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布衣猎国-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延锡对商队运营、贸易等还是非常熟悉,要比刘峰、宇文嘉佑两人熟悉多,经过宇文嘉佑一引导,便打开了话匣子,兴奋的说道:“南方水路运输便利,临安一带,可以购进蜀地锦缎,荆楚、淮地的茶叶粮食等也可通过海运来完成,如此一来,我们的运粮商队,压力便也小些。”
“而且,海运时间短,运量大,我们匠作营中的产品,可以大量的贩卖给临安一带的乡民!从临安贩买进的商品,再经陆路销到龙城、保州等地!这其中的利润不菲啊!”
刘峰目光闪动,沉声说道:“如此便好,着冀州辎重营方下手中工程,全力修缮狮城港口,打通出海通道,叔父也前往狮城,把两支船队,统一安排,尽量可以及早的出船南下!”
刘延锡拱手领命!
刘峰又一思索,接着道:“如此一来,禹城到不便再扩大各作坊,宇文郡守,你也前往狮城坐镇,我与你各作坊优良工匠数十名,在狮城一地重建盐作营、皮作营等作坊,且在狮城招募船工、船匠,建立船坞,建造海船,此事不得有误!”
宇文嘉佑闻言,肃手领命!
'小说网,!'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狼营
雷厉风行是范阳府从上至下的行事风格,于商讨好的第二日,刘峰便与宇文嘉佑北返狮城东的渤海湾。
渤海湾的高城港,建立多年,虽因战乱已有些破败,但还是有些基础设施,且是天然的避风港湾,再加之沿海一处有诸多盐场,也是狮城的一处重地。
狮城以及高城港的几支船队,也已被宇文嘉佑麾下的军士所控制住了,全部停泊在港口,刘峰之所以亲自来视察一番,一是想切实的了解当下的航海技术,再则也想动动金手指,出些金点子,好让自己的船队不仅仅是商务运输的船队。
八百里的奔波,刘峰等人也煞是辛苦,迎着风雪,便到了高城港。
刚刚经过整顿的船队、船员早早的在港口上列队欢迎刘峰的到来,他们这些船员,大多都是靠海的渔民、盐户,在乌力吉等契丹贵族被剿灭后,也只好再归属新建起的范阳府,不过刘峰对待这些穷苦的乡民,很是上心,到让这些船员,心愿诚服的为他卖命。
策马到了高城港口上,看着这些穿着单薄的衣袍的船员,刘峰心中一阵酸楚,他治下的乡民,要想过上温饱不愁的日子,他还是要再努力些年的。
站在港口上,看着海风吹过海面,波浪涌来,也带来一股冰冷腥咸的味道。港口里停泊着十多艘大小不一的海船,都略显陈旧。
看到刘峰一脸失望的表情,身后的宇文嘉佑缓声释疑道:“这些海船都是南唐抑或静海军处建造的,虽然看着笨重,但在海上航行,却是很安全。
刘峰仔细的观察港口里停泊的海船,有几首稍些大些的船,船长十多米左右,船宽约有米,船上有一根桅杆。
宇文嘉佑为刘峰介绍到这是八百料海船,刘峰仔细核算一下,也就如同后世几十吨排水量的货船,刘峰也在船上看到了有拍杆等防守攻击的武器。
船上共有十几个船员,舵手、撩手、水手等等行船必要的人手,再加之有一伍的军士,这便是一艘船的全部人员,刘峰很难想象这样的一艘战船,如何能发挥它的威力呢?
