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处置自己的儿子。
这天夜里,李世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望着窗外淡淡的黎明,他恨不得太阳从此不要再升起才好。
然而,天终于还是亮了。
早朝,太极殿。
大臣们等着上早朝,他们依旧三三两两的站在门口,却不像往常那样谈笑风生。
人们都沉默着,诺大的广场上,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氛。
这时,李泰来了。他不仅来了,还十分高调。他是乘坐着一顶四人抬的轿子来的。那时的轿子没有顶子,就像是四川过去常见的滑竿。
这是李世民为了照顾李泰肥胖的身体,特地准许他怎样做的。
李泰洋洋得意的坐在轿子上,遇见熟悉的大臣,就在上面挥手向他们致意。
李泰能够感受到周围大臣们投来的不满的目光,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引来人们的嫉恨。可是他今天却是故意这样做的。
《拓地志》的秘密被揭穿后,李泰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他及时果断清理了人证和物证,可是他知道自己无法消除人们对自己的质疑。
他害怕大臣们对他进行围攻,因此特地展示李世民对自己的宠爱,让那些大臣们感到对自己惧怕,因此不敢向他发难。
说实话,他的这一招真的很管用,至少那些墙头草们是不愿意去招惹,这位拥有悍爹的死胖子的。
终于上朝了。
户部尚书高静明首先发言,他说道:“陛下,户部在河道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这些年来,造成了大量的税收流失。臣未能够及时的发现,负有失察之责。
臣惭愧,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臣请陛下恩准,臣辞去户部尚书的职务。”
说完,他双手高举辞呈。
王德过来,拿过了他手中的辞呈,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低头审阅手中的辞呈,却能够感受到大臣们投来的目光的压力。他清楚,高静明这是在投石问路。看看自己对于处理朝廷贪腐案件的态度。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处置李泰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和颜悦色的说道:“高爱卿,这些年来你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为大唐守好了诺大的家业,何罪之有?
你现在能够查出户部存在的问题,不仅无过,而且有功。所提辞职一事儿,不准。”
高静明说道:“谢陛下隆恩,臣惭愧。”说完退了下去。
接着,魏征出来了,他说道:“陛下,户部漕运司郎中李庚勤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朝廷税款……”
魏征把案件的来龙去脉详细地报告了一遍。
“嗡嗡嗡”大殿上一阵议论声。
“原来《拓地志》就是干这个用的?”
“二百多万贯啊?这帮家伙真是太贪了。”
“这帮人真是太狠了,十几条人命啊。”
“什么,就只搜出了17万贯赃款?其他的钱都哪儿去啦?”
“李忆霜自杀了,还这么巧?”
“乖乖,太可怕了。”
……
大臣们都感到十分震惊,他们议论纷纷,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矛头都已经指向了魏王李泰。
魏征说道:“陛下,臣弹劾魏王李泰,他在这个贪腐案件上,负有重大责任。”
“臣附议。”
“臣附议。”
御史台的12位御史,除了李泰的死党王郜以外,全都站了出来。
接着,李承乾、李恪和李佑的支持者们都站出来附议。其他大臣们对于李泰十分不满,也纷纷附议。
人数众多,声势浩大。
李泰的支持者们沉默不语,他们越来越发现李泰这个家伙,不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可以牺牲身边的人。
这几年来,跟着他的人很多都倒霉了。
李忆霜是李泰最宠爱的妾室,李庚勤是他的钱袋子。可是,李泰说牺牲就牺牲了。他们这些外围的跟班,在李泰的眼中又算得了什么?顶多是他下次用来出卖的物件罢了。
王经纬现在深深后悔了,他这个魏王府长史处境十分尴尬,他不想也不敢跟着李泰干了,可是他现在已经被贴上了魏王府的标签,也没有其他人敢用他了。
王郜更加后悔了,他早就发现,李泰不仅智商比不上李佑,这人品跟李佑更是差了几条街。此刻,他忽然发现这是个摆脱李泰的机会。
他牙一咬,站出来说道:“臣弹劾魏王李泰。”
李泰彻底傻眼了,他用怨毒的目光扫视着眼前的这些大臣们。心道:“总有一天我得偿所愿,叫你们一个个死无葬身之地。”
望着李泰吃人的目光,王郜忽然又后悔了,他心道:“自己干嘛要这么冲动呢?李泰这个王八蛋是那么好得罪的吗?”
