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骑兵出动进行突击,最后由步兵负责清理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更成为其后战争的标准战法。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
………………………………

第五十二章 ——领悟四九城

    一个时辰之后,多罗贝勒玄烨已经拉着朴氏的手,充满好奇的游逛在琉璃厂大街上,看上去就是大户人家的老保姆,领着自己的小少爷,带着一群家奴,出来闲逛玩耍的样子。

    照例说,玄烨虽然贵为皇子,而且已经功封多罗贝勒,也算是当朝大臣、宗室显贵了,而且早就出午门祭太庙、收献俘,赴京畿阅八旗、定宣示,更远的都到了木兰围场去大战鳌拜,但那都是祖母提携、皇命在身,关键还有一群人左右护持。

    现如今尚未成年的贝勒爷,完全不可能自己带几个随从,想出宫就出宫的,而且还是到这鱼龙混杂的闹市!但刚才朴氏表露犹豫之色的时候,弘毅也不再为难下人,当即起身去了慈宁宫。

    半个时辰里,小玄烨在皇玛玛面前软硬兼施,一会儿孩童样哀求,一会儿成人般陈词,可皇太后就是不松口,左一个不准,右一个胡闹,铁定了心肠一般。

    弘毅是在无计可施了,就转而望向苏麻喇,一脸哀求。

    苏麻喇看在眼中,知道这位小爷绝不是贪玩胡闹的主儿,背后一定是大有文章。但他不明说,只能证明这件事情必须要微服私访才能做得。于是,苏麻喇回身去取了一杯参茶,轻轻走到皇太后面前,看似轻描淡写的说道:

    “皇太后,奴婢和二爷这么大的时候,早就骑在马驹上去追野兔了。那时候,科尔沁草原上的天空真蓝呀,雏鹰也早已在半空中学着飞翔。也许,那时候的雏鹰有些时候比老母鸡飞的还要低,可,老母鸡却永远飞不到雄鹰那么高!”

    皇太后端在嘴边的茶碗果真停住了,半天没有动作。

    弘毅实在是对苏麻喇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句话不正和一百多年之后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说的几乎一样吗?这位苏麻大姑姑,身居宫中,却有着深邃的思想呀!

    《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关于这个寓言的大意是:鹰在高空飞翔之后落在低矮的烘谷房上歇息,然后又向另一个烘谷房飞去。一只凤头母鸡看到了就大发感慨,鹰凭什么备受尊重,如果我愿意,也能在烘谷房之间飞来飞去,以后我们别当傻瓜,认为老鹰有着比我们显贵的门第,它们和鸡飞得一样低。鸽子对此言颇为反感就回了一句:鹰有时确实没有鸡飞得高,但鸡永远也飞不上云端!克雷洛夫的结论是,“评论天才人物,别去寻找他们的不足,而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善于理解他们所达到的高度”。

    用在今天这件事情上,皇太后就应该理解为:天降祥瑞的小玄烨,一年多以来从来没有肆意妄为,如今突然提出要出宫,一定是有所谋划。虽然情感上是愿意成全了,可要去的地方偏偏是汉人词臣集中的琉璃厂……

    也就在皇太后有所松动、稍有犹豫的时候,还是苏麻喇一旁帮衬,说现如今的玄烨已经是多罗贝勒了,自是不能用单纯皇室幼童的标准来看待,早些见识见识宫外事物也是自然。再者这要去的地方还是琉璃厂,是外城汉族重臣聚居之地,是公认的“京都雅游之所”,想必安全也是没有问题。而早一些接触汉臣的日常生活,也可以防着日后那些个贰臣钻营心机。

    心思缜密的苏麻喇继续进言道,可另派内监提前出宫,通知范承谟提前就位,迎候皇子。谁知玄烨却“不识时务”的一万个不愿意,说什么范师傅操劳政事,不能为这一点小事就让他亲往照佛,不如带一名慈宁宫侍卫就好,方便省事,有了危险还可以亮明身份、周身而退。

