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弘心疼张鸥,张鸥曾经是刘彻身边的四杰人员,在刘彻还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鞍前马后,而且为了大汉未来着想,公孙弘真不想张鸥这么年轻就开始夭折,而且张鸥也算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未来必定也是肱股之臣。

    “核查?怎么核查?你们不是说这是有人在暗地策划吗?核查!”刘彻气愤的边指公孙弘边大声质问:“如果真有人蓄意为之,你公孙弘查的出来吗?”

    刘彻的声音很大,响彻整个大殿。

    公孙弘看看一旁跪地的张鸥,一种怜悯油然而生,于是上前谏言:“陛下,张大人虽有错,但毕竟当年也是不错的左右手,请陛下从轻发落。”

    张鸥抬起头看了看刘彻,哀求与绝望的眼神并存。

    “张鸥啊张鸥,你平时不这个脑子呀,怎么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刘彻弯腰看着跪地的张鸥教育道:“这不明摆着要陷朕不义于边疆军民吗?”

    张鸥明白,如果刘彻现在去把这些钱收回来,就意味着以天子的名义否定了边疆军民这么多年来的抗胡功绩,说白了就得罪了边疆军民,谁还死心塌地的守边,但不收,国库白给出去的这笔钱就没人买单,身为有雄心的天子,两难!

    张鸥痛苦万分,虽然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捣鬼,但自己又没有办法,就像刘彻对诸侯王一样,明知道这些家伙迟早要造反,刘彻也没有办法。

    “陛下,臣请罪!”张鸥伏地叩拜,他知道,只要犯错,在刘彻这里基本就没救了。

    刘彻长袖一挥坚定道:“下去吧,朕也不给你指定地方,所有郡县你自己挑。”

    公孙弘惜才,上前道:“陛下,请三思!”

    “对了,边郡你就不要去了。”刘彻还是不想让张鸥学韩安国,说完转身就走了。

    张鸥欲哭无泪,叩谢刘彻之后就呆呆的起身,脸上却带着苦笑,他的前任韩安国也是这样走的,这才多久?自己就步了韩的后尘。

    “张大人。”公孙弘想挽留。

    张鸥缓缓的转身,深深的给公孙弘鞠了一躬:“丞相,大汉就拜托给你了。”

    公孙弘气愤,刘彻这叫卸磨杀驴,张鸥再怎么有错,至少当年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张鸥和张汤、宋玉军、董宣旭他们对刘彻是忠心的。

    就这样,因军功表彰出现大面积虚报冒领的现象,主抓军功爵制落实的御史大夫张鸥被罢免,而后下放郡县为官,再后来,他被曾经得罪过的人杀害,全家厄运。

    ~~~~~~~~~~~~~~~~~~~~~~~~~~~~~~~~~~~~~~

    “听说张鸥被免职下放了。”卫青喝着小茶,边批阅军报边说道。

    若瑶在一旁打水,而后搓衣服,因为若瑶自己的衣服一直都是她自己在洗,放下手里的搓衣板吹着徐徐微风道:“哦,比韩安国好。”

    卫青放下手里的毛笔,看着专注的若瑶道:“你怎么一点都不惊讶?”

    “惊讶什么?卸磨杀驴他又不是没干过。”若瑶淡淡的说道。

    卫青神经猛然蹦的紧紧的,左右看了看道:“这话你可不要乱说。”

    若瑶也知道自己说的什么,于是点了点头道:“也只是你我在,我才这样说。”

    “这是对陛下的大不敬。”卫青说完就起身批评:“祸从口出!”

    “是,以后注意。”若瑶继续洗衣服。

    卫青则边走边说道:“可惜了,这么年轻,正是为国效力的好时候。”

    “怎么听着你的话就像张鸥被斩首了似的。”若瑶白了卫青一眼。

    卫青说道:“差不多吧,你要记住,他可是御史大夫,下去没那么轻松。”

    “也是哦,他在任的时候得罪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不会放过他。”若瑶说完就起身抖了抖洗好的衣服:“别说他了,好好想想你自己吧。”

    若瑶的话顿时就让卫青面对了现实,自己现在面临的处境也不是很好,此战封长平侯,离万户侯只差一步之遥,高处不胜寒,揪心啦!

