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皇后扶起阴妃,让她坐下,耐心地说道:“妹妹,我理解你的心情,我这么多孩子,要是有一个离开身边,心里也会难过的。何况你就佑儿这一个孩子!你的心情我自然能够体谅。”
阴妃哭道:“是啊,姐姐,请您为佑儿求情,留下他吧。”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说道:“妹妹,不是我不为他求情,咱们姐妹身处宫中,有些事情我不说你也明白。按说泰儿和恪儿年纪都比佑儿大,要离开也应该是他们先离开,可是……”
她摇摇头说道:“有些事情,我不说你也明白。妹妹,这件事只能委屈佑儿了,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佑儿离开长安,我立刻就让泰儿也离开长安。”
阴妃娘娘看到长孙皇后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她只好擦擦眼泪,告辞离开了。
长孙皇后急忙返回寝殿,去照看自己的女儿。
宜阳王府。
李佑已经是齐王了,不过他马上就要离开了,王府的匾额上依旧写着宜阳王府。
在客厅里的饭桌前,坐着四个人,圆脸大眼的是宿国公程咬金,黑脸威猛的是鄂国公尉迟恭。另外两人是李佑和阴广浩。
最近一段时间,李佑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这次征讨吐谷浑的战争胜利,让军方很多人都对李佑产生了好感。程咬金的性格和李佑相似,都是混不吝,而且骨子里都有股机灵劲儿。正所谓臭味想投,不,是惺惺相惜,他一直看李佑就比较顺眼,也多次在朝堂帮助李佑。
尉迟恭言语不多,是个闷葫芦,也许是性格互补,他和程咬金却是十分投缘的挚友。他对李佑也有些好感,于是就和程咬金一起来拜访李佑。
品尝了李佑的美食之后,程咬金和尉迟恭都很喜欢。程咬金说道:“难怪殿下口出狂言,说别人吃的都是猪食,你这里的膳食果然不一般。”
尉迟恭话少,不过,他吃得津津有味的神态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李佑笑道:“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程咬金说道:“殿下,听说你的面包卖得很好,发财了吧。”
李佑瞪大眼睛,假装气恼地说道:“程叔,话可不能乱说,我什么时候卖面包了?”
程咬金不屑地说道:“得了吧你,你瞒得了别人,还瞒得过老夫?程叔叔我可是一直支持你的,你偷偷发财,也太不仗义了吧?”
他指着喜鹊说道:“小喜鹊,你说说,西市那个喜鹊商社,是不是你家王爷开的?”
喜鹊不敢回答,眼睛直瞅着李佑。
李佑笑道:“程叔,尉迟叔叔,怎么样,想不想发财?”
程咬金笑道:“这还差不多。你那个砖茶是好东西啊,市面上现在都买不到呢。”的确如此,砖茶目前产量太低,基本上都给了宫里。
李佑说道:“两位叔叔,那点小钱你们还看在眼里?咱们一起做个大生意吧。喜鹊,去把咱们的宝贝拿来。”
喜鹊很快就拿来了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
李佑打开来,里面满满的一盒白色颗粒。
程咬金问道:“这是什么?”
李佑用手指捏着一小撮白色颗粒放进嘴里,说道:“你们尝尝。”
程咬金和尉迟恭学着他的样子,捏着一小撮盒子里的颗粒放进了嘴里。
“嗯?这是什么?这么甜啊?”程咬金吃惊地说道。
尉迟恭也说道:“甜。”
李佑说道:“这叫白砂糖,是从紫砂糖里面提取出来的。”
“好东西啊。不过,这个数量太少了,发不了大财的。”程咬金的夫人是山东大族崔氏之女,族中经营着庞大的生意,程咬金对于经商并不陌生。
紫砂糖是从天竺贩运来的,路途遥远,数量不多,价格奇高,每斤紫砂糖市面上卖到2400文一斤。白砂糖要是从中提取,数量一定更少,即使价格再高,也发不了大财。
李佑笑道:“两位叔叔,这你们就不知道了,这个白砂糖可以从甘蔗之中直接提取,印度人不懂得生产工艺,咱们可以直接购买甘蔗,自己生产。我敢保证,成本不超过200钱一斤。”
“啊?真的吗?要是这样,可是发大财了。”程咬金说道。
………………………………
第三十四章 纸飞机
尉迟恭说道:“张亮不是当过荆楚水军都督吗?就让他负责运输不就行了?”他对发财也感兴趣。
李佑说道:“没错,两位叔叔,你们要是同意,你们两个、我、阴广浩和张宝贵五个人合股经营如何?”