    皇太后布木布泰听了也是认为有理。范承谟毕竟是汉臣,早就是玄烨的“龙兴圣迹日讲官”,每天除了那些个满洲旧事之外,其实早就是非正式给两位皇子启蒙开讲了。最近又要编写那部叫做《国学与西学》的书籍,更是与玄烨的东二所频繁进出,两人显得日间亲密,如果在平白让他带着皇二子外出游荡,那就愈发贴近了。作为一名汉臣,皇太后对他总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不信任。

    最终经过一番折冲,皇太后还是下旨,派自己的贴身侍卫、慈宁宫三等侍卫、署甲喇额真'1'玛拉小心伺候、陪同前往。于是,弘毅带着朴氏、孙氏、小功子和玛拉,一行五人,拿着刻有“奉旨出西华门”的阳文合符,这才乘轿辇自西华门出宫城入皇城向南,再往东折返上“天街'2'”,于长安右门前拐向南,平行于御道,过大清门出皇城入内城,一直走到了正阳门箭楼下,才在城门洞子守军那里寄存了辇轿,转而骑在小功子的肩膀上出了内城入了外城,沿着西河沿儿,再折向西,过延寿街又向南,这才到了琉璃厂附近。一路走来,弘毅突然有些怀念后世的“和平门'3'”了,如果那时候就有的话,也不用这么穿梭往复了。

    这一路下来,弘毅算是大开眼界了,也终于对后世那句著名的老北京顺口溜“内九外七皇城四'4'”有个更加深刻的体会,更是那位对于明清城墙的珍爱,迅速打消了要修造“和平门”的小小念头。听朴氏讲解,这**就是皇城的正南门,而大清门应该算作是皇城正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而且,当弘毅随口说道“皇城四门”时,朴氏有些出乎意料,犹豫一下才纠正说:“贝勒爷,奴婢怎么觉得这皇城,其门有七……”原来,皇城的南北东西各有一门,南曰天安,北曰地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在**之正南有千步廊,千步廊之正南有大清门。在**的东西两侧还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合起来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弘毅听完,才感觉自己后市在北京生活工作了这么久,对于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历史,依旧是知之甚少!

    一路上,弘毅的眼睛都不够用了,一直四处张望。从里向外,宫城庄严肃穆,皇城高贵气派,内城旗风淳厚,而外城才是一派繁华热络的景象。第一次涉足汉人为主的外城,弘毅切身体会到了清初皇权等级的森严、满汉分居内外城的分明。

    “朴嬷嬷,我们为何舍近求远,自西华门直下玄武门不好吗,为何要绕行大清门呀?”弘毅表现的就像一个孩童一样求知欲极强,这是因为他确实不明白。

    “回贝勒爷的话,这玄武门您可走不得,宣武门专走囚车,这正阳门才专走龙车呢!”朴氏跟在弘毅的身旁,还是毕恭毕敬回到道。

    弘毅这才明白过来,确实不假,老北京这四九城,其实就是指皇城四门内城九门,而且九门功用不同,各司其职:

    朝阳门——走粮车,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

    崇文门——走酒车。

    正阳门——走“龙车”。宣武门——走囚车,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

    阜城门——走煤车。老阜城门的门洞顶上刻了一朵梅花,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这就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

    西直门——走水车。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

    德胜门——走兵车。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

    安定门——老说法是兵车回城走安定门。实际上压根儿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清朝在北京实行的是旗、民分城制,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那儿用得着收兵全走安定门啊。实际上,安定门走的是粪车,因为以前地坛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粪场。之所以说成兵车回城,其实是一种名称的雅化,就跟将臭皮胡同改成受壁胡同,臭皮厂改成寿比胡同,牛蹄胡同改成留题胡同,粪厂大院改成奋章大院是一个意思。

    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等各种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一路走一路聊,弘毅终于是从朴氏、孙氏和小功子的口中完全弄明白了这九座城门的专门用途。

    “哦,应该是‘内九外七皇城七’才对呀!看来这‘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5'’的老话儿也是有所偏差呀……”弘毅喃喃自语,却不想被屁股底下的小功子听了个正着。

