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副将-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子正是刘欣,今天得到圣恩,刘志回去了,而他要见一个人,就是卫青。

    “请问这是卫将军府上吗?”刘欣问道,而后偏头往里看。

    刘欣不解,他虽然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这确实是卫青的府上,但今天所见这般寒酸,一等爵位,门口连护卫都没有,让她更把握不准,所以有些怀疑。

    “对对对对。”霍去病眼睛都直了,这女子与若瑶差不多般美丽:“快进来吧。”

    就这样,一个带着忐忑的心情带一个进了府内,一个带着忐忑的心情跟着。

    “舅舅,舅舅,舅舅!”霍去病一路小跑,而且边跑边喊。

    喊声很大,惊动了正在处理军务的若瑶,打开门吼道:“你喊什么喊,水加满了?”

    可话还没继续说,若瑶就看见刘欣出现在霍去病身后,于是上前打招呼:“哟,今天什么风把郡主给吹到这里来了,啊?”

    刘欣有些不好意思,恭恭敬敬的行礼:“那日,感谢若姑娘救命之恩。”

    “别!”若瑶可担当不起:“救你们的不是本姑娘,是丞相,你应该去感谢他。”

    刘欣很腼腆:“反正也是姑娘的功劳。”

    “对了,你今天来干什么?”若瑶问道。

    刘欣到处看了看,他在找人:“卫将军在吗?”

    若瑶顿时就猜的八九不离十了,因为他之前就已经猜到,刘欣暗恋卫青。

    “哦!原来你是来找他的呀,郎才女貌。”若瑶调侃道。

    刘欣的脸顿时就红到了耳朵边,低头腼腆的说道:“没事,就是想,见见他。”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何尝又不是呢?

    “战事离结束还早,将军正在布置,有些忙。”若瑶也不想毁坏了这段好事,于是迎接道:“屋里请,等将军忙完。”

    刘欣行礼而后跟随若瑶向堂屋走去。


………………………………

第221章 遗憾终生

    刘欣此行的目的有一点像送货上门的感觉。

    在外面等候一个时辰后,卫青与诸位将军商量完战事就出来了。

    “刘欣见过将军!”刘欣有些腼腆的行礼,还不时抬头瞄眼。

    若瑶对这女人其实很感兴趣,因为刘欣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正好补沈葭的缺:“将军,郡主今天过来呢,就没打算走了。”

    卫青一脸茫然,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战局中缓过神来:“啊?好哇,不走晌午就正好,本将刚好也想找菑川王说道说道公孙丞相的事情。”

    见卫青压根儿就没理解进去,若瑶再次强调:“是这样的……”

    “若姑娘!”刘欣拦住了若瑶,脸上已经羞红了。

    “舅舅,舅舅,我就先回去了,王麒麟到处找我。”霍去病跑着进来道。

    卫青顿时眉头紧锁的训斥:“没大没小,王将军就是王将军。”

    “是。”霍去病端正行礼就转身跑了出去,想必找他有事。

    若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灯泡,于是尴尬的也走了。

    堂屋就剩卫青和刘欣,卫青还在考虑等会儿如何与菑川王说公孙弘回故里的事情,刘欣就已经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将军,用茶!”

    卫青缓过神来:“啊,哦哦,郡主请坐,不知道菑川王何时回国?”

    “父王已经走了,欣儿留了下来。”刘欣始终是那样温文尔雅,与沈葭很像。

    卫青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客气道:“哎,全国的零星战事还不断,很多叛军化整为零抵抗朝廷的围剿,所以刚才让郡主久等了,海涵,哈哈哈,海涵。”

    刘欣行了一礼道:“将军不必客气,欣儿有一志愿不知将军能否答应?”

    “哦?”卫青来了兴趣,放下手里的杯子洗耳恭听。

    刘欣正正的走到卫青面前再次行礼道:“欣儿想常伴将军左右!”

    “啊?”卫青都在怀疑自己耳朵会不会出了问题,这什么情况,半天没反应过来:“这,这呵呵呵,郡主,你说笑了,来来来,坐!”

