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出来寻找县大老爷的并非只有他一个,恐怕所有在家的公人都已经在四处寻找了。

    “卢大人,要不这样……你去门口迎一下,我先去准备个地方。”等书办走了之后,张玉对卢承业说道。

    “好,千户大人,下官马上去,马上去,”卢承业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张玉能够非常爽快地答应接过这堆麻烦,他一下子感到浑身轻松了很多,脚步也都开始发飘。不只是高兴,不只是一卸仔肩之后的轻松,也是数日的疲劳所致。

    张玉不只是要去准备个地方,以安置曹柱和……那位梁小姐,最要紧的是要去向皇帝陛下做一下汇报。

    皇帝陛下对曹寡妇、对曹家十四房商队的重视,张玉不仅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知道皇帝陛下之所以如此重视的原因。

    夤夜起身,愁眉不展,绕室彷徨……若是要张玉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大明王朝皇帝陛下独处时的形象,以上的几个成语恐怕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换为一个中年以上的帝王,如此的情景或许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可如今的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却仅是一个未满十七岁的少年。

    若是初次见到皇帝陛下月光下、孤灯旁,那孤立的身影,那一声接一声无奈的叹息,不管是何人,一定会感到匪夷所思。

    但,这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那年轻的、本来光洁的额头,似乎从未舒展开来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那里都已经隐隐出现了非常非常不合时宜的皱褶。

    “晋商啊……晋商,因何啊……因何,”这反反复复的几个字,即便是时刻不离左右的张玉,也是在好长时间之后,才终于听的清楚,然后又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明白了皇帝陛下为何发出如此的感叹。

    后金,即使后金的贪婪瞬间增加百倍,即使后金的残暴瞬间增加千倍,皇帝陛下都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因为,后金本来就是大明王朝的对头,双方本来就是敌人,惨无人道的后金甚至根本就是人类的寇仇。

    试想一下,如何能够祈求一个魔鬼变为天使呢?!

    但是,晋商……这可是同文同种的啊!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先人之语,言犹在耳,可因何那晋商就竟然……

    若是没有这些亲身感受,恐怕就真的无法体会,当听到有一支山西商队不仅答应了朝廷合作的条件,并且已经启运了第一批输送至陕西的赈灾物资的时候,皇帝陛下是多么多么的雀跃,喜悦之情也是多么多么的难以抑制、难以言表。

    那一时刻,皇帝陛下的表情,才像是一个弱冠少年。

    只可惜,张玉日夜不离左右地随扈了这么长时间,也才是第一次发现,皇帝陛下原来笑起来也很好看。

    “还有救!还有救!”声音虽然极其微弱,几不可闻,但却是由心底发出。

    也就是因此,大明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致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执意要与太谷曹家十四房商队同行。

    在皇帝陛下身边的张玉等人也是深有感触。

    虽然他们八人不能真切理解皇帝陛下的感受,可也多少意识到曹家十四房商队的可贵之处。因此,对于那次皇帝陛下的冒险行为,他们也都是给予了从未有过的、毫无保留的支持。

    。。。
………………………………

第153章 故人相见

    其实,在曹家十四房的商队遇袭并覆灭的次日,就有附近的锦衣卫发觉,并到现场勘查过。

    但是,他们看到的,是聚拢在一起、已经化为灰烬的车辆和人体的残骸,其他一无所获。

    是杀人越货的土匪,还是乱兵所为?因为毫无线索,因此只能存疑。

    ――――

    而现在虽然还没有与曹家十四房商队的护卫曹柱见面,但张玉已经有了一种强烈的不祥的预感。

    张玉也是非常急迫地想要通过曹柱了解事情的真想,他本来也是想亲自去门口迎接曹柱的。可他以为当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去通知皇帝陛下。因为眼下最关心太谷曹家十四房商队消息的,整个大明王朝都算上,皇帝陛下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果然,听张玉简单地叙述了他所了解的有关曹家十四房商队的事情,而且曹柱也马上就要到达时,皇帝陛下就无法等待下去。他竟然也要去门口迎接。

    张玉赶忙劝住。倒不是有其他原因,而是他生怕曹柱生受不起。

    好在时间不长,在外面守护的李庚就进来通报:“到了。”

