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哉大明-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种家的氛围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田妃和袁妃,平时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进膳之时,她们都是要侍立在旁帮着太监宫女端盘送盏的。像这样与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一起坐在桌边……不要说进膳了,就是只陪着坐着也是难得了。
这种感觉,似乎只有在娘家的时候才有过……此时,似乎相同的感觉同时触动了两人的心弦,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看去,又几乎同时朦胧了双眼,最后又几乎同时用贝齿咬住了象牙筷子……好歹没有几乎同时放出悲声。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可不能流泪啊!皇帝陛下难得高兴一次……
膳后王承恩侍候着用二泡铁观音漱了口,随后皇帝陛下迈步就向乾清宫西暖阁走去。
西暖阁被皇帝陛下做为了小型的书房,一些常看的、喜欢看的书籍都在这里。文房四宝自然也是齐全,便于批阅一些紧急奏章。只要不是很大段的闲暇时间、或是没有恨重要的事情处理,皇帝陛下都选择在这里度过。
曹化淳知道皇帝陛下的这个习惯,因此已经早早地令太监在四个硕大的铜盆中燃起了炭火。
“万岁爷,等会再脱帽吧,屋子里还有些凉,刚刚进来,就……”曹化淳虽然嘴里说着,可还是接过了皇帝陛下递过来的刚摘下来的暖帽。
“今儿的晚膳朕吃的高兴,尤其最后那碗参汤,热乎乎的,”边说,皇帝陛下还用手抹了一把自己的额头,“你看,这不都快出汗了,”
“要出汗了?那更不能……”曹化淳赶紧又把皇帝陛下的暖帽递了过去。
“好了好了,没事儿没事儿,屋里这不也很是暖和嘛,”皇帝陛下赶紧摆着手挡住了曹化淳重新要递过来的暖帽,但他也没有立即去宽大的御案后面就坐,而是开始绕室徜徉起来,“今儿吃的可不少,得先活动一下,要不然肚子要不舒服了。”
看着皇帝陛下那在室内优哉游哉移动的年轻体魄,曹化淳若有所思。
按理说这样的事自己是不能胡乱发言的,可当他抬头看到迎面走来的皇帝陛下的那双有些过于红润和明亮的眼睛,他又觉得这事儿必须得有人说话了。
皇后娘娘毕竟年纪尚小,脸皮太嫩,如此敏感如此令人脸红心跳的话题无论如何是难以出口的。况且她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自己和其他人又无法示意,连旁敲侧击都不易。说的轻了,她还是个不明就里。说的过于清楚了吧,又害怕她受不了,甚至有当场翻脸之虞。唉,看来还是只有自己当此重任了。
“万岁爷,要不今晚就让她们……预备一下?”等皇帝陛下在屋子里遛弯儿遛得差不多了,曹化淳凑到跟前,试探着请示着。
“什么?预备什么?”皇帝陛下有些不明所以。他没记得事先吩咐过什么事情,难道是自己前脚说过,后脚就忘了?
“是……永宁宫?还是翊坤宫?要不……干脆就让她们到这儿来伺候万岁爷?”
永宁宫是东六宫之一,皇帝陛下登基几年后曾改名为承乾宫,不过现在还是叫做永宁宫,是田妃的寝宫。翊坤宫是西六宫之一,袁妃居住于此。
为了防备可能的刺客,乾清宫和与之相连的翊坤宫、永宁宫等等东六宫和西六宫以及其它宫殿中,凡是大些的屋子几乎都安置有床榻,因此理论上皇帝陛下是可以任意歇宿。
可曹化淳话中的意思却不是理论上的那种意思。皇帝陛下初时尚未完全理解曹化淳的意思,可毕竟都是成年人了,稍一思量也就马上明白过来。
明白过来之后,皇帝陛下竟然脸都红了起来。
。。。
………………………………
第61章 合家之欢1
毕竟是有过一段与这个时代的人截然不同的经历,因此皇帝陛下在对待女人的问题上有些独弹异调,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当今的这个时代。
皇后娘娘是自己的老婆,属于自己“屋里的”。
他也知道田妃和袁妃虽然也都是自己的女人,可若是真要睡在一处,却总让他觉得有些磨不开。
不是因为年龄,大家也都是知道,他已经早过了一提到这种事情就脸红的年纪了。这完全是心理问题,皇帝陛下对此还有些心理障碍。
其实,刚才晚膳之时,田妃和袁妃两人那有些异样的表情,皇帝陛下完全看在了眼里。只不过当时的气氛,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劝慰说不定就令二人放出悲声。
皇帝陛下并非不同人情世故之人,他也知道自己无意中的冷落,令两位爱妃的心中产生了歧义――是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吗?在信王府时还一切正常,这段时间皇帝陛下因何忽然间就冷落了自己?
