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爷,静主子果然去了启祥宫……”梁功说的很小声,却很坚决。

    “知道了。”

    “可她在皇后哪儿,晕倒了!”小功子即使补充了重要信息。

    “嗯,知道了。”弘毅还是默然。

    小功子不再得瑟,却也没有灰心丧气。他知道,自己这次盯梢的作用,小爷一定会有他正确的判断。这就叫主不欺奴、奴不负主!

    等到梁功推出门外,弘毅再也绷不住了,终于将手中书册狠狠砸向炕桌之上,轻轻喊了一句:“成了!”

    殿外窗下值守的梁功,闻听此话,也是喜上眉梢,暗自嘀咕了一句:“小爷这是喜怒不形于色呀!呵呵……”

    '1'语出明代《增广贤文》。

    '2'正史之中,《西法神机》的作者孙元化获罪之后,正本被他的后人饮恨焚毁,现在所传的是孙的中表王式九所保留的副本,此后副本又相继传至金民誉、葛味荃手中,至清光绪二十八年杨恒福始把它刻印出来。传世的《西法神机》,插图有三十四幅,弘毅推测,副本与正本之间也许会有不同。
………………………………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顺治十二年九月初九日,庚寅,重阳节。

    昨日,弘毅又度过了充实的一天:结识玛拉兄长和托,收拢了罗刹队最自己亲兵,季开生替自己算计了耿继茂之子耿昭忠,纳了谈迁做自己的幕僚,认了孔四贞当自己的姐姐并且得了孙元化的兵书做见面礼,还初步实施了自己和“再生娘”康妃的小小后~宫阴谋诡计,有了这丰富的成果,小贝勒爷睡的格外香甜。

    今早,弘毅早早就起床了,神清气爽的穿戴整齐,例行去了隔壁的东一所。今天是重阳节,按照明代风俗,皇家今日要凑到一起吃花糕庆祝,然后皇帝福临还要亲自到景山登高,“以畅秋志”。这种隆重日子,弘毅可不能落了福全这位小哥哥。

    “阿浑!阿浑!”一进东一所的大门,弘毅就开始大呼小叫了。

    “玄烨,你要稳重些!”说话间,正殿里不急不慢踱步出来一个同样是穿戴整齐的小贝勒爷!

    来的正是比玄烨大了整整八个月的福全,要是按照时下民俗,过了年,这位恩封贝勒的小爷,就可以算作是三岁了。虽然举手投足之间也是“萌宠”一般可爱,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穿越而生的玄烨的影响,福全也是早熟的很,举手投足间颇有贝勒爷和皇长子的气魄了。

    “哦,玄烨见过大阿哥!”被人家一点名批评,功封贝勒玄烨急忙规规矩矩战壕,甩下自己小小的马蹄袖,一本正经的给哥哥打千儿请安。

    “起来吧,自家兄弟,何必客气?”对面的小孩一脸的严肃。还真有那么回事儿!

    “嘿嘿,大阿哥,还要不要我给你来个抱见礼呀?”起身的弘毅瞧着小皇子的做派,十分欢喜,准备逗他一逗。

    “哦?抱见礼是不是咱们满人给长辈行的呀?我额娘没告诉我,你要是给我行这个抱见礼。我怎么办呢?”正要下月台的福全愣住了,站在那里冥思苦想。

    “那你就给我抱回来呗!”弘毅继续调侃。

    “嗯,那好吧,我明白了,还不就是布库一般抱来抱去的?好吧,来吧。我们比试比试!”福全弄明白了。

    “啊……慢慢慢,我们今儿个先不比试了哈。皇阿玛一会儿就要领着我们去给皇玛玛请安了呢,弄脏了这身衣服可不行!”一见小哥哥掳袖子就准备来真的了,弘毅急忙躲到朴氏身后,探出脑袋劝解。

    “是啊是啊,大阿哥,抱见礼可不是布库。再说了。今日是重阳节,你不想去慈宁宫吃花糕吗?”朴氏急忙笑着化解。

    “哦,对!虽然吃花糕比不过布库有趣。不过去吃苏麻大姑姑做的花糕,可是真好呢!走吧,玄烨?”福全改变了主意。弘毅知道,苏麻喇其实对福全也是很好的,表面上真看不出来皇长子、皇二子在她面前有何亲疏之别,这也一定是皇太后的意思。

