪里?趁着我还能说得上话的时候。”
周正道:“下官不是来跑官的。不知大人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王之臣看着周正,好一阵子道:“跑不跑都无所谓,关键在心。如果辽东胜了,我应该会平安无事的离开,如果败了,那我就是首罪,传首九边不至于,斩立决应该逃不了。”
兵部尚书,果然是六部尚书中最危险的!
周正内心里不希望王之臣辞官,朝局中难得的一个与他想法相近的人,顿一会儿,道:“大人一定要走?”
王之臣默默点头,他是不得不走,这不是被人排挤,背锅,而是为了国事,他若不走,很多事情将无法继续。
周正想着即将来的大变局,以及日后王之臣可能复起,没有再多劝,道:“那下官祝大人一切顺利。”
王之臣看着周正,笑着道:“现在人人避我不及,你还是第一个主动上门的,若是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我能帮的就帮你一次。”
周正心里自有想法,再一次的道:“下官真的不是来跑官。”
王之臣笑着,微微摇头,道:“也罢。不过,我给你个建议,京城是做不了事情的,地方上或许可以,你还年轻,不要窝在京城。”
周正嗯了声,道:“下官确实想过,明年希望能外放出京,认真做些事情。”
虽然都察院系统相对封闭,一向是内部调迁,但外放也是常见,周正现在是七品的监察御史,若是外放,必然是上等县知县,甚至是一些下等府知府也可以。
如果不怕扎眼,惹来非议,甚至于上等府都行。
“想去哪里?”王之臣来了兴趣。
周正道:“真定,保定一带。”
真定府,保定府都在北直隶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靠着山东,山西,河南。
“但我觉得你适合去永平府。”王之臣突然说道。
周正一怔,永平府?
永平府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位置却一点也不陌生,它在北直隶东北方,辖区内有山海关,蓟州镇,另外,喜峰口也在永平府。
也就是说,若是建虏真的绕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