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从豋莱地区过来了十艘船,其中五条船是运送的粮食军辎等给养。

    这五条运送给养的船,其中两艘在觉华岛靠岸,船上的物资,就卸载在觉华岛上。另外的三艘直接在陆地靠岸,船上的物资,用车辆和牲口运往了宁远城。

    另外的五条船上装载的是什么不知道,而且在觉华岛靠岸之后,并没有要马上卸载什么的意思。

    只是从船上下来了几个人,与岛上前来迎接的熟人寒暄。经过简单的介绍,才知他们为首之人,是一名姓谭的千户,他就是这五艘船上的最高长官。

    谭千户他们与岛上的驻军首领寒暄了一番,就乘坐小船向陆地进发,说是要到宁远城去拜会孙承宗孙大帅。孙大帅是蓟辽总督,谭千户前去拜会,他们多半也是派到辽东来的。

    那几个人走了之后,这五艘船仍然一动未动,船舱里装的什么,看不见,因此不知道,船面上倒是有些东西,可因为有篷布盖的严严实实,因此也只能大概看到枝枝棱棱的形状,其他的一概不知。

    在岛上的驻军都已经接到长官的命令了,说那五艘船上都是机密物事,没事儿别去窥视,更不要试图上船一窥究竟,若是人家翻脸,那是你自己找不痛快,不要怨及他人。

    岛上的人,有命令不让骚扰船上,而船上的人,显然也有命令不得随便下船。每日里,除了负责做饭的伙夫下船,弄些菜蔬什么之类的东西之外,其他人都静悄悄地龟缩在船上,没有人敢于大声喧哗,更没有一个敢于私自下船。

    但是,大概是在休息、可以自由活动的时,从他们簇拥在船面上,向岛上四处张望的表情看,他们也不是不渴望从船上下来,到陆地之上活动活动。

    人还好说,船上还有不少的马匹,不时的有人牵着在船上遛弯儿。从马匹那跃跃欲试的劲头看,它们更是难耐寂寞,恨不得一步就从船上下来,在坚实的地面上,撒开蹄子疯跑一阵儿。
………………………………

第410章 抢的不是时间

    c_t;好在岛上的人没有纳闷多久,船上的人与马、还有那些枝枝叉叉的物事也并没有等待多久。' '

    次日,去宁远城拜会孙大帅的谭千户他们就返回了。随同他们一起到来的,还有孙大帅派来的一名守备刘德禄。

    他们来到觉华岛之后,谜底算是彻底揭开――敢情这五艘船上的,是大明新建的一个炮营。

    火炮啊!那谁没见过,在岛上、或是在宁远城就有不少,以前的战阵之上也曾经不止一次见识过,何必还弄得如此神神秘秘的!本来岛上的驻军还有比较强烈的神秘感,一俟知道了船上的竟然是火炮,他们的兴致就几乎消失。

    一旦知道了这船上只有大小十六门火炮之后,他们就要更是不以为然了。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听到过数十门、甚至上百门火炮齐鸣的场面,这十六门……也太寒酸些了吧!

    刘德禄守备是奉了孙大帅的命令,前来与岛上驻军商议,给新来的炮营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从船上下来之后,有一个驻足和训练的场所。

    “什么?他们炮营还要训练?”岛上驻军派出与他们接洽的,是一名姓赵的游击,他听到之后感到很是惊异,“不会伤到我们吧?!”这眼下的觉华岛不仅几乎是人满为患,而且到处都是库房席棚什么的,每处也都得人员守卫,别回头他们“嗵嗵嗵”地放上几炮,没准儿就砸到人堆儿里。

    “不会,他们只是训练,并不进行实弹试射,”刘守备解释道。

    “不进行实弹试射……那也叫训练?!”那就更是不可思议了,炮营的不打炮那还练什么……赵游击心中腹诽着,可想起上司“要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的话,他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地方很容易找,岛上本来就有几块驻军用于训练的场所,需要选择的,是尽可能地方便他们上下船。因为他们炮营的任务显然不是驻守觉华岛,因此在岛上或许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接到作战命令之后,他们肯定要奔赴前线的。所以,或许用不了几天,他们就有可能再次上船。

