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当更强-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庄头也不回的向来路冲走了,他的亲兵和曹无伤也迅速脱离战场,快马加鞭的去追项庄,曹参、周勃和夏侯婴等人也不追赶,只是赶紧跳下战马,冲到已经摔倒在地上的刘老三面前查看情况,然而让曹参和周勃等人绝望的是,刘老三的胸膛上不但已经被刺出了一个透明窟窿,还是伤到了心脏要害,已经没有任何抢救回来的希望。
生命的最后时刻,再也没有机会改名叫做刘邦的刘季手捂伤口,脸上竟然还露出了平时经常保持的洒脱笑容,咳着鲜血笑道:“果然还是没有躲掉这一天,我欠他们项家兄弟的,该有这个下场。”
“沛公——!”
曹参和周勃等人一起惨嘶哭喊,刘老三却是笑容依旧,咳着血说道:“别哭了,你们没欠项家兄弟,把我的脑袋砍下来,拿着去向项康投降吧,他的仁慈也不完全是装出来的,会……,会给你们留……,留一条活命。你们……,你们跟了我这……,这么多年,我的脑袋,算是答谢你们的……,谢……,谢礼了……。”
艰难说完了这句话,刘老三的脑袋一歪,在另外一个历史层面上,丧命在了原本应该被迫放他一条生路的项庄手里。
“沛公————!”
曹参、夏侯婴、周勃和无数的刘老三亲信士卒绝望哭喊,远处的韩信却是在马上一动不动,聆听着众人的哭喊和凛冽的风声,韩信突然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策动战马,孤零零的一个人行向远方,走得不是很快,却越走越远,越行越远……
近一个月后,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再一次拿着钓杆出现在了淮阴的淮水旁边,独自一人坐在岸旁的青石上钓鱼,过往的路人中有人认出了他,好奇问道:“咦,你不是那个什么王孙吗?听说你去投军当官了,怎么又回来钓鱼了?”
“淮阴的鱼好吃,想吃了,所以就回来了。”那高大男子面无表情,淡淡回答道。
………………………………
第五百零四章 接手烂摊子
毕竟都是有家室老小的人,再加上刘老三临终前又有吩咐,虽然心里不是十分情愿,曹参、周勃和夏侯婴等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护送刘老三的遗体北上,主动请求向汉军投降。只不过出于多年的感情,曹参等人并没有真的把刘老三的脑袋砍下来,而是把刘老三遗体完好无损的交给汉军发落,期盼奇迹能够出现,让刘老三能够以全尸安葬。
在这一点上,曹参和周勃等人当然是在杞人忧天,不用解释任何原因,项康当然选择了善待刘老三的遗体和家人,不但借口奖励刘老三的反秦之功,下令以侯爵之礼把刘老三安葬回丰邑祖茔,还把刘老三的两个儿子刘肥和刘盈封为郎中,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以便将来出官入仕,又赐予老刘家食邑三百户,让刘老三一家可以不必为衣食犯愁。
对此,与刘老三亲如手足的曹参和周勃等人当然既是意外万分,同时也感激不尽,然而更让他们意外的是,项康不仅同样给他们封了官职,还让他们继续统兵率军,对他们的宽宏大度和信任让汉军文武都忍不住啧啧称奇,曹参和周勃等人在惊讶之余,也对项康的恨意大减,开始逐渐接受他们的新身份。
就连周勃和曹参这些刘老三死党都选择了投降,当然就更别说是项康的堂兄弟项先和项甸了,项冠才刚把项羽的死讯带到了彭城,嚎啕痛哭了一场之后,项先和项甸就毫不犹豫的接受了项冠的劝降,还没有等项康率军赶到彭城,就早早带领彭城守军改打了赤红色的汉军旗帜,又在项康抵达彭城时,陪同两位叔母出城三十里迎接项康,目前仍然在世的项家子弟也终于在时隔数年之后重新团聚,抱头痛哭。
过了一段时间后,靠着汉军将士的不懈努力,终于还是找到了项伯和项猷父子的尸骸,仍然还在恨项伯恨得蛋疼的项康也悄悄松了口气,赶紧流着眼泪给项伯和项猷都封了侯爵,无比大方的把这对自作自受的父子送回项县老家安葬,让他们去老项家的祖茔接受项家先祖的训斥责罚。
至于项羽,对待死人一向大方的项康除了把他以公爵之礼安葬在沛县外,又把他的儿子封为侯爵,赐食邑三千户,迁往咸阳住进同宗宫,养了起来当吉祥物,其他的项家子弟全部封侯,各有赏赐,其中分到最大蛋糕的当然是项庄和项康惟一愧对的项冠。
