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巧的是,今早自己刚要准备出景仁宫宫去办儿子交代的差事。迎面撞上了东二所的孙氏,怀里抱着自己前几日让人送过去的黄披风,说是小爷最近个子长得飞快,需要康主子再给改一改。这只不过是由头而已,两人心知肚明,却不好在路上细说,于是一前一后回来殿内。康妃这才知道今日早晨出了别的岔子,玄烨说要自己等一等。

    那就等吧,结果又等来了朴氏,让自己去和孔四贞套套近乎。这倒好办,本来都是汉家女儿,在这宫内早就心照不宣的“惺惺相惜”了。从孔四贞在景仁宫的言行举止、和自己的亲密程度来判断,这差事应该办得也不错。

    可昨夜商定的大事还办不办了?玄烨再没捎话过来,康妃又不是心中能装得下大事的主儿,故而如今坐立不安,等着儿子进一步“指示”。可巧儿,玄烨自己登门送指令来了!

    “玄烨,你可来了!”一见儿子,康妃脱口而出。

    “额娘,里间说话。你们都下去吧。”弘毅拉着“再生娘”的手往内屋走,一边屏退了左右人等。

    “玄烨……”康妃是个没注意的人,此时只能满怀着对于“子凭母荣”的强烈责任心,做好战斗准备,只等儿子一声令下。

    “娘,我们这就去启祥宫'1'!”

    “好,玄烨,还是昨日定的那些个说法?”康妃立即行动起来,而且还追问了一句关键。

    “嗯,娘,你就顺着我的话来说就好。关键是要主动提起她的形单影只!”弘毅使劲点了点头,算作对康妃的鼓励。他自己清楚,按照后世的史册记载,特别是穿越以来这两年的观察和判断,佟佳氏虽然不是一个木讷蠢笨之人,但也绝不是心机过人之辈,虽说在后~宫生存必备的一些圆滑世故自然是有的,但是唐突之间委以大任,还真是不行,必须加以扶持鼓励。

    *

    *

    康妃肩舆在前,玄烨在后,两人再次出咸和左门、入景和门,路过坤宁宫这个一派繁忙景象的大工地,而后出隆福门,再入咸和右门,算是穿过了后~庭三大殿,来到了启祥宫的门口。

    原来,顺治十二年,福临尊皇太后懿旨,下令重修坤宁宫,要将此宫仿照盛京清宁宫的样子重建,做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只将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而正殿大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并在与门相对的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这项大工程,直到第二年的顺治十三年闰五月十二日,“乾清宫、乾清门、坤宁宫、坤宁门、交泰殿……等宫成。合龙门,插剑悬牌。遣官祭后土司工、司门之神”,这才算是总体完工。【见《清实录》记载】

    于是。年轻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不得不搬出了自己的正宫坤宁宫,移居到了这启祥宫【作者弘毅揣测之处。正式未见记载坤宁宫重修期间,皇后搬去哪个侧宫居住】。要是从去年五月由妃立后算起来,她住在坤宁宫的日子也不过一年三个月多一点而已。

    康妃领着玄烨一起觐见皇后,也不算什么特别之事。作为六宫正主,除了每日带着众位妃嫔去慈宁宫给自己的姑奶奶皇太后请安之外,其他六宫正主也会时常带着自己宫内侧殿的庶妃来给皇后请安。

    不过今日来的是天降祥瑞的皇二子玄烨。自然与众不同。皇后闻讯,吩咐下人出去迎接,自己还是端坐宝座之上。

    “奴婢佟佳氏,恭请皇后金安!”进得正殿,康妃率先施礼。虽然贵为妃,可在人家皇后这位明媒正娶、走大清门进来的正室妻面前,自己只是一个小妾一般。就算你做到了皇贵妃,在皇后面前。你还是一个妾!故而,佟佳氏自称奴婢。

    “儿臣玄烨,给皇额娘请安!”弘毅跟在佟佳氏后面,一叩三拜觐见皇后。当着这位六宫正主的面,她佟佳氏就不能享用“皇额娘”的尊称了,充其量只能降为“额娘”。无论其他任何妃嫔所生,只要你的亲娘不是皇后,正式场合只能有一个“皇”额娘。除非等到自己当了皇帝,才能有两个“母后”——正宫皇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自己的亲娘则叫作“圣母皇太后”,如果她们都活着的话。即使到了那个时候。名义上的“正牌”母亲,还是那位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母后”皇太后。

