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副将-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公孙弘生不逢时,刘彻的新政被匈奴和窦氏扼杀在摇篮里,一蹶不振;而卫青却生逢及时,窦氏死后,刘彻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强军。
环境上,公孙弘是菑川国人,在长安无亲无故,卫青是平阳人,在朝廷常常被人看不起,就这样,一老一少就成了知己。
公孙弘可以说是卫青仕途的第二恩人,平阳公主是第一,在朝廷的几年,公孙弘给与卫青很多指导,特别是当年组建期门军的事情,是公孙弘策划和指导的。
期门军当年组建的初衷就是想为刘彻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这样可以应付朝廷其他权贵的势力,也是强军夺权的第一步计划。
“车骑将军龙城大捷荣耀盖天,现在你虽位不高,但权重,不是三公胜似三公,怎么有空来看老夫呀。”公孙弘闵了闵茶水问道。
卫青用手撩了镣放在桌上的头盔红缨道:“老师就不要在调侃学生了,老师虽在草棚教书,但还关心政事,可想老师内心也不平静呀。”
公孙弘听后居然与卫青不约而同相视而笑。
若瑶提起茶壶边加茶水边说道:“我们家将军,是专程来请你出山的。”
“哦?”公孙弘眉头紧锁摸了摸胡子:“老夫早已两鬓斑白,黄土都已经盖过了下巴,呵呵,现在就只想教教学生,安享晚年呀。”
卫青听后也闵了闵茶道:“若瑶这话说错了,不是出山,是来劝公孙大人履职,别成天霸占着官位又不干事,还白领朝廷的俸禄。”
若瑶从这话可以感觉到,两人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老夫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估计陛下早就把老夫忘记了,老夫在竹林半年了,朝廷按时间只管发俸禄,他们才懒得管。”公孙弘有些无奈。
卫青将茶杯慢慢的放在桌上,而后说道:“薛泽被罢免,你知道吗?”
公孙弘听后不削一笑,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而且官位又低,怎么可能跃龙门,于是笑笑道:“丞相乃三公之首,百官之首,这是白日梦呀。”
卫青道:“朝廷的官是多,有资格的也多,九卿里面随便一个都可以任丞相。”说完,就深情的看着公孙弘道:“但,陛下要的是一个自己的人。”
………………………………
第102章 紧急情报
丞相之位,位高权重,谋其位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卫青在找公孙弘的同时,张鸥也在找另外一个人。
由于韩安国的离职,张鸥就成了刘彻在刑律这块可以依赖的人,两人的关系也迅速升温,大事小事都在找其商量,加之本来张鸥当年也是刘彻的人。
张鸥的御史大夫位置可谓已经稳坐,刘彻在这几天已经找张鸥谈话三次,每一次的谈话基本都是教张鸥如何转变身份,如何总体布局等等。
御史大夫属三公系列最小的一个,主掌刑律的同时,也被称为副丞相,也就是现代的常务副总理,任职标准相对来说门槛较低,可以不是九卿和王侯。
张鸥坐稳了三公大位,自然就想起了同样在丞相府任职的另外一个人,张汤。
张鸥与左中丞张汤关系挺好,曾是刘彻登基时的四杰人员,一直沉寂在丞相府。
张鸥在昨天刘彻最后一次谈话中提到了张汤。
如果丞相之位留给张汤,那么整个朝廷就在刘彻的掌控下,再也不需要畏惧别人。
但刘彻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张鸥,但,至少刘彻考虑了。
为了给兄弟一个好前程,张鸥把这件事透露给了左中丞张汤。
得知消息的张汤喜出望外,四杰人员都升任,张鸥将是御史大夫,董宣旭兼职二品将军的职务,宋玉军官小但独掌整个太尉府,自己确实也该挪挪位子了。
为了增加胜算,张汤在张鸥拜访后就即刻进宫面圣。
也不得不说张汤的情商高,面圣后不谈其他,尽谈感情,谈这几年在丞相府的心酸和经历,谈对自己对刘彻推行新政和改革的想法。
而刘彻对于张汤也是喜爱有加,毕竟当年给三府分别塞人也就是等今天。
~~~~~~~~~~~~~~~~~~~~~
“你说朝廷中还有谁有资格谋丞相之位?”公孙弘确实想当丞相,仕途最大的荣誉无非就是登上百官之首,而后青史留名。
卫青看着满地奔跑的鸡鸭说道:“还记得陛下登基后与窦太后挣权时身边的四个年轻人吗?那个时候他们年轻,但现在都已经长大。”
公孙弘记起来了,若有思考的眉头紧锁道:“你说的是宋、董、两张?”
