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拿着李佑和侯君集联名书写的来信,看了一会儿,没说话。这下,弄得人们心里痒痒的,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终于,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信,笑道:“这小子,真有他的。”
听到李世民的语气,李恪和李泰都很不爽,知道那个妖孽的家伙,又要露脸了。李承乾、阴弘治和程咬金等人忍不住低声欢呼了起来。
大臣们也都精神振奋,等着听李世民宣布好消息了。
李世民说道:“李佑和侯君集的战报来了,他们仅仅损失了不到一千人,已经拿下了高昌全境,麹文泰死了,他儿子麹智盛等高昌贵族全部被俘了。高昌已经彻底并入了大唐的版图。”
高昌反叛大唐的事情人人皆知,大臣们对此都耿耿于怀。只是朝廷这几年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精力去对付这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可恶的家伙。
现在,听说打下了高昌,文武百官们心情舒畅,一起欢呼起来:“恭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接着说道:“李佑派人送回来了棉花的种子,用不了几年,大唐就会盖上棉被,穿上用棉布做的新的衣服了。”
众人又是一阵兴奋的议论。
李世民刚才在犹豫什么呢?原来,李佑在信中还提到了他们离间西突厥的那20万担粮食,以及缴获高昌国巨额财宝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因此,他想了想就一个字也没有提。
李世民当年帅军东征西讨,大唐的江山主要是他打下来的。可是他在前方征战,经常受到来自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的质疑,他不得不一次次去向李渊解释。花费的心思,比他在前方浴血奋战还要多的多。
他忽然很佩服自己,觉得在自己手下外出征战的大将们,比起自己当年幸福多了。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召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讨论西域的形势。
李佑在信中详细的介绍了西域的形势。
西域共有25国,其中西突厥最大,人口78万,兵马28万。西域25国中,有17个臣属于西突厥,总人口110余万。3个臣属于唐朝,总人口7万,加上刚刚收复的高昌国,总人口12万。还有5个国家臣属于回鹘。
目前西突厥发生了内战,欲谷设自立为可汗,和西突厥可汗咥利失以伊犁河为界,双方展开了大战。那些臣属国大多都在观望,有些也卷入了内战。
李佑的建议是,利用西突厥内战的间隙,趁机打下西域一些小国,扩大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按照唐朝的既定国策,目前不准备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不准备向西域增派兵力。几个人讨论了一阵,决定支持李佑的意见,但是以不挑起唐朝和西突厥之间的战争为基准。
尤其是要提醒李佑等人主意,唐军在西域的力量太小了,不要被人家给吃掉。
随后,他们又讨论了一些细节,按照李佑的要求,向西域派出大批基层官员,前去接收高昌国和以后打下来的其他国家。
同时,派出一批基层军官去加强仆从军的领导。
对于最后一条,李靖有些疑问,他问道:“那些吐谷浑人和突厥人都是成建制去的,要这些军官去干什么?他们能够接受吗?”
李世民说道:“不是去管理这些吐谷浑人和草原人,而是李佑要在当地征兵,这些军官去是管理这些人的。”
对于在刚刚打下的地区征兵,这些人能否为唐军效力,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李靖都有些不认可。这些地方原来的军队没法使用,新征召的百姓也会对唐军有敌意,要想把他们训练成为战士,难度很大,短期内是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的。
房玄龄有些担忧地说道:“陛下,臣认为应该提醒齐王殿下,西域的环境那么复杂,还是要依靠他自己带去的人马,尽量不要使用当地人。要防止这些人在关键的时候背叛唐军。”
李世民说道:“你说得对,我的意见是,他要人就派给他,提醒他注意就是了。”
研究院。
白虎给李承乾送去了李佑的信以后,来到了研究院,把棉花种子和棉花种植技术手册交给了赵靖书,就来见萧婉玉。
“白虎,你回来啦。佑哥他好吗?”萧婉玉惊喜地说道。
“好,好着呢,能吃能睡。王妃,这里有王爷给您的信。”说着,他拿出了李佑写给萧婉玉的信。
然后,他说道:“王妃,小的这几天就要返回西域了,您要是给王爷写信,赶紧写,后天小的就来拿信。”说完,他就离开了。他要赶着回去跟喜鹊亲热呢。
喜鹊目前已经不在研究院上班了,她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在王府里面饲养信鸽。李佑今后要建立大规模的飞鸽通信,由喜鹊先进行试验。
萧婉玉拿着李佑的信,跑进了李佑的办公房里,急忙打开了信……
良久以后,萧婉玉红着脸出来了。杜梅等人发现,她不仅脸红,眼睛也是红红的,明显的刚刚哭过了,可是她的脸上满带着喜色。
杜梅打趣地问道:“婉玉姐,殿下他说了什么啊?”
