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三国之吕布-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师教诲,对吕布恩同再造……”
蔡邕苦笑一声,打断道:“奉先,你知为师素不喜这些奉承之言。为师亦知道,你如今之难,上一次偶然间听你独自感叹,这才厚着老脸为你寻来一些帮手,也算是为师为你做一些事情吧。”
吕布感动地道:“恩师,布感激涕零。”
蔡邕摆了摆手,接着突然神色有些古怪,似乎是有些愠怒,有似乎有些无奈,还夹杂着喜悦与欣慰,苍老的脸上竟然同时浮现出多种情绪。
吕布看到蔡邕的表情,心中一紧,逐渐升起一个不好的预感。
思忖半晌,蔡邕还是一叹,突然开口说出一句让吕布心惊肉跳的话语来。
“奉先,你如实告诉为师,在凉州之时,你是否和琰儿相互之间生了情愫?”
………………………………
第151章 《青衣赋》
吕布心中一个‘咯噔’,终于还是来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
虽然吕布沉默不语,但是这个态度却是相当于默认了刚才那个问题。
蔡邕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呀。”
突然,蔡邕站起身来,走到方才蔡琰弹奏的琴旁,缓缓地坐下,双手轻轻放于琴上,闭目深吸一口气,接着手指轻弹,一连串悦耳的琴音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悠扬的琴曲百转千回,似在倾诉一段动人的过往,吕布不由得听得痴了。
厅内的二人此时都沉浸在这乐曲之中,他们不曾发现,就在琴声响起不久,一个窈窕的身影躲在门后悄悄地竖起耳朵倾听。
曲音突变,变得低沉,仿佛在回味,仿佛在追忆。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原来是蔡邕随着琴音在吟唱诗赋。
金生砂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纵横接发,叶如低葵。修长冉冉,硕人其颀。绮袖丹裳,蹑蹈丝扉。盘跚蹴蹀,坐起昂低。和畅善笑,动扬朱唇。都冶武媚,卓砾多姿。精慧小心,趋事若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关雎之洁,不陷邪非。察其所履,世之鲜希。宜作夫人,为众女师。伊何尔命,在此贱微!
代无樊姬,楚庄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故因锡国,历尔邦畿。虽得嬿婉,舒写情怀。寒雪翩翩,充庭盈阶。兼裳累镇,展转倒颓。昒昕将曙,鸡鸣相催。饬驾趣严,将舍尔乖。蒙冒蒙冒,思不可排。停停沟侧,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明月昭昭,当我户扉。条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诗赋唱罢,蔡邕浑浊的双眼竟然已经是泪眼朦胧。
“咚——!”最后一个琴音终于落下,无尽的余韵却在这间屋子之中缓缓回荡。
门后那个女子此时早已是梨花带雨,哭成了一个泪人,脚步踉跄地走了进来,却正是蔡琰文姬。
蔡邕依然沉浸在回忆之中,闭目不语,只有颤抖的双手昭示出他此刻的心境。
吕布心中也是一阵难过,这篇诗赋他自然是知道,是蔡邕在汉灵帝建宁三年时,被桥玄征辟为府掾后所作,诗名是《青衣赋》。
讲得却是他自己早年间的亲身经历。
蔡邕也是一名士家子,早年前就因才学而闻名,曾师从胡广,拒绝朝廷的任命,后来被当时的司徒征辟,也就在那个时候,遇见一个身穿青衣的婢女。
蔡邕就此沦陷了,故而写出了这一篇流传千古的《青衣赋》。
该诗前半阙写的都是青衣婢女的容貌品行,描写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自后半阙一开始就借楚庄王樊姬的事情隐喻自己喜爱这个青衣婢女。
而后更是用半阙的篇幅表达对青衣婢女的爱慕之情。
