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廷-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若是建虏真的绕过了山海关,从喜峰口入塞,那么永平府首当其冲!
这个位置,是一个非常特殊,也非常危险的地方。
周正皱眉,思索着。
永平府不止有两个九边重镇,还有多个卫所,尽管已经荒废,但势力交错,复杂,别说一个七品监察御史了,就是三四品的大员去,想要理清军政几乎也是不可能。
卫所,是一个敏感的存在,一不小心就引火烧身。
周正思索一阵,抬头看着王之臣道:“大人为什么想下官去永平府?”
王之臣道:“因为你对辽东很有想法,但辽东太复杂了,反而是永平府相对简单一点,若是永平府经营的好,山海关有足够的支撑,面对建虏将更有能力与底气,朝廷也能集中精力解决燃眉之急。”
周正道:“下官如果去了,只怕不出一个月就会被逮捕回京。”
王之臣想着周正在朝堂上的无惧无畏,笑了声,道:“若是你想去,我就给你争取一些权力,比如总理永平府军备。”
王之臣的意思是希望周正去永平府做知府,同时总理军备,那就是军政一手抓了。
依照大明的军政分离制度,这明显不合规矩。
但大明坏的规矩太多了,辽东也特殊复杂,若是这一次辽东大胜,王之臣又被迫辞官,他的举荐,或许朝廷会斟酌同意。
周正认真思索着这件事的利弊,永平府确实是个危险的地方,但崇祯二年建虏就可能入塞,他怎么能不做些什么?
王之臣见周正沉思不绝,笑着给他倒了杯茶,道:“不着急,回去之后认真想想。”
周正抬头看着周正,道:“下官会好好想一想的。”
王之臣笑容越多,既然想,那就是心动。
周正出了王之臣府邸,走在路上,还在思索着与王之臣的对话。
身在朝局确实无法做事,但永平府这个地方,他能做什么,做多少?如果两年后建虏真的由喜峰口入关,他该如何?
周正回到府里,大门内外充满了喜庆,家丁婢女来来往往,都是一脸笑容,有说有笑。
周正压下心底的乱绪,笑着去找周方。
周家这边十分喜庆,没过几天,朝廷也传来好消息。
围困锦州,宁远一个多月的建虏开始撤退,宁锦之围解了!
京城为之大振,这种震动不同上一次,大明已经两次成功挡住了建虏的进攻,说明辽东稳固了,能守住了!
这让大明上下长松了一口气,京城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
周清荔为此也是罕见的喝了几杯酒,站在屋檐下看着紫禁城方向,一脸笑容。
周正,周方陪站在他两边,周方自然也是高兴,边陲得稳,悬着的心落了地。
周正虽然脸上也带着笑容,心里却还在想着东江镇,只希望毛文龙能有所警惕,不被建虏所趁。
待到六月十五,周方大婚,周家尽管想低调,来的人还是不少。
周正这个二叔自然担当起迎接宾客来来往往的重任,府里内外忙的脚不沾地,一点空闲都没有。
直到夜深,他才浑身酸痛的解放。
凉亭里,周正与田珍疏对坐,两人脸上都带着放松的表情。
田珍疏铜铃大眼都是笑意,道:“恭喜了。”
周正喝了口茶,醒醒脑,道:“有劳。听说你要出京巡视山西?”
田珍疏道:“嗯,山西近来事情特别多,朝廷看不下去了。”
“小心。”周正道。现在各处匪患猖獗,什么高官,钦使,完全不在眼里。
田珍疏看着周正,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归朝?”
周正道:“我的假期还有一阵子,快了。”
大变在即,周正不能一直在外面旁观,旁观固然可以躲避一些危险,但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也会没份。
田珍疏点点头,道:“若是需要帮忙就直说,浙江道待不下去,我想办法,将你调到江西道来。”
周正已经在想着明年外放出京的事,微笑着道:“没事,说到底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辽东现在守住了,就更没我的事,应该没谁还记恨我。”
田珍疏笑了声,不置可否,忽的又道:“关于朝廷里对这次辽东战事封赏的事,你听到一些了吧?”
