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予评说?终归只是自己人的事情!而如琉球一般忠心事大的臣国,徒遭倭寇征伐,这就不是自己兄弟倪墙的家仇了!这是什么?是国恨!”

    “倭人素来不服中国、不尊天朝,他曾有几时是真心归顺的?在朕眼中,无论满汉、不管中西,诚若汤玛法等人,不远万里前来天朝,又忠心事主、忠贞不二,这就是我自家人了!但那倭国扰了前明,又帮着南明伪政掣肘于我大清,你们就不想一想?无论是谁得了中原,大清也罢、南明也好,他都会与之为敌作乱!倭国,他才是忘我中国之心不死的贼人!他才是我中国之人的宿敌!”

    此言一出,弘毅好不感动啊!好一个“国仇”与“家恨”!好一个“自家”与“宿敌”!在小日本面前,还有什么“家恨”可以计较?还有什么正统伪政?还有什么满汉之别?

    你们有气力去骂别人“鞭子”、“满猪”的,对着历史喷粪,还真不如少买一点日货、少看一点日剧,真刀真枪和今天的倭寇硬碰硬!但凡是对着中国国籍的自己人喋喋不休、动辄诛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不识时务!才是真正的误国鼠辈!

    可为什么福临会有如此高的“觉悟”呢?也许从年轻的皇帝十分看重西人汤若望、汉臣陈名夏这几点中可以“管中窥豹”:他的确有着包容万象、为我所用的胸襟。

    但他又为何会对日本强占琉球有如此大的愤恨呢?当日自己和他阐释领海属海、给他上演努~尔哈赤托梦好戏的时候,都曾经提及小日本的可恨可恶、该杀该剐,可当时也没见他如此激动呀?对于其中原委,弘毅一时并未思考明白,直到福临说出了下面这句话:

    “你们汉臣最知礼义,可你们懂得最粗浅的‘一女不嫁二夫’的道理吗!”

    愤怒至极的福临,终于给弘毅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女不嫁二夫”!原来如此,真的好生动!

    '1'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县级市),地名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二章——全琉以限倭

    福临一句“一女嫁二夫”,可算是戳中了无论满汉所有人的要害!此时人人都恨不得五体投地趴在地上,好让皇帝解气。

    弘毅突然明白福临为何气急败坏到如此程度!一女嫁二夫,那不就是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七大恨”之一嘛――“……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此刻,努~尔哈赤这句话一定是在福临的耳畔回响!

    原来,福临将自己已经册封的琉球国,比作了当年的叶赫老女――东哥!绝妙的比喻!

    “你们整日介君君臣臣的迎奉朕,却不知道现在琉球拿着朕的回赐,又去巴结倭贼了!玄烨,你说是不是?”皇帝还在气头上,吼着质问。

    福临现在只能靠小儿子给自己提气了,他知道,玄烨虽然年幼,举手投足之间却不似那些随便掰扯出一个什么话题,就不计后果拿来卖弄的人。生气归生气,关键是看我的玄烨如何力挽狂澜了!

    “皇阿玛圣明!萨摩藩入侵琉球之后,中国回赐之物,琉球难以保全,十之**都被辗转送入了倭国幕府。而且倭贼欲壑难填,进而迫使琉球签署条约,规定琉球要每年要向萨摩藩输粮八千石。儿臣已说过,蕞尔琉球他自己都没有粮食,如何呈送这八千石粮食?只能是寅吃卯粮、频繁入贡天朝了。”

    “琉球可叹啊……”福临对琉球的遭遇深表同情。

    “非但如此,倭贼心比天高!据《国榷》记载。故明将亡之时的天聪三年,也就是崇祯二年(1629年),倭贼萨摩藩竟然在琉球建立了所谓‘在番奉行’制度,派遣萨摩藩家臣常驻琉球各地,直接掌管其政,琉球与亡国无异!”

    年轻的皇帝越听越来气,脸色越来越阴沉,时刻准备着另一场爆发!

    “更有甚者,崇德元年(1636年),倭贼趁着我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收服朝鲜之时。居然恬不知耻要‘仿效’我朝征服故明属国的做法。竟将琉球中山王尚丰降格为所谓‘琉球国司尚丰公’,俨然成了他的儿国属臣一般!故明朝廷册封的郡王品级,在倭国成了公卿!”