“同意。”程咬金和尉迟恭都同意。
李佑说道:“除了甘蔗,还有一种甜菜,在河东、山东都可以种植,甜菜的含糖量虽然略低于甘蔗,可是仍然很可观。咱们可以招募农户自己种植,这样的话,成本可以降到每斤100钱以下。”
“干了!”程咬金激动起来了。
尉迟恭脸黑,看不出来什么变化,可是眼睛却明显地睁大了。
几个人商定,新成立一个商社,总股本11万贯,其中李佑3万贯,其余每人2万贯,每家出一位代表,组成商社。考虑到商业渠道问题,具体经营由程咬金负责。
几个人正兴奋的展望发财的美好未来,太监总管王德来了。
王德急切地说道:“快,陛下宣齐王殿下入宫,晋阳公主病了。”
晋阳公主李明达小名兕儿,今年两岁半,是长孙皇后所生,也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晋阳是李渊起兵的地方,是龙兴之地,兕子的封号晋阳,可见李世民对她的重视。
长孙皇后的寝殿立政殿。
望着兕儿憔悴的样子,李世民心里异常难过。平时的兕子,圆圆甜甜的小脸蛋上,总是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时地滴溜溜地转着,透着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可是,她现在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目光呆滞,哪里还有平时那灵动的模样。
长孙皇后含着眼泪,端着太医院配制的药膳,劝说她服用,可是兕儿尽力将头扭向一边,就是不肯张嘴。
李世民接过碗来,用汤勺舀起,亲手送到她的嘴边,可是兕儿只是望了望,依旧不肯张嘴。
李世民怒了,瞪着眼睛,对御医和御厨们喝道:“你们这些废物,就不会想想办法吗?”
御医和御厨们大眼瞪小眼,然后低下头去,一副甘愿受罚的样子。
长孙皇后微微摇头,说道:“二郎,不要责怪他们了,他们已经尽力了。”
兕儿自从断奶以后,就偏食。近来愈发的严重了,以至于发展到了厌食的地步。御医和御厨们想尽了办法,却束手无措。
李承乾赶了过来,看到小妹憔悴的模样,心中也异常难过,他没有办法,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久,李泰和长乐公主李丽质也赶了过来。他们关切地问了妹妹的病情,然后安慰父皇和母后,说妹妹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觉得李泰懂事,对他也更加喜爱一些。
李承乾没有因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态度而在意,他的心思都放在了妹妹身上,他看到众人都束手无措,忽然想起了李佑。他试探着说道:“父皇,母后,也许五弟有办法呢。”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李泰一听到李佑的名字,就火冒三丈,平时的修养就被狗吃了。他脱口而出:“他有什么办法,除了会吃,他还能够干什么?”
不料,李泰的话提醒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他们都眼前一亮。长孙皇后说道:“对呀,佑儿不是善于吃……善于烹饪吗,就请他来看看。”
李世民也想起来了,李佑这个混不吝,上朝的时候都在研究吃。兕子不好好吃饭,不正好是他研究的问题吗?他激动起来了,说道:“快,传李佑立即进宫!”
太监总管王德知道晋阳公主在陛下和娘娘心目中的地位,立刻亲自前往宜阳王府传旨。这才有了前面的一幕。
程咬金和尉迟恭看到李佑有事,就告辞走了。
李佑问道:“兕儿妹妹什么情况,你详细说说。”
王德就介绍了兕儿最近一段时间的状况。
李佑沉思片刻,说道:“王公公,你先回去,我准备一下,马上就去。”
王德说道:“殿下,您可得快着点,陛下和娘娘都很着急呢。”说完,回宫回话去了。
李佑打开科技图书馆,查询了关于厌食症相关问题,吩咐周乾带上王府里现有的一些食物,跟着他一起进宫。
立政殿。
李佑进来后,行礼说道:“儿臣……”不等他说完,李世民就直接说道:“免了。佑儿,你赶紧看看,你妹妹她怎么了?”
