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瑶内心也不服,洪平真算个屁,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但想归想,嘴上还得这样说:“太尉这样诋毁当今皇后,你就不怕获罪?”

    “我怕?你们用这种卑劣的手段瓦解我太尉府,居然还感到光荣!”洪平愤愤不平。

    若瑶其实喜欢直来直去,刚才的对话也显得别扭,于是起身道:“洪太尉,本姑娘也不给你多说什么,原本想彬彬有礼,现在看来没必要。”

    说完,若瑶喝了一口茶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两朝元老,应该有政治敏锐感,更应该知道武帝不是景帝,我真不知道你还在留念什么?”

    洪平听后愣了,小小女子居然与三公大臣谈政治,而且还是来劝说,于是假装镇定道:“本官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不管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说完顺手拿起桌上的八服暗示洪平:“天子剑唯有一把,名曰八服,如今寸步不离本姑娘,你应该知道其中利害。”

    洪平不知如何应对,满脸露出惊恐,难道刘彻真的让她来问罪?

    “你也不要紧张,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景帝的时代,陛下要开创新的时代,他要强汉,强汉就要推行改革,你不是他心中的菜。”若瑶说完就想起,昨天巡视西山营卫青说过的一个人:“你看韩安国,丞相权力多大?陛下给他准备着,可他去了吗?”

    “本官乃两朝元老!”洪平还想拿出自己的底牌做最后的挣扎。

    若瑶一笑走到洪平跟前严肃道:“大人,你就是三朝元老又如何?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我还可以确定的告诉你,今后,凡阻挡强汉步伐的人都很惨。”

    见洪平傻了吧唧的坐着思绪万千,若瑶继续道:“你老了,机会和使命就应该是年轻人的,好自为之……”说完,若瑶提剑就要离开。

    “姑娘!”今天的事情加上若瑶刚才一番论述,让洪平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他叫住若瑶缓缓的起身:“你为何来告诉本官这些?”

    若瑶淡淡一笑,自己是女儿身,刘彻和卫青又是两个超强大脑,自己穿越前也只不过是一个游戏爱好者而已,就目前而言能干什么大事?

    武帝时期做官不容易,昨日听完卫青的讲述,若瑶忽然有一种凄凉感,像洪平这些人虽没有大的战功,但也是助推强汉的人,为何不救他一命?

    “不为什么,虽然我不知道你的曾经,但直觉告诉我应该救你。”若瑶微微一笑转身道:“别把卫青想的那么卑鄙,你的太尉府根本不需要瓦解,因为他至始至终都不属于你。”说完转身,内心只能默默祈祷洪平能躲过这一劫。

    若瑶走后,洪平思绪万千,他眼神游离在太尉府每个能看见的地方……。
………………………………

第65章 突发事情

    龙城之战给了刘彻强汉的底气,推进强汉改革势在必行。

    一大批老臣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常态也必将被取代或替换。

    无可否认,刘彻强汉,卫青的地位已经明确,他将是强汉路上的急先锋。

    洪平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卫青又被连夜召进了宫。

    这次找卫青可谓非常急,几人从西山营回来连饭都没吃就快马加鞭去了未央宫。

    已经是深夜,刘彻居然还对着地图研究。

    “陛下,注意龙体呀。”卫青不敢大声打扰。

    刘彻反应过来,转身高兴道:“卫青,强汉必先强军,你来之前朕其实已经睡了,可梦见了胡人骑兵南下。”说完看着地图:“朕是被吓醒的。”

    为了大业夜不能寐,一旁的若瑶感叹刘彻不愧是汉武大帝。

    “一群蛮夷而已,陛下不必多虑。”卫青上前两步看着地图:“若瑶,你看,这就是张骞从河西带回来的羊皮地图,耗费了他半生心血。”

    此时的若瑶显得很平静,她在脑海里回忆这段历史。

    刘彻见卫青身后始终跟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想到之前沈夫人与她的事情就不由得一笑,轻声对卫青道:“你这样随身携带,府里那位就没意见?”

