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当官的,卫青和若瑶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张鸥这是要动丞相。

    看来汉朝三大佬都将走向末路。

    不过让人庆幸的是,历史上薛泽是一个没有记载结果的人,没有结果就是好的结果。

    卫青表情严肃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件事非同小可,一字一句都关系到一个朝廷三公之首的结局,卫青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军人,即便丞相有错,他还真不想看见兔死狗烹的结局,何况这件事情早已过去。

    龙城之战前,刘彻密谋派出四路大军北上赌胜仗,丞相薛泽本来就是一个十足的和亲派,大军出征后,确实少发了军物,虽然不知道对战事有无影响,但对卫青的作战确实无任何影响,因为卫青是以战养战。

    卫青起身乐呵呵的说道:“没有影响本将军作战,呵呵!”

    卫青的回答模棱两可,张鸥一听就知道在搪塞他,于是道:“将军,克扣北征军的军资就是破坏陛下的灭胡大业。”

    若瑶听后惊愕,这罪名一旦扣在薛泽身上,薛泽必死无疑,她看了看卫青苍白的脸色于是上前道:“廷尉大人,将军说了,不影响大局。”

    张鸥喜出望外:“那卫将军的意思,丞相确实克扣了?”

    “张鸥!”卫青非常气愤,但又不能发火,薛泽有罪,但罪不致死,张鸥给他叩的这顶帽子太大太重,无疑是要致薛泽于死地。

    张鸥看出了卫青的火气,于是也没有说话,就干喝茶。

    卫青起身定了定神,于是面带笑容的拱手道:“廷尉大人,薛泽虽是百官之首,但他年纪大了,本将军觉得不管他做过什么,他都是为大汉着想。”

    张鸥内心一震,卫青这是要保薛泽的节奏,虽然这是陛下要查薛泽,但以卫青现在在朝廷的威望,陛下肯定会听卫青的。

    “呵呵呵,卫将军不必动怒,本官也只是想了解了解,毕竟有人举报嘛!”张鸥找了一个台阶给自己下。

    卫青一脸不悦道:“本将军还要去西山练兵,就不奉陪廷尉大人了。”说完,气愤的拿起头盔就向府外走去。

    若瑶见状追了上去。

    ~~~~~~~~~~~~~~~~~~~~

    “太过分了。”卫青走出府邸之后就愤愤不平,他站住脚吹了吹河风对若瑶道:“这件事情就此打住,陛下问起,就推给本将军。”

    “诺!”卫青的苦心若瑶懂,军人是重感情的,虽然他与薛泽不在同一个战壕,但同样在某“大汉复兴”这件大事。

    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卫青感叹道:“若瑶,你知道水下有多危险吗?”

    若瑶捡起一块石头丢进水里:“暗流涌动。”

    “将军,其实我就搞不明白,陛下完全可以以改革不力罢免薛泽,为何还要找个噱头将其致死?”若瑶兴许是没有看明白局势。

    卫青听后冷笑道:“你觉得洪平背后如果没有人推波助澜,他会死吗?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条战线不是你我这等智商可玩的。”

    若瑶岂会不知,洪平之死,除了韩安国将其推到风口浪尖,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刘彻当年选进太尉府的宋玉军,洪平死,他利益最大。
………………………………

第99章 一个不剩

    张鸥从卫青府上碰了一鼻子灰,心情非常郁闷的他居然跑到天牢虐待犯人,他不知卫青为何要阻挡此事,他又该如何向刘彻交差?

    一连三天,张鸥在薛泽的事情上都没有任何有力的进展,又怕打草惊蛇,又急于交差,张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而今天还有一件事也要他办,那就是韩安国正式离职北上。

    韩安国毕竟主掌全国刑律,位列三公,是张鸥实实在在的老上司兼老师,所以送行这件事情,还真得张鸥亲自来办。

    韩安国离开长安没有什么遗憾,他唯一想办的事就是再见一次刘彻。

    可刘彻对韩安国早已失望透顶,直接不见。

    无奈,韩安国只得在渔阳过来的一大队人马护送下来到了卫青的府上。

    “韩大人。”卫青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府里,若瑶再次负责招待韩安国:“不,应该是太守大人。”

    韩安国一阵苦笑,挥了挥手,将身边的侍卫打发了出去:“本官本想今天过来找卫青谈谈匈奴的事情。”说完有些遗憾的舒气道:“看来本官来的不是时候呀。”说完就脸上挂满愁态。

