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贝勒爷。琉球原本受困于东南海寇之患,去年才得以来朝,故而去年之数不比故明。但也数目非小。皇恩浩荡,其贡物回赐约合五万两白银,采办回国之物约值十万两'3'。”戴明说不愧是能臣干吏,对于临时发问的题目依然可以心中有数,言之凿凿。

    “如此一进一出,琉球国回去再转手贸易一番,获利不下五十万两白银矣。”弘毅按照后世学者普遍断定琉球国海上贸易利润额为300%到350%之间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

    “原来如此。但其国忠心事大……”福临还以为玄烨动了强取豪夺的念头,赶紧“劝解”儿子。其实他也有些许动心于小小琉球的富足,但却不能拿着天朝上国的位置去窥伺臣国的“小利”。

    “皇阿玛,琉球富足,全赖我中国之恩赐贸易。没有天朝上国,其国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孤悬海外的荒蛮贫瘠之地。但此时今日的琉球,却早已不是当日那个富足的琉球国了。”弘毅的话题急转直下。

    原来,随着西方势力逐渐侵占南洋诸国,葡萄牙人曾经希望与琉球建立贸易关系。但琉球得知葡萄牙人侵占满剌加的事实后,作为大明忠诚臣子,他们言辞拒绝同葡萄牙殖民政府贸易。此后葡萄牙殖民政府转而与日本直接建立贸易关系,琉球的中转港口的地位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加上倭寇的骚扰,财政日渐困窘。

    尚永王时代,琉球曾向日本萨摩藩借贷。尚宁王在位期间,琉球官员通过盘踞吐噶喇群岛的海贼“七岛众”为中介,先后五次向萨摩藩借了二百五十万贯钱。萨摩藩曾多次派人向琉球催款,但琉球都无法偿还。

    “琉球原本富裕,却缘何沦落到如此地步?”福临对区区二百五十万两白银的债务很不以为然,好奇发问。但在弘毅眼中,皇帝纠结在银子上,却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核心实质——小日本!

    “皇阿玛,琉球落得如此田地,实在是因为那倭寇乱我华夏中国之贼心啊!”弘毅果断把原本就有的历史罪责往小日本头上扣去!

    “又是倭国?玄烨细细道来!”福临果然上道!

    弘毅闻听“又是”二字,知道皇帝是记起和小日本的种种不愉快了,于是急忙遵旨“细细道来”。

    原来,这是一段二十一世纪中华有为青年“尽人皆知”的琉球史——己酉萨摩之乱!

    '1'真实的历史上,顺治皇帝的册封琉球使臣一行到了福建郑成功的地盘上,就受阻逡巡,不得前行了。顺治十五年,福临不得不命彻册封琉球的兵科副理事官张学礼、行人司行人王垓回京——“俟海寇平日另行差遣”。顺治十七年,琉球国王的舅舅、“奉其国王之命来贡”的马宗毅在福州病卒。因为“海氛未靖,留闽七年”,这位琉球国舅,还得到了清朝政府的祭祀和厚葬。所以,琉球真正得到清政府的册封并且忠心耿耿侍奉上国,要到了“康雍乾”三朝了——康熙元年,改封琉球“中山王”为“琉球国王”。此后百余年,琉球不断遣使进贡,历任琉球新王即位时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

    '2'苏木,药材一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今日已不是什么名贵药材,广泛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但明清之际,却是盛产于东南亚的贸易货物,其高可达5~10米,往往被用做北上中国商船的压仓之物,获利颇丰。

    '3'正史中,顺治朝琉球国受困于郑成功的东南沿海,没有顺利北上贸易,直到康熙初年。故而此处数据采用嘉庆朝贸易数。其时,清嘉庆年间琉球船进口贸易额为64;978银两,出口贸易额为110;606。4银两。(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章——倭贼侵琉球

    福临对倭国日本如何将原本富裕的琉球弄得贫苦积弱很是在意。但国际政治关系专业出身的弘毅,却必须清楚这里面隐藏的本质——日本对于中央王朝统治体系下“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又一次挑战!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明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力日益衰落。而日本则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大业的完成逐渐崛起。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由明王朝构筑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受到日本的挑战。【作为一个中国人,每每触及这一段当代国际关系避无可避的节点,弘毅都会顿足捶胸、懊恼不已!】