    面对刘彻的调侃,卫青尴尬道:“陛下,她是臣的副将,不带着……”

    “好好好,算朕没问,哈哈哈哈。”刘彻转身看着若瑶半响道:“朕觉得你还是当副将鞍前马后好,弹琴伴舞有府里那位就够了。”

    刘彻这话寓意很深,但都听得明白,沈夫人是卫子夫的闺蜜,人长得漂亮不说,还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卫青目前后院一文一武。

    闲话归闲话,卫青沉思一刻就跟着刘彻向桌案走去。

    若瑶透过昏暗的火光凝视那张大大的羊皮地图,这是张骞用了十几年时光绘制而成,受尽折磨,而这张地图萌发了刘彻的强汉梦想。

    “朕今晚睡不着,除了匈奴的事情,还有一件事。”刘彻边说脸上就开始挂满焦虑的表情:“你觉得李广该如何处置?”

    处置!什么叫处置?若瑶感觉李广是不是犯什么事了,于是向屋中靠拢。

    卫青眉头紧锁,一幅很难办的样子:“陛下,臣觉得李老将军在先帝时期抵御匈奴南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但……”

    “哎呀,你就不要给朕扭扭捏捏的,说!”刘彻有些不耐烦。

    卫青拱手道:“主政一方,也许更适合他。”

    刘彻惊讶,脸部表情僵硬一刻又喜笑颜开,卫青的想法居然与自己的不谋而合。

    刘彻叹气走下台阶道:“李广虽是老臣中对匈奴唯一的强硬派,也正是朕想用和想要之人,但毕竟他年事以高,而且上一次出征匈奴损失骑兵一万。”

    若瑶听后在内心一个冷笑,这才叫卸磨杀驴,卫青没有出现之前求才若渴,天天让李广跟在屁股后面,现在卫青爆发了,李广也就生不逢时了。

    “陛下,据臣了解,李老将军一生当过十个郡的太守,而且任期内民生提高,匈奴人也不敢南下,唯才是用,老将军主政一方最好。”卫青建议道。

    刘彻听后龙心大悦,先帝给自己留了很多财富,可就是没有留下什么可用之人,这是遗憾:“要是朝中能多有几个像你这样人,朕也不会每天愁到连觉都睡不好。”

    “陛下心系家国天下,臣等不能分忧,惭愧!”卫青很懂礼数。

    刘彻走到卫青身边沉思片刻道:“这样,你明日就去找李广谈谈。”

    “陛下!”卫青郁闷,李广对自己的态度谁都知道,这种事情怎么是自己去呢:“陛下,臣觉得此事还是你说比较妥当,毕竟臣只是……”

    刘彻听后不然,乐呵呵的说道:“谁建议谁落实,以后朝中大小事务就这样办,可以提高文臣武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嘛。”

    “陛下,臣建议由洪太尉……”

    “别说了!”刘彻忽然脸色大变,因为他记起了今日收到的几份奏章:“不说他还好,一说他,朕就来气,你看看吧!”说完,拿着一个竹简递给卫青。

    卫青有些忐忑的打开竹简,脸色尽露出惊恐之色。

    “真是个顽固的老家伙,朕的主张每次到他太尉府需要落实的时候就打折扣。”刘彻对洪平的意见已经不能用大来形容。

    卫青将竹简交还刘彻拱手道:“陛下,洪太尉先帝时期……”

    “不要再给朕说什么先帝时期,现在是朕主政天下。”刘彻极不高兴。

    面对刘彻的发怒,卫青看了看一旁的若瑶,而后挥了挥手,表示让她出去。

    若瑶心领神会转身离开了屋内。

    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彻登基以来有强汉的宏图伟志,但面对的是思想迂腐,行动僵化的先朝老臣,而且前十几年还有一个窦太后时刻干政,弄得朝中很多重要岗位都是他们的亲戚在干,无德无能,平庸至极。

    “强汉先得从换人开始。”刘彻感觉如果三个老臣不换,自己的任何宏图构想都会大打折扣:“卫青,你找个人提醒洪平,不要不识抬举。”

    “请陛下三思。”卫青当初不找刘彻请旨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现在还是发生了,让卫青左右为难的同时不知所措。

    离开未央宫,卫青感觉压力巨大,一路都沉思不语。

    “将军,多嘴的结局呀,呵呵!”若瑶实在是忍不住想调侃一下卫青。

    卫青白了若瑶一眼道:“哎,别说了,走吧。”