在宇文嘉佑的介绍中,刘峰才明了,这个时代南唐、静海的上千料的大船,比比皆是,在南唐的临安港口、静海的闵州港口甚至有近万料的海船。随之北方战乱久久未能平息,大批人才、乡民南下,造成了整个文化、技术的南移,那片蛮荒之地,也逐渐的被开发出来。
虽然刘峰不是很了解海船,但他认真求教的态度,让宇文嘉佑不敢怠慢,仔细的讲解了,海船的规格、种类、作用等等。
刘峰不是的提出些,当下海船方面未曾有过的方面,列如制作海图、航海的知识、船员的营养,软硬船帆的结合、船型的变革等等。迎着海风,宇文嘉佑和刘峰在高城的港口处,一一的讨论着,范阳府的海船的发展方向,宇文嘉佑慢慢的放下了他高士的架子,愈发的觉得刘峰深不可测。
到是刘峰在宇文嘉佑的激发下,对自己的水军建立,有了一些想法,他知道仅仅建立起一支海船商务的运输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强力的海上作战的军队,才能保证这一切的利益,况且拥有这样的一支船队,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绝对的促进作用。
所以刘峰便与宇文嘉佑驻足在高城港,招来经验丰富的船工、船匠一起商讨着未来的范阳府船队。这些船工经过几日和刘峰的接触,发现他们这个少年军使,倒并不可怕,虽然在航海上并未有太多经验,但是眼光深远独到,却是他们这些人远远达不到的。
刘峰也慢慢的放下了架子,与众人火热的讨论中,见到老船工放开了心怀,他笑着道:“老李,想不想率着这样的一支船队,纵横大洋之上?”
只见堂下一人,满脸怪肉横生,腮边长短淡黄须,正是刘峰等人招募来的新船工李七,他是从辽东逃来的船工,见到范阳府招募船工,便来应征了,而明眼人一看,便知李七是一个又故事的人,即生的怪模样,却也是有本事之人,也巧在刘峰接纳了他,且他们也相谈甚恰。
李七端起桌前的酒,一饮而尽,爽快道:“如何不愿意,能纵横这大洋之上,正是洒家毕生之心愿啊!”
刘峰目光熠熠的看着他,肯定道:“老李且放下心来,五年!五年之内,某定然让你率一支强大的船队,纵横大洋之上!”
说着,刘峰举杯相邀,与众人一饮而尽!
在座众人不会怀疑刘峰所言,这几日对于刘峰的能力,众人无不惊为天人,对于航海的规划、海船的建造、战船的武器研制、水军的训练、等等众人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见到众人慷慨激昂的说着今后的水军,将会如何的骁勇。
刘峰、宇文嘉佑、李七等人还是十分冷静的,没有管堂下的众人如何的欢呼,宇文嘉佑缓声说道:“要建立水军,辽东水军、临安水军、闵州水军都不是易与之辈,李校尉任重道远啊!”
李七已被刘峰任命为范阳府海狼营校尉,负责编练水军,及保护商队运输,这也是刘峰麾下升职最快的一个校尉了,作为一个刚刚投奔来的军士,就被委以如此重任,宇文嘉佑话里却也有些敲打之意。
李七却像未听懂一般,实诚的说道:“确实如此,海上有着辽东、临安、闵州三大船队,我范阳府和淮南海州一般,虽紧靠海岸,但是却无发展水军之天然便利。”
刘峰不言语,饶有兴致的看着宇文嘉佑与李七的争论。
宇文嘉佑见李七不接招,又道:“我范阳府水军的兴起,必定会引起三大水军的重视,他们或许会在海上联合打压我范阳府水军,不知李校尉可有化解之策!?”
李七摇头,不屑道:“就目前来说,两年内我的海狼营还不可能造成对他们的威胁,想来除却辽东水军,其他两路水军还是不会针对我范阳府的,而待两年之后,诚如将军所言的战船、弩炮、火炮等配置齐全,某又何惧他人?”
刘峰笑道:“还是二位考虑的周全!”接着又正声向二人道:“海狼营的训练要抓紧些,先着手训出一都之人,随船南下,时间不等人,二位要携手同力,尽快办好才是!”
