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皇帝陛下的说法就是:咱们摆好了龙门阵,客人就会不请自到。而客人到了之后,主家就万没有撵人的道理。所以嘛,客人要呆多久,咱们也都要陪着。

    虽然皇帝陛下的这番话,并没有当面对孙承宗说。可孙承宗却是能够想象得到,皇帝陛下当时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多么的一本正经、老气横秋。一想到一位年龄不到二十的人,用这种言语调侃那位后金“霸主”,孙承宗就不禁莞尔。

    而做为一军主将,孙承宗却并不认为,皇帝陛下的这番算计,并非纯粹出于调侃,而是更有其深意。大明与后金这对纠缠了多年的老对手,如今看来是暂时还都拿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能够有机会最大程度地消耗对方,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皇帝陛下做为主人,却自恃身份,不肯出面作陪。那么自己这个被皇帝陛下派来的陪客,可要“不遗余力”地将客人“陪”好喽才成。

    要想陪好这位客人,孙承宗认为做到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当然是不能让客人就这么快地离开,一定要将其留下多盘桓一些时日,即便他家里着火(这也是大明最为期盼的事情)了,也不能让他轻易地就随便离开。

    第二当然是要用尽各种办法,拿出各种“诚意”,对客人进行“无微不至”、甚至“殚精竭虑”的“招待”了,要不然有失待客之道不是。

    要想将客人“招待”的“细致入微”,也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方面不能一次性地将客人“招待”的过于狠、过于重,若是将客人的肠胃“招待”坏了,进而危及了客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回老家”静养的程度,那……这位客人可就说什么也留不住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能出现“主客易位”的事情。

    若是出现“主客易位”的那种局面,可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会的,绝对不能!坚决不能!”孙承宗在心里暗自念叨。

    因此,孙承宗很明白,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能够“守得住”,然后才能论及其他。

    所以,孙承宗是倾向于尽量保存宁远城中的守卫力量的。当然了,前提是确保城池万无一失。

    也因此,对于调动吴襄所部一半人员上城增援的想法,虽然孙承宗和唐通是不谋而合,可理由或者根据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孙承宗的守御原则是,宁肯舍弃即将到手的、可能的大胜,也要尽量避免人员过多的消耗。这才刚刚开始,“守得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旷日持久的心里准备,也要为接下来的更加残酷的消耗做好准备。

    觉华岛虽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奥援,可也要做好这个奥援无法发挥效用、完全只依靠宁远城中现有人员的思绪准备。

    当然了,若想让觉华岛失去效用,后金肯定是要分兵去阻隔的,那么宁远城所受的压力,相对来说也就减轻了许多。

    “大帅英明,末将感佩莫名!”对于老帅孙承宗同意自己的意见,的确是有些出乎唐通的意料的。虽然他并不知道孙承宗的具体理由,但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唐总兵是没有理由不表示欢迎的。

    “唐总兵不必过谦,”因为大明王朝末年独特的现象,唐通虽然名义上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孙承宗的属下,但像其他的辽东总兵一样,他们也都是有着比较强的**性的。

    若是没有非常明显的过错或罪证,身为大帅的孙承宗虽然有着生杀予夺的尚方宝剑,但也不会动辄遽然祭出的。原因无他,非是唐通一人,几乎所有的带兵将官几乎都是如此的做派。你杀一个可以,杀两个也可以,可总不能把他们都杀掉吧!况且你也杀不掉,况且你还需要他们上阵杀敌不是。

    因此,若非非常原则性的问题,孙承宗对这些辽东的总兵们,也是尽量以笼络为主。

    况且据说除了开始时有极个别的士兵,因为恐慌胆怯被砍了脑袋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是英勇战斗,表现的还算是对得起朝廷所耗费的军饷。

    “唐总兵指挥调度有方,麾下将士用命,本帅一定会向皇帝陛下如实禀报的,”孙承宗倒并非虚词敷衍,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因此他就更不吝言语激励一番了。

    “谢大帅,请大帅赐教,请大帅栽培!”唐通赶忙向老帅孙承宗示好。

    虽然皇帝陛下当初有“损失了多少部下,朕到时一定足额补充”的承诺,可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若是到时来个翻脸不认账,或者中间哪位说话时歪歪嘴,自己的所有付出、所有希望,恐怕都很有泡汤的可能。因此,唐通、或者与唐通类似的辽东总兵们也是抓紧一切机会,尽量保持一个好人缘儿的。