皇帝陛下隐约记得,皇后娘娘也曾期期艾艾地对自己提及过此事。可因为当时忙于考虑如何处置阉党问题,随后又埋头于陕甘地区的赈灾事宜,再加上还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心理障碍,因此这个问题也就抛诸脑后了。
他知道长此以往,田妃和袁妃难免要产生一些怨怼情绪。而如果女人心存了幽怨,会引发出许多许多难以料想的事情。他也知道曹化淳今天近乎明目张胆的提醒,实在也是生怕引发后宫不靖。
“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吧,”
说来也怪,皇帝陛下既然突破了那一点儿心理障碍、丢下了最后了最后的心理包袱,这心中就马上热络起来。莫非真应了那句话:男人没有一个神马神马的……
田妃和袁妃当然都是上上之姿,兼且正处“体似酥”的二八年纪,凡是正常的男人都会为之心动,这是一点儿也不用避讳的。皇帝陛下已经恢复了“正常”,因此心中蠢蠢欲动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万岁爷,要不……我就去安排……安排沐浴?”一直在旁边窥视着皇帝陛下表情的曹化淳,此刻见他已经意动,因此就不失时机地发话提议了。
“嗯,好吧,你去吧,”皇帝陛下顺水推舟地说道。
曹化淳出去之后,皇帝陛下坐在御案后面的龙椅之上,顺手拿过前几日徐光启所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在这份奏折里,徐光启先是汇报了陕西赈灾的进度情况,然后又对此后采取的措施做了一些说明,如果皇帝陛下没有异议的话,他就依此次第展开。
徐光启亲临赈灾第一线,远比千里之外的朝中大臣更为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所提之议也中规中矩,因此经过朝议之后,大体确认了他的提议和建议。
从奏折上看,以工代赈实施一个月来,收拢的流民已经数万。随着工具陆续到位,陕甘地区的垦荒工作也在缓慢而扎实地铺开了。尤其是陆续派去协助的八百名锦衣卫,在千户马麟的带领下,非常好地遏止了某些非常不红的苗头,为陕甘地区的垦荒及整个赈灾工作着实开了一个好头。
徐光启并没有埋没马麟以及整个锦衣卫的功劳,在奏折中不吝誉美之词。他甚至竟然把绝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马麟及锦衣卫的清廉和精干,仿佛自己完全是因人成事,自己才是沾了别人光的那个人。
皇帝陛下对此甚感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不仅是徐光启,还有那些自己视之为可依靠的那支力量。
在奏折之外,徐光启还另外向皇帝陛下详细罗列了支出情况,工具、牲畜、以工代赈人员的费用(现实发放银钱,后改为发放粮食)以及先期支付给商户的订金,每一笔都清晰记录在案。
皇帝陛下相信徐光启肯定是照实具奏,其中不会有贪墨行为。可看到那些累计起来的庞大数字,他感到用“花钱如流水”都略显苍白。他不禁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腰部,似乎是要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更严实一点儿。
徐光启还说,自己已经老迈,精力有限,顾得了这头肯定就顾不了那头,因此请皇帝陛下选派得力之人赴陕西协助自己。
这个话题几乎在每次的信函往复中都要提及。皇帝陛下开始还以为是老臣偎谤,所以就一再声明,自己的信任不会因为些许瑕疵和别人的指摘而有所更移。
皇帝陛下还曾暗指其子徐骥可当此重任,便于徐光启免于掣肘。没想到不提这个也就罢了,一提要让徐骥掌出纳之责,徐光启竟然更加的诚惶诚恐起来。若是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他恐怕真的要以头抢地了。
当时皇帝陛下还不太明白徐光启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后来也就慢慢理会了其中的道理,才知道徐光启并非完全为自身考虑。唉,真是老臣忧国啊!有这样的股肱之臣,大明王朝何虑度不过难关!