长孙皇后也急切地说道:“是啊,佑儿,你赶紧想想办法。你看看兕儿都瘦成什么样子了。”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李佑走到兕儿跟前,仔细观察。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跟在他的后面,紧张地望着他。
李佑看到,兕儿一番没精打采的样子,小脸蜡黄,再看看旁边摆放的食物,说道:“去,拿一张硬黄纸来。”
太医们和御厨们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难道让小公主吃黄纸不成?
李世民可不管那么多,急忙说道:“赶紧去啊!”
李佑对长孙皇后说道:“娘娘,您抱着兕儿妹妹到花园里去吧。”
长孙皇后虽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可是看到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有点放松下来。
李世民亲自抱着兕儿,众人一起来到了御花园里。
此时,是下午三点半,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御花园里鸟语花香,令人精神舒畅。
李世民抱着兕儿,按照李佑的示意蹲下,扶着兕儿站在地上。
李佑拿着硬黄纸,在手里折叠了几下,也蹲下来。他对着兕儿做了几个鬼脸,虽然没有引得她发笑,却成功地引起了兕儿的注意。
李泰看到李佑耍宝,不屑地望着他。其他人也莫名其妙。
李佑看到兕儿望着自己,拿起手中的折纸,对她说道:“兕儿,你看,哥哥会飞。”说着,将手中的纸飞机,轻轻地掷了出去。
众人看到,那张折纸竟然在微风中高高飘扬,在空中翩跹翱翔。
纸飞机成功地吸引了兕儿注意力,她朝着纸飞机伸出了小手。
李佑示意李世民放开她,然后再次抛出了纸飞机。
兕儿踉踉跄跄地朝着纸飞机走去,走了没有几步,就摔倒在草地上。
………………………………
第三十五章 高御医的好奇
李世民刚要伸手去扶她,被李佑伸手拉住,对着他摇了摇头,示意不要管她。
兕儿自己爬起来,走到了纸飞机跟前,捡起了它。李佑过去把住她的小手,轻轻地抛出了纸飞机,兕儿竟然笑了起来。
接着,她自己走过去,捡起纸飞机,一次次地抛掷,脚步越来越稳定,笑声也越来越大了。
长孙皇后看到恢复了灵动的女儿,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兕儿又一次捡起纸飞机,转过身来,对李世民喊道:“父皇,你陪我玩。”
李世民兴奋得热泪横流,说道:“来了,来了,父皇陪你玩。”
玩了一阵之后,兕儿有些累了。就在这时,她忽然闻到了一阵香气,肚子开始姑姑作响。她扭头看到,李佑手里端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她从来没有见过的点心。
这块点心圆嘟嘟胖乎乎的,上面一层嫩黄,下面雪白,中间点缀着一颗红色的樱桃,香气袭人。
她伸出小手,朝着点心抓去……
回到寝殿里,长孙皇后仍然很激动,说了不少的感谢的话。
李佑说道:“娘娘,兕儿是儿臣的妹妹,应该的。”
李世民说道:“你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给那些不中用的东西们讲讲。”他指的是那些太医和御厨们。
众人也一起说道:“是啊,殿下,您给臣们讲讲,今后该怎么照顾小公主。”
李佑说道:“兕儿是缺乏运动,胃口自然不好,我刚才只是让她活动起来,引发她的饥饿感。
幼儿挑食主要的原因有:
1、长期饮食单调。这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期食用某一食物而产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二是对长期食用的食物习而惯之,导致排斥某些新加入的口味有异的食物。
2、一时对一些食物不适应,如吃了制作、保存不当的食物,或因病吃了不宜吃的腻性食物等而大倒胃口,演变为固定的偏食……
主要的解决方法有:1、在饭菜品种的多样化、多变及合理搭配上,在烹调制作的质量包括色、香、味及其造型上,在选用一些餐具器皿上,多下点功夫,使小儿保持旺盛的食欲进餐,每种饭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
2、对小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
望着侃侃而谈的李佑,李承乾感到很高兴,毕竟是他的建议,解决了妹妹的难题。
李泰则愈发地恼怒,暗暗地嫉恨李佑。
听完了李佑的讲解,太医和御厨们都感到钦佩。太医院院正刘全忠说道:“殿下,您真是有学问,臣等受教了。”
李佑谦虚地说道:“没什么,我除了会吃,什么都不懂得的。”
李世民认真地说道:“民以食为天,吃真是个大学问。佑儿不错,为朝廷解决了不少的难题。”
长孙皇后说道:“佑儿,你的功劳。母后记下了。”
众人品尝了蛋糕后,都赞不绝口。
李世民说道:“佑儿,你派人把这个制作蛋糕的手艺,教给御膳房吧。”
“啊?父皇,这个恐怕不好吧?你们要吃,儿臣每天派人送进宫来就是了。手艺,儿臣还要留着赚钱呢。”李佑说道。
李世民眼睛一瞪,说道:“嗯,你敢抗旨吗?孝敬父皇和母后不是应该的吗?”
