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元化也是皇帝陛下派人去宣来的,而目的,显然是惦记着他耗尽了无数心血,刚刚小有所成的火炮,以及刚刚组建起的那两个炮营。

    因为冶炼技术和车床技术所限,这个时代的火炮就有两个最主要的缺陷始终无法彻底克服。

    一个缺陷是不能连续发射,几发炮弹出膛之后,炮管就快速升温,若是勉强继续发射的话,不仅射程和准头都大打折扣,而且还很有可能出现炸膛现象。

    再有一个,就是射程――因为炮管内径尺寸不能保持恒定,内壁也不是多么的光滑,因此火药爆燃产生的力,就有泄露的现象,因此对炮弹的推力就很是不足,射程自然也不会多么的远。

    非常遗憾的是,虽然皇帝陛下知道后世的冶炼技术要比这个时代先进的多,可他自己却从未接触过那些方面的资料,更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方面的事情,只是耳闻过一些“转炉”、“吹氧”等等极其简单的词汇,至于如何将这些简单的词汇转化为实际的操作,他可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好在还有孙元化,好在还有徐光启,好在还有那几位从泰西高薪聘请来的技师,他们绞尽脑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经过反反复复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将皇帝陛下梦中得来(为了避免被他们刨根问底,皇帝陛下只得以此做为托词)的几个词汇,逐渐逐渐、一点儿一点儿地变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事。

    冶炼技术取得突破之后,铸造等方面因为有着制造火铳的经验,因此很快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随着技术难关的一个个的攻破,火炮的整体制造技术也是日臻成熟和完善。

    可是,囿于苛刻的条件,产量始终无法取得突破。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按照目前的条件,也只能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一边继续不停地摸索下去了。

    与此同时,火药的配方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反复的试验和改良,而且也将火铳内壁的膛线技术嫁接过来,在火炮炮膛内壁也尝试着加上了一些膛线。

    此外,一位泰西来的、对光学和几何颇有研究的技师,经过反复试验,对瞄准装置也进行了改良,使炮击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因此,与以前的火炮相比,这些最新式的火炮,不管是射程、命中率和连续发射的能力,都有了成倍的增长和提高。

    如今算来,已经制造出的、比较令人满意的火炮,勉强能够凑齐两个炮营的配备。

    按照皇帝陛下与徐光启、孙元化以及毕懋康等有关人员反复探讨得出的结论,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每个炮营包含火炮的数量不宜过多,以保持最大可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因此,每个炮营就只有火炮大小十六门。

    在这十六门新式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为十六磅炮,但因为对炮膛的要求过高,因此铸造起来难度也是最大,所以数量非常稀少,每个炮营只有两门。

    这种十六磅炮威力巨大,用于轰击城墙或者城门最是有效。在西山基地试射的时候,或许是实心炮弹正巧击中了岩石的支撑受力的部分,曾经出现了一炮轰塌了一个小山头的记录,令观者无不骇然失色。

    另外,威力小一些的是十二磅炮,但这十二磅炮虽然威力要小一些,可是比十六磅炮的射程要远一倍。这种对炮膛的要求也是相当的高,铸造难度不次于十六磅炮,炮膛内壁的后续处理甚至远远难于十六磅炮,因此每个炮营也是只配备两门。

    其余的八磅炮和六磅炮,对炮膛的要求就宽松了很多,铸造难度也是大幅降低,因此产量也就大了许多。所以每个炮营的这两张火炮就配备的多一些,八磅炮有四门,六磅炮更是有八门。

    这两种型号的火炮,最大的优点就是一个字儿――快。

    这个“快”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移动快――因为炮膛的重量轻,移动起来轻便,而且此前已有的支架和轮子也在数次的改良之后,更趋于轻便合理。因此,若是在平地,套上一匹健马,移动的速度简直可与骑兵媲美。

    当然了,战争一旦打起来,可绝对不会只选择在平坦地域。
………………………………

第407章 利器2

    c_t;真正的战争可是血淋淋的场面,那可不是游戏,有的时候你可以主导,但有的时候就不能任由选择时间和地点。( 广告)

