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希福还随同皇太极父子处理军政大事,不管是出谋划策,考核将领,均能尽职尽责,尚属公允。

    希福还与范文程共同建言制定清初部院官制,两人是后金文官中的翘楚,一起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

    “林丹汗本不足为虑,若是贼心不死,也正中我后金下怀,只是……时机最是令人担心之处,”

    林丹汗若是一上来就轻易出动,妄图在后金的后面捡些便宜,相信后金只要分出一部分兵力,结合那些已经归附后金的蒙古部落,肯定会让林丹汗得不到什么好处。

    或是他们一直隐忍不出,也正是如后金所愿。

    怕就怕当后金与大明打的不亦乐乎、甚至后金突破了大明的防线、并准备突入了大明腹地、甚至当后金在前线遭遇了挫折(最后一点因为不吉利,因此希福没有提及)的时候,若是林丹汗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出现在后金的背后,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这就是希福最为担心的地方。

    尽管有这种担心,希福对于发动此次对大明的攻势,还是坚决支持的。因为若是无所作为下去,后金肯定会被大明的封锁政策困死,因此为了摆脱目前面临的不利局面,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希福将自己的顾虑提出来,并不是要皇太极打消进攻大明的计划,相反他是要皇太极更加坚定决心,即便林丹汗对后金的后方造成了一些破坏,皇太极也应该义无返顾地实施进攻大明的计划。

    有所取,有所舍,是为雄主。

    皇太极听了两位谋士的缜密的分析,不禁大为满意,信心也是从未有过的坚定。此前心中的些许阴霾,似乎也随之消失殆尽。

    他的身量不是很高,可绝对称得上“大”——为了那个标准的大脸盘子能够从容“展布”开,势必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头颅,而为了外观上多少“协调”一些,宽厚的肩膀和庞大一些的身躯也就成为必须。

    除此之外,与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比起来,皇太极也要大上十几岁。

    ————

    站在西平堡外的一处山坡上,皇太极举目望着山脚下显得乱糟糟的营寨,心思凝重。

    本来女真或蒙古人就谈不上什么“军纪”,再加上有意识的“无所作为”,后金的营盘更是乱的不能再乱,帐篷随意搭建,军兵随意出入,几如集市。

    不用费心去想,皇太极也知道,更靠近大凌河堡的广宁,肯定也是如此一番乱糟糟的景象。

    目前的广宁是由大贝勒代善和二贝勒阿敏坐镇,也是正在集结兵力。

    令皇太极心思凝重的,不是对本方阵营缭乱不堪的烦恼,而是这种缭乱不堪……似乎并没有取得任何作用。

    相信大明的斥候早已发觉了后金已经开始集结兵力,也早已盯上了后金在广宁、西平堡和辽阳的几处大营,而皇太极就是希望大明的主将能够看在后金“立足未稳”并且“缭乱不堪”的份儿上,从大凌河堡、锦州和松山等处出动,对后金的营寨发动偷袭……若是心情好的话,皇太极还打算败上那么一两阵,以刺激大明守将更大的野心。

    女真和蒙古的儿郎适宜冲锋陷阵,对于进攻坚固的城池并非擅长,因此,不要说在开阔地带进行决战,即便是能够吃下一部分明军,皇太极是非常乐于接受的。即便因此要付出一些牺牲、要佯败一两阵也是值得的。

    但是,已经过去四五天了,大明的那些斥候也应该将后金大营的乱象通报给了主将,可后金布置在大凌河堡的斥候也并没有将明军出动的消息传递回来。

    明军主将孙承宗已经是年逾七旬,因此对后金的这些小伎俩应该不会轻易上当。

    说实话,皇太极对此也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只是姑且尝试一下而已,所以对于自己小花招的落空似乎也不该感到失望。

    可是,皇太极此时的感觉,却远不止“失望”。

    。。。
………………………………

第216章 皇太极的苦恼1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要说起来,自从大明王朝紫禁城中的那位皇帝陛下登基以来,所有的举措所针对的对象,几乎全都是自己治下的子民。对于外人来说,他是在“管教”自己的“劣子”,像惩治阉党、陕西赈灾、小范围整顿吏治等等,都是在清理自家的门户,而与后金和蒙古无关。