此诗赋一出,士人们大哗,一方面感叹于蔡邕的文采之高绝,另外一方面则震惊于蔡邕直言自己爱上一个婢女下人的事情。
在当时的社会,婢女都是主人家的奴仆,甚至侮辱杀害都是正常的事情,蔡邕作为一个高贵的士家子,竟然向一个最低贱的奴仆表达爱意,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
不过好在东汉时,对这种爱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持着比较尊重的态度,因此蔡邕没有因为此事影响仕途。
不过最后两人也没能修成正果,这成为了蔡邕心中的一个痛。
吕布前世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穿越来之后又称为了蔡邕的弟子,因为对这一段事情自然是了如指掌。
被脚步声惊扰,吕布一回头,看到蔡琰脚步踉跄地走了过来。
他没有上前,因为她看到蔡琰冲他摇了摇头后,走向蔡邕。
蔡琰轻轻走到蔡邕的身边,纤纤玉手挽起衣袖为父亲擦拭落下的泪珠。
蔡邕这才从回忆之中惊醒。
扭头看了看不知何时出现的女儿,有仔细看了看走到近前满脸关切之色的弟子吕布。
蔡邕笑着说道:“倒教你们两个小辈看了笑话。”
蔡琰柔声说道:“爹爹。”
蔡邕轻轻叹了一口气,伸出手抚摸蔡琰的脑袋,开口说道:“我苦命的儿啊。一辈子陪着为父东奔西走,原本以为你嫁于卫氏,可以过上好日子,却不成想。哎……”
蔡琰听到父亲说起这些,也不由得悲从中来,刚刚止住的泪水再次落下。
轻声开口劝道:“爹爹,孩儿觉得能够跟在爹爹身边才最幸福,以后孩儿再也不离开爹爹半步……”
蔡邕欣慰地笑着,口中却打断道:“傻孩子,你总归是要嫁人的呀。”
吕布这是突然开口打断道:“恩师,我愿意照顾你们……”
“哼,臭小子,终于忍不住了吗?”那知道蔡邕闻言,却是一声冷哼。
吕布这才知道自己失言,顿时语塞。
蔡琰见状却是面色惨变,螓首低垂,纤纤玉指紧紧抓着衣袖,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的渗人。
蔡邕的话中明显是语气不善,她的心中感到又害羞又害怕。
不过吕布却猜到了蔡邕应该只是佯装生气,盖应方才,蔡邕吟唱的那一首《青衣赋》,那首诗描写的本就是不为世俗所赞扬的爱情。
正如同吕布和蔡琰此时的状态。
吕布身为一方诸侯,功成名就。
蔡琰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嫁于同样士家望族的卫氏,只是还未拜堂,夫君就遭劫杀。
就在卫仲道死后不久,二人便坠入了爱河,虽然本身双方都没有什么错,但这段感情错就错在这个时间点上。
夫君新丧,妻子就投入他人怀抱,并且这个妻子还是闻名天下的蔡大家之女,那个第三者又是名满天下的温侯吕布。
这足以使这件事再次成为天下士人议论的焦点,并且其中的几人都将成为嘲笑的对象。
而且最无辜同时也是最丢脸的自然要数卫氏,他们一家人必定也不会善罢甘休。
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果然,蔡邕的愤怒没有维持多久。
拍了拍女儿的小手,蔡邕开口道:“我的儿,平日里那般聪慧,怎地现在如此愚钝。”
蔡琰不解地抬起头,眼中还是晶莹的泪光。
蔡邕笑着说道:“当真是关心则乱。若是为父不赞同你二人,怎还会吟唱这《青衣赋》?”
蔡琰方才却是是因为太过于害怕蔡邕反对两人,这才如此害怕,此时听到蔡邕的话语,立时便想明白了过来。
转过头,看到吕布也是一脸的笑容,顿时双颊爬满红云。
一双杏目原本还是梨花带雨,此时却突然不胜娇羞,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起身跺了跺金莲,一转身逃进了自己的房中,再也不肯回头。
目光注视蔡琰离去时窈窕的身影,久久才回过头来,发现蔡邕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
吕布不由得挠了挠头,心中也是有些不好意思,方才他的形象委实有些不堪,就差流下口水来了。
连忙低下头,抱拳说道:“多谢恩师成全。”
蔡邕‘嗯’了一声,表示答应。
接着又开口道:“你可准备好了吗?”
