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儿梦中所读反诗,实在不敢复述于皇玛玛之前!”弘毅欲擒故纵!

    “玄烨,皇玛玛不怪你,现在就我祖孙二人,还有苏麻知道就好!”皇太后努力换上一副慈爱表情,循循善诱。

    “嗯!孙儿遵旨!诗文应该是‘上寿觞为合卺'jin'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弘毅背完,如释重负一般跪伏在床上,却做出瑟瑟发抖的可怜状。

    “该死!该死!可恶!可恶!”皇太后大声咒骂起来,苏麻喇赶紧转到皇太后身前,先给弘毅盖好被子,这才跪下哀求道:

    “皇太后息怒!皇太后息怒!这二爷梦中得见九王多尔衮,才知晓反诗一事。但诗文作者确有其人,可见应该不虚!不如奴婢悄悄查访,而后再做他图!皇太后万万不可气坏了身子!再者说,二爷梦中见那死鬼多尔衮裹挟您而去,情急之下居然自断左臂,以为利器,投掷九王,这才保了皇太后周全!足见二爷对您是敬爱情真!恭喜皇太后有此孙儿,可保福寿万年、化险为夷!”

    跪在被窝里的弘毅简直是爱死这位苏麻大姑姑了!

    要知道,那时候的人一定迷信,特别迷信梦中所见所闻。他自己编造出来多尔衮裹挟布木布泰一事,就是暗示那死鬼九王要来取她性命!自己断臂救她,更是映衬了白天受伤之事乃是天意使然!梦中说出那首诗文,弘毅更是大胆判断。其时,这首诗应该早已被张煌言写成。更有天作之美者,这位张煌言还因为自己的穿越被提前抓获,此时正囚禁京城,这样一来,诗文必定在被查抄的书卷之中!

    假若按照自己的所谓“梦境”,再次查抄出这部《建夷宫词》,一来验证了自己天降祥瑞的“真身”,二来化解了自己梦中汉话的危及,三来也可以将清初还没有形成的“太后下嫁”这一议案扼杀于摇篮之中,省的给后世诸多烦恼。多效合一,实在是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皇太后听了苏麻喇的话,也明白了为什么刚才那只左胳膊就和没有一样悬挂在玄烨的身上,这才终于慢慢平静,重重坐在床边,一脸忧愁。

    “皇玛玛,孙儿错了……您别生气了……九王多尔衮为何要这么对待我的皇玛玛,哼!他不是好人!孙儿就和他拼了,就用自己的胳膊做武器和他拼命!”弘毅再次施展自己的超萌绝杀,并且辅助以一片孝子贤孙的大义凛然,不怕你皇太后不中招!

    “玄烨,不要胡说。多尔衮虽然不算好人,却也不是你皇阿玛口中的十恶不赦!”皇太后出言制止。

    “嗯,孙儿记住了。可是,可是,他太凶了!他欺负皇玛玛,孙儿不许!”

    “玄烨,你可知道诗文含义?”布木布泰有些恢复了往日的慈善。

    “孙儿不明白,但是却不是什么好话!也绝对配不上我好最好的皇玛玛!”弘毅信誓旦旦。

    “嗯,你也是个好孙儿,梦中居然断臂救我!皇玛玛知道你的孝顺!来,快躺下吧,别再伤着痛处了!”皇太后亲自扶起还保持跪拜姿势的小玄烨,让他重新躺下,再一次掖好了被角。

    “皇玛玛,多尔衮欲借‘改旗’一事嫁祸于人,更是逼着我们一劳永逸的要将这八旗好好排布一番才好,省的第二个多尔衮出来闹事!至于这‘反诗’,孙儿也有一策,可以化这祸患于无形!只是皇玛玛要相信孙儿,而且还要有些耐心才好……”弘毅再一次果断出手了。

    “哦?孙儿说来听听?”皇太后再一次亲切的躺卧在弘毅的身旁……
………………………………

第六十九章 ——小爷听汇报

    顺治十二年九月初五,中午,乾东五所之二所。

    弘毅如愿躺在自己熟悉的炕上,泰然自若的听取二所下人关于这两天的种种汇报。

    今日一早,弘毅就执意要搬回二所。皇太后一开始死活不同意,认为弘毅才遭重创,不能少了照顾。弘毅百般辩解,最后实在是无法,才说出了所谓“实情”——

    自己身为皇二子,不过是左肩头错位脱臼。当日皇长子折损了一目,也没有在慈宁宫住过哪怕一夜。自己长此以往得住下去,就怕大阿哥的母亲董鄂氏心生不忿,久了,自己的亲娘受牵连不说,甚至连皇太后的公允与威严都要面临一些风波……