    最近惩治奸商的行动,虽然算是与后金有了些比较直接的关系,可实施的范围也没有超出大明的疆域,因此更像是皇帝陛下在惩治顽劣不化的子民,而深受其害的后金,看起来也只不过是吃了些挂落而已。

    可皇太极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皇太极感到自己的胸部不停地被挤压,颈项部位也似乎有一根绳索在不断地收紧,令他不能畅快地呼吸,也不能直抒胸臆。

    究其原因,是因为强邻逐渐显现了摆脱病态的苗头,正在逐步走向强健。这种态势,与那位天启皇帝时期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并非全部。

    做为雄主努尔哈赤的子孙,皇太极是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他也有信心与南面的那位掰一掰腕子。一位是守成,一位是草创,双方尽力施为,看看到底鹿死谁手!

    但是,不行,皇太极还有着相当大的约束。这约束就来自后金统治阶级的高层,来自与其并列的另外那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

    按照努尔哈赤在弥留之际留下的“规矩”,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和皇太极是平级的,都有统治后金的最高权利,“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意思就是,后金的这个家,是四个人一齐当,并不是由他皇太极一人说了算。

    因此,此时的皇太极还不能独断专行,任何后金的大政方针,原则上是要四大贝勒都认可之后,才能施行的。

    从这一点来说,皇太极有时会羡慕晚他一年接任的南面的那位皇帝,甫一上任就自然地接管了所有权柄,从此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施行治国方略,哪像自己还要时时处处顾忌“俱南面坐”的其余三人。

    想一想,真有些心灰意冷。

    可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没有退避的道理。

    因此,在众人的面前,就得要表现出谈笑间杀伐决断随口而出的样子。如此,才能令阿巴泰、多尔衮和硕托等追随者更加的死心塌地,令杜度等那些稍具异心者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在分派众人职分时,皇太极都是一如既往地明快和果断,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犹疑不决的痕迹。

    此次与大明交战,皇太极提出拟采用围点打援的战略方针,争取在运动战中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对此,其他那三位贝勒并没有异议。这也多少令皇太极感到了快意。

    具体的战略就是将明军围困在大小凌河或是锦州,然后切断其余外部的联系,但并不发动、或者并不“真正”发动针对被困城池的攻击,而是将主要兵力布置在外围,目的是用于打击前来支援的明军,以及截断明军的粮道。

    一俟大明的援军被击溃,粮道被截断,被困城池中的明军也会丧失信心,到时或攻或招降也就容易很多。

    如此战略安排,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那就是要尽快地找到明军的储粮地点,并且也要尽快地攻下,明军的粮道截断,将输送至被困城池的粮食也要据为己有。否则的话,首先稳不住的,不是大明,而是后金。

    ――――

    与一年之前登基的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和两年前接位的皇太极相比,二十五年(公元一六零三年)前,因父亲莽骨速早逝而从祖父布延薛禅汗继承汗位的林丹汗,在三人中可以说是一个“老资格”了。

    但可惜的是,他这个老资格,目前的境况可不是很好。

    不,不能说“不是很好”,根本就是非常糟糕,甚至是糟糕透顶。

    就在上一年,察哈尔阿喇克楚特部长多尔济伊勒登、安班和硕齐、扣肯巴图鲁、昂坤杜棱等台吉,也先后率部依附于皇太极。

    这还不算完,嗣后皇太极又命其弟多尔衮和多铎贝勒为先锋,率精兵先进。多尔衮探知多罗特部青巴图噜塞棱及其部众在敖穆伦住牧,于是合兵袭击了敖穆伦,多罗特部多尔济哈坦巴图噜受伤遁走,台吉固噜被杀,其部众万余人被皇太极俘获。