    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就从门口处传来。曹柱和那位梁惠妹小姐的身体应该很是虚弱,因此两人都是被人搀着进到院子里来的。

    一进院门,曹柱的两眼就向站立在房屋门前的那人看了过去。

    说实话,与曹家十四房商队同行时,因为八名护卫之一沈复的一番刻意打扮,皇帝陛下要比现在、或实际的年龄老上十来岁。若是在白天,这种差别是非常显眼的。但是因为今天天色已晚,而且皇帝陛下又是背对着屋内的灯火,因此在曹柱眼里,并没有多么大的区别。

    沈复的易容术再怎么高超,脸部的轮廓是无法改变的,再加上那无法改变的站立的姿势,以及在其身后快步迎上来的、如假包换的张玉张大哥,曹柱头脑中那仅有的一丝疑虑,就一下子一扫而空。

    “王爷,掌柜的冤屈啊……”曹柱挣脱开身边两人的搀扶,踉跄前行了两步,“噗通”就跪在了皇帝陛下的面前,以头抢地,失声痛哭。

    “王爷,一定要替姐姐报仇啊……”本来跟在后面的梁惠妹,此时也枪前几步,在曹柱的身边跪下。

    “起来……不哭,不哭……起来,”见曹柱跪地痛苦不止,皇帝陛下就想将其搀扶起来。可还未等他两手搀住曹柱的双臂,旁边又有一女子痛哭着跪地不起,于是,他的双手又伸向了旁边。

    皇帝陛下一阵手忙脚乱,可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一个也没有扶起。而一想起为了响应朝廷赈灾的倡议,曹寡妇连同整支商队都惨遭毒手,皇帝陛下也是心酸不已。

    他觉得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是有所亏欠的,整个大明王朝也都是有所亏欠的……因此,他……

    张玉在旁边看到皇帝陛下的双膝要着地,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还了得!”他本来就在皇帝陛下的身边,因此只是往前一探步,伸出双手,死死地托住了皇帝陛下马上就要落地的身体。

    “王爷,使不得,使不得,”曹柱也看出了这一情况,彼此尊卑差异犹如云霓,不是他所能生受的,因此他也伸出双手去搀扶对方。

    “曹柱,起来……起来说话吧,若不然……”张玉一看,如此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因此就出言提醒曹柱。

    “好的,张大哥,我听你的,”曹柱也明白过来,于是就顺势站了起来。

    而旁边那位梁惠妹梁小姐,此时却身子发软,即使有人搀扶也已经无法站立。

    毕竟是身子弱的女子,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打击,亲人离去,本来就全凭着一股要报血海深仇的精气神支撑着,才强自支撑着没有倒下。如今耳听曹柱口称“王爷”,想来眼前这位,应该就是姐姐视为讨还公道的那个人了……这下好了,自己的心愿应该是能够实现了,因此一直紧绷的心弦一下就松弛下来。而此消彼长的是,困倦和疲惫却趁势反攻,瞬间就“侵占”了整个“阵地”。

    “快请先生,快请先生,”有人急切地呼叫着。

    “来了,来了,”工夫不大,卢承业卢县令就带着薛神医赶了过来。

    刚才卢承业在门口遇到另一个前来找寻自己的县衙中人,他就令其火速前去将薛神医找来。本来是当做备胎,没想到却成了“主力”。

    “只是疲劳所致,并无大碍,”到底是薛神医,手指往脉上一搭,几乎瞬间就给出了令大家长出一口气的答案。

    ――――

    曹柱是一个纯粹的武人,不说身体打熬的犹如钢筋铁骨一般,也是比常人更能经受一些磨难,因此,将曹家十四房商队的遭遇讲述一遍之后,他也是昏睡过去。

    将曹柱安排到其他房屋内休息之后,皇帝陛下那张年轻的脸,因为愤怒而变得赤红。

    “马上给骆养性传旨,”等曹柱退下之后,皇帝陛下用颤抖的手臂,指着张玉,几乎就要暴跳如雷,“如此嚣张的行径,竟然在我大明王朝的境内发生,真视我大明王朝就无人了……”

