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之正道-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鹏程虽然没来几天,看程思远为人正派,心忧万民,特别是每当谈到群众冷暖的时候,程思远都是满怀深情,所以内心里很敬重,又看程思远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自己的观点,也敞开胸怀,和程思远交起心来。

    两个人谈了很久,直到日落西方。

    程思远感怀着,要不是自己去努力,哪能请来个敦厚朴实,踏实认干的县长啊。

    程思远站在窗前,欣赏着落日余晖,目光落到拔地而起的交易城上,心中隐隐地又痛了一下。

    此后,每当程思远无事的时候,站在窗前,眺望着中俄商贸交易城挺拔的身姿时,心中都像被割了一刀。

    注:我写的仙侠类《太极》,目前在亚洲好书榜排名第四,可以去新浪微博找风云独揽,点击作品《太极》即可阅读,别忘记点赞和打榜啊,谢谢了
………………………………

第八十九章 后记

    还没到年末,中俄商贸交易城竣工落成,客商入住,成为北国边陲的耀眼明珠,全国各地的人们云集于此,为县域经济发展掀开了崭新的辉煌篇章。

    一年后,程思远以正处级的级别调任市委秘书长,没进市委常委行列,据秦晓川信誓旦旦的保证说,时间不会太久。杜鹏程接任县委书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信心百倍地带着全县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张鸿飞和李思涵终成正果,圆满完婚,婚后的生活很幸福。两年后,杜晓辉生下个儿子,取名叫文章,文淮山主要任务就是在家带孩子,杜晓辉每天却风雨不误地上着班。

    白一鸣死后,李思涵在王定邦的协助下,把松江实业经营得红红火火,近期还要打算上市。

    程思远夫妇去了趟深圳,见到了白一鸣的父母,并把他们接回家乡,要给他们养老送终。

    好了,我累了,咱们改天再聊。
………………………………

《太极》第一章 天地初开

    第一部 问道

    第一章天地初开

    太古元年,太元殿前,清风习习,仙乐飘飘,道众肃立。

    道祖创始元灵端坐在灵台宝座之上,为众弟子诵道弘法,突觉心头一动,便遣散道众,只留下鸿钧混鲲女娲陆压四道君及各自的门下徒子徒孙。

    创始元灵为宇宙诞生之初,灵窍初开,渐具神智,经过数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便成为万物始祖,道家之源,称“创始元灵”,收门徒四人。

    老大鸿钧老祖,修“玄清气”。门下收三徒,首徒道德天尊,后世人称太上老君;次徒元始天尊,又称盘古大帝;三徒灵宝天尊,后创截教,人称通天教主。

    老二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两人携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大弟子接引道人,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祖。后释迦牟尼如来创立了佛教,掌管小乘佛教,接引道人掌管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称为释迦摩尼如来的“接引导师”,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来。后唐僧西天取经所取得三藏真经,便是接引道人赐给如来佛祖的。二弟子准提道人,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冥顽石猴横空出世,得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老三女娲娘娘,修“玄空气”。这女娲虽是人面蛇身,但自喜多端变化,一日七十化变模样,生性孤僻,不多说话,但其胸怀广大,素有悲天悯人之抱负。在其师侄元始天尊化身盘古,一斧头凿出一个天地后,女娲娘娘受道祖创始元灵在宇宙造化苍生万物之意,仿照师弟陆压道君的样貌,捏了无数阴阳泥人,造化众生。后来人们感女娲造人之功德,尊其为女娲娘娘,被诸圣尊为“万灵之宗”“大地之母”。

    老四陆压道君,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这位小师弟为创始元灵的关门弟子,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但最受道祖的宠爱,从不强加约束。

    道众曾听说道祖还有一徒,名为杨眉大仙,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力,掌控空间法则,但创始元灵从未提起,弟子们也不敢多问,只当做一异数。