    为了有个总体的印象,大明王朝与后金所处的形势,以及孙承宗、唐通等人的心思,是很有必要剖析清楚的。这些事情说起来,恐怕会有些啰嗦,有着饶舌之嫌。

    可当时的过程却是非常短暂。拿后世的时间来说的话,前后也就是总共没超过五分钟。

    “传本帅将令,总兵吴襄立即点齐一千人马,登城作战,”通前彻后想清楚之后,蓟辽总督孙承宗立即发下将令。
………………………………

第246章 兵者诡道6

    “得令!”侍立在门侧的传令兵答应一声,接过令牌之后马上转身,去城下给吴襄总兵传令。lwxs520|

    城头之上喊杀阵阵,在城下隐蔽处待命的吴襄及所部兵马,却是一样心情两样心思。

    听城头之上及城墙之外传来的喊杀声、惨叫声、兵铁相交发出的那令人直起鸡皮疙瘩的“吱嘎”声来判断,后金和蒙古人这次投入的兵力应该不在少数。自己这些人虽然暂时还没有被推上城头加入那绞肉机般的修罗场,可若是如此继续下去,哼哼,恐怕也是早晚的事儿。

    一想到血肉横飞的场面,他们心里不禁就不停地打开了鼓,面色也是青黄不定。

    蓟辽总督孙承宗从北城亲自赶赴过来,也有人早就报给了吴襄。“上面的情况……肯定不是多么乐观,”吴襄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更是惶恐不安。

    孙大帅放着后金主攻的北城墙不顾,而是亲赴西城,很明显是因为这里的情势更加的危急。

    “这点儿兵……不知能够支撑多大工夫,”吴襄扫视着麾下众将官,众将官的脸上也是阴晴不定,目光闪烁,不敢与自己上司的目光对视。

    看到自己手下的这番表现,吴襄不禁气沮,并且也随即感到一阵阵的肉疼。

    说到底,吴襄感到肉疼的原因,并非是可惜部下一会儿之后可能消逝的生命。他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的悲天悯人。之所以“舍不得”这些部下,完全是因为自己很有可能变成光杆儿司令。他是在为自己预先感到悲哀了。

    吴襄的心思,与唐通毫无二致。也不单是这两人,这个时代大明王朝几乎所有的带兵将官,都是如此的心思。

    与唐通稍有不同的是,对于皇帝陛下“不管有多少损失,朕嗣后会给予补偿”的承诺,吴襄是不敢“以为真”的。

    这个世界,是以实力说话的世界。若是你有实力,人人都会奉为神明,若是你成了孤家寡人,就是喊破大天也没人理你。

    若是部下真的打残了、打光了,皇帝陛下不趁机收拾掉,别的那些总兵什么的不趁机大加排挤,就算是烧了高香了,哪还敢奢望什么重整旗鼓、再登巅峰!

    而今天自己与唐通所处的情况是有些不同的。

    若是自己所部正好在城墙之上当值,遇到后金和蒙古人前来进攻,那因为有军法在,说不得也只有奋力搏杀了,自然没有临阵脱逃的道理,有多少损失,自己也都得忍着。

    可现在的情形,不是正由唐通在上面顶着嘛,吴襄的小心思就开始活动开了――怎么着能够避过这一场才算是合了自己的心意。

    但是,这孙大帅登上城墙,都过了恁段时间了,城头之上依然厮杀声响成一片,想来后金和蒙古人的攻势还没有被打下去,而他们也肯定没有登上城头,那……因何一直没有传令登城增援呢?!

    “看来后金和蒙古人也不过如此!”吴襄马上就有了如此的推断,紧绷着的心也随即放松下来。

    既然“后金和蒙古人不过如此”,那是否就意味着……有什么便宜可沾呢?!