    很快选好了地方,炮营首先得从船上下来。

    船一艘一艘地靠岸,然后搭上跳板。

    跳板不仅是从船上搭到陆地,而且还要延伸出去得有二十来丈。这是因为靠近岸边的陆地,底下肯定都是潮湿至极,人和马匹踩踏上去,未必会有什么异常,可若是铁制的轮子碾压过去,说不定什么地方就会出现下陷。

    若是等出现了下陷的情况再去拉拽出来,那可就费老鼻子劲了……有个词儿叫做“泥足深陷”,说的是像一个人陷入了泥潭,形容他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当中。

    一个人的分量能够有多少,而一门火炮的重量何止人体的三两倍,所以若是换成“泥轮深陷”的话……大家可都知道,有时候,哦,是很多时候,若是陷在了泥坑中,总是越活动越深陷的厉害。因此,若是遇到这种情况,那可不只是大麻烦,而是麻烦大了……不如就像这样,未雨绸缪,事先多准备一些跳板也就是了。

    八磅炮和六磅炮好说,用绳子绑定火炮支架,五七个人拽着,慢慢放出手中的绳子、或者慢慢地跟随,很快就从跳板来到陆地。

    可是那些十六磅炮和十二磅跑可就要兴师动众的多了。因为与前两者相较,他们本身的重量何止增加了一倍,因此动用的人力也是三两倍。还是那个办法,只不过在后面拖弋绳子的要十五人以上。

    好在这两种炮型,总共只有四门,因此小心侍候着,它们也很快下了船。

    整个过程虽然很是繁琐,可好在秩序井然,并没有出现什么岔子。

    一直陪同着谭千户的刘德禄刘守备,却发现一个稍稍有些异样的现象,就是自从第一艘船靠岸之后,谭千户就拿出一个小型的日晷,放置在阳光底下。

    这种东西现在并不稀奇了,他们辽东驻军中,百户以上的人员,也基本都是人手一个了,只要在白天可以见到阳光的地方,都可以用此计时,非常方便。

    直到最后一门火炮顺利下船,谭千户看了看日晷的刻度,然后将其收起,并且微笑着说道:“还行,”

    后来刘守备才了解到,敢情这上船、下船也是他们的训练内容之一,也都是有时间限制的reads;。

    不错,上船、下船,以及拆卸轮子和支架、转运的速度和安全,都是他们平时训练的内容。

    八磅和六磅这两种轻型的火炮,每门都是配备了八名炮手,其中一名是炮长,是这八人的头目,其他的就是测距、瞄准、点火、清理炮膛、填充炮弹和放置火药,各负其责,各就其位,各有分工。

    而那十六磅和十二磅火炮,因为所需用物事都是重量级的,平时的移动也更是需要更多的人手,因此,这两种炮型配备的炮手就多出四人,每门炮达到了十二人。

    当这些炮手进行训练时,几乎就成为觉华岛上的一景,每每引得驻军大肆围观。

    “预备!”炮长的一声喝令之下,所有八名炮手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立不动,没有嬉笑,更没有人胡乱移动。

    “开始!”炮长又一声喝令之后,除了测距的报出一串古怪的数字,负责瞄准的死死盯着一个罗盘,左右两手各自摇动着一大一小两个转轮,炮管随即上下左右移动着,以调整炮口的方向。

    与此同时,其余五人也随着炮长的命令,开始犹如走马灯般的穿梭起来。他们开始站立的位置,和此后的活动路线,似乎是拿尺子量过了一般,既快速有序,也不会发生彼此间的碰撞。

    先是当一人清理炮膛时,另一人已经将一枚圆滚滚的实心炮弹搬到了炮口处,一俟清理炮膛的东西脱离炮口,那个圆滚滚的实心炮弹也被搬离了地面,那名负责清理炮膛的人,随即也将手中的物事丢到脚边,马上伸手去帮着,两人一起合力将实心炮弹塞进了炮口中。