    因此,一种武器是否能够成为战争中的利器,就要看它能否适应任何条件,能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挥作用。

    经过反复试验,也寻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若是遇到坑洼不平、或是山地地带,火炮的支架和轮子又可以非常方便地拆卸下来,几百斤重的炮膛,可以放置在健马背上预先用木头做好的支架上,如此一来,即使在坑洼不平的山地地带,也可以同样快速地移动。

    这种轻型火炮“快”字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射速快――至于究竟快到何种程度……用他们炮手的话说,就是……他们正在努力赶上火铳的发射频率。

    当然了,敢于口出如此狂言的,肯定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炮手。

    至于这些炮营的炮手,对他们的训练,是早就开始了,而且要远远早于火炮成功铸造之前。

    因为火炮的发射,基本上都是可以分解成清理炮膛、填充炮弹、安放火药等数个一成不变的动作,虽然以后或许由于火炮在某些方面的改良而有所变动,那也只是在很小的地方、或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因此即便届时做一些调整和改动,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和一气呵成。

    因此,新式火炮虽然尚未研制,炮手的训练却已经展开,并且采取成熟一批、再招募一些新手进行以老带新这种“孵化”的方式,所以炮手的训练进展很快,其中也涌现出很多的好手。

    可是,一俟新式火炮研制成功,炮营初具规模,孙元化的心中却萌生了不舍之情。

    他虽然也知道,皇帝陛下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研制这些火炮,其目的肯定是要它们在战场之上大显神威的,这是毋庸置疑的reads;。而且他们、包括孙元化自己,也都期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不仅以此早些讨还血债,而且还能壮我大明雄姿,令宵小胆寒。

    但是,有战争,就会有损耗,这是毋庸讳言的……孙元化的不舍,就是由此而来。

    这些火炮,不仅花费了朝廷无数的人力物力,据粗略统计,目前为止,每门火炮都是耗费了数万两、乃至十数万两的银子,而且也几乎可以说是耗费了孙元化毕生的心血。

    每门火炮,几乎都如同他的孩子,尽管觉得大明王朝若要讨还血债,自己的“孩子们”免不了要出生入死,免不了要付出一定牺牲,可临上战场之前,孙元化也会与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们”一样,心中总是萌生着不舍。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一段时间,孙元化一直在有意回避着皇帝陛下,一直在避免与皇帝陛下见面,即便不得已面圣了,也极力回避着那个话题,即便不得已提及了这个话题,他也是极力在顾左右而言他……

    今天皇帝陛下派人宣召,孙元化情知再也无法推搪……总不能为此就不奉诏了吧,那可是死罪啊,而且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在战场之上,他的“孩子们”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只有战场,才是它们的归宿。

    所以,也是经过了前段时间的消化,孙元化如今其实已经做好到了准备,而且他还为此次面圣,专门准备了一项提议,准备在今天提供给皇帝陛下。

    但是,孙元化倒是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皇帝陛下却似乎暂时还顾不上他。

    给孙元化赐座之后,皇帝陛下依然与卢象升和何腾蛟两人讨论着,并没有要与孙元化问询交谈的意思。

    而卢象升与何腾蛟二人,对于孙元化此前与皇帝陛下“闹别扭”的事情,也是不仅耳闻,而且还亲见了一两次君臣之间的尴尬场面,所以今天的这番场面,恐怕就是此前尴尬的翻版。

    总是同殿称臣,两人还是不希望这种尴尬延续下去的,心里也就暗自有些埋怨孙元化。道理非常明显,其他暂且不说,一个君一个臣,总不能让君上向一个臣子首先摆出笑脸吧……况且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孙元化的不对,这是能够阻拦的事情吗?!稍微表示一下不舍之意也就罢了,如何还弄得僵持如斯。

    因此,一俟讨论的话题进入尾声,两人就忍不住拿眼睛去瞟在旁边的孙元化,那意思让他赶紧找机会主动给皇帝陛下搭上话,借机检讨一下自己,而且有他们两人在一边帮衬着,场面也不至于弄得很僵。