    弟子们躬身肃立,道祖朗声说道:“宇宙之中,有一灵界,尚属混沌,天地未开,既为世间灵界,便唤作世界罢了。今遣众徒前去开天辟地,造化众生,弘扬道法,再生极乐之地。”

    众弟子拱手称颂。

    “鸿钧,我赐你《道经》三十七章,在世界创立道教,历世间疾苦,传道授业,教化众生。”创始元灵接着讲道。

    鸿钧屈身上前领道旨,接经卷,然后退步立定。

    此刻,道祖双目如炬,笑颜看着鸿钧老祖的弟子元始天尊,又说道:“前日,我已派徒孙元始天尊抵达灵界,并命他分身化为巨人,名曰盘古,立在灵界当中,现授你一柄乾坤斧,此去可劈开混沌,天升地沉,造朗朗世界。”

    元始天尊突觉手中一沉,竟多了把斧头,赶忙颔首领命。

    “混鲲,”听到创始元灵喊声,混鲲祖师赶紧趋步往前,道祖命道,“我赐你《德经》四十四章,你可让弟子创立西方教,辟建西方极乐幻境,导众生向善,渡世间劫难,纳生灵魂魄,不可有违。”

    混鲲祖师手捧经卷,领旨拜谢。

    女娲未等道祖呼唤,便移躯向前,俯身候训。

    只听创始元灵言道:“女娲,我送你五彩灵石,你可取陆压的样貌,捏造成阴阳众生,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善恶之念,姑且用一笔善为撇,一笔恶为捺,作为众生之名,就叫做人吧,并受天道人间道修罗道三善道和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三恶道六道轮回之苦,你主管人教,权作人类始祖。”

    言罢,便凌空写出了想象中的“人”字型。

    “道尊,为何人的撇要比捺多出一截?”陆压道君听闻创始元灵言万物皆有善恶,但不明为何善要比恶多了一些,也不顾道祖是否还有说辞,便好奇地问道。

    创始元灵微微一笑,怜爱地用目光沐浴着眼前的这位爱徒,缓缓言道:“人之初,就让他性本善吧。”

    陆压道君低头揣摩着师父的点拨,再没多言。

    道祖闭目沉思了一会,又叹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但随机缘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魔。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道魔相克相生,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此中奥妙,需汝等自悟。”

    道祖看鸿钧凝神思悟,久而不语,又言道:“鸿钧率道众前去灵界,旨在弘扬道法,但阴阳相伴相随,换言之,道与魔也会纠缠不休,相互牵制,百万年后,你们开辟的世界,天地正道趋于峰巅,邪魔巫灵也必将相应相随,天地自有定数,那时必有一场浩劫,在所难免,并轮回往复,无尽无休,你们务必要斩妖除魔,寻找永恒的化解之法,还世界一片祥和清净。”

    “魔从何处而来?”陆压道君又禁不住问道。

    道祖面色凝重,抬首望着远方的祥云,言道:“魔由心生。”

    说罢,便合上天目,默念道法。

    陆压道君等了许久,竟没自己什么事,心中不免生出急躁来,在灵台前走来走去,不时地抬眼看着道祖,企盼着创始元灵再开尊口。

    没想到道祖仍旧是一言不发,陆压道君竟耐不住性子,跑上灵台宝座前,扯着创始元灵的衣袖,轻声问道:“道尊,先别睡,还没给我分派道命呢。”

    道祖听罢,微微睁开双目,并没因爱徒的胡闹而气恼,而是和声说道:“这便是心魔。”

    “我听话,我听话,只求道尊别扔下我。”陆压道君忙不迭地从灵台上滚爬下来,恭恭敬敬地站在座前,满眼地期待。

    “陆压,你本生于离火,”只听道祖说道,“天性就无拘无束,在本座身边尚可安分,若把你派去人间灵界,唯恐无谁能约束住啊。”