    ~~~~~~~~~~~~~~~~~~~~~~~~~~~~~~~~~~

    “张大人,张大人,好消息,张鸥已经被罢官免职了。”

    正在盐城郡筹措粮草的张汤接到了徐飞从长安带来的重大消息。

    张汤左右看了看,将徐飞扯到一边问道:“廷尉呢?”

    “张秋言没动,陛下暂时没有透露谁来当御史大夫。”徐飞说完就取出腰间的一块布看了看道:“信上没说。”

    张汤思考了一会儿,对刘彻下一步的用心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在他看来,刘彻暂时不会任命御史大夫,会学卫青代行太尉权让廷尉张秋言暂时代行御史大夫权。

    “张大人,小的觉得你还是赶快回长安给陛下请安。”徐飞激动的说道,看来他也算跟对了张汤,想必下一步就正式迈入三公序列。

    张汤也想回去,可左右看了看到处堆码的粮草就郁闷:“公孙弘这个老家伙这么多人不派,非派本官来收粮草,真是该死。”

    “那,那怎么办?”徐飞也知道,朝廷事情说不准。

    张汤心情非常爽的伸了个懒腰道:“没事,陛下短时间内不会任命,你回去,一定要盯紧了,有任何消息立马来报,本官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

    “诺!那,张大人保重身体。”徐飞说完就骑上马飞奔而去。

    看着徐飞飞奔而走的身影,张汤内心忐忑,毕竟最终位置还没落在自己手上。


………………………………

第205章 国库空了

    军功表彰把国库掏空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刘彻对杀敌立功的奖赏可谓极度丰厚,加之之前与匈奴的和亲纳贡以及后来的年年征战。

    由于刘彻登基后的施政方阵就是强汉,汉人要对外立威,所以在工、农、商等方面所下的力度不够,也就是说的政商环境差,抓农业生产的力度不够,再加上筑城、赈灾等等,文景之治留下的丰厚财力几乎就快消耗殆尽。

    御史大夫张鸥被罢免之后刘彻对朝廷官员的任免也缺乏考虑,而是一心想的还是搞大事业,最主要的突发奇想就是想在河南地设立朔方郡和五原郡,这两个名字都是得益于历史,并在河南地筑朔方城以及受降城。

    这可是天大的工程,河南地又称河套地区,蒙恬十万大军把匈奴打跑之后,秦朝修建了部分富有中原特色的建筑,可冒顿攻下河南地后,由于匈奴人已经习惯了草原游牧的生活,所以把秦时修建的大部分建筑城池都捣毁了。

    茫茫大草原,再造两座城,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工程,公孙弘身为丞相深知这又是一个无底洞,再丰盈的国库都支撑不住,于是积极的站住来阻止刘彻。

    “陛下,国库现在所剩的钱物不多了,老臣觉得还在暂缓修建这些大型设施。”公孙弘在早朝上站出来就这件事情进行谏言。

    刘彻听后也在思考:“丞相此言差矣,河南地刚刚收回,如果不加紧造城,加强对河南地的控制,这些胡人很容易造反。”

    公孙弘上前一步道:“陛下,加强对河南地的控制也不是只有筑城一个办法,比如移民,从关内移民一万到河南地进行屯边,这样可以监视这些胡人。”

    “移民!”刘彻顿时就来了兴趣,这倒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于是略显激动道:“对对对,再从关内移民五万到河南地。”

    “啊!”公孙弘惊愕,自己说的是一万,不是五万呀。

    其他大臣听后顿时就笑了,而且还是偷笑的那种,仿佛就在说,看你多嘴。

    “对,光筑城还不行,还要移民,从关内移民五万到河南地进行开垦屯边。”刘彻说完就坐在了龙椅上,而后挥动龙袍:“这件事还要马上进行。”

    在刘彻看来,遏制北疆游牧族最好的办法,就是造城和修长城。

    “陛下,万万不可,现在在建的工程,已经多达十几处受降城、长城、西南夷、苍海郡、陇西移民工程,现在又多出个朔方和无源郡。”公孙弘实在难以想象,这些工程所需花费得在百姓身上收刮多久,百姓的负担得有多重。

    见公孙弘与刘彻扳手劲正欢,堂下久久未发声的大臣们左顾右盼,忽然九卿都尉朱买臣站了出来:“丞相此言差矣,陛下这是久远考虑,筑城利在千秋。”

    公孙弘扭头瞪了朱买臣一眼,MD,上朝都哑口无言,都当哑巴,这个时候居然站出来反对丞相,于是板着脸问道:“朱买臣,那你给钱?”