    而且两人也能够感觉到,刚刚君臣之间的一番探讨,作战计划已经趋于完善,恐怕马上就会付诸实施,那么不管孙元化同意不同意,炮营是肯定要开赴战场的。

    所以说,今天对于孙元化来说,恐怕是最后的机会了。虽然此后君臣之间不至于就此决裂,可继续僵持下去,也实在是犯不上不是。

    但是,两人投过去的目光,却并没有得到孙元化的回应。

    孙元化正在眼观鼻、鼻观口,似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但是,目光稍稍在他的脸上多多驻足一会儿,就可以发现,尽管有着额头眼角的皱纹的掩饰,可他的眉头还是紧紧地皱在一起……他似乎依然在内心进行着天人之战。

    可是,若是就此认定孙元化仍然“执迷不悟”,那也是杞人忧天。

    孙元化的确是在心里进行着一番天人之战,可他所与之搏斗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孙爱卿,朕……”终于,与卢象升和何腾蛟讨论完了作战计划之后,皇帝陛下要与孙元化掰扯掰扯那个问题了。

    “皇上,臣有本奏,”未等皇帝陛下的话说完,孙元化却抢先开了口,并且一边说着,一边就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封套。

    “孙大人,请稍安勿躁……”

    “皇上,请原谅孙大人……”

    此时,卢象升和何腾蛟两人却几乎一起开口,而且都是脱口而出,语气很急,还有些口不择言。

    因为,未等人家的话说完,就抢先发话,是一件极其不礼貌的事情,何况此刻面对的还是皇帝陛下……若是稍微计较一番的话,一顶“大不敬”之罪的帽子,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

    “大不敬”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啊!
………………………………

第408章 利器3

    c_t;何况卢象升和何腾蛟两人也认为,孙元化如此亟不可待地迎住与皇帝陛下的话头,言辞肯定不免激烈,甚至最后还很可能发展到“去就论争”的地步。( 广告)而封套中的内容,就更是不敢设想,若是不及时止住的话,今天很可能就有冒犯皇帝陛下的事情发生。

    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岂是那么容易冒犯的!就算是当今圣上看在你孙元化立有大功的面子上,饶过了大部分的罪责,可要想全身而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皇帝陛下总得稍事薄惩,以儆效尤。若不然,其他大臣有样学样,都像这个样子的话,皇帝陛下的威严何在!

    因此,卢象升和何腾蛟赶忙出言阻止,哪怕是将事情好歹暂时缓和下来也是好的,稍后等大家的情绪稍稍缓和下来之后,总还有转圜的余地。

    这二位都是同样的心思,因此也都是同样的反应,只不过一个的目标是劝解皇帝陛下不要容颜大怒,另一个的目标是一心想让孙大人稍安勿躁。

    他们二位这么一出言打岔,那二位可就愕然不已了。

    皇帝陛下感到吃惊,是因为自己的话刚刚出口,还没有说明是什么意思,就接连被孙元化和后面这两位粗暴地打断,因此觉得自己这个皇帝真是有一点儿威严扫地。纵览上下五千年灿烂光辉的历史,恐怕没有一个皇帝被臣下如此地抢白!

    而孙元化先是感到愕然,然后一俟听明白了卢象升和何腾蛟的意思,就有些啼笑皆非之感。

    “请皇上御览臣的条陈,然后再做定夺,”孙元化觉得卢象升和何腾蛟是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因此仍然要把封套送到皇帝陛下的面前。( )

    因为事涉辽东战局的机密,不仅宫女太监都统统回避,就连张玉他们八人都在门外及周围侍卫,因此室内此时此刻就只有他们四人。

    没有太监和侍卫代为传递,所以孙元化只好自己勉为其难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就把封套双手举过头顶,要亲自送到皇帝陛下面前。他觉得自己没有别的意思,因此多说无用……等皇帝陛下看完我的条陈之后,一切就明白了,你二位不要瞎着急,没事儿!

