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岑文本忧虑地说道:“是啊,没钱怎么抗灾啊?”
李世民说道:“再难也要抗灾,明日早朝,商议此事。”
广翠殿。
“娘娘,内府送来的东西,都是些旧的。您看看,这些绢帛都是别人不要的,颜色这样难看,这块绢帛里面都撕裂了。还有这茶叶,还是去年的陈茶,这些势利小人,狗眼看人低!”巧云抱怨道。
李佑离开长安,这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是第一个。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认为是李世民看不上李佑,阴妃娘娘的地位自然也降低了不少,大家都离得她远远的,避免跟着倒霉。
所谓“人走茶凉。”这人还没走呢,茶水都没了。
阴妃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铜镜描眉,她神色平淡,没有吱声。从她14岁那年入宫,至今已经17年了,宫中的风风雨雨她见得多了,她也遇见过比这更加糟糕的局面,早已经习惯了。
她淡淡地说道:“巧云,别为这些小事糟心。这件事不要让佑儿知道,免得他再惹祸。”
巧云不情愿地说道:“知道了,娘娘。”
不久,李佑来了,他带人抬着几个大箱子,满面笑容进来了。广翠殿里的宫女和太监们见到李佑,纷纷行礼打招呼。
李佑笑吟吟地点点头,却发现他们的表情透着古怪。他停下脚步,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太监和宫女们没人敢说,都摇头说没事。
李佑看到问不出什么,对周乾使了个眼色,自己去见阴妃娘娘去了。
周乾留下来,找熟悉的太监悄悄问话。
李佑见到阴妃,说道:“母妃,孩儿发财了。以前都是您贴补孩儿,今后孩儿每个月会派人给您送钱来,您随便花。”
“终于见到回头钱了。”阴妃心中高兴,夸道:“我就知道我家佑儿能干,有本事。”
李佑说道:“母妃,孩儿这只是刚刚开始,用不了多久,不敢说富可敌国,但是绝对是大唐数得着的有钱人……”娘儿两个絮絮叨叨地唠着家常。
巧云在一旁欲言又止,阴妃娘娘给她使眼色,示意她不要多事。
李佑假装没有看到,说了会儿话,告辞离开了。
出了广翠殿,周乾脸色难看地等在外面。他说道:“王爷,娘娘让人家给欺负了。”他把从宫女太监那里听来的事情告诉了李佑。
李佑一听大怒。
………………………………
第三十七章 英雄混不吝
李佑说道:“这些王十蛋,老子还在长安呢,他们就敢欺负我母妃,我要是离开了长安,我母妃还不得被他们欺负死?!”
玄武门东侧靠近宫墙的地方,有一排平房,是库房和太监们居住的地方。
太监副总管崔炳石是太监中除了王德以外的二号人物,他是李恪的母妃杨妃娘娘的亲信,掌管着后宫的物资发放,宫中的妃嫔们都对他有些忌惮。
崔炳石的一张长脸是典型的阴阳脸,对于皇后娘娘和宫中受宠的妃嫔,整日里都是一张笑脸,对于那些受到冷遇的妃嫔们则是冷如冰霜,对她们的物品发放以次充好,极尽克扣之能事。嫔妃们敢怒不敢言。
至于那些得罪过他的太监和宫女,被他亲手打死的就有好几个。
对于阴妃娘娘,崔炳石向来是不好不坏。不过,现在李佑被赶出长安了,可以想见阴妃娘娘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不高了。他就把阴妃娘娘划入了不受宠的妃嫔行列里了。
这时,崔炳石正靠在榻上,享用李佑发明的砖茶,闭着眼睛想着晚上回去如何折磨自己那美艳的夫人。他虽然不能和女人发生那样的事情,不过,折腾女人的本事还是有的。
“啪”的一声,接着有人喊道:“奴婢该死,殿下饶命。”
一个小太监捂着脸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道:“总管大人,齐王殿下来了。”
崔炳石急忙站起来,不等他走到门口,李佑已经到了。
“齐王殿下,您……”不等他说完,李佑伸手就是一巴掌,接着就是一顿狠揍。
崔炳石不敢还手,他抱着脑袋趴在地上,喊道:“殿下,您为何要打奴婢?”