吕布茫然的抬起头,看向蔡邕,发现对方目光中的担忧和苦涩,顿时明白蔡邕的意思。
蔡邕此时得知他们二人的感情,不但默许,还担心他们二人将来如何面对天下的悠悠之口。
自古就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说,大众的舆论有的时候真比锋锐的刀枪还要可怕。
他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很多事情早已看开,自然是不去在意,但是两个年轻人都还前途无量,尤其是吕布,这个他最得意的弟子,他很害怕对吕布产生影响。
吕布瞬间明白了蔡邕的意思,心中涌出一股感动。
诚恳地看着蔡邕,吕布一字一句地说道:“恩师放心,弟子已经准备好了,定然不会辜负琰儿一片真心。天下众人悠悠之口,虽千万人吾往矣!”
蔡邕看向吕布的目光,顿时精芒大亮,点了点头,蔡邕站起身没有再说话,转身离去了。
吕布一直恭送蔡邕进入内院,这才大步离开。
此时,他的心情无比舒畅,今天可谓是喜事连连,不但在匠作营那边接连收到几个好消息,还招收了两位大才。
最重要的是,蔡邕认可了他与蔡琰之间的关系。
河东卫氏。
卫氏原系西周分派,实康叔之后。
在东汉年间,卫家俨然已经成为河东的巨无霸家族,不但以儒学传家,同时还成为东汉末年商界巨头之一。
这一代卫氏家主名叫卫观。卫家最为出色的子弟一共两人,长子卫觊,字伯儒,次子卫礼,字仲道。
这卫礼就是蔡琰的丈夫。
迎亲途中,卫仲道身死的消息很快便被传到了卫家。
卫观端坐主位上,正在与对面一个中年文士打扮之人谈笑风生,那中年文士却是袁绍谋士荀谌。
卫观朗声道:“承蒙袁公看得起我卫家,我们自当竭尽所能为袁公效力。”
荀谌此次前来河东拜访卫观,乃是袁绍看中了卫家的财富,先前与甄氏合作,结果却被吕布抢了去,于是他便将目光转向了河东卫家。
这一次荀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双方一拍即合,卫家决定全力支持袁绍,同时卫觊本人也直接投效于袁绍麾下。
“父亲,弟妹有消息了!”突然一个中年文士急急忙忙地禀报。
………………………………
第152章 潘无双
那中年文士却是卫家大公子,卫觊。
他这时才看到屋内还有客人,连忙住嘴不严。
荀谌见机道:“卫老先生既然有家事,在下便先行告退了。”
卫观起身说道:“荀先生还请慢走。今后你与我而同在袁公帐下效力,还望先生多多指教。有劳先生了。”
“哈哈,老先生客气了。能够与公子同殿为臣,是荀某的荣幸。在下先行告辞,改日再来拜访。”说话,荀谌转身离去。
送走了荀谌,卫观这才开口说道:“可有什么消息传回来?”
卫觊躬身答道:“父亲,弟妹如今就在并州。据传言,是温侯吕布将弟妹从羌族手中将弟妹救了回来。”
卫观眉头紧皱,问道:“吕布?他为何要去搭救蔡琰?”
卫觊恭敬地回答道:“那吕布是蔡邕的弟子,据说是蔡邕亲自前去求救,吕布才率领一小支人马深入贺兰山,将蔡琰救了回来。”
卫观点了点头,这才恍然道:“那为何这么长时间才传回消息?”
“这……据说是吕布救出蔡琰之后,大雪封山。他们一直在贺兰山中被困了数个月,吕布征讨董卓前夕,方才自西凉回归。”卫觊有些迟疑地说道。
卫观闻听之后,勃然大怒道:“什么?混账!竟然在山中逗留了数月之久!”