    若瑶看得出韩安国的无奈,一把年纪了,自己又是一个文官,以后如何与一墙(长城)之隔的匈奴打交道呢?还真是个问题。

    若瑶虽然知道,韩安国迟早都会被匈奴人打败,但还是不忘支招道:“太守大人不必发愁,其实很简单,就看太守大人如何处理。”

    若瑶不知道历史上韩安国是如何战败的,但卫青昨天走的时候就已经料定韩安国会来找他,也已经想好了一个对策。

    “怎么?卫将军有示下?”韩安国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般,要知道,匈汉开战以来,出现匈奴南下灭郡杀太守已经已经出现了两例。

    若瑶淡淡的一笑,端起一个茶碗递给韩安国道:“渔阳是匈汉交战的桥头堡,将军昨天就已经料定你会因为匈奴的事情来找他。”

    “哎呀,不亏是统帅之才呀,能谋远虑!”韩安国激动万分。

    若瑶整理了一下昨晚卫青的话而后说道:“其实很简单,借力。”

    “借力?”韩安国眉头紧锁,不知云云。

    “你从先帝时期就主张朝廷与匈奴和亲,这也是陛下不满的原因之一,所以你不知道匈奴人有多残忍,你更没有这个能力抵住他们南下的步伐,你必须借助你隔壁的势力来保全渔阳的太平。”若瑶提醒。

    韩安国顿时就想起了这个人:“你说的是李广?”

    “对,渔阳和右北平是邻居,懂吗?”若瑶再次提醒。

    韩安国恍然顿悟,李广在匈奴人的眼里就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与匈奴人打交道几十年,肯定有这个能力,不然刘彻这么会让他北上遏制左贤王忽韩特的十万大军呢?为何不讲渔阳与右北平结成一个共同体?

    “韩太守既然懂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你们二位太守大人商量的事,末将已把将军的话带到,太守一路平安!”若瑶恭送道。

    韩安国压在心头的石头又一次掉落,起身回礼而后北上……。

    若瑶送走了韩安国,又直奔廷尉府,因为卫青昨晚还交代了一件事。

    ~~~~~~~~~~~~~~~~~~~~

    廷尉府一直都比较忙,而且还神秘。

    若瑶来到廷尉衙门,见廷尉张鸥正在会审深挖丞相薛泽的黑材料。

    张鸥似乎对若瑶有戒心,见她前脚踏进衙门,立马就吩咐下人把所有竹简收起来,并且伴着一副不知情的面孔。

    卫青救薛泽纯属就是因为看不下去这般斗争,所以才让若瑶前来。

    “若姑娘有什么事情吗?”张鸥笑脸相迎。

    若瑶从张鸥笑脸的后面看出了人心,她也不知道这次提醒张鸥是否会买账:“廷尉大人,本姑娘今天前来,是想提醒一下廷尉大人。”

    “什么意思?”张鸥疑惑的瞪着若瑶,见没有继续往下说,于是又变脸道:“哦,呵呵,来来来,里面请,坐下说。”

    若瑶随张鸥走进衙门。

    “廷尉大人,前几日你说丞相私扣征北军军资的事情,卫将军特地让本姑娘前来说明。”若瑶说完就从怀里拿出一个竹简。

    张鸥喜出望外,这几天确实找了很多薛泽的黑材料,但都是芝麻大的事,根本就无法一举拿下薛泽,要论分量,还真得私扣征北军军资的事情。

    接过若瑶的竹简,张鸥快速打开预览,可脸上表情越来越郁闷。

    若瑶在一旁观察道:“这是我们家将军的亲笔说明,还请廷尉大人呈于陛下御览。”说完就端起茶杯自信的喝茶。

    卫青在竹简里直接就否认了廷尉张鸥说的事情,没那事儿。

    张鸥也是聪明人,知道卫青目前风光得很,这奏章就是不用拿给刘彻,仅凭卫青一张嘴说一下,刘彻也会深信不疑。

    “本官是廷尉,不是递奏章的,你还是拿回去让卫青自己呈给陛下。”张鸥面无表情的又将竹简递给了若瑶。

    若瑶接过竹简后淡淡的一笑道:“丞相乃百官之首,这么多年根深蒂固,背后又是王太后,其实你没必要致他于死地。”