“对。”卫青说道:“三府各有一个,张鸥将要接替韩安国出任御史大夫,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韩安国走的时候也向陛下推荐张鸥,而在本将军来之前,陛下也问了我的意见,由此可判,丞相很有可能就是当年他塞进丞相府的张汤。”
公孙弘一听顿时手一拍道:“那你还说,这陛下早有安排,你找我干什么?”公孙弘有些失落,不看重那也是假的,来到长安不可能就这样终老吧。
“薛泽还没有被免职的时候,陛下就已经问过本将军不止一次,朝廷里有谁可以担任丞相,你懂了吗?”卫青专注的看着公孙弘。
卫青可以判断,丞相人选,张汤不是首选,如果是首选,刘彻也不会三番五次的找卫青问这件事情,刘彻还真想的是找一个能干丞相的人才。
公孙弘也算老成持重,静静的分析各种因素。
卫青现在是刘彻最得力的左右手,大事小事,甚至后宫的事都会找卫青商量,刘彻更不会在这个事情上撒谎……。
见公孙弘虚着眼睛摸着胡子在思考问题,卫青闵了闵茶轻声道:“老师,你可想好了,晚上答复本将军,而后这几日你就好生准备。”
“陛下会召见老夫?”公孙弘问道。
卫青别的不敢打包票,只要他建议,刘彻至少会考虑,于是淡淡的说道:“只要你愿意!”说完之后,就起身向草棚走去。
“若瑶,饭做好了吗?”还没进屋,卫青就开始大喊。
没错!若瑶被卫青搞到厨房去做饭了。
走进厨房一看才把卫青吓了一跳,公孙弘的厨房被若瑶倒腾得像牛圈。
大惊失色的卫青赶忙拉着若瑶出了厨房,人家家的女子会做饭,自家的会拆房。
“呵呵,做好了吗?”公孙弘看着若瑶脸上黑黢黢的,满脸期待,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做饭吃,今天总算可以吃一顿现成的。
若瑶尴尬无比:“水都还没烧开呢!”
“啊?”公孙弘从卫青和若瑶的眼神中看出了不详,于是转身向厨房跑去。
当他从厨房的战场中反应过来开始骂人时,卫青和若瑶已经消失在院内。
~~~~~~~~~~~~~~~~~~~~~
乡间田野,空气非常好,对于卫青和若瑶来说真的是难得的清静。
现在这幅模样,还真成了沈葭走时吃醋时所说的,两小无猜谈朋友。
“嘿……”卫青对着山谷长声嘶吼,回声在山谷里来回穿梭。
若瑶跟在后面就这样看着,还是在考虑以后的路究竟是嫁人、单身还是百合呢?
“将军,你明知道陛下对张汤有意,为何还要找公孙弘?”若瑶好奇。
卫青站在原地,看着远处的山都在自己的眼下,内心涌动一种责任感:“公孙弘有真才实学,早年就是一个改革能手,只是生不逢时,本将军没有私心,真的只是想协助陛下完成强汉大业。”这是卫青内心的直白。
若瑶听后边走边摘取了路边的一朵花:“难怪夫人说你的命,你的人生不是她的,看来你的人生属于整个大汉,是吧?卫将军!”
卫青扭头看了看这位十九岁的若瑶,年轻气盛,说真的,还真有牵手的冲动。
“你是不是又要说本姑娘不像十九岁?”若瑶从卫青的眼神中猜到,于是不服气的说道:“我看你还不像三十岁呢。”
卫青淡淡一笑,转身继续向前走:“走,别等老头儿追上,村口驿站吃饭去。”
“不等他吗?”若瑶跟上。
卫青再次对着山谷大声发泄道:“已经来啦,在后面呀!”