于是,他下意识地又躲到了魏征的背后。
阎立本在这次李泰杀死了李忆霜之后,就再也没有露面,今天上朝他也告假没来。
李泰终于尝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儿。
李承乾、长孙无忌是李泰的亲戚,他们要回避,因此没有表态。可是他们投向李泰那鄙视的目光,就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李世民也发现,李泰的人缘实在是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太差了。
他硬着头皮问道:“魏征……”
“父皇。”正在这时,李泰发飙了。他说道:“父皇,魏征等人这是在对儿臣进行污蔑。他们说儿臣干出了这些事情,证据何在?”
李世民心中十分郁闷,他已经暗中找过长孙无忌,让他出面向李承乾和魏征等人疏通,设法减轻李泰的罪行。李泰这么一闹,明摆着会激怒魏征等人。
李世民大怒道:“你这个逆子,此事必然与你有关。《拓地志》是你负责的吧,李忆霜和李庚勤是你的亲属吧?这件事你脱不了干系。”
说完,他喝道:“马宣良。”
马宣良从李世民侧后闪了出来,说道:“臣在。”
“立刻将李泰押进掖庭宫,严加看管。”李世民怒道。
“是,陛下。”马宣良应道。随后,他来到了李泰的身边,说道:“魏王殿下,请吧。”
李泰无奈地跟着马宣良离开了。
还别说,李世民的态度,减轻了大臣们的怒火,大家也就不再继续鼓噪了。
李世民问答:“魏征,你说该如何处置李泰啊?”
魏征说道:“陛下,虽然臣怀疑魏王李泰有杀人放火毁灭证据嫌疑。然而,臣确实是没有证据。
不过,魏王李泰负责《拓地志》,以此为依据,造成了户部大量税款的流失,属于间接犯罪。
李忆霜和李庚勤含有贪污罪,他们是魏王李泰的直接亲属,他犯有连带责任。
根据这两项罪名,魏王李泰应该被贬斥,流放边陲。”
听到这里,李世民顿时松了口气。
他果断的说道:“魏爱卿言之有理,朕决定,将魏王李泰贬为东莱郡王,即日离开长安。”
大臣们尽管仍然有些不满,可是能够让溺爱李泰的李世民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是个十分巨大的胜利了。
其实,这个结果,是李佑早就让田安告诉李承乾的。
对于李承乾来说,李泰被贬斥,离开了长安这个权力中心,就无法对他构成威胁了。结果他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这样做保全了李泰,同时对于朝野之间有了个交代。于公于私他都能够接受这个结果。
对于长孙皇后来说,不能让她刚刚失去了长孙顺德,再失去李泰,这个打击未免有些太大。
对于李佑来说,李泰只要失去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无法阻碍贞观之治的良好进程,他的死活并不重要。
对于魏征来说,他的确没有李泰直接参与贪腐的证据。他忠于职守,也忠于法律。这个结果,是他依据法律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因此,他也没有意见。
总之,贞观一朝的朝堂上,清除了一股很大的反对势力,变得更加健康和清明了。
立政殿。
李承乾对长孙皇后说道:“母后,五弟派人传来了薛国公的口信儿,他向您问好呢。”
长孙皇后说道:“承乾,这次保全青雀,也是李佑的主意吧?”