李佑怒道:“老子高兴。你这个狗眼看人低的东西,竟然欺负我母妃,真是活腻歪了。”
他不顾崔炳石的哀求,只管用力殴打。周围的太监们没人敢管,跪在一边不敢吭气,不少人心里盼着齐王殿下下手狠一点。
李佑踢了一阵,觉得不过瘾,对周乾说道:“把他的腿拉直。”
周乾带着两个齐王府的太监,拉直了崔炳石的腿,李佑高抬腿,狠狠踩在他的小腿上,就听“喀”的一声,崔炳石的小腿骨断了。
李佑这才罢手,对着周围的太监们说道:“今后要是让本王听到,有谁敢对我母妃不敬,本王直接打死他。”
说完,扬长而去。
李佑是故意而为的,他担心自己走后,阴妃受到委屈,因此拼着受到责罚,也要杀鸡儆猴。这样,即使宫中那些势利小人不喜欢阴妃,但是也不敢欺负她。
今天,成了皇宫里的一个节日。崔炳石挨揍的消息,就像是一股春风,吹遍了阴暗的皇宫的每个角落。那些受到崔炳石欺负的嫔妃、太监和宫女们,各个面带笑容,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
从这天起,李佑在这些可怜人的群体中,成为了一个英雄。
李佑胆大妄为,激怒了杨妃娘娘,她望着眼前身上缠着绷带的崔炳石,柳眉倒竖,说道:“你且回去养伤,本宫一定要为你出这口恶气。”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李世民刚刚要谈起赈灾的事情,御史王守成出来说道;“陛下,臣弹劾宜齐王李佑,他身为皇子,竟然藐视皇宫的威严,公然殴打宫中内侍副总管崔炳石。崔炳石虽然是宦官,可也是从四品官员,齐王殿下的做法公然违背朝廷法度,殴打朝廷命官,应该予以严惩,以正朝纲!”
他的话一出,大殿上立刻议论纷纷,众人都没有想到,齐王李佑竟然如此大胆,撒野都撒到皇宫里去了。
这可是打皇帝陛下的脸啊!
李泰和李恪幸灾乐祸,就等着看李佑的笑话。
“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上掀起了声讨李佑的声浪。
李世民也很生气,说道:“宣齐王李佑觐见。”
李佑很快就来到了来到大殿上。有些精明的大臣忽然觉得古怪,宜阳王府离着这里不近,他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呢?
李世民怒道:“齐王,朕准许你随时入宫看望你母妃,你竟敢到宫中撒野,看看吧,这些都是弹劾你的奏章。”说着,从上面扔下来一堆弹劾奏章。
李佑说道:“真是太巧了,儿臣也是来弹劾一个人的。”
御史王守成说道:“弹劾也有个先后顺序,殿下还是先把你打人的事情说说吧。”
李佑懒得理他,继续说道:“儿臣要弹劾一个人,他驭下不严,纵容恶奴欺主,违背了伦理朝纲。”
李世民问道:“你弹劾的是什么人啊?”
李佑说道:“请容儿臣先讲一个故事。”
李世民说道:“好,你讲吧。”他在和李佑说话时,和颜悦色,显得很有耐心。
大臣们中间有不少精明的人,看到李世民对李佑的态度,不像是要找他的麻烦,反而像是在和他演戏。
李佑说道:“从前有一个女人,她只有14岁,就嫁给了一个男人,从此对这个男人忠心耿耿,17年来不离不弃。
这个男人身边有个奴才,背着这个男人欺负他的女人,可是这个男人没有察觉,他的女人只好含泪默默忍受。
女人的儿子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出手教训了这个狗奴才,请问,这个儿子做得对不对啊?”
