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噬纤兴酰
“吴公公,皇上叫本王前来,不知何事呀?”正不紧不慢往这儿走来的安郡王岳乐,老远就和这位皇帝的近臣打招呼。
“吆,奴才给安郡王请安了!回您的话儿,主子正在和鳌拜说那些个鸟枪的事情,奴才是一个字也听不懂,就出来伺候着了。爷儿您快进去吧,主子说了,您来了不必通传的!”吴良辅对于谁红谁火,谁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大树,有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对于当下大火、堪为皇上左膀右臂的岳乐,自然是不敢怠慢!
“如此说来,谢过吴公公……”岳乐一边走,一边很自然的往吴良辅手中悄悄塞了一个小银包,也不理身后老奴才的感谢虚言,径直进了正殿。
“奴才岳乐给皇上请安!”
“安郡王来了!快起来吧,过来听听鳌拜是怎么说这些个西洋玩意儿的,哈哈!”福临望了一眼岳乐,眼神里明显全是兴奋,一直在说笑着什么。
“鳌拜给安郡王请安了!”鳌拜此时作为一个内大臣,还是颇知礼数的,主动给岳乐打千儿行礼。“鳌拜大人不必多礼!您这会子是给皇上讲什么笑话呀,小王也来乐呵乐呵……”
“哈哈,鳌拜说,这些鸟枪是中看不中用的假把式!哈哈……两军对弈,明军还不等我大清八旗骑兵奔到面前,就吓得点火乱放,八旗猛士只要伏在马腹,十有**就躲过弹丸,而后全力冲击,明军火枪手还没来得及二次装弹填药完成,就早已成了我们的刀下鬼……哈哈。这人马近战,还是八旗肖勇呀!”福临接过话茬,自己说笑着。
“鳌拜大人,你说那明安达礼,作战是勇猛呢,还是怯懦?”岳乐只是向皇帝点头示意知道,接着就冲鳌拜说道。
“明安达礼大人之勇猛不在微臣之下。”
“那你可知道他五千八旗肖勇骑兵,为何在呼玛尔城受困于四百罗刹火枪兵?”
“哈哈,他虽勇猛,却还只是一个蒙古骑士,至今不得满洲八旗骑兵战法之要,那便是死兵出前、飘忽不定,勇兵跟进、风卷残云,骑射如风,刀箭如林!”鳌拜终于忍耐不住,体现了自己的刚愎自付一面。当然,他在福临眼中得到的回应,却是“用兵有道、自信果敢”的赞赏。
“小王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却不知道面对坚固城塞,我八旗大军的风卷残云可否必定有用?”岳乐自然知道八旗铁骑作战精要,却对于这种宁顽不化、不思改进的做法有些不满。
“自是有用如常!安郡王,你忘了八旗勇士于马上骑射,百发百中不在话下吗?给我一营精兵,我围着那个呼玛尔城跑上一圈,就能用这千余骑射死城中人丁一半!”鳌拜也有些不服。
“皇上,奴才此来正为此事。”岳乐不再搭理鳌拜,转而面向福临说道。
“哦,为何事而来?朕不过是让你过来观赏西洋鸟枪这些玩意儿罢了……”福临不是享乐皇帝,刚才岳乐一执着,他就从鳌拜的言语中知道,这“大清第一巴图鲁”不一定全对了。
“二阿哥、多罗贝勒玄烨,让奴才代为禀报,说他愿意率领通州大营内被俘的三百罗刹兵,与我朝中善战之将,行一次攻城守寨演习。本来奴才想腆居老将一把,请皇命亲帅镶黄旗一营人马为之,如今看来,鳌拜大人却比奴才更知道我大清八旗的运用之道。不知鳌大人可有此意?”岳乐对着鳌拜轻轻一躬,就用带有些挑衅的眼神盯着这位第一图巴鲁了。
福临十分理智的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鳌拜。
“皇上,多罗贝勒尚且年幼,这沙场之上,恐怕……”鳌拜和岳乐都是满洲战将,互相之间为了战场之事有些不服气很是自然,他也不放在心上,却先提出这贵为大清贝勒爷的皇二子实在是太过幼小,自己及时胜了也是胜之不武。
“玄烨虽年幼,然我爱新觉罗家族少年,自小就应锤炼疆场!既然他有此意,爱卿可放心大胆去校验一下!”福临定了调子,如果鳌拜不答应,那就是看不起爱新觉罗家了!