    弘毅这一段假托谈迁之笔,显得颇为真切。并且添油加醋。映射福临刚刚册封“中山王”这件事情。以求“奇效”。其实,这完全是他凭借“主观臆断”,故意将两件历史中原本毫不搭界的事情强拉硬扯、拽到一起了!但效果却一定会很好!

    果然。福临勃然大怒,吼道:

    “什么仿效我朝?倭贼果真恬不知耻到了如此地步!明清代际,乃是我满洲顺应天意之举,说到底,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他倭国偏居海外,怎可妄自托大,趁着我兄弟倪墙,他却进来抢掠?前明既然领了琉球,大清同样不能丢了琉球!他小小倭国,说不准还惦记着想把中原也弄成他的藩属!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阿玛息怒。”弘毅抓住机会,要把后面一段关键所在说透。

    “自萨摩征伐之后,琉球王每次向故明派遣贡船以及贡船归国、册封使来港等大事,都要向萨摩藩禀报。萨摩藩对琉球也进行了疯狂掠夺:琉球的硫磺、蔗糖等物产统统被萨摩藩所控制;琉球朝贡贸易之丰厚利润被萨摩藩所攫取。更有甚者,天朝亦未曾在琉球属国征收人头之税,而倭贼行之,使琉球民人深陷苦海!”

    “唉!瞧瞧你们办的好事,朕是毫不知情啊……”福临长叹一声,无奈挥了挥手,示意大伙都从地上爬起来,大有大势已去的无奈。

    “不过,皇阿玛,萨摩藩征琉球后,琉球虽然被迫奉萨摩藩为主,尽管故明与琉球间之封贡日渐疏远,其国却仍坚持尊中国之封贡为其立国之本。”弘毅关键时刻还要给青年皇帝打打气,否则他容易自暴自弃、彻底撒手!

    “何以见得?”福临眼皮也懒得抬一下了――整个这件事,青年皇帝被一群只知道奉承巴结的臣子们弄得和傻子一样,实在是很没有面子。

    “琉球国王之舅父马宗毅,自我朝入关之后就北上朝贡,曾滞留闽中数载,终于得以面圣。若非诚意来投,何出此举?”

    这一句话,让福临慢慢抬起了头。

    “那是因为此刻的琉球,的确是危如累卵、备受煎熬,他们翘首以盼、只待天眷了!”

    福临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

    “再者,倭贼纵然行了灭国之实,时至今日却仍然不敢恬局其名。何也?惧我朝天威也!假若大清坐视不管,徒留中外笑柄。再者,琉球之地虽小,却恰恰事关我天朝兴亡!”

    此言一出,不光是福临,那些“低头耷拉甲”的满汉重臣们,齐齐向弘毅投来惊诧的目光――不至于吧,丢了琉球就是“丢人”而已,怎么上升到国家存亡、“丢天下”的角度了呢!

    “倭贼之所以觊觎琉球诸岛、不过区区五万余亩疆域,并非此地物产多寡、产出为何,而是看中其实乃海上要冲之所!”弘毅环顾众人,期待回应。

    “奴才明白了!”果然,有才的图海最先反应过来了。

    “皇上,奴才明白了贝勒爷所指要冲为何!一者,倭国占据琉球,南可登台湾,与荷兰红毛沆瀣一气;西可进闽海,仿故明之事而再行倭患。二者,又可像贝勒爷前面所说,如我在台湾一般,他却在琉球设海上基地,阻碍劫掠我大清商船,袭扰掣肘我大清水师。此乃坐一望二之诡计!”图海朗声说道,听得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既然大行海上贸易之事已经多半笃定,那么海外被倭人抢先设了基地。这个是大大的不利!

    “图海所言有理!那我们该当如何应对?”福临急忙转而问向弘毅。

    “倭贼想窃据琉球,妄图扼守我海上交通之枢纽,进而作为跳板,谋求他日侵犯我大清之前哨,实在是痴心妄想,却又不得不防!”弘毅先把图海的分析更深入了一步,取得了大家的默认之后,这才说道:

    “既然如此,贼欲‘坐一望二’,我何不‘一石三鸟’?”

    “一石三鸟?”福临顿觉提气――怎么样。小家伙早就成竹在胸!