    好在在张玉的劝说下,皇帝陛下后来恢复了理性,但是给骆养性的旨意照常发出。

    ――――

    但是,骆养性在接到皇帝陛下的圣旨之后,却感到杀意浓烈。

    圣旨的内容,是当事者曹柱和梁惠妹讲述的,关于曹家十四房商队遭遇后金范文程袭击并覆灭的经过,以及此后从上津闻讯赶到锦衣卫的报告。

    可以看得出来,整篇圣旨都是皇帝陛下亲自用朱笔书写,而皇帝陛下自己的话,除了“钦此”两字,其他却是一句都没有。

    ――――

    “你就安心呆在王爷的身边,王爷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定替你阿姊报仇,一定替曹家十四房商队的所有死去的人报仇,相信我,他们不会白死的,”皇帝陛下一边在梁惠妹的手腕上涂抹着金疮药,一边嘴里还絮絮叨叨不停地念叨着,安慰着。

    除了手腕、脚腕处捆绑留下的绳索勒痕,以及手臂和小腿部位一些擦伤,梁惠妹并没有其他伤害。只不过累积下来的疲惫,终究不是一般的疲劳,即便昏睡了十几个时辰醒来之后,浑身仍是非常酸痛。

    卢县令请来的薛神医确是杏坛高手,医术十分精湛。重新仔细号过脉之后,又分别给每人个开了一个药方,断言三副药之后,再静养几日就可以完好如初了。

    。。。
………………………………

第154章 人间皇帝

    皇帝陛下中间来看过一次,只不过当时梁小姐昏睡未醒,因此他只得又悄声退出了。

    这次又来,皇帝陛下的手里还拿着从张玉他们那里讨要来的金疮药,要亲自为梁小姐敷用。

    上次来看望时,梁惠妹的一只手臂露在外面,手腕处的勒痕尤其显得触目惊心。

    皇帝陛下注视良久,不是因为少女那绝美的容颜,不是因为那纤纤春笋般的柔荑,不是因为那凝脂般的肌肤,不是因为那如蝤蛴圆润玉颈,不是因为那如瓠犀般的贝齿,不是因为螓首蛾眉,而是那刺目的一抹殷红。

    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尤其不能容忍手、脸等外露的部位留下伤疤。

    皇帝陛下满心的歉疚,一心想尽量减少此事对梁惠妹小姐造成的伤害。

    复杂一些的医治方法,皇帝陛下或许不明就里,可这种非常明显而简单的症状,他还是有把握、有办法对付的。

    开水中撒入了一些盐,待温度降低一些之后,用软布沾着温盐水擦拭掉附着在凸起红肿处的脏污,然后再将药膏轻轻地涂抹。

    手腕处涂抹之后,为了避免药物到处剐蹭,因此又用软布轻轻地包扎起来。

    然后,皇帝陛下又毫不犹豫地将梁惠妹的罗袜稍微褪下一些,露出了莹白的脚踝。或许是感受到了丝丝的凉意,梁惠妹的双腿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一下。

    少女**来回抽动之间,裤脚自然上移,因此也就露出了更多的踝骨以上的部位……圆润、细腻、光泽诱人,令人遐思……皇帝陛下赶忙收束心神,将目光下移了几寸。

    因为捆绑的时间很长,脚踝外侧的那半圈红肿的凸起,比手腕处要明显的多。

    因为女性的腿部、足部从不轻易示人,因此就比手、脸等部位有着更强烈的敏感。皇帝陛下小心翼翼,动作尽量轻柔。

    药膏涂抹了之后,皇帝陛下还是用软布简单地包裹了一些,并用细线轻轻地绑扎起来。

    “放心吧,梁惠妹,不会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了!”

    皇帝陛下口中念念有词地细心涂抹药膏之时,梁惠妹其实已经醒转。但是她却不敢声张,生怕惊吓着王爷殿下。

    哦,不……其实她并非害怕惊吓了王爷殿下,而是不舍得这一温馨时刻就此终结。

    他根本不像是什么王爷殿下,而完全就是一个邻家的大哥哥……

    ――――

    “他们都到了。”

