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阿玛,朝贡回赐不能废,这是因为朝鲜属国,不朝贡何以明尊卑、敬天朝?此中厉害前明亦是秉持。但另开贸易却也是势在必行。假使严格执行我朝禁令,不许任何物品私下贸易,仅凭朝廷回赐,即使优厚加赏,朝鲜君臣所获也是不够的。何况历次贡物,与我了了寡寡而已,朝廷并无多少收益。但每次回赐,却是格外开恩,就连皇阿玛您不是也说‘天朝所与使臣礼物,皆出自民间,诚恐扰费百姓’吗?所以您历次酌减,才有了刚才礼部胡尚书所说的那些定例。但即使如此,也是优厚有加。却难填朝鲜行商私欲沟壑。”弘毅先拉拢礼部两位满汉尚书,看到他们都在点头,又接着说下去。

    “何况我天朝上国,西洋诸藩国不论。诸如朝鲜、琉球等属国往来朝贡,但历朝历代中国藩属之国远不止于此。可那是因为南明残余未灭,大清与诸多属国交通阻隔所致。假以时日,大清的属国必定远多于前朝历代!”弘毅只点了礼部管理的两个属国,故意忽略了其时理藩院统辖的所谓“属国”,包括**、回疆、外蒙古、内蒙古、廓尔喀、哈萨克、尼泊尔、锡金、不丹、浩罕和俄罗斯等国。其中,漠西蒙古、漠北蒙古诸部,以及乌斯藏(**),那应该算作“本土”,其他那些后世的**国家。弘毅另有打算!

    “贝勒爷所言甚是!奴才敬佩!有皇上的宏图大略。我大清必定开创万事未有之盛世伟业!”礼部满尚书恩格德及时颂扬一句。领着大伙齐齐下跪。人家小皇子说了他的业务范围,这种美好的祝愿,自己作为主管的尚书必须带头!

    “琉球国臣服大清忠心可嘉。可做属国表率!”户部尚书、觉罗郎球也紧跟着附和一句,而且声势颇状!

    原来,自明初以来,琉球就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顺治三年(1646年)来华朝贡,受到顺治皇帝的亲自接见。那时候的礼部尚书,正是觉罗郎球!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而且比大清的第一个属国朝鲜更加忠诚、更加归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直到顺治十二年的时候,大清真正的“属国”,其实也就是朝鲜和琉球而已。其他的诸如安南、暹罗等,要等到顺治十七年之后,特别是康乾时代才正式称臣纳贡的。

    “嗯,琉球国主真心归顺,朕自然不会亏待与他!”福临满意的赞同郎球所言。

    琉球!琉球!我一定不让你在“我的”历史中沦丧于倭寇的铁蹄之下!不但是你,华夏文明圈中的每一位,我都要你们幸福和谐的依偎在中华的怀抱之中

    !更别说闻一多《七子之歌》中提及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这些嫡生嫡子了!——小玄烨暗暗起誓!

    “玄烨,你接着说。”福临发觉对面的小家伙似乎有些走神,于是和颜悦色的提醒一下。

    “嗻!儿臣适才听闻皇阿玛宣慰琉球国,一时感念其国忠心耿耿,自然是朝鲜的表率,也应该是今后大清所有属国的典范!故而走神,请皇阿玛恕罪!”弘毅急忙收拢心思。

    “不妨事,你接着说吧。”福临想到总算有个让自己满意省心的属国摆在那里作为典范,心情大好。

    “嗻!儿臣由此想到,对属国可以做个秘而不宣的品评,分出个三六九等来,以备不时之需。琉球国忠心不二,可做一等,朝廷可以多加赏赐,以宣示其忠诚。而朝鲜如果依然首鼠两端,等次必然落后,自然不能和一等属国如琉球那般得利丰厚。”弘毅突然心中灵动,有了一番自己以前没有想到的建议。

    说是没有想到,其实这和米国后来区分的什么盟国、战略伙伴国、流氓国家、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潜在对抗性国家等等,乃是大同小异的道理。

    “此策不错!恩格德、胡世安,你们礼部可以照此办理,不过要秘而不宣,只做朕的参考即可。”福临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

    “奴才(臣)领旨!”两位礼部尚书很感激的看了玄烨一眼——虽然“秘而不宣”,可得到了巴结主子的机会,还有盘剥属国来使的由头,这都不能忘了小皇子的给力!
………………………………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御阶之上的弘毅看清了礼部两位尚书的感念眼神,也是回应已信任的目光——大清属国按其表现划分成三六九等,这件事情做好了,你们就是今后大清朝“对外关系权衡指标体系”的缔造者了,我对你们寄予厚望呀!