若瑶转身看着后面的山坡草路上,只见公孙弘拄着棍子快速向这边移动。
从动作麻利儿的程度可以看出,公孙弘真的还能在干几十年。
………………………………
第103章 大业构想
三天后,刘彻再一次因为丞相的事情召见卫青。
不得不说,卫青的头脑还是挺发达,从公孙弘的草棚回来之后,卫青没有急着去找刘彻,而是等着刘彻召见他,因为他知道刘彻会因为这件事召见他。
“臣参见陛下!”卫青带着若瑶上前与正在批阅奏章的刘彻请安。
刘彻闻声放下笔,刚才因批阅奏章的负面情绪一扫而光,兴致勃勃的起身就向卫青走来:“卫青,朕坐了一上午,走,陪朕到外面走走。”
“诺!”卫青紧随其后。
刘彻和卫青两人一前一后来到未央宫正门口,而后刘彻开始各种运动。
“卫青,你还记得朕之前问过你什么吗?”刘彻边运动边问道。
卫青当然记得,几天来,他也在等这个机会:“记得,陛下是要问丞相事?”
刘彻停止动作,脸上忽然就挂满了焦虑:“你觉得张汤如何?”
卫青知道,刘彻这是在提前给大家透风,丞相乃百官之首,任命前不先预热,是不行的,但卫青肯定赞成公孙弘:“陛下,恕臣直言,丞相不比御史大夫。”
“什么意思?”刘彻感觉卫青的话很有深意。
卫青拱手道:“陛下,丞相乃百官之首,必须是一位有治国之才且德高望重的稳健之人,张汤不是不行,臣觉得确实年轻了些。”
刘彻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朝廷现在有谁又能担任呢:“朕其实也有此担心,但放眼九卿之中,朕真的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他们不是软弱无能,就是只想霸占着位置养老,稍有动力的,就是拉帮结派的党羽之徒。”
刘彻说的这些担心,卫青已经想到,于是拱手建议道:“陛下,今天天气不错,何不让臣陪同陛下出宫走走,兴许还能遇到什么人呢?”
刘彻听罢此话就感觉卫青葫芦里在卖什么药,于是问道:“呵呵,卫青,是不是又想给朕一个惊喜?朕就知道你从来不会让朕失望!”
“陛下严重了,臣只是想陪陛下晒晒太阳。”卫青再次强调。
刘彻抬头看天,阳光确实刺眼,今天看来真的是一个外出的好时光:“好!”
卫青转身看着若瑶:“若瑶,即刻通知王麒麟,陛下要出宫。”
“诺!”
~~~~~~~~~~~~~~~~~~~~~~~~~~
刘彻选择了微服私访,在十个人的护卫下出了宫。
当然,看似十个人,其实可以顶几百人,你要相信有卫青在场,谁敢动刘彻。
按照自己的想法,卫青出长安后带着刘彻先是一路体验民情,而后一步一步的将刘彻带到了紫竹林。
站在草棚外,透过窗户,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头儿正教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听上去是那么亲切,刘彻貌似记起了这个人,于是想找卫青求证,可卫青不见了。
卫青其实是故意走开的,也许是为了避嫌,又或者其他。
“若瑶,他是不是那个菑川国的……”刘彻眉头紧锁就是记不起来。
若瑶淡淡一笑上前拱手道:“回陛下,公孙弘!”
刘彻猛然记起:“对对对,就是公孙弘,朕记起来了,他怎么开始教书了?”
若瑶内心郁闷,遇到这样的主子也算是当下人的倒霉,于是回禀道:“陛下,公孙弘不是教书的,他是朝廷官员,左内史!”
