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弘毅最清楚,据后世资料,日本石见银矿曾是十七、十八世纪世界代表性银矿床之一,从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前期都是小日本最大的银矿山。整个17世纪,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此外,石见银矿也有铜、铁等矿产。

    底下的前明旧臣闻听汤若望言及皇汉旧事,“绝大多数”自然是面露悲戚、低头不语,唯有一人“挺身而出”!

    “汤大人所言不差!特别是明亡之前五十年,民间贸易之白银数额颇巨。若皇上想要详知,臣可细查!”此人正是做过工部汉尚书的刑部汉尚书刘昌!

    “朕知道了!”福临明智选择对刘昌“一笔带过”,这是从诸位汉臣那鄙夷的眼神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为了避免过分尴尬,他又追问了一句:

    “汤玛法,可还有其他?”

    “回皇上的话,不仅如此,老臣还知道,倭国白银外输,另有两条主流。”汤若望和弘毅闻听福临追问此言,都是不约而同暗自欣喜!凭借着自己当年大学时代的国际政治专业常识,弘毅自然清楚汤若望要讲什么!

    “哦?哪两条?”福临的眼神中,竟然也有一丝**的火苗在闪烁!

    “第一条是葡萄牙人经由澳门与倭国的海上贸易,曾是倭国白银输出的主要渠道,每年可达五、六十万两之多。这第二条,就是海上强盗荷兰与日本的贸易。他们采用卑鄙手法,窃取葡萄牙人之利益,获得了倭国的偏袒,并设立了商馆,从而抢占了忠厚老实的葡萄牙人的生意,每年从倭国运出白银竟达十五万吨……哦,高达三百万两之巨!荷兰海盗是在是我大清心腹之患呀……”

    汤若望慷慨陈词,却在弘毅耳中怎么听就怎么变了味!

    “三百万两!”没等福临惊讶,发觉汤若望对荷兰人十分不友好态度的弘毅抢先惊呼一句!

    好在弘毅这抢先惊呼,却生生堵住了同样惊讶不已的皇帝福临几乎要失语的嘴!

    '1'密陀僧(lithargyrum)一种含氧化铅的固体催干剂,入油起促进干燥作用。是铅的氧化物矿物,它呈红色,属四方晶系,很重也很软,有油脂光泽。产于铅矿床的氧化地带。铅的氧化物矿物还有一种叫铅黄,呈黄色,属正交晶系。密陀僧与铅黄产在一起。l3l4
………………………………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汤若望虽然极尽所能“诋毁”荷兰,却同时实事求是地说出了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日贸易的实情。尽管弘毅敏锐地发现荷兰被“排挤”了,可福临和一班大臣更关心的是那个数字——三百万两!【此数据出自后世一位日本的白银史专家,并非汤若望信口胡诌!】

    “玄烨,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区区三百万两白银就让你如此了?”

    福临接着玄烨“失声”的机会,急忙关闭了自己一张大大张开的嘴巴,转而训斥自己的儿子,其实是冲着下面那十几张依旧大大张开的嘴巴!

    话是这么说,皇帝此时早在心里开始了自己的盘算:一年下来,国人海运贸易和佛郎机、荷兰的贸易加到一起,能从小小岛国那里攫取少说也有四百万两的白银呢!

    四百万两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满清入关之后,战乱频仍、耗费巨大却又民不聊生、税赋寡薄,顺治九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岁入”不过2428万两白银!其中关税收入仅占百分之四,也就是区区100万两!两年下来,由于战事吃紧,朝廷岁入一直没有什么起色。所以,四百万两白银,对时下任何为政之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毕竟,西南战事缺钱,全国生计的恢复就更缺钱!

    弘毅此刻简直怀疑自己有了“未来青年”读心术的本领,怎么就那么清晰地读懂了再生爹福临眼神中真实的渴望呢?你们都爱财是吧?那就好办多了!我们取之有道就好了。所以,即使被“责备”了,皇二子依然坦然作答道:

    “儿臣知错了。不过皇阿玛,儿臣却是好奇:为何佛郎机人占据澳门之往来地利,却比不过后来居上的荷兰人呢?看来这荷兰人自有其过人之处!是不是呀,汤老玛法?”弘毅狠狠盯着有些“跑偏”的汤若望问道。先要敲打敲打汤若望刚才语言中对荷兰的诋毁之意——不和我商量,你这自作主张的问题很严重!