萧婉玉惊喜而又害羞地说道:“他说,从西域回来,就跟我大婚。”
“恭喜啊。”
“婉玉姐要请客啊。”
女孩们叽叽喳喳的吵闹着。
两天后,白虎踏上了返回西域的路途。
西域,高昌城。
白虎走后,李佑带着慕容翎和阿史那晴去享受高昌美食。
高昌特色美食主要有帕尔木丁、木塞莱斯、吐鲁番烤羊肉串、馕和玛仁糖。这些东西李佑以前就吃过,他就开始给她们介绍起来。
还没介绍完毕,窗外吹来了一阵风,阿史那晴的眼睛眯了。李佑急忙去为她的眼睛吹灰。
慕容翎看不惯她们亲昵的举动,于是就把目光转向眼前的美食。她看到金黄色的帕尔木丁,伸手拿起来就一口咬下。
“啊”,慕容翎惨叫一声,扔掉了手中的帕尔木丁,手捂着嘴在那里大喘气。
李佑看到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来,帕尔木丁是用面粉、肥羊肉、炼羊油等原料,在馕坑烤制而成,刚烤制出的帕尔木丁,呈金黄色,抹少许炼羊油即可享用,但汤汁较烫,应小口食用。
慕容翎怒道:“你还笑,还不帮我吹吹。”说着,伸出了小巧的舌头,上面已经烫出了水泡。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扩军的模式
李佑笑着凑上前去,吹拂着她的舌尖。
阿史那晴忍住笑,去喝木塞莱斯。
大帅府。
昔日的高昌王府,如今已经成为了联军的大帅府。
侯君集和高勇等人对李佑研制出来的猛火油、床弩和攻城车等装备很感兴趣,亲自带人进行了演练。
侯君集说道:“殿下,有了这些装备,打下西域这些小国简直是太轻松了。”
“是啊,殿下,咱们什么时候出兵啊?”高勇说道。
。李佑说道:“不急,还有几件事没有办完呢。”他说的几件事,一是要等白虎带回来朝廷的旨意。二是西突厥刚刚发生内战,双方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结下的冤仇不够深,双方的损失还不够大。这种情况下,双方随时都有握手言和的可能。
最关键的一件事儿是,打下几个西域的小国容易。可是一旦和西突厥发生战争,他手里就这点兵力就完全不够用了。因此,他需要扩大自己的军队。
唐朝正在实行富民以静的政策,希望唐朝增兵不现实。让吐谷浑增兵,慕容博不会同意。阿史那晴目前就只有胜州那点人,也不可能。
他现在唯一的兵源就是从西域征兵,具体到眼下,也就是从高昌国征兵。
这一点上,不仅仅是李世民等大唐高层,就连侯君集等人也都觉得不太可行。
唐军刚刚打下高昌,和高昌军队发生了战斗,双方都死伤了不少。这些军队是不可用的。而这些兵员本身就是高昌国的精华,除去他们以外,可以征兵的人数就寥寥无几了。
侯君集等人不知道李佑有什么办法从高昌国变出人马来。
始昌县城。
城令高群玉现在现在仍然管理着这个县城,他像往常一样,每天到县府,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这天,联军的军法官司马炯陪着阿史那晴来到了县府。李佑为了培养阿史那晴管理民政的能力,准备接下来让她接管高昌。从现在起,就开始对她进行培养。
阿史那晴和司马炯来到县府,让高群玉把本县参加过高昌兵役的人的名单拿来。
高群玉叫来手下管理兵役的官员,仔细的调查了一番,17岁以上25岁以下的参加过兵役的人,一共348人,其中183人驻守在高昌城。
司马炯把自己来的意图告诉了高群玉等人,征得了他们的同意以后,让他们跟着他到外面去查看。