二人见刘峰发话,也不再争论,出列拱手领命。
'小说网,!'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海狼营(二)
清晨,高城的港口也已变的极其忙碌,港中船帆林立,口号阵阵,高城的港口,迎来了新的一天。
刘峰看着他的高城港,和正在训练的海狼营,营中军士大多为沿海一带渔民、盐户及李七所选拔的军中军士,而在离港口船舶停靠处不远,也在大兴土木,建造这船坞和营地。
刚刚成立的海狼营,便被李七给操练了起来,刘峰也没有在海浪营筹备完毕后便离去,趁着年前,诸多事务也已都安排妥当,他也参与了海狼营的建设、训练中来,到让麾下的众人,也愈发的重视起海狼营来。
巳时,刘峰便也到了船上,李七虽是海狼营的校尉,却也只是光杆司令一个,麾下的中层的军官,还没有安排,大多的事情,都要他一力处理,幸得有刘峰制定大概的训练操典,而且在其他事务上,有着宇文嘉佑帮着打理,所以刚刚成立的海狼营,千余人手,数十船舶,却丝毫不乱。
看到刘峰的到来,训练却依旧没有停下,仍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李七挥舞着令旗,操练着麾下的军士。
对于水军来说,首重的便是水性,只有熟悉水性,才会惧怕大海,幸好这些军士中,大多熟悉水性,到是不必要再冬日下海,可李七却反其道而行,每日都要让军士们在冰冷的海水中,游上一圈。可想而知,这些军士的怨言是有多大。
但李七有着刘峰给撑腰,仍是我行我素,到也没引起什么不快,而李七也同营中军士一般,每日下海游上一圈,不过刘峰到是能理解他的想法,冬泳对于军士的意志锻炼,而水军作战于茫茫大洋之上,有时意志对战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刘峰也就不阻止李七这样训练军士了。
这些军士,虽是沿海渔民、盐户等,水性颇好,也懂得操船,但刘峰与李七都明白,他们离真正的水军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刘峰对于他们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这也是刘峰留在高城港,这么久的原因,他对于水军的训练,和之前军士的训练一般,在第一批教官和训练模式的制定上,一定亲力亲为,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训练模式。
虽说水军的规模小,但刘峰知道水军的专业性要比当下陆军的专业性强了很多,于是针对水军的专业,编制出《海浪营作战条令条例》、《水手操典》、《水陆手操典》、《航海基本知识》等等。
在刘峰的严格要求下,这些水军进入了痛苦并快乐的模式中,水军的饮食上,很是丰富,就连李七都讶异军中的饮食,海狼营的餐食中,鸡、鱼、肉顿顿不缺。
但在训练方面,在船只上,他们要适应剧烈的颠簸、摇晃等等,而且要在颠簸的船只上,如履平地的行走;在船下,他们要训练攀登、格斗、跳帮、潜水、水下格斗等等方面。
刘峰相信只要能按照计划,第一批的水军顺利的训练完成,他的水军才算是有了种子,也有了一定的作战能力。而在训练中,刘峰也发现,李七不是一般的水军军官,他对于刘峰制定的训练操典,领悟极快,而且还能从中提出极为中肯的意见,这也让刘峰越发的对他感兴趣,不过他也知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理,对于李七隐藏身份之意,并没有太多追究。
李七到是对刘峰编写的《航海基本知识》愈发的痴迷,在这本书中,刘峰绞尽脑汁的把前世对航海有用的地理、技术等都写了出来,虽然这个时代的航行,已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刘峰的《航海基本知识》中所介绍的关于海上时间、坐标、航向、方位、比例尺海图勾画、航速等等做了大体的概括介绍。
对于海上的洋流、信风、季风、及船员的营养等等,刘峰在书中都大体的做了介绍,不过却都是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
刘峰也意识到,要想大力的发展海上航行,便离不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又离不了科学理论的支撑,必须要对数学、天文、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方面进行,全力的系统的开发,才能在技术上完全的碾压当代的人。
刘峰自此也打定了主意,回到禹城,便着手准备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学院,请学者、读书人来禹城,参与这些学识的研究。
而刘峰在高城参与训练半月之久后,也临近新年,他这个堂堂范阳节度使,也要回到禹城,与民同欢一次。