    “道尊,求求你了,我会听师兄们的话,我想去,我想去嘛。”陆压道君急切地央求道。

    鸿钧低头思谋了片刻,也替师弟陆压求着情说:“道尊,就让陆压师弟出去游历一番吧,由我管束着,不会出现差池,请道尊放心。”

    创始元灵这才舒了一口气,说道:“好吧,就依你了,但是陆压的精火太旺,你们所去的世界难以承受他的烧灼,还是让陆压藏身于女娲的五彩石中,修身敛性,百万年之后,再现身于世,届时必定会由着他的性子闹将个翻天覆地,但终成正果。”

    说话间,陆压道君化为一道五彩霞光,飞入女娲手中的五彩石里。

    道祖眼眸慈爱,望着座下的弟子们,又嘱咐道:“浩劫来临之前,人间道圣降生,所谓上善若水,就叫他水墨涵吧。道圣出世,魔君相行,一道一魔,即是一阴一阳,一正一邪,一黑一白,均与太极相关。此外,还有一神秘人,会在危难之际出现,帮你们度过此劫。罢了,即刻就动身吧。”

    鸿钧等道众知是天机,再没多问。

    创始元灵抬起莲花手,捻指一送,弟子们便腾云而起,飞入天际。

    众道飞了七七四十九天,才落入世间灵界之中,果真是一团混沌,其中依稀可见一个硕大无比的龙首蛇身之物立在中央。

    鸿钧老祖回头示意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朝着那团混沌高声问道:“盘古可在?”

    “在。”混沌中传出来浑厚的声音。

    元始天尊挥手将乾坤斧丢了进去,并说道:“接斧,开天辟地。”

    只见乾坤斧到了盘古手中,越变越长,越变越大,盘古使出浑身的气力,举起巨斧,横扫千军如卷席,天地瞬间裂开,清气上升为天,浊物下沉为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长长地透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

    元始天尊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说,天若不高高地升起,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只能牺牲自己的化身,才能创造出天地分明的世界。

    想着,就命令盘古手撑天,脚蹬地,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推向高空。盘古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着,他的身子不停地在长高,长一丈,天地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天终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盘古这才倒地而亡。

    盘古的头变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

    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日夜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光光的月亮,给大地照明。他睁眼时,月儿是圆的,眨眼时,就又成了月牙儿。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蓝天,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鱼虫。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世界。

    鸿钧老祖把东山命名为紫霄峰,兴建紫霄宫,作为道家的居所。

    混鲲祖师谨遵师命,前往西山,与众弟子营建西方极乐幻境,准备接纳人类死后的魂灵。

    而女娲独自去了南山,动手建设南诏国,用五彩石捏成人型,用嘴一吹,人类从此繁衍生息。

    道众把世界的中山留给了人类,而北山天寒地冻,荒无人烟,终日被黑云笼罩着,竟成了魔界的聚集之地。
………………………………

第二章 道圣出世

    须臾百万年,昆仑峰顶,紫云成阁,碧霞为城,仙雾缭绕,鹤舞当空。

    当年,元始天尊受师父鸿钧老祖之命,离开紫霄宫,前往昆仑山建成玉虚宫,开设人间布道之所,广传道法。

    元始天尊临风而立,面沉如水,遥望着东南方足有两个时辰。

    弟子太乙真人见师父默然,他也只好无语,恭立在元始天尊的身后。

    那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第五位弟子,昆仑十二金仙之一,平生只收一徒哪吒,以莲花为哪吒重塑肉身,传授哪吒三头八臂,并传授给他乾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火尖枪金砖风火轮阴阳剑等许多厉害的法宝。

    暮色降临,群山泼墨,东南方祥云升起,红蓝交替,翻滚不息。

    见手中的雪拂尘微微而动,元始天尊举手捻指推算,神色竟有些慌张,嘴里惊叹道:“怎么会这样?”