    “正是!一者。不仅要让郑迥配享太庙,还要大行表彰琉球之忠心事大,就赞誉其为‘万国津梁’,并广布天下。咸使闻之。让不敢名正言顺的倭贼吃上一个哑巴亏!”

    “万国津梁?好!好一个万国津梁!”

    福临很满意这个词儿!可惜他不知道。这个词早在前明的天顺二年(1458年)。就被琉球人自己铸造在那口著名的“万国津梁钟”上了。

    “二者,仿照朝鲜例,光明正大派遣册封表彰使入琉球。一并委任其为大清水师琉球提调官,常驻琉球国都首里城,随行八旗大兵若干,也一并驻扎,以为寰护。所到之日,以兵威胁迫倭国之在琉官吏尽数归去,否则就是犯我天威。”

    “可行!”

    “三者,令闽中海澄王提调所辖水师,以护送表彰使之名,去往琉球沿海巡弋,以防倭国生事,二来嘛,海澄王之母也是倭人,熟人见面,不好翻脸吧……”

    “哈哈,朕倒是盼着倭贼不管不顾就和海澄王交起手来,好让郑森也知道谁是他真正的宗祖!哈哈……”福临似乎被弘毅所传染,少有的阴险起来。

    “皇阿玛圣明。有此三策,必然可以取得保全琉球而限制倭贼之奇效了!”弘毅点睛一句。

    “全琉而限倭?好,好计策!准行!”

    “皇阿玛,说到海澄王,儿臣以为,他日同安王重返台湾北部,不必痴等他和海澄王收复全岛,朝廷就应立即委派府道台各级官吏前往治民,并可引导部分良民前往拓殖。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台北之地自然教化文明、心向中原,台南之红毛西人也就奈何不得了!”

    弘毅绕了一大圈“小琉球”的事情,最后还是回到了对东南枭雄――郑氏的防范、对大琉球――台湾的收复上。

    “有理!不能把台湾变成他郑氏一门的专领属地!等他拿回台湾全岛,朕可以大加封赏,这拱手相送却是不行的!要想寰护我大清领海、属海之周全完备,台湾、琉球皆占地利,北进南下殊为便利,绝不可舍弃!况且朕观瞧东南地貌,福建对岸便是大小琉球,两者归于一家,则互为犄角、互相呼应。两者分属两家,则你来我往、争斗难免。偏偏这条海峡还不宽不窄,若再宽一些,若中国与倭国,虽然隔膜,却相隔遥远,来日方长;若再窄一些,大军登船,倾巢而出,一举可下!偏偏是个尴尬距离,故而,台湾、琉球两处,我大清世世代代决不可弃之不顾!诸位爱卿万万谨记!”

    “臣等谨遵圣训!”所有人共同表示皇帝的训示记下了,尤以弘毅记得最用心――将来一旦在我的康熙朝出现“台湾无用论”的论调,我就拿着现成的“世祖皇帝圣训”来教训你们!整死你们!

    “好!以朝鲜例恩泽琉球,并表彰其‘万国津梁’,以及委派官吏随同同安王返回台北拓殖,两者皆准奏!”

    福临欣然应允,也历史性改变了原本“将海外孤岛台湾送给郑森等人安身立命”、“满足于琉球称臣纳贡而任其自生自灭”这两个可怕的初衷。

    弘毅心里这个高兴呀!不管台湾和琉球将来的命运会是怎眼,至少是现在已经取得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今天和几个月以来的哼哼唧唧没有白费!这地缘政治的丰硕成果,即使是在顺治皇帝福临的嘴里说出来,功绩还不都是我曾弘毅的!

    当日借着努~尔哈赤还魂托梦,给福临上了关于领海主权的一课,青年皇帝看来是听进去了。今天开了海运贸易,他自然知道了“有海无防”的巨大危害!米国人所说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南下南中国海的桥头堡――琉球”,在福临口中就是北进南下的战略要冲!太给力了!

    特别是琉球,终于有了中央委派的驻跸大臣,迈出了归化皈依中原王朝的重要的第一步!希望自己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儿子,也就是重重重孙子光绪,别让日后的小日本占了咱的“本土”琉球!祖宗我“玄烨”可是尽力而为了哈!

    费尽周折之后,事情就这么简单,清初顺治朝仅有的两个正儿八经的属国,都被玄烨三言两语安插了武装力量,买入了改土归流的历史大势之中!