随着海狼营的成立,虽然在成立初期,五艘海船已经南下,随着这一趟的商贸,会缓解一下当前的经济状况,但刘峰知道海狼营却更比其他营头的开销要大,随着海狼营日益的趋于完善,范阳府的经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好在刘峰也有了另外的想法,高城港随着刘峰的海狼营到来,也变得热闹了起来,刘峰便打起了兴建海港做商贸的主意,他知道一个交通商贸口岸,倘若要是开发了出来,对于经济上具有极大的调动力量。
对于高城港的建立,刘峰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他在高城港考察了多日,高城港虽在渤海湾,但却不如青州、登州、海州、临安、闵州等地,有着极佳的便利条件,能成为极大的港口,这便需要刘峰进行建设整顿。
好在他的水泥也已研发出来,虽相较于于后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对于当下的水下工程来说已有开创性的意义。
且高城的位置却是其他的港口所不具备的,高城港的位置极为巧妙,它的建立不仅能让范阳府三郡的资源、产品得以流通起来,也让龙城、保州、甚至西京大同府等地也能利用上。
虽然北地还有辽东水军的港口,但相较于契丹人,同为汉人的范阳府还是更能被南唐、静海的商人所接受,再加上刘峰自己对于港口的规划及税收制度,想来高城港会成为北地新兴起的一个城市。
酉时,高城港中慢慢平息了下来,船只也都停靠在岸边,海鸟也都归巢了,不在汹涌的海面,显得那么平静,没有人能知道数年后的高城港会演变成如何的样子!这一切都在刘峰的规划中、期盼中。
'小说网,!'
………………………………
第一百二十章 范阳学院
冬日的雪便如六月的雨一般,毫无征兆的铺天盖地地落下来,将大地冻得颤抖,刺骨的寒风在耳畔狂笑,范阳府的乡民们缩着脖子,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嘴里不住地埋怨老天爷的“冷酷无情”,也在感谢着有如此的军使,让他们一冬日,不再受饿受冻。
时间飞逝,也已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天空中,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而忙碌的刘峰却也无法欣赏这一份美景,他在感慨着“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范阳使君府中,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新修建的使君府虽只是在原来刘府的基础上扩建了一番,但是随着刘峰位高权重,刘府中也愈发的将就起了规矩,刘峰母亲白娜仁也亲自张罗着新年的一切。
禹城也再一次的迎来欢庆,作为府治,又作为通接南北的要地,禹城的人口、规模等等要比去年翻了几番,整个禹城约有十五万人口,要赶上之前整个磁州南的人口总和了,而在这里客栈、妓院、酒馆、瓷行、车行、商行、等等应有尽有,早已不在是那个万人的城镇。
随着邓俊良等重臣能力对禹城不遗余力的治理,禹城不仅治安好,而且有着很多的务工机会,所以越来愈多的乡民,闻名而来,在这里聚集,寻找着生存的机会,也寻找着崛起的机会。
禹城南门,依旧有秩序的拥挤着,既有商人,也有附近乡民,却也有来往的难民,他们借着小年天的节日,来值班年货抑或寻找生路,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便是每日前去城门处,观看范阳府最新的布告。
在范阳府观察使邓俊良负责的民政厅中,凡是关于民政措施的政令,便都在此处公示于众,列如招兵、招工、调整税率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公布出来,而凡是定下数年不更改之政令,便刻于石上,叫众人得知。
然最近的一份布告却又让禹城刘峰之名,名扬天下,也让禹城再一度火爆了起来,这便是关于建立范阳府学院的公告,关于范阳府学院的建立,引起了南来北往的商人热议,也引起了北地所有读书人的关心。
范阳学院,共设士、农、工、商、军六大院,在学仕学院中却又分为文学、法学、仕学,在悯农学院中又分为天学、地学、物学;在工业学院,分为数学、力学、热学;商贸学院中分为经学、金学、算学;而军事学院中分为略学、术学、兵学。
除却学院的设立,范阳府还在广招师生,第一批招收的学生可达千余人,倘若可以成立起来,便是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学院。
除却在读书人中引起了较大的波澜,到是在禹城当地,却未引起什么轰动,之前禹城学堂的建立,刘峰便有意无意的在其他学识上教导学生,而禹城的工匠、农民、商人、司吏、军士、地位却在刘峰制定的规定下,并无太大差距。