    皇太后听闻,再一次感念这个小孙子对自己的孝顺,思索良久,才让苏麻喇亲自护送回了二所。

    苏麻喇领命护送小玄烨回到了二所。一进门,就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全体会议”,周密部署了照顾小爷的诸多事项,事无巨细,从喂奶时间、次数,到指派太医的人选、联络,再到验看伤情的结果上报,甚至是安全护卫的具体举措,等等,周全一番。

    送走依依不舍、满腹牵挂的苏麻大姑姑,弘毅终于如释重负一般往炕上一靠,询问起两日内所内所有事务,全然没有刚才那种忍受脱臼之痛的样子了。

    朴氏、孙氏两天没见小爷,回来居然吊着个膀子,自打他一进门就开始抹眼泪,好不容易挨到苏麻喇走了,就哭得和个泪人似地,那里还有什么“汇报”可言!弘毅实在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让小功子过来问话。

    梁功还算镇定,虽然也没有亲历弘毅受伤的场景,却是先把当日去松竹斋通报,再去季开生府上才知道骡马市生了大变,急忙赶回宫中,却扑了个空,又不敢去位育宫、慈宁宫,好在想起弘毅的诸多吩咐,就急忙取了二百两官银,连夜送到松竹斋,顺便宽慰了张岁寒一番。

    “这么说,张岁寒和那个朝鲜行商接上头了?”弘毅歪着脑袋问道,却是自始至终没有看梁功一眼。

    “是的,他说朝鲜商人闻听他历来在关外私贩马匹,十分感兴趣,说是可以通过边关熟人直接将大批战马送往朝鲜!还许诺张大人诸多好处!”小功子更加卖力的汇报。

    “朴嬷嬷,你那个朝鲜老家的侄子还在京师吧?他可想飞黄腾达?”弘毅转而问道。

    “爷,我这几日也听小功子说了,只要爷一句话,奴婢保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奴婢们也助您一臂之力!”朴氏坚定说道。

    “好!你就带上一百两银子,交予你的堂侄。”

    “不用银子!爷,您就说要他做什么吧!”

    “不,他什么也不做,只要拿着银子就好。你的堂侄,到时候我自有用处。那银子,将来就让他在大清置办一些产业好了。至于其他,只要他能够像您一般真心助我,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

    “奴婢万死不辞!”

    弘毅调度完这边,突然厉声说道:

    “梁功,你又立下功劳一件!”

    “奴才不敢!奴才本分,不敢邀功!”梁功怎么听都听不出要立功受奖的意思。

    “嗯,我早就说过,与你,立功一件我记下一件。但是,你要是犯了错,我照样罚你!”

    “奴才知罪!”

    “你知罪?何罪?”

    “奴才不该把您一个人留在骡马市,要是奴才在,奴才就是死,也不让那些个……”

    “住嘴!”弘毅有些恼火,说了半天,大清奴才的本性还是如此呀!

    “骡马市之事,你本无罪!你现如今倒还没有犯‘罪’,而是犯‘错’!”弘毅说完,平复了一下心情,准备小小普及一下“人人平等”的概念。

    “我是说,你有错无罪。错在当日在琉璃厂不问青红皂白,呵斥乞讨瘸汉!”

    “啊……”梁功抬了一下头。

    “啊什么啊!”

    “是,奴才知错!”梁功接着又低下了头。

    “不,你还是不知道错在何处。记住了,今后和我出宫,无论何时,你都不许在我没说话之前,就自作主张。”话到嘴边,弘毅决定先采取一个迂回战术,先给他一个好理解的答案,然后再循循善诱。毕竟,习惯做奴才这么多年,一些后世的基本人权概念对于他来说,太深奥!

    “嗻,奴才记下了!”梁功这次是真明白了,十分诚恳。

    “嗯,明白就好!因为,每个人在我这里,都会是有用之人,都有可能是国家栋梁之才,无论他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

    “奴才……知道了。”又有些糊涂是真的。

    “就比如说那个乞丐,若不是玛拉接近,我就不会知道有许多军士现在居然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这,对于大清,就是一处伤痛,一处不好看的疤瘌!”