    日本积极推行大陆扩张政策,同时谋求将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置于日本的势力范围。特别是1592年和1597年丰臣秀吉两次发动侵朝战争、德川家康夺得政权后,日本将战略重点迅速转移到了琉球群岛。在日本的挑战下,传统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开始动摇……【考虑到部分读者十分劳累于读弘毅自创的“半白话文”,此处干脆直接码上一段国际政治史专业视角的描述文字,毕竟是现代白话文,好理解!】

    奉行贸易立国的琉球,很早就与日本的萨摩'1'保持着官方贸易往来。但在日本,萨摩的坊津港'2'几乎垄断了对琉球的贸易。1471年,琉球国王尚圆给萨摩守护岛津立久的官方书信中,自称“金丸世主”,而且从其内容可以看出,琉球与萨摩的关系是对等的。但是萨摩单方面地将琉球与萨摩的对等贸易当作了“朝贡”。【联系当今日本政要的恬不知耻嘴脸,可想见一般!】

    为了加强对“萨琉”之间来往商船的管理,萨摩藩从1508年开始向琉球渡航商船发行“印判”(许可证)。1566年后,萨摩藩加强了对琉球渡航商船的管理,对没有“印判”的商船采取没收商品、扣押船只的严格取缔措施。但是,琉球国并未重视。照旧允许一些没有“印判”的商船在那霸港从事交易活动,这引起萨摩藩的不满。1574年,萨摩藩将琉球多年来的“违约”案件整理成文送交琉球,并警告若不“痛改前非”,必将导致双方关系恶化。1575年3月,琉球王国派遣“纹船”(琉球国王的外交官船)赴萨摩藩祝贺岛津义久继位时,萨摩藩重臣当面发难。要求琉球使节对近年来琉球的“违约”案件以及“纹船”来迟、贺礼微薄等做出解释。萨摩藩借“纹船”发难实际上是想通过强迫琉球王国接受萨摩藩的“印判”制度,控制琉球王国的海上贸易。

    1590年2月。萨摩藩遣使赴琉,要求琉球王国向日本朝贡。琉球王尚宁不想得罪日本,遂向萨摩藩遣使,献礼修好。1591年10月,萨摩藩致书尚宁,称丰臣秀吉计划进攻朝鲜,要求琉球负担部分粮饷。尚宁王接受了**、对华友好的总理唐荣司'3'【郑迵】的意见,拒绝了萨摩的要求,并且通报了明朝政府。丰臣秀吉于是恼羞成怒,威胁进攻琉球王国。尚宁被迫答应交出一半粮饷。剩余部分萨摩藩提出愿为垫付,但要求日后偿还。琉球王国答应了萨摩藩的要求。这样,琉球王国就欠下萨摩藩数笔债【前述二百五十万两白银】,而讨债成为萨摩藩入侵琉球的一个借口。

    1602年末,一艘琉球王国的贡船遭遇风暴。漂流至日本陆奥地区。1603年初,德川家康指示萨摩藩将琉球船员送回琉球王国,并希望琉球王国“来聘”(遣使进贡致谢)。1604年2月,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要求琉球王国向江户幕府遣使“来聘”。琉球国王尚宁依旧未予理睬。1605年7月,德川家康又令平户藩藩主松浦镇信派人与琉球王国接触,要求琉球王国“来聘”,又遭拒绝。1607年5月,德川家康再次命令萨摩藩催促琉球王国“来聘”。对于江户幕府和萨摩藩三番五次地要求“来聘”,已经升任“三司官'4'”的对华友好派【当时就必然是**派】郑迵严词拒绝。因“来聘”问题产生的矛盾成为萨摩藩入侵琉球的又一个借口。

    1609年3月4日,萨摩藩派出战船百艘,士兵三千,从山川港出发向琉球王国发起进攻。3月27日倭寇就攻陷了今归仁城,直逼琉球王国首府首里城。琉球王国动员四千兵力防守,但是以刀剑、长矛和弓箭为武器的琉球守军与以火枪为武器的萨摩藩强兵相比,战斗力差距明显。4月4日,琉球国王尚宁开城投降,4月5日,萨摩军接管了首里城。战争期间,萨摩藩军队对琉球民众的掠夺、杀戮时有发生。虽有日本学者认为,萨摩军军纪严明,禁止针对平民的战争犯罪行为,但是在战场上所谓军纪并未被严格遵守。士兵素质低下和军官故意纵容成为上述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小日本的军纪如何,我们对照在南京发生的历史真相就可以想见了,妈了个巴子的小日本!】