“奴才不敢,奴才愿领镶黄旗一营千骑,与贝勒爷一试高下!”鳌拜信心满满、一口应承!凭自己的勇猛和一千将士的用命,小小一个一岁幼儿外加三百罗刹降兵,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可怜的鳌拜,不知道今天从一开始就落入了自己的“皇上亲亲”和安郡王的“圈套”——这哥俩就是想用大清第一图巴鲁的名号来验证一下小玄烨说的“火器之厉害”是否属实。而弘毅于日前,故意向岳乐推荐了鳌拜,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这个大胆计划提供一个真正的磨砺机会,看看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骑兵战术、火器用法的臆测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就是要在鳌拜这些满洲猛将的心目中,尽快树立自己神话一般不可战胜的地位!
'1'清代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的侍卫亲军统领,负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清代制度,设“侍卫处”,《清史稿·职官志》说:“侍卫处设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六人”。另有散秩大臣若干人。协助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统率侍卫亲军,卫护皇帝,地位颇为尊崇,以八旗中镶黄、正黄、正白(称上三旗)旗中选拔侍卫(侍卫分四等,另有蓝翎侍卫等),由内大臣协助领侍卫内大臣统率。
'2'清初开国五大臣指的是瓜尔佳信男公费英东、纽祜禄宏毅公额亦都、董鄂温顺公何和理、佟忠烈公扈尔汉、觉罗公安费扬古五人。
'3'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万历三十三年出生,生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中国清代亲王,清太祖**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名将。满族,剽悍少谋。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他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他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4'清爵名。汉称旧为外所千总。顺治四年(1647),定名为“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1736),定汉字为云骑尉,满文如旧。
'5'满语,汉人。
'6'清代觉罗别称。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祖规定觉罗皆束红带,以示身份。故称。红带子是清代皇室旁支子孙的代称。清制,以太祖**哈赤之父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孙为觉罗。凡觉罗皆系红色带为标志,故俗称觉罗为红带子。清朝的皇族,是从太祖**哈赤父亲塔世克辈份开始算起,然后按嫡旁亲疏,分做“宗室”和“觉罗”两大类。凡属塔世克本支,即**哈赤及嫡亲兄弟以下子孙,统统归入“宗室”;再就是塔世克叔伯兄弟支系的,都叫“觉罗”。按照清朝政府的规定,宗室腰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用以显示身份的特殊。故此宗室也俗称黄带子,觉罗呼红带子。不过比较起来,觉罗的血缘要远一些。
八旗军骑兵分为两类,一种叫做“死兵”,战时冲在最前面负责吸引敌军(主要是大量装备火器的明军)火器的射击,为后面的部队减轻威胁,赢得时间,很有点“敢死队”的味道。死兵身穿重甲且携带盾牌,一般只带短兵器(剑、朴刀、短柄锤、板斧等),一旦冲入敌阵也可进行肉搏战。冲在后面的骑兵叫做“勇兵”,跟在死兵后面发起冲锋。带敌军火器第一发完毕后,利用装填的时间差冲入敌阵与之搏杀。勇兵擅长骑射(后来说的八旗军善骑射就是指勇兵),一般只穿轻甲,以弓箭发动远程攻击,近战使用大刀、长枪、戈、戟等大型冷兵器。因为当时火器发射间隔长,因此采用这种战法确实和起作用,在野战中,明军即使大量使用火器也难以取胜。明军必须在战车、炮兵、步兵(指专克骑兵的长枪步兵)和弓箭兵的配合下,再加上火器的优势,才能获胜。
演习一词,古已有之。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遂使孙武演习水军于江口。”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阅读。
………………………………
第四十二章 ——沙场领皇差
弘毅作为贝勒爷之后,第一次领命皇差就是在这沙场之上,虽是演习,也不可马虎大意。
在岳乐、兵部尚书噶达浑和明安达礼三人的全力支持下,弘毅带着自己的洋家奴别科托夫和那三百哥萨克骑兵为主的罗刹降兵,从通州大营迅速开拔到了直隶东北方向处叫做“千里松林”的地方。【这里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既今日的木兰围场附近。】弘毅很是果断的将这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原始森林和蒙古草原,命名为“木兰围场'1'”,满汉结合,就是“哨鹿围猎场所”的意思。连顺治听了都赞不绝口,说这名字听着分外敞亮敞亮!