李承乾说道:“是,母后,他跟儿臣一样,不愿意让您伤心。”
长孙皇后感慨地说道:“李佑这孩子宅心仁厚,机智无双。以前的就不说了,他保全了你外祖父,这次又保全了李泰,对咱们一家有着莫大的恩惠。
承乾,你要好好珍惜他对你的情意,千万不要辜负了他啊。”
李承乾说道:“母后放心,儿臣绝不会辜负五弟的。终此一生,儿臣一定会善待五弟的。”
长孙皇后感叹道:“李佑原本是去扬州的,可是他为了保护你外祖父,他一定会亲自送他去济州岛的。实在是难为了他了。”
帝寝。
李泰委屈地说道:“父皇,李承乾他们冤枉儿臣,您怎么就由得他们欺负儿臣呢?”
李世民不满地说道:“你真的以为你掩盖证据的事情,人家查不出来吗?要不是看在我和你母后的面子上,你还有活路吗?
什么也别说了,你尽快离开长安吧,免得夜长梦多,再生出其它的变故来。”
……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怀英是谁
长江,扬州地界。
“佑哥,殿下,老公。快看啊,风景好美啊。”
除了武珝,萧婉玉、慕容翎和阿史那晴都是第一次来到江南,西北稀疏的植被和江南满目的苍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甲板上,几位年轻的王妃们时不时的被江南美景说震撼,发出一串串惊喜的感叹声。
这几年来,喜鹊靠着出版发行《李佑诗集》已经发了大财,白虎的收入不如喜鹊,在家里都得看媳妇儿的脸色。
喜鹊的第三本《李佑诗集》已经编撰完毕,就等着到了金陵城印刷出版了。现在已经开始筹备第四本《李佑诗集》了。
对于这样的好机会,喜鹊当然不会放过。她马上提议道:“王爷,如此美景,做首诗吧。”
“是啊,是啊。做首诗吧。”王妃们叽叽喳喳的说道。
孙思邈对于这位年轻王爷的诗才十分欣赏,他手捻着胡须,等着李佑作诗。
如此臭美显摆的机会,李佑也乐于表现一番,他吟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哇,好棒啊,老公,我太喜欢你了。”慕容翎激动地说道。
“佑哥,真是太美了。”萧婉玉说道。
阿史那晴不擅长表达,她只是用仰慕的眼神儿望着自己的男人。
武珝的小嘴也会说,她说道:“王爷天下第一诗人的称号,当之无愧。”
李佑有点儿汗颜,他靠着抄袭,竟然就成了大唐第一诗人。原本第一诗人是蔚迟宝琦,后来人家去搞工业城了,诗词的产量太低了,李佑靠着喜鹊编撰的《李佑诗集》,成为了大唐当之无愧的第一诗人。
李佑确实是有点儿不好意思,他很抱歉地心道;“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各位大诗人们,实在是对不起了,谁让你们现在还没有出生呢。”
孙思邈、薛仁贵等人十分佩服这位年轻王爷的诗才,别人作诗,要反复推敲,认真修改。人家李佑张嘴就来,而且每首诗都是精品。
黄秀姑读书不多,写不了诗,可是不等于人家不会欣赏,毕竟大唐是诗词的天堂,就连田间的老农,时不时的创作一些打油诗。她望着英俊潇洒神采飞扬的王爷,很羡慕他身边的那些女人们。
喜鹊的眼前则是黄澄澄的一片,无数的铜钱正在排着队向她走来。她认真的想道:“这次要多捐给孤儿院一些了。”
金陵城。
李佑等人刚刚进入金陵城不久,一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就已经风靡开来。
对于齐王李佑,金陵城的人那是如雷贯耳。金陵城远离长安,他的其它的事迹知道的人并不多,他之所以有名,全是靠着喜鹊编撰的《李佑诗集》,使得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人们时常将他的诗与另外一位大诗人尉迟宝琪的诗进行比较,认为两人各有千秋。
不过,尉迟宝琪除了在长安赛诗会上的几首诗以外,就再没有其它的著名诗作了,因此有人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而李佑就不断的有精美的诗词涌现。他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尉迟宝琦,站稳了大唐第一诗人的宝座。
《忆江南》的风靡,使得江南人士对于李佑好感大增,毕竟人家刚刚踏上江南的土地,就对江南大加赞赏,热情的讴歌。