    面对若瑶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张鸥干脆也就直面问题:“不是本官要致他于死地,本官就一个小小的廷尉,也是奉命行事。”

    果然是刘彻的意思,若瑶虽不知道刘彻这么做的本意是什么,但按照卫青的意思,他还是想再努力努力,当当圣母。

    若瑶:“很简单,改革不力夺职罢官,这才是正确处理方式。”

    “这是卫青的意思?”张鸥生了个心眼。

    若瑶笑笑道:“别问了,我知道你什么意思,搞不好你会到陛下面前说卫青干涉廷尉府的事情。”说完,不削一笑继续道:“这是本姑娘揣摩的。”

    这招确实是卫青的意思,但若瑶也生了一个心眼,绝对不能留下卫青干涉朝政的把柄,所以自己就把这件事认了。

    “行了,既然廷尉大人是询案,卫青又是当事人,这说明,还是留下。”说完,若瑶又将竹简放在桌案上:“不然我家将军落个不配合的罪名就完了。”

    若瑶走后,廷尉府的风波并没有结束。

    王太后得知廷尉正在暗查薛泽,当即就与刘彻拍桌子瞪眼睛,把张鸥夹在中间受气,王太后更让张鸥在后宫的楼阁外跪了一个时辰。

    张鸥深感事情的棘手。

    刘彻想换掉丞相,又不想与王太后及百官闹翻,而张鸥真的感到了韩安国当初的为难,两全其美的办法看来只有若瑶今天说的办法。

    第二天,

    张鸥就进宫请了旨意,并带着旨意到了丞相府。

    就这样,汉朝的最后一个三公大佬薛泽被冠以有负圣恩,改革不力的罪名革职查办了,并且取消了一切待遇,消失在了强汉洪流中。

    按照现代话来说,就是开除公职,取消退休待遇,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薛泽善终了,但眼观他是一个三公大臣,所以处置还是重了些。

    若瑶也没想到,历史上没有结局的丞相,居然是卫青救的。

    从被卫青解救,到参加龙城之战,再到回到长安,本以为会陷入王公贵族公子哥们你侬我侬的争风吃醋中,却没想到看了一出活生生的改革大幕。

    短短近一年的时间,若瑶经历了太多太多。
………………………………

第100章 弹琴说爱

    薛泽被罢免,韩安国被贬,朝廷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面临重新洗牌。

    而卫青似乎更忙了,他除了练兵备战之外,还在为刘彻物色人才。

    这天,

    卫青早早的就从西山营回府,还没休息,就令若瑶跟随其去一个地方。

    面对卫青没事走哪里都带着一个美女,就连晚上外出都带着若瑶,沈夫人有些醋意,还没等卫青出门就调侃道:“将军真是好雅兴,能否带上正室呀?”

    卫青前脚还没落地就缩了回去,而后满脸笑容的走到沈葭身边,用手理了理她的耳发道:“呵呵,别乱想,本将是去办正事!”

    沈葭右手撩开卫青摸耳发的手道:“对,正事,成天跟在屁股后面都在办正事。”

    卫青有些哭笑不得,自打若瑶进府之后,其实他也能感觉到沈葭的醋意,虽然自己与若瑶没有什么事情,但总给人感觉有什么事情,几乎在外面的每个人都感觉他与若瑶有什么瓜葛,特别是刘彻,每次见到都调侃他。

    “夫人,你才是我卫青的老婆。”卫青展开了柔情一面的攻势。

    沈葭其实也不是小气的人,吃醋只不过是女人的本能而已,于是从桌子上拿起头盔帮卫青带上:“别多想,男人,干事创业才是第一位,夫人我不小气。”

    卫青听完甚是感动,将沈葭紧紧的搂在怀里,良久!

    “啪啪啪啪。”

    忽然,一阵掌声从门口传来,只见若瑶嬉皮笑脸的走了进来。

    卫青和沈葭分开后有些尴尬,卫青更是眼睛愣着问道:“你怎么也不知会一声。”

    “我知会了呀。”说完,若瑶又拍了两声巴巴掌道:“声音不够大吗?”

    卫青严肃斥责:“胡闹!”