    “嗻!”弘毅学着小太监的样子,唯唯诺诺一般给福全施礼,两人这才笑呵呵一起上了各自的肩舆,分头去找自己的额娘一起给皇帝请安行礼。只是福全并不知道,一旁的弟弟玄烨一阵得意的冷笑:只要你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没有穿越成如我这般聪明的小孩子就好办!后面按照正常水平发挥好了,我的小哥哥!弘毅如是想。

    *

    *

    半个时辰之后,皇帝福临领着一大帮子妃嫔、两个阿哥和几个格格,齐聚慈宁宫。凑热闹的,还有几个先帝留下的太妃。

    每逢过节,是慈宁宫最热闹的时候,皇太后一边揽一个小阿哥在怀里,吩咐苏麻喇上这个上那个,一群妃子、小孩欢声笑语。

    福临情绪也很好,而且还经常和一旁的孔四贞说几句唐诗宋词的,关系亲密。皇太后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只要没有那个董鄂氏的机会就好!

    弘毅坐在皇玛玛的宝座上,面对着所有人,看得分明。不经意间,他和静妃的目光相触,只那一瞬,弘毅分明感觉到对方眼中的惊诧与恼怒,但却转瞬即逝,依旧平静如常了。

    “皇太后、皇上,赶明儿过了年,大阿哥就三岁了,二阿哥也虚岁三岁了,皇子皇女们皇天眷顾、和和睦睦,真是皇太后、各位太妃和大清社稷之福呀!”皇后似乎也碰触到了静妃的目光,于是放下手中的糕点,带头称颂起来。

    “是啊是啊,都是托了皇太后、各位太妃和皇上的福气呢!”一群妃子闻听皇后发话,急忙跟着应和。

    “好好好,你们都会说话!我这两个小孙子还真是一天比一天健硕了!皇帝啊,她们这群媳妇们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皇太后高兴,也是附和着说。一旁的太妃们也是点都赞同。

    “皇额娘所言甚是,儿臣心中有数!”皇帝说着,扫视了自己的妻妾一圈,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女人,上到皇后,下到庶妃,都要起身施以半蹲之礼。

    “光有数可不成,皇帝呀,你还要广泽雨露,让她们的肚子都鼓起来才好呢,你们说是不是呀?”皇太后兴头上,来了这么一句。这下可好,所有的妃嫔都羞了个大红脸,低头不语。只有太妃们在一旁纷纷说好,你一言我一语的,倒也不嫌冷场。皇帝也是没成想“躺枪”一般,只是闭口不言。

    眼看主要角色下不了台面了,弘毅刚要施以援手,却如愿听到另一边的福全塞着满口的花糕,嘟嘟囔囔说道:

    “皇玛玛,让诸位……额娘……大肚子……作何用呀?她们饿了吗?这里有好多好吃的……花糕啊?”

    这句话算是解了围,众人痴痴偷笑。

    “你还小,皇玛玛是让他们给你多生几个阿浑呢!你愿意不?”皇太后笑着伸手擦去福全嘴角的点心渣,解释道。

    “哦,不用太多呢。将来玄烨当大臣,我就做大将军,我们一文一武,保着皇阿玛打江山呢!”三岁福全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快人快语。也许在他心目中,现如今皇帝阿玛有了他们两个。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此言一出,更是让众人都笑出声来。

    皇太后知道这是福全的童言无忌,要是换做玄烨,就不会如此说话。于是转头问向玄烨道:

    “玄烨,你要不要阿浑呢?”

    呵呵,我给你个标准答案!弘毅放下手中点心。站起身来,面相皇太后和皇帝。跪在当中:

    “大阿哥,你也过来!”言语间,毫不掩饰自己的权威一般,听得董鄂氏眉头紧蹙。

    “哦,来了!”福全倒是听话,也急忙跟着弟弟跪了下了。

    “儿臣祝愿我皇阿玛枝繁叶茂、龙脉永续、福寿绵延。祝愿我大清世世代代,永享四海!”弘毅领颂一句。

    “哦,儿臣祝愿皇阿玛枝……龙……福……祝愿我大清……永享四海!”福全明显脑子不够用。只能提纲挈领,在玄烨带着自己第二篇复述时,跟着溜了下来。

    但即使这样,也算是皇家现在仅有的两位阿哥“齐声”祝愿了!