    “大清的疤瘌?哦……奴才明白了!”梁功突然眼睛放光!吓了弘毅一跳。这小子不会找人去把这个“大清的疤瘌”做掉吧,奶奶个熊!

    “不懂装懂!我的意思是说,他提醒了我,大清还有许多人许多人要照顾,要注重民生!你知道?你知道个……算了,你好好想想,要是再自作主张,定不轻饶!去把玛拉叫进来。对了,罚你抄写《三字经》十遍!扣假期两日!自己记在《二所宫人考核档案》里面,拿来我看!”弘毅及时打消了普及人权的念头,改为梁功更能接受的直来直去的责罚。

    “嗻!奴才谢小爷恩典!”这就是现实,真实的现状。挨罚了还心甘情愿、兴高采烈的接受,比起能够继续在贝勒爷身边当差,什么责罚对于一个太监来说都不算什么了。

    很快,门口的玛拉就进来了,请安行礼之后,站立一旁。

    “玛拉,我有一事要你去办。”

    “请爷示下!”

    “你去琉璃厂,找到当日那名瘸子乞丐,问问他的经历,要详细,但不要让他知道你的身份,而后回来详细告我。”

    “爷,如何详细?”玛拉就是这么直接。

    “嗯,问问他是哪里人,曾在那里入了行伍,战功如何……还有像他这种人,他知道的有多少,等等。”

    “奴才明白了!”

    “好,注意保密!”

    “保密?”玛拉愣了一下。

    “对,谁都不要说。”

    “嗻!”

    看着玛拉出门,弘毅长舒一口气。孙氏终于等到自己的机会,急忙扶弘毅躺舒服了,就准备敞开胸脯给小爷进“吃食”了。

    “爷,季开生季大人就见!”梁功在外边轻轻喊了一嗓子。

    “快请!”弘毅有些遗憾的望了望那自己好几日没有亲近的雪白一片,现如今早已是浑圆饱满、含苞待放,毫无营养却还是尽职尽责涔涔欲滴的奶~水似乎已做好了喷薄而出的阵势!

    最终,弘毅还是咕噜了一下喉咙,十分不舍得摆手让孙氏穿戴整齐,和朴氏一起先行退下了。毕竟,比起满足后世**丝青年的一点点yy,军国大事更要紧!

    季开生虽然奉得上谕,因为编写那本《国学与西学》,可以较为随意的出入东二所。但他还是谨守人臣之道,立在门外低头不语,直到两位嬷嬷鱼贯而出,这才提着补服'1'马褂下摆,小跑步进了弘毅的寝殿。

    “臣,季开生,给多罗贝勒爷请安!”

    看到一身朝服的季大人如此严谨,弘毅自然是十分受用。无论是当下的贵胄还是后世的知识青年,被尊为上位者的那一点点虚荣,是十分容易满足的。

    “哈,季师傅,这二所是‘咱自己’的地界儿,不必如此多礼!要是一如你这般谨慎,我这个做徒弟的,还要先给您请安才是呢!”弘毅坐直了身子,和颜悦色。

    “臣不敢,爷是皇子贝勒,又是大清重臣,自然是做臣子的给您请安。再说了,您有伤在身,不可擅动!”季开生这番说辞,其实已经说明,他不拿弘毅做外人了。

    “哦,季先生伤势如何?可有瞧过御医?”弘毅关切问道。前日晚上回到慈宁宫,弘毅就要求皇太后另传一名御医去季开生府上诊视病情了。

    “谢皇太后隆恩!谢贝勒爷挂念,微臣只是受了一点皮外伤,不碍事!”季开生诚惶诚恐,刚站起来就再一次面相西南、慈宁宫的位置二次下拜。

    “季先生,那么说,您的身子已经不妨碍今日按时早朝了?”弘毅将话题引向正题,但作为不列朝班的年幼皇子,自己没有资格参加御门听政,自然不好直接过问。

    “正是。臣这就是刚刚散朝,匆匆赶来。今日朝堂之上,尚方院拟议将那显亲王家奴叫做孙狗子的,按律绞杀。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过皇上还是一言未发,诸位旗主也是默不作声。”季开生不再虚套,直接汇报上了。