    “呃……荷兰人若论起巧取豪夺……呃……海上贸易,的确有其过人之处……”汤若望被盯得心慌,不知道“天主的使者”为何突然不满起来。只好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

    也难怪汤若望对荷兰的“偏见”:汤若望是意大利耶稣会的教士,而此时的荷兰却是达尔文派耶稣会占据主导,两者矛盾颇深!恰恰葡萄牙教民又笃信意大利耶稣会,并且借助澳门这个基地对意大利耶稣会占绝对多数的在华教士提供了大量的金元。葡萄牙短暂的海上霸权被后起之秀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取代后,双方的矛盾自然表现到了在华传教士对荷兰的态度上面了!

    “嗯,他们巧取也好,豪夺也罢。只要遵循我大清规矩礼制、往来我大清领海缴纳足额关税就好。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岂可折腰于些许小利?”福临的确不关心、也不清楚什么佛郎机、什么荷兰的矛盾,先为了大清的面子高屋建瓴一句,却紧接着将话锋一转:

    “不过本朝承袭明制,既然前明都可任由民间海上贸易于那区区倭国。大清又有什么担忧?觉罗郎球!”

    “奴才在!”户部满尚书急忙出班。

    “我朝民间海上往来朝鲜、倭国贸易之法如何?”

    “回皇上的话,本朝顺治二年曾有敕令,准许商民赴朝鲜、倭国贸易,其目的在于采办铸币之用的铜料。敕令说:‘凡商贾有挟重资愿航海市铜者,关给符为信,听其出洋,往市于东南、日本诸夷。舟回。司关者按时值收之,以供官用。有余,则任其售于市肆,以便民用’'1'。”郎球不愧为干员,引经据典毫不含糊。

    “好,既然早有成文,那白银采办一事,也就照此办理吧!”福临到底还是抵挡不住那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诱惑。顺理成章得准了此事。

    “皇阿玛圣明!儿臣以为,今后不仅可以照旧鼓励民间商贾持符信、牌照出洋往市贸易,而且如今东南沿海也已平定,可参照今日所议,凡涉及军需物品、战略物资的采办,可由户部、工部、兵部及各屯漕、都司库等派员随船而往,一则引导民人商贾之行止。二则可以窥探其国之底细。如若再设立海关,对官用物资之余,在其售于市肆之前,征收一定比例之赋税。与国有利、与民无害,岂不是一举多得?”

    弘毅再一次做出了践行自己“伟大而阴险”的打算的努力。

    “玄烨所言不错。只要不增加民人负担,此法便可行!玄烨所议,着下尔等几部速行详议!”福临看到了白花花银子的召唤,决定做出的干脆利落。

    “嗻!”被弘毅点了将的户部、工部、兵部三部满汉尚书齐齐领旨。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穿越而来的弘毅当年看穿越文的时候,那些主角但凡是逐利的大举动,一定会遭到朝堂和士人阶层的极力反对,所谓“君子不言利”简直成了不二法宝。可为什么今天自己竟然如此顺利的就推动了攫取日本白银的政策?

    也许,是因为福临那句“不增加民人负担”的话吗?或许是汉臣被满官打压的太久了?还是汤若望这个洋人报出的数额太过巨大?或许都不是,又或许都有关系吧……

    但弘毅十分清楚一条,那就是:福临只是闻听人家“红毛洋人”从小日本身上赚了大钱,他自己又被时下的财政困境折磨得够呛,故而分外眼红,动了“参照学习”的念头,但也仅仅局限在去分一杯羹而已。

    无论怎样,引导当局准许原本在清初就已经管控执行的民间海外贸易继续开展,防止因为正史上东南郑氏的割据而严令“禁海”的悲剧再次发生,看似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却远远不能满足小贝勒爷的**!