    其实,实心弹最重的也就是十六磅,十几斤的样子,大小伙子举起十几斤的东西根笨就是稀松平常。可因为火炮有轮有支架,因此炮口的位置就有些高度。一个人将实心弹举到一定的高度不难,可若要快速准确地放入尺寸相近的炮口中,可就要费些工夫了。而两人合力,也肯定会抢回不少的时间。

    可他们所抢回的,仅仅是时间吗?!
………………………………

第411章 蛙跳前进1

    c_t;说实话,就是炮手们的配合再默契,所能够抢回的时间,说起来也就是那么一息两息。

    可是,也千万不要小看这么点儿时间。在战场之上,这一息两息的时间,恐怕不知有多少生命烟消云散,不知有多少兄弟命丧敌手。因此,能够争取的时间,一定争取。

    因为他们费尽心血所争取的,已经超出了“时间”这个范畴,而是上升到“生命”这个高度。

    等实心炮弹滚落到炮膛的底部,负责填置火药的人,也用一个固定的容器取好火药,并且从炮膛的火药孔中倾入。在这个人的身边,是一人手拿着引信,一手拿着火绳,引信插入火药的位置,火绳就马上凑到了引信外露的部分,直到炮长发令“放!”这名炮手才将火绳凑到引信上,然后所有人一起蹲下,做出双手捂耳状……直到那声想象中“嗵”的巨响之后,大家才放开双手。

    最后,是一名炮手专门为炮膛降温,用一个长把儿的勺子,从一个桶中舀起一勺水,顺着炮膛浇灌……

    这还只是训练,并没有真正地发射炮子,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点到为止。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所以,在围观者的眼里,他们的动作就有些夸张,有些假门假事。

    但是,就是这样的动作,他们做起来都是一丝不苟,不允许出现任何哪怕一丁点的失误,若是人员出现了彼此的碰撞,那就更是不允许,炮长都会大光其火,上去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有时甚至还拳打脚踢。

    开始看到这样的情景时,围观的辽东将士感到非常的可乐。

    “咦,过家家儿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哈哈哈,”

    “就是……假门假事的,还就真的当了真……嘻嘻嘻,”

    他们一边围观,一边口无遮拦地开着玩笑。

    但是,当他们看到一名在训练中,与同伴发生了碰撞的炮手,被直接拉到了一边,马上就被摁到在地,二十军棍招呼到他的屁股蛋子上之后,围观的众人这才止住了嬉笑,“原来不是过家家,人家还就真的当了真!”

    不过,像这种以军棍招呼的,毕竟也是少数,大部分出错儿的情形,都是被炮长的一脚一拳或是一顿臭骂直接“开”过。而对于炮长的这种粗暴的行为,炮手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默默承受。

    但是,这种承受,是真诚的,不是敢怒而不敢言。围观的也都是兵,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被长官打骂时,自己当面是不敢有所反抗的,可一俟转过了身,至少嘴里的言语和脸上的表情是要多少发泄一番的。

    在这个时代,长官无故打骂兵士,那时司空见惯的事情,当兵的只有忍气吞声,几乎没有敢于反抗的。何况还是在训练期间,何况还是兵士出现了失误……但是,围观看热闹的其他明军,都看的非常清楚,这些炮手对于自己长官的打骂,绝对不是那种敢怒而不敢言,也不是心怀怨恨,而是真的心悦诚服。

    “你看看人家!”说这话的,是总兵杨国柱手下的一名百户。

    “是啊,看看人家!”虽然没有说出口,也没有人敢于迎着那名百户的目光,可如此腹诽的,却是几乎周围所有的大明兵士。

    “还是新军好啊,赶明儿咱也要求去新军,就是总旗、小旗的,咱也愿意……哈哈哈,”一边自顾自说笑着,那名百户一边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开了。

    “切,还想入人家新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等那名百户稍稍走远,兵士中有一人低声说道。

    “就是,也不看看自己的模样,”旁边有人随声附和。

    “哎……知道人家的一个炮长为何如此牛叉吗?”另有一人说道。

    “不是因为他是他们中间最好的吗?”有人答道。

    “切,这是必须的……”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

    “那是当然了,”

    “为何?”