    至此,林丹汗的身边,几乎就只剩下了自己的察哈尔部,基本等于孤家寡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林丹汗虽然雄心犹在,可他到底也知道,自己已经无力与皇太极的后金相抗争了。有道是惹不起躲得起,他只得打算远遁漠北,以期苟延残喘,用“卧薪尝胆”聊以自慰了。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天,亲卫将一名自称是大明王朝的信使送到了林丹汗的大帐中。

    这名信使名叫博尔特,他没有携带什么书信,只是给林丹汗带来了大明王朝皇帝陛下的口信儿。

    皇帝陛下的口信儿只有十个字: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博尔特说了这十个字之后,就紧闭起嘴巴,似乎是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天助自助者”的道理,十三岁就接任汗位、二十多年以来历尽坎坷的林丹汗肯定体会多多。不过,强人努尔哈赤父子的存在,对金帐汗国的威胁尽人皆知,二十多年的汗位坐下来,林丹汗更是甘苦自知。

    就算是蒙古的五大部未曾离去,林丹汗也只能说可与后金一战,却不敢言对努尔哈赤父子有着必胜的信心,何况现在这副众叛亲离、潦倒不堪的境地。

    但是,一味的退避,也似乎不是善策。况且退到何时、退到何处才是终结?林丹汗相信,那位皇太极恐怕也是与自己有着同样的担忧――在将对方彻底降服之前,是根本无法安枕的。

    要说起来,大明王朝与蒙古的仇怨存在了数百年的时间,应该是无法联合起来的。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双方也算是相安无事。更为关键的是,与咄咄逼人的后金比起来,大明王朝和蒙古之间,似乎都无力威胁对方。

    这就是双方合作的最坚实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
………………………………

第217章 皇太极的苦恼2

    在林丹汗看来,以自己如今的惨状,若是主动提出与大明合作,多半是要自取其辱的。

    大明主动提及合作事宜,正中林丹汗的下怀。

    答应与大明王朝的合作,至少对自己一方来说不会失去什么,因为自己本来也就没有什么了。与大明绑在一起之后,可以凭白得到一个盟友,实在是非常划算的事情。虽然这个盟友庞大的身躯有些羸弱,有些弱不禁风,可有总好过无。

    但是,若说林丹汗一点儿顾虑也没有,那也是纯属自欺。

    林丹汗的顾虑就在于,自己几乎已经一无所有,所以根本没有合作的本钱。没有本钱就意味着没有谈判的筹码,如此自己也就会落于从属的地位。

    按理说到了如今地步的林丹汗是不该有什么非分之想的,能够苟延残喘已经是如蒙天眷,一俟站稳脚跟之后,再做复兴之梦也还不迟。

    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话一点儿不假。只要有机会,任何人也都会“任自己的思绪飞一哈”的。

    林丹汗也毕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上半夜放飞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下半夜就开始考虑更实际一些的问题了。

    那些实际的问题,无非就是柴米油盐。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后金的皇太极,也同样困扰着蒙古的林丹汗,而他们要想解决这个难题,目标还只能就是南面的大明,只不过所采取的方式各有不同罢了。

    林丹汗是想借此向大明提出一些要求的,想来大明也会知道自己如今的窘境,可他又生怕吓退了这唯一找上门来的“主顾”……真是欲说还休,林丹汗翻来覆去,一整夜都没有安枕。

    不过,合作的大原则是铁定的,这是毫无置疑了。

    次日林丹汗再次接见了信使博尔特,要他回复大明王朝皇帝陛下,林丹汗答应双方合作,并请派出使臣,约定地点,双方好就合作的细节进行更进一步的商谈。

    一听林丹汗同意与大明展开合作,博尔特的脸上波澜不惊,似乎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本来嘛,若是连这种送上门的机会都要错过的话,林丹汗也就根本没有称为“汗”的资格了,曾经的金帐汗国就会彻底成为过眼烟云。

    博尔特对林丹汗的反应没有感到意外,而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是令林丹汗有些喜出望外了。

    他还告诉林丹汗,若是察哈尔蒙古真的决心自助以及自救,大明王朝皇帝陛下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帮助,具体的就是一些粮食和军辎,并且经过双方商定之后,在将来适当的时候,可选择几处地方,专门为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蒙古开放马市。