“啊!左内史?”刘彻还真不记得朝廷还有这么一个官员。
若瑶禀报:“全天下都是陛下的,不记得公孙弘也是自然,他就是陛下口中那个霸占着官位不作为却跑来教书的庸官。”
“你敢拿朕开涮。”刘彻板着脸瞪着若瑶道:“当年,朕稀得人才,昭告天下确实笼络了一些人才,可惜这么多年了,朕冷落了他们。”
看见公孙弘,刘彻就记起了当年登基时那满腔热血的推行新政的经历,可惜,最后在权贵们面前刘彻这个皇帝还是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人才们也死的死,伤的伤。
这时,羽林军统领王麒麟上前通报公孙弘。
公孙弘带着惊恐的眼神和表情快速从草棚走出,而后在院内行礼:“不知陛下驾到,臣有失远迎,万死,万死。”
刘彻在院内晃荡了一刻,没想到堂堂的左内史住的就是现在这样,在朝廷随便一个官,哪怕就是刘彻身边的一个侍从都比公孙弘强。
“爱卿起来吧!”刘彻上前搀扶,心中已经有了定数。
爱卿!公孙弘和若瑶在这两个字中听出了什么。
刘彻坐在草棚的亭子处,若瑶和王麒麟在一旁伺候,见公孙弘两鬓斑白这样站着也不是办法,于是赐座,可公孙弘不坐。
“朕,还以为你们已经回去了呢。”刘彻对当年支持自己推行新政和改革的那帮人很有感情,毕竟那是刘彻的第一次。
公孙弘拱手回禀:“陛下,他们确实都回去了,燕国的、楚国的、渤海国的都回去了,唯独老夫这个菑川国还在朝中苟延残喘,随时为陛下候命。”
“那,爱卿为何不回菑川国?”刘彻端起茶杯闵了闵茶。
公孙弘一笑坦言:“当年推行新政和改革失败后,老夫就一直在等陛下召唤,老夫知道,迟早有一天,陛下还会东山再起。”
刘彻内心澎湃的同时,也感觉对不起当年这群智士,于是再一次赐座道:“你坐下。”见公孙弘坐下,刘彻继续道:“当初确实是朕对不住你们,朕没有顶住皇祖母的干涉,更没有顶住贵族们的压力,朕,确实让你们寒心了。”
“陛下严重了,推行新政失败只是生不逢时罢了,现在陛下当政,以现在全国的实际情况看,推行改革最佳。”公孙弘阐述道。
刘彻听后却有些为难和矛盾:“朕确实想大刀阔斧的再次推进改革,但你知道吗?匈奴人不会给朕更多的时间了,朝中庸官成群。”
公孙弘起身拱手坚定道:“陛下切莫气馁,正是因为匈奴人陛下才必须改革,否则,到时候内忧外患,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刘彻看着公孙弘问道:“你觉得改如何做?”
“陛下!”公孙弘坚定道:“要使人民信服,陛下只有做到业之、理得、有礼、爱之,才能使人民不争、不怨、不暴、亲上……。”
公孙弘结合是公羊学家,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论了很多治国之道,让刘彻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若瑶感叹,幸好穿越过来不想改变世界,就自己这智商……。
“那你觉得当前最紧要是要做什么?”刘彻问道。
公孙弘拱手献礼:“陛下,当前大汉内忧外患,朝廷庸官沉重,老夫觉得,当年主父偃所谏‘推恩令’势在必行,如果把诸侯国的事情摆不平,以后更麻烦了。”
此话深得刘彻意图,诸侯国确实是一块心病:“那要是推不动呢?”
“推不动就以武削之。”公孙弘说话不带一点犹豫。
……
………………………………
第104章 神秘面纱
今天可谓是刘彻最高兴的一天。
原因不只是发现了公孙弘还在长安,他还想视察西山。
在与公孙弘交谈之后,刘彻就忽然想起了卫青一直组建的虎贲军,一文一武强才是坐稳天下的根本,一直以来他都未见虎贲军的庐山真面目。
所以,刘彻就带着公孙弘、卫青、若瑶、王麒麟等人启程开拔西山虎贲军。
虎贲军是刘彻授意卫青组建的一支进攻型骑兵军团,共计两万人,所用战马、装备都是全国兵马最好,从组建到现在已经历时近六个月。
对于虎贲军和羽林军的组建,刘彻直接就没有插手,卫青全权负责,就连人事任命刘彻都只是在奏章上看看,毕竟刘彻日理千万机。
卫青一路下来向刘彻详细的汇报了虎贲军的训练、生活情况,刘彻听后龙颜大悦。
“卫青,骑兵军团的要义是快,不知道战斗力如何?”刘彻站在西山顶上看向营区,似乎因为没见多少士兵在训练,所以内心有些疑惑。
卫青看出了刘彻的心思,于是解释道:“陛下,按日子算,军士们今天都还在休息阶段,你别看大家都在洗衣服、嗮太阳、踢蹴鞠,只要一声将令迅速转换。”
“噢?”刘彻满脸好奇,还真想看看如何转换。
卫青拱手道:“请陛下稍等片刻。”说完扭头看向若瑶:“去,把吴林叫来。”
“诺!”若瑶转身骑马就向山下跑去。
刘彻吹着西山的风,远远的站在山顶观澜,忽然转身问道:“卫青,吴林是不是那个三品平南将军?”