    刚刚放松了紧绷着的心弦的吴襄,又开始活泛另一种心思了。

    “难道这也是给咱们留的机会?!”无论当兵还是做将,过惯了军旅生涯,难免就伴随而来地滋生了一些冒险精神,吴襄也不例外。

    吴襄知道的是,孙大帅之所以没有调动他的部下登城增援,一方面是因为唐通所部还能顶得住,另一方面孙大帅也是在等待时机,等待着一个能够投入生力军之后,马上就能一举取得胜利的机会。

    这就说明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后金和蒙古人的攻击看似猛烈,可也并非就到了无坚不摧的地步。

    北城的那次守御战的大胜,不但鼓舞了明军的士气,也极大地刺激了其他众将官们杀敌立功的*。虽然因为仅仅隔了三天,孙大帅的捷报或许刚刚到达京城,朝廷的最终封赏尚未来得及颁布,可士兵们获得丰厚的赏银、当官为将的获得丰厚的赏银之外再行加官进爵,那也是板上钉钉、手拿把攥的事情。

    刀头舔血、马革裹尸,为国征战所图的,不就是能够封妻荫子吗。而机会就在眼前,怎能不令人心思潮动。

    一想至此,吴襄的心就禁不住热络起来。

    他向前走了几步,闪开了视线之后,抬起头,用饱含期待的目光,向城门楼那里看过去。心里同时也在不停地琢磨――自己是否该到孙大帅那里“偎偎摊儿”呢?!

    身为总兵,吴襄是有资格在孙大帅面前出现的,而且在这需要将士用命之际,孙大帅当然也是希望麾下众将云集、一呼百诺的。可之前却是因为生怕自己一冒头,就被孙大帅点了将,因此吴襄一直是以鸵鸟姿态来应对的。

    “此时过去,孙大帅会不会……”一想到自己的目的,吴襄的脸就有些微微发热。

    正在他踯躅彷徨之际,“嗖”的一声,从城外方向的空中飞来一支箭矢,擦着他的耳边飞了过去,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显然是城外后金或蒙古人发射的冷箭,因为角度稍稍上抬,因此越过了城头,落到了城里。

    刚刚惊魂若定,没想到这还不算完。

    大概是后金和蒙古人的弓箭手发现了什么目标,要集中火力进行不断的打击,因此,在这一支箭矢之后,又有四五支箭矢“组团”向着吴襄所立的位置“日儿日儿”地尖叫着飞了过来。

    其实,像这样的冷箭,自从双方交战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吴襄是因为一直在隐蔽处躲藏,因此没有“见识”过。

    其实,本来吴襄也多少是经过了一些战阵的,即便今天没有见识过,那上次、上上次也是应该见识过的。

    怎奈他刚刚是心有所属、心有旁骛,所以才被弄了个冷不防。

    “吾命休矣!”抬头看到逐渐无限变大变粗、又似乎黑压压一片的箭矢,吴襄终于无法顾及形象,双手一抱头,就向隐蔽处狼狈地窜了回去。

    吴襄怎么说也是习武带兵之人,他的动作不可谓不迅捷。但,他的动作再快,也毕竟是在“窜”,而那四五支箭矢,却是在“飞”,因此,孰快孰慢也就不容置疑了。

    说时迟那时快,那四五支箭矢,就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乌鸦,朝着吴襄就追了过去。

    吴襄心快腿慢,脚下不由就是一个踉跄。他心中暗叫:“不好,难道今天真的要出师未捷身先死吗?!”
………………………………

第247章 枉费心机1

    正当吴襄就要绝望之际,他的左右两侧几乎同时被两条手臂强力搀住,阻止了身子继续向前的跌势,耳边也随即听得“笃、笃笃”连响,像是箭矢钉入物体的声音。。しwxs520。

    吴襄吴总兵知道,自己平安无事了。

    左右两边强力搀住吴襄的,是他的两名贴身亲卫吴壹和吴贰,而在后面用两面盾牌迎住飞来箭矢的,是他的另外两名亲卫吴叁和吴肆。

    吴襄这四名贴身亲卫,都是选自江南高邮吴家嫡系子孙中的佼佼者,不仅功夫上乘,关键是眼神儿利落反应快捷。在平时的时候,这四名吴氏亲卫,都是与吴襄半步不离左右。最近、尤其是今天因为战事爆发,因此更是不敢有丝毫大意。