    若瑶可把刚才的话全都听了个明白,只是好奇想继续听下去而已,所以见他们两人紧紧搂抱还不想分开的意思,所以才拍着巴掌走了进来。

    见沈葭脸都羞红了半边,若瑶倒是大起胆子拍了拍沈夫人的肩膀道:“夫人,你放心吧,我替你看着将军,免得他晚上跑出去鬼混。”

    “胡闹!”卫青顿时脸都绿了。

    其实,若瑶低估了沈葭对卫青的爱,那种爱真是大公无私的,卫青自平阳县跟随卫子夫回到长安以来就表现出了不平凡的一面。

    卫青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他就像一个机器,时刻运转,满身都透着对家国的情怀,对族人的情怀,一心想为大汉干点什么事情。

    所以沈葭对刚才若瑶的玩笑话是当真的:“好哇,你可要把咱们家的将军看住了,照顾好他。”说完,就深情的看着若瑶。

    若瑶被忽如起来的眼神吓住了,这眼神是认真的眼神。

    “不是,夫人,夫人,我,我不是那个意思。”若瑶赶忙解释。

    沈葭笑了笑又帮若瑶理了理衣领道:“你来府里也有一段时间了,将军的情况你也看见了,他不属于我们,他属于整个大汉,我有几个儿子足矣!”

    若瑶内心感叹,这得要多大的胸怀呀!

    沈葭也是无奈之举,卫青为了军国大事早出晚归,有时半个月见不到人,而且没事还得北上与匈奴较量,生死一念之间,他的命真不属于沈葭一个人。

    更重要,府里三个儿子都还没有玩转,又有什么精力来照顾不在身边的卫青。

    爱之深,自然就只能这样办。

    卫青越听越尴尬,于是手一甩向外走去:“好啦好啦,快走吧。”

    ……

    繁华的长安街,粗犷的叫卖声,来来往往的行人。

    卫青与若瑶牵着战马并排而行,两人都因刚才的事情感觉尴尬。

    若瑶真没想到沈葭会是这样的态度,居然拱手让人?

    也许这就是这一次穿越的安排吧,俗称缘分。

    在合适的地方遇到了卫青,回来之后全都感觉自己是他们家小的,就连刘彻都是这么认为的,还没事拿这事儿来调侃。

    而卫青也是一路忐忑,本来脸面就薄,经过刚才沈葭那一锤子买卖,更不知道怎么说话了,毕竟若瑶才十九岁,老牛吃嫩草?

    “将军,呵呵,别放在心上,我们什么事都没有哈,呵呵!”若瑶调侃卫青。

    卫青站住脚拽了拽手里的缰绳忽然问道:“若瑶啊,有件事情将军我不明白。”

    若瑶已经猜到卫青想问什么,无非就是一些身世之谜之类的东西:“将军是不是想问我究竟是哪里人?”

    卫青表情僵硬看着远处来来往往的人道:“你只有十九岁,但无论从心智、阅历,都与你的年龄不相匹配,而且你这身武功,更不像十九岁就能练出的。”

    在若瑶身上,卫青有太多太多的疑问,这女子究竟哪里来的?十九岁的办事作风为何比一个三十岁的都还稳健?为何她会知道很多机密性的事情?……

    但卫青也知道,在多的疑问,若瑶也不会说的,问了也白问。

    见卫青一副好奇的样子,若瑶边走边编谎话:“我爹教的呀,你知道的,人在边关身不由己,我们也是被逼的,如果不多想一点就得掉脑袋。”

    若瑶的话卫青肯定不信,也懒得问了,问了也白问:“上马吧,去竹园!”

    “竹园?”若瑶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

    卫青骑上战马勒住缰绳道:“找公孙弘。”

    “丞相!”若瑶脱口而出。

    这一脱口又把卫青惊呆了,他怎么知道自己是为了丞相的事情去找公孙弘的,于是眉头紧锁更加好奇:“若瑶,什么丞相?”

    若瑶反应迅速,刚才又是嘴巴说快了:“哦,呵呵,不是,我说,公孙弘这人有丞相之才,满肚子的治国方略,呵呵呵。”

    “你认识公孙弘?”卫青不知道为何若瑶对公孙弘又如此了解。

    见谎话没法在往下编了,若瑶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硬着头皮道:“将军,快走吧,不然咱们回来可能天就黑啦。”

    “今晚不回来了。”卫青说完缰绳一勒:“驾!”