    “爷,您这‘老话’奴才怎么没听说过呀,不过您说得的确在理,奴才这些下人一听就记住了,呵呵‘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好记,实在好记呢!这‘九门八点一口钟’是不是就是说城门上报时辰的?……应该就是……呵呵,‘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好记好记!……”梁功学着文化人摇头晃脑的在那里背诵起来,那滑稽的样子把朴氏孙氏都给逗乐了,却弘毅弄得哭笑不得——原来那时候这句老话儿还没有“普及”吗?难道是自己“首创”了这句老话儿?也罢,自己就给北京方言做点小小的贡献罢了……

    '1'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为参领,正三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

    '2'天街,就是北京历史上有名的长安街,早在明永乐十八年,永乐皇帝朱棣建都北京的时候,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这样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

    '3'和平门是北京的一个新城门,建于民国时期(大概是1926年),位于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和平门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张作霖时期此门曾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门洞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1958年将门洞拆除,改为豁口。

    '4'“内九”指现在沿环线地铁的原九座城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德胜门、安定门、前门;“外七”是为老百姓进出外城用的: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皇城四”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5'点:因与“嘡”谐音而作,具体说来就城门上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点)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源于此。“九门八点一口钟”是关于北京“城钟”的民间故事。“九门”是指老北京城最高大的城门正阳门及其左右的崇文门、宣武门,还有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按老规矩,这九个城门,都应悬挂一个报钟点的“点”,当听到城中心钟鼓楼“定更”(一更)和“亮更”(五更)的钟声时,各城门就打点关闭或开启城门(“定更”后惟有西直门不关闭,为皇家运送玉泉山泉水的通道)。可是到了后来,就变成了“九门八点一口钟”,有八个城门挂着点,崇文门却挂着一口“城钟”。相传龙生九子,各有所长,但都未成龙。龙子之一“蒲牢”善吼,但起初它却不分场合、地点,在北京城东南方乱吼乱叫。到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派“军师”姚广孝来调教“蒲牢”。姚广孝法号“道衍”,是出将入相的“大和尚”,他知道“蒲牢”的来历和特长,认为还是把它铸在钟上最合适。以钟为书,钟以载道,姚广孝曾奉永乐皇帝旨意铸了一口遍身佛经的永乐大钟,那口大钟因为钟钮上都铸满了佛经,就没有再铸成龙形钟钮。这回正好,“蒲牢”不是在京城东南方闹腾吗,就把京城东南侧崇文门的点摘了下来,换上铸有“蒲牢”钟钮的这口“城钟”。
………………………………

第五十三章 ——赏识好侍卫

    坐在梁功的肩膀上,看着身下那颗左右晃动的脑袋,听着原来是自己“首创”的北京老话儿,弘毅见一行人说说笑笑,全然没有在紫禁城里面的那份矜持和压抑,自然十分开心。于是,弘毅一手揪起眼前的那根粗辫子,开起自己屁股底下小功子的玩笑来。

    “好,小功子,你回去就教习咱们二所的宫人,把这句话背熟了去,你呀,就成了他们的师傅了……”

    “爷,小功子要是成了师傅,奴婢担心咱们二所的下人就都给荒废了呢!哈哈!”孙氏才20多岁的年纪,原本也是个喜好热闹的小媳妇,自然不能放过这个调侃小功子的机会。

    “孙姐姐,您可别小看我小功子,咱们爷天降祥瑞、圣婴降世,奴才给小爷效命,那自然也不能整天介胡吃浑睡的吧,奴才也是跟着内书堂'1'的师傅背了《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小功子有些不服气,反驳道。

    “好好,你要好好学,将来做了首领太监才会当好差!”弘毅笑着鼓励小功子,陪着众人一起说笑。

    半响,弘毅才发现,一路上众人都是说说笑笑,大有“飞鸟出笼”的架势。而唯一没有说话的,就是一直伴随左右的那位三等侍卫玛拉。不是他不善言辞,弘毅也知道,其实玛拉是在尽心办差!