最后徐光启向皇帝陛下汇报说,经过与在陕西西安的汤若望多次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汤若望同意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为大明王朝提供各方面的人才。
此前汤若望的态度是相当固执的,一定要大明朝廷允许教会在更广范围内的传教布道,来做为教会提供人才的先决条件。对此不仅皇帝陛下认为不可,就是身为教友的徐光启也认为时机不合适。
在纷乱扰攘之际,如果教会登高一呼,肯定响应者众,可是大明朝廷绝对不会等闲视之。一俟规劝无效,武力根除就会成为应有之举。届时不要说教会广收教众了,教会本身在大明王朝的存在都会成为奢望。
经过反复商讨,在朝廷做出了时机成熟之后,肯定允许或帮助教会的传教布道的承诺之后,汤若望终于放弃了他所坚持的先决条件。
汤若望开始与在大明的教友联系,号召他们为大明王朝效力。
其实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徐光启自己就可以服其劳,根本毋需与汤若望进行那些唇舌之争。
但是,皇帝陛下所要求的却不仅止于此。
。。。
………………………………
第62章 合家之欢2
皇帝陛下所知道的是,这个时代的欧洲,在火器和机械使用方面已经开始起步,此后更是逐渐领先于世界。而大明王朝、或者是除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即使此前各具风骚,可此后却开始慢慢趋于落后。
如果说大明王朝现在犹如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幸好皇帝陛下及时驾临,大明王朝也因此迎来了转机。
要想彻底逆转颓势,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对这艘航行了二百多年的破船,进行必要的修修补补,以勉强维持其一定的稳定性,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皇帝陛下置辽东危势于不顾,宁愿维持守势,而对陕甘地区则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赈灾,就是打的先站稳脚跟的主意。
可仅此是不够的。大明王朝的积弱之弊必须铲除,辽东也总有一日要开始反攻。
要想大明王朝这艘破船重新乘风破浪起来,还要着眼于长远。
国家强盛,无非筹款练兵。筹款之事,需等经济恢复正常。经济发展了,赋税的增收也是水到渠成。而查抄阉党之类的一夜暴富,只能权益为之,不可当做常态。
练兵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凭借羸弱之师护卫得了国泰民安。
要想练得精锐之师,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枪,就是器具,就是杀人、或者能够大规模杀人的利器。
兵源只能从大明王朝内部解决,而器具却可以从外引进。皇帝陛下承诺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允许洋教在自己治下传布,所付出的几乎就相当于某些主权,而所换来的,当然也要物超所值。拿后世的话说,就是要他们用软实力做为回报。
汤若望也已经开始向他们国内去信,征召愿意远渡重洋前来大明帝国效力的火器以及机械方面的专家。大明王朝在这方面不会吝啬,只要是确有真才实学,都以重金聘之。
除了通报这些情况,徐光启还请皇帝陛下提前做些准备,指派精干人员负责接洽,指定适当衙门负责随后的督造事宜。
皇帝陛下本来是想从锦衣卫中抽调人员协助其事的,但是后来自己却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锦衣卫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事实证明锦衣卫也足为皇帝陛下所倚重。可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锦衣卫尚有更繁杂、更艰巨的任务。况且皇帝陛下的心中,枪炮器械的研制和生产只是暂时的,更多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此后都要囊括在内。因此,必得另专设衙门才能总其成。