    至于弘毅要建议官家派员积极参与民间海运,不过是通过福临的圣旨将此事拍板钉钉,对民间贸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对尚处弱小的民间海外贸易加以保护罢了。可单凭民间那几个人、几条船的海上原始贸易,怎么能够真正攫取到人家荷兰那样的巨额利益呢?毕竟,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半个世纪之久。早就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十分成熟的运营套路,如同跨国金融巨头操持股市,小小几个散户充其量只能拾人牙慧罢了!所以,我还有妙极奉送!

    “皇阿玛,我大清万国来朝,又领有广袤领海、属海,无论葡萄牙还是荷兰。都是称臣纳贡之藩属,凭什么让他们在我们的海面上往来自如、攫取豪利?不若我们正本清源、取而代之!辅以民间海运,收强国富民之奇效!”弘毅慷慨激昂撂下这几句,同时冲着汤若望温柔一眼。

    “皇上,贝勒爷所言不差!荷兰海盗纵横我大清海面,的确不能轻易放纵!是时候一展我大清雄威的时候了!”汤若望好不容易盼来了小圣徒的温柔。急忙帮衬。虽然德国人汤若望对“领海”的概念有所了解,也知道假使大清领海固若金汤一般,葡萄牙的海运贸易定然会受到损失,可损失更大的一定是荷兰!

    “汤老玛法,西南未定,不可再轻启海上战端。再说了,他们不也是你的教友信众吗?朕也不忍心……”福临有些埋怨的看了一眼玄烨。

    “皇阿玛。儿臣所言不为开战,而是增税开利。”弘毅麻溜儿解释。

    “民人涉海贸易倭国,也是增税开利之策。但若出言要西洋诸藩多纳税银,就须言出必行。可今日,海上堪用兵力不足,海战肖勇之将难觅,岂不自说自话、痴人说梦一般,落得属国笑话!不必多此一举!”福临此番分析不可谓不“实事求是、缜密客观”了。

    “可皇阿玛。若是我大清拥有善战海将、战船万千呢?”弘毅卖萌弱问。

    “哈哈,要是有这两样,看这万里海疆谁与争锋!”福临豪迈应答。

    “儿臣贺喜皇阿玛!”弘毅笑逐颜开一揖到地!这可把对海外贸易不太精通,海上霸权压根不懂的看热闹的众位大臣说得不知所然——

    没听说咱大清现在就有战船万千了呀,更别提什么骁勇善战的水军将领了!顺治十一年二月,皇上曾下旨增设江南沿海水师兵员,也不过区区三千名而已。现有的几个水师总兵官。要他们守守海防也还勉强罢了,要是出海水战,还不知道有几个能回来的呢!

    “朕喜从何来?”福临一脸的不相信。

    “皇阿玛,您可记得同安王郑芝龙投靠南明之前。曾作何生计?”弘毅笑着发问。

    “他曾与朕讲过,倒是往来东南与倭国之间,做些海运贸易之事。”福临压根没当回事。

    “皇阿玛圣明!不过儿臣倒是道听途说一些当年同安王的种种趣事,只是不可考证了。”弘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是吗?那你说一说,朕来听听自己怎么个喜法。”皇帝的态度很给面子,就是不知道这面子是给的小玄烨,还是给的四百万两白银!

    “嗻!儿臣听说,同安王十八岁时,就与兄弟齐至澳门的舅父黄程处学习经商,并在澳门接受天主教之洗礼,取教名为尼古拉,因此也被西洋教士称作‘尼古拉。一官’。汤老玛法,你可曾听闻?”弘毅征求汤若望的“背书”,没有办法,因为自己阐述所依据的是“道听途说”。

    “老臣也曾听闻此事,但同安王郑芝龙的确是我天主信徒不假。他归顺大清后,时常来南堂礼拜天主的。”就在汤若望据实而言的时候,下面有一位汉臣却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嗯!”福临点头表示“知道了”。

    “郑芝龙之后往来东南亚各地,再到日本并追随于汉人大海盗兼商人李旦的门下,初时担任其通译,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李旦过世后,郑芝龙逐渐接收其部众势力。后来……后来,郑芝龙迁居台湾……,不过儿臣不知道是哪一年了。”弘毅真是背不过历史的诸多细节,也不想赚一个太过神奇反成妖孽的下场。

    “皇上,臣对同安王之事也是有所了解,愿为贝勒爷从旁助力。”御阶下传来一位汉臣的声音。

    “哦?戴明说?你也知道这些道听途说?”福临来了兴趣。

    果然是他!弘毅不必回头就知道一定是这位户部汉尚书!刚才这位大人的持才傲物,弘毅早有留意。想表现一下是吗?好啊,我倒是听听你的才分有多大?