周正神色不变,轻轻点头。
魏忠贤揽功,要大肆封赏他的人,更是拿到了多个爵位,都封给魏家,客家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宁锦之战的大功臣,袁崇焕并没有如上次一样得到丰厚奖赏,这一次,真的只是加官一级,其他的,全都没有!
朝廷里,兵部尚书王之臣辞官,霍维华迅速登上兵部尚书宝座,阉党占据了朝堂所有的高位!
一系列的变化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阉党权势日盛,权利集中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这是取死之道啊,不说崇祯上位了,就是天启能容得了几时?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未唱罢我登场
第二天一大早,周家后厅。
周清荔端坐着,周方与丁小姐,现在要叫周丁氏了,两人恭敬的站在前面。
“爹爹请喝茶。”周丁氏端着茶杯,小心翼翼的递向周清荔。
周清荔微笑着接过来,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嘴里说着关心,放心的话。
等周清荔说完,周丁氏拿过另一个茶杯,向站在一旁的周正,道:“二叔请喝茶。”
周正一愣,这还有他的?
连忙接过来,道:“谢嫂子。”
周丁氏有着初为人妇,嫁入周家的羞涩,一直紧抿着嘴,一举一动十分恭谨,规矩。
喝过新媳妇的茶,周方就算成家,了去周清荔的一块心病,脸上笑容越多,与周方夫妻嘱咐着一些事情。
周正在一旁听着,面带微笑。
都是理所应当的,比如周家没有女主人,周丁氏即将掌管周家后院,一些家丁,婢女的卖身契,家里佃租等等,都将慢慢的交给周丁氏管理。
周丁氏初入周家,听着公爹的话,一脸拘谨的应着。
周方就跟傻子一样,站在一旁傻乐呵,周清荔问一句才答一句,双眼就盯着媳妇。
周清荔说完这些,又交代了回门的一些事情,这才算结束早上的敬茶,彻底完成周方成亲的礼数。
周方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少,除了回门还要宴请那些好友。
周正在府里待了半天,而后照例的在周记,九江阁转悠,同时也在准备着回都察院。
建虏刚刚撤兵,朝廷里一片喜庆,各种封赏事宜准备的如火如荼。
魏家一群人封爵,阉党各种加太子太傅之类,个个加官进爵,功劳满身,荣耀无比。
六月十九,王之臣离京,周正送他。
这个人,现在算是众叛亲离了,之前不知道多少人弹劾他,亲友师朋,全都与他划清界限。之所以能活着离京,也就是辽东打了胜仗,沾了点光,不然就是在天牢里待着了。
王之臣倒是从容自如,看着来送他的周正,感慨的道:“来时衣冠显赫,去时孑然一身。这个时候,还能有人来送,也算是欣慰了。”
周正能猜测到他现在的心境,道:“大人只是暂去,无需丧气。”
王之臣一笑,看着周正道:“怎么样?想好没有?”
周正知道他说的是永平府之事,没有隐瞒的道:“下官还在考虑。”
王之臣并不知道历史上建虏会在崇祯二年,也就是后年从喜峰口入关,永平府首当其冲。
现在辽东安稳,永平府并不危险。
尽管不解,王之臣还是道:“那你就好好考虑吧,若是你主动想去,怕是很多人会主动帮忙。”
永平府是历经磨难之地,混乱不堪,加上蓟州,山海关都在那,没人愿意去,有人主动请缨,朝廷一些人真的会十分欣喜,扶上马送一程。
以周正现在的能力,想要运作去永平府不算难事,道:“下官会认真考虑。”
王之臣看着周正,心里无尽感慨,嘴上道:“不用送了,接下来朝廷想必会很忙,你早日回都察院,还能做些事情。”
朝廷的忙,是忙着争功诿过,忙着加官进爵,忙着争权夺利。
“大人一路顺风。”周正抬起手。
王之臣看着他,脸上还是忍不住的有落寞之色,轻轻点点头,又看了眼偌大的京城,转身上了马车。
就一辆马车,在城外的官道上,孤零零的远行。
周正目送他离开,站了好一会儿才回城。
九江阁一日一日的加高,轮廓越发清楚。周记的工厂在扩大,人手已经有了六七十之多,并了两边的院子,但还是有些小。
周正用了几天整理好这些事情,在六月二十二,正式销假,前往都察院上班。
都察院的头头脑脑已经换了一遍,浙江道也是如此,以前熟悉的人留下的只有三个。
原本李恒秉的班房,现在是胡清郑在坐。
胡清郑坐着,周正站在他桌子前。
胡清郑端坐身体,眨了眨眼,沉声道:“周御史,有什么事情吗?”