在这个期间,西楚军地方官员的请降奏表当然是如同雪片一般的飞到项康面前,仍然还在定陶和钟离昧对峙的西楚军大司马桓楚也接受了汉军使者的劝降,率领三万守军就近向仅有两万军队的钟离昧投降,换来了项康的慷慨封侯赐邑,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楚汉两军将士的宝贵生命。
当然也有恶心项康的事,项羽起家的江东会稽郡守军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说什么都不肯接受汉军的劝降,好在这个时代的江东开发程度不高,人口钱粮都远远不是中原的对手,再加上项羽的老对头宋义已经在大末起兵反叛西楚,还在收到消息后主动派儿子宋襄北上请降,自愿请求改打汉军旗号接应汉军过江作战,所以汉军平定江东注定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还只需要派遣一支偏师就可以轻松做到这点。
最终还是走出了密林的彭越也有些贪心不足,竟然让陈婴和吕青出面试探项康,想让项康挑选一个楚国王室之后封为楚王,再次重建楚国让他这个自封的楚相可以名副其实,项康当然断然拒绝了这点,不过念在彭越立有大功的份上,项康还是把彭越封为了陈侯,领四个县的食邑,把他迁往了陈县去当一个富家翁,彭越当初从彭城带走的楚廷旧臣也被项康抽调一空,分散封到各地为官。
自封为齐王齐相的田广和田横倒是非常想要投降项康,还情愿献出琅琊和胶东两地只领临淄一郡,项康当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借口田横叔侄反叛自己罪不容赦,果断命令汉军大将朱鸡石发起灭齐之战,彻底铲除田横叔侄这两个不定时炸弹,结果在得到了项康派去的援军帮助后,朱鸡石也顺利捞到了周叔故意让给他的灭国之功,在耗时数月之后终于还是彻底平定了齐地,斩杀了野心勃勃的田横叔侄。
在这个期间,不需要项康开口暗示什么,陈平和张良等亲信就已经四处串联,鼓动汉军文武和赵歇、英布、臧荼等诸侯王上表劝进,恳求项康登基称帝,以皇帝名誉号令天下,很有眼色的赵歇、臧荼和吴芮三人还亲自跑到了彭城拜见项康,当面拜请项康称帝。
不消多说,虚伪到了极点的项康当然是一再推辞,最后还是在实在推托不过的时候,项康才无比勉强的接受了臣子们的一再叩请,决定在定陶筑坛登基,正式即皇帝位。
话短时长,项康正式登基的时候,时间已经是汉军灭楚的第二年三月,而在这个期间,靠着项康本人的辛苦努力,从各地网罗来的美女嫔妃们,也已经给项康又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让项康有了足够的子嗣可以封王,入乡随俗暂时采取中央集权和分封制并行的政治体系。——这一点得怪春秋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分封制根深蒂固,项康才不得不暂且从权。
正式举行了盛大同时尽量简略的即位仪式后,汉军的内部分赃也随之开始,毋庸置疑,一直留守关中后方的周曾当然被封为了左丞相,汉军军界第一人周叔领太尉,也成为了项康封的惟一一个公爵,食邑两万户,封地是包括盐池在内的河东半个郡,另外他的女儿也被项康指定为自己太子项志的太子妃,项康的长女也被许给了周叔的儿子,基本上能给周叔的荣华富贵,项康都给到了极限。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郦食其封御史大夫,雍丘侯,食邑三千户。
陈平被封为右丞相,封地则是中原最富庶的定陶,另加食邑五千户,张良被封为九卿之首的奉常,原本项康也要给他五千户食邑,还想把天下名城临淄也封给他,但是为人谨慎的张良则坚决推辞,仅仅只是恳求把他和项康初次见面时的下相封给他,深知张良为人的项康也没勉强,任由张良明哲保身。
龙且、钟离昧、丁疾、郑布和朱鸡石等汉军大将当然也分到了大块蛋糕,全部位列九卿,封地采邑尽是膏腴之地,胡亥和项羽留下来的奇珍异宝被成车成车的送到他们在咸阳的豪华府邸,他们的儿女也跟着沾光,不是被指给了项康的儿子,就是和项康赶工生出的女儿定了亲,要不就是和其他的显贵结成,还没长大就已经注定富贵一世。其他的汉军功臣也各有封赏,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注明了。
