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怕那个地方不小心激怒了皇太极,招致一些麻烦。

    他们的命运就是如此,还能怎么样?他们之所以跟随者来到前线,不就是因为惮于后金的淫*威吗。

    ————

    在这段难得的战前时间内,明军也是在抓紧时间进行各种各样防御方面的演练。

    因为时间紧迫,卢象升那些更为系统的训练计划根本用不上了,因此只能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训练也只是开了一个头,各种衔接方式也只是走了几次过场,攻城大战就开始了。

    战前的准备再怎么充分,可效果如何,还是要在战中得到检验。

    ————

    “敌箭攻击,举盾,”宁远城城墙之上的瞭望塔中传出的嘶哑的大吼声,正式宣布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拉开了序幕。

    在宁远城墙上,相隔百步距离,就有一个用厚重的木板搭建起来的、类似后世碉堡之类的东西,他们称之为瞭望塔。

    说是“塔”,其实高度也就是仅比女墙高出一个头。前面有视野开阔的瞭望孔,里面的空间也很是有限,仅许两三人容身。其中一人负责瞭望,另外的一人或两人负责对城墙之上的同伴喊话,将瞭望之人看到的情况通知守卫城墙的明军。

    城墙之上根据具体的情况,划分为若干防守区域,有一名把总或百总具体负责指挥。

    这是卢象升给宁远城的明军提供的新型战术内容之一。

    。。。
………………………………

第232章 一触即发

    皇太极时期的后金武装部队,主要是由阿礼哈超哈营、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组成。

    阿礼哈超哈营,也就是后世的骁骑营,是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所辖有马甲、领催、匠役,其人员从满洲八旗每佐领下人员中抽调。

    巴牙喇营也就是后世的护军营,是从一个牛录中选出弓马最强的十个人而组成。这种选择,是从很小的时候就重点培养的。作为一个依靠四处掳掠为生的战争民族,建州女真的子弟几乎从出生之日始,就面临着完全以厮杀为主的训练,其中的佼佼者接受挑选。而一个牛录众多男丁中,选出百分之一的人,就呼之为巴牙喇。

    皇太极时期的巴牙喇们,因为“战功”显赫,封赏很厚,因此基本都成为了最富裕的奴隶主。大体上,一个巴牙喇拥有十个以上的包衣奴隶。所以总体来说,他们不仅是后金的战士,更是完全的奴隶主,是后金的“中产阶级”,是后金的“中坚力量”。

    巴牙喇是完全不从事生产的,但是生活却最为富足。除非有战事,他们平时都不事生产,可有酒喝,有肉吃,生活富足。他们是彻底的军事贵族,从小到大都在进行艰苦的训练,也要经过无数次的实战厮杀,才能享受优良的物质条件,

    巴牙喇承担着冲锋陷阵的重任,因此他们的装备也是最好的。他们身上所穿的,多是三层甲,内有锁子甲,中有绵甲,外有铁甲,单兵的作战能力极为惊人。

    不要小看了护身的甲胄。努尔哈赤当初“以十三副铠甲神马神马的”,足见冷兵器时代铠甲之于战事是何等的重要。

    巴牙喇的军事素质最高,巴牙喇营的战斗力也是最强。

    葛布什贤超哈营是后世前锋营的前身,是挑选满蒙八旗各佐领下的扩军马甲,养育兵等技艺优秀和身强力壮者锐部队,**为营,因此在当下这个时代来说,战斗力也是极为强悍。

    宁远城的北面,是此次后金的主攻目标,因此完全由女真各兵种担当进攻。

    西面由蒙古人担任主攻力量,同时也佐以少量的后金兵丁。

    南面是由朝鲜人担任主攻,同样也是佐以少量女真。朝鲜人虽然到了前线,可自始至终都会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皇太极也并不强求,朝鲜人能够出现在与明军对决的战场上,本身就是后金的一个胜利,皇太极也没有做进一步非分之想的意思。

    其实,这也正是皇太极的狡诈之处。

    宁远城中的明军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后,势必要从海上予以援助。而届时首当其冲的,就是朝鲜人。朝鲜人是挡不住明军的冲击的,何况他们恐怕也不会真的力阻明军的增援。到时候还是要后金或蒙古调兵前来。