    “佟妹妹起来吧!”礼拜完毕,皇后示意宫女看座。对于这位康妃,皇后总是有些放不下拿不起的感觉,一切,其实都源于自己还没进宫时的那个夜晚……算了,放下吧!于是,年轻美丽的蒙古少女转向了跪着的小玄烨,温柔说道:

    “玄烨,地下凉,快快起来,到皇额娘这里坐下。你倒是有些日子不来我这启祥宫了呢!想吃点什么呀,皇额娘命御膳房给你准备去。”

    言语之间,亲疏立现。要是往常,康妃必定心中计较,可今天却再也没有这种小肚鸡肠了。听闻皇后亲近自己的儿子,那是由内而外的高兴,也决计为了“子凭母荣”而继续努力下去。

    “皇额娘,儿臣现如今有了皇差在身,这几日净忙着去办差了。直到今日方才得空,这不麻溜儿来给您请安了吗?走到门口,正好遇见了额娘康妃,就一道来了。”弘毅主动换成了蒙古语,以示亲近。解释一下为何与亲娘一起来,是要故意将自己和康妃的关系拉得远一些,凸显名义上“皇额娘”和“儿臣”的亲密无间。

    “哦,来了就好,要不然我还想着派谁去乾东五所看看你呢。都好几日不得见了……”

    “是看我,还是看我福全阿浑?”弘毅故意撒娇,貌似争风吃醋一般。

    “人家大阿哥福全可不似你,心中全没有我这个皇额娘!福全也是贝勒爷了,可是人家呀,天天被董鄂氏、他亲额娘领着来给我请安呢……”皇后就是这么一个性格,直来直去的,一点不知道给下面的康妃留面子。

    “唉,皇后,奴婢岂能不想见天儿带着玄烨来给您请安问候?可我又有什么法子?皇太后不是下了懿旨,说咱们玄烨天生祥瑞,不是我这样的凡妇所能教养好的,早就给我下了禁足令,不去擅自前往东二所呢!要不然……”康妃一边说,一边开始偷偷抹眼泪,完全是按照昨晚定好的行动大纲来的,倒也表演得情真意切。

    “好妹妹,我这不是开玩笑呢吗?快别掉泪了,看着我这心里也难过呢!”一见康妃落泪,皇后带着几分气恼的心里,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哦,奴婢失礼了,让皇后看着伤心。”佟佳氏赶紧见好就收,转入另一个话题——

    “皇后,玄烨现在一天天长大了,也比别的同龄孩子成事的早,不如您就和皇太后请一道懿旨,将玄烨收入您的宫中好了。一来他也得到您的寰护,二来让他知道您的养育之恩,待他以后长大了,好好孝敬您!”

    “这……”年轻皇后的心中开始迅速算计起来。别看我平日寡言少语,可不代表我就是呆傻一般!你们母子二人平白无故突然有此一说,背后必定是有所思量的。

    “好是好事,玄烨天赐祥瑞,更是乖巧伶俐。咱们后~宫姐妹,哪个不说小玄烨是大清福兆呢?只不过……”皇后悠悠开口,却停在半截。

    “玄烨愿意跟在皇额娘身旁好好尽孝,长大了更要好好孝敬您呢!”弘毅坐在皇后身边,不失时机的就往怀里钻。

    “呵呵,玄烨最乖了。只不过你乃上天赐予大清的吉兆前程,连皇太后都恨不得要亲自抚养你,皇额娘我怎么能擅自专断呢?”皇后笑着宽慰,忍不住摸着小玄烨的脑袋。

    “皇后,皇太后是您的亲玛玛,奴婢思量着,她总不会舍得您就整日介独自在这宫内孤单不是?”康妃说了一句切中要害的话。

    这句话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倒也罢了,只是,说给皇后听,而且是她亲自说给皇后听,却是极为不敬的。

    这位年轻的皇后,顺治十一年五月初三日,和自己的亲妹妹一起被聘为皇妃,二十五天后又正式被立为皇后,六月十六日与皇帝福临举行了大婚。说起来一切顺利,可那个时候,正是玄烨过满月、“办满口”的前后,更是福临在吴良辅的巧妙安排之下,与弟妹董鄂氏如胶似漆、得尝禁~果的时候!