    “皇上,且听微臣一言,”

    “孙大人,且听小弟一劝,”

    孙元化刚刚说完,刚刚要迈步走向皇帝陛下,卢象升和何腾蛟又是急赤白脸地出言阻止。这次两人掉了个个,刚才是一人去劝皇帝陛下不要接孙元化的条陈,另一个就去劝孙元化先不要把条陈送到皇帝陛下面前。

    而这次呢,是一人去劝孙元化先不要将条陈送上去,另一人劝住皇帝陛下不要去接……哦,差不多都一样。

    不管怎么说,卢象升与何腾蛟的意思非常明显,是生怕孙元化的封套中有什么过激的字眼儿,让皇帝陛下看到后,一旦受不了刺激,不但君臣之间祥和的关系很可能毁于一旦,甚至还会发生不忍闻、不忍视的事情。

    若是皇帝陛下接过了那个封套,一切就都成为既定事实,再要挽回可就是比登天了。

    而若是皇帝陛下看不到那个封套中的东西,再加上自己两人在中间以其他言语延宕一下,情势转圜一些,皇帝陛下或许就不会大发雷霆,一场巨祸就可能消弭于无形……这就是卢象升和何腾蛟两人的目的。

    其实,这二位的良苦用心,皇帝陛下如何就看不出来。

    对于孙元化的“闹别扭”,皇帝陛下开始是感到有些可笑的,但旋即就明白了这位老人的“砥犊之情”……做为一个有着数百年阅历的人,皇帝陛下也非常理解老人家的这种感情――只要是真正“动了心”,即便是冷冰冰的钢铁,也能倾注满满的情感。

    因此,虽然孙元化对于皇帝陛下的旨意再三的回避,甚至“闹别扭”都闹到有些不像话的程度了,可皇帝陛下仍然没有真正生这个老头儿的气……他知道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前段时间孙元化投入过深,所以此刻一时无法解脱出来,才僵持在这里。

    等过上那么几天,孙元化肯定就会自己明白过来,或者过段时间,他自己就会缓过劲儿来,因此不用刻意去做他的工作reads;。

    但是,今天皇帝陛下宣召孙元化,并且当着他的面儿,与卢象升和何腾蛟两人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的确是想用行动告诉他――可以了,形势不等人啊,你看我这儿都准备开战了,你就别再别扭了,行不?!

    孙元化从怀里掏出那个封套时,皇帝陛下因为是与其面对着面,因此看的清楚他的脸上并不是一副决绝的表情,所以开始并没有怎么担心。但是,让卢象升和何腾蛟这么一搀和,皇帝陛下又觉得还是小心为好,万一图穷匕见,弄得双方下不来台那可就不好了。

    孙元化的脾气虽然有些倔强,可也的确是个难得一见的好老头。自从接受了自己的委派,就没日没夜地投入到研制火炮中去。若是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儿,就导致了君臣不永,也实在非皇帝陛下所愿。

    其实,皇帝陛下早已想好了,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最多找件什么事情把他支开,这边拿着皇帝陛下的手谕,想调动一个炮营,那还不是跟喝凉水也似。反正就是孙元化在,调动部队,调动军辎,不也是得皇帝陛下下令才行吗。

    顶多他回来之后,生上几天闷气儿,过上几天相信他就会好转。

    因此,一念至此,皇帝陛下也是明白,还是暂时不去接过孙元化的那个封套为好。他与那二位所想是一致的,最好由卢象升或者何腾蛟先看一下,若是没有什么“皇帝陛下不宜”的内容,他再看不迟。

    “孙大人,你先坐,”

    “孙大人,你先别急,”

    在皇帝陛下的眼色示意下,卢象升和何腾蛟围拢到孙元化的身边,一边假意劝解,一边就去他的手里试图将那个封套给“截胡”过来。

    “哎,哎,你们这是……”孙元化开始还不知两人的意思,可一看他们直冲着自己的封套动开了手,旋即也就明白了这二位的意图。

    但是,明白归明白,可他的两只手如何能够纠缠过人家的四只手……三弄两弄的,到底是让人家硬生生掰开了手指,将手中的封套给“劫”走了。
………………………………

第409章 利器4

    c_t;“这是……这是给皇上……”孙元化有些气急败坏,又有些惊诧莫名,他心说,这世道人心真是变了哈,就连给皇帝陛下的东西都有人敢截胡,而且竟然还是当着圣上的面儿……真是岂有此理啊!