    皇帝陛下刚刚走出梁惠妹休息的那间屋子,侍立在门口张玉轻声禀报道。

    “嗯,到了,咱们过去。”皇帝陛下也是轻声应道。

    张玉所说的“他们”,指的是徐光启和孙传庭。

    因为皇帝陛下一行到达陕西的时候,徐光启也是去陕西各地巡视监督赈灾事宜,因此两人还一直没有晤面。

    虽然没有见面,可来往的文字函商却一直没断。

    前几日张玉接报,从山西代州振武的家中奉旨赶赴陕西的孙传庭,已经到达了西安府,因此请示皇帝陛下,是否让他继续赶来凤翔府相见。正巧徐光启在结束了宁夏中卫的巡视之后,对陕西西北不地区的巡视也就基本告一段落。

    皇帝陛下觉得,不如将两人都招到凤翔府来,反正商议新军筹备处的事情,是需要两人都参与的。

    凤翔府差不多介于宁夏中卫和西安府的中间,对徐光启和孙传庭来说,都算是比较公平。而且皇帝陛下也想请两人针对招抚中的经验和教训发表一下看法,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推广。

    好巧不巧的,两人竟然几乎同时到达。

    皇帝陛下在前,张玉紧随其后,两人从皇帝陛下起居的这个小院,向另一个做为临时办公的小院走去。

    “臣徐光启参见陛下,”

    “草民孙传庭叩见陛下,”

    转过角门,刚走两步,候立在这个院子里的徐光启就跪倒行礼。孙传庭没有见过当今的皇帝陛下,但是他看到徐光启老大人都跪倒叩头行礼了,他也就随即如法炮制。

    其实,徐光启也是第一次与皇帝陛下直接面对面,本来也是不识“今上”的“真面目”的。可此前已经无数次的文字往来,再加上从京城调来的锦衣卫的言传,因此他的大脑中似乎已经有了皇帝陛下的影像。所以,至少在徐光启来说,皇帝陛下并没有让他感到陌生。

    “徐爱卿请起,”皇帝陛下紧走几步,上前搀住了徐光启的双臂。

    皓白的头发,清瘦的面庞,脸上的疲惫之色难以掩饰,好在整个人的精神还是非常旺盛。

    “老大人身子骨可还硬朗……辛苦了,老大人为朝廷赈灾大计,不辞劳苦,朕将老大人置于陕西风沙肆虐之地,于心何忍,朝廷……不会忘记老大人的功劳,”可以说,自己的所有信任都毫不犹豫地给予了面前的这位老臣,可也将几乎所有的重担全都压在面前这位老人的肩上,皇帝陛下并非有意当面做作,而是的确有感而发。

    “承蒙皇上垂念,老臣身子骨还算硬实%老臣身受国恩,此番又承蒙皇上不弃,予老臣未有信任,陕西父老又得以朝廷赈济,待哺之势终于缓解,老臣要代陕西数百万黎民叩谢皇帝陛下圣恩,”说完,徐光启挣脱皇帝陛下的双手,终于又在地上叩了一个响头。

    “老大人,朕乃大明王朝皇帝陛下,黎民万物,朕皆有责任保全,”大明王朝是朕的大明王朝,朕爱惜自家之物,那不是分所应当的事儿吗。

    “皇上圣明。”三岁孩子都知道,自家的东西绝对不能祸害,那成年人就更应该明白,自家的江山也是绝对不容许损害分毫……可惜啊,这么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天潢贵胄,其愚蠢的程度简直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可徐光启知道,这不是大发感慨的时候,因此只是以一句颂圣暂时结束君臣之间的对话。

    “伯雅,免礼,”皇帝陛下稍微扭过头,冲着仍然跪在地上的孙传庭说道。

    “谢皇上,”孙传庭叩了一个头之后,站起了身形。

    记载中说孙传庭“仪表颀硕,沈毅多筹略”,后者尚不敢断言,可现下看他站起之后,身量的确很是高大匀称,面部也近似标准的国字脸。

    就是这么一个外表符合标准的人,内心却另有所属,并不认同当下大明王朝官场的一些行为标准和规则。

    “这又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哼,幸好上天还给朕留了一个‘履历清白’之人……”皇帝陛下打量着长身而立的孙传庭,却在心里暗自腹诽道。