南方与北方不同,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细腻温婉,对于诗词歌赋的爱好更加狂热。
李佑刚刚进入金陵都督府的没几天,扬州都督府长史狄知逊就接到了金陵城士子们的请求,要求拜见齐王殿下这位大诗人,和他一起探讨诗词的奥秘。
李佑现在是扬州大都督兼任扬州刺史,他初来乍到,正想着能够迅速与扬州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么好的机会,他当然十分乐意了。
他干脆让狄知逊安排一次公开的见面会,请金陵城所有的诗词爱好者一起参加。他给这次见面会定名为“江南美诗词交流大会”,请士子们携带自己的优秀作品参加交流。时间定在五月六立夏的那一天。
消息传开后,顿时在金陵城掀起了一股旋风,爱好诗词的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个好消息。不仅仅是金陵城,附近扬州城、苏州、和州和寿州等地的士子们纷纷涌向了金陵城。
狄知逊也是个诗词爱好者,他也写了很多诗,不过,在读了《李佑诗集》之后,对于自己所写的诗只能自嘲为“雅致怡情,自娱自乐。”
江南美诗词交流大会是新任大都督交给他这位长史的第一项任务,他为了给这位顶头上司留下好印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使劲儿张罗,要让这次大会办出新意来。
不过,他对齐王殿下这位大诗人有些担忧,他发现李佑整天忙着与刘仁轨、陆童等人谈论出兵登州和大航海的事情,有点空闲时间就带着王妃们去品尝美食,就没有关心过江南美诗词交流大会的事情。
要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写出一首好诗,不仅仅要有灵感,还要反复的推敲琢磨,狄知逊的诗都是这样写出来的。
江南士子们对于诗词的关心,比起拓土开疆这样的军国大事要强烈得多。《李佑诗集》里的诗已经不能再用了,他必须要有新的诗作才行,可是就没见他静下心来进行准备。
狄知逊认为,齐王殿下除了《李佑诗集》中的作品以外,应该还有不少的诗稿,可是他初到江南,不可能有描写江南美景的存稿。这次诗词交流大会的主题可是限定了“江南美”这个范围的。齐王殿下届时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作问世,会大大的降低他的声誉的。
狄知逊决定去提醒一下齐王殿下,让他腾出时间来进行准备。
……
几天后,规模盛大的“江南美诗词交流大会”结束了,齐王李佑名动天下。他的优美的诗词、长相的帅气、四位美女老婆,都成为了江南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几十年后,当年那次诗词大会的盛况,依旧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
都督府。
在都督府的后花园里,李佑赞扬了这次大会的组织者狄知逊,他说道:“狄大人,你很有才华,这次大会组织得很好,数万人参加的大会,没有出一点儿问题。实在是难得啊。”
狄知逊为了组织这次大会,可谓是呕心沥血。听到齐王殿下对自己赞扬,心里也很高兴。可是听到他赞扬自己很有才华,顿时就不好意思了。
他说道:“殿下,你才是真正才华横溢啊,若不是亲眼所见,您在众人随机出题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如此优美的诗词来,打死臣都不信。
臣敢说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在大唐,古往今来天下所有的诗人,都比不上您的才华。天下第一诗人的称号,您当之无愧啊!”
李佑心里得意地想道:“我这可是李白、白居易、杜甫、苏东坡等全天下伟大诗人的集合体,绝对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之无愧,当之无愧啊!”
正在这时,白虎领着一位中年妇女来了,她满脸的紧张神色,见到狄知逊,她慌慌张张的说道:“老爷,怀英他病了。”
狄知逊也紧张地问道:“怎么样,他病的厉害吗?”