    “玄烨,贸易之事你再详细说来听听。”福临此时对儿子的耐心那可真是前所未有。

    “嗻!皇阿玛,既然朝贡回赐不能废,又劳民伤财,我们不若将其变通做只具礼节作用而已,而将实务进一步做大。这个实务,就是贸易。一来,让朝鲜行商可以光明正大的与天朝贸易,不必每次在行使的事情上和朝廷暗自较劲,这样就可以维护天朝权威,也避免了我们和朝鲜的矛盾。”

    这避免矛盾一说,可是说给刑部两位尚书听的,图海自然是随即迎合的。刘昌更是心知肚明,急忙向小玄烨投来了谄媚的眼神。

    “二来,放开贸易,朝廷可以光明正大从中收取税银,虽然不会很多,却也是开源节流的效果,这与皇阿玛历来倡行节俭的初衷也是吻合贴切的。”

    弘毅一边说一边留意观察,果然发现户部的觉罗郎球和戴明说都在微微附和。开源节流,是皇帝的追求,也就是他们这些主管钱税的大臣的期盼。

    “三来,既然是贸易,那么就必然会有所谓民间行商往来复去。适才折库讷大人曾言及朝鲜不臣之心,但我朝毕竟了解有限。单凭一两次使臣前往朝鲜了解虚实,稍嫌不够。而放开往来贸易之后,可将得力之人充塞在行商之中,行贸易之名,取刺探之实,而且是常年往来,一有风吹草动,朝廷上下可以及时与闻,岂不是有备无患?”

    到了这个时候,兵部尚书噶达浑早就等不及再去拉拢李际期了。而是首当其冲使劲的点头。李际期也终于从自顾自的“沉沦”中暂时解脱出来。抬眼看了看御街之上那位小小的皇子,眼神中分明是赞赏和惊讶,却并没有燃起多少希望的光芒,还是转瞬即逝。重新低下头去。

    “众位爱卿以为玄烨所言如何?”福临抛出此话题。就算是将小玄烨的临时提议变成了会议的正式议题了。

    机敏如图海、郎球、戴明说、折库讷、噶达浑和刘昌等老江湖。立即举一反三,知道人家父子二人此时又是“亲如一人”了,否则福临早就一句“再议”就给敷衍过去了。

    “奴才以为。朝贡不可废是自然,广开贸易却是不可行!”“老人家”觉罗巴哈纳果然当先出来提出不同意见了。

    “详说。”福临继续循循善诱,不过这次他心中有底的很——你们还不了解我这个小儿子呀,他既然敢开口,后面你们任凭说的天花乱坠,他一样能让你最后哑口无言!

    “皇上,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本不籍臣国货物以通有无。况且奴才几去朝鲜,蕞尔小国,物产贫乏,又有什么拿来和我天朝贸易?只怕贝勒爷想到去刺探朝鲜虚实,恐怕反而打开彼国刺探我天朝机密的方便之门了!”老觉罗就是“老奸巨猾”呀,人家不和你纠结什么减少摩擦、开源节流这些皇帝爱听的话,专门针对你的薄弱环节下手!

    “玄烨,你又有何说法?”福临经巴哈纳这一提醒,也意识到这是个事儿!