    德川家康对萨摩藩入侵琉球的军事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1609年7月7日,德川家康授予岛津家久对琉球群岛的统治权。1610年5月16日,琉球国王尚宁一行被岛津家久带往江户。8月14日,德川家康在骏府城接受了琉球国王尚宁的谒见。8月28日,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在江户城接受了琉球国王尚宁的谒见。9月3日,德川秀忠宴请琉球国王尚宁和岛津家久,席间德川秀忠向尚宁表示,江户幕府无意以他姓取而代之,琉球王国的国家体制可以延续。

    在此之前,江户幕府也曾接受过朝鲜、荷兰等外国使节的谒见。但是,琉球国王尚宁作为一国之君的谒见其政治意义明显不同。

    1610年12月24日,尚宁随岛津家久返回鹿儿岛。1611年9月19日,萨摩藩向尚宁提出琉球王国必须遵守的15条基本法律【掟十五カ条】,要求琉球王国君臣发誓效忠,并割让奄美诸岛等苛刻条件。在萨摩藩的武力威胁下,尚宁及众臣被迫在“起请文”(起誓书)上签字画押。只有郑迥厉斥萨摩藩的强盗行径。拒绝签字,当场被萨摩藩施以油釜烹刑。【呜呼哀哉!】1611年12月15日,琉球国王尚宁及众臣被释放回国。

    琉球国王尚宁被萨摩藩扣押期间,临时负责琉球王国政务的三司官“名护亲方”良丰,于1609年10月派遣郑俊出使明朝通报“倭乱”。1610年1月,又派遣进贡使毛凤仪通过福建巡抚陈子贞等将“倭乱”之事上奏明神宗皇帝。神宗皇帝令毛凤仪等转达对琉球国王尚宁的安抚,同时要求福建官员将“倭乱”细节上报。之后。陈子贞收集了大量资料上奏朝廷。至此,琉球王国遭受“倭乱”的消息在明朝官员中迅速传开。对于萨摩藩入侵琉球。明朝的许多官员最初认为“倭乱”会导致琉球王国被萨摩藩兼并。但是后来发现琉球并未亡国,只是臣服于萨摩藩,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的附属国。明王朝默认了这一现实,对萨摩藩入侵琉球一直保持沉默,未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

    随着小贝勒爷有些悲愤的描述,位育宫内的众人越来越沉默,以至于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就在弘毅悲愤填膺的描述完“倭贼侵琉球”之后,“啪”的一声,福临突然发作起来,将手中的茶杯狠狠砸到了地平之上!

    【请原谅弘毅本章再一次叙述了大段史料。和上一次描述罗刹侵犯黑龙江流域的那一章《血仇深似海》一样。对于琉球,我们永远不可以遗忘。而比起沙俄蚕食,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琉球沦丧倭寇之手的详细历史。本章弘毅“含泪写就四千字,断然免费五八份”——只求各位真正读了这一章、读懂这一章的书友们,铭记中国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因为明皇就这么让琉球渐行渐远了!这一屈辱的一幕,不亚于老蒋二战后两次拒绝琉球回归!当然,老蒋后来后悔了,作为一个明白了“国仇”和“家恨”区别的中国人,他后悔了。那么,我们今天所有的中国人,就应该堂堂正正替五百年前的老祖宗后悔一次——“共同的附属国”?我们当年,真的错了!对不起,琉球的中国人!】

    '1'萨摩国,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西海道,又称萨州。萨摩国的领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鹿儿岛县西部。长官为萨摩守。

    '2'坊津是古代日本九州岛的一个繁华的港口名字。位于萨摩国川边郡坊津(今鹿儿岛县南萨摩市坊津町坊)。坊津是古代日本的海上交通要道。538年出仕于百济的日本僧人日罗在该地区建立龙岩寺(后来的一乘院)。此后该地区成为坊舍、坊主等佛教场所密集之地,因此被称为坊津。

    '3'总理唐荣司,为琉球国官职,主要掌管对中央王朝事务。字面理解,就是总理有关“唐”、即中国的各种“荣耀”事务的衙门主官。

    '4'三司官,亦称法司,是琉球国朝廷的最高执政机构,也是这个机构所有官员的官职名称。琉球国共设三司官三人,称号为“某某亲方”。三位三司官分别监督“用意方”(管理国家财产和山川的治理)、“给地方”(管理给与役人俸禄和旅费)、“所带方”(管理租税和国库的出纳)三个物奉行所。三司官的官阶由正一品至从二品,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阶,相当于中国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师。虽然在三司官之上还有摄政,但摄政一般不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国实质上的最高级别官员。
………………………………