大明王朝并非只有锦衣卫,而锦衣卫也不就是大明王朝的全部。皇帝陛下是整个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王朝所有的大小臣工、所有的黎庶子民、所有的山川河流、所有的走兽飞禽,都为皇帝陛下所倚重。
皇帝陛下也应为这所有的臣民、走兽和山川万物提供庇护,这才是为人君者的胸襟和气度。
“记得工部有个军器局,内监中也有个掌制造军器、火药等的兵仗局,应该有些可用之人,哎,对了,就是这么办……曹化淳?”皇帝陛下想到就做,他喊着曹化淳的名字,马上就要安排他次日先去了解一下这两个衙门的情况。
“曹公公尚未回归,”听皇帝陛下呼唤曹化淳,门外侍候着的王承恩进来答道。
“还没回来?去,看看他在哪里,”
“万岁爷,骆养性有要事求见,”不一会儿曹化淳就回来了。可他进来之后,并没有先汇报安排之事如何,也没有询问皇帝陛下何事召唤,而是轻声向皇帝陛下禀报骆养性请求觐见。
“嗯,让他进了吧,”皇帝陛下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着急了,反正是要明天才能办理的事情,不差这一会儿,因此就暂且把思绪丢开,也将手里的奏折暂且放在了一边。
骆养性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职责之一就是掌管宫中宿卫。因此只要在宫门落钥之前,皇帝陛下特许他有事可随时觐见,宫中的太监接到骆养性觐见的请求,也不得延迟,必须随时禀报。
安全保卫工作就是这样,真要是有了险情,别说是什么宫门已经落钥了,就是皇帝陛下尚在梦中,说不得都要硬拽起来,千重要万重要,都比不过逃命重要。
“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叩见陛下,”骆养性进来之后,紧走了几步,在皇帝陛下跟前扣头参见。
“免礼,起来吧,”皇帝陛下轻声说道。
“谢陛下!”
“这个时间来见朕,有什么事啊?”
“有佛郎机商人伊……格莱西斯、汉名任大华,倾慕吾朝物华阜丰,愿为吾朝贡献绵薄之力,”骆养性虽然对于泰西人拗嘴的名字很是陌生,可说起誉美之词可就流利的多了。
这位任大华也着实有任性。
自他打定了要与直营店铺东家结交的心思之后,就马上开始穷追猛打。
在他的旁敲侧击,外加小恩小惠的交相攻击之下,那名小伙计终于败下阵来。
“难怪!难怪如此!”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任大华恍然大悟。
在大明混迹了多年,任大华不可能不知道锦衣卫的名号。知道了直营店铺的幕后老板就是锦衣卫,他反而觉得一切都符合常理,一切都顺理成章。
毕竟是商人,任大华的嗅觉和执着到底远远强于常人。上午从小伙计那里得到消息,一下午的时间,就让他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锦衣卫的大当家、指挥使骆养性的门上。
骆养性却不过引见人的情面,只好接待了这位慕名而来的胡商。但是听明白了这位胡商的来意之后,他心里竟然比胡商还要高兴。
因为骆养性与皇帝陛下接触日久,知道他对商业也是非常重视。只不过当前最重要的事务就是陕甘地区的赈灾事宜,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资金。另外,即使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渠道也是个难题。
现在,渠道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骆养性怎能不心花怒放。
要知道锦衣卫是什么衙门,骆养性又是这个衙门的大拿,因此养气功夫自然最是特长,喜怒不形于色就是最基本的基本功。
骆养性沉吟了许久,然后才期期艾艾地对任大华说,因为兹事体大,假若有成功的可能,操作起来也不是他自己就能够只手遮天的,因此他要与同僚商议之后,再给他答复。
。。。
………………………………
第63章 合家之欢3
现在大明王朝的经济,几乎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而在朝廷中,这些世家大族又都有其代言人。因此,只要是朝廷有意增加商业方面的税收,这些代言人就马上跳出来,声称朝廷不该“与民争利”,每每使朝廷的政策半途而废。
而他们所谓的“与民争利”中的“民”,其实就是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与承担着整个大明王朝赋税重任的升斗小民是无关的。