    说实话,刚才吴襄显得着实有些狼狈。可这四名亲卫却一点儿也没有要哂笑的意思。

    因为,他们四人早已看出,刚才吴总兵是因为考虑事情而走神儿了,要不然绝不会像这样一点儿防备也没有。

    在这么紧张的时刻,吴襄吴总兵所考虑的事情,肯定是关系到吴襄吴总兵本人的切身利益。而关系到吴襄吴总兵本人切身利益的事情,肯定也是多半关系到江南高邮吴家的整体利益,也就是关系到他们四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此刻吴襄吴总兵所考虑的问题,至少有一少半是关系到他们四人的切身利益。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这种状况。事情本来就不复杂,这么一说,更是清晰明了。

    所以,吴襄刚才走出隐蔽之处,他们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悄悄跟在旁边,暗中加以保护。他们的目光,都是看向周围,他们的耳朵,都是倾听四周,一有稍显异常的情况,反应自然要比心有旁骛的被保护者迅捷的多。

    而对于刚才吴襄吴总兵那有些狼狈的模样,这四名亲卫根本视如未见。相反,令吴总兵处于这么危险的境地而没有事先及时规避,他们认为这都是他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

    “属下有罪,请大人责罚,”

    “是卑职疏忽,请大人降罪,”

    四名亲卫紧赶几步,将吴总兵簇拥到了隐蔽处,检视了一番,没发现吴总兵身上有伤,他们这才大舒了一口气。不过,吴总兵虽然没有带伤,可并不说明他们就没有过错了,因此他们就纷纷请罪。因为是在众官兵面前,他们嘴里自然也是官称,而不是“三叔”、“四大爷”的乱喊一气,所以“大人”和“属下、卑职”等等,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真他娘地……好悬没变成娘(nia)们,”对于四名亲卫的请罪,吴襄根本不予理会,在这短短的几步路的过程中,吴襄吴总兵已经从刚才的惊慌失措中基本恢复了常态。身为总兵,这点儿工夫都是微末之技,是必须要具备的。吴总兵不仅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了常态,并且已经在开始自嘲了,“听说过大姑娘上轿前有现扎耳朵眼儿,没听说上阵打仗之前也要在耳朵上扎俩洞的……呵呵呵,老子可倒好,新郎都做了好几回了,才想起给耳朵穿个洞……”吴襄说完,自己管自“呵呵呵”地笑了起来。

    这个年代,但凡是有钱有势力的,哪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的。何况是在自己人面前,吴襄对此根本毋需顾忌。

    “大人海涵,卑职……”对于吴总兵所说如何他就“变成娘(nia)们”而不解的亲卫们,听了他的后面的解释,都是忍不住要发笑。

    但是,他们也知道,即便都是吴氏子弟,若是被总兵大人给“退”回去,那至少自己这一辈子在吴氏一门中难有抬头之日了。

    大人能够与自己如此的不见外,也让这四名亲卫、以及旁边的官兵感到自己的长官亲切了许多。

    能够在谈笑间既弥补、遮掩了自己的尴尬,又额外“收拾”了些许人心,这就是吴襄吴总兵的高明之处。

    但是,“身外事”好歹算是“收拾”了一番,可“心中事”却仍然悬而未决。轻轻笑过之后,吴襄又开始陷入刚才“未竟”的思虑之中。

    没想到自己刚刚从隐蔽之处显身,就遇到了如此惊险的场面,“真是太悬了,这兵来箭往的,可得小心……哎,好冷,”吴襄忍受不住刚刚惊出的那身冷汗带来的冰凉的感觉,猛然打了一个激灵。但是,这个激灵之后,他的头脑似乎清醒了一些,“是啊,这兵来箭往的……可不就是依然是在两军交战之中么?!”

    “依然是在两军交战之中,危险就时时刻刻存在”,那么,自己若是此时挺身而出,也是属于不畏艰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举了,应该不能就给扣上投机取巧、见荣誉就上的帽子不是。

    “对,就是这个理儿,”吴襄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说辞,并且越是琢磨,就越是站得住脚。因此他就不再犹豫,准备迈步登上城去。

    “大人,城上危险!”