    “按律绞杀?”弘毅有些吃惊,进而默不作声,若有所思。

    “是,按《大清律集解附例》'2',贱奴孙狗子‘殴打宗室觉罗者,致笃疾,绞、监候!’'3'”季开生虽是兵部右给事中,但是对于大清“基本法”还是有些了解的,说得言词确确。

    “笃疾?我这也算笃疾?”弘毅自言自语。他知道,所谓笃疾,就是重病或者不治之病,可自己的脱臼,连骨折都算不上。也许会有轻微脑震荡吧,连梦话都磕出来了!呜呜!可现在的大清,任凭谁都不会知道这“脑震荡”是啥毛病!无论如何,完全不属于“笃疾”的范围!

    “贝勒爷,损伤皇子贵体,还不算笃疾?”季开生有些吃惊。

    “呵呵,还请季师傅将《大清律集解附例》中有关章节汇总一下,交给我看看可好?”弘毅没有纠缠,提了个小要求。

    “此事臣马上就办!”

    “不急不急,说说你和张岁寒的接洽如何?还有那位老先生。”弘毅更关心这两件事情。

    “是!张大人他果然没有辜负您的厚望!而那位老先生,竟然也是个了得人物!”季开生闻听弘毅一问,竟然十分兴奋,将这两日的来龙去脉详细汇报了足足一个时辰!

    送走季开生,弘毅终于躺在了孙氏的温柔怀抱之中,一边享受这久违的吃食,一边思量几件大事:

    一者,朝鲜看来这次栽定了!

    二者,骡马市所救老先生的那部大部头《国榷》,可以好好利用!

    三者,孙狗子刑罚一事,可以大大有利于收拢下五旗一班奴才的心思!

    四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以自己这大清多罗贝勒爷,作为最好的判例来做一次小小的推广运作吧!

    最后,母乳喂养真是好呀,看来可以继续坚持坚持呢!喝到七八岁也是可以滴……呵呵,yy一个吧……

    “皇上驾到!”二所宫门外,小功子卖力的呼喊起来。

    好吧,咱们继续做正事!

    '1'补服,又称“补子”,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如一品文官用仙鹤补;用猛兽代表武官,如一品武官用麒麟补。

    '2'《大清律集解附例》,是《大清律例》的前身。顺治年间,甚至康熙、雍正两朝,严格意义上说,都还没有什么《大清律》的,只有这个《大清律集解附例》。清统治者取得全国政权之初,暂用《大明律》。顺治二年(1645),即以“详绎明律,参以国制,增损剂量,期于平允”为指导思想,着手制订法典。三年(1646年)律成,定名为《大清律集解附例》,颁行全国。十三年复颁满文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将康熙十八年纂修的《现行则例》附于律文之后。雍正元年(1723)续修,三年书成,五年发布施行。乾隆五年(1740),更名为《大清律例》,通称《大清律》。乾隆十一年定制“条例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以后虽历经修订,但主要是增减修改附律之条例,律文则变动不大。直至宣统二年(1910)《大清现行刑律》颁行,在中国大陆地区予废止。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废止却是在197年,香港被清朝政府划到了英国的殖民版图中。但双方签署的条约中规定,香港法律中对于华人仍按照《大清律例》。这是由于香港割让予英国之后,基于香港跟随英国奉行的习惯法模式,使大清律例中的部分法例在没有其他法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继续成为唯一的参考对象。直到1971年,最后一条有关婚姻习俗的法律被香港的成文法取代,结束了香港男性借《大清律例》为挡箭牌而为自己纳妾及休妻。但在1971年前依《大清律例》订立的妾侍若仍然在世,她们、她们的子女与后代仍然有承继权(但承继权分摊比例少于妻子)。至此,《大清律例》历史使命终于完成,从1646年到1971年,总共经历过325年。

    '3'《大清律集解附例》中《刑律-斗殴》之《律》第叁佰零伍条——《宗室觉罗以上亲被殴》中明确规定,绝非杜撰!。
………………………………

第七十章 ——借用吴良辅

    大清皇帝福临再一次驾临乾东五所之二所,而且传谕尚膳监,将今日午膳就摆在这里。

    福临的确是心疼这个与自己感情日笃的小儿子,更何况,昨日岳乐从慈宁宫出来之后,竟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自己摆布下五旗的想法第一次表示了全力以赴的支持,再也不是面露难色、半推半就。