    也难怪林丹汗喜不自胜。

    对于关外的游牧民族来说,马市的重要性不可轻忽。

    由“马市”这两个字可以得知,一方是用他们唯一可交换的马做为的物,另一方可就是从生活日用品到杀人的兵刃等等包罗万象了。

    有明一代,与边疆少数游牧民族都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场所,双方交换的内容自然是以马匹为主。其中规模最为庞大者,就有设于辽东的辽东马市,以及设于宣府、大同的宣大马市。

    辽东马市在明初就已经设立。当时因为战事频繁,马匹奇缺。洪武时,太祖朱元璋曾分遣使臣到边疆各地市马。

    永乐四年三月,在开原城东屈换屯和广宁城的铁山(后迁至城北团山堡)各置马市一所。而且,在当时就分别设马市官(开原有提督马市公署),专司收买兀良哈和女真各卫马匹。

    正统四年,为限制海西女真到京城朝贡,同时承认在开原城南发展起来的私市为开原南关马市,主要的交易对象就是海西女真,原开原城东的马市则专门针对兀良哈。

    正统十四年,兀良哈勾结瓦剌进攻辽东。大明朝廷盛怒之下,关闭了广宁马市和开原城东马市。

    天顺八年,为限制建州女真京城朝贡,专门开设了抚顺马市,专待建州女真。

    成化十四年,应兀良哈三卫之请,复开广宁马市于团山堡北,待朵颜、泰宁二卫;开设开原马市于古城堡南(后迁至庆云堡),待福余卫和海西、黑龙江等地女真。

    嘉靖末隆庆初,海西女真分裂,哈达部由广顺关入市开原东果园,称南关。叶赫部由镇北关入市开原马市堡,称北关。福余卫仍由新安入市开原庆云堡,但原南关马市仍存,海西女真各部则混列杂处,安肆贸易。

    此外,还有辽阳长安堡马市,专待泰宁卫,罢于嘉靖三十九年;义州(今辽宁义县)大康堡马市,设于万历二十三年。二十六年罢,二十九年复开。

    努尔哈赤起兵,攻陷抚顺、辽阳等地后,大明一怒之下,各地马市就此关闭。

    马市结束之后,后金控制区域之内的物资尤其匮乏。虽然那时还有着大明那些资敌的奸商,可还是无法彻底避免灾荒年景的出现。

    辽东的饥荒,满文老档里记载的就有两次。

    第一次灾荒是在天启四年开始的,至于境况严重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满文老档中记载的一个数据,可以提供一个佐证:粮食价格是每升银一两。

    当时努尔哈赤下令,汉人要如实申报所有粮谷的数量,然后按人口定量。他不许汉人私卖粮食,要底价卖给后金的官衙。汉人缺粮食,也要向官仓购买,而价格却是每升银一两。

    一般来说,一石是十斗,一斗,有人说是三升,有人说是十升,就按一斗三升合算,一石米至少得要三十两银子那是跑不掉的了。

    而在大明王朝的其他地区,普通年景,一般地方的粮食价格是一石米卖一两银子。末年陕西发生饥荒,一石米卖个六到十二两银子的时候,灾民走投无路,最后终于扯旗造反了。

    如果说天启四年的灾荒可以称为严重的话,那么后面发生的那一次就完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

    天启七年五月至六月间,皇太极论执政诸大臣曰:“详查各旗所属之人孰能耕种孰不能耕种,孰有种、孰无粮……官员有受贿者,亦罪之。前因扎尔库敛民食物,已正法矣。时国中大饥,其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时国中银两虽多,然无处贸易,是以银两贱而诸物昂贵。良马一,值银三百两。壮牛一,值银一百两。蟒缎一,值银一百五十两。毛青布一,其值银九两。盗贼蜂起,偷窃牛马,人相惨杀致国中大乱。