在皇帝的亲自安排下,汤若望以钦天监监正的身份提前勘察风水,回来向皇帝禀报说,此地北有山丘似龟,绕以流水似蛇,应对了玄武之像;再者,北宫玄武七宿之第一宿斗宿,又称南斗,所谓“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以此地为演武之所,可主生死而后求生,为大吉之地。皇上及皇子等,自紫禁城玄武门【即康熙朝神武门,避讳一个“玄出征战,无往不利,云云。听得弘毅一个劲的自惭形秽,因为这些个中华传统文化竟然被一个入华三十一年的老洋人掌握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
接踵而至的,是兵部会同工部奉旨选调的得力工匠和士卒数千人,以及按照多罗贝勒玄烨的要求,紧急从漠南蒙古诸部开采的条石数十万方。工匠们按照别科托夫和汤若望两人的图纸样子,相聚十五里分别修建了一处木材为主的“方形堡垒”和以石材为主的“星形要塞”,两处要塞之外的壕沟、木障、拒马等也是一应俱全。唯有那道“壕沟”,贝勒爷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修挖,弄得蜿蜒曲折,还很浅很窄,根本阻挡不了飞驰的战马一跃而过!尽管如此,工匠们依然夜以继日,整个工期只用了半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大功告成,这让一直在工地监工、连八月十五中秋佳节都没有返回紫禁城的弘毅都叹为观止,对三百多年前大清朝的建筑水平有了彻底的再认识!当然,八月十六那一天,苏麻喇主动请旨,策马奔驰到这新成的“木兰围场”,为小贝勒爷玄烨送来了一大堆皇太后、皇上御赐的吃食,看着一脸汗水泥水的小家伙,苏麻喇情不自禁把弘毅揽在怀里,好一个泪眼婆娑……
顺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皇帝亲率镶黄旗前锋营驾临木兰围场,随行侍驾的还有一众议政王大臣、六部九卿、满蒙汉尚书和皇上身边几乎所有的内大臣。
“玄烨,朕把你的大阿哥也带来了哈!”一进入御帐,福临就指着帐外对玄烨说道。
“儿臣知道了!”弘毅也不管三叩九拜之礼还没有进行,故意迅速从地上爬了起来,“嘎嘎”笑着就冲出帐外,把如今刚刚虚岁三岁的福全拉了进来。两兄弟一见面,抱在一起又叫唤又蹦高的,把一个皇帝行在弄得像个幼儿园一样热闹。所有人也没有挑刺儿的,都望着皇上的一脸天伦之乐陪着高兴。
“阿浑阿浑,你要来做大将军吗?”弘毅牵着福全的手,认真的问道。
“窦窦,皇阿玛说了,这次让你先来,福全就是看看,也好给你出个主意!”福全更是一脸严肃,说的义正言辞。
“好啊好啊,我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大阿哥,我们去向皇阿玛请战!”两个小小的多罗贝勒,身着补服,一本正经的跪在御座之下,还是福全先说话:“启禀皇阿玛,儿臣福全、玄烨,请命和内大臣鳌拜决一死战,看看皇家爱新觉罗的贝勒,能不能用一群罗刹长毛打过大清第一图巴鲁!”这套说辞,自然是来的路上,四叔岳乐言传身教的结果。倒是弄得一旁的鳌拜好一个尴尬,恨不得土遁了事。
“哈哈,好好,你们两个小家伙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雄心壮志,朕的大清后继有人呀!那你们两人,谁做主帅谁做偏将?”福临心里乐开了花,顺着话题半逗半引的问道。
“回皇阿玛的话,福全虽年长,但这次木兰演习乃是玄烨的主意,儿臣不能抢功,自然是心甘情愿做个副帅!”福全回答的恰到好处,不做主帅,也不做偏将,而是副帅!