    即便是安排后金或蒙古进攻南面,若是明军从海上增援的话,也是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之中,没有东、西两面的增援,他们肯定很容易溃败的。

    朝鲜人不是旁观者吗,那就继续让他们在这里当做摆设好了。

    而且皇太极还知道,即便南面不安排一兵一卒,明军在南面城墙的防守也是不敢稍存侥幸的。因为海上是他们的归路和新鲜血液的来源,根本不会掉以轻心。

    至于宁远城的东面,则是秉承皇太极围三缺一的策略,没有安排任何兵力。此举意为瓦解对方的抵抗意识,让他们心存侥幸。

    而在实际上,不管后金皇太极如何调配,宁远城四面城墙都是要重点防御的。攻防大战开始阶段,明军是不会轻忽任何一面的。反正除了城墙之上的守卫部队,明军也还有些预备队。一俟大战开始之后,若是哪面防守压力吃紧,再行调配不迟。宁远城就那么大,到时也不至于就来不及。

    ————

    不过,现在双方瞩目的焦点,暂时还是宁远城的北面城墙。

    所谓的“敌箭攻击”,就是指的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的骑兵抛射。

    女真以狩猎为生,自诩马上民族,骑射自然就被其视为可以炫耀的资本和攻击的利器。

    按照固有的攻击模式,首先出场的是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组成的千人队。他们用膝盖和马刺控制着马速和行进方向,一手拿弓一手持箭,纵队从距离城墙七八十步开外掠过。

    一俟整支队伍的行进路线与城墙平行,马速也降了下来,并且保持匀速行进。随着一声号令,这些后金兵丁就一齐向城墙抛射箭雨。

    第一轮抛射只是试探。之后他们凭借着感觉,纷纷校准拉弓的力量和抛射的角度,再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攻击。

    因为始终处在移动之中,因此在这个距离,他们是不担心受到攻击的。即使对方阵中有个别的箭术精准之辈,也对他们形不成较大的杀伤。

    因为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击对方,而不用担心自己受到攻击,因此,这个阶段可谓是他们最感惬意的时候。

    但是,远距离的抛射只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只能压制对方而不能从根本上彻底瓦解对方的抵抗。若想攻上城头,将对方的阵地踏在脚下,还是得靠阿礼哈超哈营。

    当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向宁远城抛射箭雨、而城墙上的明军纷纷隐蔽的时候,阿礼哈超哈营已经出动了。

    由步甲、养育兵和闲散余丁组成的攻城队伍,在佐领和骁骑校的低声呼喝下,抬着云梯向城墙逼近。本方的箭雨将城墙上的明军暂时压制在女墙后面,他们要争取在这短暂的时间之内,尽可能地接近城墙。所以,此时只是快步疾行,并不需要呐喊着冲锋。

    其实,因为距离有些远,他们是不知道宁远城墙之上、稍稍高出女墙的那个物事是为何物,否则若是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被对方尽收眼底的话,肯定会为自己的动作感到有些滑稽。

    在此前的攻城战中,防守一方多半也是要在城墙之上设置几处瞭望之处的,可那都是兀立在城墙上的,很是显眼儿,隔着很远的距离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毕竟已经交手了不止一次,因此明军自然对他们这一套固定的攻击模式也是非常熟悉。

    随着瞭望哨的大声提示,城墙之上、以及躲藏在城墙内侧明军纷纷聚拢在一起,并且举起大盾,将自己以及身边战友的身体防护起来。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无谓的伤亡,在对方的攻城部队没有接近护城河时,守卫在城墙之上的明军,只有正常人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一俟对方的攻城队伍接近了护城河,因为害怕误伤己方人员,对方的箭雨抛射也就会适时收场。此时,一声令下,在城墙内侧躲避的明军,也就快步跑上城头,迅速到达事先安排好的属于自己的防守的位置。

    这种安排,虽然看似繁琐,可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无谓的伤亡。而且经过几次训练之后,也能做到忙而不乱。