    雪拂尘随之落地。

    太乙真人自从拜入师父元始天尊的门下,从未见到过师父手足无措,心想,何事惹得师父失了常态?并不敢多问,刚想屈身拾起师父掉落的雪拂尘,却被元始天尊给制止了。

    雪拂尘是太古至清至纯之圣物,为十大神器之首,容不得他人染指半毫。那还是道祖创始元灵未出道之前,每转一世,便留下亲母的一根白发,经数世之修,才凝结而成雪拂尘,取恩深义重之意。之后,道祖将雪拂尘传给了大弟子鸿钧老祖,命他教化万物生灵,以孝为本。

    世界初成,鸿钧老祖离开紫霄宫,回到了天外的太元殿,陪伴在道祖左右,处理日常事务。临走之时,才将雪拂尘交到了元始天尊之手,命他谨遵道祖创始元灵之训,教化万方。

    昨日鸿钧老祖飞羽传书给元始天尊,寥寥几言,却称得上是惊心动魄。

    飞羽传书乃是道家传递消息之独门技艺,取一叶仙鹤掉落之羽,将所念之事注入羽中,然后施法推送,这片羽毛就像长了翅膀,日夜兼程,飞入对方手中,只要睁开天目,就可见羽中之信。

    元始天尊心情沉重,自有缘由。师兄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称道家三清尊神,师父鸿钧老祖走后,太上老君常驻天庭兜率宫,辅佐玉帝。

    玉帝道号昊天,原为鸿钧道祖坐下一童子,巫妖大战后天帝帝俊战死,道祖便让昊天接位,下凡历经十二万九千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年,终登上帝位,自称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灵宝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总想着另立门派,在蓬莱岛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创立截教,门下仙人数量最多,但良莠不齐,多为灵兽修炼得道而成仙。

    如今,只剩下元始天尊一清,独撑道家之门户,焉能不苦?

    鸿钧老祖来书告知,百万年浩劫将至,人间道圣即出,命他今日傍晚登上昆仑顶,见东南祥云升腾,便是道圣出世之地,须接入玉虚宫,悉心教导,传授法术,以备与魔君一战,挽苍生于水火。

    刚才掐指一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天数如此,也只好顺势应对。

    想到这里,元始天尊开口说道:“太乙,你明日前往祥云之处,找到一户生有双胞胎的人家,把头上尽是白毫之婴接回来,收入你的座下,莫管那个黑发之婴,切不可动了慈悲之心,那个孩儿自会有人去取。”

    “可是,我去取婴,他父母如何能消受得了?”太乙真人心有疑惑,不由得问道。

    元始天尊长叹一声,说道:“他们的父母,今夜便会双双殒命,你去把他们入土而安即可。”

    太乙真人心生悲悯,赶忙问道:“何不施手相救?”

    元始天尊再叹一声,言道:“天意如此,无力回天,即便你此刻前去,也会无济于事。”

    太乙真人听罢,默立不语。

    “乾坤斧可有下落?”元始天尊突然发问。

    太乙真人还在为那孩儿的父母忧心忡忡,听到师父问到乾坤斧,心中一惊,连忙回道:“还无消息。”

    乾坤斧也是太古十大神器之一,排名第二,乃宇宙精华聚结而成,可变大变小,既能用它劈开天地,足见其威力无穷。谁料想,盘古死后,乾坤斧也遗落人间,不知去向。

    元始天尊深恐乾坤斧落入邪魔之手,为祸人间,多方寻找,至今也无踪迹。

    以元始天尊的道法,在世界找个物件应该不是难事,但他有所不知,此时乾坤斧的斧柄和斧头业已分离,各自化成他物,世间哪还有乾坤斧的影子了。

    翌日,天还未明,太乙真人独自启程,奔着东南祥云升起之处而去。

    落地立定,四处观望,村庄不大,依山傍水,紫气氤氲,确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太乙捻指便知道了去处,庄户小院,无寻常之处。