弘毅心中有一丝微动,注意到了这个回应的微妙之处。看来你能够改变历史,历史也会潜移默化改变你的周边人和事,这一个“副帅”,绝不是福全能够自己参悟出来的。本来嘛,满语才刚刚能够应对了,哪会有这些个主意?但会是谁的主意呢?皇帝?岳乐?庶妃董鄂氏?或者是……皇太后?如果是福临、岳乐或者董鄂氏,倒也正常,但如果是皇太后,背后的心机可就复杂了,不得不早加防范!再加上那一日苏麻喇过来抱着自己哭鼻子的事情,自然是心疼自己,可心疼的是自己在荒野风餐露宿,还是另有他意……先暂且记下,当务之急还是演习!
“玄烨,你不说话,可是不愿意?”福临见跪着的二阿哥有些沉默,以为他有什么想法,便问道。
“儿臣可没有不愿意,皇阿玛,儿臣是在想,如果我们两个小皇子输给了鳌拜大人,还请皇阿玛圣裁公允,别为难了我们的第一巴图鲁才好!”弘毅眼睛一转,买了个乖巧。
“哈哈哈,朕还真是认为你们二人必输无疑呢!”福临和满屋文武一起笑了起来,鳌拜也是跟着哈哈,只不过对这位以前没有太多接触的二阿哥有了更多的上心,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心思,敢于揽事情、善于找台阶、乐于送人情,仅这三条,他日就必有大为!这次演武自己必须小心伺候了,至于输还是赢,自然还是实力说话!无非是不能让这两个小贝勒爷输得太没面子就好!本来嘛,堂堂大清二等公、内大臣、巴图鲁鳌拜,陪着两个皇子来着新成的木兰围场演武,所有人都认为就是一场大大的游戏罢了……
翌日,皇帝升点将台御览,群臣侍驾。
鳌拜帅一千前锋营骑兵,悄悄遁去,不知身在何处。两个小贝勒爷,以弘毅为首,率领三百罗刹降兵,先来御台前跪谢天恩。这三百哥萨克人早就被弘毅的“洋包衣”别科托夫说服妥当,都知道这次军事演习只有真正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本事,才会赢得一丝生的机会,才会有可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如果真的能大获全胜,在这富饶的博格达皇朝大地某个营生也是可能的!你看那个探险队小队长别科托夫,摇身一变成了博格达皇帝最器重的儿子的农奴,连那些关押自己的中国士兵都对他有说有笑、客客气气了,哪里还能看出来几个月以前他还和大伙一起成为俘虏的样子呢!
别科托夫现在可是趾高气昂得很!因为自己的主子爷、多罗贝勒玄烨已经和自己拍了胸脯,说这次军事演习结束之后,就准许他以及今后那些罗刹人、哥萨克人入籍为包衣,只要他们宣誓效忠大清皇帝,就可以保留自己的东正教信仰,还可以编入隶属镶黄旗的军队,自己就成为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从五品官衔,属下这些哥萨克骑兵称为“罗刹队”,并分别授予他们六品至七品的官衔,享受与旗人同等的优厚待遇,与中国官兵一样得到国家的住房、领取生活费和分到耕地,单身的哥萨克还可以被赐予中国的寡妇为妻,只是现在他们还暂时没有自己的教堂,只能去参拜天主教的南堂和东堂。那又何妨,要知道,这可是俄罗斯皇家禁卫军都没有的待遇呀!自己已经和手下那些个哥萨克人的头目都说好了,没有一两个愿意回去继续给沙皇做农奴了,而是要留在这大清做军官!