周正见他摆谱,直接道:“我看好了一个铺子,历史有些麻烦。”
“二十两!”胡清郑脸色一变,周正话音未落就抢着开口。
“三天之内我就要。”周正道。
“两天。”胡清郑一本正经的道。
周正嗯了声,转身离开。
胡清郑甚至下意识的要起身相送,忽然想到身份,又板着脸坐了回去。
周正回到他的班房,里面的桌子,柜子,椅子,甚至门都被换过了。
姚童顺拎着着一壶茶进来,笑着道:“大人,之前那帮人都弄坏了,小人给你换的。”
之前都察院连翻调查周正,这间班房差点被挖地三尺。
周正没有在意这些,接过他的茶,道:“台里都有什么事情?”
姚童顺站在周正身前,道:“倒是没什么大事,新台长对都察院进行了几番整肃,换了一大批人,不过大人没有被牵累,事务什么的都已经归还过来。”
曹思诚是新任的左都御史,铁杆的阉党。
周正喝了口茶,道:“辽东有什么消息?”
姚童顺回忆了一番,道:“建虏撤兵就没有其他什么消息了,辽东的大人们预计七月中到京。”
七月中到京,那就是领赏来了。
周正不关心这个,问道:“东江镇呢?”
姚童顺一怔,道:“没有东江镇的消息,毕竟建虏撤兵才十多天的功夫,辽东的具体情况还没有整理上报。”
周正想想也是,道:“朝廷里近来有什么动静?”
朝廷里就多了,姚童顺看着周正道:“大人指的是哪一方面?”
周正道:“你认为与我有关的。”
姚童顺回忆了一会儿,道:“大人,按理说出使辽东归来会有奖赏,尤其是带回来那则消息,现在论功行赏应该有大人的份,但不知道为什么,朝野没人讨论这件事,一点风声都没有。”
“不奇怪。”
周正道。他两次上朝,将阉党,东林党都给得罪了,没找他麻烦就不错,想要得到封赏,那是门也没有。
周正说完这一句,看着桌上一堆的文书,道:“你盯一下,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通知我。”
姚童顺连忙道:“是大人。”
姚童顺也是知道周正父子曾被天启叫进宫,尽管后面没有什么封赏出现,但这种‘天眷’,还是让很多人对周家很看好,积极投资。
姚童顺这种都察院小吏,本就是周正班房的人,现在自然更加殷勤,期待。
周正拿过手边的一个文书,开始继续他的事情。
周正只是一个监察御史,除非十分记恨他的人,不然没谁会在意他。再次回到都察院,无声无息,并没有任何风浪。
临近下班的时候,胡清郑突然来到周正班房,一脸的紧张肃色。
周正与他关系特别,没有那么明显的上下级之分,给他倒了杯茶,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胡清郑眉头紧拧,道:“李国普上书弹劾魏忠贤,称他结党营私,争功诿过,祸乱朝纲。”
周正眉头一挑,现在还有人敢公然弹劾魏忠贤?胡清郑的话,只怕还是悠着说,现在弹劾,动辄就是十几二十条大罪,何况是魏忠贤。
李国普这个名字周正隐约有些印象,道:“这个人是谁?”