    或者说,福临将第一任皇后、现任皇后的姑姑“废后改妃”之后,为了满蒙和睦,或许也有些喜欢这位蒙古少女的姿色,又一次册里了她这个同为博尔济吉特氏的、自己的侄女为皇后。

    但不幸的是,自打入宫第一天起,新皇后就没有得到皇帝的垂青,反而天天生活在自己的丈夫和他的弟妹种种绯闻的包围之中。可想而知,新嫁娘是怎样的一种苦闷和伤怀?一年多以来,皇上居然没有一次主动找过自己,甚至除了洞房之夜,到现在没有再碰过自己!

    而这一切,说到底,还有你佟佳氏的功劳呢!当初要不是你从中“配合”,她董鄂氏如何能够顺利进了位育宫、爬上皇帝的龙床?!

    眼瞅着皇后面露不悦,弘毅知道“再生娘”的话起到效果了,该自己出马了。

    “皇额娘,儿臣真的喜欢在您的启祥宫服侍您,这样一来,不仅子凭母荣,而且,还可以经常和静妃娘娘见面呢!她也喜欢小孩子的,待我如同她的亲生儿子一样!”

    什么?静妃?皇上的废后、我的姑姑?你说她……她也喜欢小孩子?

    皇后闻听此言,花容失色、愣在当场!

    【感谢白马王子只要处女的评价票和诸多鼓励;感谢海牛2013我最爱穿越文22eyboyy清史六甲子的慷慨打赏】

    '1'启祥宫,清初西六宫之一,晚清改为“太极殿”。
………………………………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弘毅果断向年轻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抛出了“重磅炸弹”,也如愿看到了预期中的反应,他知道,这后~宫终于被自己和佟佳氏“娘两个”搅起了一股暗流。至于会不会演化成汹涌波涛,就看你们当事的“姑侄”二位“前后皇后”如何应对了。弘毅更清楚,如果这两人没有丧失理智的话,一定不会任由其发展成为什么滔天巨浪的。

    果然,皇后在最初的惊慌失措之后,终于还是回归理性,也变得平常自如起来,关于收养玄烨的事情,最后只是借口“兹事体大”之类的缘由,要好好计较一番才行。

    达到目的的康妃母子,自然不再纠缠,找个借口告辞而出。

    才出了启祥宫,早就汗湿衣背的佟佳氏来不及上轿,就要过来询问儿子自己的差事办得如何。可弘毅却暗使眼色,生生挡住了再生娘焦急的神情。于是二人分别上轿,原路返回。

    一直到咸和左门,弘毅按照惯例下来恭送额娘回宫,这才趴在佟佳氏的耳边,悄悄说了一句:“额娘放心,等着她来找你好了。”只这一句话,康妃一颗心才放回肚子里,心安理得入了景仁宫。

    而弘毅,自然不再耽搁,急匆匆回东二所去研读四贞姐姐给自己的两部兵书战策去了。

    *

    *

    与此同时,启祥宫。

    皇后仪态如常地送走康妃佟佳氏和皇二子玄烨之后,立即也变身为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屋里转来转去。与刚才在景仁宫的康妃不同,人家背后还有儿子在做主心骨,而她此时。的确是心乱如麻,毫无头绪!

    转了无数个圈,皇后终于还是没有想出任何有用的主意。无奈之下,只得传旨:

    “去永寿宫!”

    “主子……”随侍的佐领太监一脸困惑,没有立即应承,只是垂首恭立。还使劲歪着脑袋,小心翼翼瞄着皇后的神情。

    “还不快……!”皇后刚要发作,突然明白了太监的苦衷——自己贵为皇后,名义上的后宫之主。永寿宫的废后虽然是自己的姑姑,可毕竟只是一个寻常的静妃。皇后贸然登门去看望一个妃嫔,实在是有失做派。如果传出去,对自己不好。对废后静妃更不利!幸亏下人机灵,没有失了心智。于是,皇后改口说道:

    “还不快——请静妃过来叙话?!”说话的态度却和蔼了许多。

    “嗻!”首领太监忙不迭退出殿外,急匆匆亲往永寿宫去请自己主子的姑母去了。

    时间在启祥宫陷入了停滞,心急如焚的皇后等得汗流浃背!要不是还要顾及什么皇后仪态,她恨不得拿出在科尔沁马背上学会的身手。干脆出殿门翻高墙,直接跳入隔壁永寿宫的院内!