    看清楚了,其一金斗粮价银八两,一石十斗那就是八十两……这种粮价,根本就是只有“吃皇粮”的才能有生路。

    各位要知道的是,天启七年五月至六月间,可正是宁锦“大捷”爆发前后,后金居然要断粮了。

    其后,大明国人陶醉于虚无缥缈的宁锦“大捷”中。而后金攻破了辽西走廊除了宁远、锦州、大福堡之外所有的堡垒,最重要的是,堡垒里的粮食、武器、物资全部被其占有。

    当然,“核心阵地”的宁远和锦州没有被攻破,袁崇焕因此可以令人可耻地宣称,取得宁锦“大捷”。

    以上这些事情说明,粮食对于关外游牧民族的重要性。而除了掠夺,马市是他们获取粮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可一旦双方爆发了战争,马市自然再无开设的道理,因为对方提高了警惕,掠夺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

    大明朝廷承诺与察哈尔部重开马市,就意味着林丹汗掌握了粮食这一利器。

    林丹汗如何不会喜出望外。可令他高兴的,还不止这些。

    “既然双方已经同意合作,那现在要进行的第一步,就是请林丹汗指派亲信之人,随博尔特赴大同镇,接收大明王朝馈赠的第一批物资。”

    博尔特后面的这一番话更是令林丹汗有不敢置信之感。

    他本来认为,双方同意合作也只是定下了基调,具体的合作内容,还是要经过反复的往来磋商,他甚至在心里已经开始考虑哪些利益是可以用来交换的,那些最为“核心”的利益……实在不行也是可以放弃的。而且他还认为,只有在自己这边做出一定的实际举动之后,大明王朝才会给些实际好处。

    要知道,大明王朝切断了商路,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后金,蒙古同样也是遭受了池鱼之殃的。而且,最近几年林丹汗的势力备受后金的蚕食,某种意义上他所承受的损失程度,远比后金要大的多。

    因为后金可以依靠武力,通过掠夺来弥补一部分损失,可察哈尔的林丹汗不仅无力去掠夺别人,却只能扮演“被掠夺”的可悲角色。

    说实话,林丹汗之所以答应与大明的合作,无法宣之于口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觊觎大明王朝的物质援助。有了粮食,有了武器,实力就会增长,在稳定目前的态势不至再发生“离弃”事件的基础上,甚至还可以考虑“召回”某些在“那边”不太受“待见”的旧部。

    大明王朝表示出的合作“诚意”不可谓不足,林丹汗也是桴鼓相应,自然也要拿出实际行动予以应和。

    林丹汗派自己的儿子额哲,带领一批部众,随同博尔特前往大同镇接收大明王朝馈赠的物资。

    。。。
………………………………

第218章 皇太极的苦恼3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对于大明的慷慨和诚意,林丹汗也是桴鼓相应。

    额折不仅是林丹汗的儿子,而且还是他的继承人。虽然额折如今也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眼下大明与察哈尔蒙古的合作,本来就是名义上的意义大于实际上的意义。因为,毕竟只是开始,不可能指望双方有多么深入的合作与配合。

    博尔特陪同着额折,还有林丹汗派出的一众护卫,一行人离了察哈尔,向着大同方向进发。

    不日到达大同军镇,额哲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多么援助的粮食及物资都已经准备好了,彼此的交接也非常顺利。可要说起大明援助的数量,额哲却并没有感到多么满意。

    因为这第一批物资,只有六十车粮食,三车铁件和七车其他军辎,总数只有七十车。这对于一个像察哈尔这样庞大而又嗷嗷待哺了很久很久的部落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要知道,眼下的大明自己的物资也是非常的紧张,可为了双方的合作,皇帝陛下亲自多次过问,终于挤出了这些东西,不过,请回报大汗,只要双方合作进展顺利,大明肯定还会筹集更多的物资,以支援贵方的……”当儿子额哲将大明官员的话一字不漏地回禀之后,林丹汗竟然很是高兴,根本不似儿子那般的垂头丧气。

    在自己这边尚未有实质性的行动之前,根本不能指望合作方会给予什么实际步骤。如今大明的付出虽然不能令人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