程咬金异常机敏,他早就想给李佑开脱,他一听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立刻站出来说道:“做得对。这个儿子是个孝子,好样儿的。”
尉迟恭也站了出来,说道:“要是我家的奴才敢这样做,我一鞭抽死他。”
李世民说道:“对,应该这样。”
“啊?”看到李世民的态度,大臣们顿时明白了,这是人家父子在唱戏啊。作为观众,就看你有没有悟性了。
长孙无忌说道:“不错,我大唐讲究上下尊卑有序,奴才欺负主子是大罪,罪不容恕。”
精明的大臣们,都明白过来了。宫中出现了这样的事情,陛下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可是昨天陛下没有处理此事,等到今天来说,就是要演戏给大家看的。
还真是这样,李世民听说了打人事件,他并没有发怒,这些天来,他对李佑一直心中有些愧疚,想给他一些补偿。李佑打了一个太监,算不得什么事情,而且,他也知道太监们的嘴脸是个什么样子。他早就不准备追究此事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按说就没事了。可是,真有不知死活的东西,偏偏要出来搞事。
………………………………
第三十八章 抗旱不是容易的事
御史王守成刚才被李佑不理睬的态度激怒了,他说道:“齐王殿下,你不要东拉西扯的,你说说为什么要殴打崔炳石?”
李佑怒了,他决心狠狠打击这些跟自己过不去的家伙,免得他们找自己的麻烦。
他说道:“父皇,崔炳石这个狗奴才,看到儿臣要离开长安了,于是觉得是父皇您冷落了我母妃了。他狗眼看人低,竟敢欺负我母妃,还请父皇为我母妃做主。”
李世民大怒,说道:“该死的狗奴才,真是不知死活。齐王,你说说,他是怎么欺负你母妃的?”
李佑说道:“请传证人上殿。”
大臣们都反应过来了,合着李佑早就做好了准备,李世民一定也是默许了的,看来人家父子真的是在演戏呢。他们暗自庆幸,没有跟着那些御史们出头弹劾李佑。
不久,阴妃娘娘的侍女巧云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
巧云和众人行礼后,直接就哭了起来,说道:“陛下,娘娘受到这个崔炳石的欺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经常克扣娘娘的份例,您看看,他昨天给娘娘的东西。”
她身后的太监和宫女将手中的东西举过头顶。
王德过去看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些东西都是次品。崔炳石的确有欺辱阴妃娘娘的行为。”
李世民瞪起眼睛,还没说话,御史王守成说道:“陛下,即便如此,处置崔炳石也应当按照相关的法令进行,齐王殿下擅自打人应当受到处罚。”
李恪心中郁闷,暗道:“这个王守成也太没有眼色了。”
李佑说道:“你叫个什么?”
王守成说道:“臣是御史王守成。”
李佑说道:“真是奇了怪了,昨天皇宫里面发生的事情,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宫中规定,不准太监和外臣相互勾结,你一个外臣,是如何知道的如此详细的?难不成你偷偷进宫去了?”
“你……臣没有。”王守成头上的汗珠立马冒出来了。
李佑乘胜追击,问道:“你说,是谁给你通风报信的?还是有人指使你的?说!”
在这一刻,大臣们忽然有些恐惧感,这个混不吝王爷,看似胡闹,但是每一次辩论,都能够抓住要害,直入主题,实在是厉害无比。
“啪”的一声,李世民的大手拍在龙椅的扶手上,他喝道:“王德。”
“奴婢在。”王德应道。
“立刻将崔炳石杖毙,严查他身边的太监,有为虎作伥者一律杖毙。”
他接着喊道:“马宣良。”
从龙椅背后闪出了侍卫总管马宣良。说道;“臣在!”