    看着远去的卫青,若瑶内心复杂,以后的路究竟何去何从?
………………………………

第101章 竹林之约

    紫竹林位于长安以西,原名紫竹村,因为竹子长得多,所以大家就叫他紫竹林。

    紫竹林的环境非常好,青山绿水环绕,一层淡淡的雾在竹林妖娆,胜似仙境。

    要不是因为来找公孙弘,若瑶还真感觉卫青把他拉来是谈情说爱的。

    因为这地方还真适合小情侣手牵手,空气好又没人打扰。

    在紫竹村的私塾草棚里,公孙弘正在为两个学生上课,看样子生活很悠哉。

    公孙弘年过六旬,也是三朝元老,现在是朝廷左内史。

    虽然是个官,但他这个官当得十分悠闲,几乎就是一个空壳。

    打个比方,他这个官如果一年不去上班都没人会找他,甚至朝廷很多人都还以为左内史公孙弘已经回乡归老了,说到底就是一个吃空饷的。

    公孙弘一生也很坎坷,历经几起几落。

    汉高祖七年,公孙弘出生于菑川国薛县,年轻时曾在家乡薛县做狱吏,后因触犯法律而被免职。失去职务的公孙弘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到海上去牧猪。

    汉文帝前元元年,因通晓《诗》、《书》而闻名郡国,被征为博士,一年之中升迁为太中大夫之职。汉景帝时,公孙弘主要从事文职官职,后不知什么原因被罢官。

    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一心想从窦氏手里夺回皇权,于是下诏要求朝堂及郡国二千石以上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时年六十岁的公孙弘以“贤良”之名被菑川国推介给朝堂。

    来到长安后,刘彻就推动了一系列的新政和改革,但这些改革和新政因威胁到贵族的利益而宣告失败,此后因马邑之围再败,刘彻就无暇顾及国内新政和改革。

    而当年被刘彻召为贤士的大家们,早就纷纷回了原籍。

    “老师。”卫青走到草棚门口兴致勃勃的拱手礼拜。

    公孙弘年老眼花,只见门口有一位穿着军服的军人,具体还看不清,于是往前走了走,这才看清是谁:“卫青呀,呵呵,你怎么来了?”

    卫青上前搀扶:“是专程过来看你的,近些日子军务繁忙,也没过来。”

    公孙弘年满六十,但腿脚利索,转身解散了学生,而后转身看着若瑶半响问道:“这,这沈葭怎么长漂亮啦。”

    若瑶一听内心就乐了,看来自己确实比沈夫人年轻漂亮。

    卫青笑着解释道:“老夫,这不是沈葭,是若瑶。”

    公孙弘听后虚着眼睛,他记得当年卫青成亲的时候夫人是沈葭:“不是沈葭呀。”

    “若瑶见过公孙大人,本姑娘是卫青的副将。”若瑶一副正经的回禀。

    公孙弘听后脸上僵硬,忽然又变得喜笑颜开,似乎想明白了:“哦,呵呵,好好,走,屋里请,屋里请。”

    公孙弘将卫青和若瑶带到了草棚。

    这里确实是养老的好地方,门口有菜园子,几颗桃树环绕,鸡鸭成群结队。

    公孙弘进屋泡茶,若瑶就傻了吧唧的瞪着卫青。

    若瑶感觉,卫青与公孙弘的关系不一般,卫青举荐公孙弘当丞相,这可不是一般的关系能做的,相辅相成,卫青的能有今天,肯定与公孙弘有关。

    “公孙弘是不是你的师傅?”若瑶看着窗口泡茶叶的公孙弘问卫青。

    卫青一愣,盯着若瑶反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果然,若瑶不知怎么的有些小激动:“这世上没有哪一个牛人是天生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高人指点。”说完就想到了霍去病,他如果没有卫青,也很平凡。

    两人相视而笑。

    此时,公孙弘也端着茶壶走了出来,形态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我来吧。”若瑶很懂事,麻利儿起来就接过茶壶而后给两位满上。

    卫青和公孙弘就这样坐在了院外的石桌旁。

    前面说了公孙弘,下面就说说公孙弘与卫青的关系。

    卫青早年在平阳侯府当差,那个时候的公孙弘就已经是朝廷的太中大夫,公孙弘有一肚子的改革新政举措,卫青有一脑子的强军梦想。

    可惜公孙弘生不逢时,刘彻的新政被匈奴和窦氏扼杀在摇篮里,一蹶不振;而卫青却生逢及时,窦氏死后,刘彻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强军。

    环境上,公孙弘是菑川国人,在长安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