    “皇阿玛、老觉罗,玄烨年幼,言之有误之处还望海涵。”弘毅先礼后兵。

    “巴哈纳大人所虑实在周全,皇阿玛有重臣如此,大清之幸也!国之机密,历来是重中之重,自然是紧要所在。这广开贸易,如果一味放任自流,也会是泥沙俱下,恐怕会坏我大事。不过,如果开口通商,则必须要严加盘查防备,不可懈怠。往来货物,需按照皇阿玛所说的《军需则例》详加甄别,但凡有违禁之物充斥其中,罚没货品、惩处行商自不必说。其余事项,但凡私夹涉及密事的,一律从重惩戒。”

    “再者,朝鲜行商入关之后,礼部派员跟随的制度不可废,反而应该加强,切实做到盯紧、看住,不让他们有任何僭越的机会。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就在入关之时将其货物统统采买收购,让朝鲜商人就地采办除战略物资之外的贸易物品,而后令其折道返回便可,不必入关。这样自然是没有什么刺探我朝的机会了。不知如此可行否?玄烨多谢巴哈纳大人教我。”

    “贝勒爷客套了。老奴别无他话!”巴哈纳得到了对老臣的敬佩和献策的赞许,抵触情绪反而一落千丈,心满意足的站回去了。

    “好,看来玄烨的法子你们还是认可的,……”福临准备恩准贸易了。

    “皇阿玛,儿臣刚才有些草率,经老觉罗一句提点,儿臣明白过来,还有一处要紧请您定夺。”弘毅急忙开口。

    “说吧,举一反三总是好的。”福临很满意儿子的严谨。

    “嗻。开口通商,势必是苍蝇蚊子都会前来捣乱的。既然这样,陆上原本就有凤凰城守关之人严加把守,再行严厉即可。海上贸易却是需要详加规划的……”

    “既然要开贸易,陆上本已有凤凰城、山海关两处,足堪用了,何必开启海疆?”说这话的,却是内大臣吴拜。当时弘毅准备进入正题,却不料还真有人出来“捣乱”了!

    “吴拜大人有所不知,陆路贸易受天时地利影响颇多,且自身耗费惊人,实在不如海运方便。一艘大船,往来一次所运货物少则数百料,多则至千,而且水手人数不多,自身消耗无几,所以历来广开贸易,多是海运船运为首的。”弘毅只好先放下原本打算好的思路。先给来人普及一下海运贸易尝试,同时努力克制自己对吴拜横插一杠子的反感情绪。

    “吴大人,如果陆路运输没有不足,我朝为何还要重视漕运呢?不知玄烨所言对否?”弘毅反问一句。

    “这……贝勒爷所言极是,奴才冒昧了。”吴拜是万万不敢反对漕运的,故而顺理成章败下阵来。

    “皇阿玛,开海上贸易,还有一处,就是我大清所属商船,往来于我大清所领之海。借以宣示中外。岂不妙哉?”弘毅急忙提醒福临。

    “对!大清领海,我们自然来去自由!”福临一经提醒,很快反应过来,于是顺便将前几日玄烨所说的“领海”、“属海”概念拿出来。亲自给大伙上了一堂课。

    福临亲口说出领海概念之后。一帮大臣再也没有人会反对了。即使大多数人对此还不是很清楚明白,可他们知道皇命难违。

    “对了,户部、兵部可曾将那篇布告大清领海于天下的诏书起草完毕?”福临突然发问。

    “回皇上的话。已经起草好了,昨日刚刚送进内秘书院票拟。”户部尚书觉罗郎球赶紧回禀。

    “可曾给玄烨过目?”

    “儿臣看过了,皇阿玛的意思清晰明了,等着您的圣裁了。”不等郎球说话,玄烨抢过来回答。

    “好,赶明朕看过了,就广布天下吧!对了,玄烨,你接着说。”福临脑子不乱,很清爽。

    “嗻!要用海上贸易,就要有类似山海关、凤凰城一般的关防,否则就是觉罗巴哈纳所担忧的,无异于城门洞开。儿臣以为,可设立‘海关’,统一负责货物勘验、禁物稽查、贸易课税、人员盘查等等。”弘毅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初衷——尽早设立海关!

    中国海关历史悠久,早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古籍中已有关于“关和关市之征”的记载。秦汉时期进入统一的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合浦等地设关。宋、元、明时期,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后,于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关”命名,先后设置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和税款收支保管权,海关变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长期被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把持,成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工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人民政府接管海关,宣告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半殖民地海关历史结束。弘毅准备让“海关”一词提前三十年登上历史舞台——即使这历史功绩拱手送与顺治皇帝也在所不惜!