高群玉等人来到县府大门前,就看到外面围着很多人,不少人哭哭啼啼的。他们分开人群后看到,本县驻守在高昌城的那些人,都被捆绑着押了回来。
周围围着的那些人,都是这些人的亲属,他们看到自己的亲人还活着,很想把他们领回家。可是他们却被唐军雪亮的钢刀拦在了外面。
那些哭喊的人,是没有看到自己亲人的人,那些人就是在守卫高昌城的时候战死了。
高群玉数了数人数,一共159人,也就是战死了24人。
这时,士兵们搬来了一些桌椅,阿史那晴、司马炯和高群玉在桌子后面就坐。
百姓们看出来了,这位唐军的官员和那位女将军,就是能够决定他们亲人生死的人,于是纷纷跪倒在地,哀求他们放过自己的亲人。
阿史那晴说道:“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大家都起来吧。”
看到百姓们都站了起来,她接着说道:“你们的亲人以前是为麹文泰打仗,是有罪的。就在不久前的战斗中,他们杀死了很多唐军将士,按说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噗通、通”百姓们又跪倒了一地,苦苦的哀求了起来。
阿史那晴说道:“父老乡亲们,大家不要怕,我今天来不是来追究他们责任的。大家请放心,都起来吧。”
百姓们听到她这样说,又纷纷地站了起来。
阿史那晴说道:“以前的事情,就过去了,大唐皇帝陛下龙恩浩荡,不会再追究他们的过失了。以前他们上阵打仗,也是尽自己的职责,唐军和他们战斗同样是尽自己的职责。各为其主,双方都没有私仇,你们大家说是不是啊?”
“是啊,是啊,这位女将军说的对呀。”百姓们纷纷说道。
阿史那晴说道:“今后,高昌已经并入了大唐,你们今后就是大唐的臣民,咱们都是一家人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就让咱们一笔勾销吧。”
“好啊,好啊。”百姓们知道自己的亲人得救了,都兴奋了起来。
那些亲人战死了的眷属们,看到眼前的情况,尽管心中仍然有怨恨,他们也没有人敢再说什么,只好一个个的乖乖的离去了。
等到这些人走后,阿史那晴说道:“父老乡亲们,你们现在就可以来办手续,将你们的亲人领回家了。”
百姓们一阵骚动,都想着赶紧办好手续,把自己的亲人领走。
高群玉站起来说道:“大家不要乱,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一些手持刀枪的唐军出来维持秩序,百姓们很快就排好了队。
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本县的兵役官问道:“你要保谁?”
中年妇女说道:“保我儿子王强。”站在司马炯身边的一名唐军军官喊道:“谁是王强?”
俘虏队伍中一个人喊道:“是我,我是王强!”
看押俘虏的士兵替他解开了绳索,王强就跑了过来。
中年妇女扑上去抱住自己的儿子,母子俩就哭泣了起来。
兵役官催促道:“别在这里哭啦,办完手续回家去吧。”
那个中年妇女擦掉了眼泪,赶紧来办手续。兵役官问道:“王强是你的儿子吗?你找两个人证明一下。”
中年妇女急切地说道:“是,他就是我的儿子。”说着,她四处张望,看到人群里的熟人,喊道:“李伯,牛大姐,你们帮着做个证吧。”
那两个人走了过来,说道:“王强是她的儿子。”
兵役官说道:“如果做伪证,你们可是要承担责任的。”
两个人说道:“王强就是他的儿子。”
兵役官拿出了一张表格,让这两个人和中年妇女签字。中年妇女心眼儿不少,她问道:“这上面写的是啥?”