弘毅上马之前还十分亲切的冲别科托夫微微点头,弄得这位新入籍的洋家奴好一个激动,急忙学着满洲人的风俗给自己的主子爷打千儿行礼。弘毅心中暗自说道,别科托夫,你可比后世的阿尔巴津人'2'有福多了,刚来就能好好露一小手了……
'1'木兰围场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辽阔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尽。全国解放后,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经过林场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
'2'阿尔巴津人,中国人里面俄罗斯后裔组成的群体中的一个。他们是1685年移居到北京的俄罗斯哥萨克人后裔,现在有25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有一小部分居住在黑龙江。一些资料认为他们被归类为中华民族里面的俄罗斯族,另一些资料认为是满族。17世纪40-80年代,雅克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雅克萨在通古斯语中的意思,是河流冲刷形成的河湾。那里本是索伦部达斡尔人的领地。清崇德五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皇太极征索伦部,烧毁了原有的雅克萨木城。其后,索伦部达斡尔人首领阿尔巴西在旧址兴建新城。顺治八年,俄罗斯人攻占该城,遂以阿尔巴西之名,命之为“阿尔巴津”。康熙22年、24年、25年,清曾多次派兵进剿,最终占领该城。期间,多有俄罗斯俘虏和哥萨克投诚,遂被遣至京师。俄罗斯人,便称之为“阿尔巴津人”。1685年中**队攻占了阿穆尔河上阿尔巴津要塞(雅克萨);45名俘虏被押解到北京,从此开始了俄国人在中国生活的历史。康熙皇帝对待阿尔巴津人相当慈悲,让所有阿尔巴津人都住在东直门的一个胡同里,把他们编入军队,隶属镶黄旗,编为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称为“俄罗斯队”。并分别授予他们四品至七品的官衔,享受与旗人同等的优厚待遇,与中国官兵一样得到国家的住房、领取生活费和分到了耕地,单身的哥萨克被赐予中国女人为妻,最初,阿尔巴津人没有自己的教堂,阿尔巴津人参拜天主教的南教堂。后来,关帝庙转给了阿尔巴津人。起初这些哥萨克人被允许与当地被杀头的罪犯所留下的寡妇结婚。他们的后裔与当地中国人结婚,尽管他们已经不再说俄语,但是他们的东正教信仰得以保存。
………………………………
第四十三章 ——战壕出奇效
弘毅和福全,分别被两名御前侍卫夹在身前,纵马直奔城堡而去。
身后,罗刹鸟枪兵在别科托夫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也是迅速进入了那个仿照胡马尔城堡、“几乎”原版复制的方形城堡。很快,一杆杆鸟枪就从密密麻麻的设计孔探出头来。
弘毅站在城头看着那群罗刹鸟枪兵纷纷就位,而且相当一部分迅速消失在城门洞里之后,这才看着身旁的别科托夫,用目光询问他的意见。
“主人,一切就绪!”短短个把月的时间,别科托夫的日常中文已经掌握了不少。
“好!”弘毅高举右手,猛地一握拳,身后的一面正白旗立即左右挥舞,示意点将台上的贵宾们:守方准备完毕,好戏即将上演!而一旁的福全早已是迫不及待的喊着:“战!大战!”
皇帝一声令下,“兴!”高台之上的镶黄龙旗立即迎风招展,接着,远处一阵号角齐鸣,鳌拜的一千精骑出动了。
鳌拜的确是一员战将,并没有因为对手两个毛孩子加上一群洋毛降兵就掉以轻心。昨天他就仔细查看了这两处城堡的具体位置,心中也就有了打算。这方形城堡建在一处平缓的平台高低上,背后紧邻一条大河,其余三面却是一马平川,连个可以纵马加速的缓坡都没有,一高一低,优劣立显。
鳌拜没有冲动行事,而是压着一营千骑的马步,齐刷刷、慢悠悠自西面十里之外而来。进抵距离城塞八里之处,还按照实战标准操作,立即停止了前进,改为横向缓缓跑马。同时放出几名斥候,在鸟枪射程之外、距离城头跑马观望。只不过城内根本就没有任何动静。
这可不是犹豫怯战,而是在给战马一个预热时间,同时防止城墙上的红衣大炮轰击固定目标。要知道,清初已经对红衣大炮的使用十分熟练,鳌拜自然之道一尊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尽管按照约定,今日这山寨呼玛尔城并没有配备守城利器红衣大炮,可鳌拜一切从实战出发,展示了一员宿将的基本素养。
不一会儿,鳌拜命令斥候归队。大旗一挥,一千骑兵留下一百作为中军,其余九百分作三个方向,准备自西南东三个方向将城塞团团包围起来。
七八里的距离,在一千骑兵眼中算不得遥远,甚至根本不能将战马的速度提至极限。不过这一次围城小战也不必太过迅速,反正将将跑起马来,一可以躲避城头的鸟枪,二可以更加准确的在马背上施放弓箭。
九百骑兵以迂回机动的路线,很快就逼近了城塞之外的壕沟半里左右,开始迅速加速冲锋。这个距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