    “这……不能跟你们说,”

    “嘿,你小子,还保密呐,”

    “那是当然,”

    “你小子,拿什么架子,快说说,快说说,”周围的好几人都围拢过来。

    “你们真想知道?”看到已经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周围的人也都向他投去殷切的目光,他才接着压低了声音说道:“他只看到人家威风了,可人家那是什么……别的甭说,就说人家……”

    据这人说,炮营的每位炮长的身上,都携带着一包烈性火药。

    这包烈性火药,是最后的“解决手段”――就是到了最后的时刻,若是本方既没有击溃、也没有阻止住敌人,本方人员又牺牲太多,或是被敌人包围,无法将火炮带走,这位炮长就要用随身携带的那包烈性火药,将火炮炸毁reads;。

    即便自己与火炮、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决不能让敌人夺了火炮去。

    所有的炮长都要宣誓,表示与自己的火炮共存亡的决心,这是在他们出发之前,刚刚才有的规矩。

    提议这项新规矩的,正是孙元化。

    若是不知道当初孙元化是多么的不愿意新建炮营开赴辽东战场,多半要对他抛出这么一项提议感到不可思议,也会认为他是多么的不近人情。

    ――――

    新建炮营在觉华岛上呆了三天,训练了三天之后,他们就又重新上了船。

    上船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下船的翻版,只不过下船的时候,是要有人在后面拖着,而下船的时候,是要有人从上面使劲拽着绳子往上拉而已。

    不变的,还是谭千户,他依然是拿出了那个小型的日晷,为手下们记着时。

    炮营上船,从觉华岛到达陆地靠岸,然后是下船上岸。

    看来他们并不急于到达宁远城,因为这短短十几里的路程,他们竟然走了三天。

    这样的速度,可以说很慢很慢了。但是,若是了解了他们在这十几里的道路之上所经过的事情,或许你就会说,他们的行动竟然是如此的快捷。

    严格来说,他们不是在走,而是在跳……像青蛙那样,从一个地方跃起,落地之后就保持一小段时间的安静,然后再次跃起……看起来似乎是在跳动着前进。

    谭千户显然已经预先选定了地点,上岸之后前行不到两刻钟,他就命令停止前进,并在旁边一处比较平整的地方布置火炮阵地。

    这次的布置火炮阵地的训练,与在觉华岛上的那些训练又有所不同。
………………………………

第412章 蛙跳前进2

    c_t;觉华岛上的训练,只是训练了炮手的“走位”,训练的是大家操作发射过程的熟练程度reads;。'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求书 '

    而此时布置火炮阵地的训练,是在发射炮弹之前的事情。要说起来,这些事情,那可就更接近实战的意味了。

    一般情况下,两门十六磅和两门十二磅火炮,是要布置在中间位置的,用意肯定是打击敌方正面突击的企图。中央突破,是每一个战场上的将军所最为得意、也是最为酣畅淋漓的进攻方式,对地方的打击也是最为彻底。

    那些侧击、侧面骚扰、背后偷袭等等,无非是为中央突破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使对方的中央阵势出现松动,为最后的突击制造机会。因此,绝大多数临阵指挥的将军,都不肯轻易将自己的精锐过早地投入战斗,一方面是要做为关键时候的从中央突击地方阵地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要防备对方的突击。

    所以,做为拥有最大打击力度的两种重型火炮,也肯定是要摆在中间位置的。

    剩下的八磅和六磅火炮,展开的方式和位置就有所不同了,那是要按照想象中敌方的各种阵势,来进行具体的布置。具体来说,也无外乎水平摆开、或是递进摆开两种最主要的形式。

    水平摆开的阵势很好理解,就是在重炮的两侧,直线展开两种轻型火炮,区别就是间隔的距离,以及八磅和六磅火炮在左右两侧的搭配的不同了。

    这些都没有一定之规,都是要根据实际的地势地形、以及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当时的实际情势,再做出具体的应对。'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他们平时要做的,或者说他们平时训练的,就是将几种阵势,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够熟练地展示出来就可以了。