    “奴婢恭请皇后金安!”终于,背后想起了自己姑姑那安静如水的声音!

    “起来吧!看座。”皇后猛地转身。第一眼却看见静妃眼中的责怪之色,还是努力忍住了,缓缓抬手示意。

    “谢皇后!”静妃优雅起身,款款而坐。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我的吩咐,不得近前!”皇后吩咐下人退出,直到走在最后的佐领太监关了殿门,连夕阳投射在窗棂上的身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之后,这才抢前两步,扑到自己的姑妈怀中。

    “姑母!出大事了!”皇后换做蒙古语,急切诉说。

    “乌伦珠日格……”静妃孟古青温柔的用蒙语唤着自己侄女的小名【作者杜撰】,慈爱的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和自己一样翱翔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小雏鹰,如今也一点点变得憔悴,和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两人年纪相差不过五六岁,却情同母女一般,在这偌大的紫禁城中相依为伴,或者说“同病相怜”更为贴切。

    “姑母……”

    “乌伦珠日格,姑母和你说了好多遍了,你要像你的名字一样,做一朵美丽的彩云,飞翔在这北京紫禁城的上空。当你高兴的时候,你可以伴随着清风舞动,让世人领略你婀娜的身形;当你悲伤的时候,你可以遮住炙热的太阳,让底下的凡人像敬畏蔽日乌云一般害怕你……怎么,什么事情就让你如此慌张了?”孟古青沉静似水的蒙语,就想一首悠扬的长调,瞬间平静了皇后乌伦珠日格的心。

    “说吧,慢慢说,什么大事也逃不过长生天的安排。”废后抚摸着侄女的头发,柔柔说道。

    “刚才,玄烨和康妃来过了。”

    “哦?他们来做什么?”

    “说是想要我和皇太后奏请,将玄烨收在我的宫中教养……”

    “呵呵,他们倒是想攀附你的高枝儿。不过现如今两位皇子都尚在年幼,那位薄情郎还在壮年,后面不知还会有多少子嗣出来呢,你可千千万万不能一时糊涂,更不能贸然应承,还要等等再说。玄烨出头太早,哪怕真是长生天的眷顾,汉人不还是有句话吗?叫做‘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1'’,就怕他早早坐大,树敌太多,难以……”静妃说到这里,还是犹豫了一下,思量片刻,才终于下定决心,继续说道:

    “你就说皇太后那里早有懿旨,是让苏麻喇亲自照管皇二子的,其实就算做皇太后亲自调教抚育一般,你是不好插手的!”

    “侄儿也是这么说的,可是那个玄烨却不依不饶,竟然说……”话到嘴边,皇后紧张的抬头望着姑母,不敢说下去了。

    “说什么?他能说些什么?呵呵,说吧……”孟古青干笑两声,似乎也有些情绪波动,虽然还是鼓励自己的侄女继续,却不再像刚才那般气定神闲了。

    “他说,子凭母荣……还说您也喜欢小孩子,待他如同您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皇后乌伦珠日格和盘托出。

    “什么?子凭母荣?亲生儿子?他什么意思?”孟古青一把抓住了乌伦珠日格的肩膀,恶狠狠问道。

    “姑母!姑母!侄儿猜测……猜测他也许知道了……”

    “不可能!他如何会知道的!不可能……”终于。孟古青松开了紧紧抓住皇后的双手,身体一软,竟然从宫凳上跌落,晕了过去。

    “姑母!姑母!”皇后顾不得双肩被虎钳一般的疼痛,一把扶起静妃,低声呼唤。但却没有丝毫反应,这才不得不大声冲着门外高喊:

    “快来人,静妃晕过去了!”