    加上瞭望塔的设置,都是卢象升带领着近三十名参军到来之后,明军发生的变化。这只是其中的几项变革,其他很多方面的变革目前尚未显现出来。

    开始的攻城战,后金也只是试探性的,明军也正好藉此在实战中演练一下。

    “皇上圣明啊!”站在北门城楼之上的孙承宗,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头脑中回想着在塔山城中痛歼硕托千人队的那幅酣畅淋漓的画面,内心由衷地颂扬圣明。

    不错,这种种计策,都是卢象升及其带来的参军人员,根本随身带来的一些小册子布置实施的,绝大部分都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效。

    孙承宗浸淫军旅几十年,可谓眼下大明王朝为数不多的“知兵”之人。但就是这样一位知兵老帅,对卢象升到来之后所施行的几项变革却是闻所未闻。

    他曾经与卢象升私下里沟通过,从而得知,凡此种种,竟然都是出自皇帝陛下的授意。

    开始的时候,孙承宗表面上虽然不好表示反对,可心里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最希望上位者不要干涉前线的指挥。可若是上位者真的干涉了,为将者也还只能俯首帖耳。

    没想到卢象升只是按照小册子上的内容,对明军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变革,对于如何指挥却是三缄其口,不置一词。只是当孙承宗问及之时,他才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并且一再言明,自己是“管窥之见”,具体如何实施,全凭老大人做主。

    卢象升还非常形象地比喻说,他所做的,好比是后厨为掌勺的大师傅做准备的配菜师傅,尽量地将每样原材料都制作的精美一些,至于如何拼炒,何时添加什么材料,掌握到何等火候,那可就是大师傅的事了。

    现在,孙承宗这个大师傅,仿佛就站在灶边,而此时炉火也已经打开,卢象升精心准备的材料也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至于能够将这一锅饭炒到何种程度,就看他这位老帅的功夫了。

    。。。
………………………………

第233章 宁远大战1

    现在,可以说是双方都是“期待已久”的宁远大战终于开始了。

    时间配合的相当好,后金的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在经过了三轮抛射之后,由步甲、养育兵和闲散余丁混编而成的阿礼哈超哈营有快步疾走,变为疯狂的奔跑,并且嘴里也开始嚎叫起来。

    冲锋时发出嚎叫,一是为震慑对方,另一方面就是为自己壮胆儿。

    后金开始发起冲锋了。

    他们的目的,是迅速地通过这一片开阔地带,尽快接近护城河,接近城墙,避免在开阔地带就受到守御方箭矢的打击。

    其中步甲当然是攻城的主力。

    他们一手拿着护身的盾牌,一手持着刀枪等兵刃,他们的身上,也都有皮甲或棉甲等防护装备。但他们都是登城的勇士,是不能轻易消耗在接近城墙之前的。所以在冲锋的过程中,他们就隐身在冲锋队伍的后面。

    冲在最前面的是养育兵和闲散余丁,他们中仅有少数高擎着盾牌,更多人就这么毫无防护地暴露在对方箭矢的打击之下。他们的使命,就是将攻城的云梯首先搭在护城河两岸,等随后的步甲通过之后,再将云梯搭在城墙上,供步甲攀登而上。

    城墙之上的明军已经严阵以待。

    后金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的抛射虽然结束,可也并没有就此退去,而是改为在距城墙五十步之外的平射,以此掩护阿礼哈超哈营接近护城河、接近城墙。并且在本方的进攻人员开始攀爬城墙之前,这种平射是不会停止的。

    因此,城墙上的明军还是凶险异常。他们一方面要有部分人用大弓对远处进行还击,多少要破坏对方毫无休止、肆无忌惮的对城头的攻击。一方面还要对逐渐逼近城下的后金兵丁进行有力的阻击,所以不时有明军中箭,或者受伤,获者直接阵亡。

    但是,因为在城墙之上内侧站立着一排手持鬼头大刀的督战队,因此还击或阻击后金兵丁的明军虽然时有伤亡,可也不敢稍退。受伤或战死的话,朝廷或多或少都有些抚恤,可若是临阵退缩而被督战队砍了脑袋,不仅分毫抚恤没有,家人子孙还要蒙受耻辱。

    这些明军督战队员彼此之间相隔五步站立。虽然此时后金已经改为了平射,可他们中箭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孙承宗明令他们不得持盾防护,只准以手中的大刀格挡射向自己的箭矢。因此,按照比例来计算的话,他们的伤亡基本与在城头前沿直接和后金厮杀的明军毫无二致。

    但是,十步之外就是自己的同胞浴血奋战,他们有什么理由自己就该躲在盾牌之后呢?