    经过刚才惊险的一幕,吴襄身边的贴身亲卫更是不错眼珠地盯着自家大人。此时看到吴襄又要离开隐蔽之处,吴壹就忍不住低声出言提醒一二,也是在劝阻他不要再涉险地。

    “混账!我等身为大明官兵,至此危难之际,如何能够畏险避祸、苟且偷生,”吴襄回过头,大声训斥着吴壹。但在心里,他却感到无比的熨帖――这小子真有眼光,知道自己的大人要“登场亮相”了,就麻利儿地送上了一个非常舒服的台阶。行,赶明儿有了军功,多少也分你一点儿。

    “总兵吴襄何在?蓟辽总督孙承宗孙大帅有令!”吴襄正在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自己的开场词,一名传令兵高举着令牌,从城上顺着台阶疾速而下。一边跑着,一边嘴里还不住地高声宣叫着。

    “末将吴襄在此,”吴襄赶忙站定身形,叉手施礼。

    “孙督帅有令,吴襄所部速速点齐一千人马,立即登城助战!”传令兵依然高擎着令牌,大声宣和。

    “末将吴襄接令!”大声地说完,吴襄又施一礼,然后向前迈了一步,伸双手接过了令牌。之后他又转过身,冲着自己的部下大声宣令:“吴参将、张游击,速速点齐一千兵丁,随本将登城杀敌!”
………………………………

第248章 枉费心机2

    “末将遵命!”吴参将和张游击马上叉手施礼,高声应道。:乐:文:小说 3wしwxs520

    这两人都是吴襄吴总兵的心腹,彼此非常熟悉。

    看到自家大人虽然表面上一本正经,满是威严地发号施令,可在表面之下,却是充满了欢喜。因此,两人也就不再视登城助战为畏途,欣然接令点齐了人马。

    宁远城本就不大,城墙更是长度有限。这也就是小小的宁远城易守难攻的地方,你就是来再多的人都没用,因为根本展布不开,只能排着队向前进攻。

    况且整个西面城墙,交战激烈的地方,也就是七八处、十几处,每处也就是围绕着一两架、或是两三架云梯在进行攻防。

    吴襄所部一千生力军登城之后,交战的形势立即改观。

    唐通所部已经坚守了数个时辰,不管是士兵或是辅助兵、青壮等,虽然有着一股精神在支撑,但体力极大地消耗也是毋庸讳言,搬动石块火罐的速度明显慢了很多。

    但是,嗷嗷叫着冲上来增援的吴襄所部,却是生力军,不仅速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抛掷石块等物的准头也是大大增强。再说了,一千人分开,百十人围绕着一个激战之处,百十人就侍候那么一两架、两三架云梯,实在是小菜儿一碟。

    再加上此时城下后金和蒙古人战死后堆积的尸体也是越来越多,城上抛下的火罐也是越来越多,开始时后金和蒙古人还能将不多也不大的着火点踩灭,可之后却是顾不上也来不及了。

    火势开始还不算如何骇人,可随着尸体和火罐的增多,也终于形成了难以遏制的“底火”。在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底火”也随即“成长”为熊熊燃烧的大火了。

    后金和蒙古人的后阵中,也明显发现了城墙处双方交战中的这一变化。因此,仅仅是隔了一会儿,一蓬蓬的箭雨也开始向明军泼射过来。

    但是,后金和蒙古的弓箭手毕竟也是不停地施射,虽然刚才借着云梯搭上城墙之后,他们算是休息了一段时间,可要想完全恢复臂力,也不是那么现实,至少全体弓箭手全都恢复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施射过来的箭矢,有些飞到了城头之上,有些越过了城头,给城头、城内的明军造成了一些损失。而有些却是未及城墙,使正在经受着城头之上明军打击的后金和蒙古人,又遭受了从背后而来的袭击。

    这下城下的后金和蒙古人成了腹背受敌,因此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可最先表示“不满”、表示“愤慨”的,却是城头之上的明军,就是刚刚登城援助的吴襄部下的吴参将。

    “弓箭手,弓箭手听令,”吴襄手下的吴参将高声呼喝。

    刚刚登城助战的这一千名明军中,也是有两百名弓箭手的。本来他们都是被分散开来,协助打击云梯上下的后金和蒙古人、以及城下护城河两岸施放冷箭的对方弓箭手。经过一阵猛烈的攒击之后,城下及护城河两岸的目标基本被压制下去了,正好可以箭头对准更远处。

    见参将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