    递进摆开也不难理解,就是成前后两排、或三排展开。因为目前一个炮营的火炮数量不是很多,因此多半是以两排居多。这种阵型,多半是依据交战时地形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展开打击力量才采取的。当然了,递进摆开时,是要采取犬牙交错的方式reads;。

    阵型确定、自己火炮所处的位置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安家”了。

    用炮手们的话来说,就是挖灶……就是用那种前头是弧形的铁锹,在最短的时间内,挖一个宽度超过火炮轮子、前后都有一定坡度的坑,用意是便于卸掉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

    这样的土坑,根本不成其为锅灶,但是若是在战场之上双方开战之后、而暂时还轮不到他们火炮“发言”、或是已经“发言完了”而又不能马上“退席”的话,他们炮手可是要躲进这样的坑中,来躲避箭矢的。

    大家都围坐在一起,不仅躲避箭矢,而且能够抱团取暖,这就是他们为此取名“灶”的“本意”。而有了灶,大家又都团聚一起生死与共,因此,这个坑,也就叫做“家”。

    这是在平地上,阵型什么的还可以讲究一下,若是在高低不平的山地,再若想按照什么既定阵型展开,可就有些枉费心机了。而在实战中,什么样的地势是都有可能遇到的,总不能因为地势的原因,就回避交战吧。

    当然了,若是能够选择的话,最好还是选择一处对本方有利的地形,这是肯定的,可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尽可能地各种地形地势都要有所尝试,这样到了实际的战场之上,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妥善应对。

    如此的训练,在这十几里的路程上,谭千户一共选择了五处。出发前,参军部对他们的要求是三到五处,谭千户是按照命令的上限来执行的。

    中间经过五次几乎同样的折腾,三天时间能够完成,这个速度应该说是比较快的了。

    如此说来,谭千户如此安排,并非有意折腾,并非是看着手下别扭,非要将他们每天累个半死,他自己才感到舒坦。说实话,他这样做,一方面是秉承了参军部的指示命令,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从战场上总结得来的经验使然。

    因为战场之上的情势瞬息万变,你方的阵势摆开,对方可不一定就按照你方安排的套路走……或者对方在吃了一次亏之后,肯定也会随机应变,改变自己的某些策略,攻击的方向、矛头也会随之改变。

    那么,别说是一个炮营只有那么十几门火炮,就是几十、上百门的火炮,若是无法移动的话,那威力再大,也会变成“死子”,对方只要想办法绕开,这些“死子”恐怕就会有变成“弃子”的可能。

    如此,大明新式炮营所具备两个“快”之一“移动快”,就有了充分发挥的机会。或者毋宁说,新式炮营致力于移动迅速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战场之上能够激动灵活地调整阵势,以应对随时可能、或者说是注定要发生的变化。

    就这么一路训练,一路前行,宁远城就在眼前了。

    ――――

    似乎是算计好的,谭千户率领着他的新建炮营到达宁远城的时候,皇帝陛下的圣旨也几乎同时到达。

    前来传旨的,是一名叫做薛震的锦衣卫副千户。

    蓟辽总督孙承宗,率领着一众文武,摆开了香案接了圣旨。

    皇帝陛下的圣旨上,并没有提及即将开始的这场战事,而只是兑现此前的奖赏诺言。

    因为要核对每个人的斩首、缴获等功绩,而这些事情又着实费时费力、而且还绝对不能马虎,否则很容易引起纷争。所以,大战都已经过去一些时日了,统计结果才终于出来。

    在圣旨中,皇帝陛下在表彰了将士们不畏艰难,勇于战斗的精神之后,又勉励众将士继续为国效力,朝廷一如既往地不吝封赏。

    最后,就是对有功人员的封赏名单。

    根据大明王朝的规定,凡交锋之际突入贼阵、透出其背杀败贼众者,敢勇入阵、斩将搴旗者,本队已败贼众、能救援别队克敌者,受命能任其事、出奇破贼成功者,皆为奇功;齐力前进、首先败贼者,前队交锋未决、后队向前破贼者皆为头功。凡建立奇功、头功,其亲管头目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