    朱买臣其实就是想搏一个刘彻的欢心,十足的马屁派,因为刘彻既然这么坚持,但丞相又这么固执,自己站出来替刘彻争取两句,肯定会有个好印象。

    “什么叫我给,你天天都说拿不出钱来,我就想问问,这钱究竟是陛下的还是你公孙弘的?”朱买臣说完就一副神气样子看着公孙弘。

    这话明摆着就是发难嘛,公孙弘有些气愤,看来,平时对你们这些官员太仁慈了,但这毕竟是棘手的问题,于是强颜欢笑道:“天下都是陛下的,钱当然也是。”

    “既然是,这钱怎么用需要你公孙弘来决定吗?”朱买臣句句都不安好心。

    公孙弘气愤道:“老臣只是替陛下分忧,现在年年征战,年年都在搞大工程,国库一日不如一日,老臣只是建议陛下暂缓修城。”

    “丞相的职责就是管着全天下人的吃喝拉撒,国库没有钱,那你是丞相不称职,为陛下捞不到钱,陛下英明要筑城防匈奴,你居然反对,试问你公孙弘是何居心。”朱买臣说完就带着坏意笑道:“难不成,公孙丞相想当辅政大臣?”

    “朱买臣!”公孙弘都快气疯了,这哪里是在谈论筑城和钱的事情嘛,这完全就被扭曲到了政治层面:“就事论事,你别血口喷人。”

    朱买臣对着龙椅上的刘彻鞠躬后继续道:“你既然不想当辅政大臣,那你的意思就是陛下的决策错了?你公孙弘是对的?”

    朱买臣的问话让公孙弘哑口无言,你敢说刘彻错了吗?你敢说自己是对的吗?公孙弘强忍着气愤道:“老臣只是建议陛下暂缓修建,从来没有说停止!”

    “那就对了,陛下的决策没问题,国库现在还能拿出一些钱来,只是越用越少嘛。”朱买臣说完就瞪着公孙弘。

    公孙弘也是老臣,怎么会不知道朱买臣这话又在给自己下套,而这个套肯定就是让自己在满朝文武面前出丑,承认无能,于是淡淡一笑道:“朱买臣,老夫知道你下一步要问什么,老夫给陛下挣不到钱,失职,无能是吧?”

    “呵呵,我朱买臣可没这么说过,这是你丞相自己认的。”说完,朱买臣就面对刘彻拱手道:“陛下,臣要弹劾公孙弘,失职,无能。”

    看着朱买臣把公孙弘驳斥得体无完肤,刘彻居然有一种高兴的感觉,于是笑笑道:“好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丞相赶快去落实吧,河南地不能等呀,朔方郡和五丈原两郡太守的事情,你也给朕拟一个名单出来,朕要好好的思考。”

    “陛下,三思呀。”公孙弘再次请求。

    “公孙弘,你这是要抗旨不尊吗?”朱买臣指着公孙弘的鼻子吼道,因为他发现,刚才对公孙弘的一系列举动刘彻没有异议,这说明什么?说明刘彻允许。

    见一个三公与一个九卿就这样在大殿吵了起来,刘彻摇了摇头,确实该找个人搓搓公孙弘的锐气了,因为公孙弘就像当年的汲黯,老是喜欢反对自己。

    公孙弘瞪着朱买臣说道:“哼,朱买臣,可以呀。”

    朱买臣腰板一直道:“怎么?还想对本官做什么不成?我告诉你,我可不是宗正。”

    “哼!”公孙弘气愤的转身离开。


………………………………

第206章 继续驳斥

    公孙弘反对刘彻这样大规模的搞建设确实是心系天下百姓,如今国库没了多少钱,最终收刮的还是百姓,加重百姓负担,而且之前韩安国收酒、盐等经商为官营的事情也没有落实,导致政商环境极差,他感觉经过调整战略的时候了。

    五天后。

    朝堂继续争吵,这一次,丞相公孙弘可没有给朱买臣任何面子,他就像一个高傲的公鸡反将朱买臣驳斥得体无完肤,报了上一次的仇。

    “陛下,这几年外征内乱,现在还要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这样无疑是加重百姓负担,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公孙弘喋喋不休的谏言。