卫觊连忙低下了头,不敢言语。
卫仲道虽然在拜堂之前就已经身故,但毕竟出事是在接亲回来的途中。
蔡琰已经算得上是卫家的儿媳妇,可如今丈夫新丧,新娘却与另一个男子在深山之中逗留数月之久。
这种事情一旦传扬出去,对蔡家和卫家的声望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因此,卫观这才怒火中烧。
他来回踱了两步道:“你,你速派人前往并州,赶紧把姓蔡的那个贱人给我接回来。”
顿了顿,卫观接着说道:“此事就交由卫成去办。”
卫觊面色微变,这卫成是他们卫家收养的一个孤儿,自幼喜好武艺,寻常武将都不是他的对手,并且早年间随一个方士学了一套功夫,很是奇异。
这卫成从来都是陪在卫观身边,保护他的周全,可是这一次竟然被派了出去,可以想见,这件事情是多么让卫观恼火。
不过这样也好,卫成武艺高强,至少不会在路上再出纰漏。
卫观接着转头看向卫觊,满带怒火的面庞此刻才露出一点笑容道:“伯儒,如今我卫家已经与袁绍结盟。不日你就将随荀谌先生前往冀州,卫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可不要让为父失望。”
卫觊心中暗叹一声,面上却不露声色点头应是。
其实他并不看好那四世三公的袁绍,觉得此人好大喜功并非明主。
反而是最近清剿青州黄巾,一举拿下青、兖二州的曹操,颇让他意动。
只是自己的父亲却是个强势的人,在家中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因此卫觊也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将真正的想法压在了心底。
自从那一日,被蔡邕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之后,吕布便大方地承认了和蔡琰之间关系。
东汉末年,古代人对于婚姻关系看得还是相当开明,况且蔡琰的情况有比较特殊,因此虽然也还是有一些人嚼舌头根子,但是许多人对于此事还是持理解的态度。
前一段时间,曲辕犁终于试验成功,并且和龙骨水车一起正式地投入到了实际生产之中。
此时虽然不是种植粮食的季节,但是并州各地却都开始轰轰烈烈地开荒工作,因此这两样新式武器正好派上了用场。
顾雍、羊衜两人不愧是蔡邕推荐来的人才,很快地就适应了他们的职务,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圣人了工作。
这样一来,为吕布分担了许多的压力。
这一天,吕布正在府中批阅文书,突然吕中禀报,田丰专程陪同一个人前来求见。
吕布放下手头的工作,心中很是疑惑,什么人能够值得让田丰亲自陪同而来。
带着疑惑,吕布走入了前厅,田丰真与一员武将相谈。
只见那员武将面容雄壮,身高堪堪七尺半,在武将之中算不得高挑,但是却显得非常孔武有力,一双环眼精光四射。
吕布见到这员武将,连忙开口招呼:“潘将军!”
那员武将见到吕布之后,连忙行礼道:“温侯竟然还能记得潘某,实在令末将感动。”
吕布走上前拉着那员战将的手,他正是冀州韩馥麾下潘凤潘无双,之前冀州一战之中失去了踪迹,此刻竟然出现在了这里。
吕布开口说道:“潘将军练兵无双,勇武过人,吕布怎能忘记如此英雄人物。”
潘凤脸庞微红,低下头道:“败军之将不足言勇,温侯谬赞了。”
吕布拉着潘凤找了个位置坐下,接着开口道:“冀州之事我已知悉,罪不在将军,非战之过。”
潘凤摇了摇头,长叹出一口气,却是没有说话。
吕布见状转移话题道:“得知冀州出事之后,我曾派人打探将军消息,却始终寻之不得,将军究竟去了何处?”
潘凤这才开口道:“公孙瓒败逃之后,我的无双军只剩下数十名亲卫。原本想要回去寻找主公……”
说到这里,潘凤突然住口不言,环眼之中竟然有泪光闪现。
“后来怎么了?”吕布连忙追问道。
潘凤闭上双眼,半晌才又睁开,一股深切的怨毒之色浮现在脸上,说话的语气中都带着浓浓的恨意。
“那袁本初无耻之徒,主公宅心仁厚,念及曾是袁氏门生的旧情,将冀州让与袁绍,而后打算全家迁回颍川老家。我本打算那时随主公一同前往,谁知,我还未曾与主公汇合,主公就被一伙贼人杀死。”
吕布闻言大惊失色:“什么?文杰公竟然遭此大难?是何方宵小所为?”
潘凤点了点头,恨声说道:“正是袁本初那狗贼做的好事,他以为做的什么不知鬼不觉,找了一队人马,杀了主公一家后绕道逃亡。却不知我始终跟踪着他们,最后发现那些人正是袁绍的部队,领头之人就是袁绍的外甥——高干!”
“竟有此事?他袁本初可不会做出如此之事吧。”吕布惊讶地问道。
潘凤惨然一笑:“我潘某人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千真万确!”