“立刻将王守成关进掖庭,严加审问。”李世民说道。
马宣良带着几个侍卫将王守成押了下去。
大臣们看到眼前血淋淋的一幕,都有些噤若寒蝉。
李佑说道:“感谢父皇主持正义,儿臣告退。”
原本今天是讨论防治旱灾问题的,被崔炳石的事情一闹,李世民暂时忘记了。于是就让李佑离开了。
望着李佑离开的背影,大臣们竟然产生了仰视的感觉。
水旱灾害历来是朝廷重大事项,关系着社会稳定甚至社稷安危。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提前得到了消息,说今天早朝要研究关中地区的旱灾问题,也都提前做了功课。
李佑走后不久,李世民就拿出了关内道的奏章,将渭南、陈仓等地的旱情进行了通报。
关内道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均,主要水资源都集中在了长安地区,其余地区大部分都缺水。从古至今,这里都是旱灾频发地区。正常年景,风调雨顺,粮食生产尚可保证当地百姓生活,一到干旱年景,人们就外出逃荒。1929年的陕西旱灾最后导致30万妇女被卖,500万人死亡。
李承乾首先站了出来,他列举了历史上关中旱灾事件,坚决主张抗旱。他提出打井,提前准备粮食,周边地区官府做好接纳灾民的准备。博得了众臣的赞成。
李恪和李泰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众位大臣都夸赞几位亲王为百姓和朝廷着想,堪称爱民的楷模。
可惜的是,他们都是纸上谈兵啊。
户部尚书高静明出来说道:“陛下,经过去年的水灾,粮食减产、赈济灾民、加上对吐谷浑用兵,户部的库房已经空了,没有能力实施抗旱赈灾。”一句话,要钱没钱,要粮更没有。
工部尚书皇甫睿出来说道:“陛下,打井抗旱固然是良策,可是臣估算过了,要想解决旱灾问题,至少要打出4万口井。还必须保证每口井出水才行,按照以往的比例,大约要打十万口井,才有可能保证4万口井有水。
因此,要靠打井抗旱,需要打十万口井。每口井的成本平均要10贯钱,这笔钱还要靠户部筹措。”
高静明马上说道:“陛下,这可是100万贯钱啊,而且还只是打井,赈灾全部下来,至少要260万贯,户部绝对拿不出来。”
房玄龄出来说道:“陛下,眼前的灾情刚刚出现面头,大张旗鼓的组织抗旱,容易引起恐慌,百姓们没有钱打井,他们会提前外出逃荒,无人照看庄稼,旱灾会人为地变得更加严重。”
三位重臣的话,立马将大家震得无话可说,三位亲王的建议也立刻变成了空话。
大殿上议论纷纷,却没有人能够拿出主意来。
李世民一筹莫展。他想说自己掏腰包也要抗灾,可是这是260万贯钱啊,根本拿不出来。再说了,即使拿得出这么多钱,工部也不敢保证能够打出那么多出水的井来。
还有旱灾期间的粮食,百姓的恐慌等问题都很棘手。
李世民难过地说道:“众位爱卿,难道就没有办法吗,就眼睁睁地看着灾民们去逃荒,卖儿卖女,倒毙荒野?”
说着,他眼前浮现出百姓们流离失所,路死荒野的凄惨景象,难过得眼圈红了。
大臣们看到陛下这般模样,心中也是十分难过,一起跪下说道:“臣等无能,臣等万死。”
阴弘治很想说李佑或许办法,可是他不敢说,这件事毕竟太大了。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魏征,他说道:“陛下,既然大家都没有办法,不坊听听齐王殿下的意见。”他心里也不报太大的希望,只是不忍心看着百姓受苦,死马当活马医了。
李泰绝不相信李佑有办法,立马就要反对,可是经过了多次的打脸,他也有点怕了那位混不吝了。万一他真的有办法,自己反对又会被狠狠打脸了。
李世民将信将疑,可是眼下谁也没有办法,姑且一试。
他说道:“立即宣齐王李佑觐见。”
………………………………
第三十九章 我没钱,一分也不捐
“陛下,臣请求去传齐王殿下。”阴弘治说道。
李世民知道他是要先去给李佑打个招呼,让李佑有所准备。李世民也希望李佑考虑好了再来回话,于是说道:“好,你去吧。”
宜阳王府。
李佑回到王府,就找来王寮继续研究蛋糕,他拿着笔画着蛋糕的图案,给王寮讲解配方。
阴弘治快马加鞭赶来,为的是让李佑多一点考虑时间。他进了王府,来到李佑的寝殿,远远看到白虎在外面执勤,就喊道:“你家王爷呢?”
白虎说道:“国舅爷,他在书房里呢。”
见到李佑,阴弘治急忙将朝堂上的事情告诉了他,说道:“殿下,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他极其希望李佑能够解决此事,这样李佑就可以留在长安了。
李佑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他说道:“我没办法。这些事和我没关系,朝廷里那么多能人,找我干嘛?”