胡清郑看着周正,胖脸犹豫一番,道:“少詹事,日讲官。”
周正哦的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所谓的日讲官,就是按照礼法,宫里每个月要有几次讲经,皇帝都要认真听的。
这些人是翰林出身,往往是给太子或者皇长子授课,因此,无意外,太子或者皇长子继位,这些人就是内阁的班底。
周正已经想起来这个人了,未来的一位首辅。
这个人选择在这个时候上书弹劾魏忠贤,是看准了时机,还是一腔热血?
胡清郑见周正不说话,又接了一句,道:“我与他沾亲。”
周正这会儿明白胡清郑来的目的了,道:“你是要一起上书弹劾?”
胡清郑胖脸纠结难受,小眼睛看着周正不说话。
阉党现在的权势熏天,哪里还有人敢公然上书弹劾?前面那么多尸体,血还没干,血腥气弥漫整个京城!
何况,现在辽东大胜,魏忠贤揽功,大肆封赏,阉党气冲星云,谁敢在这个时候撸老虎须?
周正知道胡清郑胆小怕事,沉吟片刻,道:“如果你不在乎前程的话,这件事就装聋作哑,或者干脆辞官了事。如果你想赌一把,博一个大好前程,就跟着上书。”
李国普是崇祯朝的首辅,会有一段光辉时刻。
胡清郑小眼睛眨了眨,看着周正,小声的道:“有没有其他办法?”
周正暗自摇头,胡清郑既不想辞官,也不想博前程,思忖着,道:“那就找个小事,弹劾阉党的走卒,让那位亲戚看到又不会太为难你。”
胡清郑想了想,点点头,觉得是这个办法,脸色却并不轻松,刚要走,又道:“对了,朝廷里最近有个声音,说是要裁撤九镇中除山海关外的其他八镇,全力巩固山海关以及辽东。”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封爵之难
“谁提的?”
本来从容淡定的周正,神色立变。
九关,是沿着长城而设立的九边重镇,从西北的甘肃镇,到陕西的榆林镇,再到最东边的蓟州镇,山海关,绵延万里,一直是大明军备最好,最重的九处。
尽管九边重镇处处破绽,早就破败不堪,但重要性依旧不容小觑。
不说应对长城以北的威胁,关内的乱民也需要应对,裁撤九关中的八关,那就是等于放弃长城,裁撤军队,简直是自废武功!
胡清郑知道周正关心这些事,道:“好像是工部尚书周应秋。”
“周应秋?”
周正皱眉,沉着脸,没有说话。
放弃八个重镇,不知道是多愚蠢的事,居然是曾经的吏部尚书,现在的工部尚书周应秋提出来的。
胡清郑看着周正的脸色,道:“我走了。”
周正没有说话,犹自沉吟不绝。
明朝朝廷尽干些自废武功的事,偏偏理由还貌似十分充足。他能想到周应秋提议裁撤其他八关的理由,无非是没有外敌,空费钱粮,不如裁撤,用于巩固威胁最大的辽东之类。
这种理由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会反对,更何况,周应秋还是阉党大佬,曾经的吏部天官,谁会跳出来反对,又谁能反对得了?
周正在班房里坐了一阵,如常的下班。
先是去了九江阁,周记看了一眼,而后周正回府。
一家人,现在多了周丁氏,四个人围坐在饭桌上,没有那么多规矩,随意的吃饭,聊天。
周方不时的给周丁氏夹菜,还问合不合口味,让厨房改之类的话。
周清荔黝黑的脸上微笑,没有说话。
周正则是心里腻歪,向周清荔说了周应秋提议猜测九镇中八镇的事。
周清荔神色顿时一凝,看着周正道:“属实?”
周正嗯了声,道:“应该错不了。”
周清荔放下筷子,神色有些不好看,没多久又恢复过来,道:“现在辽东大胜,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辽东,周应秋这个时候提这个,多半能成。”
九边重镇每年耗费朝廷不知道多少钱粮,但除了山海关,其他几镇近年确实少有战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周应秋一上书,再有人跟风,十有八九会成真!
周方听着,怒声道:“自毁长城!”
周方这句话,还真是贴切无比。
周正看着周清荔与周方的神色,稍一顿,道:“我打算上书反驳。”
周清荔抬头看着周正,还没说话,周方就沉声道:“反驳,我支持你!要不是我现在没有官身,我一定也要上书,他们这么干,迟早会将大明给弄亡国!”