兵役官为了让大家都听到,省的他一个个再费口舌了。他大声念道:“我担保王强是我的儿子,从今日起,为他的行为负责。王强如果做出伤害唐军的事情,我等愿一同领罪。”
中年妇女急忙说道:“不会的,不会的。我担保我儿子不会再与唐军为敌了。”说着,在上面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那两个人看来和这个中年妇女的关系不错,也为王强做了担保。
这时,兵役官让王强也填一张表格。他大声念道:“本人是大唐公民,服从大唐的法律,自愿加入唐军,为大唐效力。”
王强有些犹豫,他母亲说道:“官爷,我家孩子能不能不当兵了?”
兵役官说道:“他现在是大唐的公民了,必须服从大唐的法律。大唐的所有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如果他不愿意,那就是违反大唐的法律,就必须接受制裁。现在也就不能跟着你回家了。”
王强母子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条件,然后回家去了。
有了前面的例子,后面的人也都知道怎么办了,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只有两个人无人担保,被唐军押走去做苦役了。
几天后,经过调查了解,除了其家庭中确有困难的和体检不合格的,始昌县一共征召了120名士兵。
不久以后,整个高昌按照这个模式,一共征召了2500名士兵。这些士兵原本就是高昌军队的士兵,都经过了时间长短不同的训练。再加以组织磨合,很快就能够进行使用了。
李佑仔细研究了历史上对于伪军的使用,发现使用得好,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强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多种伪军,朝鲜人、台湾人、大陆本土人等,其中,朝鲜人和台湾人在大陆上极其凶残,战斗力不亚于日军。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人也在越南战场上使用过韩国人,在越南战场上的表现,也不亚于美国人。
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这些伪军出国作战,这些人到了国外,无依无靠,就非常抱团儿。他们面对的不是自己的本族人,杀戮起来也毫无顾忌。因此就能够表现出很强的战斗力。
当然了,还有他们背后的主子一定要十分强大,这些人才不会有背叛之心。
西域目前的状况,和上述两种情况十分接近。李佑要做的就是让这些高昌人出国作战,为大唐去攻打其他国家的人。
侯君集等人这些天来看到了吐谷浑人、突厥人和薛延陀人的表现,对此也认同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李佑等人研究出了一整套西域作战的模式,就等着白虎带回来朝廷的旨意了。
这天,白虎返回了高昌。
对于朝廷不准他们与突厥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要求,李佑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这是李世民爱护他,不愿意他遇到危险的举措。他仍然可以有自主权。
有了朝廷的旨意,又得知李承乾目前一切正常,李佑就踏下心来,准备在西域展开攻势了。
现在,他还在等一个机会。8)
………………………………
第三百三十九章 侯君集的心思
3月18号,李佑等来了王玄策派人送来的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兴奋不已。
2月12号,欲谷设在王玄策的催促下,终于出兵了,双方打了几个小仗之后,就在疏勒一带对峙,然后各自增兵,终于在3月1号爆发了大战。
程处亮亲自带着几名士兵前来送信,路上经过了很多关隘,他们翻山越岭,穿越丛林沼泽,终于来到了高昌城。
古代就是这样,通信技术落后,17天前发生的事情,到了今天,李佑才刚刚得到消息。在这17天里,敌我双方的交战情况,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也不得而知,如果依照这样的信息,来做决策的话,肯定是难以把握的准确。