一直以来,皇帝陛下就非常想改变这种状况。可因为世家大族的势力根深蒂固,目前也是极其强盛,因此虽然朝廷似乎占领着权利的制高点,可要想触动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恐怕一时也没有成功的把握。
说来着实有些可笑,做为堂堂的大明王朝,竟然无法与其治下抗衡,岂不令人笑掉大牙。可尽管可笑,但却是现实,而且是近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
虽然这个残酷的现实,目前还无法改变,可也并不妨碍大明朝廷积极参与到热火朝天的经商事业中来。
骆养性对此是有些了解的。可尽管料想到了,对于胡商任大华的请求,皇帝陛下肯定非常乐于接受。可当皇帝陛下表示,要亲自出面与胡商任大华详谈的时候,他还是吃了一惊。
其实,皇帝陛下也不单单是年轻,喜欢新鲜事物,好处风头,他是想借此机会更多地了解大明王朝海外贸易的情况,也好为将来的整顿打下基础。道听途说终觉浅,还是亲自掌握来的情况更为真实可信。
骆养性退出去之后,皇帝陛下兀自有些兴奋。
那一世他虽然只是个县城的小公务员,也从未有经商的经历。可在大学期间,营销方面的课程还是上过一些的。其他内容已经非常模糊,只记得一个货源,一个市场或者客户,是商战中最应该把握的,有其一可立于不败之地,有其二几乎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了。只是遗憾的是,自己从未实践过。没想到这次倒是有这么个机会。
虽然雄心勃勃想要涉足商业,可此前也只是一种要积极参与的意识。可真要开始行动,却是一点儿成算都没有。别说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了,如何着手都是一个难以落实的问题。
现在好了,任大华真是个好同志,不远万里来到……大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当你要睡觉的时候,就有人主动送上枕头的精神……
皇帝陛下越想越高兴,得意之余,自己个都不禁要笑出声来。
“万岁爷,时辰不早了,该沐浴了,”皇帝陛下正在高兴着呢,曹化淳凑过来轻声说道。
“好,沐浴沐浴,”
皇帝陛下挥斥方遒地一挥手,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曹化淳马上开始洗澡的请求。
一见皇帝陛下同意了,曹化淳和王承恩立即向前几步,然后与几个小太监一起,簇拥着皇帝陛下向隔壁新辟的一间浴房走去。
“万岁爷,要不……就让她们过来侍候?”一边给皇帝陛下解脱着衣物,王承恩一边说道。
“什么?”皇帝陛下装作没有听到,故意轻声反问,但是还未等王承恩进一步解说,他就扭头对着也在自己身边忙活的曹化淳说道:“明天一定想着,去工部的军器局和内监的兵仗局,也不要声张,随便借个由头,去了解一下……了解一下,哪些人是实心办事,哪些人是敷衍混日子,是尸位素餐,也不用着急给朕回复,总要了解到真实底细之后,就是多些时日也不打紧,”
“是,是,微臣一定谨记万岁爷的嘱咐,”曹化淳一边听着皇帝陛下的吩咐,并且点头应和着,一边手里也不停息,双手麻利地伺候着,完全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可是,曹化淳的心里已经开始琢磨上了,“看样子,是又要有什么大些的动作了……”
因为身份的缘故,对于大明王朝的大政方针大小国事,曹化淳他们是不能表现的太过“热切”的,否则下场很有可能惨不忍睹。但是,尽管如此,也并不妨碍他们暗中关切。毕竟这其中,说不定就意味着一些机会,而那些机会或许在眼前也只是一晃而过,自己抓不住那可怨不得别人,到时后悔也没人可怜。
而眼下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收获颇丰的大好时机。
自从登基以来,短短的半年时光,皇帝陛下的辰纲独断就已经给满朝的文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按照皇帝陛下的嘱托执行下去,往往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至少与前任比起来,说一句当今天子英明睿智是毫无拍马的嫌疑。因此,这样的皇帝陛下,是很值得追随的。
而且皇帝陛下年轻,身体也是强健,看样子,这天下怎么着也要坐上个几十年。
现在,锦衣卫可是炙手可热,深得皇帝陛下信任和重用。而锦衣卫也不含糊,接连替皇帝陛下漂漂亮亮办成了几件事情,一时引得满朝文武侧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