    福临听了真是满心欢喜,笑着说:“好了好了,你们还小,都要好好听话,将来辅佐皇阿玛做个治国明君!”

    “儿臣遵旨!”

    小小表演在欢声笑语中进入了第一个**。

    “皇太后,两位阿哥真是我大清福兆呢!媳妇还有一请,请您定夺。”这是皇后又开口说话了。

    皇太后有些好奇:自己的这个侄孙女平日里这种场合是能少说话就少说,能不张嘴就不开口的,今日连着两次领颂了,却是为何?

    “说来听听?”皇太后笑着应允。

    “媳妇儿眼瞅着两位阿哥一天天长大,膝下还无一男半女报效皇恩。就寻思着能不能请皇太后的懿旨,将这两位阿哥移居在我的宫内,我也好朝夕照顾,为大清皇脉做一助力!”皇后说得时候,言辞诚恳,没有丝毫虚情假意。

    “这个……”皇太后明显没有料到,一时沉思不语。一旁的皇帝却瞬间瞪大了眼睛,有些想不透彻。

    “皇太后,媳妇绝无它意,宫中规矩,皇子年幼之时就要另辟居所。如今他们都初长而成,自然需要多加照顾,将来也好因材施教。况且住在我那里,总比乾东五所要舒服得多。”皇后及时引用了一句孔子的名言,目的就是博取皇帝的认可。

    “玄烨谢过皇额娘厚爱!”弘毅不等皇太后发话,突然站起来冲着皇后施礼道。

    皇后笑而不答,等着上位者表态,心里却暗语:臭小子,都是你处的电子,这下子你可满意了?

    身后的皇太后和皇帝都是一愣:这小家伙怎么自己先答应了,这可不像你的一贯作风哈!

    就在大家都以为小玄烨贸然应允之时,他却接着说道:

    “不过儿臣尚在年幼,衣食住行样样不能自理,不若在乾东五所来得方便,总不能事事烦扰皇额娘操心。大阿哥比我大,他倒是可以去皇额娘那里做个表率,好好孝敬您!”

    “啊……”众人皆是目瞪口呆!尤其是下面的庶妃董鄂氏,简直是惊天霹雳一般。自己的儿子好不容易长到现在,虽然不能日夜相伴,自己闲来无事却可以整日介泡在东一所照看。如果到了皇后那里,儿子不是自己的了不说,想要见个面可比现在麻烦许多了!

    “哦,儿臣福全愿意去皇后娘娘那里,给玄烨阿浑做个表率!”福全跟着自己的弟弟,糊里糊涂做了助手。

    “皇帝,你的意思呢?”皇太后笑着望向福临。

    “皇额娘,儿臣之意,现在两个阿哥都在茁壮之势,二所下人也是尽心尽力,实在是没有必要大费周章。这后宫琐事,皇后还要周泉,如若再照顾皇子,实在是勉为其难。阿哥抚育,有皇太后提点,自然不会有丝毫差池。”福临冲着地上的玄烨点了点头,却没有搭理福全。心想:看着玄烨为朕所重用,你们博尔济吉特氏又想来横插一杠,休想!

    “嗯,皇帝所言甚是有理!皇后啊,你的一番苦心哀家明了,皇帝也是知道的。”皇太后接话了。

    “是是,朕知道。皇后辛苦!”福临急忙附和。对于这位名义上的正室妻子,皇帝有时是不能不给面子的。

    “赶明儿等你怀上龙种,不也一样要辛苦教养不是?哀家看,还是让他们兄弟二人作伴在乾东五所吧,也方便范承谟等龙兴圣迹日讲官作为师傅,对他们多加调教。”皇太后下了定论。她也在心里盘算:这小玄烨诞生以来,都是我亲力亲为的照看调教,你难道不知道?怎么突然提起这档子事来,实在是扫兴!

    于是,波澜不惊之间,各位太妃、妃嫔最后还是曲终人散,只有皇后和静妃留下,等着自己的姑姑、姑奶奶问话。

    弘毅笑眯眯经过皇后的身边,恭敬施礼后,正准备得意而去……

    “玄烨,你随朕来!”

    “嗻!”

    又有何事找我?