不过,事物都是相对的。我方信息不畅,敌方也是如此。欲谷设和咥利失双方毕竟发生了大战,不管胜败如何,咥利失军队的主力,肯定是集结在那一带。高昌这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等他们得到信息,再做出反应,能够将部队调动回来,从现在起,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唐军可以放手而为。
高昌城大帅府。
在棕色的地毯上,铺着一张巨大的舆图。李佑、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晴、阿史那昆仓、慕容翎、高勇、薛仁贵、程处亮、侯成、高通和司马炯等人,站在舆图的周围,听侯君集讲解他制定的作战计划。
侯君集说道:“殿下,臣的意见是,以阿史那思摩的人马,向西打下焉耆和尉犁,随即向西防御。以银州郡主所部人马向东打下伊吾就地驻防,对回鹘构成防御态势。
以高勇将军率领唐军主力和高昌人马,沿着原路返回,从楼兰古国向西横扫,打下米兰、若羌、且末、精绝、?戎卢和弥国,和于阗的唐军连成一线。
这是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完成这个阶段任务之后,观察西突厥内战的变化情况,再做下一步的部署。”
侯君集毕竟是大唐顶尖的战将,他的部署稳妥可行。
战略上,唐军目前选定的目标都是西突厥边缘的地区,触动不了西突厥的核心利益,因此西突厥不至于为了这些目标,与唐军决战。
同时,这些目标,都在陇右道的边缘,打下这些目标,就和大唐的国土连成了一体,大堂进行增援补给都十分便利。等于在实际意义上扩大了大唐的国土。
战术上,以唐军的实力,再加上这段时间在高昌练兵总结出来的适合西域的作战方式,顺序打下这些小国,把握很大。
侯君集讲完了自己的作战计划,问道:“殿下,您有什么意见?”
李佑说道:“我没有意见,你们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都认为可行,于是一起说道:“没有意见。”
侯君集对李佑说道:“大帅,请您下命令吧。”
李佑说道:“侯将军,你下命令就行了。”
侯君集也不客气,走上帅位,大声喝道:“众将听令!”
侯君集拿起一块令牌,喝道:“阿史那思摩听令!”
阿史那思摩上前拱手说道:“末将在!”
侯君集说道:“命令你部……”
大军分别出发了,李佑和侯君集来给出征的唐军送行。
3月22日上9九点。
高昌城南门外,旌旗猎猎。上万名唐军骑兵排列整齐,军容严整地接受了李佑和侯君集的检阅。
而后,李佑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高昌国将士们的面前。
侯成和高通是这只队伍的正副主将,他们带着白虎带来的唐朝补充来的基层军官们,掌管了这支部队。李佑还特地给他们调配补充了铠甲兵器,并且提前发放了两个月的军饷。高昌国的士兵们,看到唐军没有歧视他们,目前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
为了提高高昌骑兵的士气,李佑特地给他们赐名为“西域骑兵第一团”。李佑计划,每打下一个国家,人数够了2500人,就编成一个骑兵团,序号接着往下排列。
这时,侯成整顿了队伍,策马来到李佑的面前,大声喊道:“大唐西域骑兵第一团集合完毕,请大帅训话。”
李佑策马来到了骑兵团将士们的面前,大声说道:“第一团的将士们,唐军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军队,忠诚勇敢,英勇善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请你们记住,你们是大唐的军队,你们要英勇战斗,不要辱没了大唐军队的光荣。
我希望,你们通过你们的表现,为你们家乡的父老乡亲赢得荣誉,让骑兵第一团的名字响彻西域,响彻整个大唐。”
“唐军必胜!”
将士们一齐吼道。
看到将士们士气高涨,李佑挥手说道:“出发!”
大军出发了,横扫西域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望着远去的高昌人马,侯君集笑道:“殿下,您这招不错,不仅为唐军增添了人马,还调走了高昌主要的精壮男子,管理起高昌来,也就容易的多了,这样就不用分兵驻守了。真是一举两得啊。
照这样下去,咱们每打下一个国家,人马就会增加不少。用不了多久,联军就会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