    刘彻算是服了,公孙弘既然没被朱买臣按下去,居然死心不改继续谏言,于是无奈的说道:“哎,丞相,朕确实是用了点钱,但这些工程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比如,受降城,你如果不建受降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就安置不了。”

    一位大臣也许是跟着丞相混的,站住来谏言:“陛下,可以适当安置一些胡人到关内,筑城的代价确实太大……”

    公孙弘一听让胡人入关,顿时瞪着这名官员就呵斥道:“胡说八道,胡人入关,你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官员被批的一脸懵逼,本来他是站在丞相这边说话的,居然反被丞相批,郁闷的他又委屈得站了回去,一脸的不高兴。

    “胡人,乃蛮人也,需要教化,让他们进关,迟早乱我中原。”公孙弘恶狠狠的说道。

    其实刘彻本来也想呵斥这位官员的,可惜被公孙弘抢先了一步,让刘彻更感动的是,公孙弘对胡人入关的态度居然与自己的想法又是惊人的一样。

    就这样,丞相公孙弘与刘彻的想法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分歧,而且不是一点点的分歧。

    但天子毕竟是天子,公孙弘怎么能去左右天子呢?自古都只有臣妥协的份,于是经过考虑说道:“陛下,老臣建议,暂停修建西南夷、苍海郡以及其他大型工程,既然灭胡是首要,那么就先抓紧修筑朔方城和五丈原。”

    公孙弘这是以退为进,如果全部都依了刘彻,百姓赋税就要增加,社会就会不稳,很容易出事,只有自己先退一步接受两个再暂停其他。

    刘彻还是不肯,他没有说话。

    事情进入到了白热化,既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要给天子留面子,公孙弘只能求助于武将第一排的卫青了,于是向卫青挤了挤眼神。

    自打上一次出现张汤谏言刘彻防止外戚的事情发生后,卫青就开始回避朝堂的任何争论,北巡边防虽然躲了一年的轻松,但回来之后面对朝堂的你挣我斗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不管大小朝会,如果刘彻不问,他不会主动发表一句言论。

    卫青其实对这件事情早有衡量,只是未说,他见公孙弘在给自己使眼色,当然也就知道了其中道理,如果是其他人,卫青肯定不会帮忙,但这是公孙弘,于是卫青站了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觉得丞相所言极是!”

    “哦!”刘彻果然来了兴趣,面子上也不至于那么挂不住:“你说说。”

    卫青看了看在场的文武百官后说道:“陛下,解决北疆边患问题靠修工程是不能彻底解决,秦为了防胡南下,修建了万里长城,可最终的效果还是不明显,还不如留着钱把诸侯王的事情解决了,而后再来专心思边。”

    卫青的话说的很有道理,刘彻听后点了点头,然后又问起一个非常激动的话题:“你,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解决?”刘彻说的解决,就是削番。

    卫青没有考虑好,但公孙弘接过话茬道:“陛下,等一个时机,一个让所有诸侯王都无法拒绝的时机,不然出师无名,毕竟这些诸侯王可都是先帝们亲封的呀。”

    刘彻失望,说了等于没说,他难道不知道要借口要时机吗?然后一锅端。

    “陛下,你看筑城的事?”卫青白了公孙弘一眼,意思提醒他,是不是要把用钱的话题扯开呢。

    公孙弘反应过来,上前道:“对对,陛下,老臣觉得当务之急是把河南地开发出来。”

    刘彻听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两位肱骨之臣都这样建议,于是说道:“好,就这么定了,先把河南地控制好,其余的钱,留着。”

    还其余的钱!公孙弘内心在颤抖,说实话,大汉朝已经经不起任何一战了,如果再征战两三次,国家真就直接穷了,啥也没了。

    ~~~~~~~~~~~~~~~~~~~~~~~~

    “老都老了,不行了就别争,万一争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哼,朱买臣这个匹夫,真是差点没把老夫给气死。”

    走在高高的皇宫廊道内,卫青扶着公孙弘慢慢的向宫外走去。

    公孙弘的身体确实是看着下降,毕竟已经七十岁的人了,加之这样操劳。

    “走?去我府上?”卫青邀请道。

    公孙弘站住脚,紧了紧右手的拐杖,而后看着卫青道:“你先走吧,老夫还得去廷尉府,你说这也真是的,张鸥贬职就尽快找人替补嘛,都空了三个月了。”

    卫青听完之后还是露出感叹之情,内心有事,可他现在也不会随意发表:“张鸥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人,就凭他推动十三个刺史部运转就可以看出,不简单。”

    公孙弘沉思,当时他也帮张鸥争取过,可刘彻是个什么人公孙弘还是知道,没争取过来也只能遗憾:“哎,这样忙下去,老夫迟早忙死。”

    “其实,我也准备,呵呵。”卫青想说他确实想在朝堂发表点什么意见,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本将现在尴尬的局面你又不是不知道,哎!”