    ……

    皇后的启祥宫一阵忙碌,太监宫女乱成一团,有人拿面巾,有人去井中汲水。还有人嚷着要去找太医。

    一听说要宣太医,皇后立即止住。喝道:“胡言乱语!静妃身体稍有不适,就去宣什么太医?!放肆!这里是本宫的启祥宫,宣了太医岂不多有晦气。”

    人们唯唯诺诺断了这个念想,皇后才消了气,重新伸手狠掐着静妃的人中穴。

    终于,静妃缓缓苏醒过来。张口就说:

    “子凭母荣……子凭母荣……,皇后,你就允了康妃吧……”

    “姑母……”皇后再也顾不得身旁还有许多下人。含泪呼唤。

    “乌伦珠日格,别哭,这就是长生天的安排,我们是推脱不掉的,终归也是逃不掉的。”

    “……是,侄儿听您的。”

    *

    *

    东二所可听不到启祥宫的忙乱喧嚣,反而比往日更加静谧。因为,小爷玄烨一回来就捧着两部大部头的汉文书籍在仔细阅读。

    虽然《经武全书》论述了许多深奥精辟的用兵之道,也涉及许多西洋火器的介绍,但弘毅还是对《西法神机》更感兴趣一些。粗略估算下来,这部书大约两万余字,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七节,下卷有五节,可谓言简意赅。但尤为珍贵的是,全书附图多达四十四幅,还都配有图说,内容可谓形象明了。虽然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那些附图,依然有失抽象,但在明末清初已经可以算是十分“形象”的了。'2'

    读了一个时辰,弘毅开始试着总结一下这本书的特点,大体得出了如下结论:

    其一,研制火器强调“明理识性”。所谓“理”和“性”,实际上是指火器的结构机理和物理化学特性。《西法神机》认为,制造火器和弹药时,必须推“物理之妙”,合事物之性,精于理者不但能了解铳炮及弹药的特性,而且能够进行制造。制造枪炮要求使用质理最精的铜铁,“若质理粗疏,似无罅隙,而药猛火烈,立见分崩’。因此,在铸铳之时,必须对所用的铜、铁材料加以精炼。在配制火药时,要了解硝、硫、炭“三物之性理”,如果“不因其性,不得其理,用之必不遂意,’,也就配制不出性能良好的火药。孙元化甚至明确指出,火药初放因炭多而不响,后放因硝磺多而炸铳,就在于不合火药之性,炼制时没有研细拌匀、和水勤捣,结果军士携带,或步行,或跨马,终日撞筛,硝磺性重必沉底,炭性轻必浮面。

    其二,制造火器强调“推例其法”,也就是要求制器用器者有精确的数量概念,并将其视之如法,不可差之毫厘。假如各铳的长短、大小、厚薄不能合度,就会失去火器之利。所谓“比照度数”、“比例推算”,究其实并无定数,因对于不同材质,火铳的长短、大小、厚薄也应各异,因此这些尺量比例实际上是经验的积累、实践的总结。孙元化认为铳的威力如何、能否击远,除了铳筒的制造是否合理、火药的配制是否合适外,铁弹的制造是否得法也至关重要。因此他要求弹的大小必须合于铳的口径,弹大则难出口,铳管易炸,弹小管宽,只有弹的大小与铳之口径相合,才能击远而有力。这些为当时的制器用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其三,使用火器强调试验作用。孙元化对制造用器的许多问题都主张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以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的比例倍数设计火炮和炮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弹重与装药量、射程与射角的关系,从而使当时火炮的制造与使用都能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在火铳铸成之后,为试验其坚固程度,孙元化“用大木二,人土丈余,夹铳而固挚之”,然后“实药与弹,较常加倍,点放数旬,完固不变,则永无炸损,斯成有用之器”。虽然当时也有用水渗漏法检验,但孙元化的试验方法效果较好,较为可靠。

    虽然自己有大学时代学习微积分的粗浅底子,可这明代文人撰写的火器兵书,有些地方还是像天书一般难以理解,对于学习国际政治的弘毅来说,可谓隔行如隔山。特别是计量单位,全是“斤”啊、“里”啊,怎么看怎么应该是欧洲“磅”和“英里”的概念,否则一门炮怎么才发射十几斤的实心炮弹?十几磅才比较合理呀……

    最后,弘毅突然想起了孔四贞和自己说起过的那位“汤玛法”!对呀,既然他们是前明就认识的教友,而且都在火器使用上有所建树,那为什么不把这本书交给汤若望去好好利用呢?那么其中的疏漏之处,洋人应该比自己更能参悟明白。况且自己在一旁加以适度的“指导和引领”,更不怕洋鬼子从中作梗了!

    正打算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应用”一下汤若望,梁功不知何时悄悄出现在弘毅的身后。

    “说吧。”弘毅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小爷,静主子果然去了启祥宫……”梁功说的很小声,却很坚决。

    “知道了。”

    “可她在皇后哪儿,晕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