    “知道这是给皇上看的,这不马上就替你送过去嘛,”卢象升截住了孙元化的话头,并且就此把他缠住,以方便何腾蛟先“过滤”一下封套中的内容。

    在一旁的皇帝陛下没有言语,而是津津有味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也是不希望自己看到什么过于刺激的字眼儿,若果真如此的话,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置。

    而何腾蛟将封套拿到手中之后,只是稍微侧转了一下身子,将皇帝陛下等三人挡在身后,然后就毫不客气地将手伸进了封套中。封套中没有更多的东西,只有两张写满了字的纸。他拿出了这两张纸,然后就一目十行地开始“过滤”。

    按说,在这么近的距离,用后背对着皇帝陛下,那也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之一了。可目前在场的四人,没有一个如此认为。

    何腾蛟如此做,是为了发现封套中若是有什么过于刺激的内容,方便他隐匿起来,然后转过身,拍拍手,“哈哈哈”……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皇上,请御览,”总共只有两张纸,以何腾蛟的阅读理解的水平,自然无需太多的时间,因此也就是在两息之间,他就将其内容“过滤”完毕。求书网

    将那两张纸重新放回封套之内,然后何腾蛟就双手高举着,递到皇帝陛下面前。

    “哦,朕看看都说些什么,”皇帝陛下见何腾蛟并没有将那两张纸“昧下”,因此就知道里面肯定没有什么过于刺激的字眼儿。而当他又发现何腾蛟呈上孙元化的条陈时那种郑重其事的样子,也不由感到很是好奇,因此他就马上伸手将那两张纸接了过去。

    孙元化条陈上内容肯定非常的“刺激”……不过不用担心,此“刺激”非彼“刺激”,因此不会激怒皇帝陛下。

    只是这种“刺激”显然也有一定的力度,以至于皇帝陛下看过之后,马上就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对面的那位老人。

    “皇上请恕老臣冒昧,这些火炮都是老臣的心血,也是我大明的制敌利器,老臣虽然视如己出,不肯轻易……可自然更不会容许这些大明的利器落入敌人的手中……”孙元化迎着皇帝陛下的目光,剀切陈词,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哽咽。然后,他一个头叩在地上,双肩兀自耸动不已。

    ————

    宁远城至海边的十几里道路,是大明在宁远城的驻军从海上获取给养的最主要的、而是唯一的通道,因此这条道路,就成为驻守在宁远城和觉华岛的军队誓死也要保护的生命线。

    在这条道路上,有两处山头高地,算是制高点。因为这两处制高点的位置,恰好将这条道路分成了差不多相等的三段,因此在其上前后左右瞭望一番,几乎可以将这条道路和两头的宁远城和觉华岛、及其附近的地方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对于保护这条生命线来说,这两个制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孙承宗就在这两处各安排了两千名明军驻守。除此之外,还有定时或不定时的成队兵士往来巡逻,一二十里、三五十里之外,也有诸多的斥候巡游。

    在这两个制高点的山脚下,分别整理出几块平地,以供兵士训练之用。而且,仿照京城西山训练基地的模式,在这里也建有一根、或两根木棍、他们叫做单杠和双杠等等的设施,再加上六十斤、八十斤重量不等的石锁,这些常规器械自然也是不可或缺,非常便于他们锻炼上肢力量。

    秉承皇帝陛下“欲要强军,先要强健兵士的体魄”的最高指示,孙承宗下令所有麾下的部队,都要轮流到两个制高点驻守,同时加紧训练。

    要保持训练的,并不仅是这些驻守制高点的部队。那些不在制高点驻守的部队,每天也都要在宁远城和觉华岛之间来回的体能训练,期望过段时间之后,每个兵士的体能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要一直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这一天,从豋莱地区过来了十艘船,其中五条船是运送的粮食军辎等给养。

    这五条运送给养的船,其中两艘在觉华岛靠岸,船上的物资,就卸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