    若瑶并列而走道:“其实,我已经找过洪平了,现在就看他识不识相,前几任太尉的结局和丞相的结局应该能让他刻骨铭心。”

    卫青忽然发现若瑶似乎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龙城之战帮了自己,现在这样棘手的斗争也能帮自己,卫青都在怀疑若瑶是不是天上派下来的。

    卫青不怕打仗,也不怕马革裹尸,就怕卷入这样的斗争,很残酷,无声,还冷血。

    “将军不必忧虑,小女子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谋略,也没有安邦定国的本事,但可以为将军分忧。”说完,若瑶就微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不想去找李广……”
………………………………

第66章 李府一游

    李府,在汉朝可谓家喻户晓,三朝元老,比丞相薛泽、太尉洪平还有资格。

    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

    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汉文帝说过,假如李广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此后景帝时期,李广更是成为汉朝抵御匈奴入侵的急先锋和顶梁柱,被汉景帝称为救火队长,哪儿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儿,足记遍布大半个汉朝,而由此形成的李世良家子弟更是遍布各地,李蔡、李玄、李敢、李当户、李竣平等等。

    而今又经历武帝时期,李家的名声在民间仍然经久不衰,在卫青出现之前,刘彻在很多有关匈奴的问题都还要听一听李广这位三朝元老的建议,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刘彻登基以后朝廷中唯一的一个主战派将军,也是极少数与匈奴打过仗的将军。

    也可以这样说,刘彻他爹除了给他留下庞大的家产之外,还留下了这唯一一个对外的打手,再无其他,所以李广在刘彻的内心还是有分量的,对匈奴宣战之后,各种战役基本都还在启用李广,可惜是屡败屡战……。

    龙城之战,卫青的傲人战绩让刘彻把注意力转向了卫青,也可以这样说,景帝和武帝时期的李广生不逢时也是对的,景帝时期对匈奴实施和亲政策,像李广这样的人物也只能到处搬砖,武帝时期倒符合李广,可又出现了卫青。

    李府坐落于长安以北,比卫青的将军府还要大,李陵从外面鬼混才回来,就遇见正要去李府的若瑶,两人由于之前熏香楼见过几次所以很熟。

    “霍去病最近在干什么?人影都不见?”李陵似乎缺少玩伴了。

    若瑶边走边说道:“他呀,回家了。”

    “回家?”李陵疑惑:“他不是没有家吗?”

    若瑶一笑:“谁说的?期门之家。”

    “哇哦,一群孤儿。”李陵说完就摇了摇头。

    若瑶被李陵带到了李府后院。

    此时的李广正在练习弓射,一箭射出,就将对面的靶牌射穿,而后一弓三箭纷纷射出,仍然正中三靶靶心,最后再次搭弓射箭,直接穿透了对面的木墙。

    “久闻李世家族世代传习射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若瑶边走边说道。

    李广闻声慢慢放下手里的弓转身道:“不知卫将军找老夫有何事?”

    若瑶环视一圈后院,从布置上看,果然是一个练武世家,兵器一应俱全。

    若瑶亭亭玉立于李广跟前,而后拱手行礼道:“今日来,末将是替陛下分忧的。”

    “陛下?”李广冷冷一笑问道:“你什么时候又成陛下的人了?”

    若瑶纠正道:“不是陛下的人,是替陛下分忧。”

    “说吧,老夫可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你。”李广对卫青不感冒,对这个当初在上谷郡当众怂自己的女子更不感冒,压根儿就没看在眼里。

    若瑶道:“老将军劳苦功高,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穿越前若瑶在相关部门干过,现代人把这叫作“组织谈话”,人事调动或晋升,组织部长都会先进行谈话谈心,而后再由一把手谈话。

    若瑶没想到,她这一谈竟然是给千年前的李广谈,真的不得了。

    两人就这样在练武场谈论了半个时辰,而这半个时辰他的儿子李敢也在。

    “老将军,告辞!”若瑶行礼告别。

    李广看上去非常气愤,与洪平的态度一样:“不送!”