“这,父皇,您能不能讲点理啊?”李佑郁闷地说道。
“哈哈哈哈”,李世民一阵大笑。
长孙皇后说道:“佑儿,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把手艺教给御膳房,但是不准他们外传行吗?”
“那,好吧。儿臣相信娘娘。”李佑说道。
李世民知道他是在说自己不讲信用,笑道:“你个臭小子。哈哈。”
李世民心情极好,现在看李佑也顺眼多了,他忽然有点愧疚,说道:“佑儿,临走之前,你可以随时进宫看你母妃,不必请旨了。”
宜阳王府的御医高贺年十分好奇,自从自己用银针扎醒了王爷以后,王爷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除了个性和以前相似,本事可是大了不少,为朝廷解决了不少大事,就连治病也会了。
这不,太医院那么多御医都治不好小公主的病,王爷出马,立刻就解决了。
高贺年拿着银针望着自己的大脚趾,很想在大墩穴上扎一下,也许自己也能够突然厉害起来。不过,他知道扎那里很疼,不愿意去尝试。可是,他心里实在是痒痒,决定找一个人试试。
这天,黑豹夜间值班着凉了,早上感到头疼,就来找高贺年看病。
高贺年翻了翻黑豹的眼皮,让他伸出舌头看了看,对他说道:“脱鞋。”
黑豹很老实,可是他还是问道:“高御医,我头疼,脱鞋干嘛?”
高贺年说道:“你不懂,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是庸医。人体血脉相连,各有其用。治头疼就得在脚上找原因。”
黑豹被他忽悠得晕乎,就脱鞋坐在了榻上。
黑豹是汗脚,味道不好闻,高贺年一手捂住鼻子,说道:“你这家伙也不知道洗脚,难怪会头疼呢,连我都给熏得头昏脑涨了。”
说完,拿起银针在黑豹的大墩穴上狠狠扎下。
“啊!”黑豹一声惨叫,头上立马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黑豹说道:“高御医,你下手也太狠了吧?!”
高贺年紧盯着他问道:“怎么样,什么感觉?”
黑豹只顾着脚疼了,一时忘记了头疼,他晃晃脑袋,忽然觉得不疼了。他就是有点着凉,出了一头汗,头疼真的就好了。
他说道:“咦,不疼了,真的不疼了。神医啊!”