    这是孙承宗所坚持的,希望以此来振奋全体明军的士气,激起大家的同仇敌忾。

    已经有些后金步甲手持盾牌、踩着架在护城河上的云梯逼近了城下。但是,他们即使来到城墙跟下也无法开始攻城,因为此时的云梯依然横架在护城河上,而没有架在城墙之上。

    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让他们徒手攀城吧!

    因为负责搬运云梯的养育兵等基本没有什么防护,而且城头之上明军箭矢似乎也是重点给予了“关照”,所以此时他们几乎已经伤亡殆尽,没有几个能够站立起来,更别说是搬动云梯了。

    因此,步甲们无奈,只能返回身,来到护城河边,自己去搬动云梯了。

    “搬云梯的步甲,射击!搬云梯的步甲,射击!”城墙上明军百总看到这一情况,竟似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尽管如此,可也没有让他停顿下来,依然用嘶哑的声音,大声地喝令手下的弓箭兵,向自己防守区域内的搬云梯的后金步甲集中火力,展开重点攻击。

    因为后金攻城的步甲要肩扛或手抬云梯,所以另一只手所持的盾牌就不能像刚才那样,严密地卫护自己周全,因此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在外。

    “在开始攀爬城墙之前,步甲对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威胁,因此我们所有的箭矢,要全部对准那些搬运云梯的养育兵,等养育兵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步甲就会主动暴露在我们的箭矢之下,”卢象升当初说这番话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听众都是不以为然。

    “笑话,你以为人家是傻子啊,还主动暴露在箭矢之下,除非爬到城墙之上,那些步甲身子都会严严实实地躲在盾牌的后面,”看来这个卢参军的确没有经过什么阵仗,战场之上的情况,哪有他们这些老兵油子知道的多。

    但是,人家卢参军毕竟是皇帝陛下身边的红人儿。而且人家还说了,若是这种办法在战场上无效,可以追究他的责任,可在那之前,大家一定要遵照执行,否则军法处置。

    既然如此,大家也就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了,反正到时出了什么岔子,有顶缸的就行。

    哪知道,今天一试之下,竟然是一一应验。

    因此,当城下搬动云梯的后金步甲,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大腿、屁股或者肩膀暴露在盾牌之外的时候,城头之上的明军无不感到喜出望外。

    既然他们真的自己暴露出来了,那咱们也就别客气了,可劲儿地招呼吧。

    最多两轮,最多十几、二十支箭矢的重点攒击之下,那些要自己搬动云梯的后金步甲顷刻间非死即伤,基本就丧失了战斗力。

    “那边,右边搬云梯的步甲,射击,右边搬云梯的步甲,射击!”城下正前方的四五名后金步甲刚刚惨叫着倒下,明军百总嘶哑的大吼声又再次响起。

    听到自己上司的喝令,明军弓箭手、弓弩手们甩了甩已经发酸的臂膀,再次将手中的弓箭和弩箭,移动到右前方那个位置。

    按照卢象升的带来的“理论”,不管是冲锋陷阵还是坚守阵地,明军中基层将官的作用,重点在于“指挥”两字上。进攻时,为手下指明或攻击或前进的方向,防守时为部下指明打击或重点打击的目标。

    这一点,也是卢象升到来之后,尤其强调的。

    。。。
………………………………

第234章 宁远大战2

    因为卢象升有着那令人近乎恐怖的“背景”,因此大家也就自热而然地认为,他的这些“管窥之见”,实际上很可能就是那个人的“宸衷独断”。

    尤其重要的是,辽东的总兵们已经知道了当今皇帝陛下是非常愿意枪打出头鸟的,而且不仅只对枪打出头鸟感兴趣,也非常擅长此道。他们更加清楚的是,这个出头鸟有时候指的可不仅是那么一两个单独的出群的鸟儿,而就是“鸟群”。