在最关键的王位问题上,项康辛苦赶工造出来的儿子当然成了主角,被分别封为齐、楚、梁、吴四王,取代六国之后也顺便分拆地盘过大的楚国,但这当然还不够,项康在这方面依然还得辛苦努力,以便将来取代英布、臧荼和赵歇等异姓王——连土著刘老三都容不下异姓王,自然就更别说穿越者项康了。
因为韩成在战争中背叛了汉军的缘故,韩国的土地当然被汉廷直接没收,韩王信被封为了侯爵和梁相,替项康一个刚满月的儿子坐镇中原腹地。而因为历史的改变,韩王信在汉军统一天下的战事中发挥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还算有点自知之明的韩王信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是老老实实的行礼谢恩。
分赃倒是容易,可是正式称帝号令天下的项康,接手的却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被彻底打烂的中原各地,到处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即便项康比刘老三用时更短结束了楚汉大战,天下人口依然还是锐减大半,百业凋零,国力疲惫,另外困扰刘老三终身的诸侯王问题,北面的匈奴问题和南面的南越问题也依然还在困扰着项康,时刻可能变成一个个不定时炸弹,让项康彻夜难安。
这不,在定陶登基后,率领文武百官和军队返回国都咸阳的路上,雁门郡就送来急报,说是匈奴的二世单于冒顿率军进犯雁门,强行吞并了楼烦和白羊两个部落,然后又顺势越过长城,侵扰平城、善无和班氏等地,抢走了大量的人口财物,还有进犯马邑重镇的意图。汉军的雁门守军兵力单薄,无法抵敌,只能是向项康求援。
听到这个消息,项康沉默无语,许久都是一言不发,旁边的陈平和张良看出项康的心思,便问道:“陛下,是不是担心我们的国力疲惫,无法抵御匈奴蛮夷?”
项康坦然点头,说道:“增兵雁门容易,但是军队派少了肯定没用,主力北上的话,又未必找得到和匈奴主力决战的机会,长期在雁门代郡这些偏远之地驻扎大军,我们的国力又肯定承受不了。”
“大王,臣下认为这个问题你应该请教广武君李左车。”张良提议道:“广武君的祖父李牧是抗击匈奴的赵国名将,家学渊源,最是熟悉匈奴的情况不过,你如果向他求教,必然会有不小的收获。”
项康一拍额头,也这才想起自己忘了熟悉匈奴情况的李左车,赶紧下令卫士去把李左车请来商议,然后没过多少时间,分赃时被封为御史丞和东垣侯的李左车就被请到了项康的面前,项康也没客气,马上就把雁门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左车,明确表态向他请教对策。
李左车也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就说道:“陛下,只能是暂时忍让,匈奴的问题困扰中原上百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现在我们大汉又才刚刚统一天下,内忧外患高各种问题多如牛毛,这个时候如果贸然发起和匈奴的全面战争,不但国力无法承受,还有可能导致中原再生变故,内心不肯臣服的宵小鼠辈乘机起兵反叛。”
“但是匈奴咄咄逼人,如果不做理会的话,只怕这些蛮夷会更加的得寸进尺啊。”项康苦笑说道。
“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忍的时候就必须得忍。”李左车说道:“臣下建议,对待匈奴蛮夷,我们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软硬兼施,一边暂时忍让,派遣使者通好求和,开设边市,与匈奴互通有无,争取时间恢复国力,也乘机刺探掌握匈奴的内部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一边任命一名重臣守卫边疆,统领代郡、雁门和九原等地的官吏军队,整兵备战,待到我们的国力恢复,时机成熟,才能考虑发起与匈奴的决战。”
项康点头,也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只能是暂时向匈奴低头换取时间,等到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才能考虑收拾匈奴,然后稍微盘算了片刻后,项康向李左车问道:“广武君,如果朕派你去守卫边疆,防范匈奴,你可有把握守住长城防线,为我们恢复国力争取时间?”