    在玛拉眼中,作为大清多罗贝勒爷,这位幼童可非同寻常,天降祥瑞、持鼎而诞不说,就是木兰演武这一桩,就让满朝上下惊为天人了。这次出宫游玩,小爷还偏偏不带仪仗开路。临出宫之前,苏麻喇姑可是把自己叫到近旁好一个交代,事无巨细几乎都嘱咐了一遍。

    其实不用她说,玛拉心中明镜儿一般——今天这件差事可是事关重大,决不能懈怠。从未听说虚岁两岁的皇子独自出宫查访,名义上是游玩,哪有这么简单?!于是,自打出了皇城,但凡是接近玄烨一丈以内的各色人等,无论满汉官民,玛拉都是手按刀柄,双目紧盯,蓄势而发,那架势恨不得瞬间一刀上去削了人家的脖子一般,吓得路人都忙不迭躲开这一行五人。

    弘毅将一路之上玛拉的表现都看在眼中,心里早对这种忠于职守的年轻人颇有好感。恰在此时,一个衣衫褴褛的瘸子出现在众人面前,伸着一只瘦骨嶙峋的手,举起一个破碗,努力想送到弘毅面前。

    “小爷,小少爷,赏点吧,多少赏点吧,几天没吃饭了……”

    “滚开滚开!”梁功虽然是个阉人奴才,可依旧天生对乞丐有着极大的鄙夷,还没等弘毅示下,就大声呵斥起来。要不是双手扶着膀子上的弘毅,看那架势,估计他就要拳脚相向了。

    弘毅刚要出言制止梁功,却见旁边的玛拉一个箭步跨在了乞丐和弘毅的中间,两手夹在乞丐腋下,又是稍微一蹲,接着连同那个瘸子乞丐一起,居然跳出足足一丈开外。玛拉站定身形,又轻轻将乞丐放下,看他自己也是站稳了,才撤回双手,从褡裢里摸出几枚顺治“户一厘'2'”,放进破碗,接着说道:“道中间人多,你个瘸子不要摔了,就在这路边讨生活吧!”说完也不管瘸子的千恩万谢,迅速回到了弘毅的身边,继续“警戒”。

    比起玛拉所展示出来的深厚功夫,弘毅对一名正五品的御前三等侍卫刚刚表现的平易近人更感兴趣。

    首先,玛拉没有似小功子那样对乞丐厌恶异常;其次,裹挟着瘸腿乞丐退出安全范围也是“轻拿轻放”;第三,看乞丐站稳之后,还不忘给予几枚铜钱,虽然不多,却也是难能可贵。这更增加了弘毅对玛拉的好感与好奇,于是他狠狠揪了一下手中的辫子,制止了那时候还在嘀嘀咕咕咒骂乞丐“不长眼”的小功子。

    “梁功,赏那个乞丐几个碎银子去!”

    “爷,这……”梁功有些犹豫!

    “快去!否则回去有你好受!”弘毅第一次恶狠狠的说道。幸亏现在当做坐骑的梁功看不到小爷的表情,要不然一定是瘫软在地。但也就是这一突兀的一句,吓得梁功立即闭嘴,尽管心中却是有些不平:自己这是害怕乞丐惊了小爷,哪有什么过错?

    也难怪梁功腹诽,毕竟弘毅胎穿以来,和大清朝最底层的“贱民”打交道,这还是头一遭,梁功作为宫内“小红人”,暂时欠缺这种情况有那个的应对经验自然可以理解。

    梁功驮着弘毅走到乞丐面前,极不情愿地摸出了几块碎银子,刚要甩进破碗,却被弘毅一伸手拿了过来,自己轻轻送到碗内。

    “谢谢小爷!谢谢小爷!您是菩萨转世呀!好人有好报……”乞丐顾不得瘸腿,竟要下跪。弘毅还没说话,玛拉已经伸手相搀,轻声说道:“我家小爷赏赐,你腿脚不便,感念在心中就罢了”。