    公孙弘开导道:“别想太多,你要像老夫,干好自己想干的事情,如果这也是顾虑那也是顾虑,那就什么事都干不成,更别谈什么强汉了。”

    公孙弘说完就继续往前走了两步回头说道:“但是呢,就你这性格,朝堂之上能不发言最好不发言,能少说,尽量少说,你其实不适合行走朝堂。”

    公孙弘七十多岁了,阅人无数,卫青确实是百年难得的帅才,但刘彻同样也是百年一遇的帝王,这种关系很微妙。


………………………………

第207章 老了老了

    五天之后,公孙弘已经忙得不成人样。

    丞相府忙完之后又去廷尉府,廷尉府忙完又回丞相府。

    也不知道刘彻是故意的还是真把御史大夫位置缺人的事忘了,反正就给公孙弘甩了一句:没事到廷尉府看看他们把相关事情办好了没有。

    就因为刘彻的这句话,公孙弘就像一头末日老黄牛,拉着这辆拍破车。

    这天,

    公孙弘才从廷尉府出来,廷尉张秋言原本就是内侍官,是张鸥一把手把他扶持上来,可张秋言根本不懂律法,所以很多事情把握不准。

    “丞相,走好,要不,要不下官送你回去?”

    在廷尉府外面,张秋言将公孙弘搀扶上马车,见公孙弘不停的咳嗽,于是问道。

    公孙弘撩着帘子挥了挥手表示不用,而后说道:“记住,十三刺史部必须向朝廷报送述职报告,他们工作的好坏,他们可是监督这些地方大员的。”

    “诺,下官马上就去办。”张秋言拱手退下。

    公孙弘坐在马车上颠簸,一路下来,他都是撩开窗帘看着外面,不知道在想什么!

    当马车行至杜家河畔地域的时候,公孙弘忽然叫住了马车,而后从马车上下来。

    “大人,外面风大,回去吧。”护卫感觉有点冷,生怕公孙弘吃不消。

    公孙弘自己盖了盖披风,而后问道:“从这条河往上走是不是就是长平侯府上?”

    公孙弘记忆很好,就因为白天走过这条路,所以感觉就面熟。

    侍卫道:“是,往上左转就是卫将军府上。”

    公孙弘看了看身后的三公大马车,忽然兴致勃勃的说道:“走,去看看。”

    就这样,公孙弘在侍卫的搀扶下就当锻炼身体的来到了长平侯府。

    站在侯府外面,公孙弘满意的笑了笑,而后问侍卫:“你觉得这像不像是长平侯?”

    侍卫上下打量,确实不像:“呵呵,卫将军很低调,平时为人也很和善。”

    堂堂的一等爵位,行三公太尉权,门口仅只有一块金字“长平侯府”可以佐证府内人的身份和气度,在外面真找不出任何能代表长平侯的身份。

    “咚……”

    “咚……”

    “咚……”

    侍卫敲了三声门,开门的是若瑶,她探头探老的一看居然是公孙弘,惊讶的问道:“呀,你呀,你,这么大晚上你……”

    “怎么?不欢迎?”公孙弘可从来不会给若瑶客气,来长平侯府就跟回自家一样,还没等若瑶出门迎接,他就拄着拐杖自己闯进了府内。

    若瑶跟在公孙弘后面本想说什么的,结果公孙弘的步子太快,一步两步,一步两步就来到了堂屋,而后坐下吃起桌上的水果来。

    “你来的不是时候耶。”若瑶等待随行侍卫站到外面去后说道。

    公孙弘边吃边问道:“什么意思?卫青呢?”

    说起卫青,若瑶也郁闷,卫青已经两天没回府上了,于是说道:“和你一样,都是一群工作狂,也不知道是谁在后面嚼舌根,说李息也参与了军功虚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