中年妇女说道:“老爷,他已经发烧了,开始说胡话了,您赶紧回去吧。”
狄知逊对李佑说道:“殿下,臣家中有事儿。就先告退了。”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怀英?你儿子叫怀英吗?”李佑好奇的问道。
………………………………
第四百三十八章 神童狄仁杰
狄知逊火烧眉毛了,他急着要回复去看望自己的儿子。可是齐王殿下问话,他也不得不回答。
他焦躁的说道:“殿下,是,臣的儿子叫狄怀英。”
李佑惊喜的说道:“哈哈,你叫狄知逊,你儿子叫狄怀英。他的大名是不是叫狄仁杰?”
狄知逊很吃惊,不知道齐王殿下如何会知道自己的儿子的名字。可是他看到李佑一脸惊喜的模样,心中顿时愤愤不平。心道:“我儿子都病成这样了,你还在这儿幸灾乐祸。”
他不敢对李佑发飙,只是说道:“殿下,臣先告退了。”说完拔腿就走。
“等一下。”李佑又叫住了他。
狄知逊有些恼怒了。他说道:“殿下,臣的儿子病的厉害。有什么事情能不能回头再说?”
李佑不理他,对武珝说道:“珝儿,你去请孙思邈老神医,请他去狄府为狄仁杰诊治。你也一起跟着去。”
“是王爷,奴婢知道了。”武珝急匆匆的走了。”
“殿下,谢谢您了。臣惭愧。”狄知逊听到李佑让名动天下的神医孙思邈替自己的儿子看病,心中大喜。可是看到自己误解了李佑,不好意思地说道。
望着武珝等人的背影,李佑心道:“武则天和狄仁杰不仅是君臣,还是知己,不知道他们见面,能够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萧婉玉问道:“佑哥,你以前不认识这个狄大人,怎么会知道他有个儿子叫狄仁杰呢?这个狄仁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慕容翎、阿史那晴、张宝贵、薛仁贵等人也很好奇,都望着李佑,听他怎么说。
李佑笑道:“这个狄仁杰今年10岁,乃是大唐最聪明的人之一,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张宝贵有点儿不信地说道:“佑哥,你第一次来江南,怎么会知道这个什么狄仁杰呢?还知道他是个神童?道听途说的吧。”
李佑笑道:“过几天等他病好了。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神童。”
不久以后,在孙思淼的精心诊治下,狄仁杰很快恢复了健康。狄知逊夫妻二人带着狄仁杰前来感谢齐王殿下。
都督府,客房里。
“臣狄知逊携全家感谢殿下的救命之恩。”狄知逊一家三口向李佑行礼说道。
李佑笑道:“狄大人,你们应该感谢的不是我,而是孙老先生。”
狄知逊一家三口又向孙思邈表示了感谢。
闻讯赶来的慕容翎、阿史那晴、张宝贵、薛仁贵等人都好奇地望着狄知逊夫妻身边的小男孩。
只见眼前的这个一身的学子装束的小男孩儿,大约10岁左右,小圆脸,浓眉大眼,鼻梁挺直,模样十分清秀。与众不同的是,这个男孩的眼睛十分明亮,咕噜噜地透着机灵。他不像一般孩子一样,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没有丝毫的胆怯,而是昂首挺胸,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样。
就这一点儿,众人就觉得他与众不同。
武珝和狄仁杰看来真的有缘分。狄仁杰跟自己的父母向李佑和孙思邈行礼过后。直接就向武珝行礼说道:“见过武珝姐姐。”
武珝高兴的说道:“来,到姐姐这儿来。”
狄仁杰顺从地走了过去。
李佑笑道:“狄大人,听武珝说贵公子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可否让我考校一下?”
狄知逊谦虚道:“谢王妃谬赞了。”不过,他对自己的儿子十分满意,也希望让他当众炫耀一番。于是说道:“怀英过来,请齐王殿下指点你一下。”
狄仁杰大大方方地走过来,站在了李佑的面前,拱手说道:“请齐王殿下赐教。”
李佑说道:“狄仁杰,你转过身,站到门口去。”
狄仁杰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乖乖照做了。
李佑说道:“我不叫你回头,你不准回头。”
狄仁杰答道:“是,殿下。”
众人都不知道李佑要干什么,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