    李敢将若瑶送到了门口,而后再折回到后院。

    “父亲,你说这究竟是不是陛下的意思?”李敢也非常郁闷,压根儿就不想走。

    李广面目狰狞,他已经断定这是刘彻的意思,所以才听完了若瑶的话,不然早赶走了她,马邑之围以来,自己三战三败,上一次更是全军覆灭差点被俘,这都是耻辱,李家抹不去的污点,他深知刘彻绝不能释怀,李广忽然之间又显得无奈。

    “父亲!”李敢见李广满脸焦虑不说话:“父亲,实在不行你去找找陛下?”

    李广抬头看了看天带着沧桑的语气道:“李敢,李家复兴就靠你了。”

    “父亲,你现在都一把年纪了,一辈子都在外奔波,好不容易回到长安,现在又要回到郡县。”李敢这是心疼李广,按理说他现在可以退居三线休息了:“不行,我去找陛下,就凭父亲这一生为守大汉安宁,也要留在长安终老。”

    “算了!”李广面子思想很强:“你还嫌为父丢脸丢得不够吗?”

    李敢气愤道:“这,这这也不能全奈你,谁知道左贤王出动了四万大军。”

    李广有些失落,他摸了摸胡子苦笑道:“呵呵,其实,为父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卫青上谷郡班师回朝后,陛下就一直没有召见为父。”

    “父亲,父亲,你一定要想清楚呀,这一旦离开再想回来,可就难呀。”李敢真心不想让李广再受奔波之苦:“要不,要不就告诉陛下,你身体抱恙?”

    “胡闹!”李广最恨这种欺上瞒下的勾当,对于下属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他都严惩不贷:“为父哪儿抱恙了?哪儿?”说完,一只手提起武器架上的铁枪挥舞起来。

    对于李家越来越不如以前的现状,这位顶梁柱也显得很无奈,手里的枪越舞越乱,丝毫看不出任何招式,就像他的思绪一样凌乱无比。

    李广内心不愿意离开长安有两点,其一,在外奔波已有五十多年,任职的都是当时汉朝最困难的郡县,对于一线的事情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回到长安,他想谋求更大发展,以复兴李家曾经的荣光,如果身在基层是没有多大机会的。

    当然,留在长安的原因第二条占的比例更大一些。

    李广的名气大,可至今没有封侯得爵位,他留在长安的愿望也只有一个,找个机会封侯,这样李家在李广这一脉也就算完美。
………………………………

第67章 李广调任

    次日,

    刘彻召集三公大臣商议北疆边患问题,因为刘彻总感觉龙城之战后匈奴太安静了,没有接到边疆的任何报告,这种安静让人内心不安。

    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要汉朝不老实,匈奴都会出兵南下骚扰一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左谷蠡王伊稚斜,没事就会派兵进入关内打劫一番。

    可现在,龙城之战都结束几个月了,匈奴还没有任何动静,更重要北方又快到寒冷季节,物资匮乏,刘彻怎么想都不明白为何如此安静。

    “太尉,说说你的看法!”一个多时辰,就刘彻一个人口若悬河。

    洪平拱手道:“陛下,龙城之战,卫将军直捣黄龙,想必已经让匈奴领略到了陛下的天威,损失如此惨重,臣觉得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南下。”

    刘彻听后冷笑,这就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太尉,一点忧患意识都没有:“那你的意思,胡人该来投降我们洛?人呢?”

    刘彻的话很呛人,顿时把洪平呛得哑口无言。

    “你身为太尉,边疆的事情你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的敌人究竟在干些什么,难道心里就没有一本账吗?”刘彻气愤的大声质问。

    “陛下!”洪平吓的直接跪地。

    刘彻无语,都是一群糊涂官,都是一群关系户,只留念位置的人:“你们,难怪先帝有如此雄厚的国力也要向匈奴和亲纳贡,就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官员。”

    刘彻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自汉朝开国以来,重要岗位都被世家子弟把控,好的,如周亚夫、窦婴这些还能干点事,不好的,如洪平、薛泽这样混吃混喝。

    就在此时,期门将军快速走进大殿禀报李广求见。

    来的正好,刘彻今天本来就是为匈奴的事召集大家,于是宣了进来。

    “老臣李广拜见陛下。”李广虽老,但一直都对刘彻施跪拜礼。

    先朝老臣中,刘彻也只看得起这位有勇无谋的李广,值得尊敬的也是他,于是起身上前搀扶道:“老将军请起,辛苦了。”

    李广从刘彻满脸无奈的表情一眼就看出了其心思:“陛下,可是因匈奴人烦恼?”