周清荔冷色的瞪了一眼周方,而后看向周正,道:“你想好了?”
周正点头,道:“裁撤八镇不止是自废武功,贻害无穷,我担心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不知道会裁撤什么,必须要阻止。”
周正想起了后世极其有名的一个戏言,‘裁撤驿站导致大明亡国’。尽管只是一句戏言,但李自成是驿卒被裁撤后无生计起兵造反,直至打入京城,灭亡明朝却是事实。
周清荔看着周正,十分认真的道:“一定要小心!”
他之所以这么认真,是因为魏忠贤的‘声望’已经达到了一种顶峰,抢了辽东大胜的功劳,大肆封官许愿,这个时候谁触他眉头,谁就要倒大霉!
周正虽然惯常剑走偏锋,那也是瞧准才走的,平静的道:“我打算弹劾周应秋,并指明他是阉党。”
周方神色微惊,睁大双眼看着周正。
反驳与弹劾是两回事,如果再指名道姓的说周应秋是阉党,那就是间接的在打魏忠贤的脸。
周清荔倒是心里一动,道:“你想与阉党切割?”
周正与魏希庄走的近,周家人是知道,并且京城里知道的人很多,在不少人眼中,周正就是阉党。
周正没有隐瞒,道:“嗯,魏希庄人不错。”
周清荔脸色黝黑,看不出什么表情,沉默许久,道:“你要拿捏分寸,周应秋虽说是我们本家,但那是上两代的事情,若是惹恼他,不会顾及这点情分。”
周清荔与周应秋这一脉,上追三代是一家,祖父那辈是亲如兄弟,但后面周应秋一脉移居到了江南,周清荔在京城定居近二十年,早已经不联系,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两人是本家。
周正嗯了一声,道:“我知道。”
周清荔便没有多说,虽然觉得周正在冒险,但这份为国之心还是难能可贵。
周方忽然一拍桌子,道:“好,我也上书!”
周清荔,周正,甚至周丁氏都被他吓了一跳。
周方看着三人,道:“我怎么说也是进士,有资格上书。”
这话倒是对,但也得有人看啊。
周清荔没有多说这个,道:“辽东的那些将帅七月中到京,你们先别急,看看他们的态度。”
辽东这些人现在都闪闪发光,他们的话,朝廷都得重视几分,若是袁崇焕等人反对,那周应秋的提议未必能成行。
周方,周正两兄弟点点头,而后对视一眼,两人眼神告诉彼此,对此完全不抱希望。
周丁氏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安静的听着。
又过几天,快到七月,周正一直等的消息终于来了。
宁远传回捷报,详细叙说了宁锦一战的经过,并附有立功将士的名单。
这些周正不关心,后面还有就是,建虏撤兵未到沈阳,忽然派兵奇袭东江镇,毛文龙则故布疑阵,实则早早收兵,龟缩在皮岛,让建虏扑了个空。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是落了地,在都察院班房,周正笑着与姚童顺道:“嗯,你在通政使司的朋友不错,下班后去周记领十两银子,请他吃顿好的。”
姚童顺神色一惊一喜,连忙道:“大人,十两太多,三两就够了。”
周正微笑不语的摆了摆手。
姚童顺脸上也有矜持笑意,抬着手道:“小人告退。”
那十两银子,既有饭钱,也有那位朋友的,当然也有他的。
周正放下了心,便专注于他的事务,手里拿着的是湖州府今年夏粮的入库文书。
今年文书上的数字是一万四,也就是一万四千石,去年,是两万石,少了六千石。
周正不用想也知道里面的猫腻,只是,他也没辙,即便是他下去巡查,肯定也查不出所以然来,这种数据是层层造假,想查都没办法。
周正暗自摇头,放到了一边。
几天之后,周正下班,被魏希庄拉到他的茶楼。
魏希庄坐在周正对面,喝了几次茶,抬头看着周正,目光闪闪躲躲。
魏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