    卫青将刘欣指引坐下之后就很尴尬的左右看了看,武将就是武将,对这种暗恋之事真的不好说,但卫青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卫青考虑任何问题都会站在政治的层面考虑,先不说卫青有没有心动,单单刘欣的身份就是不允许的,自己是外戚,而刘欣是诸侯王系列,即使这事成了,也绝对是给将来埋下的祸根,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判断的,所以卫青怎么可能答应呢?

    “郡主,说实话,沈葭对本将情深义重,曾许诺此生仅爱她一个女人。”卫青说完就起身开始背他与沈葭的故事,甚至连家里三个儿子被送走的事情都说了。

    而这些,让刘欣真的很惊讶,堂堂的长平侯,一品爵位,依战功完全可以坐吃几辈子,而今为了强汉事业抛家弃子,生活质量过得连一个太守都不如。

    卫青的话很感人,也很刺心,刘欣本来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像刘陵那般金牙利嘴,这一次来找卫青,作为郡主,她已经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

    没想到还是被拒绝了……。

    ~~~~~~~~~~~~~~~~~~~~~~~~~~~~~~~~~~~~~~~~~~

    屋内正在温情热议,可屋外却是焦急万分。

    若瑶在刚才与刘欣的谈话中听到了一个重大的消息,于是下来就开始找李息。

    “李息呢?”若瑶见吴林在门口还没有走,于是问道。

    吴林左右看了看,指着前面的河塘道:“洗马,我先走了,呵呵吴尚荣回来了。”

    “哟,这儿子回来了,就是高兴呀。”若瑶调侃道。

    吴林带着惬意的笑容骑上战马走了。

    “李息,李息。”若瑶飞快从台阶上跑来,他正在河边看着士兵给他洗战马。

    李息捡起石头扔向河里,河里激起的浪花一朵一朵的:“怎么?府内今天来了一个竞争者?哎呀,看你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若瑶淡淡一笑,摇了摇头道:“对,确实是竞争者,不过本姑娘没兴趣,但是,你小子要倒大霉了,懂吗?”

    “倒霉?什么意思?”李息停止了手里的动作。

    若瑶顿时一本正经的问道:“刘欣说你接受了菑川王的国玺和大将军印?”

    “啊,对呀。”李息还若无其事的应答,丝毫没有感觉这其中的不妥。

    若瑶再次问道:“你的依据是什么?”

    “卫将军不是当年都受降了孜然王赵信吗?”李息随口答道。

    果然,武将大多在政治上都是白痴,也难怪历史善终的没有几个,若瑶遗憾的问道:“你知道李广为什么到现在都未封侯吗?”

    李息是卫青一手提拔上来的武将,到处征战,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关于朝堂的这些事。

    听若瑶这么一提醒,李息倒还真的关心起来:“可是,可是……”

    “卫将军从来没有受降过任何人,孜然王当时投降,将军都没有权力做主,而是把孜然王带回长安由陛下做主的。”若瑶记起来了,这件事情李息他们不知道。

    赵信投降的时候,卫青没有做主,但又怕边郡人民强烈反对这件事情,所以秘密由若瑶和吴林将其带回了长安,为此还演变成了以张鸥为杀派和公孙弘为保派的朝廷斗争。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受降可不是李息想的那样,接受就行。

    “那现在怎么办?”李息一脸茫然,一生只顾打仗。

    若瑶淡淡一笑:“什么怎么办?你就不要再等奖赏了,如果不出所料,你还会遇到麻烦。”说完就责怪道:“我就纳闷了,你小子是想吞军功?”

    李息内心有些忐忑,因为不排除这个想法。

    就在这时,若瑶远远的看见刘欣和卫青一同走出了将军府,并在外寒暄。

    若瑶起身跑了过去。

    刘欣一脸失望,眼睛中萌萌的带着泪珠,想必是暗恋卫青太久。

    “感谢郡主能赏识卫青,一路保重。”卫青拱手行礼,而后转身回府。

    看着卫青那决绝的样子,刘欣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就掉落了下来,但还是不失礼仪的行礼:“将军保重,欣儿别过!”