高贺年歪打正着,没想到这个大墩穴竟然有如此神威。他说道:“黑小子,你今后每天到我这里来一下,防止头疼复发。”他是要观察黑豹的变化,看看是否能够突然聪明起来。
黑豹带着感激之情离开了。
高贺年掏出一本小册子,上面是李佑给医官牛满贵写的膳食营养搭配说明,是他誊写来的。他边看边点头,心中暗暗佩服。
西市东边的光德坊里,有一个大杂院,院子的东北角上还有一个小院,院门上没有牌子,里面有几间老旧的房屋。
此时,院子里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当他们看到外面进来的两个英俊少年的时候,都欢呼着围了上去。
………………………………
第三十六章 被人欺负了
“萧姐姐、杜姐姐。”孩子们欢呼着围住了两个英俊少年。这两人就是萧婉玉和杜梅。
唐朝人流行骑马,女人也骑马。不过因为女子穿裙子,因此她们骑马的时候,两腿是在同一边的,为了方便,女子们喜欢穿男装,就能像男子一样骑马了。在唐朝,女子穿男装是一大时尚。
“小宁、惠儿、菊儿、小胖,你们好啊。”萧婉玉笑着和孩子们打招呼。
杜梅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掏出了很多零食,孩子们欢呼着伸出小手,萧婉玉和杜梅给他们分发了,孩子们高兴地到一边享用去了。
这时,站在孩子们身后的一个老丈、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青年女子过来和她们打招呼。他们是这个孤儿院的负责人。老丈叫甘伯,中年妇女叫王三娘,青年女子叫小青。
这家孤儿院是萧婉玉创立的,目前一共收留了26个孤儿,他们都是去年光德坊一场火灾之后留下来的。甘伯他们也是那场火灾的幸存者,家烧没了,生计没有着落,就留下管理着孤儿院。
甘伯不爱说话,见人就憨笑,负责孤儿院的杂务。王三娘是厨娘,话也不多。青儿聪明伶俐,快人快语,是孩子们的老师和孤儿院的负责人。
甘伯和王三娘跟萧婉玉和杜梅打了招呼,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萧婉玉三人就在院子里坐下说话。
青儿说道:“婉玉姐、杜梅妹妹,天气渐渐热了,孩子们的铺盖和衣服该换换了。”
萧婉玉点点头说道:“是啊,今年一直不下雨,天热得早。孩子们的被褥、衣服,我家人已经在准备了,过几天就会送过来的。”
小青说道:“其实,有很多公子,他们送过来很多东西,我都给退回去了。”
杜梅笑道:“还是婉玉姐魅力大,那些公子们都上赶着讨好呢。”萧婉玉是长安城有名的美女,年纪相仿的公子王孙们听说了孤儿院的事情,千方百计地给孤儿送东西,想找机会博得她的青睐。
萧婉玉淡淡地说道:“小青做得对,咱们清清静静地抚养这些孩子,免得别人骚扰。”
小青说道:“天气越来越热了,快要下雨了吧。去年有两间房屋屋顶有点漏雨,要赶在下雨前修一下。”
杜梅说道:“此事交给我吧,我二哥就在工部,让他派人来修吧。”说着,她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道:“天这么热,今年也奇怪了,都四月中旬了,怎么还没下雨呢?”
萧婉玉担忧地说道:“是啊,去年水灾,今年别又是旱灾啊。”
两仪殿。
正如萧婉玉担忧的,李世民也在担忧。
去年黄淮地区大水,他满脑子都是如何防治洪涝灾害了,谁料到今年又开始要为旱灾发愁了。今年开春一来,关中地区只是在3月3日那天,天阴了一阵,下了一场刚刚湿了地皮的小雨,之后一直天气晴朗。今天已经是四月12号了,旱情已经初步显露了它的狰狞面目。
站在李世民面前的是一位身穿绯红色官府,腰间却带着道符的官员,此人三十多岁年纪,相貌清癯,颇有几分道骨仙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李淳风,他刚刚接掌了钦天监的从六品监正。
他说道:“陛下,臣观察天相,今年关中地区恐怕会有较长时间的无雨天气,还请朝廷做好抗灾的准备。”
李世民问道:“无雨的天气会持续多久?”
“这个臣不知。不过,恐怕这个月都不会下雨。”李淳风说道。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关中地区历来都是旱灾多发地区,要及早防范啊。”
房玄龄也说道:“是啊,隋朝大业年间关中地区多次大旱,仅仅在大业2年,关中地区就因为旱灾死亡了120万人,赤地千里。不能不及早防范啊。”
户部尚书高静明说道:“陛下,今年抗旱难度太大了,去年江淮地区大水,粮食大幅减产,在加上赈灾、征讨吐谷浑,户部已经是个空壳子了,拿什么开展赈灾啊?”
岑文本忧虑地说道:“是啊,没钱怎么抗灾啊?”
李世民说道:“再难也要抗灾,明日早朝,商议此事。”
广翠殿。
“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