    。。。
………………………………

第155章 传庭入门

    孙传庭字伯雅,生于万历二十一年,万历四十七年高中进士。那年他年仅二十六七岁,可谓是春风得意。

    天启年中,他由商丘知县内调为吏部主事,旋进为稽勋郎中。

    魏忠贤阉党乱政,孙传庭乞归。

    以下的叙述,在当今这一世中是未曾发生的。之所以要将没有发生的事情也拿出来,实在是后面叙述的需要,绝非为了拼凑字数。

    崇祯八年秋天,孙传庭又得任用,出任验封郎中,后又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崇祯九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擒斩流贼,累建大功。但是,却因为忤逆杨嗣昌,竟然被下了大狱。又到了崇祯十五年,起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在柿园之战中,终于殒命。

    这可是大明王朝末年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皇帝陛下肯定“印象深刻”,简单的履历脱口而出。

    要说孙传庭这个人,聪明才智不仅有,而且也还能做一些大事,也为大明朝廷立过一些功勋,其中,很有些是分量十足。

    但是,他并不适合当官,不适合混迹官场,至少不适合在大明王朝末年这个时期当官。

    阉党魏忠贤就不去说了,那杨嗣昌和杨鹤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阿谀奉承尤嫌不及,如何还要触其霉头。

    当今的皇帝陛下认为,孙传庭智商超过常人多多,可情商却低的可怜。

    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有兴趣的话,各位不妨前后左右地踅摸一圈,总能发现那么一两个、三五个的。

    皇帝陛下也知道,像孙传庭这样的人,大多也都有一个好处,如若能让他心服口服,他绝对可以称得上干才,绝对是天底下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可是,恃才傲物也几乎就是此辈人与生俱来的品性。若想令其甘愿效命,就要展现足够的个人魅力。

    ――――

    因为孙传庭自天启年间就赋闲家居,至此已经有数年过去。

    即使如此,皇帝陛下也绝不相信孙传庭就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但毕竟已经有数年未参与朝中政事,对目前的朝政自然谈不上稔熟。一知半解、隔靴搔痒、隔岸观火最是容易令人产生错觉,因此,皇帝陛下宁愿孙传庭先耐下性子,“旁听”一段时间的朝政,是他当前最需要的。

    皇帝陛下也可借机观察一下,这个大明王朝末年的朝廷重臣,是否就是个“半瓶醋”,庶几才可断定,其是否是可以一如既往地是一个可堪重用之臣。

    徐光启已经是可以“随心所欲”但“不逾矩”的年龄,三言两语间就明白了皇帝陛下的用意。

    因此,当他向皇帝陛下汇报,自他赴陕西赈灾以来的各项举措之得失时,尽量详细铺陈,有些辗转之处也是多加解释。其目的,无非是令孙传庭这个第三者,能够融会贯通地系统了解朝廷的各项举措,以及因此而取得的实效。

    不知孙传庭是真的理解了皇帝陛下的深意,还是因为他本来就属“沉毅”,反正当徐光启与皇帝陛下君臣二人交谈时,他大睁着两眼,随着那二位交换着话语权,他的头部也是左右地摆动着。

    他的这副模样,活脱脱就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小学生,对周围所有的事务、对人们谈及的所有话题,都感到甚是新鲜。

    因为徐光启毕竟年迈,而且是刚刚经过了长途跋涉,因此这次奏对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孙传庭本来以为皇帝陛下与徐光启老大人热乎乎地聊完之后,肯定得轮到自己了。因此当徐光启行礼之后转身退去,他并没有挪动脚步。

    “孙大人,请随我来吧,”张玉看他应该是会错了意,因此就出口提醒了一句。

    “哦,臣……草民告退,”孙传庭的话刚一出口,马上就意识到了要出笑话,好在他反应还算及时,总算遮掩过去。

    其实,刚才皇帝陛下与徐光启之间的一番奏对,令孙传庭既羡且慕,内心更是感慨万分,以至于那二位都已经收摊儿回家了,他兀自沉浸在君臣奏对的气氛中。

    孙传庭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似乎皇帝陛下并非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而是一个与徐光启年岁相当、阅历仿佛的同僚或者同窗,言语之间根本毫无稚拙之气。

    因为新帝登基的时间毕竟有限,坊间的传闻也少得可怜,因此孙传庭只知道当今的皇帝陛下,比那个木匠哥哥的前任要更像一个君王。如今甫一见面,他就知道,这个继任者弟弟,根本就是天生具有王者之气。

    如此,孙传庭的第二个印象也就脱颖而出,那就是……大明王朝要变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