阴弘治说道:“哎呀,他们都没办法了,才来找你的。你赶紧着,陛下还等着你回话呢。”
李佑说道:“要不,你就说我病了,去不了了。”
阴弘治说道:“你糊弄鬼呢?刚才还活蹦乱跳的,病个屁啊!赶紧着,我是来传旨的,你可别害我没法交差。”
李佑无奈,只好跟着阴弘治上朝。路上,他检索了关内道的地方志,吓了他一跳。今年关中地区,一直到6月29号才下了第一场雨,旱灾极其严重,死亡人数达到70万人,赤地千里,异常惨烈。
造成这场旱灾的还有人为的原因。因为在3月3日下了一场小雨,大家都放松了警惕。谁也没有预料到,旱情一直持续到了6月29日,以至于赈灾不力。
李佑三观很正,他不想管,这件事太大,太麻烦了。管了没什么好处,不管心里却有些不落忍。他仔细研究了这场旱灾的情况,发现了一个转机,决定出手帮忙了。
李佑走后,李泰担心李佑真的想出了什么高招来,风头会被他抢走,于是他把李佑可能想到的方法都想了一遍,赶紧先说出来,让李佑显不出什么才能来。
他刚要开口,太子李承乾说话了,他说道:“父皇,您心系百姓,如此为难,儿臣愚钝,不能为您分忧,心里难过。儿臣愿意捐出一年的俸禄,为赈灾尽一点绵薄之力。”
李泰十分郁闷,就这么点出彩的地方还被李承乾给抢走了。他立刻说道:“父皇,儿臣也愿意捐出两年的俸禄,为父皇分忧。”
接着,他说道:“各位大臣,在此危难时刻,请各位伸出援手,为百姓排难,为父皇解忧。”
看到太子和亲王都这样做了,大臣们不管愿不愿意,只好出来说道:“臣等愿意捐款赈灾。”
李世民很感动,他说道:“各位爱卿,你们由此善举,可见卿等的一片爱民的赤子之心。有你们这样的忠臣,何愁我大唐不能振兴。朕决定,从今日起,宫中的一切用度减半,赈济灾民。”
“陛下圣明。”众臣一起赞誉。
李佑来到大殿上,还没开口。李泰抢先说道:“齐王,抗旱救灾,父皇和我们大家都捐款支持,你打算捐出多少啊?”他的意思是,捐款的建议你就别提了,我们都已经想到了。
李佑说道:“我没钱,一文钱也不捐。”
这下,又触怒了很多人,李泰带头,御史们跟着,弹劾之声四起。
李世民没有生气,他看到李佑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这小子应该是有办法的,他咳嗽一声,制止了大殿上的喧哗,说道:“齐王,你有什么看法?”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反对捐款。”
他的话音一落,立马又有人跳起来了。这回不是御史们了,刚刚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情还在眼前,他们没有胆量跳出来说话了。
李泰就是和李佑杠上了,他说道:“齐王,你什么意思?父皇和大臣们节衣缩食,赈济百姓,一片爱民之心。你自己不肯捐款,还不让别人捐款,你安的是什么心,把百姓置于何地,把众位大臣置于何地,把父皇置于何地?”
李佑觉得李泰就像是一只苍蝇,实在是太烦人了。他翻了翻白眼,眼睛朝天,不吭气了。
李泰以为把李佑问住了,愈发的得意,他接着说道:“你每天讲究美食,也不看看那些灾民,他们连饭都吃不上,多么可怜啊。父皇和大臣们满怀同情之心,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赈济百姓,你却在这里大放厥词,你的良心在哪里,你……”他表情沉痛,说不下去了。
李泰的表演赢得了不少大臣的共鸣,纷纷表示赞叹。
李佑冷静地看着他表演,依旧一言不发。
李世民等着李佑出主意呢,看到他这个样子,也有些不满,说道:“齐王,有什么主意赶紧说。”
李佑依旧不吭气,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李泰。
魏征出来说道:“陛下,齐王殿下有自己的主意,还请让他从容道来。”
李世民也发觉了这个问题,说道:“齐王在说话的时候,不准打断他。”然后对李佑说道:“好了,你说吧。”
李佑说道:“谢父皇。”
他说道:“父皇,各位大臣,你们的一片心意,固然值得称道,可是,面对几百万受灾的百姓,你们这点捐款不过是杯水车薪,如果我所料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