    “海关?设在何处?”福临当真了。

    “对朝鲜的海上贸易,可在山东登莱青胶道胶州地方设关。”玄烨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为何是胶州地方?”福临很是缜密。

    为什么是胶州?胶州胶州,那是我的家乡好不好!——弘毅心中狂喊,嘴上却说:

    “儿臣有一随侍小太监,名叫王三喜,他正是胶州人。儿臣听他说,他的家乡海陆运输便捷,港深海阔,而且离着朝鲜又近。”这也是实话,弘毅可没少关注这位“小老乡”。

    “皇上,胶州地方往来倭国倒是方便,可朝鲜船运却要绕过蓬莱,似乎是舍近而求远。”又出来一个搅局的!

    弘毅急忙寻找,却看到兵部侍郎、觉罗科尔昆正在给自己“掣肘”!

    “呵呵,科尔坤懂我!”弘毅没有恼怒,反而站在台阶上深深一礼!

    “玄烨详说!他如何懂你了?”福临有些糊涂了。

    “皇阿玛,兵部谋划长远之功不可忽略!刚才折库讷大人说了,朝鲜和倭国私相授受,朝鲜人也赚的盆满钵满的。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能用贸易之策,将倭国的金银铜铁多多运来,赚上一大笔?”

    弘毅咧着嘴面向福临,屁股冲着阶下,免得大臣们看到自己一脸的贪婪像、闻到自己一嘴的铜臭味!(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福临的确被“小孩子”玄烨的丑陋嘴脸给弄得莫名其妙,转念细想刚才他所言利用贸易之策攫取倭国“黄白之物”,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小孩子听风就是雨,折库讷说朝鲜人在与倭人的贸易中赚取那百十万两白银,你就以为这是一笔巨财不成?到底还是个孩子。******百+度+搜++小+说+网+看+最+新+章+节****

    “哈哈,玄烨,不可无状!想那朝鲜即使如折库讷所言,每年通过八包渡江之银即使有个百十万两,那倭国举其岛国全力,也不过如此罢了,不可作数的。”福临依托自己天朝上国之君的心理定势,准备“劝解劝解”自己这个“见钱眼开”的小儿子。

    “皇阿玛,此事或许汤老玛法能说出真章!”弘毅依旧贪婪得微笑着,看也不看另一边的汤若望就脱口而出。

    “哦?汤老玛法,果真可有什么真章教我?”福临没想到玄烨会有如此一说,却还是诚恳地咨询自己的“通玄教师”,此时这位外国老头早已肃然而立了。

    “皇上,老臣惭愧,西来之人肤浅言论,岂敢在君前造次?”国师回答时,自然是换做一脸“惶恐”之色。刚才被“小圣徒”玄烨突兀点将,就再也不敢置身事外一般端坐了,急忙起身应对。

    皇帝的垂询也好、尊重也罢,自己不说习以为常,也是处之泰然了。但这次让他不由自主提前“肃立”的原因,却不是皇帝,而是小皇子那张小脸——此时那张幼童稚嫩的脸庞。让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说二人再也熟悉不过,可这次却大大不同!玄烨这时候可不是东方人常有的儒雅淡定的面孔,更没有“君子不言利”的高傲与固执,分明是当年自己在欧洲求学时、看到海商资本家那种再也熟悉不过的贪婪的面孔!

    对。就是如同葡萄牙人、荷兰人这些常年往来于汪洋之上,恨不得从每一块石头、每一滴血水中都榨出黄金、香料来的欧洲商人的脸一样,上面写满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喜悦和痴狂!小贝勒爷刚才所说的什么“倭国金银”,再加上这副“嘴脸”……我的天主啊!

    汤若望瞬间想起自己从澳门南来的教友曾经说起过,早在“我们活在主的时代”【拉丁文ini之意,就是我们常见的“a。d。”公元后】的第1621年,也就是自己1618年从里斯本启航东渡之后的第四年,斯图亚特王朝治下的英国贸易委员会常务委员托马斯。孟发表了一本叫做什么《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的小册子【全名叫做《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

    因为自己的传教活动多有依赖于葡萄牙人的资金,故而汤若望清楚记得。在这本小册子中。托马斯。孟破天荒说道: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出金银买进东印度地区的商品。再转卖到别国去,所换回的金银远比运出的多得多。不光是英国人,就连那些葡萄牙人、荷兰人都对这一新理论趋之若鹜。而且称其为几个世纪以来“重商主义”的集大成者,造就了“重商主义”的新高峰,甚至被他们奉若海外贸易的基本准则!