    “还是飞将军了解朕意!”刘彻确实没想到李广一言中地,当然,既然被李广看出来了,刘彻也想听听李广的意见:“老将军,你有何见解?”

    李广看了看一旁的丞相薛泽、御史大夫韩安国、太尉洪平,其实他很想就匈奴的事情发表点意见,但一想到自己已经连败三仗也就算了:“陛下,老臣有一事请奏,请陛下恩准。”说完,就非常诚恳的再次跪地磕头。

    听到这话刘彻就已经猜到李广的来意,但又有些忐忑,李广对自己的决定究竟什么态度,卫青有没有去做思想工作呢?他会不会找理由不去?

    “老将军起来吧。”刘彻伸手示意讲。

    李广拱手道:“陛下,臣虽然已经老了,但心还热着,现在匈奴边患未除,臣还想回到边疆守卫大汉的安宁,请陛下恩准。”

    李广的请求让一旁的三公大臣们惊愕,李广都这么老了,留在长安多好,可他们都看出了李广无奈的一面,特别是韩安国和洪平。

    刘彻内心激动,兴奋,刚才的不高兴烟消云散,他起身走到李广跟前,握住李广的手深情道:“老将军可要想好,朕……”

    “陛下,老臣随文帝、景帝一路走来,对匈奴人深恶痛绝,陛下登基之初就有灭胡大志,臣自从军一刻起初心未改,愿终身献给抗胡大业!”这是李广的心里话,尽管有想留在长安封侯的想法,但也不影响他痛恨胡人的初心。

    刘彻激动道:“好一个初心未改,朕记得,皇爷爷当年说过,李广要是生在高祖皇帝时期,封万户侯也不过分,这是原话,朕记得。”

    李广听后有些郁闷,既然你记得,为何李广家到现在还不如洪平这等庸辈?就因为这些人都是关系户吗?但疑问归疑问,李广只能认命。

    “请陛下恩准!”李广再次请求。

    刘彻边走边思考一阵后问道:“既然老将军已决,朕想想把你放在地方?”

    “陛下,左贤王佣兵十万之众,对我大汉北疆威胁最大,这几年时有南下之势,右北平也是抗胡最尖锐和最残酷的地方,臣希望到那里。”李广希望到最艰苦的地方。

    其实李广的去处,刘彻已有考虑,不只是之前说的单单处置那么简单,右北平对面就是拥有十万之众的匈奴左贤王忽韩特,不得不说,刘彻的考虑非常深远。

    龙城之战,匈奴迟早都要报复,而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个十万之众,刘彻满观朝廷无人能担此大任,唯有李广一人可与之抗衡,毕竟他与左贤王曾经打过交道。

    卫青倒是一把好剑,但刘彻还要另做他用,所以这差事非李广莫属。

    “准奏,去开启你第十一个太守生涯吧!”刘彻盛气凌人道。

    李广再次叩拜:“谢陛下!”而后退出了大殿。

    李广走后,刘彻又开始面临这三个平庸的三公大臣。

    “洪平,朕告诉你,朕要强汉,但强汉必先强军,你准备好了吗?”窦氏党羽已经死了,那些庸辈也随之落地,那些有能力阻挡他实现梦想的人都不在了,刘彻这一次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推进强汉改革,必须改变汉朝被动挨打的局面。

    洪平有些惊慌失措,李广何等人也,他都急流勇退,自己还等什么呢:“陛下,臣,臣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说完就跪地不起。

    刘彻非常气愤,之前暗示过几次,洪平就是看不懂,没有能力,还想一直霸占位置,刘彻气愤的将一捆竹简推翻在地:“在其位不谋其职该当何罪?”

    “陛下!”洪平瑟瑟发抖。

    刘彻感觉有些累了,扭了扭脖子道:“既然你洪太尉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军务工作就先由卫青来处理,你觉得如何?”

    “卫青乃百年难得之人,臣觉得卫将军能担此大任!”洪平声音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