“是的,陛下,他现在是臣在西山营的副将。”卫青解释道。
刘彻一听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副将挺多呀,那个若瑶没跟你在一起?”
卫青见怪不怪,刘彻每次见到卫青都会拿他跟若瑶说事,也不知道为什么。
卫青淡淡的一笑道:“陛下别在开玩笑了,若姑娘还小。”
刘彻继续调侃:“哦!朕懂了,你是想在她长大一些嘛!”
“……”
不到一会儿的时间,吴林就骑着战马带着人快速的向山坡而来。
“平南将军吴林参见陛下。”
“轻车将军公孙敖参见陛下。”
吴林和公孙敖前来见驾,但吴林被后面似乎背了一个一米五左右的长筒。
刘彻看着两位少壮派甚是高兴:“平身!”
“谢陛下!”两人起身后就把眼光投向了卫青,等待卫青的将令。
卫青紧了紧腰间的佩剑说道:“匈奴人南下,迎战!”
公孙敖听后楞了,大白天哪儿来的匈奴人?可吴林理解意图,军队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匈奴人南下,那就是要打仗了,于是拱手道:“诺!”
吴林走到山坡,取下背后那个一米五的长筒,而后用火点燃对准天空。
这就是现代的烟花,在古代,他就是传递信号最快的东西。
“碰……”
“碰……”
“碰……”
烟花三声巨响之后,真就成了那句话“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会”。
顿时,营区响起雷鸣般的战鼓声。
卫青训练军队尤其注重令行禁止,军令就是敌情,烟花一响表示敌人来临。
洗衣服的就地扔下衣服向营区跑去,嗮太阳的立马起身穿好战甲,踢蹴鞠的场地上早已空空荡荡,整个营区寂静如死。
刘彻有些懵了,什么都没有呀?与卫青对视后就再向前走了几步。
忽然,
从营区的各个要口奔出大量的骑兵,他们已经整装待发向集结场奔去。
一时间,整个西山营被金戈铁马包围,大量的骑兵成方队快速集结。
一望无际,铁蹄震耳,层土飞扬,俯瞰让人心潮澎湃。
“卫青,这反应速度够快呀!”刘彻激动的表扬,他以前视察过许多的军队,还没有哪一个军队能像这样在几刻钟完成作战准备的。
卫青上前道:“陛下,骑兵要义在于快,快的要义在于反应,虎贲军两万人的集体反应速度均可在小半个时辰完成,随走随战。”
听完卫青的诉说,刘彻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支重要的军队:“哎,真不知道董宣旭把朝直防卫营整顿得如何了?朕之前可听说这支军队只会做生意!”
“陛下,此一出动即可远征十天半个月。”卫青再一步解释。
就这么一小下下,两万大军就直接可以远征十天半个月,刘彻惊愕,以前的军队哪一次打仗不是粮草先行?打哪一仗屁股后面不跟随庞大的保障大军?
眼见为实,卫青这一次又没让他失望,对打赢匈奴心里更有底气。
“请陛下移驾教场。”卫青拱手指引。
刘彻高兴的与身后的公孙弘对视后激动道:“好!”
快反能力,是检验一个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指标,若瑶清晰的记得,在现代的军队中,如果是一级战备,军队从准备、集合到最后出动都必须在二十分钟完成。
再细节一点应该是紧急集合三分钟,包含拿物资、武器弹药等,作为古代的虎贲军有这样的快反能力,确实已经算得上是最牛掰的骑兵军团。
虎贲军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步步的揭开。
其实相比虎贲军的战斗力,还有一件事情刘彻最关心,那就是人。
虎贲军就目前而言,是国家层面的一个战略打击军团,其内部构成及人员配备都应该是最好的,所以刘彻最关心的还是虎贲军的这群战将。
虎贲军的用人,卫青之前都一一向刘彻进行了奏报,但都是名册上的名字,具体这支军队的人员构成,作为刘彻还真不知道。
刘彻与卫青、王麒麟、吴林、公孙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