    '1'引自张寿镛所著《皇朝掌故汇编》卷19之《钱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祝各位书友情人节、元宵节双节愉快!9
………………………………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户部汉尚书戴明说打断了福临和玄烨之间的父子对话,主动跳出来要给小皇子“助力”,如果不是真的对同安王郑芝龙的简历十分了解,那就是自取其辱。但弘毅笃信自己的判断——戴明说应该有两把刷子,所以主动展示自己的本事。

    “皇上,臣效命皇上之前,曾是故明的兵科都给事中,职责所在,故而对同安王的过往略知一二。况且,贝勒爷所言句句可信!”戴明说朗声作答,对面的弘毅恍然大悟——此人当时在兵科任职,对往来文书有审查之责,故而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好,那你就说说看。”福临完全无视这位汉臣的插话行为,就像历朝历代“标配”的“明主圣君”一样,给臣下充分的发言权。

    “臣领旨!”戴明说回话的时候,分明是一幅如愿以偿、舒坦自如的神态。

    “玄烨受教!”弘毅也适时回头冲着阶下之人施礼,同时注意到一处细节:福临对胡世安、李际期两位汉臣都称其表字为“处静”和“符献”,但对余下的三位,无论是戴明说、刘昌,或是卫周祚,都直呼其名!弘毅的直觉告诉他:皇帝并不怎么喜欢戴明说,只是“用其所长”罢了,全然不似对待李际期那样爱才心切。

    “贝勒爷,下官不敢受。”戴明说虽对着上面的贝勒爷客气一下,只是没见到任何躲过皇子这一拜的具体动作。

    “贝勒爷适才所言不虚。前明天启四年中秋之后,同安王郑芝龙便自倭国迁居台湾,归附倭人首领颜思齐。但此后不久,荷兰人登岛,驱逐了他,郑芝龙遂携妻子返居故里。”戴明说开始讲故事了。

    趁着他稍作停顿,弘毅本打算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回话题,未曾想人家戴尚书根本不给自己这个机会,几乎不换气就接着往下说道:

    “第二年。倭人颜思齐死,芝龙联合诸海盗之首领,号称十八芝,坐拥当时福建沿海兵势最壮的一支军力,号称海贼数万人,专事劫掠,横行于台湾海峡。但当时泉州府同安知县写给福建巡抚的文书中却说:郑芝龙‘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哦?同安王倒有些仁慈之心!”福临评价一句。

    “吾皇圣明!故明崇祯元年(1628年),工科给事中颜继祖奏折曰:‘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聚徒数万,劫富施贫。民不畏官而畏盗。’可见其势日渐做大。同年,他自台湾率领十八芝攻泉州,大破明福建水师,燕京震动,故明朝廷遂欲招安。郑芝龙投明,率领原部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其间曾亲率水军讨伐他昔日结拜兄弟之海盗力量,官至总兵。但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却日渐成为当地首富。”

    “首富?辞官不做却要做商贾?倒也得偿所愿成了首富。看来同安王的确擅长此道!”福临说这话的时候,是看着玄烨的,似乎明白了儿子给自己道喜的缘由。

    弘毅刚准备开口转入自己的模式,毕竟后面有几个关键所在,假借戴明说之口恐怕难以言及。可戴明说根本就不给小家伙任何机会,顺理成章结果了皇帝的话头:

    “皇上明察!同安王的确有其所长!以微臣看来,其专长者,有二。”

    “两处专长?你等等。朕猜一猜……嗯……,一是海运贸易,二是海战破敌!对否?”福临满以为自己聪颖大了去了,抢在戴明说前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等着下面这位户部尚书带头称颂自己“圣明之至”了。

    不料,人家戴明说面无表情的说道:

    “皇上,恕臣直言。您说得两处。往往不知其底细的人都是这么以为的,却不知小觑了此人。”

    “咳咳……”福临被抢白了一句,虽然留了面子,但自己被等同于一般人物。竟急得咳嗽起来。

    “戴明说无状!不守臣礼!”刑部汉尚书刘昌果然再一次“及时”跳出来,以拉开与汉人同僚的距离。

    “咳咳……无妨……咳咳!”说着“无妨”,皇帝福临还是咳嗽着,看起来真是被“呛着了”。

    “刘大人,稍安勿躁。玄烨请问戴大人,您说的两处专长到底为何?”站在皇帝近旁的弘毅一边关切上前抢着接过吴良辅端来的帕子,恭恭敬敬送给皇帝,一边稳住了好斗公鸡一般的刘昌,还同时帮着戴明说达成他小小的“显摆”心愿。

    “微臣愚见,同安王一则是善于与藩邦洋夷打交道,二则就是擅长以夷制夷,敢于和他们在海上硬碰硬!贝勒爷,下官所言对否?”戴明说有些肆无忌惮得望着弘毅,洋洋自得。

    果真有才!——弘毅心中赞叹。可惜太过张扬乖张又颇有功利之心,否则定当大任了——弘毅同时惋惜。

    【近来发现不少不知名的盗版读书网站盗贴我的这部拙作,深恶痛绝,也不知道技术上怎么才能避免。损失几个小小的稿费真不算什么,但您若是码字的人,或许最最痛恨的就是盗贴文字中的错漏百出。如果您不是在起~点~中~文~网上看到这段文字的话,说明您至少是对弘毅的文字不反感的,那么久请您三思——您读到现在了,七十万字了,可否体谅一下作者的苦衷:文字就想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盗版的孩子,而且是盗版得错漏百出,您会是什么心情?拙作到现在还是潜力签约,但如果你们都来起~点看,说不定我早就a签了!三思吧,各位!】

    “还请大人明示。”弘毅把福临用过的手帕放到吴良辅的银盘之中,继续谦虚问道。

    “其实皇上所言不差。同安王特别善于在海路行商,但皇上有所不知,郑芝龙以倭女为妻并诞下海澄王郑森(郑成功),故而仍能往返中土与倭国,大行海运独揽之贸易,以致富可敌国。但换做他人,却不能似他一般如鱼得水。这是因为郑芝龙常年行走于海上。与倭人、红毛往来密切,颇有圆滑周到之能。正如汤大人适才所言,倭国封海锁国,连佛郎机人的生意都不做了,却唯独准许郑氏与荷兰往复贸易,不单单是因为他娶倭女为妻,而是因为同安王世故老成、左右逢源罢了。所以。微臣说其善于与藩邦洋夷打交道。”

    戴明说几句话,甚是说到弘毅的心里去了。

    “皇上所言海战破敌者,同安王确能如此。不过微臣以为,海战不比陆战,其耗费颇巨。可谓‘水师一出,银如雨注’。战船打造、船炮火枪、水手粮饷、耗损修补等等。样样都要耗费大量的银子。当年郑芝龙曾于福建沿海之金门海战中击溃荷兰水军,从此把控海路,并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实乃以战养战、以夷制夷之策也!当年兵部曾有公文言及,说‘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荷兰人数度率众合取芝龙,但芝龙仍次次败之。”

    戴明说第二大段话一出口,弘毅惊为天人一般——好家伙,真是把我的台词抢了个一干二净呀!

    “哦!荷兰人也怕同安王!”弘毅急忙给出原来自己准备好的“点睛之笔”,期望引起福临的重视。但除此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

    “贝勒爷所言正是。至此。郑芝龙水师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等地。其兵卒广涵汉人、倭人、朝鲜人等,高达二十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甚至还有黑番鬼为其役使……”戴明说按照自己的想法阐述着。却被皇上打断了——

    “黑番鬼?”福临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忍不住发问。

    “正是,皇上。故明万历年间,曾任职广东布政司的蔡汝贤著有《东夷图像》一书,其中专有“黑鬼”一目,载曰:‘黑番鬼,号曰鬼奴。言语、嗜欲不通,性悫无他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