    现在小玄烨让自己出来说话,而且辅之以如此一副嘴脸,这不是天主的旨意再次降临,又会是什么呢?

    “肤浅言论?哈哈,汤老玛法但说无妨,朕不怪你就是!”皇帝欣然邀约。

    福临心中可不相信西来之人的言论都真的是那么“肤浅”,可为了眼前满蒙汉众臣奴的面子,又不得不做出“恕你无罪”的高姿态。他这两年的执政日臻成熟。也已经有些觉察,随着自己日益器重汤若望,似乎有一种暗流正在慢慢积蓄力量,等待着什么时机……不过,比起满汉之间的隔膜和对立,汤若望面临的这点麻烦实在是不足挂齿,只要稍加留意就好了。

    “嗻!老臣谢主隆恩!”汤若望抬起头来的时候,用眼角的余光瞥了对面依旧是一脸“铜臭之气”的小玄烨,然后才继续用流利的满语说道:

    “皇上,贝勒爷所言其实不差,海上倭国的确盛产白银!”

    “什么?玄烨所言不差?”这下子不仅仅是福临,就连下面的满汉诸臣都吃惊不小。

    “是的,皇上。老臣西来,与那欧罗巴诸国海商有些过往,加上曾在前明蛰伏以待大清圣君,故而对倭国贸易有所了解。其实,前明之时,倭国就发现了大量的富产银矿,而且倭人还发明了银铅分离、提取纯银的冶炼之法,故而其银成色极佳。”

    “此法也不足为奇,华夏在唐代以前早已有之,其实就是灰吹法而已。”

    弘毅还是忍不住插了一句嘴。他知道,汤若望所说日本人的“银铅分离、提取纯银”技术,其实就是“灰吹法”。这是一种古代金银共生分离和银铅分离出银的方法。因为百银往往与其它有色金属共生,而且银的含量往往偏少,需要加以分离和提纯。灰吹法主要利用银铅互熔,使银溶于铅中,通入空气,使铅氧化沉积,成为密陀僧'1'(lithargyrum),使银铅得以分离,白银得到提纯。不过论到日本白银的成色,这“倭银”即使在朝鲜商人眼中也只能算作二流货色,最好的还是天朝上国的“天银”!

    看到众人一时对自己有些惊为天人的意思,弘毅赶紧冲着御阶之下一人主动发问道:

    “卫尚书!这灰吹之法自古有之,玄烨所言对否?”

    “啊!贝勒爷所言无误!堪称奇才!臣钦佩之至!”被点名的工部汉尚书卫周祚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对白银提取技术还有知道一些的,于是急忙出班给予皇子“充分肯定”,并且一脸的崇拜!

    “玄烨,你是如何知道的?”福临却大惑不解。

    “皇阿玛,其实还是汤老玛法告诉儿臣的。”弘毅不慌不忙,将球踢给了洋老头。

    “呃……老臣愧不敢当!”汤若望此时五味杂陈、骑虎难下,甭管自己知不知道,小皇子说得就是天主的旨意,违背不得!

    “原来如此。汤玛法,这倭国果真盛产白银?难道比我中国还多不成?”福临没有纠结于弘毅的“天赐”,而是紧接着转入自己更为关心的话题。

    “这……皇上,华夏中原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过老臣在前明之时就曾听闻,自打嘉靖五年(1526年)倭国石见银山被发现之后,其白银产量日渐增多,其国内诸侯为了这个银山多次大战。而且,前明失国之前的百余年,无论朝贡还是民间海上之贸易,都从倭国引入大量白银。这一点,诸位前明旧臣应该知晓。”汤若望没有明说日本产银量的巨大到了何种程度,反而模糊其词,又不得不征求下面一班汉臣的附议。

    弘毅最清楚,据后世资料,日本石见银矿曾是十七、十八世纪世界代表性银矿床之一,从日本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