    吴良辅对自己转述了弘毅在慈宁宫的那一番话之后,福临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家伙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谋远略!最近这段时间,这些谋略还都是与自己心心相映!传说中的父子连心,在十九岁的年轻皇帝心中慢慢升腾着……

    “玄烨,多尔衮那老贼,真的如你所说一般还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吗?”福临看也不看周围,就像在位育宫一般,压低了声音问对面的儿子。他知道,现在能听到自己父子二人谈话的,只有吴良辅一个了,那些二所下人,都是没有资格再靠近这所小小的宫殿。

    “皇阿玛,儿臣年幼,并不明了他的本心。”弘毅自顾自地吃着无污染纯天然美食,全然没有当下所有人在皇帝面前用餐的拘谨与不适。

    “那,你为何如此说?”福临呷了一口汤,并不死心。

    “因为这样说,皇玛玛才会支持八旗共主的事情。”弘毅十分不舍的放下手中的鹿腿,有些哀怨地说。

    临点了点头,用一方手帕轻轻擦去对面玄烨脸颊上的油渍,还想问什么,却还是忍住了,轻叹一口气,微笑着说:

    “玄烨少吃一点,你还小,万万不可积食伤了肠胃!”

    “积食宜消,积怨难解!”弘毅望着鹿腿,似有所悟一般自言自语。

    “你说什么?”福临收回了手,盯着弘毅。

    “皇阿玛,儿臣吃多了,就去隔壁大阿哥那里跑上一圈,也就没有涨腹的感觉了。可儿臣一见到您身后的吴良辅大总管,就是出去跑上一个晌午,也难平心中怨气!”弘毅抬眼,死盯着福临身后的那个老太监。

    “噗通!”

    吴良辅此刻的自我感觉,简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面对如此无妄之灾,只有跪地求饶——

    “贝勒爷赎罪!贝勒爷赎罪!奴才万死!”这般碎碎念个没完。

    “哈哈,吴良辅,你先跪着。朕替你问问再说。玄烨,你为何总是和一个奴才过不去呀?”福临很是好笑,他知道,吴良辅以往那可是了得的很,可自从小玄烨降生,他们就成了一对死对头一般,而且处处还是玄烨占得上风!

    “皇阿玛,于私于公,儿臣都不喜欢他!”弘毅抓起鹿腿,直接指向了吴良辅,然后收回来狠狠咬了一口!

    “于公于私?你说来听听!”福临忍住了笑容,严肃问道。

    “于私,他每日常伴皇阿玛身旁,玄烨嫉妒非常!”

    “哈哈哈哈哈,好,是个理由!那于公呢?”福临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答案,都能被小小玄烨说的理直气壮,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对眼前幼子的疼惜之情。

    “于公,他坏了皇阿玛的大事!”弘毅继续演。

    “大事?吴良辅侍奉朕十几年,从未误了什么大事,而且事无巨细,排布妥帖……”福临心情很好,和眼前的幼子详细解释起来。

    “慈宁宫风声未起,他就在皇阿玛耳边兴风作浪!”弘毅打断了皇帝了言语,狠狠咬了一口手中的鹿腿。

    “……”福临沉默了。

    “奴才冤枉呀,主子,小爷!”吴良辅跪在地上小声申辩。

    “冤枉?我来问你,昨日我在慈宁宫与皇玛玛、安郡王所言之事,你是如何知道?你不说,我总会要和皇阿玛禀报。你一说,又有谁会不知道!”弘毅不便在福临面前怕案而起,可手中的鹿腿却变成一把利刃一般,指向地上的吴良辅。

    “奴才,奴才除了主子,没有告诉过别人……”吴良辅带了哭音儿。

    “放肆!你是说朕会轻信于你的谗言诬陷不成!”福临发话了,及时制止了心智大乱的老奴才。

    “奴才不敢,奴才万死!奴才万死……”

    “皇阿玛息怒。儿臣不是要追究吴良辅死活,而是想提示他一句:谁人背后不说人!他去打听皇玛玛,皇玛玛难道就不会反其道而行之!?”弘毅平缓心情,低声说道。

    “这……”福临语塞。

    “皇阿玛、皇玛玛都是儿臣的至亲至爱,你们母慈子孝,不仅仅是玄烨的福气,更是大清的造化呀!”弘毅终于伴随着气氛,跪在炕上死谏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