    ……


………………………………

第222章 李家荣耀

    全国的削番大幕才刚刚以战争的形式拉开,刘彻就又着急上火了。

    削番,可不是刀兵相见那么简单,他还涉及很多系统性的东西,而处理这些系统性的问题则需要一个钢铁般的人物。

    公孙弘死前还兼任御史大夫一职,朝中究竟还有谁有如此魄力来处理诸侯国的后续问题就成了刘彻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

    经过几天的寻找,九卿中再无公孙弘这样的人才,而丞相与御史大夫两个职务又不能长期空缺,否则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卫青,你觉得谁来担任丞相合适?”刘彻行走在走廊中,朝廷三大佬,现在就卫青一个人,刘彻能依赖的人当然也只有卫青,所以问道。

    卫青昂首挺胸的走在刘彻身后,他听见了刘彻的问话,但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当初举荐公孙弘得罪了张汤,现在他不想参言,更重要,他也不知道推荐谁。

    “陛下,当前,各诸侯王稍稍老实了一点,但仍然存在很多疑难杂症需要处理,臣觉得丞相人选必须是一个强硬之人。”卫青感觉自己只能这样谏言。

    刘彻站停步伐,转身看着卫青,因为这话又说到点子上了,不能再找以前田汀⒀υ笳庋砼颗康娜宋锢吹必┫啵岚寻俟俣即怼

    刘彻微微一笑转身继续走:“朕也是这样想的,朕决定在武将中选一位。”

    “陛下!”卫青顿时汗毛竖起,刘彻会不会想在虎贲军找一位?如果那样,自己不就真完了吗?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卫青更害怕刘彻说的是自己。

    刘彻边走边思考半响而后转身问道:“你觉得军中谁更合适?”

    卫青拱手应答:“臣不知,臣觉得,文官才能治国……”

    “可是朕需要一名钢铁般的人物,就像公孙弘这样,能镇住百官的人,能改变百官的人,一直以来,在这些文官眼里,强汉似乎都是军人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刘彻对这件事有新的考虑,通俗讲就是,要把软趴趴的文官也练成老虎。

    面对刘彻的抢话,卫青再也没说话,只得先听。

    最终,丞相人选没有定下来,倒把御史大夫确定了下来。

    御史大夫是番系,这人是公孙弘死前向刘彻推荐的,他之前在改革领域担任的角色很特别,就是朝廷与地方大员搬手劲的人,在律法领域主抓了全国十三个刺史部(监察机构)的组建与运作,强力将地方大员收归到朝廷的监控范围,也算是一个铁腕人物。

    三天之后,刘彻忽然召见卫青,谈及了这几天苦思冥想出来的丞相候选人。

    李蔡!

    李蔡是李广的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选李蔡的原因很简单,军功卓著。

    在削番大业中,面对淮南王、江都王、九江王等诸侯王的败退,渤海王举兵北进准备投降匈奴人,结果被南下的李蔡全歼,这就是军功,李蔡也因此获得了乐安侯的爵位。

    选择李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刘彻对李家的照顾。

    李家特别是李广真的是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从情感上也考虑了一点,但更多的还是李蔡是军人世家,而且战功卓著。

    “陛下英明,李将军军功卓著,军人世家,想必能将文官改头换面。”卫青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只要刘彻不是考虑的自己就行。

    刘彻非常高兴,他就感觉自己像一个伯乐:“內侍,传旨李蔡,立即回京。”

    “诺!”內侍应答之后就转身传旨去了。

    丞相李蔡、御史大夫番系,代行太尉事的还是卫青,新的班底再一次组建成功。

    大事初定,但刘彻还有一件事想问卫青,但最终话到嘴边就吞了回去。

    “陛下?”卫青察言观色的问道。

    刘彻忽然一脸笑意的说道:“哈哈哈,没什么。”

    其实刘彻想说的是李息的事情,他擅自接受了菑川王刘志的国玺和大将军印,而且还未在第一时间上呈朝廷,但毕竟李息是卫青的五大副将之一。

    卫青的脑袋转得很快,但再转得快也徒然,猜不透。

    刘彻虽然把话吞了回去,但他确实忍不住这件事,因为满朝大臣们都在议论这件事:“卫青,李息接受了菑川王刘志的国玺和大将军印你可知道?”