“没有。”李左车的回答让项康万分意外,然后又说道:“陛下,不要说是微臣了,就是你让周太尉去坐镇边疆,也绝无可能守住长城防线,不让胡马南渡阴山。原因也很简单,北地人少粮缺,不管是谁去那里坐镇,都绝无可能迅速训练组织出足够的军队守卫长城,匈奴又是游牧轻骑,机动灵活,随时都有可能从我们的防线薄弱处突击得手,所以我们不但守住长城防线毫无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得做好在北疆不断吃亏的心理准备。”
知道项康的历史不好,旁边的张良忙说道:“陛下,广武君的祖父武安君当初坐镇北疆,是足足吃了七八年的败仗,才一战打出了赵国北疆十多年的平安,现今就我们的国力和国内情况而言,恐怕也得花这么多时间才能做到这点。”
项康一听笑了,笑着说道:“才七八年啊?这有什么?朕现在才二十多岁,别说是七八年了,就是十年二十年,朕也等得起。”
“就这么定了。”项康拿定主意,说道:“广武君,朕现在封你为雁门郡守,兼管代郡和云中两郡兵民诸事,给你十年时间整兵备战,在这十年里,你不管吃多少败仗,遭受多少损失,朕都一律不追究。但是十年之后,你最少得打出和你祖父一样漂亮的战绩!”
历史上曾经主动请缨率军和韩信决战的李左车一听大喜,赶紧向项康伏地道谢,项康把他亲手搀起,拍着他的肩膀沉声说道:“广武君,北疆朕就拜托你了,朕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李左车再次伏地表示自己绝不辜负项康的期望后,项康又很快就做出了另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接受了娄敬的自告奋勇,让分赃时被封为右中郎将的娄敬担任使者,北上草原去向匈奴通好求和,也乘机了解匈奴目前的内部情况。
依然还是很巧,项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陈平、张良和李左车等人才刚告辞离去没过多久,被封为郎中令的许季就突然把一道密报呈到了项康的面前,鬼鬼祟祟的说道:“陛下,刚收到的临江密报,临江王英布大逆不道,在出行时竟然敢乘坐六匹马拉的车辇,似乎有僭越悖逆之意,请陛下小心。”(周礼规定,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辇,英布是诸侯王,只能使用五匹马。)
项康没有生气,也没有去接许季送来的密报,还笑了笑,随说道:“给告密的人重赏,密报收好,等攒够了十道类似的密报,朕再一起看。”
………………………………
第五百零五章 攘外安内
一贯喜欢假仁假义的项康也确实擅长骗取人心,在定陶登基后,项康率领大汉文武才刚回到三川郡境内,马上就受到了三川百姓的热情欢迎,自发或者是被蛊惑而来迎接项康的百姓士绅人山人海,项康乘坐的皇帝车辇所到之处,还到处都是伏地行礼山呼陛下的巨大声音,对项康的拥护尊爱之情溢于言表。
大汉的三川百姓当然并不盲目,是大汉朝廷大力推广的先进农具和耕种技术蒙蔽了百姓们雪亮的眼睛,前年项康亲创的先进农具在关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后,以周曾为首的汉军文职官员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在汉军控制地全面推广先进农具,同时尝试性鼓励百姓采取代田法耕种,结果靠着汉军各级官员的努力,曲辕犁、人力犁和脚踏犁等先进农具也十分顺利的在去年的春耕时得到了大规模运用,代田法也被最先尝到甜头的关中百姓普遍采用,将信将疑的把无数种子播洒到原本需要休耕一年甚至两年的田地中。
尝试代田法的结果当然让关中百姓再次欣喜若狂,让他们在原本应该休耕的土地上收获到了平时丰收年景才能得到的粮食,同时三川、晋地和巴蜀等地的百姓也品尝到了关中百姓前年就已经享受到的喜悦,每亩土地都普遍多收了半钟左右的粮食,不少土地特别肥沃的地方,还因为先进农具的精耕细作,收获到了平时将近一倍的粮食!