第一百九十一章——一女不二嫁

    福临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

    爆发的导火索,是弘毅刚才绘声绘色描述了琉球三司官郑迥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明初,明太祖希望加强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当时琉球国贫瘠落后,朱元璋便将善于驾舟航海的“闽人三十六姓”赐予琉球,帮助琉球发展中琉朝贡贸易。长乐人【**才】作为“闽人三十六姓”之一奉旨迁往琉球。这是最早的琉球闽人郑氏移民。

    嘉靖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烧杀抢掠,横行无忌。倭寇攻入长乐'1'时,【郑肇祚】被俘虏到日本后漂落琉球。此时琉球闽人移民及子孙已经凋敝,通识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才稀少。琉球国王赐他房舍,定居久米村以补闽人不足。郑肇祚成了琉球闽人郑氏的另一支。

    福建移民把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到琉球,使得琉球国逐渐变得“风俗淳美”、“易而为衣冠礼仪之乡”。琉球政府对中国移民也极为重视。闽人除了在对外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外,还在琉球政府部门中担任重要职务,有许多人担任国相及法司官(最高行政长官)。最早担任琉球法司官,在琉球历史上产生影响的当数长乐郑氏后裔【郑迥】。

    郑迥16岁来华读书求学,归国后主管中琉交往事务。他多次随同或带领进贡使团来华朝贡,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因功勋卓著被封为法司官。此前法司官为琉球贵族担任,平民外族尤其是移民华裔是首次。可见郑迥卓越不凡的才能。

    郑迥刚毅果敢,疾恶如仇。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派人到琉球要求其称臣纳贡,并暗中赠送黄金百两给郑迥。郑迥正直不阿,对日本的蛮横行径极为不满,退还金银,怒斥日本来使,坚决维护中琉藩属关系。日本使节无功而返。不久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想从朝鲜借道入侵中国。郑迥得知日本图谋后立即密告中国政府,郑迥遂为日人所痛恨。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萨摩藩集三千精兵挥师南下入侵琉球。郑迥率众坚决抵抗。终因孤力难支。连同琉球国王尚宁及王室贵族百官被俘至日本萨摩。日人将他囚禁在鱼肆中。时值盛夏,蚊蝇肆虐,恶臭难挡,他泰然处之。日本又派人劝降。郑迥义正词严。日使理屈词穷悻悻而退。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9月萨摩把尚宁王室及百官集中寺庙。要求他们在投降书上签字,表示对日本的臣服,同意割让琉球北方五岛等。尚宁王及各王子被逼无奈在降书上签字。郑迥却大义凛然、拒不妥协。萨摩藩主大怒。命人架油鼎。郑迥厉声斥责,历数日人恶行,威武不屈。

    藩主恼羞成怒,命武士架起滚沸的油鼎。刹那间浓烟腾起,遮云蔽日。琉球百官面色铁青,瑟瑟发抖,无人敢视。就在日本武士一下子把郑迥投进油锅之后,郑氏奋力挣扎,使尽吃奶的劲儿把两个按住他的日本人也给拽到了油锅之中!最后三个人同归于尽。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尚宁王悒郁不已、忧劳成疾。弥留之际,嘱托世子及众臣两件大事:一是另行造陵。因尚氏王室自受中国册封以来,世代守领琉球两百多年,一向国泰民安。及至尚宁,国破受辱,无脸见世代先王,因此另置陵寝;二是以尚宁亲手绘制的一副“三首左旋太极图”为尚氏王族家徽。此家徽须世代相传,永不更改,这就是为了纪念郑迥为国为民傲然不屈、慷慨就义的英勇壮举!郑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关于这个“三首左旋太极图”还有一段题外话,是弘毅当时所无法描绘的――“三首左旋太极图”虽是尚氏王族家徽,琉球人也从此将其当做了自己的国徽。此徽的正中间是一个红圆圈,红圆圈内有三个黑色的c,其实就是象征着郑迥拖着两个小日本在油锅里被煎死的情景,三个黑色的c记录着华人郑迥支援琉球、誓死抗倭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郑迥高义!恩格德、胡世安,速速将其供奉太庙,永享祭祀!”福临似乎是含泪下旨。

    “奴才遵旨!”恩格德急忙接旨。

    “臣遵旨!”汉臣胡世安第一次没有随着恩格德的大流儿,而是朗声作答!