    推开柴门,果真见到一对年轻夫妇,卧在房前,气息全无,各自怀中均有一婴,不哭不闹,瞪着小眼睛,看着太乙真人,似乎是笑意连连。

    太乙真人先把两个婴孩放在道囊之上,在屋后施法做穴,埋葬了他们的父母,这才回到屋前。

    生怕抱错了孩儿,太乙真人端详了许久,才抱起白发婴儿,走出院门,刚要腾云而起,那个黑发婴孩竟开口大哭,声嘶力竭。

    太乙真人心中不忍,念及师父的嘱托,却不敢回头去瞧。婴孩哭声渐稀,怕是哭断了气。太乙真人抬脚顿足,拿定了主意,先将黑发婴儿抱回玉虚宫,如何发落,再说吧,宁可受师父责罚,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哭死。想罢,转身回到院子里,把黑发婴孩揽入怀中。

    刚要起身而去,眼前却黑影一闪,等回过神来,手中的黑发婴儿瞬息不见了。

    此刻,太乙真人并未多想,之前师父已经言明,黑发婴儿自会有人来取,只不过晚他一步而已。但所来之人,动作之快,出乎太乙真人之意料,此人的功力不知要高出自己多少倍,问世间,能有几人在自己面前来无影,去无踪?

    来不及细想,太乙真人抱紧白发婴孩,双脚离地,腾云将起,谁想到,就在这时,眼前飞来一只猛虎,生生地用口将白发婴孩扯走,待太乙真人伸手去抓,哪还有猛虎的身影,凭空消失不见了。

    黑发婴孩被掳走也就算了,如今白发婴孩也没了踪影,太乙真人真的傻眼了。

    呆立了良久,才举手掐算,竟无任何讯息。

    太乙真人心道,这是何方神圣啊,用尽道力,却推算不出他们的出处和去向。

    此刻,元始天尊站在玉虚宫前,也是心急如焚,就怕太乙此去,生出变故来,见到太乙真人双手空空,垂头丧气地走进宫门,心已是凉了半截。

    听罢太乙真人此行的遭遇,元始天尊捻指推演,也无婴孩的下落,又连忙举起雪拂尘,运道发功,还是毫无声息,心中便是大惊。在此灵界中,元始天尊自诩为道法第一,何人能抢走道圣,还隐遁于无形,以至于雪拂尘都拿他无可奈何。

    太乙真人垂首站在师父面前,等候元始天尊的责怪。师父却面无表情,只是挥手让他离去。

    看着徒弟远去的背影,元始天尊伸手接住一枚仙羽,将道圣出世的重大变故传书给师父鸿钧老祖。

    随后,驾起祥云,往西方而去。
………………………………

第三章 灵狐来访

    鸿钧老祖收到徒弟元始天尊的飞羽传书,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太元殿,求见道祖创始元灵。

    创始元灵听说人间道圣,刚一出世,便被猛虎掳走,并没动容,而是微微一笑,问道:“此外,还有何异动?”

    “据我徒元始来书,说是道圣出世,并非一人,”鸿钧老祖也对此深感疑惑,随后向道祖禀道,“而是还有个孪生兄弟,弟子推算半日,也没寻到另一个婴儿的出处?”

    听闻此言,创始元灵也是暗暗吃惊,但转念一想,正与自己所思悟的太极之理相合,沉默良久,也未点破,只是开口问鸿钧:“何以为道?”

    鸿钧老祖思索一番,回道:“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物以之生,五行以之成。”

    “何以为魔?”创始元灵又问道。

    鸿钧老祖坦言相告:“请道尊明示,弟子只问道,未思魔。”

    “也不怪你。道是无边无际的无尽的无法形象的,道包涵天宇太虚,成就万象,存在于无限之中,存在于众生的心里,这便是无极之论。”创始元灵微开天目,侃侃而谈,“其实在宇宙鸿蒙初始,有道自然有魔,有正就相应有邪,阴阳相生相克,这便是为师近日所思的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