    既然捎带脚地安排了大小琉球的前途命运,我们还是回归正题,继续说说如何提防同安王吧!(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三章——三防同安王

    开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一次临时召集的御前会议,被别有用心的弘毅摆布的异常冗长,九九重阳节这天的整整一个下午外加半个晚上了,议题杂七杂八层出不穷。这其实也不是弘毅的本意。

    一开始,这次会议就是研究朝鲜行商私贩马匹这一件事,但随着探讨的深入,弘毅忽然间发觉,这样一个不如“御门听政”正式的“御前会议”,却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但凡是来开会的,都是皇帝福临看得上、信得过、用得着的贴己人,如果借着这个机会,连同皇帝和重臣“一锅烩”,好好阐述一下自己日益成熟的政治观点,就可以在思想交锋、理论争鸣的过程中,给与会人员洗洗脑,至少是开开眼,让他们对弘毅那些闻所未闻的“标新立异”的理念有所接触。如此一来,让这些人去“以点带面”,必然可以慢慢影响一批人。

    这种有些“吹风会”性质的御前会议,弘毅以为在自己登基之前是需要的。如果不这么做,等到自己成为皇帝,再掰扯出来那些“新奇观点”,就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特别是对于一个“年少”的新皇帝,他一上台,首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创新!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登基之处就大刀阔斧搞类似于“头脑革命”的东东,假若没有一大批心领神会的拥趸,其结果必然是“被革命”!毕竟康熙朝还是清初,满洲保守力量、汉人僵化势力,甚至是西洋宗教派别。三方面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却还是停留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沉疴之上。

    但顺治朝却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抵定中原的开国之朝!这时候的满清统治集团,不得不面临着汉人、西人种种先进文化的冲击,尚处于懵懂未开的全盘吸收阶段,自然形成了一种兼收并蓄的清新之风。西来传教士的重用就可为证。当然,对于那些冲击了他们固有传统习俗的东西,也会表现得十分顽固和凶猛。例如剃发易服、弓马骑射等等。基于这一点,只要弘毅把各种新奇观点“托古改制”或者“一语中的”,还是大有市场的。

    再有一点,就是顺治皇帝福临其人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也可以被弘毅所利用——福临年幼失宠,形同寄养在一群汉人的太监宫女手中,很容易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摄政王专权。亲政之后就必然对绝对的权力充满着**,只要是弘毅的种种观点有助于巩固他的统治、提升他的威望,就比较容易被采纳;皇太后、皇帝母子不睦,就会对皇子储君争相拉拢,这又是弘毅的优势之一;和汤若望等西人交往甚密、耳濡目染,对西来文明有所了解,这样对后世的一些近现代西方理论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最最关键还有一处。福临的刚愎自用决定了弘毅只要能够说服皇帝,大政的推行就会有一定的保障!

    也许,今天这一次御前会议之后不久,我就会暂时离开这权利的中心了。既然如此,为何不一鼓作气,给这老老少少、十七位“与会代表”好好灌输一番呢——弘毅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

    “皇阿玛,儿臣适才所言‘一防其账目不清、中饱私囊’,辅之以基地的布设,若此法可行。大有裨益。”

    “嗯,可行!”福临很赞同。

    “谢皇阿玛!如此一来,台北、琉球两处水师基地,再加上朝鲜釜山一处靠泊补给之所,同安王船队往来海上的每个落脚点,都在朝廷政令通达之下,水师就会完全掌控在皇阿玛的手中。只要定期轮换水师提督,同安王只做商船总理和战时指挥使。哪怕他有朝一日果然有心违逆,也无力为之了!此为儿臣所言之第二防,防其坐大。”

    “儿子”弘毅贸然替皇帝安排了同安王的官衔和职能,却对顺利得到福临“老子”的首肯信心满怀!果然。皇帝也赞同这一安排。

    “商船总理,兼领水师战时指挥使?哈哈,一个总理一个指挥使,同安王的官衔可不小啊,这下他可以衣锦还乡了吧!”众人都跟着皇帝的调侃,一解刚才因为琉球的事情而紧张的心绪,气氛终于活络起来。

    “不过,妙就妙在一个‘战时’上!两军交战,同安王指挥全军,当仁不让,也可以让正儿八经的、朕的那位‘水师提督’好好观摩学艺!不过战事一毕,水师提督还是水师提督,同安王也只是商船总理!好!准奏!折库讷,记下来,择日下旨。”福临意犹未尽。

    “嗻!”学士折库讷兴致更高,音调都有些兴奋。

    “玄烨,你刚才说共有三防的。这第三防为何?这两防难道还不够吗?”