    卫青听后额头一凉,腰板微微一弯:“陛下,此事,臣有罪。”

    “朕记得,李广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你觉得该如何处置这件事情?”刘彻是天子,按照规定,诸侯王投降也应得到天子允许,虽然刘彻最终也饶了刘志,但毕竟程序还得遵守,更何况现在这件事在满朝上下都引起了非议。

    卫青默不作声,李息是自己的部下,出现这样的事情自己难辞其咎:“臣有罪,请陛下治罪。”说完,卫青就赶快跪在了地上。

    “你起来吧。”刘彻见卫青都摆出了这样的姿态。

    卫青带着忐忑的心情站了起来,而后拱手道:“削番一战李息有功,臣建议将功折过,不予奖赏,不予封爵位,下放郡县。”

    这是卫青对副将犯错后最严厉的要求,当然,也是根据李广当年擅自接受了梁王投降的大将军印的教训所作出的判断,由此,李广再无回长安。

    “就按你说的办!”刘彻今天很高兴,所以也就没多问什么。

    卫青恭送:“臣遵旨!”

    看着刘彻远去的背影,卫青内心忐忑。

    ~~~~~~~~~~~~~~~~~~~~~~~~~

    右北平军营。

    朝廷的八百里信使紧急来到铁甲军军营。

    面对从长安忽然而来的信使,李广、李敢、李玄等李家世族们都很羡慕。

    李蔡跪地接旨,大家已经大概知道是因为李蔡平定渤海王叛乱的事情,因为按军功爵制,他也将得到爵位,所以也在意料之中。

    “陛下有旨,李蔡,平定渤海王叛乱有功,封安乐侯,着,立即返京。”朝廷內侍官说完就上前搀扶起李蔡:“恭喜将军,贺喜将军!”

    內侍官李蔡认识,以前是景帝身边的红人,李蔡不解?封侯了就要回去:“杨大人,不知陛下召本将进京还有……”

    內侍官看了看一旁好奇的李广、李玄和李敢等人,于是喜笑颜开拱手行礼:“老奴拜见丞相大人。”

    “啊!”众人目瞪口呆。

    ……。


………………………………

第223章 积极争取

    丞相是李蔡,御史大夫是番系,可这一次仍然没有张汤,张汤非常郁闷。

    张府内,一桌好酒好菜,张汤一个人坐在席间喝闷酒,内心不甘,自己这个左中丞究竟还要当多久?自己究竟还要被别人践踏多久?

    一杯酒下肚,在一杯酒。

    忽然,刘细君身穿汉服,一脸笑意的走了过来。

    诸侯国叛乱失败之后,丞相和御史大夫都空缺,这给了张汤莫大的权力空隙,他以保刘细君家眷为由将刘细君哄来伺候自己,暗地里却把他们已经赐罪。

    就连刘细君一心想保住的妹妹及嫂子等家庭女眷也早已被张汤赏赐给了徐飞,有的甚至被卖到妓馆,但这一切刘细君并不知情,毕竟他们都是戴罪之身。

    “张大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刘细君出现在张汤面前。

    美,实在太美,张汤内心的郁闷忽然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想发泄一番,要知道,这可是曾经高高在上的郡主呀,是皇亲国戚,张汤有一种兴奋感。

    “美人儿,哈哈哈!”张汤一把搂住刘细君。

    刘细君没有躲闪,她知道,张汤是她的唯一希望,就这样任凭张汤摆弄。

    半个时辰不到……。

    兴奋完的张汤坐在椅子上回味,一旁的刘细君正在整理衣装。

    刘细君:“张大人,你可不要忘了你说的承诺。”

    张汤定了定神,又一杯酒下肚:“哦,哈哈哈,放心,本官已经知会长安令了,你妹妹还有你嫂子他们会得到好的照顾,只要你以后听话,啊哈哈哈……”

    堂堂郡主沦落到此也确实是够悲惨,干什么不好,非得去干造反。

    而张汤发现徐飞一直站在门口,于是将刘细君知会下去后,把徐飞叫了进来。

    “好看吗?”张汤满口酒气的问道。

    徐飞楞了楞反问道:“看什么?呵呵呵。”

    张汤起身将酒杯放下,而后伸了个懒腰问道:“事情都办好了吗?”

    徐飞前来就是为了这事,于是轻声说道:“万无一失。”

    张汤听后一脸满意。

    ~~~~~~~~~~~~~~~~~~~~~~~~~~~~~~~~~~~~~

    未央宫,

    刘彻正在休闲,内忧外患的平定让他多了一些惬意,也正愁没什么事情干。

    “陛下,左中丞张汤求见。”內侍官禀报。

    刘彻兴致勃勃的看着了看远方道:“宣!”