在农耕时代,当然没有任何东西能比粮食丰收更能让百姓欢喜兴奋,再加上汉军官吏又早早就说明了这些先进农具和农耕技术来自项康的亲自首创,本来就躲过了战火之灾的汉地百姓对项康自然更是感激涕零,崇拜爱戴,然后也当然更加愿意拥护项康称帝,让项康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幸福生活。
擅长表演的项康也没辜负百姓的期望,每到一地,都要专门抽出时间接见百姓代表,假惺惺的对百姓代表说尽各种好话,赏赐老人抚恤孤寡,鼓励农耕散财办学,极尽表演之能事,成功哄骗得无数仅仅只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的贫苦百姓感恩戴德,相信他们遇上了一位千年难遇的明君圣主,也全然忘了项康其实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盘踞在食物链最高层的最大剥削者。
才刚开始尝到甜头的三川百姓尚且如此,当然就更别说是已经连续两年惊喜万分的关中百姓了,因为自发前来迎接的百姓们太过热情的缘故,从函谷关到咸阳三百里路,项康的车辇足足走了十天,然后好不容易回到了咸阳后,还没有等项康稍微喘上一口气,又马上淹没在了数十万咸阳百姓的巨大热情之中,直至天色全黑才得脱身。
终于回到了咸阳宫和虞家姐妹等美女嫔妃团聚后,筋疲力尽的项康原本还以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项康很快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回到了咸阳后,自己是白天得处理堆积如山还怎么都看不完的公文爰书,晚上得安抚聚少离多的大小老婆,忙碌程度还远在军旅征战时期之上。
最后,还是在周曾、郦食其和张良等人的全力辅佐之下,好不容易理顺了大汉朝廷的运转秩序后,再用不着大小事务一把抓后,项康才稍微获得了一些休息的时间,然而即便如此,每天依然还是有看不完的公文,处理不完的事务,弄得项康不止一次的哀叹,“早知道当皇帝这么累,我当初就不应该打这个天下。”
再怎么哀叹也没用,自己约的炮,就是含着眼泪也得打完,身为人君的职责所在,项康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把皇帝的位置做下去,每天都是想尽办法恢复民生经济,鼓励人口增长,惩治贪腐肃清吏治,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丝毫不敢象秦二世一样糟蹋败家,只顾享受而不顾百姓死活。
光阴似箭,忙忙碌碌间,近半年时间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转眼又到了当年的秋收时分,结果正当关中百姓摩拳擦掌准备收割秋粮的时候,自告奋勇出使匈奴的娄敬突然回到了咸阳,项康也马上在第一时间召见了他,当面向他了解出使情况。
“陛下,现在的匈奴单于冒顿,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也幸亏他不是中原人了,如果他是中原人,也带着军队参加了中原大战,那么他肯定是一个西楚王更加危险可怕的敌人。”
这是娄敬向项康禀报的第一句话,然后还是在听了娄敬的仔细介绍后,历史稀烂的项康才瞠目结舌的知道,自己竟然碰上了用鸣镝射死亲生老爸的匈奴著名雄主,也这才知道,冒顿乘着中原反秦大战和楚汉大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机会,不但吞并了数十个游牧部落,还一句消灭了匈奴的多年宿敌东胡,开疆拓土数千里,建立起了一个国力蒸蒸日上的草原政权,麾下控弦之卒还超过三十万,整体实力不但对大汉的北方边防军队呈压倒性优势,还足以和汉军主力正面一战。
还好,匈奴军队也不是没有弱点,娄敬又很快献上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从草原上带回来的几件匈奴军队惯用武器,项康拿起一一细看后,发现匈奴军队主要使用的武器为四种,一是做工明显粗糙的弓箭,木质弓身青铜箭镞,二是工艺落后的木柄铜刀,三是长度只有七尺多点(约一米五)的木柄铜矛,最后一种则是类似于戈的青铜啄,用法则类似于斧。
仔细看完了匈奴军队的惯用武器,项康只是稍微盘算,很快就向娄敬问道:“两个问题,第一,匈奴军队里,有没有铁制武器?第二,你有没有把我们骑兵用的马刀带到草原上?”
“回禀陛下,匈奴军队了有铁制武器。但是数量很少,基本上只有将领贵族才能装备。”娄敬马上就回答道:“至于马刀的问题,陛下放心,臣下在从马邑出发北上之前,就已经让臣下的随从全部换装了青铜武器,就连臣下本人都只是故意佩带青铜长剑,绝对没有泄露我们骑兵马刀的机密。”
“幸亏你细心。”项康松了口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