    “嗯,你不必客气了,拿着这些碎银子去寻个郎中,把腿看一看吧。”弘毅有些不忍,说道。

    看周围有人往这边聚拢,玛拉果断回身,护着弘毅继续前行了,留下身后的瘸腿乞丐早已是泣不成声。

    “天子脚下也有如此凄惨的流民,唉!”弘毅本是自言自语,一旁的玛拉却说道:“贝勒爷,他不是流民,一定是有军功的,估计是伤了腿,又用完了朝廷体恤,这才乞讨街头。”

    “哦?你是如何知道的?”弘毅来了兴趣。

    “刚才小的扶他起身,看到他的手上有老茧,应该是长时间弯弓骑射留下的,所以才作此推测。”玛拉边走边说,同时又开始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周遭的一切。

    “原来如此,这军功之人为了大清拼了性命,竟然不能善终,岂不是寒了兵士的心?”弘毅有感而发一般,不过心中也在念叨:或许是前朝旧卒也不一定,散落街头终是隐忧,这“社会稳定”才是大局呀!只不过不了解玛拉的底细,不好将这些说出来罢了。

    玛拉没有回应,却第一次收回四处打量的警觉目光,向弘毅投来满是钦佩和感念的眼神,随即又是回复以往的神态。

    弘毅注意到了这一小小的变化,轻声唤道:“玛拉!”

    “……小的在!”侍卫玛拉没有像一般下人那样闻听上位者呼唤就立即应答,而是再一次确认周边没有异常之后,才垂手而立,恭敬答道。

    “你可是正五品的御前三等侍卫?”弘毅抬手示意胯下“坐骑”继续前行,一边压低声音和跟上来的玛拉说话。

    “是!”玛拉没有什么虚词,简单明了,而且回答的时候,一边走,一边眼睛又开始尽忠职守的扫视着周边。

    “嗯,有劳你了!”弘毅习惯了如此对待为自己服务的工作人员,点头示意。

    “奴才万死,怎敢承贝勒爷一句‘有劳’!奴才斗胆问一句,奴才哪里做错了?还请贝勒爷明示!”谁承想这位御前侍卫居然跪地就拜;还改变了自称!

    “快起来吧;我没有说你哪里做错了的意思!”弘毅不得不停下来招呼玛拉起身,这才猛然明白;乾东五所的东二所在自己潜心调教下;所谓的“奴才”们慢慢开始习惯自己的敦厚慈善,也越来越轻松自如,但这慈宁宫的侍卫,现在还是绝对理解不了自己的这种“平等待人”。

    “嗻!”玛拉闻听自己没有任何过错,立即一个挺身站了起来,继续“扫描”。

    哈哈,这个侍卫有点意思,很是简单明了、坦坦荡荡呀!弘毅暗自琢磨,就边走边问道:“你年纪如何?何时入宫当差?家中还有何人?”

    “奴才今年一十九岁,正黄旗,三年前入宫,初为郎卫,承荫家兄之功,一年前皇上和皇太后恩典,晋三等侍卫衔。”

    “哦,你兄长是谁?”

    “回小爷的话,家兄乃是和托,他倒是有些军功。顺治元年,他以噶布什贤甲喇章京从入关,破李自成潼关,移兵下江宁。复从贝勒博洛徇浙江,破明总兵方国安等于杭州。复略福建,所向克捷。攻汀州,先登,克其城。论功,并遇皇上恩诏,授他喇布勒哈番'3'兼拖沙喇哈番'4'。去年家兄从征云南,击败南明贼寇白文选'5',进取永昌,夺澜沧江铁索桥……”玛拉看起来对其兄的功绩十分看重,自顾自讲述他家兄的军功,眼神里流露出许多羡慕!

    “你兄长是和托?”弘毅吃惊不小!

    要知道,正史中康熙帝除鳌拜前,有一次鳌拜借口有病,好多天不上朝,有人说他在家密谋不轨,康熙立刻带领侍卫到鳌拜家看望。门卫刚要进去报告,却被康熙止住,他和自己的侍卫径直来到鳌拜卧室。鳌拜见皇上突然来临,神色便不安起来。侍卫迅即走至鳌拜床前,掀开席子,只见一把锋利的钢刀闪闪发着寒光。鳌拜对此十分紧张,似乎要发作,不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