    张汤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进来之后就跪地磕头道:“陛下,臣要弹劾廷尉张秋言。”

    “哦?”刘彻好奇,他对廷尉张秋言不是很感冒,只知道是张鸥当初举荐的。

    张汤不慌不忙的从旁边一个官员手里接过一堆竹简:“陛下,臣一直没有放弃彻查军功爵虚报冒领的事情,臣发现张秋言也参与了虚报冒领。”

    “什么!”刘彻大怒,猛的站了起来,廷尉都亲自参与腐败,这什么节奏?

    张汤接着说道:“陛下,臣已经查实,一些地方官员也与其一同进行了参与,这是名册,陛下可随时亲自提审。”

    刘彻接过竹简边看嘴巴里边嘟嘟:“张秋言!”

    张秋言确实没有什么重要的功绩,甚至不怎么出名,在刘彻的映像里连面都很少见。

    “张汤。”刘彻说完就重重的将竹简丢在地上:“你来当廷尉。”

    张汤听后内心乐了,果真奏效:“臣遵旨。”

    廷尉和左中丞真是两个级别,廷尉属于九卿序列。

    “这件事情一定要严查,但不能涉及北疆,哪怕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要妄动北疆一草一木。”刘彻此举同样是为了稳住北疆那些已经心理失衡的军民。

    张汤顿时犹如红血冠头拱手应答:“臣遵旨。”

    刘彻下午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在后花园到处转悠,索性也就让张汤陪着。

    可张汤怎么会让与刘彻单独相处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价值呢?当左中丞的时候,见一次刘彻恐怕比登天还难,虽然廷尉有随时进宫的权力,但也不能让这次会面失去价值。

    “陛下,臣听闻了一件事情,李息……”张汤故意提醒,准备让刘彻把这话题扯开。

    刘彻站住脚看着张汤说道:“李息的事情卫青已经处理了。”

    张汤拱手谏言:“陛下,臣觉得一定要严办李息,不能搞什么将功抵罪呀。”

    对于整件事情张汤都知道,毕竟他时刻都关注卫青,卫青的一举一动他都在掌握。

    刘彻此时也矛盾,李息是军人,而且这是卫青拿出来的处理意见。

    “那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刘彻转脸看着张汤问道。

    张汤拱手道:“这是严重的,李息作为卫青的隶属将军,居然将功抵过,那以后是不是有功之臣都要效仿?替天子受降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他李息真敢干?”

    刘彻听后感觉确实像那么回事。

    张汤继续发力:“陛下,这口子绝不能开,而且臣相信,李息不是傻子……。”

    刘彻听出了张汤没说出的话,李息有这胆子?会不会是卫青让干的,而后又保他?

    “陛下,臣还是刚才那句话,这件事是严重的,是不是有功之臣以后都可以效仿?都可以替陛下做主?”张汤说完就跪在了地上:“这是大逆不道呀!”

    刘彻愣住了,半响没回声,他的思想已经进入到张汤的思维,也许是一开始就缺乏考虑,把这件事看得这么简单。

    刘彻没有说话,张汤其实也揣摩到了刘彻的意思,他这是在为难,毕竟答应了卫青,这个时候再反悔,天子威严何在?

    “陛下,李息不懂规矩,不可重用。”张汤直接就谏言:“臣建议下放。”

    其实刘彻外表看不出什么动静,内心已经被张汤的鬼火点燃,他确实在气愤,恨不得把李息大卸八块,居然敢替天子受降。

    刘彻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而后抖了抖袖子边走边说道:“让他到汉羌边境修长城去吧。”说完,刘彻行如风的快速离开了。

    张汤叩拜:“臣遵旨!”

    ~~~~~~~~~~~~~~~~~~~~~~~~~

    五天后,李息带着郁闷,带着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的大行令就离职了,被贬到汉羌边境修筑长城屯边去了,走时,卫青对李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

第224章 天下大事

    大汉内部完成了诸侯国的削番,一举解除了内部隐患,朝廷最高层也重新洗牌。

    而匈奴同样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情。

    河南地是匈奴发动对汉战争的桥头堡,而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