范阳学院对于招收的学子,除却品行良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便在其他方面无甚要求,没有户籍的限制,没有高昂的学金,不分男女、不论民族、不计出生,一律一视同仁。而对于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少年,学院也会接收。
刘峰的大胆妄为,不顾一切的开设学院,终于引起了北地学者的愤慨,在“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后,便再也没有谁,会把士、农、工、商、军放在了同一个位置,刘峰如此破天荒的建立学院,更像是向天下的读书人挑战。
而对于同为读书人的郭崇韬、邓俊良等人的质问中,刘峰如此解说,所谓学院,便是教授学问、研究学问之处,而世界之大,人之渺小,虽穷其一生,也未能探索其中一二;再则,世事皆学问,除却礼、乐、射、御、书、书六艺,其他也是我等未知,世人未知,皆要去探索。
众人略带些迷茫,却也无从反驳,不过对于刘峰如此大力办学,在心中还是支持的,郭崇韬、邓俊良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们知道只要从这座学院中,学习出来的学子,便能为范阳府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士子的叫嚣中,商人却也大力的支持这范阳学院,在这个时代虽是战乱频发,但是商业贸易还是比较发达的,不过商人的地位,却不尽人意,南唐、后汉、荆楚等地都是实行重农抑商之策,虽是商贸较为发达,但在世人眼中,商人似乎永远要比书香世家,略低一筹。
刘峰也在范阳学院的公告中,明确了范阳府学制为四年,而在结业的学子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子在范阳府就任。而在军中及范阳府政厅中,刘峰也传达了,会在现任司吏、军官中,抽调一定人数,却范阳学院教课、就学。
除确如此,刘峰也鼓励治下乡民、商户、士家建立学堂,而凡是投资建立学堂,规模为百人者,均能享受一定的赋税免除,及范阳府的礼待。
在当人们纷纷议论着范阳学院时,范阳学院的报名处也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少年,不过报名的学生却也还是泾渭分明,士子们都聚在一起,选择仕学院,而其他的学院,也都是前来报名的少年根据自己的出生,去选择的较多,军事学院,却大多是战乱中存活下的孤儿,而军家子弟。
轰轰烈烈的学子在报名,而学院也在设计中,学院的成立将会在年后进行,而刘峰对学院的重视,却是要比烧作营,更要强上几分。
不过刘峰早已想好了五大学院的院训,仕学院“经国纬政,法治天下”、悯农院“参天尽物,博学慎思”、工业院“砺器悟道”、商贸院“经世济民,福泽万邦”、军事院“刚毅坚卓,忠信笃敬”。
热闹中的禹城终于迎来了新的一年,汉元二十八年。
'小说网,!'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跃进计划
二月初的气温却还是很低,凛冽的北风依旧在刮着,但沉浸在新年欢愉中的禹城,却忽略了这份寒冷,在雪地里,庆祝着来之不易的新年,也在期盼着今后的新年能如同今年一般。
刘峰与众部下,庆祝了一个日夜后,便又迅速的回归到了工作中,在正月间,刘峰便召集了府下众位将军、司吏,在议事厅中商议政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峰愈发的对当下的环境有所掌握,据他与邓俊良、郭崇韬等人仔细的分析后,发现今年乃是范阳府大肆发展的阶段,河东军郭威还在与河西三镇对峙,契丹也因内乱,再无军力南下,而南唐素来没有征伐友邻的习惯,所以就目前而言,刘峰的范阳府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
这便需要刘峰好好的规划一番,争取也做出一个类似建国初的“五年计划”,所以刘峰令治下的司吏对于自家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摸底统计。
议事厅中,能坐在这里的都是范阳府的人物,不过这时都正襟危坐的,听着邓俊良向他们述说着,当前范阳府的具体状况。
“据统计,整个范阳府,共有二十六万三千六百户之多,即一百二十万乡民!”邓俊朗声道,“嗯?怎会有如此之多乡民?”不待众人疑问时,刘峰便有所不解的问道,邓俊良微笑的向刘峰也向众人释疑道:“回禀将军,经过整顿后,各处隐藏的人口,被大量的挖掘了出来,再加之各地乡民前来投奔,只禹城一地,人口便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