    不过这一声下来,却提醒皇帝记起了什么,突然将满脸悲戚换做一脸怒容,高声质问道:

    “胡世安!你们修得什么《明史》?你们做的什么臣子?你们安得什么居心?”福临这一次是真的愤怒了!

    原来,福临发怒的导火索虽然是琉球的被征、郑迥的被害,可背后真正的原因,却是他这个大清皇帝,在册封琉球这件事情上,一直被有意无意的隐瞒着!

    弘毅想明白了这一点,却突然脑子跳闸,幽怨的暗语:

    去年我过“满口”前后,不就是琉球进表求封之时吗?您小皇帝当时主要精力放在什么上面了呢?还不是让我的“再生娘”佟佳氏违心为你牵线搭桥,在老阉奴吴良辅的威逼利诱下,去把董鄂氏诓骗进了这间正殿旁边的寝殿之中?你那时候如果真的潜心国事,今日又何必如此?唉――最近一段时间怎么没有听闻你和你的弟妹之间有啥绯闻了呢?哦,对了,最近有我的“姑姑学姐”孔四贞弥补了你的年少空虚呢!

    弘毅在这里天马行空,其他人可就不敢懈怠了!

    “皇上息……”所有人几乎是从凳子上“弹”到了地上,颤巍巍的声音劝慰皇上。

    “住口!”众人那个息怒的“怒”字还没出口,福临就用更高分贝的怒吼止住了他们。

    “朕来问问你们!前明君臣昏聩无能。坐视一个好端端的属国范例,终究沦为倭寇家贼的奴才,连朕都替明洪武脸热!你们为什么不写进史书?难道你们对此事就一点儿也不知道吗?”

    “皇上……”胡世安还想往回掰扯掰扯。

    “止声!朕还没有说完!”福临这次可绝非上次对小玄烨那样在演戏,而是动了“真感情”!

    “连一个前明遗民谈迁都能知道的故事,你们这些朝廷大员居然不知道?还要等着朕的儿子来告诉你们吗?他是如何知道的?不也是博览史书?朕养着你们这些才子能臣,给你们从全国征调前明史书阅览集萃,你们这几年就编成了那屈指可数的几篇出来!你们……你们!你们让朕心寒!”

    福临本来是要将“你们让朕后悔用而不疑”这句话脱口而出的,好在关键时刻却记起旁边的小玄烨今晚努力论证的辛劳,这才没有把话说破说死。

    “若是知道琉球之事,去年你们为何却要眼睁睁看着朕去册封他琉球王?你们的票拟都做什么用的?若是朕当日就知道了此事。万万不能册封其王!”

    “朕会如何。你们知道吗?朕会下旨给福建巡抚、给郑森,让满洲大兵绕道南下广州,乘船出海,直奔琉球!就把福建让给郑森又如何?朕会放下与东南郑氏的一家之恨。甚至会省了皇家威仪。亲自修书一封。申明大义也罢,苦苦哀求也好!就与郑森等合兵一处,先去琉球国灭了那些什么萨摩藩的倭寇。了结了这桩前明留下的国仇!国仇未报,家恨何如?到那时,即使再拉开阵战与郑森较之高下,也为时未晚!”

    “皇上万万不可呀!皇家威仪事关社稷……”老糊涂胡世安此时好不“开面儿”,人家皇帝只不过是在拿着不曾发生过的事情来“打比方”而已,他却认真起来,想从大义方面进行规劝!

    “有何不可?前明洪武也曾是天下共主,只可惜其子孙后代暴殄天物、不顺天意,弄得属国离散、天下崩坏!朕早就昭告天下,故明曾为清之主,太祖皇帝亦曾为明皇之臣。前明办不了的事,自然是我奉天承运的大清皇帝来替他们办成才行!”

    福临拿出当日和同安王一起祭奠崇祯的旧日文章,一下子堵住了胡世安的嘴!

    “你们满洲家奴也罢,汉家臣子也好,时至今日也只是看到我满洲替了你汉家天下,却不知道,中国之事、浩浩汤汤,千秋功过、谁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