    况且,他们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是乐观其成的。因此明军自孙承宗以下,对于卢象升的指手画脚,虽然心里有着些许的腹诽,可在明面上却是遵行不悖。

    尽管卢象升获得了许多的便利条件,但毕竟时间有限,辽东部队的“底子”也实在太薄,因此开战前也只能进行简单的讲解和演练。至于在实战中,那些训练内容是否走样,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收到实效,不仅明军官兵心里没底,就连卢象升自己也是满是忐忑。

    究竟怎样,还要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所以,尽管过早展示一些会令后金有所防范,可明军还是要在这次一级的实战中尝试一下。

    若是等真正的激战开始,双方都会杀红了眼,届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还按照“套路”、或“章法”来,实在大成疑问,何况是这些“未成形”的技战术。

    这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战法,看起来似乎有些顾此失彼。可要知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之所以成为至理名言,也是很有一些道理的。

    “始终找准对方的弱点,”是卢象升提倡的在战斗中指挥官的指导思想。

    后金在没有接近护城河与城墙之前,明军的弓箭弩箭的目标,就对准那些几乎毫无防护措施的养育兵等辅助兵。一旦辅助兵“消耗”殆尽,势必要有部分攻城兵去承担辅助兵的任务――将云梯搬过护城河,架到城墙之上。

    此时,属于精锐的攻城兵,就不得不降低为辅助兵。他们虽然都随身携带着硕大的盾牌,可因为要搬动云梯,硕大的盾牌就无法正确使用,他们自身的防护也随即降低了,此时也正是他们最容易遭受箭矢打击的时候。

    这种战法,开始时看似偏离了对方攻城的精锐,但因为始终盯着攻城最主要的器具云梯,进行不间断的打击,因此并没有脱离“防守”的主导思想。

    这种战法,所依靠的,更多是在战斗在第一线的那些把总、百总和校尉等中下层军官。他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观察着敌我双方攻防态势,最主要的是要始终观察到对方的弱点何在,并指挥自己的手下士兵给予连续不断的打击,直至对方失去战斗力、退出战斗为止。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整个明军的战斗力和指挥系统,都是令人堪忧的。即便有再好的战法,再好的技战术,若是得不到积极响应,恐怕也都要大打折扣。

    好在此前围歼后金千人队的经历,已经让明军上下士气高涨,因此对于接下来卢象升推行的战术安排,虽然因为与此前多年形成的习惯相悖而感到有些别扭,可也都是或心悦诚服、或勉勉强强地接受下来了。

    但是,一俟大战开始,一俟按照战前的布置和训练实行开来,效果竟是如此明显。

    在以前的城池守御战中,只要对方发起冲锋,明军的所有弓箭弩箭以及其他的可以远程打击对方的武器,几乎全都是冲着对方最精锐的部分而去。但是,因为对方的精锐,也是他们所要重点保护的,因此什么盾牌、铠甲等等,他们几乎应有尽有。所以,尽管明军不遗余力地“招呼”,可效果实在不显著。

    今天当后金的抛射停止、攻城的阿礼哈超哈营出动之后,城头上的明军,就按照战前的布置,开始对那些几乎身无寸甲的后金养育兵和闲散余丁展开了重点打击。

    这下后金的这些扛着云梯正向前奔跑的养育兵和闲散余丁们可就遭了殃了。明军的箭矢,一波一波地尖啸而来,每一次亲密接触都能够溅起一篷血雨。

    “今儿这是怎么了?往常不这样啊!等会儿往你们城头上爬的,可是后面那些拿刀带枪之人,因何就冲着我们来了呢?!”此前他们几乎没有收到如此“热情”、如此“全心全意”的“招待”,此时不免有些“受宠若……惊吓死”了。

    但是,后退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身后紧跟着的,就是巴牙喇营和葛布什贤超哈营,别说是往回跑了,就是向前的步子慢一些,恐怕都会被后面上来的人踩踏而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