    福临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异常清醒明白。他清初记得二儿子玄烨适才说的对同安王郑芝龙要“四用三疑并三防”,貌似单单是三防中的“两防”就够用了,够兜底儿了!可越是这样,年轻的福临就对这第三防更加期盼!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安静下来,表现得和皇帝一样好奇。

    若是按照华夏五千年“君臣暗斗”的基本套路,有了这前述“两防”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一防郑芝龙账目不清、中饱私囊,设立户部三吏的“审计专员”制度,这是断了他大发横财的路数。海上作乱和陆上不同:流民失地,揭竿而起,不需要太多物资准备,一根杆子就可以是武器,仗着人多势众就能和官军死磕。但要做海贼,造船“事儿”大,招募水手并且待遇优厚“事儿”更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支颇有战斗力的水军!这可是一个好大的物资储备和人才招揽工程!而这个大工程,没有“巨资”是万万做不到的。当年郑芝龙黑了李旦的万两黄金,才拉起了自己的队伍。现在朝廷要把他的往来账目查个底儿调——财路还有。横财不再!

    二防其只手遮天、尾大不掉,设立水师基地和朝廷联络官,这是防止其插手水上武装力量!郑芝龙只全权管理海上贸易之事,护航职责自有水师提督。一旦起了水警,郑芝龙才能临时接过战斗指挥权。这样一来,如果他想在海战的时候活命,平日里就必须亲自训练大清的水师。好在朝廷要定期轮换这个水师提督,那郑芝龙这个平时总教练、战时总指挥就会很忙很累……其实弘毅还有一个想法。那些轮换下来的、较为成手的水师提督可有大用!毕竟,大清水师要早日成为大清海军,光有一个东南水师怎么够用'1'?

    如果再加上那个时候颇有心计、饱读诗书、谙习中文的各位“领导”的普遍计策,诸如质子入京、遍插眼线、分化党羽等等“传统项目”,对郑芝龙的防范可谓“天衣无缝”了吧。

    但是,弘毅却还有最后,也是最最要紧的一防!

    “皇阿玛。前述两防如若畅行,儿臣料想同安王就未必能兴风作浪了。不过,前提是他能始终将自己‘永不反朝’的誓言铭刻在心。”弘毅关键时刻要用这句誓言来巴结一下“再生爹”福临。

    “嗯,朕对此还是深信不疑的!”

    福临别的都不好说什么了。毕竟,差不多一年前的这个时候,顺治十一年九月,他半信半疑听从了才半年大小的屁孩玄烨的计谋。又是祭祀崇祯、祭奠亡明的,还和南下福建、鸟飞冲天的同安王郑芝龙在大清门外联袂上演了一出“十八相送”、“君臣手足”的大戏,特别是自己按照小家伙的授意,就是站在路边死盯着缓缓而去的队伍不走,并且派人去通传说了一句“王兄可返(造反)!”,郑芝龙果然哭拜于马下,歃血而誓,说“臣此去,永世不返,永镇台湾为我大清东南之门户!”不久。郑森果然乖乖归降!

    一晃一年过去了。这一年,因为有了东南郑氏的归顺,原本捉襟见肘的南方局势为之一转,南明永历小政权因为失去了郑森这个奥援,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紧巴!全盘收复西南边陲也指日可待了。

    一年来,只听说郑氏一家在福建羁縻属下、安定地方,治理的也算井井有条,没听说有任何异动倾向。更何况同安王南入福建不久。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郑渡、郑萌也按约回到北京,继续做他们的侍卫。

    不仅如此,同安王还一并将其几个儿子都改了名:长子“海澄王”郑森(郑成功)作“郑世森”;次子郑渡作“郑世忠”;三子郑恩作“郑世恩”,留在福建身边;四子郑荫作“郑世荫”;五子郑袭作“郑世袭”。也留在了福建;六子郑默作“郑世默”,原本就在北京'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