    【恭祝各位大大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福临实在是高兴,所谓“秋高气爽人精神”,再加上刚刚挫败了一起博尔济吉特氏祖孙三人的“阴谋诡计”,真是有些志得意满的架势。于是,一出了慈宁宫,皇帝不由分说就抱起小玄烨,坐上了自己的龙辇。

    “玄烨,你可愿意让皇后照顾?”

    “皇阿玛,儿臣不愿意。”

    “为什么呢?她可是皇后,阿玛的正妻。”福临得到满意答案,但还是继续追问。

    “因为,玄烨是皇阿玛和我额娘所生,如果不能回到我亲额娘身边,还不如现在这样,纠缠在皇阿玛身边。”弘毅识趣的将头拱进福临的胸膛。

    “嗯,百事孝为先,阿玛也是估计康妃、你亲额娘的感受,才没有同意。”福临言不由衷。

    “再说了,皇玛玛也不会同意皇后娘娘如此做法的。”弘毅决定稍微展开一下,看看能不能收到奇效。

    “此话怎讲?”福临果然感兴趣。

    “儿臣在东二所,地处偏僻,况且有皇阿玛钦命的官职,自然是出入自由。如果有什么需要阿玛和皇太后指点的事情,随时可以觐见。可如果入了皇后的启祥宫,岂不是事事都要禀报皇后知晓?如果这样,我皇玛玛就会不高兴,皇阿玛也不会乐见此事的。”弘毅据实禀报。

    “好,聪明的小贝勒,阿玛我的心思,你参悟的不错!你皇玛玛那边,应该也是不差!”经儿子的一番点播,福临有所顿悟。看来。对于小玄烨的争夺,自己皇额娘那边也是不愿意出现第三方势力的,毕竟,自己和皇太后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没有必要让皇后出来搅局。

    “一会儿阿玛要去景山登高,你陪我一起去吧!”福临发出了邀请。

    “皇阿玛,儿臣想去皇后那里一趟。”弘毅面露难色。

    “还去她那里作甚?你可是刚刚让她……不悦了呀?”

    “嗯,正是因为刚才玄烨拂了皇后的面子,儿臣才要去好好安慰一下她呀?毕竟,她还是阿玛的正妻,是儿臣和福全哥哥的皇额娘。”

    “好!玄烨做得好!”福临忍不住夸奖一番。无论自己怎么对待后~宫的这些皇后妃嫔,皇子们没有见风使舵,而是能够公允持正,这才是他这个皇帝所希望看到的。

    “既然这样。一会儿进了位育宫,阿玛和你说完正事,你交了差之后,就去办你的事情好了。”

    哦?还有正经事要办?而且不能在路上说?那会是什么事呢?轮到弘毅来好奇了。

    *

    *

    慈宁宫。

    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面露不悦之色,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

    下手。坐着皇后博尔济吉特。乌伦珠日格,低头不语,神色黯淡。

    再下手,坐着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却是气淡神定,目光沉静,盯着皇太后脚下,也没有只字片语。

    这是紫禁城内众多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常委会议”的基本格局,只在研究大事的时候才临时召开,就连苏麻喇也是不能列席的。在这之上高一层的规格。还有一个“两人小组”会议,类似于已经取消的所谓“书记办公会”,那时候就只剩下了皇太后和废后静妃了,她二位才是这里所有博尔济吉特氏女人的“首脑核心”。

    “g??g…aaβ【蒙语“姑奶奶”,弘毅不会读,又不敢瞎猜,抱歉】,我……”乌伦珠日格到底还是城府浅了,终于耐不住这无声的压力,开口准备说些什么。

    “g??…g??【蒙语“姑姑”】,这是我的主意。”孟古青及时出言制止,把后面的话语权从皇后那里揽入了自己这边。

    “孟古青,你这是为何?”布木布泰有些失落,心中暗暗责怪自己的侄女没有为自己考虑周全,可还是顺着侄女的意思开口了。

    “姑母,我不想让乌伦珠日格……落到和我一样的下场……”配合着这场小小的演出,孟古青一改这一年多来冷峻平静的面容,一双泪汪汪的大眼睛里,终于有一滴异常饱满的泪珠夺眶而出,紧接着,两滴、三滴接踵而至,再后来,就是泪如雨下了。