说到这里,潘凤突然跪倒在地开口道:“温侯,我潘凤深受主公大恩,如今他为宵小所害,请温侯助我,我潘凤此生愿为奴为仆!”
吕布闻言连忙伸手去扶潘凤,怎料潘凤却是用尽了全身力气跪在那里,吕布不注意之下,竟没能将他扶起来。
潘凤继续开口道:“潘某如今已成袁绍眼中钉,亦知复仇艰难,但望温侯可怜。若是温侯不允,潘凤即刻便离开,绝不拖累温侯。”
吕布长身而起,佯怒道:“潘将军此话何意?可是激我吕某人?”
潘凤闻言浑身一颤,以头捣地说道:“潘凤失言,还请温侯见谅!”
吕布低头看了看潘凤额头滴落的鲜血,心中也是不忍,开口说道:“潘将军,我允了你便是。还请你快快起来。”
潘凤这才起身,看向吕布的时候一脸的不好意思,方才他与其说是请求,不如说是逼迫。
他本就是直爽之人,迫于无奈才出此下策,因此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吕布看出了他的想法,开口说道:“我与袁绍虽然从前并肩作战过,但是将来迟早会有一战。况且潘将军大才,本就是我吕布所渴求的。”
思忖一番,吕布接着开口道:“潘将军,如今我麾下各部将领都已趋于完善。不过现今有屯田兵数万,我拟给你两万屯田兵,明年春季之后我要求他们能够成为精锐之师,你可能做到?”
潘凤闻言大吃一惊,连忙开口道:“温侯,我潘凤无才无德,怎堪温侯如此重用。”
潘凤此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他只是一个新近投效的将领,并且刚刚经历大败,可是吕布不但不嫌弃,还直接给予他自成一军的权利。
虽然只是屯田兵,但是并州的屯田兵可大多数是黄巾余部,稍经训练就可以上得战场。
潘凤心中感动之余,也开始敬佩起吕布的胸襟,若是换做任何一个诸侯都不会做到如此地步,这已经不单单是信任的问题。
咬了咬牙,潘凤再次跪倒开口道:“主公在上,请受潘凤一拜!”
吕布嘴角终于弯出一抹笑容。
一直在旁边静默不语的田丰,此时也终于走上前来恭喜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收得一员上将。”
吕布伸手将潘凤扶起来,开口道:“潘将军,今后那两万屯田兵可就悉数交于你了。咱们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明年立春之前,不能为我操练出一支像模像样的部队,那……”
潘凤开口打断道:“潘凤愿立军令状!”
“哈哈哈!好!”吕布仰天大笑,笑声止歇后,再次开口道:“练军所需一应物资尽管开口,若是有任何人胆敢阻挠,潘将军可报于我知。”
“末将谢主公恩宠!”
沉吟一会,吕布接着开口道:“潘将军,你的部曲就还叫无双军。不就的将来,无双军的威名定然响彻中原。潘将军,你可有信心?”
潘凤环眼之中精芒乍现,身为一个武将,所追求的就是名扬天下,吕布为他描绘的正是他心中所想。
………………………………
第153章 李、郭之乱
最近吕布过得非常惬意,先是军事上大胜,然后又招揽了几名文臣武将,与蔡琰的感情也逐渐被所有人认可,可谓是春风得意。
这一日清晨,照例进行完了晨练,吕布正打算吃过早餐后前去蔡府。
就在这时,吕中突然递过一个蜡丸。
吕布疑惑地将蜡丸打开,内里却是三颗朱砂小球,吕布见状不由面色大变。
顾不得和任何人细说,连忙打马向匠作营奔去。
这以蜡丸封着三颗朱砂小球,却是贾诩与他们事先约定好的暗号,只有事态十分紧急之时才会用次信号,贾诩使人传出这个,定然是出现了极大的变故,吕布这才有所失态。
匆匆赶到贾诩的密室,田丰、郭嘉二人早已等候在此。
众人刚要见礼,吕布摆了摆手对贾诩问道:“军师,何事如此紧急?”
“董卓死了!”贾诩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平淡,不过说出的消息却犹如重磅炸弹。
“什么?!”不光是吕布,田丰与郭嘉二人也是刚到,此时才知道这个惊人的消息。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吕布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