    “唉,她怎么会呢……”皇太后没有想到侄女的反应如此强烈,也是心中不忍起来。

    “她会不会,我不知道,可不能让皇上有机会再来一次!”孟古青猛地抬头,尽管还是止不住泪水,却紧紧盯着自己的姑母毫不放弃。

    “可亲自抚育一个阿哥,就能让皇帝……”布木布泰原本想说“就能让皇帝不再废了皇后”,话到嘴边,却终归感觉不太妥当,生生咽了回去。

    “姑祖母,孙儿怕呀……”乌伦珠日格听了这半截话,一时激动,终于也落下了眼泪。

    “姑母,现如今皇上对两个阿哥、特别是玄烨视如心腹,如果他能进了启祥宫育成,就和乌伦珠日格不仅仅是母子之份,假以时日,终归还会有母子之情,皇后自然会对他视若己出。这样一来,假使有一天皇上有心‘再次’废后,哪怕他‘再次’不顾朝堂群臣反对、天下民人愤懑,可他难道不会顾及储君的情感?难道他不怕百年之后的反正?”孟古青一口气说完,而且一脸用了两个“再次”,借以发泄自己两年多以来的种种积怨,同时也终于忍住了泪水,依旧换上平静的面容,配合着那冷峻的美貌,等着姑母“大发雷霆”了。

    当年顺治废后,的确是在满朝文武中引起了极大地震动,不仅仅是一班信守三纲五常、君子之道的汉臣不答应,就连满洲亲贵也是不能理解。

    先是大学士冯铨、陈名夏、张端、刘正宗等人从礼部诸臣整理历代废后事例的做法中,得到了福临准备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信息。他们纷纷上疏劝谏福临说:“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前代如汉光武、宋仁宗、明宣宗,皆称贤主,俱以废后一节终为盛德之累。望皇上深思详虑,慎重举动。”但福临的态度非常坚定,不仅严厉斥责冯铨等人不明事理。沽名钓誉,而且当天就奏请皇太后,下“圣谕”要将皇后降为静妃,从中宫改居侧宫。

    同时,福临又要求礼部立即讨论废后一事。当时,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上疏劝福临慎重考虑,并说福临的“圣谕”中没提到此事和诸王大臣商量过,如果不公开宣布,那么中外不会知道废后之事,如果公布此事。那么中外就会对此大加怀疑,妄自揣测,产生误会。或许福临也觉得此事在程序上有漏洞,于是便令诸议政王、大臣进行讨论,结果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茉、张暗、杜果、聂阶、张嘉、李敬、刘秉政、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等14人也都坚决反对。上疏力争。希望福临能收回成命。

    其中孔允樾作为孔圣后裔,所言尤切:“偶闻废后一事,不觉悚然。然及见冯铨等奉圣谕内,有故废无能之人一语,更为惊骇。窃思天子一言一动,万世共仰,况我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后世有学者推测。说这位皇后“无能”,或许是因为满语和汉语都说不好。汗!】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臣考往古,如汉之马后,唐之长孙后,敦朴俭素,皆能养和平之福。至于吕后、武后,非不聪明颖利,然倾危社稷,均作乱阶。今皇后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笃厚,亦何害乎!为中宫而乃议变易耶!设皇后必不谐圣意,亦可仿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共襄内治,若夫废后一节,千古典礼所在,一时风化攸关,实有惊人耳目者。且皇上亲政以来,天下以为尧舜复生,今忽有非常之举,传之圣子神孙,岂开国之主所宜有耶?臣思皇上,天下之父;皇后,天下之母。父有出母之议,为人子者,即心知母过,尚不免涕泣以谏,况绝不知母过何事,又安忍缄口严父之侧而不为母一请命乎?”

    福临又令诸王、贝勒、大臣们集体讨论,讨论结果还是不同意福临废后的动议,仍然主张皇后正位中宫,并“照顾”到福临的情绪,甚至采纳孔允樾的办法,建议分立东西两宫,让皇帝有两个正宫皇后。福临更加气恼,命令大臣们继续讨论,并谕示孔允樾主动认错。孔允樾迫于压力,只好引咎自责,表示支持福临。这样,诸王大臣再开会讨论时,都表示完全按照福临的意见。

    福临是铁了心要废后,连皇太后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布木布泰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有了福临这样一纸诏书:“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正史中,后来福临在亲自撰写的《端敬皇后行状》中,曾经提及这位废后,说她“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